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59之铁血兵王-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鹗Ф嗌伲坎换悖换懔耍
至于一旁的葛罗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无他,因为郭烨已经明白说过了,只要再度开战,中国绝对会将战线推进到印度支那,那可是会将法兰西牵扯到巨大的危险里面去!
“郭将军,郭将军留步啊,留步!”
马尔顿紧走几步,绕过谈判桌,一把抓住了郭烨,说道。
葛罗也站了起来,叫道:“郭将军留步,加西亚了,郭烨已经让步了,你就不要不识好歹了,有一半总比没有强吧?”
两个人同时向着加西亚施加压力起来,加西亚登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两个盟友都不支持自己,那就更没戏了!陷入了孤立之中的加西亚,也彻底没有了脾气,不得不软化态度。
最终,《天津条约》得以通过,中国人与英国人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法兰西无欲无求,倒霉的却是西班牙与日本,不过,英法点头,两个小国在东亚也难以掀起风浪来了。
第一,四国侵略者向中国赔偿各项损失一百万英镑,其中英法西日四国各自承担二十五万英镑。
第二,中国无条件释放四国联军俘虏,并且在俘虏交接之前,全力保障伤员的人身安全;
第三,英法西代表欧洲各国承认中国郭烨新政权的存在并且拥有代表中国的合法性,双方各自派出公使,在平等的条件下互通有无;
第四,英国将香港、烟台等港口的控制权交还给中国,取消在华所有租界,废除之前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条款,中国将马来半岛的控制权全部移交给大英帝国;
第五,以宿务所在的北纬十度线为界,划分中国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十度线以南归西班牙控制,十度线以北归中国控制,中国与西班牙在菲律宾群岛驻军不得超过五千人,战舰总吨位不得超过两万吨,以保证该地区的安全,同时不威胁到南洋的********平衡;
第六,双方五国搁置在日本问题上的争议,四国保证有限度的支持日本不受侵犯;
……
这场由贺腾蛟在日本引起来的大战,最终经过了近半年的时间,总算是总体平息了下来。
首先,中国雇佣军团在山东水师的保护下,一步步后撤,离开了马六甲海峡,向着马尼拉湾靠近,如今整个吕宋岛都已经落入了陈海的控制中,自然是不会有半点问题。
紧接着英国人宣布放弃对烟台以及香港的控制,混编舰队以及三国舰队保护着英法联军从天津港撤退,一路返回南洋,待郭烨新政权正式确立之后,将与新政府进一步建立关系;
在想后面,中国与西班牙开始各自约束兵力按照约定,以宿务为界,确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待到条约所有条款履行之后,中国在全部释放各国俘虏,最终完成条约履行。
最倒霉的就是日本了,一场大战,损失了三万精兵,还要在赔偿二十五万英镑的赔款,虽然最终英国人表示愿意为日本提供相应的无息贷款,保证日本经济不会崩溃,但是这样的损失依旧是要由日本来承担啊!
宫本一郎得到消息后,根本就没有返回日本,拿起了明孝天皇赐下的军刀,直接剖开了自己的肚子,剖腹自尽以谢国人!
消息很快就传回了日本,这个时候,明孝天皇已经并入膏肓了,又被《天津条约》给猛烈的一刺激,彻底架不住了,吹灯拔蜡,一命归西,皇子慕仁接续皇位,号称明治天皇,继续开始着手统一日本。
………………………………
第929章 倒霉的同治帝
尘埃落定。
但是,整个中国可是并没有因此陷入平静之中。
首先出事的就是关外。
恭亲王奕忻带着一干满清的死忠,保护着同治皇帝与慈安太后,一路北逃,过了山海关,将京营的主力留了下来,湘军的上将鲍超率领两万兵力,在山海关进行紧急布防,有山海关作为屏障,短时间内,关外还是可以高枕无忧的。
不过,在堪堪抵达盛京的时候,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了,同治帝在身体渐渐好转的时候,不愿意乘坐轿子,非要骑马而行,正是少年的心性,难免有些飞扬跳脱。
无奈之下,恭亲王奕忻命人保护,让同治帝骑上了马匹,可惜倒霉的事情发生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同治帝的马匹突然之间发狂,向着远方疾驰了下去,猝不及防之下,所有的人都傻了眼,根本来不及制止!
“该死的!”
奕忻怒吼道:“混蛋,你们这群混蛋,还不赶紧去追,一定要将皇上平安无事的抢救下来,出了事情,老子灭你们的九族!快追!”
同治身边的御前侍卫全部都惊慌失措的向着前面追去!
倒是不用他们怎么拼命追赶,战马连一千米都没有跑出去,就将同治给掀了下来,倒霉的同治连惊再吓,再加上这狠狠的一摔,登时就昏死了过去。
等到御前侍卫们将同治给抢救回来之后,同治已经是气若游丝了,本来就是大病一场,还没有好利索啊,又来了这样一出,只怕同治帝想要再活几年都不可能了!
奕忻气得都要疯了,屋漏偏逢连阴雨啊!这个时候皇上要是再出了事情,那就更加没救了,这个时候已经经不起半点的动荡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皇上出事啊。
一群太医慌忙将同治给包围住,进行着抢救,连慈安都给惊动了,一直站在旁边等候着太医的诊治。
良久,太医方才站起身来。
“吕正泰!皇上怎么样了?”
奕忻急声问道。
“启奏太后、议政王,”
吕正泰长叹一声,答道:“皇上重疾初愈,身体还未康复,如今天寒地冻,被寒邪入侵,再有惊吓过度,刚才的重摔也伤极內府……”
“别废话了,你就给太后跟本王说,皇上到底怎么样了?”
奕忻怒喝道。
吕正泰吓得连忙跪了下来,涩声道:“议政王,这一次皇上只怕再也难有好转之日了,微臣死罪,实在是难以回天了啊……”
啪!
慈安闻言,脸色灰白,手中的软袋重重的掉落在了地上,身体向着后面仰去!
“太后!太后!”
吕正泰等人连忙抢身上来,抢救慈安太后,皇上已经难以回天之力了,这个时候太后可是不能再出什么事情了!
一旁的奕忻又惊又怒,牙齿要的咯咯直响,完了,这个时候,皇上要是龙驭宾天,那整个局势还如何控制?还如何控制?
“来人!”
奕忻怒吼道。
御营的将士们向着前面前行几步,“给我将刚才随侍皇上的御前侍卫全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奕忻一声令下,御营的将士冲了上来,将十来个御前侍卫全部给捆了起来,向着后面推去。这样的事情,谁也无法给他们求情,因为一时疏忽,害得皇上性命不保,死有余辜啊。
御前侍卫们拼命嚎叫,也挽救不了他们的命运,时间不长,一颗颗人头被关在了旗杆之上。
不过,即便是将这些人的脑袋砍了,也不能将同治的小命给救回来了,好在用药吊着,一时半会,同治倒是还能够挺得住,不过即便是这样能否撑过一个月的时间,也是难说的很。
一个月的时间,留给奕忻善后的时间只有一个月!
天色黑了下来,行在的大队人马进入了盛京,盛京将军都兴阿将队伍迎入了盛京将军府。
得到了消息的都兴阿后悔的直撞墙,自己还是迎接的太晚了,如果早一点迎接出来,也许就没有这个事情了,当然这样的事情,也绝对无法怪到都兴阿的头上。
这个时候,慈安也已经无法视事了,听到噩耗的慈安,直接被放倒在了床上,一病不起,所有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奕忻的头上。
沈阳故宫已经被将军府的人给清理了出来,皇家全部都搬入了其中。
偏殿之上,奕忻居中而坐,李鸿藻、倭仁、曾国藩、曹毓英、文祥等人尽皆在座,连新任的九门提督王焕章也坐在其中。
众人尽皆满面愁容,这个关键的时候,皇上不行了,那还不等于又塌了半边天?
“王爷,事已至此,发愁也没有用了,谁也不想这个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未来的事情了……”
“未来?”
奕忻如今身心俱疲,茫然道:“未来的什么事情?”
文祥强自支撑着病体,沉声道:“王爷,恕臣直言,现在皇上已经难以回天了,龙驭宾天,几乎是迟早的事情,可是皇上年纪尚幼,既无子嗣,又无兄弟,这储君的事情,可是如何安排?”
奕忻涩声道:“如何安排?本王也是束手无策啊,。正是人心动荡的时候,母后皇太后重病,圣母皇太后不在国内,远在美利坚,谁也没有办法,即便是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联系到圣母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得到消息,即刻动身,要抵达盛京,那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啊,可是如何是好?”
“可是,王爷!”
文祥接着说道:“即便是圣母皇太后回来又如何?皇上可是没有子嗣,两位太后没有其他的儿孙,他们两位更是不能接掌大位,老臣临死斗胆进言,一旦皇上龙驭宾天,还请王爷能够继承大统,延续国祚!”
奕忻脸色大变,自己继承大统,延续国祚?这怎么可能?现在突然说起这个,时机可是大谬!
“文祥,你放肆,继承大统,那是国家重事,更何况皇上还没有龙御归天,岂能由你说了算?这是谋逆的重罪!”
文祥连声咳嗽,急切道:“王爷,就是您灭了臣的九族,臣也不得不说啊,等到皇上龙御归天的那一天,再商量这件事情,那带来的动荡比之现在要更加严重,而且,皇族之内,难道还有一个比您更加合适的人选吗?王爷,祖宗基业为重啊!”
………………………………
第930章 九五之尊的诱惑
文祥可以说是朝堂之上,最有见识的重臣了,一直就是奕忻的嫡系心腹,左膀右臂,不得不说,这个人还是很有些见地的,未雨绸缪,这个时候更是需要未雨绸缪,整个满清王朝风雨飘摇,日暮西山,如果在没有一个足以稳住局势的强势人物出面的话,分崩离析,那绝对是不可避免的。
谁有资格在同治皇帝之后继承大统?至少从血缘上,没有一个人有资格,整个皇族有能力继承的更是一个没有,想要重整河山,未来的皇帝就必须是一个年富力强,威望与能力都超人一筹的人物才行,这个时候,也只有奕忻才有这样的资格!
但是,即便是奕忻有这个资格也不顶用,因为名不正,那就言不顺啊,自古有兄终弟及的,远的如宋太祖与宋太宗,近的有天启与崇祯,但是侄子死了,由叔父来继承大位的可是还没有出现过!不未雨绸缪行吗?必须要掌控住整个局势,方才不会引来分崩离析的下场!
奕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个时候讨论这件事情,那绝对是引起别人疑心的。
奕忻嘴角直抽搐,心头也是踌躇的很,这个决定可是不好下,一个搞不好,自己可就成了逆子贰臣了。
周围的几个人也都没有想到文祥会突然扔出这样一个问题,震惊的目瞪口呆,一个个说不出话来。
“王爷,臣倒是认为文大人说的乃是至理,如果皇上有子嗣或者是同胞兄弟,那自然是没有什么说的了,拥立新君也就是了,但是现在很明显不是这么一回事,皇上万一真的不行了,大清总不能群龙无首吧?难道这朝野上下还有比您更合适的人选吗?”
一个声音从角落里响了起来,众人甩脸过去观看,正是新任的九门提督王焕章,虽然九门提督也是从一品的职位,不过在这些大佬面前,王焕章依然是一个小字辈,最起码话语权没有那么重。
“王爷,虽然臣人微言轻,然则,军国重事,臣不敢懈怠,为了大清江山计,王爷应该早做准备……”
王焕章继续说道。
一旁的曾国藩喝道:“王提督,事关重大,你还是慎言的好!”
“不用了!”
一旁的醇亲王奕譞站了起来,沉声说道:“诸位大人,诸位王公,虽然这个时候谈论这件事情有些过分,但是文大人跟王大人却是说到了点子上,大清已经风雨飘摇,危在旦夕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绝对是要毁于一旦的,难道这个时候,还有那个人比我六哥更合适吗?”
“老七!你混蛋!”
奕忻脸色大变,下面的人说说还倒不要紧,但是奕譞不一样,他与自己一样,都是先皇的兄弟,一国的亲王,位高权重,而且在八旗之中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现在这么快,奕譞就将自己的底牌给亮出来了,可是不行,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的。
“这件事情先不要再提了,给皇上治病要紧,也许,也许皇上有苍天佑护,能够渡过这一劫呢,为今之计,就是赶紧想办法联系上圣母皇太后,毕竟还有两位太后在呢……”
虽然奕忻的话依旧严厉,不过,话语间很明显已经松动了下来,毕竟,这不是逼君王禅位,而是皇上龙御归天,正常的皇位继承,如果真的有可能,谁不愿意在那个位子上坐坐呢?
奕忻的话语缓和了下来,说道:“李师傅,接下来的日子里,户部就有你代掌了,统计钱粮,接下来我们的日子可是不好过了,奕譞,你跟王焕章负责整顿兵力,筹办新军,最好是能够联系上洋人,采购军火,想要保住祖宗江山,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就是妄想,焕章可是有名的悍将,曾经跟随郭烨整编新军,多向他学习着点,新军未来就是我们的根本,绝对不许任何一个人滥竽充数!我要的是精兵!”
奕譞连忙答应。
奕忻接着说道:“荃帅,您可是大才,本王将吏部的事务全部交付在你的手里,放开手干,将东北三省的政务给我抓起来,该裁的裁,该撤的撤,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必须要尽快是自己强大起来!”
“王爷,单单是这样还不够,关外人太少了,关外三省加在一起,现在也不过方才五六百万人口,关内至少是我们的七八十倍,这样巨大的差距,我们只能被关内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想要改变目前的困局,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徕民,从关内招人,如今关内还有着大量的人心系朝廷的,我们必须借着现在郭烨没有完成关内统一之前,尽可能的招徕人力出关方才能够保证我们拥有足够的农民、足够的兵源,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曾国藩不愧是曾国藩一句话,点在了关键上,没有人什么都是空的。
奕忻脸色凝重,沉声道:“不错,李师傅,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办好,从直隶、山东、山西等地招揽人力,还有,还有最最重要的,那就是尽可能的控制住蒙古高原,那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臂膀,绝对不能让蒙古投进郭烨的怀抱!”
蒙古,是的,虽然僧格林沁已经死了,但是蒙古逐步依旧拥有着强大的力量,更是占据着整个蒙古草原,方圆万里,必须要在郭烨反应过来之前,控制住蒙古!
“子瑜!”
奕忻叫道:“这一次估计还要辛苦你了,与敦亲王带人前往科尔沁右旗跟珠穆沁右旗,拜见蒙古诸部的亲王,一定要得到他们明确的保证,保证他们依旧效忠大清王朝!”
曹毓英狠狠的嘬嘬牙花子,这个任务可不是一般的重啊,蒙古诸部,谁知道现在蒙古诸部藏地什么心思?不过,即便是再难办,也要试上一试,也罢了,即便是把老命搭上,也得跑下来!
“臣遵旨!”
曹毓英答应道。
“至于继承大统的事情,还是等太后病情好转一些再说吧,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
………………………………
第931章 拥立之争(一)
不过,事情也没有让奕忻登上太久。
仅仅过了两天,慈安的身体稍稍康复了一些,将太医径直召进了后宫。
“吕正泰,皇上的身体怎么样了?”
慈安略略喘息,开口问道。
吕正泰连忙跪倒,答道:“太后,现在皇上一时意识清醒,一时糊涂,都靠太医院药物维持着……”
“吕正泰,难道就真的回天乏力了吗?”
慈安涩声问道。
吕正泰答道:“皇太后,臣死罪,臣才疏学浅,实在是难以回天了,一个月时间,最多,皇上也只能支撑一个月时间了……”
慈安心若死灰,谁能够想得到,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现在皇上还没有亲政,还没有纳妃,册立正室,现在就已经病入膏肓了,这要是皇上百年之后,这大清江山的统嗣可要怎么办?
按照祖宗常例,有子嗣,立子嗣,无子嗣,择近支下一代另立皇帝,但是,另立皇帝又能怎么样?这同治皇帝近支当中,哪里有什么下一代?即便是有,要么年纪极幼,如果拥立,那就要再等上十多年才能亲政;要么年纪渐长,无才少德,而且关系较远,如何能够在这个时候,将大清带入正轨,进而光复河山?这样的人继位,只能将大清河山带到沟里去。
只是祖宗常例是这样,谁也无可奈何啊,可惜,现在宫中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如果慈禧妹子若在,以他的果断、干练,倒是可以拿个主意出来。
慈安愁肠百转,突然眼前一亮,既然近支下一代没有什么出色的人物,那同代呢?上一代呢?最起码,恭亲王在那里放着呢?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只怕没有哪个人可以比得上奕忻了,也只有他才有足够的能力保住江山不失了……
只是,这样的话,又会乱了祖宗成法,可是令人着急的很。
“传旨,召敦亲王、醇亲王、倭仁、李鸿藻入见……”
慈安艰难的吩咐道。
“嗻!”
太监答应一声,连忙下去传旨。
时间不长,几个人来到了宫中,敦亲王是宗令,主管皇族事务,醇亲王是亲王,在贵族中颇有号召力;至于倭仁与李鸿藻,那是皇上的老师,朝堂之上威望素重,这些人可以将朝廷与皇室所有的力量都代表了。
“见过太后!”
众人向着慈安行过礼。
慈安摆摆手,轻声道:“诸位,你们都坐吧,各位都是朝廷上最具声望的重臣了,哀家召你们过来却是有事相商,请诸位臣工拿个主意!”
倭仁恭声道:“太后请讲,臣等洗耳恭听!”
慈安叹口气,答道:“艮山大人,诸位,适才,哀家刚刚召见了吕正泰,向他询问了皇上的病情,吕正泰明确说了,只怕皇上的身体已经撑不过一个月了,万一,皇上真的龙御归天,他膝下并无子嗣,这继承大位的人选,可是该如何斟酌?现在江山破碎,风雨飘摇,可是容不得我们半点马虎了……”
敦亲王皱皱眉头,答道:“太后,朝廷有成法,祖宗有定例,皇上有子嗣,立子嗣;无子嗣,择近支下一辈子侄收入宫中拥立,虽然皇上如今没有子嗣,然则近支各家下一辈的子弟倒是还有一些的……”
敦亲王是宗令,在皇室事务上拥有巨大的话语权,此言一出,份量极重!
醇亲王眉头向上一扬,正要发话,一旁的李鸿藻轻轻拽了一下醇亲王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多话,很明显,在偏殿之中,几个人商议拥立恭亲王的时候,敦亲王也在场,现在他突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不同意几个人的意见了,如果这个时候奕譞跳了出来,那可是麻烦得很,你亲哥哥又如何,你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力挺?
局势不明的时候,就这样表态,可是容易落下话柄的。
“惇亲王,祖宗成法固然是这样,然则,近支下一代子弟,并无才德出众的人选,如何能够支撑起这大清江山?可是如何是好?”
惇亲王眉头一挑,沉声道:“皇太后,臣只是说祖宗成法是这样,立储,继位,乃是国之重是,自然不能如此草率,臣请皇太后示下……”
这个时候,慈安也不客气,沉声道:“惇亲王,如今皇室之中,也只有恭亲王才能出众,德行宽厚,又是先皇的亲兄弟,哀家有意打破祖宗成法,拥立恭亲王登基,毕竟时移世易,现在大清存续最为关键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为祖宗基业考虑了,关系到祖宗的成法定例,是以先请你们过来,沟通一下,看看你们的意见,你们都是国之重臣,为了江山社稷,可以肆意直言,不必忌讳!”
惇亲王嘴中吸着凉气,他倒不是跟恭亲王不对付,主要是,从近支下一代择立的话,岂不是更好,最起码,自己的孙儿辈,都已经出生了,老六跟老七的孙儿辈可是还没有影,拿自己可是占着很大的便宜呢,如果真有一个孙子能够被拥立的话,那自己这一系可是要沾了大光了。
可惜,谁也不给他这个机会,先是在偏殿之中,文祥、奕譞、再加上王焕章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自己好不容易盼到了太后垂询,没有想到,皇太后,竟然也是这样的意见,这特么的还怎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