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当土豪-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陕北本就文教不昌,民间更是重男轻女得厉害,只有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才有机会习字,也无非学些女则,列女传之类宣传三从四德的书籍。女孩们见自己也能象男孩一样习字,无不喜出望外,学习起来倒比男孩认真得多。

    军事素质教育吴为也没有放松,他命亲卫们按照自己亲手制定的教学大纲对男孩们进行格斗、队列、体能等诸般训练。为了提高男生们训练的积极性,吴为想出了一招,让女生在男生训练时旁观。男孩们正是知好色而慕少艾的年纪,也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好感,这一招效果奇佳,有女生在一旁娇呼鼓劲,男生们谁也不甘落后,训练场上龙精虎猛自不必提,每天休息时间还多有人自行加练的。亲卫们对此大开眼界,纷纷议论要将此法引入安塞营去,设想若是一排美女在场边观操,场上兵士岂不个个战斗力爆棚?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武昌鱼拜谢了!
………………………………

第七十章 陕北好声音

    安塞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陕北其他地方遍地哀鸿,这里的人却没有一个饿死的。两次大丰收更是令安塞名声在外,这个贫瘠小县在变得日渐富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引来周边目光的觊觎,若不是有高迎祥的前车之鉴,恐怕早就有人打安塞的主意了。

    吴为来这时代久了,耳濡目染,也多少晓得了些这些“农民起义军”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其实不就是些到处流窜的强盗集团吗?集团的核心多是地方上的强横之辈。虽然当初起兵时有求活的因素,但发展到现在早就变成了满足个人私欲的狂欢。被裹挟的大批流民,背井离乡,一无所有,除了跟着流寇不停的抢劫别无生路,而被抢劫者往往又加入抢劫者的行列变本加厉地弥补自身的损失。大大小小的流寇集团在陕北大地上纵横来去,像蝗虫一样所经之处一片荒芜。乡下有钱有粮的地主士绅是他们最好的猎物,多被洗劫一空,子女玉帛当然是归了大小头目,下层贼众也就能混口吃食罢了。

    但是土地的产出是有限的,本身陕北又是灾区,大户之家纵有一二积储也是有限。抢光了自然没得抢,金银财宝又不能当饭吃,要解决动辄数万部下的吃饭问题,当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流寇是不事生产的,再说也没有吴为那般本事,自然只有寻找新的目标,或者将抢来的“东西”拿去换粮。这段时间各地的“日升昌”分号颇有与流寇私下交易的,只是此事极为普遍,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在各地买来的奴仆中,吴为发现其中有一些人明显以前不是普通农民,长得眉清目秀的,还能识文断字。他一问之下才知多是出身大户人家的清客书童之类,只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抬,当流寇都不够格,只有一副好皮囊还可以在人市上换些钱粮。

    至于别人买他们做什么,那就是不言而喻了。吴为早发现这时代男风甚盛,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度比二十一世纪还高得多,一般高门大户都是蓄有美婢娈童的。至于这些人在贼众中是否受过什么摧残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吴为作为一个纯爷们对这玩意是深恶痛绝的,尼玛想想都恶心。他委婉地告诉这些人,这里没有人对他们的菊花感兴趣,并根据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做些管理账目,计算钱粮的工作,有的特别优秀的还有机会被派往各地“日升昌”分号做事,更是一举成为高级白领。这些“俊仆”获此生天,免去被人狎玩之苦,无不对吴为感恩戴德。

    至于女仆中吴为也发现有不少是被流贼掳来的,有一些甚至以前还是乡绅家的千金小姐,长相也颇为标致,只是家破人亡,沦落至此,也是让人叹息不已。她们现在都是自家的奴仆,生死予夺都任凭己意,至少弄几个特别出色的做婢妾叠被暖床总不成问题,这在旁人看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但吴为作为一个才穿越不到半年的现代人,怎么也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这些女人本来家破人亡就够可怜了,自己再欺负她们又跟流寇有什么分别?

    吴为仿照后世的作法,将这些容貌出色的女子组成文工团,又从**请来教习来教授她们学习歌舞乐器,在休息时间表演节目给官兵们看。这在他看来没什么,但在这年代却是一件惊世骇俗之事,普通老百姓一辈子也未必能看到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抛头露面的样子。这些女子以前多是大家闺秀,最起码也是内宅的丫鬟美婢之类,对在这许多男人面前抛头露面一开始都羞涩万分。但她们毕竟曾在贼人手中受苦多日,能活下来的早将原先的傲娇脾气打磨干净,对自家命运也已不敢再抱什么希望。何况现在只是当众表演歌舞,总比被卖入**接客要强得多,又见安塞营官兵的军纪极好,也就慢慢放下心来。

    令吴为没想到的是,这一举措大受官兵和家属的欢迎,每次表演都是人山人海,有站凳子上看的,有爬树上看的,有那来得晚又生得矮的更是抓耳挠腮,只恨不得肋生双翼。吴为索性引入vip座席制度,提供桌椅板凳,按离舞台远近不同售卖演出门票,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愿意出钱就可享受坐着翘腿观看表演的待遇。有那一等愿意多花钱的,还可以奉上茶水瓜子花生之类,俨然是后世戏院的格局。至于不想花钱的,倒也可以免费观看,只是位置较偏,没有座位罢了。

    众人平常所得薪酬饷银颇为不少,平日消费的地方却并不多,这表演颇为精彩,花钱买票还能享受vip待遇,是以均无疑义。票价虽然不贵,但架不住购买的人多,所得亦是不菲。吴为当然不会贪这点小钱,都由文工团的女孩们自行留用。本来嘛,发放奖金,添置道具都要花钱不是?女孩们万料不到还有此待遇,无不又惊又喜。

    吴为又鼓励官兵中有一技之长的也可以上台表演,一时之间,什么表演胸口碎大石的,各种枪法棍术的都纷纷上台。在吴为看来这些都是些烂大街的把戏,底下的观众却都极为买账,只看得如痴如醉,叫好声震天。这也令他摇头不已,暗自腹诽这些人的审美品位,看来这年代没有电视电影,大家还是都没什么见识啊。

    在诸多节目中,要数秦腔最受欢迎,只是限于女孩子们的自身条件,只能演出一些言情剧目,像什么鸳鸯被啊、哭长城啊、白蛇传啊之类,戚戚婉婉有余,秦腔最著名的勇烈之风是万万谈不上了。官兵们都是觉着听得不过瘾,像那些伐董卓、射九阳、八义图之类武戏才是最广受欢迎的,那里面都是西北大汉慷慨激昂的唱段。不过官兵中藏龙卧虎,颇有人自告奋勇上台表演的,其中有不少秦腔高手,有几个嗓音特别清亮高亢,堪比后世的陕北歌王贺玉堂!

    吴为私下一打听,原来人家以前是放羊的,没事就爱唱个一嗓子,不禁感概,这尼玛才是真正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啊,陕北信天游就是这么来的吧?这要是录下来放到现代网上去,什么中国好声音啥的都弱爆了!

    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武昌鱼拜谢各位了!
………………………………

第七十一章 经济繁荣

今天白天有事,为免数据上断更,先传个空文件上来,现正在加紧码字中,请各位明早再看,对不起了。
………………………………

第七十二章 经济繁荣(中)

    吴为的思路其实不复杂,他不可能养这些流民一辈子,只有让他们自食其力才是正途,否则要是哪天自己管不了他们了又待如何?何况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观察,虽然多数百姓居安思危,尽管每月有官府发给一定的救济粮,但仍然积极参加各种劳动,赚取额外薪酬,好逸恶劳的人不能说没有,但也是极少。他们的心理也不难理解,一来官府发放救济粮的期限有很大不确定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停止发放,手里余粮自然越多越好,二来自己不能在安塞待一辈子,等到灾情过去,总是要归乡守着祖宗庐墓的,到那时旅途艰险,长路漫漫,无粮寸步难行,更何况到得家乡若有一二积蓄,修缮房屋,恢复生产诸事就要宽裕许多,三来安塞的吴典史诸般措置多有新奇之处,在此做工,不仅薪酬可观,而且还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待回到家乡后必然大有用武之地。  但虽然如此,各项工作总有个轻重优劣,比如同样是做体力活,愿做纤夫的人就极少,因其既累又学不到什么东西,而铺设陶管和修缮水利的活计就受欢迎得多。原因是这些活计能学到技术,而且虽然也不算清闲,但总比拉纤要轻松得多,更何况学到这门技术后回到家乡怕不人人敬重,挤破头来延请?也有很多人愿意开荒种地,因为这也能学到许多闻所未闻的农业技术,有些东西那是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都总结不出来的,任谁都知道这些技术的珍贵!继续码字中,明早可看!
………………………………

第七十三章 经济繁荣(下)

    招募青壮没被录用,李四喜懵懵懂懂地又在衙门的人指挥下跟着一大批同乡一起去挖沟修渠。其实这些沟沟渠渠他们保安那边也不少,也不知道是做个啥用的,在自己村的人搬来那里定居之前就有了。老人们猜测这些沟渠过去是过去的人挖的,里面应该有过水。不过自己是半信半疑的,要是那些沟里有水,那村里那些盐碱地沙地还不都成了水浇地了?但自己村子所在的地方过去是有过人烟的倒是真的,听人说刚来的时候还有茅屋地基的痕迹,挖地时还经常能挖出不少坛坛罐罐,乡下人也没那么多讲究,挑那没破的拿回来照样还能使!  过去住在那里的人到哪里去了,是死还是搬走了,是不是跟那沟里没有水有关?以前他从没想过这些问题。但经过这些日子的颠沛流离,他开始朦朦胧胧地想到,也许过去那个地方的人也是因为自己相同的原因逃难去了别的地方了吧。自己村子里的人要是也都逃难走光了,过上一百年,新搬来的人说不定也会重复着同样的猜测。  吴典史用了一个叫啥“龙吸”(虹吸)的法子,竟生生地从几丈高的黄土坡下面把延河水抽到了高处的沟渠中!那天人山人海,县衙的大官都来了,那么多人看着,只听见一阵响动之后那碗口粗的水柱就从那管子里往外涌!眼看着那水流浸润了**的大地,慢慢地经过那些沟渠向远处延伸,不光是自己,所有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这些沟沟渠渠,当真过去是用来引水的,这些沙碱地,过去也都是水浇地!  自己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死心塌地地跟着吴典史干的,他招人再继续做那个“龙吸”,自己马上就报了名。新活计主要是将陶窑烧出来的短管子连接成密封的长管子,从延河里面通到地里那些沟渠中。开始的时候效果很不好,做好的“龙吸”抽不了水,吴典史看了说是管子封闭得不够严实,有漏气的地方。这个问题后来被自己领着几个人解决了,其实也没甚么难的,就是要用粘土堵漏,在连接处还要封上厚厚一层桐油。  大伙儿都说自己功劳最大,推自己作了个首功,足足得了10两银子赏钱!吴典史见了自己带人做的那条龙吸很高兴,还亲笔给自己写了几个字,问了人之后才晓得原来是叫个“劳动模范”。这可是县衙的大老爷亲自许的名号,光宗耀祖啊!自己在县城花了3钱银子找人把它裱了起来,这是要留着给儿孙说嘴的,可要挂在屋里显眼的地方!  吴大人又问自己还会些什么,自己照实说了,什么凿磨箍桶,打造家具之类自己都是会的,这是爹在世的时候传给自己的手艺。吴典史让自己也教给其他人怎么做,这倒没什么,教就教呗,自己命都是吴典史救的,虽说这些手艺是自家祖辈传下来的,又值得甚么了?没料到为了这点小事,吴典史还命人每月给自己发2两银子津贴!2两银子啊,这年头可以买一亩好地了,自己村里李善人家的账房先生月钱不过也才2两!  自从吴大人给自己题了字,又让自己教授别人诸般手艺,自己的名声就传了出去,虽然后来会做龙吸的慢慢也多了起来,但别人还是爱来找自己。象上个月自己就带了几个老伙计给上游北岸的李王村修了一条龙吸,从踏勘、选址、挖沟、埋管、引水足足花了大半个月辰光。当然,利润也颇为丰厚,除掉材料所费,这趟活可赚得20两银子,5个老伙计都是一直跟自己干的熟手,每人足可分得3两!李王村虽然为修这条龙吸花了几十两银子,但是绝对不亏,他们村20多顷地以后就算是旱涝保收了。这可是2000多亩地啊,水浇地什么价?旱地什么价?这笔账怎么算都算得过来!  自从自己开始做这门活计,日子就一天天变好,先是老娘和自己两人上上下下衣着都焕然一新,再是从破烂棚子搬进了宽敞暖和的窑洞,什么锅碗瓢盆,铺的盖的统统都添置了新的,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红火火!这还不算,自己赚的钱都交给老娘,几个月下来竟然攒得20多两银子!  周围有好多人也都赚了钱,象造船的王老实,烧窑做陶管的刘二,做墨的李潢等等,手下都雇了不少人,那才真是赚钱买卖!尤其是李潢,他家是延川的,祖辈就会用石油做墨,到了这边,发现也有油苗子,索性开了个制墨作坊。这东西自己见过,做的墨确实是好,就是烟大得紧。后来吴典史说这石油除了制墨还能做别的东西,还鼓励他研究用石油生火的法子,结果还真被他鼓捣出来了。  听说这法子还是李典史想出来的,关键的技术其实就是一个水车。这东西在乡间倒平常得紧,那些田地靠近河岸的乡绅家常用它来浇地。只是李潢做的这个水车却不是作此之用,而是利用水流带动一个大桶飞速转动,那大桶中装的都是石油,据说用这法子可以将石油中的水份都逼出来。  这样一来,石油比原来容易燃烧得多了,只是生出的炭黑反而少了些,但是这样一来石油可以直接用来点灯,又亮烟气又少,谁都知道,灯油有多贵!这把可算是被李潢给捞着了!  再就是做蜂窝煤的,还有做专门烧蜂窝煤铁炉子的生意都好得不得了。天气愈发冷了,但只要生起这个铁炉子,整个窑洞就都暖和得紧,自家也买了一个。也不知道这些法子是谁想出来的,端的是巧夺天工!  而且做生意差本钱的还可以找“日升昌”商行贷款,象李潢开这个制墨作坊就贷了15两银子,听说只要吴典史看过点头,连抵押都可以不用!  嗨,这些都扯远了,其实自家这门手艺也已经赚得够多了,用不着眼红别家,关键四方都过来请,难得的是那份尊荣体面。自家自从有了些银钱,老娘就整日张罗要给自己说门亲事,附近有好几家都托人过来做媒,自己都推了。其实自己的心思老娘也晓得,她只是叹口气,劝自己不要再惦记春妮了,她们全家当时没和自家一起逃难,现在只怕凶多吉少,怕再难相见了。那个时候一想起春妮可能已经饿死或者被她爹卖掉,自己的心里就难受得一阵阵抽动。  到后来自己听说有人牙子从保安那边过来,自己将手上活计一扔就往码头奔。到了码头,一排排都是人,自己在那些女子的队伍中拼命寻找着,真的还让自己看见了一个自己村里的女孩!自己不顾人牙子的阻拦,冲过去拉住她询问春妮的下落,生怕她口里说出来什么不好的消息,心都悬到了嗓子眼。那个女孩看见自己,眼泪都流出来了,拼命要自己救她,自己说什么她也听不到,无奈何自己就问那人牙子,原来她的身价要5两银子,自己犹豫了一下,总归是乡里乡亲,还是要将她救下来,但是身上没带够钱,只好又跑回去拿钱。等到自己回来的时候,远远看见了春妮,但是她已经被“日升昌”的人买下来了,就那么一会儿,她就被人买了去!她也认出了自己,一边走一边回头看。  自己知道“日升昌”是吴典史的产业,又跑去求吴典史,他总是不在家,后来总算找到他了,自己就给他说了这个事情,跪在地上拼命磕头,求他成全。吴典史好像对自己印象很深的样子,叫出了自己的名字,把自己扶起来,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后,叫人把春妮带过来,问她愿不愿意跟自己走,春妮流着眼泪说愿意的,吴典史就叫人拿过来一张纸,那是春妮的身契,  把它递给了自己,笑着让自己带春妮回家。  自己当时都喜欢得傻了,跟春妮两个人一起跪下来磕头,又问吴典史春妮的赎身银子多少,自己当时带了20两银子,想到要是不够就再找老伙计们借。不料他望着自己笑了,说不要自己的银子,只要自己好好做事就是报答他了。  就这样,春妮成了自己的媳妇,成亲那天吴典史还来讨了杯酒喝。现在她在码头那边被服厂里做工,一月总能挣得1两6、7钱银子,老娘虽是行动不便,在家也没闲着,料理家务之外还纺纱贴补家用,一月多少也能挣得几钱银子,眼看着这日子越过越红火!自己跟春妮商量了,准备开春就要孩子,听她说她们厂子里的女工怀了孩子还可以在家休息2个月,不用做事还每月发给1两银子!  城里城外新建的铺子是越来越多了,知道安塞富庶,东边延安府的,黄河那边山西的,甚至连省城西安的商人都跑过来做买卖了。现在离过年已经不足一月了,市面上吃的用的玩的,什么南货北货都应有尽有,各地的老客都憋足了劲要趁着这年节狠狠赚上一笔!  想着自己的心事,李四喜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羊肉摊子前。这片地方因为离县城近,交通便利,不知什么时候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市集,聚集了2、30家摊铺,与乡村每月初一、十一、廿一三天逢一赶集不同,这里的市集是从月初到月尾,竟无半日休息!  “客官,上好的河套滩羊肉便宜卖了哈,昨天才刚用船运到,只要60文钱一斤!这天气,一家几口围着打边炉涮肉那叫一个爽!您今儿来得早,这好肉都还给您留着呢,要不要来点?”摊主热情地招呼着李四喜。  “咦?你这奸商前些日子不还卖100文一斤吗,怎么现在良心发现了呢?”李四喜奇道。  “嗨,别说100文,就是200文也是卖过的,这不是现在做这行的人太多,生意难做吗?”那摊贩不以为忤,苦着脸道。  “你别听他的,什么生意难做,他这价钱就够高的了,那边只卖50文一斤。”旁边一人说道,李四喜看去,是一个熟人。  只听那熟人往四周望望,又神秘兮兮地凑过来说道:“口外的蒙古人遭了白灾,除了做种的牲畜其他的全都宰了,听说吴大人派去的船队都快装不下了,又紧急调了几十船去,都是拿粮食去跟他们换牛羊肉!这几日都运过来几船了,过几日怕不还要降价!”  “你怎么做生意这么不老实呢,明明只要50文一斤,还骗我卖60文?”李四喜听了熟人的话,看着摊贩生气地说。  “咳咳,对不住老客,真不是存心骗你,我是真不知道那边又降价了,唉,这下我可赔大发了。不过今天我这肉是真的不错,五十文,就五十文一斤,您割哪块?”那摊贩忙陪笑道。  李四喜严肃地盯着摊贩的眼睛,仿佛在判断他的话里有多少水份,这是他买东西的习惯,良久才道:“给我来5斤羊腿肉,送两个羊蹄。”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武昌鱼拜谢各位了!
………………………………

第七十四章 明末煤钢联合体

    因为吴为不计成本的资金扶持,短短时间内安塞的工业和商业都兴旺起来,“日升昌”的办事大厅里每天都挤满了寻求项目贷款的人。这些项目五花八门,小到早点铺子,大到煤炭开采,应有尽有,其中有些是根据自身特长进行申请,有些则是直接使用“日升昌”提供的项目方案。比如有一个“日升昌”提供的项目方案,大致意思是本商行提供一种叫做“肥皂”的物品配方,并长期提供原料货源,有意承接该项目者可向“日升昌”的项目管事提出申请。申请者必须努力证明自己具备组织规模生产并盈利的能力,而且以前有过油坊或者酒坊工作经验者优先。

    一但申请成功,申请者就能从“日升昌”获得从融资、原料采购到技术指导全方位的扶持,根据雇佣工人的多少还能获得程度不等的减息优惠。因为本身申请项目的时候已经经过筛选,一般运营失败的情况极其少见,绝大部分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也导致众人更加的趋之若鹜。衙门中人自然也颇有不少对此感兴趣的,连李县令和孙教谕都向吴为关注过几次项目贷款的事。吴为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反正名下项目颇多,当即拿出干股若干,又以衙门名义大搞三产,李县令和孙教谕自然是最丰厚的一份,有财大家发嘛,如此一来,更是皆大欢喜。

    利益共享的结果就是官方对境内一应产业经营都大开绿灯,更可免受苛捐杂税之苦。并且让吴为意想不到的是,安塞重商的名声传出去后,吸引了各地的商人纷纷来此投资兴业,无形中也为本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然,真正潜力巨大,利源丰厚的项目,像制盐、冶铁之类吴为是不会让别人掌握的,他要将之牢牢攥在手心。封建社会盐铁可是战略物资,实行专卖的,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