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当土豪-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崇手下只有几十名皂隶可用,却又济得甚事,只得来寻吴为,心想安塞营实力强劲,若是能得其出兵,救回女儿当有七八成把握。不料吴为不在营中,留守的王龙和杨承祖倒是满口答应,只是此事本是王同知杜撰。却又到哪里去寻那流贼,无非是安慰一下李崇夫妇罢了。

    李若琳虽是昏迷了许久,却也模模糊糊记得自己在落水时是被吴为所救。对其后种种旖旎风光也并非全然一无所知,尤其对吴为为她做人工呼吸之事更是记忆犹新。她是闺阁处子。那里见过这般阵仗,即使在出嫁前由家中嬷嬷婆子教了些闺房秘事,也只是一知半解。被吴为亲过嘴唇,在她心目中就已经是如天崩地塌一般的大事了,却不知怎的,芳心之中八分惶恐羞恼之余倒也有两分隐隐欢喜。

    吴为对这位高挑美丽,温柔善良的女孩本就极有好感,她也是他穿越过来这么长时间唯一一个动心的女孩。一路上众人都有意无意离二人远远的。以便给他们留下独处的空间,两人本来就互有好感,这一路下来感情更是急剧升温,就差捅破那层窗户纸了。

    待得见到李若琳,李县令夫妇不禁大喜过望,三人抱头痛哭了一回。李若琳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讲了一遍,李崇夫妻二人才知道其中原委,李崇何等精明,顿时就反应过来王同知家为何这样报讯了,不禁痛骂其无耻。也不禁对自己当初的固执后悔不已。

    李夫人心细,见女儿提到吴为时脸颊晕红,还不时偷瞥一下他。与甫脱大难的情状颇不相同,心中不禁咯噔一下,起了疑心。她不动声色,将李若琳带到内间,温言道:“我儿这次死里逃生,倒是多亏了那个吴为。”

    李若琳闻言抬头望了她一眼,没有作声,点了点头,脸上一红。

    李夫人见状更确认了自己的猜测。李若琳在外面已经几日,这孤男寡女的。怕不已经做出了什么事!遂低声道:“那他未对你做甚么吧?”说出这话时声音都发颤了。

    李若琳双颊晕红,并不做声。半晌方点了点头。

    李夫人气急败坏道:“他真的对你。。。。。。”

    李若琳见母亲这般,方才反应过来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忙道:“孩儿不是这个意思,吴为他对我。。。。。。很好。”遂将吴为用人工呼吸之法救治自己的细节一一道来,后来吴为替她脱衣烘干之事她不知道,只道是小怜照顾的自己,却是只字未提。

    李夫人闻听得两人只是曾经嘴唇相接,松了一口气之余,也不禁眉头紧锁,这件事若被人知晓,怕也是对女儿名节有碍的。但她也知道此事怪不得吴为,当时那般情形之下,若是吴为出手相救,只怕现在自己与女儿已是阴阳两隔了。

    知女莫若母,李夫人对李若琳的心思清楚的很,李若琳对王同知家那位纨绔子弟极为厌恶,平日里在自己面前也不知哭了多少回,而现在女儿看向吴为的神色却是含情脉脉,显是大有情意。做母亲的最疼女儿,她此时对王同知家已是深恶痛绝,万不会再让李若琳嫁过去了,而吴为年少有为,一表人才,除了来历有些可疑外,倒是女儿良配。她思前想后,下定了决心。

    李夫人将李崇叫到后堂,将适才李若琳所说向他转述了一遍,李崇听后不禁怔忪不定,他虽是道学,但也没迂腐到这个时候还要继续与王同知家的婚约,至于吴为的身份问题,现在看来也不算甚么,以他的能力才具,再加上杨鹤的器重,他日飞黄腾达当是意料中事。如果将女儿嫁给吴为,倒也不算委屈了她,何况看女儿的情状,显是对吴为大有情意,硬要拆开他们。他对自己之前强迫李若琳出嫁之事已是后悔不已,此时哪里还会再拂逆女儿的意愿?

    其实李崇另外还有一层隐秘心思,连自己都不愿承认。李若琳若是嫁给了吴为,以杨鹤对吴为的器重,自己必然也会进入到他的视野中,这对自己的仕途无疑大有好处。何况吴为文武双全,无论搞货殖还是练兵都是一把好手,若是将他牢牢笼络住,让其继续辅佐自己,哪里还用发愁政绩?

    李崇若有所思,看向李夫人,李夫人朝着他点了点头。李崇向女儿正色道:“为父欲向那王同知家退婚,将你许配给吴为,你可愿意?”

    李若琳突闻此言,身子一颤,顿时羞得耳根都红了,低头不语。李崇夫妇俩见状,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笑意,李夫人故意道:“原来你不喜欢这小子,那算了,咱们再找一个就是,以我女儿的人才,还怕找不到好人家?”

    李若琳闻言一惊,抬起头来,却看见母亲脸上笑盈盈的,哪里还不知道她在作弄自己,不禁大羞,道:“女儿情愿一辈子不嫁,就守在爹娘身边。”

    今天状态不好,字数少了点,明日尽量多更补上。武昌鱼拜谢各位的支持了!(未完待续)
………………………………

第皆一百二十六章 皆大欢喜

    虽是李崇夫妇计议已定,但这种事情却没有女方先提出来的道理,总要寻个什么法委婉地让吴为知道自家意思,然后主动上门提亲才好。吴为无亲无故,这对于膝下只有李若琳这一个独女的李崇来说却是正好,一来免得女儿受婆婆的委屈,二来因为那边没有亲眷小两口自然会多和娘家这边走动,和招赘上门也就相差不多,正合李崇夫妇心意。

    还有一桩事不可不虑,王同知家这门亲事虽然退是退定了,但个中原因却还要让众人尽皆知晓,事关李若琳的名节清誉,却是不可不慎重从事。如此一来,退亲之后,也不便马上将女儿嫁给吴为,以免惹得旁人胡乱议论。不过这件事李崇也早有打算,自家年后就要调任遵化知州,待到任后才操办此事也不迟。

    出于自己的私心,李崇是很想吴为能跟自己一起到遵化,继续两人一起搭班的,只是如何与吴为提起此事倒是颇费斟酌。现在好了,吴为一但与自家女儿成亲,那就是自家人了,他又没亲眷,还不是一切都听自己这个老丈人的?

    至于吴为在安塞的这么一大摊产业能不能放得下,李崇却是毫不担心,半年前吴为刚来安塞时又有什么了?遵化乃是天脚下,又是州城,与安塞一介边鄙小县自是不可同日而语,既然他能半年时间将安塞改造成这样,自然也能将之复制到遵化!再说了,山西那些老抠们产业遍天下,北到辽东,南到金陵,也不见别人照应不来,还不是都开得好好的?到时有杨鹤照拂。旁人又哪里敢来觊觎?

    李崇心中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唯一一件不予考虑之事就是吴为会拒绝这门亲事,他对自家女儿言行貌是自信。相信吴为只要不是有眼无珠,就绝不会看不中自己女儿。再说了。在李崇看来,无论如何也是吴为占了女儿便宜,既然事出有因,他们也就不计较了,还将李若琳许配给他,自家已经吃亏甚多,哪里还有吴为讨价还价的余地?

    计议既定,李崇心中大安。女儿平安回来,又得一佳婿,当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再出来看吴为时,心情又是不同,有道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这老丈人看女婿也不遑多让!

    接下来李崇在衙中宴请众缙绅,将事情原委一一说明,又命李若琳出来与众人相见。此事说来颇为曲折反复。若非本人亲自为证,本也令人难以置信。众人均是嗟呀不已,那四名独自逃回的士绅更是无地自容。李崇此时心情甚好,倒是不为己甚,反倒劝慰四人不必过于自责。说来也是,连王同知的公都自顾自逃命去了,又如何苛求外人?如此一来,那几名士绅愈发羞惭无地,带头痛骂王同知家薄情寡义,卑鄙无耻不提。

    这边厢李崇又派人将王家的聘礼和婚书一并还给王同知家,王家并不知晓自家谎言已被拆穿。还道是李崇道,自认女儿被流贼所掳已经数日。名节已丧,不可能再被王家接受为正妻。性主动退婚,以免双方尴尬。其实就是李崇不提退婚之事,王家过些时日也会主动向其提出,只是聘礼价值不菲,料来却是要不回来了,不免有些肉痛,现在李崇主动提出退婚,还将聘礼一并返还,这对王家来说倒是意外之喜了。

    两边都是官宦人家,即便李若琳真被流贼掳去,王家也应先作出一番高姿态安慰李家才是,万没有急着与李家撇清关系的道理,只是王同知为人悭吝势力,生怕李崇反悔,连这点体面都不顾了,忙不迭地将自己保存的女方答婚书拿出来交给来人,迫不及待之状让人齿冷。他也自心虚,又假惺惺地劝慰了几句方罢。

    来人是跟随李崇多年的一位老家人,知晓事情原委,见王同知如此惺惺作态,心中自是气愤不已,本要讥诮几句,话到嘴边,毕竟记得老爷临行交代,还是强行忍住,当下也不与王同知多说,拱了拱手便扭头就走。

    王同知见其欲言又止,面带怒色,只道是自家对退婚一事答应得快,倒似早有打算一般,以致引得他不满。此等反应倒也是情理之常,他微微一哂,却又哪里放在心上。

    有没有流贼,他心中最是明白,王泽编造的拙劣谎言漏洞出,又岂能瞒得过他去。只是自家儿理亏,只怕女方不依不饶,这才默认了王泽的说法,还假意去找新任延安卫指挥使,也就是接了王祯位的刘佥事,要其出兵剿灭流贼。

    刘指挥使本来与王家就不大对板,又无好处,因此不过在面上敷衍罢了,如何肯出死力,只派了一小队人马出城晃悠一圈便回营交令,只说是遍寻不着流贼,只怕已逃窜它地云云。王同知本就是做个样,只求对外不惹人怀疑便可,也不纠缠。

    老家人回转,交还婚书,李崇心中的一块大石方才放下,闻听得王同知迫不及待的丑态,大是恼怒,更坚定了自己以吴为为婿的决心。

    牵线搭桥的任务自然是落在了孙教谕的头上,他与李县令和吴为两边都是交好,正是为两边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最佳人选。李崇高升,吴为受杨鹤器重,眼看都是要大用的人物,孙教谕正操心如何维持自家与两人关系,闻听此事是乐意。当下他便连夜来找吴为,多方譬喻引导,暗示吴为主动去向李县令提亲,以成就一段大好姻缘。

    吴为一番谋划本就为此,孙教谕之言正中下怀,正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双方一拍即合。常言道一事不烦二主,吴为干脆托孙教谕为自己作伐,去向李县令求亲,李崇故作迟疑,犹豫再方才允了。双方换过契书,自是皆大欢喜。

    自此李崇与吴为份属翁婿,情谊又自不同。只是凡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老丈人李崇颇有些道,定下亲事后将李若琳愈发管束得紧了,吴为竟是难以见她一面,这也是一桩憾事了。

    时近年关,安塞境内已是一片喜气洋洋的过节气氛。虽然月中“二王”率大队流贼来袭,很是喧扰了一阵,但毕竟战场离安塞县城甚远,而战后大兵入驻,军纪也出人意料地维持得好,以致于一场大仗打下来,居民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因为大队官军入驻,庞大的军需令各行各业都是一片繁荣!

    本地的商家自不用说,揽下了俘虏安置、大军后勤等大宗项目,都是赚的盆满钵满,外地商贩也因物价上涨,结结实实地跟着喝了口汤!本来安塞市面上物资过剩,竞争激烈,这些外地运货来此的商贩已经亏得连裤都要当掉,而战后大军进驻,俘虏安置,数万人的吃喝拉撒一下就让市面上的物资由过剩变得供不应求!哪怕是引车贩浆的小贩都数钱数到手抽筋!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大受损失,那就是在“二王”南下造成的恐慌中举家逃跑的人,待他们回来,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赚钱时机,市场份额也被人瓜分殆尽,自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不禁捶胸顿足,后悔不迭。不过吴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要让相信自己,支持自己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安塞营是这场战事最大的功臣,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安塞营二千多将士,落到每个人手上的就有10两银,另外每人还分给大牲畜一头!这还只是战利的部分,过年的福利更是另外计算,每名兵士都发双饷,平时的月饷是一两银,过年则是二两!象什么米、面、油、鸡蛋,牛羊肉之类物资也发了许多,都是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更是让普通姓羡慕得眼睛冒火。可没办法,谁让你当初没选上呢,人家这可是真刀真枪,在战场上拿命换来的!

    这场仗打下来,安塞营也着实算得伤亡惨重,战死一多人,受伤近两人,其中接近60人再不能上战场了。而这些兵士拿到的抚恤之高也是令人闻所未闻,阵亡的兵士除每家一次性发给抚恤金50两之外,如果有孩的,安塞营负责将其抚养至十八岁,全部衣食教育全包。父母、妻室每月还可拿到一笔生活费,足以令其衣食无忧。重伤者抚恤减半,每月军饷如常发放,被分派到乡间担任指导官,负责训练乡民和缉盗等事。

    安塞营的一系列福利措施让人瞠目结舌,这年头,人命贱如猪狗,在加入安塞营之前,这些兵士大都是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的,很多时候哪怕是半个黑馍都要拿性命去拼,连吃顿饱饭都是不可及的奢望。是吴为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在安塞营中他们第一次活得像个人样,为自己和家人赢得了富足的生活,所有人都深深地以这个集体为荣!

    求月票求打赏求赞,武昌鱼拜谢各位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杀贼

    加上安置的俘虏,安塞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2万,或许放到现代并不起眼,但在人口只有现代十分之一的明末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了。要知道,整个延安府三州十九县,在最盛时也不过才五十余万口,加上持续七、八年的大旱大灾,现在人口只怕还要远低于这个数目。就算是延安府城,也不过才五、六万口,不及安塞的一半!

    安塞的人口压力已然极大,新的移民却仍在源源不断向这边涌来,在这乱世之中,“去安塞”已经成了支撑许多人活下去的一种信念,之前因为闹流贼被大为压制了的势头现在一但爆发出来,就蓬勃不可遏抑。近处的延川、青涧、安定诸县自不必说,就连相隔三百多里的庆阳府都有不少人连日兼程向此处赶来!

    对于人口的增加吴为不像李崇一样忧心忡忡,反正安塞的粮食储备还很充足,后续供应也没问题,大量的冬小麦明年上半年就能收获,而开春还可以再种一季土豆和番薯,就算再多供应几万人也是绰绰有余。但是,对于难民来说,他们在到达安塞之前要经过漫长的跋涉,在这寒冬腊月,野无所遗的陕北大地上,这段旅程无异于死亡行军。

    “云娘,来,起身喝口粥。”赵胜艰难地将妻子从躺着的草席上扶起,一只手将缺了小半边的粗陶大碗端过来,送到她的嘴边。碗里的粥清可见底,一点少得可怜的小米混着淡黄色的糠麸在其中载浮载沉。

    女人似乎生了病。脸庞有些浮肿,半耷拉着眼帘,将头侧过一边,却是不肯喝粥。她有气无力地说道:“奴不饿,相公你和两个孩儿吃罢。”

    一旁的两个孩童是一男一女,男孩约摸**岁,女孩不过才四五岁年纪,都是面黄肌瘦,眼巴巴地望着父亲手里的陶碗。

    小女孩忽然瘪了瘪嘴,哭道:“爹爹。我饿。”说着向碗边凑了过去。

    男孩将她手一扯。喝道:“就知道喊饿,你昨天还喝了一碗粥的,娘都两天没吃东西了。”小女孩被哥哥扯住,大哭了起来。

    赵胜一家是从安定县逃难过来的。说起来他们赵家在安定算是小康人家。家中薄有田地。即使是在这大灾之年,日子也还勉强过得下去。虽然平日多半也不过以糠菜糊糊之类充饥,比之寻常乡民。情况已是强过甚多。

    可这一切在“二王”南下时就全部改变了。虽然见机得早,他们一家四口提前躲到了山上,总算没被流贼裹入军中,但家中却是被烧成了一片白地。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安定县令担心流贼奸细混入城中,将城门紧闭,拒不接纳难民入城,并在城门上贴出告示,让他们自去安塞就食。

    可怜赵胜一家当时逃得匆忙,除了简单的行李之外别无长物,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冻饿交加,眼看就要陷入绝境。幸好赵胜运气好,在逃难的人群中遇到一位同族亲戚,百般哀求之下借给了他们两升小米和一小袋糠麸,靠着这点粮食,到安塞一百多里的路程,一家人居然走过来了差不多一多半!

    只是这个时候妻子云娘终于病倒了,赵胜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几次他都看见妻子偷偷将自己的吃食省下来给两个孩子,自己却宁愿饿着。今天赵胜将最后一点粮食也煮了粥,至于粮食吃完之后怎么办,他已经顾不了那许多了,他只知道现在不能让妻子在自己眼前活活饿死。

    忽然赵胜用手指在嘴唇上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男孩忙用手将小女孩的嘴巴捂住,每个人都在其他人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惊恐。

    毡帐外夜风呼啸,众人仔细听时,却什么也听不见,地面上的火堆将人影映在毡帐上,摇曳不定。

    赵胜将碗放下,从身旁的包裹中抽出一把匕首,缓缓地挡在胸前,如临大敌。男孩也从地上捡起来一块石头,挡在妹妹身前。

    赵胜的紧张是有原因的,他们所在的难民队伍足有数百人之多,每天晚上都能隐隐听到不知从哪儿传来的惨呼之声,只怕是有人被其他饿极的人杀来吃了。每当这个时候,赵胜都把匕首握得紧紧的,眼睛在黑夜中瞪大了,要是有人打自己家人的主意,他就要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突然赵胜冲着毡帐外大声喝道:“是毛家兄弟吗?你们待要如何?”说罢外面仍是没有动静,他觉得头顶的汗毛都竖起来了,从篝火中捡起一支燃着的大树枝,盯着眼前的黑暗,用力掷了出去。

    只见火光中人影憧憧,三名汉子如鬼魅般站在帐外空地上,隐隐看到眼睛似乎都是红的。

    毛家兄弟其实并不姓毛,他们是躲到深山里挖矿为生的人,这些人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形同野人,陕西民间叫他们“毛葫芦”。“毛葫芦”们十分凶悍,杀人越货之事也偶有听闻。

    本来他们极少与乡民接触,只是今年大旱太过厉害,树木尽皆枯死,竟连他们也在山中存身不住了。

    为首一名汉子杲杲笑道:“俺们饿得厉害,正好听得你这儿有只小羊在叫,就寻过来瞧瞧。”口音古怪,听起来说不出的诡异。

    赵胜闻听哪里还不明白他们指的是自己女儿,大喝道:“几位好汉,俺这里还有碗米粥,情愿送与几位,还请到别处再去寻些吃食。”说着一只手将粥碗端着缓缓走出帐外,离着三人还有两丈多远时半蹲着将碗放在地上,然后缓缓后退着回到自己的毡帐中。

    三人站立不动,交换了一个眼色,为首之人笑道:“俺们兄弟三人,你就这么一碗薄粥怎么够分,还是将小羊交出来的好,大不了到时候也分你一杯羹罢了。”

    赵胜见无法善了,紧握匕首,在胸前用力挥舞了几下,大声道:“几位好汉何必苦苦相逼,真若不放过俺时,就拼了这条性命也罢!”

    三人没料到赵胜身上还有匕首,不禁对望了一眼,他们虽是不惧,但终究多了一层忌惮,这汉子情急拼命,万一伤到自己,反而不美。左右难民有的是,实在不必冒这个险。

    为首汉子笑道:“也罢,喝了你这碗粥再去找别的小羊。”说罢将地上粥碗端起,三人隐没在黑暗中。

    赵胜兀自不敢放松警惕,紧握匕首,眼睛直瞪瞪地望着外间,过了良久,隐隐听得风中传来远处一声惨呼,他不禁身子一颤,也不知是谁又招了毛家兄弟的毒手。两个孩子偎依在母亲怀中,将她抱得紧紧的,一家四口这一夜哪里敢稍稍合眼?

    好不容易到得天明,赵胜正昏昏沉沉地直欲睡去,忽然听得外面传来一阵异响,他当即一个激灵跳起身来,钻出毡帐,只见几名官军模样的骑兵围着地上几名汉子,兵刃都拔出鞘来,如临大敌,而那被围住之人形貌凶恶,除了毛家兄弟还会有谁?

    一名骑兵用马鞭指着地上的一只残手,惊怒道:“你们竟然。。。。。。竟然吃人!”

    地上为首之人见事情败露,眼前几名骑兵器械精良,自家万万不是敌手,慌忙跪在地上道:“几位将军息怒,俺们也是饿得没办法啊,才刨了具尸首。。。。。。”话音未落,一个女子踉踉跄跄跑过来,抓住那名汉子哭喊道:“你们这些吃人的恶贼,你还我女儿命来,她才8岁啊,就被你们活活煮来吃了。。。。。。”

    原来毛家兄弟昨晚被赵胜逼退后又去寻了别家,竟又害了一名小女孩性命,为首之人还将残手揣在怀中,不料几名骑兵经过,他们往道旁避让得急了,残手竟从怀中掉出。一名骑兵眼尖,看出异样,唿哨一声,召唤前面几名骑兵返回,将毛家兄弟团团围住。

    这几名骑兵正是安塞营派出接应难民的人马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