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李过微微有点吃惊,因为他看出来了,这些官军是从心底里尊重皇帝,就像他们从心底尊重闯王一般。这个皇帝,还真是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穿过了城门洞,来到了瓮城。这里是锦衣卫校尉把守。锦衣卫千户刘越带着人,把四个流贼交接了过去。

    自有专门的锦衣卫校尉开始搜身,非常地仔细,任何地方都不漏过。

    李过等人,自然知道这是应有之意。他们配合得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过就这会,刘体纯盯着刘越,越看脸上越是露出疑惑之意,最后终于忍不住了,问刘越道:“你是有孪生兄弟么?”

    听到他这话,其他几个人不由得也闻声看过去,都觉得刘越好像很脸熟。

    刘越一见,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便回答道:“不用猜了,刘将军身边的那个人,就是我!”

    “啊……”刘体纯一听,失声道,“闯塌天,那个叛徒……”

    刘越一听,立刻打断喝道:“嘴巴放干净点,刘将军忠心报国,岂是你们这些流贼能比的?不说别的,就这南阳城外,多少条人命没了?你们才是老百姓中的叛徒!真要我说,你们也一个个都该和左贼一样,让你们也尝尝家破人亡、生死离别的滋味!”

    一听这话,被说得人就不服气了,立刻反驳了起来。

    “你以为我们就愿意造反么?家破人亡的滋味,早就尝过了!”

    “我不到十岁,就是孤儿一个,是我义父收养了我,要不然,都被别人吃了!”

    “……”

    不服气地争辩,让城下的动静有点大。刘越见了,眉头一皱又喝道:“够了,这就是你们害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生死离别的理由了?”

    怒目盯着他们,他都懒得说了,指着他们四个人说道:“一会见皇上,都给我老实点!”

    说完之后,他便一挥手道:“带走!”然后,他转身往城头走去。

    两名锦衣卫校尉夹着一个,边上还都有带刀锦衣卫校尉对他们虎视眈眈。

    在这过程中,自始至终,李过一直没有说话。哪怕他明白,闯塌天其实是朝廷内应的事情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应。不过,当他听到刘越对他们的怒喝时,他的脸色终于变了变,低头无语。

    等他们刚上了城头,听到城内传来的动静,李过便下意识地转头看去。

    只见城内,一半以上的房屋成了废墟。但是,在各处废墟上,都有身穿军服的官军,他们没有拿刀枪,而是在徒手搬着废墟上的泥块木头,都在忙碌着。在他们的中间,还有不少身穿百姓服饰的,也在一起忙碌。

    这种军民融洽的场景,在这一刻,深深地印入了李过的脑海中,震得他站住了身子,脸上露出不可思议地神情。

    他的异常,也很快引起其他几个人的注意。顺着他的目光一看城内,顿时,他们也都呆住了。甚至年龄最小的李来亨更是惊讶出声道:“这……这怎么可能?”

    看到他们这么惊讶的样子,看押他们的锦衣卫校尉,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满满地都是自豪。其中一名锦衣卫校尉更是多嘴了一句道:“在泾阳的时候,皇上亲自带着我们一起和泾阳城的百姓扑杀蝗虫,那才叫一个壮观呢!啧啧,那蝗虫的味道……”

    “不要耽搁了,皇上还等着呢!”刘越看到皇帝那边转头看过来,连忙说话,催着他们快走。

    这一次,四个流贼,都没有一个说话的,脸上一直露有震惊之色,一直被带到了崇祯皇帝这边。

    “跪下,跪下……”

    锦衣卫校尉吆喝着,让这四个流贼跪下。

    李来亨和刘体纯倒是倔强,就是不想跪,正想抗争之时,就惊讶地看到,李过竟然主动地跪了下去。跟着,李定国也跪了下去。

    这让他们两人犹豫了一下之后,便没有再抗拒,跟着跪下了。

    崇祯皇帝把这一幕看在眼里,只是淡淡地问道:“报上名来!”

    “草民李过,外号一只虎,是闯王的亲侄子。”李过第一个开口,毫无保留,一五一十地说了。

    崇祯皇帝一听,略微有点惊奇,不由得仔细地看了李过一眼。不是因为他后世听说过李过的名声,而是李过在闯贼军中的地位很高,可以说是贼首之一了。他这么自报家门,难道就不怕自己把他这个贼首砍头了?

    李过的回答,让其他三人都是稍微一愣,不是说这个回答有问题,而是觉得李过回答得太干脆了。

    有他带了头,其他几个人便也跟着自报家门了。

    “刘体纯,人称二虎,闯王军中大将!”

    “李来亨,闯王军中小将!”

    “李定国,八大王是我义父!”

    崇祯皇帝听着,对于刘体纯和李来亨并不熟悉,因为他对原本历史上南明的事情了解不多。而刘体纯和李来亨是在南明抗清时候才算有名的,一个被南明封为皖国公,一个被南明封为临国公。

    不过,李定国的名字,他却是听说过的,两蹶名王,应该是南明历史上最为显著的功绩了。

    听到他们自报家门之后,崇祯皇帝正想说话时,却见李过抬起头,盯着崇祯皇帝道:“不知道皇上打赢南阳之战之后要干什么?是摆驾回京还是……”

    “大胆!”陈奇瑜一见,顿时就怒了,这个流贼竟然喧宾夺主,身为一名罪囚,竟然反客为主地问起皇帝话来了!

    几乎与此同时,李若琏也是怒声喝道:“好胆,不得无礼!”

    然而,李过就昂着头,脸上没见一点惧意,只是那么看着面前的皇帝。

    崇祯皇帝倒是没有因此生气,反而摆了摆手,让陈奇瑜和李若琏退下,而后看向李过,挺有耐心地说道:“剿灭你们这些流贼只是第一步而已,朕来之前已经传旨江南输送粮食过来,还有提拔了能臣干吏兴修水利,做好救灾事宜……”

    他简单地讲了下,当然,这也亏了面前的李过和李定国都是后世有名气的人,要是换了一般的流贼,他也不会这么好的耐心来讲的。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看向李过问道:“怎么?你是有何想法?”

    对此,他是有点好奇的。不止是他,就连刚才怒喝出声的陈奇瑜和李若琏等人,都是好奇这个流贼为什么要问这个?

    而刘体纯和李来亨同样不知道李过是什么意思?唯独李定国眨眨眼睛,似乎有点惊讶的样子。


………………………………

264 雁过拔毛

    只见李过忽然伏倒在地说道:“陛下是个好皇帝,草民害人无数,罪恶深重,甘愿伏诛!”

    虽然他们决定押着左梦庚来了,就已经有死的觉悟了。可是,像李过这样,说出自己罪恶深重,自愿伏诛的话,还是出乎了不少人的预料。

    “义父……”李来亨听了,叫了一声,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毕竟刚才这话,是没有人逼迫,是李过自己说的。

    在刘体纯的诧异声中,李定国也跟着伏地说道:“草民年纪虽然小,可也差不多有十年的做贼经历,虽然草民不是有意的,可确实造成了很多如草民一般的孤儿。草民听闻陛下爱民之心,亦觉得陛下是个好皇帝,草民亦愿为以前的事抵命!”

    刘体纯见连李定国都这么说了,便叹了口气道:“罢了罢了,皇帝确实是个好皇帝,要杀要剐,一句话,绝不皱眉,甘愿受罚!”

    李来亨见此,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崇祯皇帝听了,并没有马上发话,而是看着他们几个。

    这个时候,他算是明白过来了,为什么李过会先问他后续的处理?要是当时自己不回答,或者回答说会马上摆驾回京,那就说明,自己对流贼的认识,并不深刻,如此一来,这个皇帝大概在他们的眼里,还是不够格,不会让他们佩服,也就说不出甘愿伏诛这样的话了。

    正是自己刚才所说得话,就是彻底解决流贼的手段。让李过等人知道,以后不会再有流贼。至少让李过和李定国,是心服口服了,觉得再闹下去,他们心中的坚持也没了坚持。

    这么想了一会之后,崇祯皇帝才缓缓地说道:“你们既知罪孽深重,那岂能是一死了之?”

    一听这话,刚才没说话的李来亨不由得顶嘴道:“我们都愿意以死抵罪了,你还想怎么样?像那左梦庚那怂货一样,要把我们千刀万剐么?”

    “闭嘴!”李过此时,却严厉地先一步制止了李来亨,然后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草民等害死得百姓也多了,千刀万剐不为过。但草民有个请求,可否让我等亲眼看着左贼父子俩毙命之后才受刑?”

    “是啊,陛下,先左贼而死,心有不甘!”李定国立刻跟着说道,“还请陛下成全!”

    “对,让我们看着左贼父子毙命吧!”

    “……”

    陈奇瑜事先已经得到崇祯皇帝的指示,知道会如何安排流贼。因此此时的他,大概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这几个人应该是不用处死!

    果然,就听崇祯皇帝露出微微一笑道:“赎罪的方式有很多,并不一定是要死来赎罪……”

    听到这话,包括李过在内的这几个流贼,都不由得露出诧异之色。他们有点不敢相信,难道皇帝是要赦免他们?

    “……朕以为,还可以为百姓做些事情,去帮他们,如此的赎罪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看着他们问道,“你们以为呢?”

    “可是……可是我们什么都不会啊!”刘体纯听得迷茫了,“就只有一身力气而已!”

    干个苦力,在如今是最不缺的。他有点想不明白,这样也可以么?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摇摇头道:“你们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这也算你们的本事。辽东百姓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被建虏欺压,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朕把你们派去卢象升总督的军中效力,去打建虏,以此赎罪,如何?”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道:“当然,如果去了的话,朕就赦免你们以前的罪过,就按普通军卒对待。有功赏之,有过罚之,不会因为你们以前是流贼就故意让你们去送死。朕就问你们,可愿意去打建虏否?”

    如果强制积年老贼去东江镇的话,他们心不甘情不愿的,虽然有卢象升压着,可并不保证会没事。因此,如果有可能,能让他们自愿去东江的话,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草民愿意!”李过没有犹豫,立刻俯首奏道,“草民谢陛下开恩!”

    李定国和其他两人也跟着表态,都是同意的。对于他们来说,原本以为是要死的,可是,如今却是去和建虏打仗,最多不也一死而已么!要是万一运气好,搞不好还能立功,然后衣锦还乡,那就是赚得了!

    崇祯皇帝听了,便欣慰地笑了,给李过和李定国的身上各自放了一颗丙级窃听种子后,便让人把他们带下去了。

    当然,目前还是罪囚,还是要看押的。不过会满足他们的心愿,让他们和南阳城的百姓一起,去看左梦庚受刑,最后杀了左良玉,并传首九边,告诉其他武将,这就是背叛朝廷的下场。

    而后,俘虏的甄别工作,也加快了速度。凡当了一年以上的流贼,另外监禁;一年以下,一个月以上的流贼,又是一个看押的群体。最后是一个月都不到的流贼,也另外看押。

    后面每天有搜捕到的流贼,都会先核验做贼经历,然后分别关押到三个群体中去。这个工作,不但刘国能参与,到后来,连李过、李定国等人也参与到核实身份中去了。当然,还有一些,就算这样,也是核实不出来的,就按军中经验来分了。

    总得来说,一年以上流贼最少,只有总数的二十分之一左右。而这些,基本上都是流贼的骨干。如果不是经过南阳之战,那么一个月不到的流贼就是最多了。可南阳之战,死了很多,因此,另外两个群体的人数,就相差不大了。

    崇祯皇帝在这几天,通过丙级窃听种子考察了李过和李定国他们,发现他们确实是还有良心的,为自己以前的罪孽而后悔。在让他们辨别流贼身份的过程中,前后言行一致,也没有什么搞幺蛾子的。

    当然了,他们在背地里,也免不了会猜测朝廷这么分流贼是什么用意?另外,也有对袁宗第和孙可望他们跑了,而心有安慰。

    对此,崇祯皇帝却没什么在意,因为他知道,等三边总督郑崇俭他们,包括从洛阳过来的勇卫营,还有从四川过来的白杆军等合围上来,能有多少流贼跑掉,就不好说了。

    这些事情,他暂时不关注,因此,粮食的问题,才是最急迫的事情,哪怕缴获了流贼的粮食,其实也没有多少。

    不过没让他等多久,陈奇瑜便很快匆匆赶来,向崇祯皇帝禀告有关粮食的事情了。

    “陛下,湖广以及长江中下游的粮食,皆先后运到宜城了。不过被湖广巡按御史黄澍拦下,才没有继续北上襄阳!”

    宜城离襄阳并不远了,崇祯皇帝听得一喜,便连忙问道:“是怎么回事?”

    巡按一般都是京师都察院派出巡查地方,具有代天巡查职责,官小权大,一般是一到两年回京履职。而都察院的改制,在年初才定下来,地方都察院都还在陆续设立中,因此各地的巡按也并没有完全撤掉。

    根据原本崇祯皇帝的印象,这个黄澍是前几年的进士,任河南开封推官,固守有功,才在崇祯皇帝穿越之前提为湖广巡按的。

    陈奇瑜在皇帝问了之后,稍微犹豫片刻之后,才又奏道:“那黄巡按说粮食运往灾区,事关朝廷体面,必须严查,不能短斤缺两,不能陈年烂米充数,经他查验无误,才能放行。”

    “哦?”崇祯皇帝一听,有点意外,这个黄澍,办事就这么认真,还有点死板?

    他难道不知道,兵灾所地的灾民,只是要能活命而已,哪有那么多讲究,只要能吃得就行!

    至于短斤缺两,这个怎么查验?太苛刻了吧?一地方输送粮食,当然不可能是只有几十斤。那都是多少船为单位的,如何查短斤缺两之事?各地情况不一样,路上消耗不一样,粮食总会有多有少的,差不多的话,也可以理解。等粮食押解到了,就算自己不在,给五省总督,也要有个解释的。

    他正在想着,陈奇瑜听到皇帝有点奇怪,他想了下,事关自己要善后这么多流贼的事情,于是,他便又奏道:“陛下,微臣以为,这怕是冠冕堂皇之托词?”

    官场上的道道,他自然还是要比穿越而来的崇祯皇帝熟悉。因此,听到派出去的人赶回来禀告之后,他就知道里面绝对有问题。

    崇祯皇帝听了,脸色顿时一沉道:“陈卿说说,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微臣猜着,那黄巡按怕是在借机捞好处。拦住了那些粮船,哪怕查不出问题,只要耽搁了陛下严旨限定的期限,这些粮船也是承受不起,必然要行贿黄巡按,让他能够放行。”陈奇瑜说到这里,还是为了稳妥,补充说道,“当然,这只是微臣所猜,事实如何,还是需要陛下派人去核查为好!”

    崇祯皇帝一听到这话,就基本明白,陈奇瑜所猜,应该不会有错。这大明官场上,雁过拔毛,层层克扣的事情,又岂会少了?京师那边,被自己整顿了之后,应该会好一些,可地方上,要说也跟着没有了,鬼都不信!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怒了:“他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在朕的面前玩这些把戏,难道就不怕朕知道了降罪于他?”

    他不知道,这个黄澍,其实还真是胆子大得很。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在担任湖广巡按的这两年,和左良玉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在南明创立之后,他更是借助左良玉的军力,抱了左良玉的大腿,狐假虎威,想搏上位,搏一个名声,就当面论首辅马士英十大罪。

    等满清南下之后,他又投降了满清,并一心为满清为虎作伥,引着满清军队攻打南明,图谋郑成功,背后给其他抗清将领,甚至还和他有亲戚关系的都不管,直接捅刀子。在后世,黄澍就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陈奇瑜见皇帝发怒说话,便又奏道:“以微臣之见,该是他不知道陛下已经到了南阳,并且对粮食如此关注。”

    “好,好,好!”崇祯皇帝听了,带着怒意连道三声好,他立刻点名道,“刘千户?”

    “属下在!”锦衣卫千户刘越立刻上前候旨。

    崇祯皇帝看着他,收敛了一点怒意道:“你带人给朕去宜城查这事,记住,朕不想冤枉好人,可也不会放过一个贪官污吏。要是没有查出他的劣迹,真是一心为公,就催促立刻放行,不得再有耽搁。要是查出他以权谋私,不管和多少人勾结,全部缉拿,送来南阳城!”

    崇祯皇帝还是有点理智的,并没有觉得黄澍很有可能是以权谋私,就直接下令逮捕。这一点,让边上的陈奇瑜看了,也是心中暗暗赞赏皇上有上位者的心胸。

    “属下遵旨!”刘越一听,立刻领命,而后立刻动身,紧急赶往宜城去了。同时他心中也想着:皇上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交给自己去做,可见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这个事情才行。

    他当然不知道,因为他身上有甲级窃听种子,崇祯皇帝能知道他是怎么查案的,让他去比让别人去,崇祯皇帝会更有把握。

    崇祯皇帝交代了这事之后,同时也知道粮食就在离襄阳不远,多少也放心了一点。就又和陈奇瑜说起眼下这些流贼的处置安排上来。

    与此同时,在南阳城的外围,天罗地网越收越紧,不少流贼千辛万苦,还以为要逃出去了。结果一头撞到了郑崇俭所领的秦地步军,以及勇卫营和白杆军的手中,不是被当场抓住,就是被驱赶回了南阳方向。

    当然,也有一些流贼逃到了山里面躲了起来。但山里面要是没有逃民隐户的话,就没有多少吃的,能躲多久,就是个未知数了。

    且这一次,就算躲进山里也没那么容易逃过的。崇祯皇帝既然铁了心要一次解决流贼问题。自然对于那些逃入流贼较多的山,都是要派军搜山的。

    一时之间,南阳这边关押的流贼越来越多,军队也越来越多。等搜捕的流贼差不多时,刘越也从宜城返回了。

    。妙书屋


………………………………

265 天灾人祸

    事实上,通过窃听种子,崇祯皇帝已经知道,那个叫黄澍的湖广巡按确实是在做雁过拔毛的事情。

    刘越是秘密到达宜城的,稍微一调查,这种事情便瞒不住他了。亮出锦衣卫的身份,有皇帝的旨意,不要说只是一个巡按了,就是巡抚,也照抓不误。

    因此,刘越这一次回来,是押解黄澍以及他的同伙共五个官吏,随同运粮的船队和车一起回来的,顺带着这些运粮的也是人证。

    这个消息,不算是好消息,要是有可能,崇祯皇帝当然希望底下的官员都是清正廉洁的。然而,一般来说,希望就只能是希望而已。

    不过另外一个消息,却真的是一个好消息。

    卢象升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反馈,就在昨日,郑芝龙亲率三百各类大小战船到达了登州府,拜见了卢象升。

    更让崇祯皇帝有点意外的是,这个郑芝龙竟然还带了二十艘粮船北上,把这个当作了见面礼,无偿给卢象升调用。

    对卢象升和郑芝龙的对话中,崇祯皇帝倒也明白了这个郑芝龙这么做的心思。

    因为他在海上收保护费的事情,自己在密旨中已经指出。为了表达他的诚意,他知道北方缺粮,就收集了二十艘粮船北上。虽然说是送给卢象升,其实,未尝不是送给自己。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忽然心中一动。

    郑芝龙的船队控制了整个大明东南沿海,甚至他的势力远达南洋,而南洋那边,粮食却是不少。既然这样,倒是可以让郑芝龙从南洋运粮食到北方来。当然了,肯定不能让郑芝龙白干,这样才能让他持续为大明输血。

    针对这事,崇祯皇帝考虑之后,便拟了一份圣旨,让人发往登州。

    两天之后,流贼已经被清剿得七七八八,零散地那些,逃入深山密林中,也没法全部都搜捕到,一份有关流贼的总得奏章便呈送到了御前。

    战前时候,所有流贼,有将近二十万人马;

    如今剩下的,总计不到十五万了。

    其中一年以上的流贼,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一年以下,一个月以上的流贼,则有将近五万人;剩下的,都是一个月不到的流贼,就有九万多人。

    如今这些流贼,全部被押在南阳城外看押。

    而如今在南阳的官军,有崇祯皇帝带出京的三大营,以及关宁骑军一千多人;三边总督郑崇俭所领秦军有三万多人;马祥麟所领的白杆军七千多人;五省总督陈奇瑜调集起来的其他地方军队有三万多人。

    全部算起来,云集在南阳的官军,大概有将近十万人马。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两万多的骑军。

    各军云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