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第二天中午时分,山头上的烽火,忽然再次烧了起来。让尚可喜等人都是一惊,该不会,明国水师才退去,就又来攻打了吧?难不成,昨天的战船不止是明国水师的全部?

    烽火再起,金州顿时又紧急动员了起来,又开始准备打仗。

    不过,这一次,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明国水师并不是来攻打他们的,而是追着一艘船过来。一直追到港湾口时候,眼见着追不上,又看到大清水师出去,他们才退了去。

    “王爷,是驸马爷的船!”尚可喜匆忙赶到码头,许尔显就立刻向他禀告道,“从明国江南过来的!”

    “什么?”尚可喜一听,大是意外,连忙亲自核实情况,而后,第三次用八百里加急,发往盛京报信去了。

    几天之后,盛京,崇政殿内,奴酋皇太极正在商议事情。一如大明缺钱一般,满清缺粮。眼看着从上一次入关劫掠,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加上晋商没了,没法输送物资到辽东,又有天灾不断,让满清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清再次入关,是要到崇祯十五年。可是,在这个位面上,满清却已经开始商讨入关的事情了,因为,不入关劫掠,有点吃不消了。

    “陛下,如果年底入关的话,明国关内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怕是有点不妥!”多尔衮听了之后,第一个回应皇太极的意思道。

    听他这么说,阿济格却不屑地跟着说道:“还用管关内如何?我大清野战无敌,明军胆敢出城的,直接杀了便是!”

    代善年纪大了,胆子就没有阿济格那么肥了,当即摇头发表看法道:“别人不清楚,在殿内的应该都清楚,上一次,可是有天津之败,还是要谨慎点为好啊!”

    “呵呵,都是某个人无能大意,才会有那一败。”豪格听到,忍不住看着多尔衮,冷声说道,“要不然,我大清怎么可能会败?我们一渡河成功,明狗就跑了!”

    多尔衮连看都没看豪格,只是看向御座上的皇太极,诚恳地奏道:“陛下,臣弟虽有应对不当之处,不过那支秦军也确实是少见,至少阻拦我军过河,死战不退!”

    原本历史上已经死了的岳托,托了崇祯皇帝蝴蝶效应的福,此时还活着,听到多尔衮这么说之后,也跟着奏道:“陛下,秦兵确实不可小觑,当初微臣回援,和那孙传庭所领秦兵野战交过手,并不好打!”

    ……

    听着底下这些臣子各自发表着看法,皇太极紧皱着眉头,并没有马上下定论。

    就他来说,性子也是谨慎小心的那种。要是有可能,他当然希望能弄清楚明国国内的情况,然后出兵才好。毕竟大清实力有限,可经不起折腾的。

    但是,身为大清皇帝,总不能像明国皇帝一般,穷得连军饷都发不出去吧?虽然大清没有军饷发不出这一说,但粮食可真是一个大问题!

    这一刻,皇太极有点体会到以前崇祯皇帝没钱时候的难处了!

    他正想着,忽然发现后面的范文程等汉臣一直没有说话,便开口问道:“范卿以为呢?”

    皇太极这么一问,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后面。

    范文程似乎也习惯了,不在乎那些眼光中的嘲笑或者别的什么意思,只是低着头奏道:“陛下,驸马爷已经前往明国江南,算算时间,应该也要有消息了。因此,奴才以为,不如再等等!”

    说完之后,他抬头看了一眼,发现皇太极眉头皱着,心中一想,便又奏道:“陛下或者可下旨,让朝鲜多进贡一些粮食物资,如此也能缓解我大清的困境!”

    就目前来说,臣服满清的势力中,就只有蒙古部族和朝鲜而已。

    那些草原上的蒙古部族,都是穷得叮当响,只剩裤衩的那种。也只有朝鲜是农耕势力,虽然也是穷得叮当响,可至少还有一点粮食的。

    因此,满清在没有粮食物资的情况下,盯向朝鲜那边,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至少要求朝鲜进贡大量粮食物资后会怎么样,满清这些头目,谁也不会操心。

    皇太极听了,当即点头,殿内其他亲王贝勒,也没有人反对。朝鲜要多进贡粮食物资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崇政殿内,因为范文程的这个主意,困局有所缓解之下,气氛也就轻松了一点。

    不过多铎忽然开口奏道:“陛下,祖家敬酒不吃吃罚酒,既然一直不肯投降我大清,不如趁着他们驻守塔山之际,灭了他们!”

    上一次,他和豪格领兵过去,没想到祖大寿领兵驻守塔山,是吃了亏的,心中一直耿耿于怀。这次提到了出兵的事情,他就顺便提了出来。

    豪格听到,自然也是赞成。他们两人,难得意见有一致的时候。

    皇太极听了,并没有马上答复。说实话,对于祖家军,他是垂涎的,一直希望祖家军能投降他。为此,他也相当优待祖家。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祖家军其实就是关宁军的精锐,收复了祖家军,宁锦一线基本就等于掌握在手中了。

    但是,祖大寿竟然敷衍他,糊弄他,要说他不生气,那也是假的。好在他城府够深,因此,并没有表露出什么,哪怕祖家的那几个人,在他委任官职之后,被发现贪污现象,他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并没有严惩,照样让他们当官。

    他正在想着,就听多尔衮开口奏道:“陛下,以前的时候,祖家都躲在锦州,我们大清没法打下锦州,那是没有办法,如今祖家竟然驻扎到了城防一般的塔山,臣弟愿出兵,截断塔山退路,就是困,也能困死他们!”

    很显然,祖家想要两头讨好的行为,也让多尔衮厌恶了。

    皇太极听他开口,便说出了他的担忧道:“围困塔山,确实是一招对付祖家的棋。但是,祖家毕竟是关宁军中的精锐,如果围困截断塔山退路的兵力少了,怕是困不住。多了,粮食从哪里来?”

    转来转去,困难又回到了原来,大清缺粮。

    这么一来,这些满清头目,不由得份外想念以前的晋商!要是他们在的话,只要给钱,都不用太担心粮食问题。

    皇太极心中也是叹了口气,转头看向范文程说道:“农耕的事情,还是你们汉人最为拿手。这方面,一定要加大力度,大清不能一直被粮食问题困扰。范卿多用点心吧!”

    “奴才遵旨!”范文程听了,马上答应一声。

    边上的代善好久没有开口,此时忽然出声对皇太极说道:“臣观祖家被调到塔山,该是明国那边对祖家也有意见。因此,臣以为,可先去一封信,陈明利害,让祖家早早投降我大清,此为上策。若不然的话,我大清再发大军前往,踏平塔山。相信祖大寿也肯定知道,一旦我大清对塔山势在必得的话,塔山不如锦州,是绝对守不住的。逼他做出选择,此事,请陛下定夺!“

    听到这话,皇太极心中便开始衡量了起来。

    祖大寿又不是他爹,肯定不会一直供着。如今确实有机会对付祖家,逼祖家做出选择,也未尝不可。不过要花多少代价,祖家会不会到了最后选择的时候,宁死不从,也是他这个当皇帝的人要考虑的。

    崇政殿内其他人,看到他在想着这事,便谁也没有说话,静静地等待皇帝的御断。

    可是,谁也没想到,殿外突然传来动静,有黄马褂飞报入内,奉上一份奏章道:“金州八百里加急,明军来袭!”

    一听这话,崇政殿内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这个事情,谁都没想到。

    奏章立刻被内侍转递御前,其他人则盯着皇太极,很想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皇太极严肃着脸,三五下就看完了,而后,抬头对底下臣子说道:“明军渡海而来,已经攻占了旅顺。暂时的兵力在三千左右,智顺王在奏疏中言,明军精锐,非辽东汉人,要朝廷尽快发兵,剿灭这些登陆的明军。”

    听到这话,多尔衮立刻冒出一个念头,便马上奏对道:“陛下,那些明军可是秦兵?”

    对于这个,皇太极摇摇头道:“未曾提及!”

    “管他是不是秦兵,竟然敢来辽东,灭了他们便是!”豪格听了,立刻大声说道,“就算秦兵又如何?旅顺可没有坚城可守!”

    “陛下,臣附议!”代善这一次表态速度也快,“要是让明军在旅顺站住脚的话,对我大清不利,以前东江之困境,臣是记忆犹新。这消息传遍辽东的话,那些汉奴很可能会蠢蠢欲动,又会想着法子逃走了。”

    以前的时候,毛文龙创建了东江镇,辽东汉人,多有逃去毛文龙那边,对此,满清根本没法杜绝。后来,东江镇被满清剿灭之后,辽东的汉人,便再没盼头,让他们都感觉轻松了不少。

    皇太极当然知道代善所说事情的重要性,他还没做出反应,多尔衮也一脸严肃地跟着奏道:“陛下,明军要是站稳了脚跟,其水师可侵袭大清沿海,防不胜防!但要是明军在辽东没有据点,则其水师便无用武之地。”

    每次进攻,都是跨海而战,那是不现实的事情。

    东江的痛,他们都知道,皇太极听得又是点点头,这一次,他压根就没有考虑粮食问题,就立刻决断,要发兵旅顺。

    但是,明军主将是谁,到底是什么兵,一共会来多少军队,这些事情,他们一无所知。这些事情不搞清楚,对于满清出兵也还是有障碍的。

    出兵也不是说出兵就能出兵的,皇太极还在紧急商议这个事情的时候,尚可喜的第二封八百里加急奏章便到了。


………………………………

322 好机会

    “什么?水师打退了明国水师?”皇太极听得大吃一惊,连忙接过内侍转递过来的奏章,快速翻看了起来。

    崇政殿内的其他人,则是很兴奋,没想到那尚可喜还真有点本事,竟然能打赢明国水师!

    皇太极很快看完了奏章,脸色明显轻松了一点,一边让内侍给代善等人也看看,同时也对他们说道:“尚卿刚好修复整顿了之前的战船,和来犯的明军水师打了一场,最终我大清水师还有三十来艘战船,而明国水师这只有十来艘了……”

    听到这个,岳托不由得很是兴奋,连忙奏道:“陛下,既然如此,可传旨给智顺王,让他截断明军的海上退路,而后我大清大军一到,便能瓮中捉鳖手到擒来了!哈哈……”

    其他满清的亲王贝勒,也都是哈哈笑,之前的担心,因为这个意外的消息,让他们一下轻松了起来。

    不过,皇太极却没有他们的乐观,而是摇摇头说道:“尚卿在奏章中有提及,说水师战船虽然还剩三十来艘,可多有损伤,且水兵损失也较大,需要朝廷拨下钱粮人力。另外,再次求恳朕下旨向朝廷调水师前来助战!”

    听到这话,刚才还笑呵呵的崇政殿,忽然之间,又一下没了欢快的气氛。

    什么意思?这是向朝廷要钱要粮要人了?不知道朝廷如今缺的,就是这些东西么?

    大清如今的家底就那么一些,上次已经拨了一些过去,再往水师那边拨的话,其他地方就要少了,在殿内的这些亲王贝勒,肯定是不愿意的了。

    然而,尚可喜的奏章中也说了,他的水师是击退了明国水师,正是让他断明军海上退路的时候,那能不拨么?

    当殿内这些人都看完了尚可喜的奏章之后,就又开始讨论了起来。

    “父皇,既然大清水师比明国水师要多,那就下旨让他出击好了,只要能断了明军海上退路,那就差不多了!”豪格第一个开口奏道。

    皇太极还没开口,岳托皱着眉头摇头道:“不妥,智顺王在奏章中说了,虽然估计明国战船就那些了,可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战船过来,如果冒然以残破战船出战的话,就怕会有问题!明国那边如何,我们不知道,这一点确实要考虑周全才行。”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济尔哈朗忽然插嘴说道:“陛下,不如就准了智顺王所请,让朝鲜水师前来助战,如此一来,就算不再拨下他要的那些东西,截断明军海上退路,应该也没问题了!”

    一直比较谦卑的范文程一听,难得反对道:“陛下,奴才以为不妥。刚昨天向朝鲜发了圣旨过去,要求朝鲜这次进贡大量粮草物资。如果再追加,要求朝鲜水师出兵的话,相关粮草军械等消耗肯定也要朝鲜自己负责,奴才怕……怕逼急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多铎一声冷笑道:“逼急了怎么样?还敢反了不成?”

    听到多铎说话,范文程便闭紧了嘴巴,一言不发了。

    代善倒是考虑多一点,觉得范文程说得也有道理,不能逼迫朝鲜过甚,一旦超出了朝鲜君臣的承受范围,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崇政殿内,就尚可喜的这第二封八百里加急奏章讨论了起来。

    最终,皇太极做出了决断,就拨下一点物资意思下,朝鲜水师就不调动了,督促尚可喜在朝廷大军到的时候,就一定要领水师出战,断掉明军海上退路,至于损失多少,回头再说。言外之意,其实也就那样,并没有特别重视。

    不过,这份旨意还没来得及发出去,尚可喜的第三封八百里加急就又到了。

    这一下,盛京城内,很多人都纳闷了。

    一次八百里加急,在这种年代,应该也不算特别。

    短短时间内,两次八百里加急,那就不同寻常了。

    可是,他们还没来得及说道说道的时候,竟然来了第三次八百里加急。

    于是,盛京城内,街头巷尾,王府大院,但凡有人的地方,就都在议论了。

    “你们听说了没有,就短短三天时间内,三次八百里加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竟然这么急?”

    “该不会是明军打过来了吧?”

    “放屁,明军打过来干嘛?找死么?真要明军打过来,还用八百里加急?”

    “那会是什么事情,需要八百里加急呢?难不成……难不成又有什么人叛逃了?”

    “这不可能吧,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大清越来越强大,怎么可能还有人会叛逃呢!”

    “说得也是,可到底什么事情需要八百里加急呢?”

    “……”

    虽然盛京的这些人讨论了半天,甚至都联想起了当初刘兴祚叛逃回明国的事情,可还是想不出来,到底什么事情,能让盛京这边连收三次八百里加急。

    这个事情,也只有一些满清高层,一些比较有见识的,才能猜出个大概。

    比如说满清所封的恭顺王孔有德,虽然他没有参与崇政殿议事,可当他听到金州那边尚可喜连发三道八百里加急奏疏,而后盛京这边已经开始调兵遣将时,他就猜出来了,该是金州那边出现明军了。

    得到这个结论,又让孔有德有点难以置信。

    他是东江镇的旧将,也去过登州,吴桥兵变造反,闹得明国几乎没什么抵抗力,一直到后来,从关宁前线调兵回去,他才最终乘船过海逃到了辽东。因此,对于登莱明军还有什么,他心中是一清二楚的。

    对于尚可喜这个人,孔有德当年是同僚,如今换了主子,又还是同僚,不管如何,肯定是了解的。如果明军渡海而来,小打小闹的话,相信尚可喜自己都能解决,没必要连发三次八百里加急!

    那么,他连发三次八百里加急,是抵挡不住明军的进攻了?想到这点,孔有德还是觉得不敢相信。

    正在他苦思费解这事的时候,怀顺王耿仲明来访,不用说,也是和孔有德一样,对于尚可喜那边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们推来推去,推出来的结论,只能是渡海而来的明军强大,尚可喜那边没法应付了,才会发三次八百里加急的。但是,对于明军底细的了解,又让他们两人面面相觑。

    他们两人,实在有点难以相信,明军怎么可能会短短时间内就变得那么强大?

    半天之后,相对无语的两人,其中孔有德喃喃自语道:“该不会,是要变天了?”

    他们两个人的交情,那是过命的交情。至于尚可喜,和他们关系其实并不好。因为尚可喜是东江总兵黄龙的心腹将领,当年他们两人渡海过来的时候,就在旅顺遭遇了黄龙的截杀,这其中,应该也有尚可喜在内。

    后来,孔有德和耿仲明投降满清之后,就领兵攻打旅顺,把黄龙给杀了,顺带着,尚可喜的家眷也在那次战事中被杀。

    黄龙死,接替他的人,刚好是尚可喜的对头。尚可喜感觉要完,就领着他的手下劫掠了辽东沿途海岛的明军,把东江镇破坏殆尽,也投降了满清。

    因此,不要看他们三人被满清封为三顺王,其实他们的关系并不好。也因此,孔有德和耿仲明之间,却是能什么话都说。

    “这不可能吧?”耿仲明听了,一脸不可思议地说道。

    孔有德紧皱着眉头,虽然知道院子里空旷,没有人在,可他还是环视了一眼,而后对耿仲明低声说道:“你别忘记了,多尔衮在天津大败,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都被俘了,而后又连累了土默特部,这些事情,你觉得都是偶然么?”

    “可……可明国皇帝不还是那个皇帝么?”耿仲明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道,“就那些当官的德性,除了当年的孙巡抚好一点,其他那些……啧啧,反正我是不信的。三次八百里加急,肯定是有另外的原因!”

    听他这么一说,孔有德微微叹了口气道:“还是我们害了孙中丞啊!来来来,不说了,管他什么事情,我们喝酒!”

    他们口中的孙巡抚,是登莱巡抚孙元化,奉旨训练新军,招募了葡萄牙人担任教官,而孔有德等辽人,就很受孙元化的重视,甚至封了孔有德为骑军参将。这要是再上一级,那就是副总兵了。

    孙元化就是因为吴桥兵变,被孔有德俘虏后放归,却最终还是被朝廷论罪处死。徐光启想救,也救不了。要说是孔有德等人害了孙元化,也不算错。

    耿仲明听了,也是默认,便没再多说,跟着一起喝酒,把那些陈年旧事都抛在了脑后。

    在原本的历史上,要说对满清的死忠,孔有德和耿仲明是及不上尚可喜的。不过在后世的名声,终归是孔有德要大一点。

    在他们喝酒的同时,崇政殿内,气氛却又好了不少。因为尚可喜的第三次八百里加急奏章,是禀告驸马伍忠的事情。随着奏章一起过来的,还有伍忠和江南大盐商乐庆天的盟约。

    就见皇太极拿着这份盟约,那是乐得合不拢嘴啊!

    江南大盐商啊,这是有钱的主,这也说明,有足够的实力和大清做生意。只要大清能出得起钱,粮食物资等等,就全都不是问题了!最理想的晋商替代商人,如今已有了!

    皇太极最担心的事情,最困扰大清的事情,差不多就能解决,也就不枉费一个女儿了!

    高兴之余,他连声称赞道:“不错,不错,伍卿果然不负朕望啊!甚好,甚好,来啊,给驸马府看赏!”

    没说的,皇太极毫不犹豫地往那盟约上盖上他的玉玺印章。

    见他这么高兴,范文程便也凑趣提醒道:“陛下,智顺王在奏章中说了,明国漕运要改海运,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

    皇太极一听他这话,总算冷静了下来。

    尚可喜在奏章中再次提议,大清当壮大水师,如此一来,不但能断了明军过海侵袭之隐患,还能渡海过去,抢夺明国海运漕粮。一能断明国北方粮食供应,二能补充大清所需,可谓一举二得。更不用说,他日搞不好便能在明国随处登陆,让明国防不胜防。

    而退一步说,江南那边要和大清通商,如果大清没有足够强大的水师,不但不能击退明国水师,就连和明国江南那边的通商,都会受到严重的干扰。

    皇太极听得心中痒痒,恨不得他手中立刻就有强大的水师,抢他明国的漕粮去!

    不过,他也算是满清皇帝中精明的,因此,并没有马上拍桌子下结论,而是等尚可喜奏章中所提到的大盐商乐庆生的心腹管事,随船过来的见证盟约的乐天平,见面会谈之后,他才会下结论。

    在皇太极等待的时候,他派去的宦官便到了伍忠的府邸,传达圣旨,给奖赏。

    管家听到,连忙跑回后院,匆忙去找固伦端靖长公主。不过她没见到人,被门口侍女拦住了,由侍女进去通报。

    等了好长一会时间后,固伦端靖长公主才出了房门,似乎有点不高兴,不过脸色好像有点红,随着管家匆匆赶去前院接旨去了。

    等他们走了之后,又有一人,从房子里溜了出来,做贼一样跑了。

    要是伍忠在的话,就能认出来,这厮就是当初追着他到范府,想要打他的那个管事。

    再说乐天平一行人,赶来盛京肯定不是八百里加急的,但也是日夜兼程地赶路。没让皇太极等多久,就见面了。

    乐天平是货真价实的,和乐天平一起赶来盛京的,还有伍忠带去江南的随从,皇太极也悄悄地召见了,两相核对,根本不可能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