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拨给卢象升兵马时,就三路总兵,分别是王朴,杨国柱和虎大威。特别是杨国柱和虎大威,因为所带的兵力少,以前又是卢象升当宣大总督时候的麾下,因此他印象深刻,不会记错,此战,杨国柱是跟着卢象升的。
“未见卢尚书,只有杨总兵。”亲卫马上回答道,“对了,天雄军夜不收总旗俞振龙也在,和杨总兵一起。”
高起潜还想说什么,一边的王承恩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吩咐那亲卫道:“还愣着干什么?快,传进来,咱家有事要问!”
“遵命!”亲卫一听,连忙答应一声。
当杨国柱和俞振龙转进帐内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只见他们两人,就犹如从血海中爬出来一般,整个人差不多都染红了。他们的身上,还有折断的箭杆,估计有双手之数,甚至都还来不及拔箭疗伤。
相比他们,大帐内一个个都在喊着自己已经尽力,已经死战的那些将领,那就真是不要太干净了,完全不能对比。
“末将奉卢尚书之命突围,有要事传达……”杨国柱一入帐,便立刻抱拳大声禀告道。
他心中有点担心,不知道高起潜会不会无条件配合。毕竟这高起潜是有前科的,一直拿捏卢大人,消极避战。虽然说有皇命压迫,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人家要真不配合,那就危险了。
事实上,等到这个时候,崇祯十一年末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兵头有拥兵自重的嫌疑了,包括一些太监、文官,也不是怎么顾忌朝廷律法,不听调动,故意拖延,不想死战,杀良冒功等等,这些事情都已经有发生。
高起潜没等杨国柱说完,就立刻打断了他追问道:“卢尚书呢,他人呢?他没突围么?还是……”
他有点不敢猜下去了,别是卢象升战死了吧?真要这样的话,他瞅了一眼身边的王承恩,就感觉后背冷汗直冒。
杨廷麟也是听得急了,跟着催道:“卢大人呢?快说!”
“大人掩护末将突围,如今,应该还在坚守贾庄!”杨国柱听了,立刻回答道,“末将这里有大人军令……”
高起潜才不关心什么军令不军令,而是非常气愤地尖声打断道:“什么,卢尚书掩护你突围,他自己还在贾庄?疯了么?他到底想干什么?他……”
为什么不是别人掩护,卢象升突围出来呢?要是这样的话,自己就可以放心了啊!这卢象升,真是脑子被驴踢了么?
他在想着,王承恩虽然担心卢象升的安危,却比高起潜要理智,他有资格,立刻喝斥高起潜道:”闭嘴,听他把后面的话说完!“
高起潜听了,也不以为意,连忙盯着杨国柱问道:“快说,怎么回事?”
“大人说满清鞑子盯着他,他是肯定无法突围的。而且他要是突围了,贾庄会被鞑子屠了,他也不能走。”杨国柱说到这里时,大帐内的大部分人都不以为然,脸上的表情,似乎有责怪卢象升迂腐之意,这让杨国柱心中很是生气,声音便又大了一点道,“大人因此让末将前来传令,诸将立刻执行,违者军法从事!”
卢象升本人不来,杨国柱代替传令,这里就有风险,毕竟杨国柱不是卢象升本人。但王承恩在这里,他听出了卢象升似乎有对策,也不管别人怎么想,立刻追问道:“说,什么军令?咱家在这里,没人敢不执行!”
说着这话的时候,他还瞅了高起潜一眼。
高起潜看到了,明白这一眼的意思,心中忍不住苦笑,有你在,就是让咱家领军冲锋,咱家也不敢不执行啊!
杨国柱听了,却是精神一振道:“大人有令,第一,步军黏住满清军队主力,务必不能让其抽调兵力!”
“第二,抽调骑军,寻找满清军队劫掠物资人口所在,攻击解救之!”
“第三,立刻散布消息,就说我大明勤王之师,不日便到。包括勇卫营,关宁军,秦兵等等,凡有战力之军皆可。”
“如此三管齐下,有望逼退满清军队,解贾庄之围。还望高总监,速速调兵遣将执行之!”
听完了卢象升的这些交代,王承恩就忍不住喜上眉梢,对高起潜说道:“看看,看看,不愧是皇上看重的国之重臣,一下便来了三条妙计,高公公,快点遵令执行,切莫耽搁了!”
高起潜听了,也不管王承恩话语中的讽刺意味,又向俞振龙证实了之后,才答应下来,开始调兵遣将。就按照卢象升所说的,一一布置起任务来。
而这个场景,又被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通过窃听系统获悉,不由得很是欣慰。
在这样生死关头,卢象升还能保护贾庄百姓为先,这说明他是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的。这种事情,估计有名的孙传庭、洪承畴等人,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不愧是卢象升,值得自己花尽心思去救他。
想着卢象升在当宣大总督时期实施的政策,崇祯皇帝更是感觉到,卢象升是能看清明末顽疾之所在,能对症下药,和杨嗣昌一对比起来,就更明显能看出两人的差距。
“不错,不错,真不错!”崇祯皇帝连声赞叹,害得边上垂手而立的陈宝庭等人,以为皇帝在夸他们的“作业”有进步,不由得也沾沾自喜了起来。
崇祯皇帝很快收了心思,决定自己这边也要在努力一下,便下旨道:“传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觐见!”
…………………………
PS:看到有朋友说剧情慢,这个我想和更新量有关。历史类,其实有别于玄幻都市,我觉得更应该类似群像文,而不是只看一个主角表演,不过会通过主角把群像串联起来。
本书开局,想写得合理一些,写出想象中明末挽天倾的艰难,因此笔墨多了些,一如玩游戏,比如英雄无敌,都是开局艰难型的。当然也和我的能力有关,网文要写几百万字,耗时一两年,犯错难免,请大家多包涵,可以留言,我都会关注的。谢谢大家!
另外,我承诺,上架后一定学老鹰巨,多多更新!嗯,力所能及的更新!
下周分类强推,比较关键,大家养书没问题,推荐票记得投下,有能力的帮忙宣传下,再次感谢大家!
………………………………
47 对付晋商
厂卫,直接由皇帝直辖,其首脑,不管是东厂提督,还是锦衣卫指挥使,肯定是皇帝最为心腹之人担任,是为皇帝之爪牙。
可是,崇祯皇帝看着眼前见礼的锦衣卫指挥使,却是没有这种引为心腹的感觉。一如薛国观薛蛮子所言,厂卫不当,才有贪官污吏的横行。不管是曹化淳也好,还是这个骆养性也罢,所作所为,其实都是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
不过,如今刚对东厂用手段,暂时还不宜再动锦衣卫!崇祯皇帝心中这么想着,便淡淡地说道:“平身吧!”
“谢陛下!”骆养性中气十足地回禀,而后站好待命。
不知为何,他心中有种直觉,皇上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至少在对待他的态度上,有一些微妙的变化。这种感觉,让他微微有一丝警醒,也变得更加地“正气”。
崇祯皇帝看着他,淡淡地说道:“骆卿,你父当年在朝鲜对倭战事中,多有贡献,朕都是记在心里的!”
大明的抗倭援朝战事中,锦衣卫就出力不少。虽然不是骆养性之父骆思恭亲自参与,但他毕竟是主官,功劳也归到了他头上。
其实也是因为骆思恭的功劳比较大,因此,原来的崇祯皇帝在干掉了魏忠贤后,就让这个和魏忠贤有仇的骆养性接替了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初衷估计也是将门虎子的想法,想要骆养性能像他父亲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低眉顺眼站着的骆养性,不知道皇上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事,心中纳闷之余,就连忙谦虚道:”先父一点功劳,陛下都还记得,先父要是还在,必定惭愧!“
崇祯皇帝一听,嘴角微撇,露出一丝冷笑,而后语气转冷地说道:“哦,朕却以为,惭愧的人,应该是骆卿你才对吧?”
一听这话,骆养性顿时感觉晴天霹雳,皇帝这是对自己不满啊!他连忙跪下挨训请罪。
“你父是有功劳的,却被魏逆谋害而死。朕因此提拔你为锦衣卫指挥使,就是希望你能继承父业,继续为大明效力,做出一些成绩来!”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嗓门猛然提高,大声继续道:“可是,你呢?你太让朕失望了!”
“末将有罪!”骆养性听得后背发冷,心中猜测,不知道是谁告了自己黑状,一边伏地请罪。
“辽东满清,乃是大明之大敌!该是你锦衣卫重点目标才是!”崇祯皇帝说着,便站了起来,用手指着骆养性,厉声喝问道,“可是,鞑子几次绕道蒙古入关,锦衣卫可有线报?可有示警?你看看你,可有你父半分能耐?”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的语气已经有点重了,吓得骆养性都出了冷汗。他不知道,为什么皇上这个时候突然来翻这个帐?要知道,目前这次,是满清军队第四次入关。为什么前三次都没有想起这个,如今却来追究,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有,为何满清军队每一次入关,都是流贼走投无路之际?为何会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迫使朝廷不得不放过了流贼,抽调兵力勤王?满清军队在辽东,隔着山海关,不可能每次都是这么凑巧吧?”
事实上,崇祯皇帝心里有数,十之八九就是有名的晋商干得好事。但是,这事情他不能点破。
如今已是崇祯十一年末,晋商绝对是庞然大物了。没有一直真正信得过的手下,就绝对不能直接明目张胆地对上晋商。
以晋商如今的实力,要收买一些人真不要太容易。文官武将不说,厂卫中有没有晋商的人,宫里面有没有晋商的人,谁能保证?
崇祯皇帝可没有忘记在内书堂听到的话,宫外有人投资在小宦官身上,这事绝对是个问题!
就算退一不说,如今手握兵权,或者一方封疆大吏中,又有那些人是被晋商收买了,或者同流合污,这个也难说。
如果按官职远近来说,卢象升也担任过宣大总督,杨国柱还是宣府总兵,都是在晋商地盘内。难道说,他们两人都是晋商的人或者是一伙的?这个结论,崇祯皇帝是不信的。
也是因此,对付晋商,就必须谋定而后动才行。敲打东厂和锦衣卫,却又不明指晋商,就是崇祯皇帝的一次打草惊蛇,看看能取得什么效果。
此时,崇祯皇帝的一句句质问,问得骆养性脑门都是汗,心中也不敢再开小差,匍匐在那里,只是连声请罪。
先给了他一棍子,看看效果差不多了,崇祯皇帝的语气便缓和了一点道:“朕瞧在你父的功劳上,给你说这些,不是要治你的罪,是希望你能重振锦衣卫之威名!能像你父那样,明白么?”
听着,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这也就是说,皇上还是把自己当心腹的。这么想着,骆养性心中松了口气,不敢擦汗,连忙谢恩,表示一定要学他爹好好干活。
崇祯皇帝见此,语气就又和缓了一分,自己坐了回去,同时吩咐骆养性道:“起来说话吧!”
“罪臣谢皇上恩典!”骆养性连忙谢恩,爬起来之后,擦了擦汗,垂手而立,恭敬地很。
崇祯皇帝看着他,语气又稍微严厉了一点道:“如今满清军队在关内肆虐,朕心甚忧。我大明不是没有精锐军队,真要汇集起来,相信这支满清军队也不会像如今这般肆无忌惮。为此,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骆卿给朕去撒布消息,就说勇卫营,关宁军,秦兵等等,都已经到京畿之地,很快就会合围满清军队。这个消息,要散布地越快越好,越广越好!能让满清鞑子越早探知这消息就最好!明白么?”
“末将明白!”骆养性一听,连忙抱拳领旨道,“末将马上去办!”
“好,去吧!”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看到骆养性想走,就又开口提醒道,“朕刚才说得事情,希望骆卿也能给朕一个结果,就算暂时困难,也要给朕一个计划,明白么?”
“末将明白!”骆养性在回答的同时,心中也郁闷:鞑子到底是怎么知道大明关内的事情?鞑子那边,又该怎么安插锦衣卫呢?
他见皇帝似乎没有事情再交代,便赶紧去完成皇帝布置的新任务。
骆养性明白,这个时候,皇帝已经对他有所不满了,要是这个新任务上不能表现好一些,不能尽心用力,到时候新账旧账一起算,搞不好会被皇上撤职查办了!
崇祯皇帝看到他要出殿门时,好像才想起什么,就又对他说道:“锦衣卫职责,骆卿一定要铭记于心,可不要再辜负了朕!”
这句话,从明面上来说,好像是对刚才事情的总结。可是,骆养性不知为何,却是心中一咯噔,直觉告诉他,似乎皇帝对锦衣卫的不满,好像还不仅仅是刚才所说得事情。
这么一想,他心中有点沉重了,连忙再次领旨才退了出去。
他不知道,他走的时候,已经比来得时候多了一样东西,就是他看不见摸不着,也感觉不到的窃听种子,崇祯皇帝刚才赏给了他。
等他走了之后,崇祯皇帝瞧了一眼陈宝庭等内侍,随手指着御桌上的一叠单独放出来的奏章道:“这些奏章,都给薛阁老送去!”
说句实话,崇祯皇帝可不想一天到晚都和奏章打交道。但奏章上的事情,从小里说影响一人一家的事情,从大里说,那就是影响一县一府甚至一省乃至全国的事情,都是要慎重处理才行的。
………………………………
48 话不投机半句多
因此,这几天来,他连续审阅奏章,发现薛国观对奏章的票拟,最合他的心意。当然了,也还是有不少奏章的票拟,让他觉得还是有些问题,就用朱笔批了,打回去让薛国观自己看,等到他能知道如何处理最好之时,崇祯皇帝就能从繁重的奏章批阅中解脱出来,可以放心地让薛国观去处理了。
当然,这不等于说崇祯皇帝就完全不管了。奏章批阅的抽查,大政方针的制定什么的,也还是要亲自参与的,这个是不能马虎的。
紫禁城文渊阁,内阁辅臣办公所在。如今只有三位辅臣在此办公,要处理全天下的奏章,不可谓不忙碌。
陈宝庭并另外一名内侍,各自捧着厚厚一叠奏章来到这里,堆在了薛国观的案几上,而后对他传达了皇帝的旨意,让他再好好看看这些奏章的票拟,特别是朱笔批示有问题的地方。
说完这些之后,他们就回去复旨了。
薛国观看着那么多被打回的奏章,一时之间,不由得有点愣神。而边上,另外两个辅臣看到只有薛国观的奏章被打回,心中都松了口气。他们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不由得微微摇头。
其中方逢年想了一下,站了起来先吩咐内阁其他人都退了出去,而后来到薛国观的面前,低声对他说道:“听说曹公公依旧还是东厂提督,可见皇上还是信任有加啊!”
薛国观闻言,抬头盯了他一眼,不过没有说话。
“你看,皇上并没有驳回我们的奏章,却单单驳回了你这么多奏章,个中意思……”方逢年说到这里,他忽然叹了口气道,“呀,薛老弟啊薛老弟,你太冲动了啊!别忘记了,温首辅是怎么走的?”
还能怎么走,就是扳东厂提督曹化淳不倒,被反击报复了!
薛国观自然知道,因此脸色很是不好看,有点气愤地说道:“难道我当日没说对,要是厂卫监督得当,我大明朝何至于糜烂至此……”
“薛老弟……”没等薛国观说完,方逢年好像恨铁不成钢地加重了语气,打断了他的话道,“皇上宠信阉宦,你又何苦去惹他们呢?要我说,你私下里给曹公公赔礼道歉,然后找机会,弥补下那日的过错,替厂卫说些好话,也不要再搞借款之事。那就没这么多事了!”
“对啊!”杨嗣昌听到这里,也踱步过来,附和方逢年道,“如今已是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否则我看皇上就不仅仅是打回你的奏章了!”
薛国观听到他们两人这一唱一和,忽然回过神来,当即冷笑一声道:“难道我当时说错了?我大明朝就是厂卫有问题,所以官场上才会乌烟瘴气,贪官污吏才会肆无忌惮!”
“他们既然都伸手拿他们不该拿的银子,难道如今朝廷急缺钱的时候,向他们借点就不行?”薛国观说到这里时,又明白了一点,看着他们两人道,“我们身为大明内阁辅臣,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总得拿出一些担当来吧?”
方逢年和杨嗣昌见他冥顽不灵,不由得脸色都不好看了起来。
他们不喜欢什么,薛国观却偏要说什么,就听他冷声说道:“你们放心,此事由我向皇上谏言的,自然由我承担。皇上说了,战事结束之后再说,那我等战事结束便公开上奏,把这事摆明面上,让皇上不得不应对,到时候铁证如山之下,看厂卫还怎么推卸责任!你们所担心的钱粮,也定会有个着落!”
说完之后,他就不理这两个同僚了,自己拿起被打回来的奏章看起皇帝的意见来。
茅坑里的石头,真是又臭又硬,还是一点没变!杨嗣昌见此,心中骂着,甩袖走回自己座位去了。
而方逢年则是呆看了薛国观一眼,还想再劝劝,就说道:“薛老弟,你还是太年轻了,你如此蛮撞,到时候可别连累了家人啊!”
闻声,薛国观抬头,盯着方逢年,冷声说道:“是怕连累了你们吧?”
他心中也很是不满,他们两个,同为辅臣,看着大明朝官场的黑暗,不但不向皇上谏言,反而还想拦着自己,呵呵,越是这样,到时候就越是要用内阁的名义,谁也不要想置身事外。
薛国观当然知道,他一个人就太容易遭受攻击了,如果是以内阁的名义行事,那承受反击的能力就会强很多,皇上就是再不靠谱,也要考虑整个内阁的态度。
方逢年被他一说,顿时气得脸色一红,当即转头就走,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自己就不应该过来劝他!
不过他才走了两步,忽然又停下身子,转身看向薛国观,语气也冷了地说道:“内阁还没有轮到你来做主的时候,首辅不会任由你胡来的!”
说完之后,他就不管薛国观如何反应,转身走回自己座位去了。
而薛国观却是冷哼一声,并没有被这句话给吓住,似乎就是爱咋咋的态度。
这一幕场景,又被薛国观身上的窃听种子,反馈给了崇祯皇帝。
对此,崇祯皇帝不由得有点意外,同时也提醒了他,这薛蛮子还是可以的,有必要来当这个内阁首辅才好!
而如今的内阁首辅刘宇亮,崇祯皇帝并不满意,特别是他窃听到刘宇亮和曹化淳的对话,就感觉这个人胆小怕事,根本没有直面满清的勇气,也就没有直面整个腐败官场的勇气。
不过不管怎么样,刘宇亮都是大明首辅,且刚担任大明首辅没几个月,要是直接撵走他给薛国观让位的话,有点说不过去。必须找个机会,名正言顺地把他撵走,如此才好扶薛国观当大明的内阁首辅!
对此,崇祯皇帝倒是有信心,他就不信了,刘宇亮会一点问题都没有。如今东厂曹化淳正在报复,就不可能对自己阳奉阴违,背地里勾结文官。既然如此,等御马监之事后,就让他找些刘宇亮的错处,想必是不难的。
崇祯皇帝没想到,其实他想多了,压根就用不着东厂,刘宇亮自己就犯蠢,主动给了他捋去首辅位置的理由。
他正在琢磨着换首辅的事情时,骆养性那边的窃听种子忽然传来了动静。
得,先看会文字直播吧,看看这锦衣卫指挥使回去了会做些什么?
………………………………
49 刀山火海
“见过大人!”
“属下参见大人!”
“……”
骆养性:“嗯,人都到齐了没有?”
“回大人,指挥同知李大人还未到!”
崇祯皇帝看到这里,从原有的印象中知道这个没到的人叫李若琏。
骆养性:”怎么回事?本官说了有重要的事情商议,为什么他还不来?“
“回大人,他去查那无头死尸案了!”
“大人的命令,早派人送过去了,依卑职之见,他恐怕是故意迟到的!”
“对,大人,瞧他平时的德性,自以为清高的样子,就活该他去瞎忙!“
“大人,有什么事情那么紧急,要他也来议事?没他不正好!”
“……”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能想象出来,在锦衣卫衙门的议事堂内,骆养性坐在主位,底下一群手下七嘴八舌地在说话。从他们的言行看来,似乎李若琏和他们这些人不怎么合群!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当京师被攻破的那一天,骆养性带着人投降了。可是,作为指挥同知的李若琏却是坚守崇文门,最后事不可为,便自杀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词:“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