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条好汉!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卢象升竟然命人把他的绳子解开,驱逐出了旅顺城。

    被明军嫌弃地推出了旅顺城门,还在懵逼状态中的图尔格不知道那里来的力气,下意识地一口气跑出很远后站定,然后回头看着旅顺城就傻在那里了。

    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卢象升就这么放过他了?难道当初贾家庄一战,英雄惜英雄,卢象升舍不得杀自己了?

    可是,这好像不可能吧?

    图尔格想破脑子都想不明白,也就不再想了,赶紧往大清大营那个方向而去。

    此时的他,心中是庆幸的。这一次,应该不算成为明军俘虏吧?比上一次要好!以后一定要千万小心,再不能被明军俘虏了,否则下次就肯定没有这么好命,鬼迷心窍般地放了自己!

    旅顺城头上,卢象升目送着图尔格隐入黑暗中,心中同样摇摇头:这个图尔格是建虏铁杆,绝对不可能被皇上发展成为锦衣卫密探的!也不知道这人有什么特别,竟然被皇上如此区别对待!

    卢象升破脑子都想不明白,也就不再想了,转身回城内衙门去了。

    次日一早,建虏拔营回转金州。他们大模大样的,根本不怕明军出城追击,甚至可能还盼着明军出城追击!

    卢象升当然不会派兵追击了,昨天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知道,建虏必定会退兵的。

    确认建虏退兵之后,他就派出了军队开始搜查山林,清剿建虏军队的余孽。

    这一仗之后,大明在辽东半岛算是站稳脚跟了,另外一方面,也算是彻底掌握了制海权。

    当然了,建虏有可能会不死心,对旅顺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因此,必要的防备,也还是要有的。

    至于水师这边,除了运送物资之外,还要消化投降的朝鲜水兵。大明这边,也没想着要放这些朝鲜水兵回去。

    事实上,这些朝鲜水兵,他们自己的意愿,也是不愿回去的。

    大明是朝鲜几百年来的宗主国,朝鲜人一直仰慕天朝上国,不像建虏一样,虽然征服了他们国君,可还是被他们在暗地里当蛮子看待。

    如今待在明军这边,有得吃,饿不死,又能成为大明的一员,这样的好事,不好好珍惜才怪了!

    因此,郑芝龙消化吸收这些朝鲜水兵的过程,也非常地顺利。顺利到这个事情,是和卢象升交代下来的其他事情一起做,都没有什么障碍。

    辽东半岛这里的所有海岛,又重新成为了大明的地盘。

    远一点的皮岛先不说,原本就有东江军卒和辽东逃民生活过的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就先被大明水师重新占领,并开始驻扎军队,为下一步对辽东发起攻势做准备。

    当然了,所有的这一切,在战事结束的时候,卢象升就派快船往京师送捷报了。

    他不知道,其实整个战事的经过,崇祯皇帝都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

    旅顺大捷,让崇祯皇帝很是松了口气。东江军重建,就等于是在建虏侧面扎上了一颗钉子。并且这一次,明军展现出来的战力强大,也让建虏了解了。如此一来,建虏还想绕道蒙古草原进犯关内,就要好好掂量下,老巢还要是不要?

    至于那个图尔格,对崇祯皇帝来说,完全就是意外之喜。没死,还放了回去,战败的锅,也不是他来背,就可以继续发挥“金牌卧底”的能力,对于他掌握辽东建虏的消息,算是有一个不小的帮助。

    这一次的辽东战事胜利,让崇祯皇帝本人,也是获益匪浅。


………………………………

339 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他所得到的好处,不是说从中学到了什么,而是系统又发奖励了。

    旅顺保卫战的胜利,让大明进一步限制建虏成为了可能,系统奖励了甲级窃听种子一颗。

    海战的胜利,制海权的获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系统没有忘记,同样奖励了甲级窃听种子一颗。

    甚至连李过所部把金州的汉人百姓都救了回来,系统也给了奖励,不过没有甲级,而是乙级窃听种子一颗。

    对此,崇祯皇帝很满意,有了窃听种子,就好办事,放心地办事那种。

    从洪承畴身上的窃听种子处知道,祖大寿亲自领军出击,策应旅顺之战。如今旅顺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了,那祖大寿这边的策应,也就没有必要了。这么想着,他便传了道旨意给洪承畴,让他撤回祖大寿所部。

    这么做,也不是担心祖大寿的安全。因为在他看来,祖大寿是个老**,至少让他去和建虏死战,似乎还做不到;真要遇到危险的话,估计比兔子还跑得快,自己就会缩回宁锦的。而且祖大寿亲自领军,那肯定是精锐,绝对不会是老弱残兵,因此,他的危险性并不高。

    当然了,至少崇祯皇帝在目前,就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旨意发出之后,他就暂时不再去管辽东那边的事情了。

    崇祯十三年的大事,银票推广这事,因为盐政革新的原因,有了一个比年初还预料不到的爆发,算是意外之喜吧!估计持续几年之后,朝廷信誉就会有了。

    另外,地方都察院的设立,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因为常熟暴乱引起的整顿官场,也让地方都察院的设立,变得顺利了一些,不过就算这样,也多是只在江南那边推进得比较快。

    之所以如此,一个是江南那边是上次官场整顿的重点,不少地方官员都被摘了乌纱帽,少了地方上的干扰;另外,江南相对其他地方来说,文风鼎盛,百姓的识字率都远远地高于其他地方。因此,候选官员多,包括都察院中办事的吏员备选也多,自然就顺利多了。

    至于各地救灾,抗灾,兴修水利等等事情,崇祯皇帝也还算是满意的。至少灾情预警机制的建立,在这次江南的洪涝灾害中,就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要不然,大明的损失就更大。由此可见,天灾固然可怕,可要是大明上下齐心的话,未必就不能渡过传说中的这个小冰河时期。

    不过,如今崇祯皇帝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朝廷虽然手头有点钱了,可大明的粮食产量却不高。亏了郑芝龙的船队从南洋那边贩卖粮食回大明,要不然的话,有的地方,就算地方官府确实是想救灾的,也没有粮食,还是会出问题。

    去年刚下旨全国范围内,在非粮田的土地上种植番薯,暂时效果还不大。一个是番薯品种的问题,另外一个,才一年的时间,推广力度还有限,农民也不熟悉种植,这都有一个过程的。不过崇祯皇帝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番薯等非主粮,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补充,减轻朝廷赈灾的压力。

    另外,从崇祯皇帝专注救灾之后,他还发现有其他难题。比如说交通问题,粮食要运进灾区,如果有水路可通,那就还好。没有水路的话,就大明如今的陆运速度,大半粮食都要耗在路上了。

    因此,崇祯皇帝想着,交通这个事情,也得提上日程,看看怎么改善为好!他来自后世,就更是不能忍受这种缓慢的交通出行。不说飞机吧,只是高速好了,后世开车一天的路程,这个年代至少得走几个月,这么慢的速度,真会死人的啊!

    崇祯十三年还有的大事,就是官绅优免限额的核查以及催收欠赋。在经历过最初的阻扰之后,如今倒是顺利。等今年结束之后,估计就可以在全国推广了。顺带着,全国丈量土地,重新对土地登记造册,也要一起办了。

    这一点,崇祯皇帝相当满意。

    那个张溥,一开始各种抵触,到现在,是积极办差,做得不错!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就准备在年底表彰下张溥。他刚越级提拔为巡抚,在官职上不宜升得太快,但是,可以从别的地方下手,比如说,封他亲身母亲,让他衣锦还乡一番什么的。

    想着这个事情,崇祯皇帝就又记起一件事情来。大明藩王,在江南那边几乎就没有,因此还没有发生。但是,官绅优免限额的核查以及催收欠赋一旦在全国推广的话,就不可避免地要碰上藩王这块了。

    事实上,藩王的田地,也不是所有都免的。只有在黄册上的,明确免税的那部分才会免。这个在年底的时候,得对全国藩王都敲打一下,乖乖地服从最好,要不然,不介意让他们去凤阳蹲着。

    想完了民情,崇祯皇帝的注意力就又转移到了战事上面。

    如今,除了在辽东打仗之外,西北和西南也都在打仗。

    西北那边,原本崇祯皇帝是有点担心的。毕竟叛将柴时华熟悉明军这边的情况,而他借到的兵,基本上都是骑兵,应该对大明西北的安定,会有不小的冲击。

    不过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他之前留了吴三桂在那边,没想到,还真是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三边总督郑崇俭来的奏章上有提到,吴三桂作战勇猛,和地方总兵配合,已经打了好几个胜仗了。不过因为敌人是骑兵,因此,虽然打了好几个胜仗,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敌人,仗还有得打。

    就崇祯皇帝来说,其实是不想让吴三桂回辽东的,免得被祖大寿带坏了。

    因此,他决定等西北战事打完了,就调吴三桂去其他地方当总兵好了。

    西北的战事想了一下后,崇祯皇帝便把目光又转向了西南。

    之前的时候,他觉得西南这边,是最不用他操心的。因为西南这边的土司之乱,好像在明末没什么名气,至少他是没怎么听说的。

    不过从最近一份秦良玉的奏章来看,好像也不顺利。

    云南的气候是一个方面,另外,土司众多,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据秦良玉感觉,有其他土司似乎也有不轨之心。因此,秦良玉希望朝廷能加强云南这边的军力,震慑那些土司!

    另外,秦良玉根据沐王府的消息,也有向崇祯皇帝提及,洞吾之前吞并大明的疆土,如今其国内在休养生息,似乎有越来越强之势。秦良玉担心,回头洞吾又会来继续侵占大明疆土!

    对此,崇祯皇帝暂时没有办法。如今主要的精力还在辽东,最重要的是国内抗灾上面。也亏了西北和西南的敌人不强,目前的军力已经能对付,要不然就有得头疼了。

    不过只要国内理顺了,革新的措施做到位,兴修水利有了成效,推广番薯有了收获,那么大明综合国力的爆发起来,回头再一一锤爆他们,那应该没有一点问题!

    因此,崇祯皇帝给三边总督郑崇俭和云南沐王府去圣旨,让他们以稳为主,在不让局势恶化的前提下进行行动。不能太冒进,导致失误让局势恶化的事,不能去做。

    崇祯皇帝在忙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派出的天使也已经到达了山海关。

    洪承畴接了旨意,不由得很是意外,而后就是大喜。

    卢象升是个有本事的人,这一点,他之前在勤王亊的时候共事过,是有亲身体会的。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卢象升去当了保定总督才两年不到吧,竟然就能渡海光复了辽东旅顺,且重新夺回了制海权。如此一来,以后辽东的局势,比起天启年间都要好不少了!

    洪承畴当然明白,以前毛文龙在东江的时候,那是缺吃少穿,就东江的战力,压根对建虏没有多少威胁力。只能靠逃去东江的辽东汉人的消息,知道建虏薄弱的时候去骚扰一下。

    可如今,卢象升亲自坐镇旅顺,按照他的了解,皇上绝对会大力支持,如此一来,战力肯定非毛文龙那个时候的战力可比。一想起辽东建虏以后被明军两面挟制,洪承畴就忍不住心情很好了。

    他来当这个蓟辽总督,说实话,压力还是很大的。手中没有嫡系军队不说,建虏对宁锦的明军也是了解,该怎么打仗,这是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洪承畴心里明白,崇祯皇帝让他来当这个蓟辽总督,绝对不会只满足于守住目前的城池而已。

    由此,他接任蓟辽总督之后,就开始收拢军心,用他长袖善舞的官场手段,让各部将领能真心听他号令,一如他在陕西时所做的那样。

    洪承畴明白,要想实现这个目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地打胜仗。

    在陕西的时候,因为对手是各地反贼,他的手段就很好实现。毕竟边军的实力要比各地多如牛毛的反贼强大得多。就那样,他一场一场的胜仗打下来,也就获得了秦地边军的认可,让那些将领能真正为他所用。

    可是如今,他要面对的敌人是辽东建虏,想要通过打胜仗凝聚人心……

    想到这里,洪承畴就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实在太重。不过皇上派人传来的这个消息不错,旅顺大捷,至少是对建虏的一次打击,虽然不是自己亲自指挥,却也能鼓舞关宁这边军心。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派出信使,通告宁锦各地,有关旅顺大捷的消息。

    同时,旅顺大捷的这个事情,也让洪承畴有了一种紧迫感。不管怎么样,他也要有成绩才可以。最终,柿子捡软的捏,洪承畴的目光,转向了草原上。

    辽东建虏目前不好打,但辽东建虏的狗腿子,倒是可以动一动吧?

    他在想着这些的时候,自然也派了人去找祖大寿,让他撤军回来了。图谋草原的战事,少不了祖大寿所部参与。

    与此同时,代善八百里加急的奏章也已经到了盛京。

    对皇太极来说,他觉得派出了代善领军,而且是两万大清精锐,又有天佑军的火炮助阵,区区旅顺,应该是水到渠成地拿下才对。

    因此,他听到八百里加急奏章到了的时候,心中松了口气。代善看来知道之前八百里加急的影响并不好,所以就又来一个八百里加急来禀告大捷,这样盛京的百姓就不会再对八百里加急有什么不好的猜测了。

    然而,当他看到信使的脸色时,就知道不对了。

    匆忙浏览了一遍奏章之后,皇太极怒极,当场就掀了他的御案。

    “尚可喜这个狗奴才,竟然把朕好不容易凑起来的水师全给败完了,该死,该死,该死!”

    “朝鲜人对朕旨意阳奉阴违,还真以为朕不知道!如今在打仗的时候,竟然都敢暗自捣乱,真当朕不会发怒么?”

    “代善这个蠢货,枉费朕对他的信任,竟然如此无能!”

    “……”

    崇政殿内的内侍宫女,还有黄马褂的侍卫,全都敛声屏气,就怕皇太极把怒火发泄到他们身上。与此同时,他们心中也非常吃惊。看皇太极这意思,好像是朝鲜人捣鬼,让代善所部打了个大败仗?

    可是,什么样的败仗,能让皇上如此大发雷霆呢?

    确实,要是一般败仗的话,皇太极不至于如此大发雷霆。至少多尔衮的天津之战,损失了三万人马,他都是想着去掩盖,甚至都没有处置多尔衮等人。

    旅顺之战,如果只是打不下来,他也不至于如此大发脾气。

    皇太极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是因为他对大清水师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就想着断了旅顺明军的退路,还要渡海到明国去劫掠明国沿海,去抢漕运粮食。如此一来,大清因为没有晋商的困境,也能走出来。

    可是,旅顺一战,水师竟然是全军覆没。不……不是,比全军覆没还要让皇太极愤怒。

    那么大规模的水师,竟然连迎战都没敢迎战,直接就溃了。不但溃了,还把那么多的战船都留给了明国水师。大清原本家当就没多少,都是精打细算的,如今竟然都送给了明军。

    一想到这,皇太极就感觉胸闷得很,想起大清的困境比起之前,要更为困难了,顿时,“噗”地一声,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

340 到此一游

    皇太极这一吐血,顿时吓倒了崇政殿内的所有人。

    在最初的一愣神之后,内侍宫女和侍卫,有的连忙跪倒,脑袋磕到地上;有的惊慌地连忙喊“御医御医”地;还有的,则冲向皇太极,想要去扶他什么的,总之,乱成了一团。

    然而,皇太极这么吐出一口血之后,反而感觉舒服了一点。不过当他看到殿内这么乱,顿时又活了,厉声喝道:“朕还没死呢,慌什么?”

    听到他这话,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跪伏在地,动作倒也算是整齐。

    皇太极没理他们,而是盯着吐在地上的那口老血,脸色慢慢地变得有点狰狞起来:这是朕的血,岂能白吐!

    心中大概有了决定,不过他还是召集群臣议事。

    代善的奏报一公布,顿时,所有人都不由得面面相觑,没想到以为一场轻松的战事,结果却如此出人意料。

    那旅顺又不是像锦州这样的坚城,怎么就那么难打下来了?更为离谱的是海战,不,连海战都没有打,就直接溃了。这种情况,以前只有在明军那边出现过,可如今,怎么就出现在大清这边了呢?

    听到这个消息,不管是多尔衮等建虏,还是范文程能汉奸,全都是非常地震惊!

    看着他们的脸色,皇太极沉着脸问道:“旅顺还打是不打?”

    “陛下,再打旅顺的代价会很大。”多尔衮恢复冷静之后,便立刻向皇太极奏道,“不过绝对不能让明军在辽东站稳脚跟,臣弟以为,大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都是要打的!只要准备充分,就一座小城而已,肯定能打下来!”

    他在殿内,应该算是满洲族人的代表了,其他人,都没有反对。除了多尔衮明面所说理由之外,他们还觉得大清竟然被明国打到了家门口而无可奈何,就太没面子了!

    皇太极听了,又看向汉臣那边,虽然没说话,可他那胖脸上的小眼神,已经好像在要求,让他们也要提出看法。

    宁完我见了,看了多尔衮一眼,同样附和道:“奴才以为,和硕睿亲王言之有理,我大清军威岂能受损,定要让明军血染我大清旗帜,如此才能振我大清士气,威慑明国不敢再来!”

    其他人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觉得旅顺一定要夺下来才好!

    可就在这一面倒的议事中,范文程最后一个发言,观点却是与众不同,就听他对皇太极奏道:“陛下,奴才以为,旅顺是否在大清手中,已经无足轻重了。”

    他的这个话,顿时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目光。

    “怎么说?”皇太极冷着脸,追问了一句道。

    多尔衮转身看向他,也跟了一句道:“你该不会是怕大清又打败仗?本王已经说过,准备充分一些,本王不信就打不下来!本王可以立下军令状!”

    范文程听了,摇摇头,而后看向皇太极,不缓不慢地奏道:“陛下,奴才相信,只要大清真得一定要拿下小小旅顺,那就肯定能拿得下来。但是,大清如今拿下旅顺又能如何?明国水师庞大不说,更是缴获了我大清的水师战船,三百来艘啊!明军盘踞岛上,运兵四处侵袭我大清沿海,有没有旅顺,又能有多大区别?”

    一开始,还有人对他语出惊人不服气,可是,等听完他的话之后,就都沉默了。

    他们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关键是明军有了庞大的水师。而辽东的海岸线很长,又有很多海岛,大清奈何不得明军,却反而会被明军侵袭,防不胜防了!

    其中多尔衮比起其他人,要更加忧心。因为他是和明军统帅卢象升交过手的。知道这个人相当厉害,作战意志顽强,由他亲自领着东江军的话,大清所要面对的形势,远比毛文龙时期都要严重了!

    可是,要破解这个困局,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夺取制海权,打败明国的水师。然而,这个目标,似乎比拿下明国京师都要渺茫。

    别的不说,连最基础的打造战船的能力,大清都不具备,就更不要说训练水兵了。

    如果之前没有征调朝鲜水师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强行调集朝鲜水师,做出训练之后,再去和明国水师打一打。

    但是,明国水师从一开始就扮猪吃虎,大意之下,把所有朝鲜战船都送进了虎口,白白便宜了明国。如今,大清真得在海上没有一点办法了!

    多尔衮想到的这个情况,皇太极早就想到了。也是如此,他知道大清事不可为,才会气得吐血。原本好好的局面,突然之间就急转直下,变得非常被动了。

    其实,皇太极还想过其他,就是用对付毛文龙的手段,往毛文龙的军中安插密探,收买拉拢毛文龙军中将领。再不济,也可以利用明国官员间的矛盾来达到破坏东江镇的目标。

    但是,所有的这些手段,如今却是都没有用的。

    首先,如今的东江镇,是明国的保定总督卢象升亲领。由他坐镇,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计策,基本上就不会有用。

    其次,从明国皇帝能调南方的水师前来助阵,就能看出来明国皇帝对卢象升这边的支持和信任有多大。因此,离间挑拨之计也不会有用。

    他正在想着,忽然就听到多尔衮带着怒意向皇太极奏道:“陛下,全是朝鲜人的缘故,才会让大清如此被动。不战而逃,把战船都丢给了明国水师,按那尚可喜所言,基本可以肯定是朝鲜人故意这么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