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蒙古部族的头目们,想来想去,发现他们其实就没有别得选择。互相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又看看冷面盯着他们的阿济格,最终都一起向济尔哈朗回应,表示愿意听从郑亲王号令。

    于是,济尔哈朗又安慰了他们一会,就让阿济格陪着他们,重新去把那些东西要回来。

    等他们一走,边上站着的英俄尔岱,带着一丝忧虑开口对济尔哈朗说道:“殿下,明国皇帝既然敢来,肯定是有什么凭借的。一旦出边关来攻打归化城,这归化城怕是守不住的。”

    “嗯,本王知道。”济尔哈朗听了,却是赞同地点点头道:“此次战事,怕是不能硬碰硬,只能是引诱明军在草原上耗尽粮草物资而后再退军之时,才是决战的好时候。”

    说到这里,他看向英俄尔岱道:“辽东那边物资紧缺,皇上也肯定盼着能从外面得到补给。本王这边刚好有一些,就派人送回去。明军打过来,守不住归化城时,也不会便宜了明军!”

    听到这话,英俄尔岱有点诧异,连忙问道:“殿下,这些可都是刚才从各蒙古部族手中夺下来的。要是他们知道殿下把这些人口物资都送去了辽东,怕是对殿下,对大清会有非常大的意见。”

    一听这话,就见济尔哈朗笑了起来,看着好像是个老实人,此时却笑得有点奸诈了,就听他回答英俄尔岱道:“无妨,等到时候本王给他们答复,说是拿这些人口物资去向皇上请兵就是。大清军队再开拔过来,明国皇帝就更难赢了,这一点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不过其实就不用皇上派兵,相信归化城这边的战事,会先一步结束。”

    “……”听到这话,英俄尔岱不由得无语,同时,也对济尔哈朗佩服得五体投地。难怪济尔哈朗虽然不是先汗的亲儿子,却能一直位列大清八大贝勒之一,皇上开国之后,又得封亲王之尊。

    这一次,明国皇帝御驾亲征,想要来攻打郑亲王所领的草原联军,恐怕是赤壁之战的翻版了。

    就这么定下了初步的方案后,济尔哈朗就派出了大量的探马,前去打听明国皇帝的消息。当然,英俄尔岱这边也没有闲着,他也想着法子,通过叛将柴时华这边的关系,也往边关那边去探听消息。

    总之,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明国皇帝的动向,这是打赢战事的首要条件。

    与此同时,从宁夏那边抢来的人口物资,又从蒙古各部族的手中全部拿了回来。还让他们立刻回去安置本部族人,然后抽调精锐回归化城听令。

    等蒙古人一走,济尔哈朗挑选了最精壮的奴隶,把辽东积蓄的粮草物资尽量挤出来,准备运往辽东。

    一切准备就绪,济尔哈朗召来柴时华,和蔼地对他说道:“你此次立下功劳不小,本王也曾有过承诺,因此,此次押送人口物资前往辽东,就由你来负责,一路上听从他的安排,前去辽东觐见。”

    说着这话的时候,济尔哈朗指了一下站在边上的一名建虏头目。意思就是说,这次押送人口物资的队伍,是由这建虏头目坐镇,但具体的事情,就要柴时华来负责了。也就是说,那建虏头目是领导,他是跑腿的。

    柴时华是明国叛将,肯定不愿面对明国皇帝御驾亲征的。而跑去辽东邀功请赏,这正是他最盼望的事情。因此,这一听之下,顿时大喜,又连忙卑躬屈膝地请教那建虏头目。

    这个建虏头目,就是随着英俄尔岱一起过来归化城这边的西林觉罗。

    英俄尔岱奉了皇太极的旨意过来,没有新的旨意之前,是不好回辽东的。而这边马上要打大战了,不管是济尔哈朗还是阿济格,也不可能走得开,就算是他们手下将领,也同样如此。但是,英俄尔岱带过来的,却没这个问题。刚好西林觉罗的官位最高,就由他押送人口物资回去了。

    在西林觉罗和柴时华互相介绍认识之后,济尔哈朗又对他们叮嘱道:“如今这边马上要打大战,本王没法抽调太多的兵力给你们。因此,押送的军队,就由柴总兵这边负责。你放心好了,打着我大清的旗号,蒙古草原上,还没有哪个部族敢眼红而动手的!”

    如今,在草原上,至少在中西部草原上,大清赫赫威名,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因此,柴时华对此很是放心。

    而后,济尔哈朗又补充说道:“唯一可虑的,是明国边军。因此,本王给你们划了一条路线,离明国边关远一点走,就不会有事。”

    说着,他就给柴时华和西林觉罗详细说了他们的行军路线。

    这条路线,是济尔哈朗经过深思熟虑,详细考虑过周边的蒙古部族情况,还有明军可能的情况等等,最终的出来的一条路线。至少在济尔哈朗看来,就是万无一失了。因为他甚至连蒙古部族都考虑,尽量避开了,免得他们看到后心里发堵。

    全部交代之后,济尔哈朗甚至亲自送了他们出发。

    看着这支队伍远去,他心中不由得暗道:“皇上,臣弟虽然无能,也好歹能帮到您一点。这些人口物资只是开胃菜,等打赢了这次战事的话,相信辽东的困境就会迎刃而解了。”

    他却不知道,他的所有这些部署,都通过“金牌卧底”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全部反馈到了崇祯皇帝这边。

    妙书屋


………………………………

399 李存勖第二

    说实话,崇祯皇帝这一次的御驾亲征,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原因就如同其他人所担心的那样,这一战,并不好打。

    一直以来,他也没有特别的头绪,便用打草惊蛇之计,先让蛇从草丛中跑出来,有了动静,再看看是否能抓住这条蛇。

    也是因此,崇祯皇帝的这一次御驾亲征,那是大张旗鼓地来,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偷偷地来。

    当然了,除了打草惊蛇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让崇祯皇帝放弃了以前那样潜行。

    因为这一次的草原上,是建虏军队为主。领军的,又是满清军中比较有名气的济尔哈朗。建虏对于用奸细的手段,也是出神入化,济尔哈朗肯定也很熟练。他们的战事,至少有一半是靠着这种手段打赢的。更何况,此次战事的起因,就是大明叛将柴时华勾结建虏所致。

    如果再像以前那样潜行的话,这一次是带着磐石营出来的,不像骑军那么容易潜行。且在这么长的边关线,建虏的内奸肯定能探听到消息。与其这样,不如打草惊蛇更好一点。

    这不,崇祯皇帝通过英俄尔岱和西林觉罗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已经详细了解到了归化城那边的情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一点还真没说错。

    崇祯皇帝只是知道了归化城那边情况,心中就有了对付建虏和蒙古鞑子的想法了。

    在榆林重镇,大明开国以来,一直是防御草原的重要边镇。因此,在这里,都能找到草原上的相关信息,比如大概的草原地图。都是有的。

    崇祯皇帝在读取西林觉罗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信息后,参考着画出了济尔哈朗认为万无一失地路线。再度核实一遍之后,他便把这份画了路线的地图连同他的一份旨意全都封好,让随驾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选取可靠之人,立刻秘密送往大同府,交给援剿总兵吴三桂。

    而崇祯皇帝自己这边,却好像压根不知道归化城那边正巴不得他领兵去攻打归化城一般,一道道旨意,传下去,大张旗鼓地,就是要去攻打归化城。

    榆林重镇,一下变得非常热闹起来,各路抽调来的精锐,都在往榆林镇集合。而从榆林镇前往草原上的夜不收,也是进进出出地不停。还有从邻近各府调来的粮草物资,也是一车一车地往榆林镇这边运过来。

    不管是谁,哪怕是没有打过仗的老百姓,或者路人什么的,看到皇帝坐镇在榆林,各路边军这么大的动静,粮草物资输送个不停,就都知道,皇上这是要出兵攻打归化城了。

    不过有一个情况是比较奇怪的,至少在当事人眼中,是觉得奇怪的。

    那些接到皇帝旨意的各边军中,都会得到传旨天使口头暗中叮嘱的一句话:“抽调精锐必须慎重,诸事安排妥当,不得出任何意外。宁可晚一点到达榆林镇。不得因为皇上在,就急急地赶往榆林。”

    一般来说,皇帝在了,各边军中的将领,绝对不敢怠慢,肯定是在接到旨意的第一时间抽调精锐赶过去的。然而,不再旨意中的旨意,却好像是要他们把重心集中在安排当地诸事之后才去榆林。这事情的重点,好像就是偏了啊!

    不过口谕交代了,各路边军将领也不敢不遵,只能尽量安排诸事,检查了又检查,觉得没问题了才赶去榆林。

    这么一来,那些不知道口谕的人看来,都道皇帝是真得没错,要布置完他领军出征之后的防御,才会安心出征。由此可见,皇帝是绝对要出关讨伐归化城的建虏。只不过这么慎重地话,似乎集结军队的速度就慢了。同时也感觉,明军的集结效率还真是有点低。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少人对此表示了忧虑。

    虽然皇上在之前几次,全都是展现了他英明神武的一面;可是,这一次呢?这种做法,虽然大军出征之后,后方的安全会有保障,可是,最为关键的,不是大军出关打赢建虏的事情么?这才是重点啊!

    如此低下的集结效率,根本就失去了兵贵神速的战争原则,关外的建虏肯定知道,从而做出应对。草原可不比辽东,这大军出关,建虏肯定早就跑了,躲到了茫茫草原中,躲在暗处骚扰偷袭大军。这样的应对方式,用脚都能想到啊!如此一来,皇上还能如何应对?

    越想,明军这边的将领和官员就越担心。一开始,他们想着,皇上应该是自有打算,以皇上的英明神武,不可能看不到这点。可是,等了好多天之后,并没有见到崇祯皇帝下发新的旨意,只是依旧在不紧不慢地集结准备中。

    终于,他们等急了。又想起了皇帝在登基之后,有很长一些年,并没有英明神武的表现。该不会,是皇上又回归平庸了吧?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曾有不少。比如说后唐皇帝李存勖,领军打仗,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结果到了后来,却是众亲叛离,身死国灭的下场。该不会,当今皇上又是第二个李存勖吧?

    这么想着,这些臣子就真急了,便开始找各种机会向崇祯皇帝劝谏了起来。

    “陛下,兵贵神速,如此缓慢集结,消息必然泄露,与大军出战不利啊!”

    “陛下,虽然如此部署,不怕建虏偷袭关内。可是,大军出征草原就失去了突然性,建虏有了防备,如果避而不战,大军如何应对,粮草物资总有耗完的一天,又该如何是好?”

    “臣恳请皇上三思,如今出关进攻归化城,已经毫无胜算,还请陛下取消此次战事。”

    “……”

    对于这些劝谏,崇祯皇帝都显得漫不经心,似乎就不想理睬,实在被劝烦了,就随意应付了事。

    “朕打仗还用卿等来教?放心吧,朕自有妙计平建虏!”

    “兵贵神速什么的,只是兵家说说而已,不能一概信之。朕反其道而行之,结果肯定出乎建虏意料之外,这就是朕的战法,妙不妙?”

    “朕自领兵打仗以来,何曾有过败仗,难道你等对朕领军打仗,就如此没有信心么?”

    “够了,不用多说了,一切朕自心里有数!”

    “……”

    崇祯皇帝对于臣子的劝谏,那是越来越不耐烦,甚至还有发怒的倾向,让不少文官武将都有点失望。

    不过听皇帝说得如此自信,他们也只能再看看。结果倒好,崇祯皇帝干脆躲起来不见他们了,于军事策略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这么一来,不少人对崇祯皇帝的表现,就又变得忧心忡忡,感觉皇上的这一次御驾亲征要出事!难道真应了那句话,将军难免阵上亡?或者是人要聪明久了,就会盲目自信?就如同诸葛亮一般,就有街亭之败?

    在他们担心的同时,明军这边的消息,也通过建虏细作和探马,传到了归化城这边。

    阿济格闻之,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明国狗皇帝也不过如此而已,你还真把他当英明神武的皇帝,真是笑话!”

    他这话,是对英俄尔岱说得。

    英俄尔岱却是听得有点狐疑,感觉这一次明国皇帝的表现,和自己印象中的那个明国皇帝表现完全不一样。因此,他不管阿济格的嘲笑,转身看向济尔哈朗,严肃地说道:“殿下,该不会明国皇帝在耍什么阴谋诡计吧?”

    说完之后,他想起阿济格的嘲笑,就又马上解释道:“不说明国皇帝一战而灭河套土默特部,光是他一战而灭睿亲王一万多人马,这绝对不是靠运气能行的。而且末将亲眼见过他,绝对是非常睿智的皇帝,那洞悉人心的眼神,末将如今都记忆犹新。这明国皇帝,绝非庸人!”

    “哈哈,是不是被明国俘虏了一次,你就吓破胆了?”阿济格听到,肆无忌惮地嘲笑道,“别扯以前那些没用的,你来说说,明国皇帝在这草原上能出什么幺蛾子?领大军攻来的时候,茫茫草原,一眼就能看穿他想要怎么做,还如何灭得了我们?”

    虽然阿济格说得没错,不过济尔哈朗生性谨慎,心中却还是有点担心的,一如英俄尔岱所说。在沉吟片刻之后,他便严肃地说道:“令探马和其他在关内的细作,不得懈怠,盯着明国皇帝的动静,一有异动,立刻禀告!”

    “遵命,殿下!”英俄尔岱听了,心想皇上英明,确实该有郑亲王领军才好。要不然,阿济格来领军的话,就他被明国皇帝表象欺骗,肯定会连累大军的。

    边上的阿济格,果然对此不以为然。不过济尔哈朗是主帅,他发下这个军令,阿济格也无所谓。就见他的表现轻松了不少,就差直接说出来了。

    济尔哈朗却还是皱着眉头,他有点看不懂明国皇帝的做法,按理来说,是绝对不该如此的。搞不好,还真是要出什么幺蛾子。因此,他在吩咐加紧打探明军动向之外,又传下新的军令。

    第一,归化城这边要加快动作,做好能随时撤离的准备。所有的物资粮草什么的,能带走的一律带走,决不能给明军留下一星半点。用坚壁清野之策,让明军在草原上得不到一点补给。

    第二,急令蒙古各族,还没有抽调精锐到达归化城的,再催,限定期限前未到的,按不遵大清号令,意图造反论,灭族杀无赦。

    济尔哈朗相信,只要自己这边做好准备,随时能开战。这样一来,有草原的缓冲,就是明国皇帝有再多的幺蛾子,相信也不可能会得逞。

    于是,他的军令,立刻用最严厉的方式开始执行。

    归化城这边,动静就大了。粮草物资之类的,全都装上车子,随时能走。牛马羊之类的,也转移到青山脚下,也能随时远离归化城。还有归化城外的那些农田之类,都不再进行照料,并且做好了随时毁掉的准备。

    建虏大军包括奉令赶来的蒙古部族精锐,也都是睡不脱甲,马不卸鞍。如此严阵以待之下,看明国皇帝还能有什么幺蛾子。就算他派两万明国骑军瞒过关内细作,或者敢在关内细作送来消息之前突袭归化城,济尔哈朗也有把握,能在第一时间让明国骑军什么都得不到,只能得到一座空城。

    呵呵,明国历史上那什么骠骑大将军的那一招,对大清是没用的!

    济尔哈朗心中隐隐有点猜测,明国皇帝就是想用这一招。表面上缓慢集结来麻痹自己,实际上是用骑军为先锋突袭,步军再跟进。那个明国皇帝的御林军中,不是有叫骠骑营的么?由此可见,那明国皇帝就是对那什么骠骑大将军有想法,搞不好就会来这一套的。

    于是,榆林镇这边的明军,和归化城这边的建虏和蒙古联军,虽然一直没有开战。可双方的交锋,却早已经开始了。

    济尔哈朗却不知道,他的这些应对方式,通过甲级窃听种子,被崇祯皇帝知道之后,便松了口气,感慨一下这个济尔哈朗还真乖,就真得按照自己所想得那样去做了。不错,等一段时间,他要是开始怀疑了,自己就可以再接着加料。

    想着这事,崇祯皇帝就又在心中暗暗合计,吴三桂那边,差不多也快得手了吧?

    …………

    再说援剿总兵吴三桂,当他突然接到崇祯皇帝的密旨时,不由得大吃一惊。他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皇上能拿到建虏押送人口物资回辽东的路线图,甚至还说明了何人领军,兵力多少。这么详细的军情,怕是只有建虏高层才能知道的吧?难道建虏高层都有皇上的密探了?

    吴三桂是真得被震惊到了,感觉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此时回过头来想想,就感觉他舅祖大寿地做法还真是太不明智了,如果舅舅在天之灵能知道建虏高层有皇上的密探的话,是不是当初就不会有脚踏两只船,想在建虏和大明之间左右逢源的想法了?


………………………………

400 千万坚持住

    大明的厂卫,在当今皇上的手中,当作用到了顶峰了!

    这么想着,吴三桂不由得又心中一惊,那自己的周围,会不会有厂卫密探呢?

    立刻,他就回想了一遍自己有没有对皇上不敬,有没有说什么不应该说得话,有没有做什么不该或者不能做得事情?

    还真别说,吴三桂这么一想,心中就有点冒冷汗了,至少在辽东的时候,就已经有犯过错误了!

    愣了好长一会时间后,忽然吴三桂的脑海中灵光一闪,顿时,整个人又如何活了过来一般:以前时候的事情,皇上似乎并没有计较,要不然,也不糊调自己随驾出征,升自己为总兵官,继续带兵,镇压大明叛将。如今竟然又是密旨给了自己,这份信任,其他人可是没有的……

    他越想,就越兴奋起来。该不会是自己随驾出征之后,能力获得了皇上的认可。对,肯定是自己,再怎么说,自己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是大明将领中为数不多的优秀青年将领!

    想着想着,吴三桂忽然把坏事想成了好事。自己的身边,不是很可能有厂卫密探么?那自己好好表现,也就能通过厂卫密探反馈到皇上耳朵里了!

    想到这里,他在心中就做出了重大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表现!

    于是,吴三桂二话不说,立刻集结辖下骑军,对大同总兵说奉旨前往京师押送粮草,然后就离开大同往东面而去。

    他这走,也确实不像打仗的样子,并没有携带作战所需的物资,就和平时在关内行军一样。

    等到了晋地,到了宣大总督陈奇瑜驻地时,又去拜见总督大人。也就在这里,他才秘密补充了物资,然后以很快的速度出关,遁入了茫茫草原中。

    …………

    而在远离长城的草原某处,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行进。不用说,这支队伍就是奉命押送人口物资回辽东的柴时华所部。

    他手中的兵力,有五百骑军,和两千步军。

    从大明西北掠来的百姓,被押往辽东的,都是济尔哈朗挑选出来的青壮,甚至连壮妇都没有,全是男的。一个个全都绑着脚,十个人一组,只能一起行动。赶着一辆辆的粮车,往辽东而去。

    这些青壮有四千五百左右,而押送的兵力却只有两千五百,还要看着粮草。这看守的压力,还是有点大的。

    因此,从归化城出发之后,柴时华就主动对西林觉罗说道:“大人,此去辽东,路途遥远。这些蠢货,肯定是不愿意去的,末将琢磨着,他们肯定会想着法子逃跑!”

    “嗯?”西林觉罗一听,哼了一声,斜着眼睛看他,不置可否地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主意?”

    茫茫草原,实在太过广阔,不管这些奴隶逃出去后会不会饿死,可他们要是逃出去往草原上一躲,就这点人数,还真难去搜寻。

    因此,他听出了柴时华隐含的意思,便有此一问。

    “正是,大人英明!”柴时华一听,立刻媚笑地回答道,“末将想着,不如这几天内,末将安排下去,露个看守的破绽,这样那些蠢货肯定会有想逃跑的,就把他们给抓了,再当众用最痛苦的法子处死他们,杀鸡骇猴。如此一来,这去辽东的路上,那些蠢货就算真发现了逃跑的机会,也会以为是末将故意露出的破绽,就不敢再逃了!”

    听到这个鬼主意,西林觉罗不由得高看了柴时华一眼,点头赞道:“不错,这是个好主意,你就看着办吧,只要能把这些人口物资都安全押送到辽东,我会替你向皇上请功的。”

    柴时华一听不由得大喜,那眼睛都快笑成一条缝了,连声感谢,然后拍着胸脯保证,他有的是办法对付这些蠢货,然后就去暗中布置了。

    柴时华确实没有料错,这些青壮确实不想去辽东。他们的家在大明西北,虽然家已经没了,可毕竟是熟悉这边。还有的青壮,他们的亲人同样被建虏抓来,留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