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此,济尔哈朗也没办法,说他这边的粮草也不够,回头说不定还要向他们征集呢!既然归化城这边不够了,那就再从部落去调些过来便是。
对此,蒙古部族头目们都哭了,要是部落里还有,那肯定没问题啊。可关键现在是,部族那边都要活不下去了,都指望着这边快点打败明国皇帝的军队,这样也好入关去抢劫。
这个时候,阿济格就又出马了。大声吼着,就像要吃人一样,大战在即,要是谁敢掉链子,他认得他们,手中的刀却不认得他们了!
然后,济尔哈朗便又出面安抚他们道:“本王已经说过了,归化城内的粮食也确实不多了。诸位再忍忍,过了这次战事就好了。”
这一次,蒙古部族头目们,并没有因为他们红脸白脸的,就偃旗息鼓了。
他们怕阿济格么?当然怕!可是,粮食真得不够,没有办法,就有蒙古头目鼓着勇气,试探着说道:“要不,派快马去把那支队伍追回来,不用粮食去换大清精锐了。有我们就够了,只要我们能吃饱喝足,一定能自己就打败明军的了!”
“对对,只要我们能吃饱喝足,绝对能自己就杀得明军溃不成军!”
“……”
济尔哈朗当然知道,他们指得队伍是柴时华所部的那支押送人口物资去辽东队伍。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那压根就不是去换大清精锐,而是纯粹送去辽东,多少解下辽东困局用的。
对于这些蒙古各族头目的坚持,济尔哈朗不得不冷下了脸道:“军令已下,岂能出尔反尔?如今正是决战前的关键时刻,哪边能坚持,那边就能打赢战事。咬咬牙关,我们要的是大胜,而不是战败!本王言尽于此,希望你们不要让本王失望了!”
说完之后,他便转身进入后堂,走了!
阿济格见此,又是恶狠狠地威胁了他们一顿,然后也走了。
倒是英俄尔岱当了一回好人,安慰这些蒙古部族的头目道:“郑亲王之前已经说过,我们难熬,明军也是难熬的。不瞒你们,据关内消息,说关内多处受灾,也是急需粮食的,而明国大军集结,又是消耗钱粮无数。你们急,其实明国皇帝比你们还急。肯定在近期内,明国皇帝就会领军出关。再忍忍,再忍忍吧!”
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蒙古部族头目们互相看看,一个个摇头叹息地回去了。他们只能在心中向长生天祈祷,希望明国那边的情况,真得像大清这边所说得那样!
其实,他们还真没猜错,大明这边,粮草物资还真是有点缺。确实一方面是要抗灾救灾,另外一方面,大军集结,虽然不用像归化城这边备战消耗粮食,可人数一多,那消耗的粮食也确实很多的。
这不,一直看着后勤的延绥巡抚,就担心地对崇祯皇帝提了下这事道:“陛下,大军云集,粮草物资已经不足一个月的消耗了。是否下旨,向各府征调粮食?”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一笑道:“不用,粮食方面,保证出战夜不收的供应,其他的军队,就按平时消耗便是!”
“陛下,这样也不是办法!”延绥巡抚一听,不由得提醒道,“如今粮食之消耗,已经是这么做了。”
说完之后,停顿了一下,又带着疑惑之色奏道:“陛下,不知何时出关?这眼看着就要进入冬季,草原上一旦下雪,大军便无法行进,战事就要拖到明年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是十月初,不过离草原下雪还是有段时间的。延绥巡抚的说法,是把大军进入草原,再撤出来的时间都算上,觉得时间就有点紧迫了。
对此,崇祯皇帝依旧只是微笑着说道:“朕知道,希望今年草原上的雪下得大一点,来得早一点就好了。至于粮草问题,卿不用担心,朕早有安排!”
听到这话,延绥巡抚愣了下,原来皇上是已经有安排,他便不再多说,只好自己去忙了。
而云集延绥的军将,总以为很快要出关了,可是,等啊等的,就是没见出关,也都有些疑惑,私底下都不知道猜了多少次,皇上这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什么兵贵神速之类,他们都已经完全抛在脑后了。皇上就这么驻扎在榆林,老是不出兵,难道草原上的敌人会自己攻过来?这不可能啊!建虏又不是傻子,来多少人都不可能打赢大军云集的榆林镇这边的啊!
到了后来,他们慢慢地得出一个结论,该不会是皇上对于这一战,真得没有好办法,所以一直拖着吧?
想想也肯定是这样,因为他们也想不出来,这一战怎么打才会赢!光靠斥候之战,能打到猴年马月去?
就在他们的不解中,这一日,忽然有快骑飞驰而至,同时大声报捷:“援剿总兵吴大帅奉旨出关,败叛将柴时华所部,杀敌一千,俘虏一千,解救大明百姓四千余,夺得粮草物资无数!”
明军将士们正无所事事着,忽然就听到了这么一个大捷的消息,顿时,全都轰动了。
“咦,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就开战了?”
“吴大帅不是在大同么?他偷偷出关了?”
“我就说你们担心多了吧,皇上要没把握,又怎么会御驾亲征呢?草原之战,对你我来说确实是个难解的难题,但是,皇上肯定是有办法的吧,看到了吧!”
“……”
延绥军镇的舆论,几乎在捷报一出现的时候,就全部翻转。因为草原战事的特殊性而有疑虑的,也全都再没疑虑。
可以说,原本这一次的战事,所有人都想不出取胜的招数,而后又看到崇祯皇帝迟迟没有动静,以至于他们都开始怀疑起英明神武的皇上是不是也没了办法?
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当然也知道,不过他一句话都没解释,对谁都没说,直接用事实来说话,才是最权威的说法。
相信经过这一次的打脸之后,以后就算再遇到好像不可能赢的战事,至少秦晋两地的大明将士们,都绝不会再对皇帝有疑惑,会坚定信心,坚信崇祯皇帝一出手,就肯定会赢。
面对堂下各路总兵和巡抚总督,崇祯皇帝到这时候才对他们说道:“吴总兵那边,已经押送粮草物资过来,大军的粮草物资已经解决。稍微紧紧,挨到明年都没问题。这一战,建虏已经败了!”
听到这话,官位最高的三边总督郑崇俭一听,立刻回过神来,不由得大喜说道:“皇上,此战敢情是后勤之战?”
他在陕西久了,对于草原部族的情况,自然是有所了解的。知道草原部族就只知道放牧,比农耕民族还要靠天吃饭。每到秋季的时候,就不得不入关打草谷,以期待能抢些物资过冬。
说起来,这入关打草谷,有时候也不是蒙古鞑子愿意的。特别是他们的战力不强的时候,这入关打草谷,往往会被关内明军痛打的。但是,没办法啊,不抢的话,部族过冬就是个问题。抢到最好,抢不到,耗掉了人口,也同样能过冬。
不得不说,大自然对于草原部族,有的时候其实也是残酷的!
这一次,建虏派了一万多骑军远到归化城,粮草物资全都由周边的草原部族负担。这对各草原部族,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不过没到冬季,这个情况还不明显。
特别到了后来,建虏在叛将柴时华的带路下,伏击了大明西北,抢去了不少东西。
原本这样一来,草原部族分到赃物之后,也还算能补回原本额外付出的损失,这个冬天,说不定也能熬过去。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御驾亲征,草原部族那边肯定不可能如愿了。
这些情况,郑崇俭都能猜出来,当然,是事后。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崇祯皇帝竟然知道归化城的建虏,还会押送从大明西北抢到的人口物资去辽东,让吴三桂去半路劫了回来。
这一增一减之间,战争双方的天平就立刻倾斜了。
这个时候,就算归化城的建虏知道了崇祯皇帝这边要怎么对付他们,他们也没什么办法来应对了。可以说,接下来就是阳谋,有关粮草物资为关键的阳谋。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文官武将知道了前后经过之后,都心悦诚服,乐呵呵的,对这一战的最终胜利再无怀疑,他就也微笑着说道:“接下来,就看骠骑营的吧,每天轮换出战的骑军,要多一些,给建虏最大的压力,压得他们内部崩溃为止!”
虎大威和贺人龙这两个骠骑营总兵一听,立刻处理,抱拳领旨,大声回应道:“末将遵命!”
别人清剿草原,那是打生打死,打到最后,还往往有很大的风险,有可能粮草用尽,有可能找不到敌人,有可能迷路什么的。可是,皇上领军讨伐,就只是坐镇榆林镇而已,谈笑间,建虏蒙古联盟必定破裂。没有粮草,如果他们不灰溜溜地滚回辽东,那就等着被灭好了。
而如郑崇俭这类的文官,则想得更多了一点。
以往的时候,像这种大战,可以说是耗费钱粮无数的。如果消灭的敌人不够多的话,往往是得不偿失。
但是,如今皇上御驾亲征,虽然也消耗了不少粮食,可是,却从建虏手中又抢来了粮食,最终让这一次的御驾亲征,成为消耗钱粮不多的战事了。这种本事,就连一般的名将都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当今皇上却做到了。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对付草原鞑子的计策,已经可以公开,并不会影响战事,甚至让普通军卒知道后,还能知道此战的关键是什么,知道此战必胜,因此,这计策一传开,顿时,榆林重镇喜气洋洋的,就如同过年了一般。这战结束之后,长城沿线,应该会有非常长的时间没有兵事了吧!
于是,就连轮流出关的大明骑军将士们,一个个都士气高涨了很多。这又影响了两军的斥候战,让建虏的探马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不过,建虏探马的压力,还没有他们的主帅济尔哈朗来得大。
他正在担心这场战事不知道要持续多久的时候,柴时华和西林觉罗先后逃回来了。
这一下,真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打在济尔哈朗的头顶上。哪怕济尔哈朗平时城府比较深,性格比较沉稳,可是,在知道送去辽东的人口物资被吴三桂所部劫走之后,脸色惨白,呆呆地,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而闻讯赶来的蒙古部族头目们,他们甚至还惦记着那些粮草物资的,知道情况之后,有的呆若木鸡,如同济尔哈朗一般,而有的,则喊天喊地的,难以相信这种事情的发生。
不是在拼粮食的消耗,赌明国皇帝耗不起,会马上出关的么?可是如今却好了,明国那边劫走了那么多粮草物资,还怎么拼?
明国那边能耗到什么时候不知道,自己部族已经活不下去了!不要说这个冬天了,接下来几个月怎么办都是个问题!
在这些人中,阿济格倒是最先回过神来,顿时就暴怒了!
………………………………
403 一条狗的下场
“你他娘的骗谁呢?”阿济格抓着柴时华的领口,那脖子上的青筋都能看到了,口水喷在柴时华的脸上,嗓门大得能震聋柴时华的耳朵,“你们离明国那么远,怎么可能遇到吴三桂?”
“殿下,千真万确啊,就是吴三桂那厮偷袭了我们。”柴时华哭丧着脸,也顾不得抹脸上的吐沫星子,急忙解释道:“真的,这一年多末将和吴三桂交手了不知道多少次,他们关宁军的嗓门,我睡梦中都能听出来,绝对是吴三桂没错的!殿下不信……不信的话,你问他!”
这个时候,他是什么都顾不得了,连忙用手一指边上的西林觉罗。
阿济格闻声,抓着柴时华的领口不放,眼睛却转而盯向西林觉罗,脸上充满了戾气,厉声喝道:“到底是不是吴三桂那厮?”
“是不是吴三桂不知道,但偷袭我们的军队,绝对是辽东口音,这个是绝不会有错的。”西林觉罗面对强势的阿济格,连忙回答道。
阿济格闻言,便厉声骂道:“他娘的,就应该把祖大寿那厮千刀万剐才好,就那样处死他真是太便宜他了!”
而后,他又转过头,提起柴时华的袖子,再次怒喝道:“你他娘的还有胆子敢跑回来?丢掉那么多人口物资,你知道对如今这一战,有多大的影响么?为什么不就近向蒙古部族求援,至少把粮草物资给追回来?”
柴时华被他提着领子,说话都有点困难,可他不敢挣扎,只能就这样,赶紧辩解道:“蒙古各部的精锐,不是被抽调来归化城了么?再说……再说,搞不好就是沿途的蒙古部族向明军告的密,要不然,明军怎么知道的,总不可能突然撞上了吧?”
事实上,他和西林觉罗压根就没想着就近救援,而是直接逃回归化城这边来了。
不过他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阿济格一听,用力一掷,松开了紧抓的领口,不管噔噔噔后退的柴时华,眼睛一下盯向察哈尔部。因为归化城的东面,都是察哈尔部的牧场。
看到这个情况,察哈尔部这边就慌了,立刻辩解,说他们相信部族的人绝对不会向明国告密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给大清军队供应物资,又抽调精锐前来听令,之前还和大清一起进关牵制大同明军。
阿济格听得又有道理,就又把目光盯向柴时华,那眼神就仿佛要吃人一般。
这也难怪他,好歹他是领军打仗出身,这粮草的一减一增,他就立刻知道对战局会有多大的影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发疯就怪了。
柴时华一见,心中自然非常地怕,就把阿济格把丢失粮草物资的这个责任,全部让他来扛了。于是,他立刻指着察哈尔部头目那边,大声说道:“肯定是察哈尔部的人向明军通风报信的!他们部族的人都快饿死了,看到那么多粮草物资经过,肯定是起了歹心!再说了,蒙古人在明军中又不是没有,以前的满桂,还有如今明国骠骑营总兵虎大威,不都是蒙古人么!”
确实,明国边军中,其实是有不少蒙古人当兵混饭吃的。如同满桂,虎大威这种的,当着当着,就积功升上去,成了大明的一方总兵。说明这种事情,其实真得算是常见的。
一听柴时华的话,那些察哈尔部的头目就如同被针扎了一般,立刻跳了起来骂柴时华,说这个事情,搞不定就是柴时华在贼喊做贼,他本来就是明国的总兵,搞不好就是明国的密探,或者是看到明国皇帝御驾亲征,就又想立功投回明国,就把行踪给泄密了。
阿济格是刚好知道辽东那边正在暗中调查投靠到大清的明将,就有点怀疑,在大清这边,还有好多个刘兴祚。因此,在听察哈尔部头目一说之后,阿济格心中也有怀疑了。因为柴时华是知道整个行程的,如果是他向明国告密的,那就真得一点都不奇怪,明军为什么会远离边关劫走那些粮食物资了。
柴时华见自己被察哈尔部的头目反咬一口,当然不可能承认,立刻就指着察哈尔部那边骂道:“你们这群鞑子不要血口本人,要我向明国告密,我有病啊还逃回归化城?就是你们部族有饿死人了,狗急跳墙,所以才向明国告密的。”
“谁知道呢,说不定你还想继续当明国的内奸,把归化城的消息也透露给明国皇帝邀功呢!”察哈尔部的头目当然也不认,立刻反驳道,“我们察哈尔部就是死,也是大清的鬼,遵从大清号令,绝对不会背叛大清的!”
“……”
听着柴时华和察哈尔部头目在互相说对方,西林觉罗自己感觉,不大可能是柴时华所为。因为真要是柴时华所为的话,他也不会为了维持队伍稳定而献计杀鸡骇猴了。
不过虽然他是这么想的,却没有站出来为柴时华说话。因为丢掉了那么多粮草物资的事情,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背责任。他怕自己一旦站出来说话,也会受到察哈尔部头目的攻击,那样引火上身,他是绝对不愿意的。至于柴时华是否被冤枉,他才不在意。
边上的济尔哈朗在阿济格开始暴怒问话的时候,就已经回过神来了。不过他没有说话,只是冷冷地旁观而已。对于柴时华和察哈尔部头目的说词,说实话,他觉得都不大可能。
这个柴时华要是想回明国,就绝对不可能主动献策,让大清杀了西北的明国总兵,灭了那么多明军,抢了那么多人口物资。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难道柴时华就不怕明国皇帝暴怒?
不过要说是察哈尔部的人眼红觊觎那些粮草物资而向明国告密,他也感觉不到这种可能性。要不然,察哈尔部头目这边,肯定会有一点异样的。除非是察哈尔部那边个别要饿死的牧民,私自做出来的事情。
如果换了是平时,济尔哈朗说不定会暗中调查,是不是察哈尔部那边有人去过明国边关?这也就是说,他如果非要在柴时华和察哈尔部之间做个选择的话,就还是察哈尔部这边的可能性大一点。毕竟部落里都有饿死人的事情了,谁都难保会有人狗急跳墙,想明国投诚的事情发生!
但是,此时,他忽然猛地一拍案几,发出“啪”地一声,打断了柴时华和察哈尔部头目之间的争吵,厉喝一声道:“够了!”
见到平时老好人般的济尔哈朗发火,不管是柴时华,还是察哈尔部头目,全都立刻闭嘴,面向济尔哈朗低头躬身,大堂内,变得寂静无声。
谁都知道,这个事情的定性,最终是取决于济尔哈朗这个最高统帅。
那么,谁会为这次的事情背责任呢?大堂内众人心中这么想着,非当事人心中好奇,而当事人则心中紧张。特别是察哈尔部头目,因为他们心中也没底,要是真得是自己部族的牧民去向明国告密的话,自己在归化城这边,也没法掌握情况,说不定还真可能也不一定。
只见济尔哈朗目光扫视过底下每个人,而后盯着柴时华忽然喝道:“好你个柴时华,本王对于信任有加,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结果你却狼心狗肺的,把送往辽东换取大清精锐来援的人口物资全都献给了明国以换取明国皇帝对你的赦免……”
听到这话,柴时华顿时傻眼了,连忙大声叫屈道:“殿下,末将冤枉啊,末将要真是这样,当初也不会背叛明国,投降大清了啊,也不会屡次领兵攻打明国,殿下,小人真是冤枉啊……”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听济尔哈朗冷哼一声,打断了他的话道:“你当本王真是那么容易被骗么?你和明将王世宠有仇,因此才有之前背叛明国之举,杀了那王世宠之后,听到明国皇帝御驾亲征,你就想给明国皇帝献上一份大礼以求回到明国继续当你的总兵……”
这一次,柴时华是急了,他第一次主动打断了济尔哈朗的说话,一头是汗地分辨道:“殿下,冤枉啊!小人真要有此行,又如何会再跑回归化城呢?”
察哈尔部的头目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松了口气,觉得济尔哈朗英明,知道柴时华才是叛徒。
“再跑回归化城的目的很简单!”济尔哈朗还在玩柴时华头上戴帽子道,“明国皇帝御驾亲征,却连关都不敢出,就是不知道本王底细,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就派你回来继续当细作,意图把本王这边的军情偷偷禀告给明国皇帝,让那明国皇帝有了把握之后再出关征战,是也不是?”
柴时华听得目瞪口呆,竟然还有这种可能性?他是真急了,要是真落实了这个罪名的话,他死都不知道会怎么死。
于是,他也顾不得其他了,“噗通”一声,立刻重重地跪了下去,眼泪鼻涕一大把,外加满头大汗地向济尔哈朗哭诉道:“殿下,小人真得冤枉啊,小人对大清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小人绝对没有想回明国的意思,小人发誓,这辈子就爱当大清的狗……”
“够了,你们汉人吃里扒外的事情,做得还少么?”济尔哈朗冷声喝道,“就属于你们汉人最奸诈了,为了一点好处,背主求荣的事情,难道还少做了么?也不止你一个这么做,以为本王是眼瞎的。”
说到这里,他一指察哈尔部头目道:“蒙古汉子,一个个都是响当当地实诚汉子,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绝对没有你们汉人这么奸诈可恶,这一点,你敢不承认?”
“……”柴时华听得再次说不出话来,他没想到,济尔哈朗竟然会这么说!难道是说,自己背叛大明投降大清,这已经是让大清这边有了不信任的基础?
他这么想着,那脸上的汗,都往地上滴了,连连磕头,大声争辩道:“殿下明鉴啊,小人绝对是大清忠心耿耿,绝对不是其他汉人能比的。小人对大清是一心一意的……”
边上的阿济格已经听得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气了,他觉得济尔哈朗说得很有道理,明狗都不是好东西,吃里扒外的事情,还少了?
如今,他看到柴时华还不敢承认,顿时,怒火中烧,当即上前几步,一脚踹在正在磕头的柴时华脑袋上,留下一个大鞋底印,踹得柴时华一个后仰,就如同乌龟一般四脚朝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