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说,恐吓、馅饼什么的,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
安逸了很久的金州,终于进入了非常紧张的战争状态。
金州北部是小黑山,有两条驿道,就从小黑山的左右两边,也就是辽东半岛的两条海岸线附近北上。西面的那条驿道,是经过石河驿到新金的;东面的那条,是通往东面海边往上,去红咀堡、归服堡再往上去鸭绿江边的。
这两条驿道,是在金州北部二十里左右远的地方分岔的。
在金州被东江军围住的第三天中午时分。分岔路的靠东侧驿道,一群建虏探马,大概三十多骑,飞驰而过,他们是建虏骑军的前哨。
在这分岔路口时,就听听到金州方向,有炮声传来,这让这群建虏探马更是急迫,继续往金州疾驰而去。
没过多久,又是三十多骑建虏探马飞驰而来,同样是哨骑,就和前面的哨骑一样,听到金州那边的动静,都是粗略察看沿途动静,就急急地赶往金州那边去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哨骑就有返回的了,往来路狂驰而去。他们来来回回,却压根没注意山上有人。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之后,如雷的马蹄声便传来了。一支骑军,就从左边这条驿道飞驰而来。不用说,就是代善派出去的那支骑军了。
之前的时候,这支骑军为了追赶李定国所部,是一直没有休息的。哪想到还没赶上,就被代善派来的信使给追上,于是,就又匆忙赶回。可以说,这支骑军在这些天里,根本就没休息好。
大概也是知道自己部下的疲惫,为首的建虏头目便在这三岔路这边下令停下休整,同时鼓励他的手下道:“东江军就五千人,还都是步军,竟然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攻打金州。我等回军,和金州城内外夹击,击溃东江军,天大的功劳就在眼前了!”
话是这么说,可他心中其实还是有忧虑的。
之前和他一起赶路的陈绍宗,借着尿遁,就消息了。那个时候,他就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如今看来,前后都是阴谋。既然如此,东江军真会这么蠢,会给大清一个内外夹击的机会么?
对此,他心中是很有疑问的。
不过,这个担心,他是不会说出来的,要不然,肯定会影响军中士气。
此时的他,也是疲惫不堪。一鼓作气的时候,还不觉得怎么样。这一停下来休整,就感觉到非常疲惫了。但是,不休整也不行,很快就要到金州城,那边有一场厮杀正等着得呢!
正在想着的时候,忽然,他察觉到山上好像有什么动静,便转头看去。
这一看,顿时,吓得他一下就跳了起来,满脸惊惧,大声喊道:“有埋伏!”
与此同时,金州城的建虏却是士气大振,一个个疯狂大喊着:“援军来了,援军杀回来了……”
年纪大了的代善,被明军疲敌之策搞得精神已经有点不济,正在箭楼里休息一会的代善一听,顿时大喜,连忙快步走到窗口去看。
果然,就见远处,有几十骑大清探马出现,围绕着金州城,正在和明军的夜不收捉迷藏,就是在告诉城内:他们回来了。
“好,好,好!”代善看到后,不由得连声称赞,骑军既然能赶回来,那在兵力上反而会比城外明军多,而且赶回来的是骑军,是金州军队的精锐,这一下,该轮到城外的卢象升惊慌失措了吧?
那卢象升不知道是怎么搞的,竟然敢来攻打金州。呵呵,皇太极费尽心思布局,想要歼灭你这支东江军而不得,没想到自己在金州躺着,这份消灭东江军的功劳却是从天而降,落到自己手中来了!
代善这么想着,不无恶意地去看“卢”字帅旗所在。这一下,卢象升估计要跑了吧?
谁知,不管他怎么观察,城外的明军,竟然丝毫没有慌乱,该围城还是围着城,也没有一丝要逃跑的迹象,这就让代善有点慌了。
很显然,城外的明军肯定是有所依仗,并不怕骑军回援。可是……这怎么可能?
东江军的兵力,一共有多少,他坐镇金州,当然是心中有数的。稍微一估计,他也能估算出来,东江军的人马,差不多全部过来了啊,还能有什么依仗?
这么想着,他下意识地往北方看去,心中想着,该不会明军发现,只是来了这些探马而已,主力并没有回来吧?
代善在金州城头,当然看不到他想要看的。但是,他忽然好像听到了什么,有炮轰的声音,还有喊杀声,隐隐传来。
那炮声,还很密集,并且,还不是单一炮声,从声音上分辨,是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什么的,都有。
听到了这个,代善心中猛然想起了塔山之战,明国皇帝领着他的御林军突然出现,才杀了多尔衮一个全军覆没。
一想起这,他吓得身体晃了晃,根本没法站稳。此时的他,基本上可以肯定,城外东江军之所以不慌乱,就是因为明国增兵了。搞不好,明国皇帝都亲自来了。
可是,这里是辽东半岛,那明国皇帝是怎么来的?他难道就不怕无边无际的大海么?就不怕没到辽东,一个浪把他打下海了么?
大海,对于建虏来说,那是恐怖的存在,是他们非常害怕的。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大海,同样是他要征服的,有什么好怕的!双方的观念,根本就不一样!
亏了他的亲卫,及时扶住了他。但是,在代善的心中,却是已经跌倒了,他绝望了:金州就只有三千兵力,就是发动全城百姓一起守城,也只能勉强对付下城外的东江军,一旦明国皇帝领着他的御林军出现在城外,那城内守军的士气肯定要崩溃。
耳边听着城头守军的欢呼声,他心中非常肯定,等一会,就会非常恐惧了。希望之后的失望,会让他们更失望!
代善知道,金州要易手,他也要步多尔衮的下场了!想到这,代善仿佛一下老了很多,他也绝望了!
城头上,其他建虏也先后听到了北方传来的炮声和喊杀声,慢慢地,他们也反应过来了,他们期待的援军,正在那边打仗。从密集的炮声可以知道,那肯定是明军才有那么多的火炮,有明军埋伏在那边,正在和他们的救兵打仗!
大部分金州的建虏,对于塔山之战的细节并不了解,因此并没有多想,他们一个个向北方看去,心中祈祷着,就希望他们的援军能赢,就像天兵一样出现,把城外的明军杀个片甲不留!
不过,他们中的很多人,看着城外明军的镇定,就知道那边很可能凶多吉少,要不然,城外明军就算不逃,也会收缩防御的。可是,大部分建虏,还是一厢情愿地,就希望他们的援军能赢。
没过多久,炮声渐渐地小下去,终于没了声响,肯定是那边的战事结束了。
城外的明军没攻城,城头上的建虏也没心思看着城外明军,他们全都看着北方,等待着,要看那个方向,会是那边的军队出现?
这种等待是煎熬的,特别是对于城头上很多有经验的军卒来说,他们大概能猜出结果的,就更是煎熬了。
箭楼里,代善甚至想到要寻死了,可是,他的亲卫不允许,盯着他不让他寻死。还有亲卫抱着侥幸心理,在劝着代善。
不知道过了多久,北方终于有了动静。影影倬倬的,是有军队开过来了。
都不用看清楚,城外的明军先齐声欢呼起来了,而城头上的建虏,则是如丧考妣。因为远处来得,是红色的长龙,不用说,那肯定就是明军来了!
这一刻,城头上的建虏绝望了!
………………………………
445 卢象升抗旨
本来要应付城外东江军就已经很难了,如今又有新的明军开过来,更为糟糕的是,大清的援军被打败了,那金州城根本就不可能坚持到新的援军到来!
此时,金州城头上,是死一般的安静。这些建虏,全都没有了斗志。
想寻死不成的代善,看到这种情况,却反而激发了他骨子里的凶性。
颓废绝望之色,转瞬不见,这老了的老虎,终归还是老虎,立刻吩咐他的亲卫道:“传本王军令,三千骑军,不是明军想灭就灭的,肯定有逃走的。知道金州这边有明军上岸,其他援军肯定很快就能赶到,坚持就是胜利!”
“明军一直龟缩在海上,大清早就想打却无可奈何,如今明军竟然上岸来找死,那这一次,就是东江军毁灭之日!”代善发狠地继续说道,“只要我们能坚持到援军到来,灭掉东江军的大功,就是我们的了。皇上大喜之下,肯定会轮功封爵!”
“传令全军知晓,皇上其实对明军上岸早有预料,之前就已经在调兵遣将,只是怕明军发现才布置地比较远,只要多坚持一会,援军很快就能到达!”
“明军对我大清军队毫无人性,要是城破的话,所有人都会被处死。想要活命,想要军功,想要封爵,就和明军拼了,死守住金州城!”
“……”
还真别说,代善的这一系列军令,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有威逼利诱各种手段。因此这些军令一传下去,还真是有点用处。
原本弥漫着绝望气氛的城头上,不少建虏又活了过来,大声吆喝着,一定要坚持下去。
而此时,城外远处的红色长龙,已经离金州城越发地近了。
有一队大明骑军离开大队,飞驰而来。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手中,是建虏的各类旗帜。
“大捷,全歼三千建虏骑军!大捷,全歼三千建虏骑军……”
看着那些缴获来的旗帜,听着报捷的声音,东江军将士们,全都齐声高呼了起来:“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所有人都振臂在欢呼,向报捷的同袍行注目礼。
而报捷的明军将士则展示着缴获的旗帜,绕着金州城跑了一圈,最后丢在北门城下。
城头上的建虏,刚刚被代善刺激起来的士气,顿时又低落了下去。再好的蛊惑,都抵不上亲眼见到那一面面大清的旗帜,被明军弃在城头下面。
与此同时,城外明军的欢呼声,也不可避免地在打击着城头上的士气。
远处的红色长龙,又已经近了不少。
城头上,有建虏看着那条长龙,忽然惊诧地说道:“那是什么?”
事实上,都不用他来说,其他人都已经看到了,明黄色的尊贵颜色,皇帝的仪仗,虽然不是全套那种,可华盖,还有一身龙袍,再加上周围跟着的,都是飞鱼服,就算建虏,也知道,有如此行头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大明皇帝!
肯定不会有错,是大明皇帝来了!
得到这个结论,城头上的建虏,在恍然大悟明国的援军来自哪里的同时,一下把代善鼓起来的那些士气给彻底打击没了!明国皇帝都来了,不用说,这支新出现的军队,就肯定是御林军了。
他们可以瞧不起东江军,但是,明国皇帝的御林军,那是歼灭了睿亲王多尔衮的万余大清军队,歼灭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万余大清军队,这一次次的战绩,可是谁也抹不去忘不掉的。
就凭三千兵力,在东江军和明国皇帝亲自领着御林军围城的情况下,想要坚持到援军赶来,就算是三岁小孩也不会信啊!
就连代善本人,当他看到明国皇帝的御驾时,他自己都萎了。要知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是说得天花乱坠,那也是没有一点用的。除非那三千骑军没有派出去,还在城里的,说不定还能坚持一些天的。
可是如今……
事实上,就算那三千骑军在城里,崇祯皇帝要想拿下金州城的话,也是可以做到的。
他自己带着一万多勇卫营和磐石营中抽调出来的精锐,而东江军这边除去牵制吸引建虏的部分兵力外,也能有五千左右的兵力。一万六七千的大明精锐,又有众多攻城器械,还有无数火炮,这个火炮是真不少,最多是从战船上搬下来比较麻烦,就凭六千多建虏守的金州城,绝对是能打下来的。
但是,崇祯皇帝不想把这个金州城打得残破不堪,毕竟接下来,这个金州城是大明的了,他带来的这一万多勇卫营和磐石营的精锐,要守住金州,过了这个冬天,到明年去的。要打破了,回头有没有时间修都不知道,对于后续的战事就不利了。
按理来说,这金州在辽东半岛的尖角上,离辽东腹地还远着,皇太极不至于疯到要领建虏主力来攻打金州。可不管怎么样,都要做好这种准备。
就是这个原因,崇祯皇帝才引蛇出洞,让陈绍宗分些金州城的兵力出来,这样就能方便快速打下金州城。只是他没想到,代善还真大方,不但没有在两千骑军的要求上讨价还价,反而大方地把他手头的骑军,也就是金州城内的精锐,都给派了出去。
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虏崛起,还是有他的道理的。至少他们各部之间,做事并不只是为自己考虑。建虏这个整体,虽然有内斗,但在对外方面,还是比较团结的。
不过,这一次,却因为这个“团结”,反而让金州城的守备力量更为薄弱。
终于,崇祯皇帝的御驾近了。
保定总督卢象升领着他手下将领急忙迎过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东江军五千多将士,带着欣喜,差不多是齐声高呼,声音之响,震得城头上建虏的耳朵都是“嗡嗡嗡”地响。
城外明军有多高兴,城头上的建虏就有多悲苦!
城外明军有多兴奋,城头上的建虏就有多绝望!
……
反正,城外城头就是两个极端,鲜明的对比。
不一会,崇祯皇帝便在卢象升等人的簇拥下,开始查看起金州城来。
而勇卫营的将士,则越过崇祯皇帝,离城一箭之地的地方,把手中的首级丢出去,丢到城头下去。
一个,两个,三个……
只是一会功夫,就堆成小山一般了。一个个金钱鼠尾,不用说,就是那支被消灭的大清骑军了。这一点,不少人仔细辨认,都还能认出几个熟面孔。
古代的时候,为何常有京观之举,就是因为这种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恐吓手段,也是彰显军威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虏入关之后,动着屠城,其实也是有类似的威慑作用。
只不过,明军的京观,都是战场上的敌人首级;而建虏的屠城,却是不分男女老弱的灭绝人性的屠杀。
城头上的建虏,一个个面如死灰,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下场,估计也会和城外这些一样。
目光离开这些首级,抬头望远点,又发现明国皇帝的御林军,真得是带来了好多大炮,正在列阵摆设炮兵阵地。光是这么多大炮,估计都能把金州城给轰平了吧?
这个时候,城头上的建虏,那是真绝望了!
过了没多久,攻城准备就绪,一名名负责的将领都到御前缴令,随时能根据旨意攻城。
此时,明军的士气,那是极其地高涨。就等着皇上一声令下,就踏平金州城。
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下这道旨意,而是冲随驾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点了下头。
于是,伍忠上前,就站在一箭之地外,向城头上大喊道:“皇上有旨,要想不死,爱新觉罗代善出来回话!”
城头上的建虏,听到这话,就犹如死水塘里投入了一块石头。绝望的他们,快要溺死的他们,忽然之间,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代善本人,其实没什么反应,他都已经五十九了,原本就是晒太阳等死的那种。他不想被明国皇帝羞辱,因此无动于衷。
但是,其他人可没他这个老头心态。他身边的亲卫,还以为他人老耳背听不到,就赶紧提醒他道:“殿下,明国皇帝想和您说话!”
甚至有亲卫心情急迫,说话就更直白了,直接就说道:“殿下,好像明国皇帝说我们不会死!”
“……”代善听到,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转头,扫视身边的一圈人,看着他们一个个眼中的殷切期待,不由得心中叹了口气。
有的时候,哪怕他是大清亲王,也不能逆着所有人的意思行事的。这一点,是他五十九年的阅历得到的结论。
终于,在所有建虏的期待中,代善苍老的身影出现在城头外墙城垛处,看着远处的明国皇帝,用平常的声音说道:“本王在这里,明国皇帝远道而来,可有何事?”
他的这个话,崇祯皇帝压根就听不到。但是他的亲卫却是不会闲着的,连忙大着嗓门帮代善传话,甚至还自己添加了一丝讨好的语气在里面。
伍忠看到代善出现,他是认得的,毕竟曾经可是皇太极的驸马。退到崇祯皇帝身边,给皇帝禀告了下。
崇祯皇帝远远地看着那个老头,此时的他,对于所谓的历史名人已经免疫了,不过好歹是第一次见面,一颗甲级窃听种子便“赏赐”了过去,附在了代善的身上。
窃听系统倒也是感慨,每次有打赢战事,或者“调戏”了建虏一把,都会给出种子的奖赏。给代善的这颗甲级窃听种子,是崇祯皇帝早就准备好的。
不管他最终投降不投降,有了窃听种子可以反馈信息,怎么样都是好的!
此时,城头上已经回完话了,所有人都在等着崇祯皇帝说话,因此,不管城内城外,都格外的安静。
崇祯皇帝淡淡地说道:“告诉代善,立刻无条件投降,朕可以免城里的建虏一死,甚至可以放他们回去,但是,要是他们敢顽抗的话,城破之后,这城外的首级就是他们的下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便又追加一句道:“多尔衮,阿济格,还有什么英俄尔岱,朕都放了回去,也不在乎多放一些回去。但是,要让朕不高兴了,就只能叠京观解解闷了!”
伍忠一听,倒是没有犹豫,当即回一声“遵旨”,就转身准备去传话了。
但是,正在这时,却听卢象升一声“且慢”,而后,就见他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英明神武,把奴酋放回去,来日再抓,微臣只有佩服。可如今,陛下是要放回城里的三千建虏么?如若如此,此战就没有削弱建虏,微臣以为,奴酋可以放回去,但是,这三千建虏,当杀之,至少不能放回去!”
说到这里,他怕崇祯皇帝生气,就又追加解释道:“微臣前来辽东之前,陛下曾对微臣有言,建虏人少,当灭其人力,不求多,只需积少成多,建虏实力便会大大消耗。如若放这些建虏回去的话,岂不是有违陛下当初之言了?”
在场的这些人中,也只有卢象升敢抗旨,明着直谏了。其他将领,虽然没有说话,可他们的眼神中,却露出了附和卢象升的意思。很显然,对于崇祯皇帝的这份旨意,他们心中多少是有点不同看法的。
对此,崇祯皇帝并没有不高兴,而是很有耐心,只见他一指城头方向,对卢象升说道:“卢卿可看清楚了,这些建虏胆气已散,我明军的强大,已经在他们心中留下阴影。就凭这些建虏,以后就算再在战场上相遇,也不会是什么厉害的对手了。”
卢象升听了,便下意识地转头看去。
而崇祯皇帝,则还在说道:“朕把这些建虏放回去,有两个目的,一是交换朕想要的人,二是让这些已经丧胆的建虏,把对大明军队的恐惧,带到辽东腹地,带给其他建虏!”
他通过窃听种子,早就推断出皇太极是极力想要避免建虏的士气低落,因此不但隐瞒败仗不说,稍微有点胜仗,就立刻广为宣传。朝鲜之所以在这个位面灭国,就有这个原因在内。
既然皇太极想避免的事情,总要捣乱下才好吧!
………………………………
446 值得铭记的一天
崇祯皇帝都说得如此明白了,卢象升和周边的将领,只要耳朵不聋,自然明白皇帝的用意是什么。
三千建虏,杀了是比较爽,但要是这三千建虏放回去之后,散落到建虏的各处地方,就算只影响了部分地区的建虏,那对大明来说,也是非常划算的。
而且,如果这三千建虏投降的话,就是第一次在战场上主动投降大明的建虏了。有了这个开头,其他建虏,看着局势不妙,估计也会有样学样了。没有顽抗到底的意志,光复辽东,就会轻松很多。
至于光复辽东之后,对辽东这边的国策如何处置,还不是皇上说了算。那个时候,留下来的建虏谁敢反对一个试试?
“陛下圣明!”卢象升心服口服,真心实意地奏对一句,便退回了他自己的位置。
与此同时,他在心中还是提醒自己,不能带兵打仗多了,眼界格局就变小了。要学皇上一样,把眼光放长远,放到整个辽东的层面去考虑问题,如此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他不知道,崇祯皇帝说得如此明白,其实就是在教他。
要不然的话,崇祯皇帝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对于普通军卒或者将领,他会说,他知道了陈绍宗母亲的义举,因此,一定要把陈绍宗母亲救出来。之前的时候,决定用代善的狗命去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