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一个狠人,为了她儿子的江山社稷,把代善这些亲王都怀疑了进去,言外之意,就是连他们都要核实的。
代善听了,明白她说话的含义,不由得转头看了她一眼,没想到太后连自己都不放过,亏了自己拥护她儿子继位大统,有点白眼狼的那种感觉。
如果代善要是知道,就是布木布泰最终把皇太极给气死的话,他就能明白,女人狠起来的时候,有的时候连她自己都会怕!
代善心中有点不爽,但是,多尔衮却有点意外,不由得看了布木布泰一眼,顿时就感觉顺眼多了,便向布木布泰恭敬地行礼道:“微臣遵旨!”
布木布泰听了,露出一丝笑容,便问多尔衮道:“不知睿亲王此次北征索伦部,收获如何?”
“回太后,微臣此次共捕获将近四千的青壮,只要按照以为待之,必能成为我大清精锐。”多尔衮听了,便连忙回答道。至于那个奇怪的凶残部族,他想了想没说,等大清国内稳定之后再说吧!
一听这话,布木布泰很高兴,便又夸了多尔衮。在这崇政殿内,一时之间就好像只成了他们两人了一般。
不过多尔衮还是记得事情的,主动拉回了话题,问起代善,有关这次战事的细节,特别是有关明国皇帝的消息。
不是他要给代善难堪,继续逮着这个话题问,而是他被明国皇帝生擒活捉,虽然最终被放了回来,可这是他平生之耻,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对崇祯皇帝非常地忌惮。
如今布木布泰已经明确意思,就是要让多尔衮来主导,要核实当日的情况,代善就只能一五一十,事无巨细地把当日定下计策,以及后续执行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多尔衮非常用心地听着,他听着听着,忽然仿佛想到了什么,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布木布泰见他这样子,不由得有点担心起来,连忙问道:“睿亲王,可是想到了什么?”
多尔衮抬头看了她一眼,知道自己要凌驾其他亲王之上的话,这个女人是关键,于是,他便施礼回答道:“回禀太后,如此大的战事,明国皇帝却迟迟没有出现,微臣实在担心……”
原本代善是已经没了争强好胜之心,可此时却一再被质问,甚至连在他拥护下成为太后的布木布泰都偏着多尔衮,这让他心中很是不爽,此时又似乎在质疑他,便开口说道:“如何没有出现,那明国皇帝的御林军,已经拿下了盖州,正在进攻海州了。”
他说这话的语气很不好,就差直白地说出,你耳聋了还是眼瞎了,这事都已经说过几遍了。
谁知,多尔衮一听之下,立刻严厉地转身盯着他喝问道:“那明国皇帝呢,可有出现?还有,明国皇帝的御林军精锐,差不多有五万人马,盖州那边登陆的,可有五万人马?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明国皇帝的御林军中,还有那个骠骑营,还没有消息吧?”
一听这话,代善顿时有点傻了。当初金州沦陷的时候,也没有骠骑营,这让他对这个骠骑营,就下意识地有些忽略掉了。不像多尔衮那样,塔山之战后,就是骠骑营虚张声势,结果导致朝鲜的皇太极不得不放弃平壤,急匆匆地回援辽东。
代善的底气顿时不足,不过还是试图解释道:“盖州那边,明军一直在增兵,可能……可能随后会到吧?”
布木布泰看着这一个老头气势不足,一个壮汉咄咄逼人,她的一颗心,顿时就放到了多尔衮这边,觉得多尔衮说得肯定是对的,不由得着急了起来,连忙问多尔衮道:“睿亲王的意思,是说明国皇帝还有什么阴谋诡计不成?”
多尔衮已经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当即点点头说道:“正是……”
他正说到这里,还没来得及说出他的想法,就听到殿外传来急促地脚步声,同时,传来内侍尖锐的喊声:“报,肃亲王急报……”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不由得转头看向殿门口。豪格是领军三万余骑,前往支援海州,和明军的主力决战的,那边有了消息,他们自然是第一时间放下所有的一切,想要知道结果。
多尔衮此时主导崇政殿,便快步往殿门口方向走了几步,迫不及待地拿急报。
跨步进入殿内,内侍便一边呈上急报,一边尖声喊道:“主子大喜啊,肃亲王大捷……”
一听这话,顿时,崇政殿内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就连刚才被质问的代善,也是如此。
甚至布木布泰还下意识地多了一丝妩媚,对多尔衮柔声说道:“睿亲王不妨念一下捷报,本宫可是一直没有亲耳听过对明国的捷报!”
“微臣遵旨!”正在拆急报的多尔衮听了,心中虽然有一丝疑惑,因为这和他想得不一样,但终归是好事,便回答了一声,就准备开念了。
但是,他眼睛扫过手中这份捷报,顿时就没声音了,而且脸色有点难看了起来,让殿内的这些人一见,就知道情况好像有变。
这一下,布木布泰有点沉不住气了,连忙追问道:“睿亲王,上面写了什么?”
多尔衮此时已经一目十行地看完,非常生气地大声说道:“什么捷报,这是想往自己脸上贴金?明军在他到达之前,就已经主动退回盖州。如今占据了盖州,他豪格又拿不下盖州,哪来的捷报可言?”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有点意外。要知道之前的时候,盖州的这些明军,那可是气势汹汹,不断地从海上增兵,弹药消耗,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就这样,怎么就突然从海州那边退回去了呢,还是在豪格领援军到达之前?
想到这里,代善的心中顿时咯噔一下,该不会是盖州明军又是提前获悉了消息,知道来援大清是三万多骑军,明军没法抵抗,所以就撤了吧?
他这么想着,殿内的其他人也是这么想。而多尔衮在知道海州那边的消息之后,就更是证明了他心中的猜测。
他正要说这事时,殿外又传来一阵急促地脚步声,两个内侍在那喊大捷。
然而,有过一次所谓的“大捷”,殿内的人已经有点免疫了,并没有露出之前的欢喜。
果不其然,两个大捷,分别是岳托和多铎发来的。
妙书屋
………………………………
473 赶尽杀绝
多铎的捷报是说,他领着的骑军合围,共枭首明军及帮凶三千五百多,其中东江军骑军有二十八人。其余东江军骑军闻风而逃,已退回海上。
这也是多铎的捷报,要是换了其他人,多尔衮绝对是会骂出口的。这也算捷报?要脸不要?
多尔衮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东江军的骑军肯定也是提前得到了消息,让多铎所部扑了个空。所谓的帮凶,肯定是那些汉人逃奴。至于那二十八个东江军骑军,估计是之前战事中明军的战损而已。
可以说,兴师动众的一场战事,却没有一点战果,还杀了那么多逃奴,让大清的人力更为紧张,这是大捷么?有脸说大捷么?
崇政殿内,就只有代善的冷笑声:“呵呵呵……”
多尔衮不理他,立刻又拆开另外一份来自岳托的捷报,只是那么一看,他也是发出了冷笑声,和代善的冷笑“相得益彰”。
代善一见,便收了笑声,自己走过去看起捷报来。
在岳托的这份捷报中,说明国总督卢象升,号称文武双全,有万夫不当之勇,可听到岳托领军救援之后,立刻闻风而逃,大军目前已经光复金州,把卢象升等明军堵在了旅顺。至于杀敌多少,捷报中压根没提。
代善和多尔衮都是久经沙场之人,自然看出来,卢象升那边应该也是提前得到了消息撤退,比其他地方好一点的是,留了一座金州空城给大清。至于什么堵在旅顺,除非大清有能打赢明国水师的水师,否则何谈堵住旅顺之明军?
布木布泰看他们两人的神情,心中有异,她看了捷报之后却分辨不出来,不由得诧异地问道:“此等大捷,该是好事,何以发笑?”
代善和多尔衮两人的冷笑声,她还是听得出来的。毕竟人心之间的勾心斗角,察言观色,她擅长。
见她发问,于是,多尔衮便点破了岳托的捷报猫腻,而代善也点破了多铎的捷报猫腻。
布木布泰一听,顿时傻眼了。
这岂不是说,大清和蒙古各部的联军,九万来骑,最终却是兴师动众一场空,压根没有取得什么战果,明军是自己退回去的。
她看看多尔衮,发现他紧皱着眉头,似乎在想什么难解的问题,原本想问他接下来该怎么办的,见此情况布木布泰只好转头看向代善,也是皱着秀眉问道:“礼亲王,那这三份捷报,该如何处置?”
代善听了,看了多尔衮一眼,没见他有什么动静,还在想着什么事情,便向布木布泰一礼说道:“依老臣之见,如今我大清正需要一场对明国的胜利。这三份捷报,不管如何,终归是我大清赢了不是!因此,老臣以为,可广而传之,以提振我大清军民士气!”
布木布泰听得点点头,不愧是老成持重的老臣,懂得如何利用这些东西来帮大清摆脱困境。
于是,她便赞同道:“礼亲王此法,甚合本宫之意!既然如此……”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见多尔衮似乎确定了什么,抬起头来的那张脸,非常地难看,布木布泰看到,那后面的话就说不下去了。
只听多尔衮扫视他们两人,用非常苦涩地声音说道:“我们都上当了,明国皇帝的真正意图,确实是调虎离山,但不是调我大清骑军,而是蒙古草原上各部族的骑军!”
“什么?”代善一听,整个人好像一个激灵,立刻盯着多尔衮喝问道,“不可能吧?”
而布木布泰则脑子里一团浆糊,压根就分不清,便只能闭嘴看着多尔衮,静等他的解释。
“我问你,辽东战事到如今,可有明国皇帝的消息?”多尔衮盯着代善,厉声质问道,“这三份捷报上,都只字未提明国皇帝和皇帝所属的骠骑营!要是真在辽东的话,这三份捷报会有不提的么?”
一听这话,代善沉默了。
此时的他,也已经反应过来了。事实上,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感觉有点不对,只是寄希望,明国皇帝是在后续来源的明军中,毕竟盖州那边从海上过来的明军,那是源源不断的。
他沉默了,多尔衮却还在那滔滔不绝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么重大的战事,明国皇帝绝对不会不参与,可辽东没他的身影,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性,他去了草原上!而且你不要忘记了,那个骠骑营,在归化城之战中是已经证明其奔袭能力有多强……”
过去了这么久,归化城之战的大概情况,作为建虏最顶层的几个人,自然是了解了的。
代善听了,脸色发白,嘴唇都有点哆嗦,他心中也已经肯定,多尔衮说得没错,自己上当了。可笑自己还想着要将计就计,却没想到那明国皇帝更是狡猾,把自己的将计就计也算计了进去。
“……营造出辽东被全面攻击,大清骑军自然迅速回援。而这个时候,骑军回援是最好的方式,蒙古各部族的骑军,自然也绝对会被我大清抽调。”多尔衮说到这里,惨笑着道,“呵呵呵,明国皇帝真是好算计,这是要先把我大清盟友都赶尽杀绝,最后才来对付我大清啊!”
“不可能吧?”布木布泰听了,还是不敢相信,抱着侥幸心理说道。
正在这时,殿外又传来急促地脚步声。虽然没听到说话的声音,可是,在崇政殿内的几个人,下意识地就觉得,肯定是又有坏消息来了。他们的脸色,不要说有多难看了。
果然,确实是坏消息,而且这个坏消息,就是来自草原。是离得最近的库伦部漏网之鱼飞骑赶来,就是禀告部族遇到明国骑军突袭。
听完了这个消息,崇政殿内非常地安静,安静地让人感到恐惧。
明国皇帝果然是那么地狡猾,是算计了大清在草原上的盟友。
过了好一会,布木布泰回过神来,脸色非常难看,整一个寡妇脸,看着就像女鬼一样,还带着最后的一丝希望问道:“明国皇帝应该没那么厉害吧,虽然我大清是抽调了草原各部的骑军,但不也是有留守兵力的么?他就一定能打得过了?库伦族是出其不意,而且部族也小,才让明国皇帝得逞,其他部族肯定不会这么容易了吧?”
听到这话,代善也异常苦涩地说道:“昔年,李成梁手下两千精锐家丁骑军,就镇守辽东那么多年,到最后,是各部联合起来,设下埋伏才算解决了这支骑军的。明国皇帝的御林军,装备绝对精良,战力也是在归化城之战中证明了的。草原部族的留守军队,又非精锐,就是数量再多,也肯定不是明军的对手啊!”
“……”布木布泰听得张大了嘴巴,有点吓到了。明军精锐的骑军,战力有那么强,能横扫草原了?
这时候,多尔衮开口了,用那种想要抓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神态说道:“立刻传下军令,抽调骑军回援草原吧!如今之计,就希望留守草原各部的兵力能尽量迟缓明军的攻势,或者说,明军寻找部族营地,会多花时间。要是没有了草原上的盟友,我们大清,绝对是独木难支的!”
听到这话,代善黯然一叹,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这时,布木布泰却忽然很是担忧地说道:“那要是明国皇帝还是调虎离山,他的真正用意,还是想攻打我大清呢?”
“……”多尔衮和代善一听,互相看了一眼,皆是无语。
过了好一会,多尔衮才回答道:“库伦部已经被明军偷袭,明国皇帝证明是在草原上,不会再是调虎离山了。且我大清骑军当然不再去草原了,各部族骑军能回援草原,已经足够。”
听到这话,布木布泰松了口气,不过她不知兵,想法反而不受约束,忽然又对多尔衮说道:“那要是我大清骑军也去草原,能不能把明国皇帝给抓了呢?”
“……”多尔衮和代善一听,又是互相看了一眼,还是无语。
这一次,是代善回答他道:“明国皇帝狡猾如此,又岂会把自己陷于险地?所料不错的话,如果明国皇帝在库伦族那边为真,必会及时回转关内,我大清骑军就算出关,也没什么用处。如若在库伦族那边的明国皇帝其实是假的,那说不定明国皇帝就是有意引诱我大清骑军出关,真要那样的话,说不定就如同太后所言,其真得是图谋我大清了。”
虚虚假假,真真实实,其实真得是难以预料,只能用最保守的方式,先顾好辽东了。
这也是被崇祯皇帝给打怕了,要是换成之前,听说崇祯皇帝在草原的话,那绝对是要出兵去碰碰运气的。
于是,盛京这边派出信使,把消息给各地的部族骑军传过去,让他们自己去救自己的部族。
…………
科尔沁族领军到辽东的,是吴克善,麾下骑军将近两万,就在盖州城外纵横驰骋,极力羞辱盖州明军,为所欲为,而明军压根就不敢出城。
这让吴克善心中非常地痛快,看着盖州城头,下巴昂得高高地,对豪格说道:“殿下,这明军其实也不过如此而已嘛!这和以前的明军,就没什么两样,都只会据城而守!”
豪格的心情却没他这么好,毕竟这里以前可是大清的城池,如今被明军给占了。虽然他送往盛京的,是报捷的急报,但他其实心中也清楚,压根就不是什么胜仗。
当然,如果能打下盖州,消灭盖州的明军,那绝对是大胜了。
可是,豪格到来之后尝试了一次攻城,就直接被盖州城头的炮火给吓到了。这火炮的数量和威力,比起锦州都要强,那想要打下盖州,又岂是一个“难”字可以描述!
因此,此时,豪格就假装没听到吴克善的话,阴沉着脸看着盖州城头,就他的智商,算是竭尽脑子地在想着,看是否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在所有亲王中,立下比其他亲王都没有的功劳。
吴克善没注意到豪格的心情,还在那里给出建议道:“殿下,我们就这么围着好了,这盖州的明军不敢出来,迟早饿死在里面。走,打猎去吧,听说那附近山上有一头东北虎!”
围着盖州,围到城里弹尽粮绝,这确实是个办法。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别围到最后,城里还在吃吃喝喝,城外的就要饿死了!
这些蒙古骑军到了辽东,粮草物资自然是由大清提供。这么多人马,已经把大清吃穷了好不好!
以前皇太极在的时候,他们不当家,对此还不是特别在意。
如今,皇太极死了,小屁孩登基,豪格心中,就还是有那么一丝非分之想,因此平时考虑事情的时候,也是会坐在那个位置上去想想。如此一来,他愁啊!
想到这些,他哪有什么打猎的心情,更不用,就盖州这里,根本就不会有东北虎,这吴克善只是想蒙他一起去打猎而已。
于是,豪格就有点不高兴了。看向吴克善,见他兴致很高,似乎没有愁心事。这么一对比自己,就更不高兴了。
不过他还没有说话,就见到有快马疾驰而来,是盛京来使,通告了草原发生的事情。
这一听之下,刚才还想着去打猎的吴克善,顿时急得火烧屁股一样,立刻拨马而走,喊着回科尔沁草原。
不知道为什么豪格看到他慌里慌张的样子,心中反而有一种痛快的感觉,就差说一个“好”字了。
不过豪格终归不是蠢猪,这个“好”字是说不出来的,只是在后面喊道:“要是能抓到明国皇帝献给大清,那必定是什么要求都能答应你,本王等着啊!”
这话说出去,他心中也是舒坦了一点。
可吴克善一听,却是立刻调转马头,冲到豪格近前,急切地说道:“以后怎么样先不管,殿下,这回援草原的粮草,还请立刻拨下来!”
一听要粮,顿时,豪格的好心情,立刻就定格住了。
………………………………
474 会师
不管豪格心中是不是情愿,最终吴克善终归是领了回去路上的粮草物资,然后就急匆匆地赶回草原上去了。
而豪格自己这边,也是因为粮草问题,不得不退回海州。
其他几路,基本上和豪格这边也是一样,盛京信使一到,蒙古部族的骑军就全都要了路上的粮草,就赶着回草原了。
有一点区别的是,多铎所部,驻扎了重兵在镇江堡,以防止东江军的骑军再度蹿入辽东腹地;而新金这边,岳托和阿济格抢着占据了金州。至于旅顺那边,基本上就只是探马监视而已。不管是岳托,还是阿济格,都没有攻打旅顺的心思。
如此一来,辽东这边原本好像要往大了打的战事,就这么突兀间沉静了下来。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草原上。
洪承畴这边,是盼着皇上一如计划那般凯旋;而建虏那边,则在祈祷自己的盟友,损失能少一些,最好还能阴差阳错地干掉明国皇帝,那样的话,大清就赚大了。
…………
此时的崇祯皇帝,自然知道自己这边是万众瞩目了。不过他并在意,也不担心。毕竟辽东那边的动静,他知道得清清楚楚。而在草原上的各路总兵身上,也有乙级窃听种子,能知道他们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来河流域,吴三桂就陪在崇祯皇帝的身边,看着崇祯皇帝正慢条斯理地在啃一条烤得刚刚好的羊排,他有点担心,便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不知何时征讨奈曼部族?”
这个教来河流域就是建虏划定的奈曼部族的游牧之地,崇祯皇帝领着京营骑军端了库伦族营地之后,便不急不忙地到了这里,这让吴三桂很是担心。他自己匆匆吃了点牛排,就忍不住问了。
崇祯皇帝听了,明白他心中的担心,便笑着说道:“这草原上的羊肉,就是嫩,吴卿不多吃点?”
“……”吴三桂没想到皇帝竟然不说正事,只是羊肉,无语了一会,忍不住心中说道:皇上您吃得是羔羊肉好不好,不嫩就怪了!
“陛下……”吴三桂忍不住就想再提醒一句,不过他的话还没说完,崇祯皇帝就开口打断道:“好了,朕知道卿担心什么。辽东那边,没那么快赶回来的。这个时候,估计各地的蒙古骑军都还没收到消息。我们还有的是时间。等骠骑营回转之后,我们再按计划,合兵一处继续讨伐便是!”
“陛下,骠骑营不知何时会到?”边上同样在吃着烤牛肉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忍不住插嘴说道,“万一纳曼族那边已经知道消息的话,跑了怎么办?”
崇祯皇帝听了,又是笑着说道:“骠骑营出其不意之下,科尔沁族这头肥羊肯定能宰了的。如果朕所料不错的话,明天就能会师了。后天以合兵之后的兵力,直接扫清纳曼、敖汉部族,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都放心好了,难得放开肚子吃牛羊肉,赶紧吃吧!要不然,等回到关内,朕都没有口福天天吃牛羊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