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是不了解他的皇帝,那是绝对大明利益为第一位的主!好不容易走向了中兴的道路,又怎么可能自己去破坏这一切!
而蔡锦听了,自然是有点失望。不过比起之前的预期,至少大明皇帝已经答应出兵帮琉球,终归是回去能有个交代了,因此,他便匍匐在地,感激一番。
崇祯皇帝等他说完,便接着吩咐他道:“不过此次册封之际,琉球须得刺探倭国详情,以便他日朕出兵之时,能做到知己知彼!”
这么做,那就更证明大明皇帝是要出兵的,因此,蔡锦立刻答应下来,表示绝对没有问题。
在琉球的倭寇情况自然不用说了,琉球这边自然知道。至于倭国国内的情况,因为琉球要去朝贡,也能了解到一些情况。
于是,琉球的事情,基本上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册封什么的,就按照惯例做,就没什么可说了。
有一点,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穿越,历史已经改变,他的蝴蝶翅膀,同样煽到了倭国那边了。
此时,倭国,是宽永二十年,后光明天皇刚刚登基。而倭国的实际统治者,是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这不,快要临近年底了,德川家光也在开会,正在听取老中松平信纲的奏报。
倭国的所谓老中,和大明的首辅差不多,就是管理幕府政务的。而这个松平信纲,是德川家光的心腹,前几年的时候,就是靠松平信纲才镇压了岛原之乱,逐步开始锁国之策。
只听松平信纲在禀告道:“……由此,今年全国的收成还是低于预期,请将军责罚!”
德川家光听了,摇摇头,叹了口气道:“此非卿之罪!我倭国的地龙翻身,海啸不断,今年更多,收成低于预期也是可以预料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想起什么,不由得沉默了。
松平信纲是他的心腹,见他此时如此,便一下明白他在想着。
倭国只是几个岛而已,而且多山,受地龙,还有大海的影响很大。每一个倭国的人,都知道倭国的这些缺点,也是因此,倭国有雄心的掌权者,都会想着去扩张国土,以避免这种困境。
之前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可以说就是一次尝试。不,是尝试了两次。只是很可惜,都被明国给阻拦住了。并且因为连续战败,以至于到了后来,被德川家康给夺权,才有了德川幕府。
得位不正,各大名都有相当实力,这也让德川幕府再没有外扩之心思,一心就想着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一点,不管是德川家光,还是松平信纲,都是一清二楚的。
此时,因为谈起了受天灾影响的事情,想起了往事,也就沉默了一会。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那他们接下来该干什么就还是干什么。可是,在这个位面上,外面忽然传来脚步声,是有手下过来禀告说道:“朝鲜都元帅金自点渡海来投!”
听到这话,德川家光和松平信纲不由得都有点意外,两人互相看了一下,都看出对方有疑惑之意。
他们两人都听得清楚,这朝鲜的都元帅不是来出使,而是来投奔,怎么会这样,是朝鲜发生了什么事情,该不会是朝鲜国主要杀他才逃过来的吧?
心中有点好奇之下,德川家光倒是想听听是怎么回事,就下令召见。
这个都元帅金自点,不是别人,就是领兵随同英俄尔岱一起护送粮食回辽东,在半路被卢象升领兵伏击,因为见机得快,逃入山中而逃脱的那个。
金自点说来也是倒霉,因为太慌急,逃得快了一些,便在大山中迷路了。等他出来之后,朝鲜风云变化太快,让他有点适应不过来。
先是朝鲜反正,重新投入大明这边,和建虏为敌。而他是拥金派,怕回朝中会被治罪,因此就潜归故里。
说起来,他可是朝鲜名门之后,在地方上是豪族,回去也能过得滋润。
可是,没多久之后,建虏再次入侵,烧杀劫掠了半个朝鲜。不过金自点倒没什么,反而觉得建虏重新杀回来,对他来说是有好处的。因此,正当他准备重新出山,去迎接主子的时候,因为卢象升在平壤的阻击战,建虏又全都回去了,让他的欢喜成空。
等到下一次,建虏再次攻入朝鲜的时候,比之前的烧杀劫掠还厉害,那是来灭朝鲜的。对于朝鲜君臣,已经不分什么拥金还是拥明的派别,所有的都抓,所有的抢。
这个情况,让满心欢喜的金自点吓到了。当建虏杀过去的时候,他也只能逃山里躲了去了。
等建虏一走之后,朝鲜变成了无主之地。各路人马,但凡有点心思,就开始抢起地盘来了。而金自点是地方豪族,他在众多势力中,还真别说,算是雄霸一方的主了。
然而,好景又不长,多尔衮下令再次到朝鲜劫掠,因为辽东实在缺粮,这一次的建虏入寇,那是刮干刮净的那种,逼得金自点没法立足,没法投降建虏,也没法去投明国,最后不得已,只能渡海跑来投奔倭国了。
就是基于这个目的,他觐见德川家光的时候,那姿态是放得非常低。在德川家光问起原因的时候,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朝鲜的现状给详细地说了一遍。
没想到这才过去多少年,朝鲜竟然已经灭国,而明国又和辽东的叛逆打得死去活来,这么惊人的消息,顿时就刺激到了德川家光了。
倭国在两代德川幕府将军的努力下,基本上统治已经稳了的。如今朝鲜成了无主之地,那对倭国来说,简直是一块肥的流油的大肥肉!那诱惑力,对倭国人来说,真得是非常之大。
于是,德川幕府便开始召集心腹,就金自点带来的这个消息,立刻讨论了起来。
以前丰臣秀吉时代,就是因为明国的关系,倭国才没能吃掉朝鲜。虽然最终他们是撤回倭国,可对他们来说,却并不承认,是被明国打败了,而是因为丰臣秀吉病死,才自己退兵的。
()
………………………………
480 点石成金
如今从金自点的消息来看,明国现在一点都不强大了。源于白山黑水之间的蛮夷,都把明国打得节节败退,人家甚至都还登基称帝了。
如今朝鲜是个无主之地,如果倭国能去把这个无主之地给占了,那是最轻松不过的事情了。明国在这边,就只有一万不到的东江军,而且还主要是应付辽东叛逆。
至于陆路的话,明国就更不可能进兵朝鲜了。不管怎么样,首先要打败辽东的叛逆不是!
就那么一合计,德川家光就感觉,这真是天赐良机,要让他成为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最杰出的将军,也就是倭国将拥有一块大陆之地!
说实话,德川家光是激动的。不过他也是理智的,不敢贸然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
在一番秘密商议之后,德川家光便决定,第一,派人去朝鲜核实情况;第二,由大目付加贺爪忠澄加大力度,核查各路大名。如果倭国一旦出兵朝鲜的话,这些大名会是怎么样个反应。
倭国的大目付,原本职责就是监视幕府高官,尤其是监察各路大名的,有点类似大明的锦衣卫。因此,德川家光才会把这个任务交给加贺爪忠澄。
而老中松平信纲这边,则开始为吞并朝鲜的事情,开始秘密准备起来。毕竟要吞并朝鲜,这是大事,不管是粮草物资还是兵员调动,又或者迁移倭民,都是要好长时间准备的。
这个事情,崇祯皇帝自然还是不知道的,此时的他,也是眼看着要到年底了,便开始总结今年的情况。
总得来说,大明这一年,没有发生大的灾害,就只是有一次地龙翻身,对于农事的影响并不算大。如此一来,来年的粮食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这让崇祯皇帝感觉,该不会是小冰河时期快过去了吧?真要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
去年底的时候,打赢了归化城之战,一举扫清了大明甘肃到山西一带,长城外面的蒙古势力,使得大明边关的百姓不再遭受兵灾之苦。
接下来,是京营革新,汰弱留强,充实九边的精锐军卒,这算是在军队方面的成绩。
经济方面,玻璃厂正式扩建,各省设立一个,股份的拍卖,京师这边已经拍出了天文数字,其他各省,预计也是差不多。
另外,建虏灭掉了朝鲜,对此,崇祯皇帝虽然有点意外,不过却不伤感。朝鲜被灭,对大明来说,也算是好事,等以后,就可以成为大明的朝鲜省,直接纳入大明管辖好了,毕竟那个地方,也算是一处比较重要的地方。
大明和建虏也打了两次战事,第一次,气死了奴酋皇太极。这个建虏的一代枭雄一死,对大明还是很有利的。
第二次战事,大明扫清了东部蒙古部族的势力,收了敖汉部族,替大明去极北之地宣示主权了。并且,也斩断了建虏的最大军事同盟,顺便给建虏添堵,增加建虏的粮食压力。
回想这一切,崇祯皇帝总体上还是很满意的。就按照计划,在一步步地削弱建虏,同时,也在一步步地强壮自身。至少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不再为边军军饷而发愁了。
番薯推广又持续了一年,成为了大明不少地方的主食,防止了饥荒发生的可能性,这也算是在农事上的成功。再往后去,农司那边对于番薯、土豆、玉米的配种,成果会越来越多。历史经验证明,这些农作物是能培育出高产种子,成为高产农作物的。如此一来,大明百姓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过。
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了,据边关夜不收查探,河套平原那边,并没有新的蒙古部族去占领。倒是有一些逃民,为了逃避赋税,跑去那边了。
对此,崇祯皇帝决定,就不再用这块肥肉去吊蒙古人,该是时候传旨给三边总督郑崇俭和宣大总督陈奇瑜,让他们组织人力迁移一些去河套平原,修筑归化城,设县开荒种田,以补关内耕田之不足。
想了一会这些事情,崇祯皇帝便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军事上。京营的革新,是有成效的。这一点,从这次的草原之战上就能看出来。继续训练之后,明年要想用的话,应该也不会有多少问题。
另外,从京营中淘汰出来,不能作为战兵的那些,准备用于地方的工程部队,虽然只是用于抗灾防灾,修路铺桥等事,不过也要论功行赏,给他们一些晋升希望。而后,明年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卫所军制的革新。
对了,还有云南那边的战事,虽然远离京师,不过这也过去了好些年,不能老是拖着了。
马祥麟的身上,是有甲级窃听种子的。因此,崇祯皇帝知道,因为云南的地形环境影响,虽然白杆军和其他土司的联军,打败叛贼没问题,但一直没法剿灭。
对此,崇祯皇帝决定去一道圣旨给云南的沐天波,让沐天波加紧时间解决叛乱,要不然的话,他就要不高兴了!
这是威胁,就是要沐天波把几百年积累下来的钱掏一些出来。只要把钱砸出来了,崇祯皇帝就不信剿灭不了叛贼至于这么一直拖着么!
事情想了个七七八八,崇祯皇帝忽然被响声给唤回了神,一听之下,却是从紫禁城外传来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又是一年要过去了啊!”他听了,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笑呵呵地说了一句。
轮值太监方正化一听,便立刻笑着回应道:“陛下英明神武,百姓的日子都不知道好过多少了,这鞭炮声啊,前些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奴婢听着,心中都是欢喜得很!”
崇祯皇帝一听,忽然心中一动,便笑着说道:“哦,朕难得偷闲,走,随朕出宫,去看看朕之子民的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了?”
一听这话,方正化不由得傻了,早知道会这样的话,自己就不说这样的话了。
虽然方正化在宫内,算是身手了得的人,据说,后世东方不败的原型,就是他了。不过再怎么样,皇帝出宫,都是一件大事。对他们来说,要是能不出宫,当然是最好不出宫了。
不过如今皇帝金口已开,他也不敢违背,便答应一声,紧急吩咐下去,为皇帝出宫做准备。
没过多久,崇祯皇帝便微服出宫,在同为便衣的锦衣卫护卫之下,开始在京师大街上逛了起来。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曾微服出宫,查看过民情。那个时候,建虏还在京畿之地肆虐,街头上冷清,还有难民什么的,可以说,传说中大明京师之繁华,实在让他有点失望。
不过这一次,崇祯皇帝出宫之后,便发现所见所闻,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了。
年关将近,大明的大街小巷上,全都是人,嗯,大部分所见,都是喜气洋洋,欢声笑语,随处可见。
不少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也都是张灯结彩,一看就有年节气氛,伙计们在吆喝着,天南地北的货物,都能见到。
崇祯皇帝注意到,稍微有些门面的府邸,都会燃放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一响,便有一群小孩子闻声而至,嘻嘻哈哈地好不热闹!
……
对于这些情况,崇祯皇帝看得很欣慰。大明就应该是这样的民情,要是像以前那样,做皇帝就太失职了。
看到皇帝的眉目之间,都是带着笑意,在边上伺候的方正化便带着笑容恭维道:“老爷,史书所载之盛世场景,也不过如此也!”
对于这个马屁,崇祯皇帝欣然接受,不过表面上,却是淡淡地说道:“还是和老爷我想着有差距啊!你且看,大部分百姓还穿不起绫罗绸缎!”
“……”方正化和周围的锦衣卫护卫一听,顿时无语,心中纷纷想着,皇上,你是要所有百姓都穿绫罗绸缎,这怎么可能?
心中如此想着,却没人会傻到扫皇帝的兴致,自然不敢当面否认,反而敷衍着,连连称是。
对于这个,崇祯皇帝也看出来了,不过他没在意。绝大部分百姓都穿上绫罗绸缎,又有什么稀奇的呢?只要生产力提高了,物质丰富了,老百姓有钱了,穿个绫罗绸缎又算什么!
这么想着,他顺步就往前走着,继续看着眼前喜气洋洋的一幕。有些街头上,还有表演杂耍什么的,他也会驻足观看一会,觉得不错的,自然给出赏钱,出手大方,往往又引来一阵注目。
看完了一处耍猴的,又享受了一阵有钱人的感觉之后,他刚转身离开,准备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忽然有人拦在了他面前。边上扮成家丁的锦衣卫一见,立刻上前拦住。
“这位老爷,我乃西方神下使者,看贵人来年似有破财之兆,特来化解一二。”
崇祯皇帝闻声一看,只见一个明人,做西方传教士打扮,正一脸严肃地盯着他看,顿时就愣了下。如果在后世,这很常见,不过在这大明朝,还是有点稀罕的。
这人所说这话,有点危言耸听,不过要是换成一般有钱人的话,听到这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会问上一问,了解下情况。如此一来,便达到了这人说这种话的目的了。
对于这种伎俩,崇祯皇帝心中有数,不由得冷笑一下,你知道朕是谁么,也敢忽悠到朕的头上来?
不过此时,他的心情不错,也不想理这种人,抬腿便走,准备继续去看下一处。
那人一见崇祯皇帝不理他,顿时就急了。按照他们传教的惯例,一般都是先向官吏,富户下手。
官吏那边,这人还不够格,不过富户么,就可以碰碰运气了。
此时看到盯了多时的大肥羊似乎没兴趣,要走,就连忙提高了一点声音说道:“这位施主,点石成金之术,可有兴趣?”
点石成金之术?崇祯皇帝一听,便站住了脚步,转头看向那人,心中想着,你忽悠谁呢,竟然敢说点石成金,信不信朕做过的化学实验,比你们所有人加起来的都要多!
看到崇祯皇帝站住身子,那人不由得一喜。看来有钱人果然是对来钱感兴趣。于是,他连忙抓住机会,立刻化为神秘的表情,试图靠近崇祯皇帝,不过还是被便衣锦衣卫拦了下来,就只好远远地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位施主,我们西方神的点石成金之术,那可是出了名的,如果你诚心,有神使大人考核可以入教的话,便可传授点石成金之术也!”
不出所料,危言耸听,又或者夸张利诱,都是为了这拉人入教。
在这个时代,大明的百姓还多是信佛道,其中大明皇帝,多是信道教,最为有名的,自然是想长生的嘉靖皇帝了,整天在宫里修炼。
这个西方教的,崇祯皇帝也想起来,那个传教士汤若望千方百计的靠近原本的崇祯皇帝,用西洋玩意为敲门砖,最终被封了一个钦天监的官,替大明在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并且替大明铸造过火炮,并以此功劳,还奏请原来的崇祯皇帝赐“钦褒天学”四字,制匾分送各地教堂悬挂。
想起这个,崇祯皇帝就有点不喜了。他的眼光,当然不像大明的人,只局限于看到的东西。而是根据后世的记载,知道这个时代的西方传教士,更多的是西夷扩张的一种,精神上的扩张,和西夷的火枪火炮殖民相结合。
对世界有贡献么?是有,比如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但是,更多的,是带去了血与火!哪怕是在大明,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只是被大明给打趴下了,不敢再用强而已。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便皱了下眉头,心中不喜,转身便走,让那人非常地失望。感觉这些年来,大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这传教大事就越来越难了,如此一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学到那点石成金之术呢?
崇祯皇帝才不管呢,继续逛了一会,忽然,方正化靠近他,低声奏道:“老爷,有熟人过来了。”
妙书屋
………………………………
481 对夷之策
崇祯皇帝一听,转头看他,再顺着他手指方向看去,只见前面远处,有一人带着两名随身小厮,正往这边过来。
这个人,崇祯皇帝自然认识,是御马监掌印太监庞天寿。原来的御马监掌印太监王德化,被人举报,还是存在贪腐钱财之事,被他贬到凤阳去守皇陵了。
崇祯皇帝微服私访,自然不想让更多认识他的人看到,便往边上人堆走去,隐于人群之中,就准备等庞天寿走过之后再逛街。
可是,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庞天寿没看到他,走过之后,却和刚才想来忽悠他的那人招呼了起来,很显然,他们两人熟悉。
见到这个情况,崇祯皇帝不由得眉头一皱,心念一动,便随手丢了一颗丙级窃听种子过去。
顿时,庞天寿和那人的对话就立刻在他面前浮现。
“亚基楼大人,刚才有一个富商,想说动他入教,却没想被他走脱了!”
“哦,汤若望神父何在?”
“就在前面那处房子里,正在等您呢!”
话就说了这么几句,崇祯皇帝就看到庞天寿直接走了,往一处房子而去。
见此情况,他不由得眉头一皱,便问方正化道:“庞天寿怎么又叫亚基楼了?”
听到他问这话,方正化没有犹豫,便立刻回答道:“老爷,这是他的教名。”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有点意外,确认道:“他入了西方教?”
“是的,老爷!”方正化继续低着头,马上回答道。
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一直被大小事情烦得头疼脑涨,因此,类似的这种杂事,他一直都不知道。哪怕是后世灵魂穿越之后,也是在忙于国家大事,因此这是第一次听说。
此时一听,他不由得眉头一皱,至少这时候的这个西方教,他是不喜的,当即问道:“府里面,有多少人入了西方教?”
“回老爷,大概有二三十人吧!”方正化略微一想,就马上回答了一句,不过马上补充道,“其他人等,皆是杂役!”
崇祯皇帝听了,眉头皱了起来。
拜清宫剧所赐,他记得一事,就是满清嘉靖年间,有天理教作乱,当时就是有宫内入教的宦官作为内应,攻进了紫禁城内。
本土的道佛两道,都是佛性了的,没有这种可能。而这个西方教,在这个殖民时代,原本就被崇祯皇帝所不喜,此时一听竟然在宫内发展了教徒,甚至还有像御马监掌印太监这样位高权重的,都入了教,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威胁了。
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这个庞天寿还真干出了危及皇室的事情,不过不是崇祯朝,而是永历朝。在原本那个历史上,大明皇室式微,他又在西方教,特别是葡萄牙的支持下,胆子已经大到了喝斥太后和皇后,甚至想废掉皇后。更甚至于,他还曾威逼永历皇帝禅位给孙可望。
紫禁城内,就不能出现不在自己掌控之外的事情!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冷笑一声,如今既然知道了,就决不能放之任之!
这么想着,他便盯着庞天寿走进去的那处房子,一时沉默着。当然,这是表象,实际上,他是在看庞天寿身上的丙级窃听种子所反馈回来的消息。他想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