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沐天波在伺候完皇上回去时,自然是去找了宋老夫人说话。这见面所谈的第一句话,沐天波就对宋老夫人说道:“祖奶奶,皇上英明神武,这一来就解决了几十万叛军,指不定过几天就会班师回京,我们黔国公府也就不用出多少军费了!”

    宋老夫人听了,便连忙问道:“你可向皇上提及此事?”

    “还没有!”沐天波听了,当即摇头笑着说道:“原本说好的,是我们黔国公府负责皇上所领的御林军的钱粮,如今孙儿看要不了几天的事情,不如索性大方一点,孙儿准备明日见皇上的时候,就向皇上奏请所有朝廷大军的钱粮,都由黔国公府负担,以示我黔国公府为了王事,那是真拼了命的!”

    “孺子可教也!”宋老夫人听了,当即微笑着点头说道,“皇上难得驾临一次滇地,你可一定要伺候好了,千万不要给皇上落下不好的印象,明白么?”

    黔国公府一脉不知道多少代,都没有见过皇帝,如今皇帝既然亲自来了,那就是黔国公的一次机会。沐天波之前已经被宋老夫人训导过,因此,连连点头说道:“孙儿知道,祖奶奶瞧好了,看孙儿的表现!”

    …………

    崇祯皇帝从窃听系统中获悉这些事情,也没有多见外。他心中其实很清楚,围绕他这个皇帝,都不知道会有多少文官武将,朝廷勋贵会动脑子巴结自己。当然了,以前的时候,他们是想糊弄自己,如今,也就只有巴结了!

    得,所有事情,明天再说。崇祯皇帝心中这么想着,便睡了。

    果然,第二天的时候,沐天波一大早就来御前伺候了。其他文官武将,也早早地赶了过来。有关军情,也不断地禀告到御前。

    等到午后时分,三边总督郑崇俭带着秦军精锐,和御林军中的车营以及勇卫营到达了昆明城。

    于是,有关这次平叛的军议,就在御前召开。

    沐天波当然是有资格在边上听着的,听到果然如同之前所料,声势浩大的土司之乱,就这么一一见面的功夫,就被皇上一战而定。剩下的,也就只有云贵总督陈奇瑜那边再忙着,按照郑崇俭带过来的消息看,也是一切顺利。

    云南这边,剩下的,也就是朝廷官军继续往南推进,重新建立州县管理,把土司领地全都纳入朝廷管辖范围。

    听着事情都那么顺利,沐天波就开始瞅机会表态了。

    这不,等军事上的事情禀告一个段落之后,云南巡抚吴兆元便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云南一地,皆遭兵灾,钱粮无所获。但之前老臣和黔国公已经议定,朝廷大军到达云南之后的钱粮,由黔国公府供应。”

    这个事情,之前吴兆元和秦良玉都有上过奏疏,不过兵荒马乱的,也不知道奏疏有没有送到御前,因此,吴兆元便首先提及此事。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非常重要的。

    此时,听吴兆元一提这个事情,沐天波心中一喜,连忙跨步出列,用那种非常义正言辞地语气,大声地奏道:“陛下,黔国公府世受皇恩,为朝廷镇守边陲之地,好歹也是积累了一点钱财。如今朝廷正需用钱粮之时,末将本着先祖遗训,自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力,为陛下效忠。末将愿散尽家财,为朝廷大军,并远道而来的秦军将士,在滇地时候提供粮草物资!”

    他这话,要是换成崇祯皇帝穿越之时,在朝堂之上说出这样一番话,真得做出这种行为来的话,没说的,这绝对是外甥打灯笼,崇祯朝独一份,在其他勋贵、文臣武将的衬托下青史留名。

    如今朝廷有钱了,崇祯皇帝的威望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忠臣良将也屡有涌现,再有这样的慷慨陈词,效果终归是差了点。

    但是,不管如何,有这样的御前表现,终归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因此,沐天波这一番话说完之后,几乎所有听到的人都为之感到吃惊。

    吴兆元、秦良玉和马祥麟是之前和沐天波商议过的,因此知道沐天波一开始的时候,哪怕皇上所领御林军的钱粮,都不想负担的。可是如今,不但说要负担御林军的钱粮,就连三边总督所领的秦军,都要一起负担了,这个变化之大,让他们都有点不相信。

    龙在田和王扬祖等事先不知道的人听了,对这黔国公的印象,那是有非常大的改变,非常地佩服黔国公了。

    这么多军队,就算如今战事已经打完,那也要不少钱粮。更何况,听中丞大人的意思,还是一开始国公府只需要负责御林军的钱粮而已,是黔国公自己提出来,要连秦军的钱粮也承担了的。这是何其的一心为国!

    崇祯皇帝见他真得这么慷慨地表态,便压根不提为何云南土司如此不服王化的事情了。要不然,真要追究这么多土司叛乱的话,身为云南官员之首的巡抚和黔国公都跑不了要担责。

    此时他,对于沐天波这种行为,当然是要肯定鼓励的,因此,他便微笑着说道:“太祖当年甚是称赞你先祖,没想到这多少代过去了,还是如此公忠体国,实为大明勋贵之表率也!”

    这一句话的点评,评价之高,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沐天波听得心中欢喜,感觉付出这点钱财,实在是值得了。

    不过他还没高兴完,就听到崇祯皇帝对他又说道:“不过沐卿确认,你要连秦军的钱粮都一起负担了么?”

    黔国公府有多少钱财,锦衣卫这边也是有过禀告的。虽然不是实数,可也不会差到那里去!不得不说,黔国公府从开国以来,就一直镇守云南,隐隐地,成为云南的土皇帝,这钱财确实是积累了不少的。

    但是,想要连秦军的钱粮一块负担,崇祯皇帝就怕黔国公府真得出现当初和哪个便宜丈人一样的举动。不过一个是装样子,一个是真得要苦逼成那样了。


………………………………

671 虽远必诛不是喊口号(为护法无虞伦比777加更3/3)

    听到这话,沐天波心中想着,这都已经平叛完了,还能待多久?要不,皇上感动之余,就让我沐家永远替大明镇守这云南,这黔国公的世袭就不要递减了吧!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再次用慷慨陈词地语气神情回奏道:“陛下,末将实不敢犯欺君之罪,定当竭尽所能,为皇上多解决一点麻烦,那自是末将的福分!”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摇摇头,笑着说道:“怕是把你黔国公府都卖了,卿也是负担不起的,还是算了吧!”

    沐天波一听,这笔买卖就这样黄了?

    如果只是说说表表忠心,那么皇上这么一说,他顺势收场就是最好的了。可是,他是想要趁这次难得的机会,捞些好处的,要只是嘴巴表表忠心,那皇帝也只会嘴巴表扬下而已。

    这么想着,沐天波便露出非常诚恳地表情奏道:“云南大乱,累及陛下万里亲征,实乃末将之过也,要是末将不能为皇上尽上一点心意,实在是愧对皇上,愧对这世袭国公爵位!”

    “沐卿忠心可嘉!”崇祯皇帝赞许地点点头,然后说道:“此次御驾亲征滇地,竟然发现洞吾竟然敢出兵和大明为敌。之前木邦被其侵占也没有清算。朕意已决,趁此机会,踏平洞吾,那这期间的粮草物资,沐卿可供应得起?”

    一听这话,沐天波顿时就傻眼了。

    他以为云南叛乱既然已经平定,那皇上日理万机,必然不日凯旋,大话说出去,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可要是皇上还要打洞吾,那战事就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此一来,还真是如皇上所言,就是把整个国公府都卖了,也供不起大军之用啊!

    这么想着,沐天波心念电转,连忙奏道:“陛下,洞吾一地,交通极其不便,不说普通道路,就算是利用河流交通,也是很难。陛下怕是不知道,洞吾的不少河流,常有上下落差,大一点的,甚至都达十多丈都有。都说滇地交通不便,可真去了洞吾,才能知道滇地的交通,其实真已经不算差了!”

    他强调了滇地的交通不便,要是皇上因此打消了念头,那就是最好的了。

    不过崇祯皇帝听了之后,断然摇头。洞吾这边,是大明获得印度洋出海口的最佳地方,为了将来,这洞吾是必须要占下的。

    只听他对沐天波说道:“交通不便又如何,难道洞吾人都是飞檐走壁之徒?肯定是有道路可行。之前征战北方时,军中皆知,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这洞吾如此不服王化,还敢在朕面前跳来跳去,朕必灭之!”

    说到后来,那是斩钉截铁,而且还带上了一丝皇帝的威严,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末将遵旨!”秦良玉、马祥麟和龙在田等人听了,齐声回应,“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这种情况下,沐天波就没法再劝了,心中不由得暗暗叫苦。

    好在崇祯皇帝也没有为难他,对他说道:“滇地所缴获的土司财物,会补为军中所需。不管如何,卿的心意,朕领了,朕如何也不能让堂堂国公府家徒四壁不是!”

    听到他这开玩笑般的说话,堂下众人都无声地笑了起来。

    沐天波一听,心中松了口气,连忙谢恩。

    随后,洞吾统军将领泰泰吞被押解上堂,喝令跪在御前。

    崇祯皇帝盯着他,冷声喝道:“区区一个番邦,对大明屡动刀兵,真以为大明是尔等能得罪的。以前不计较,还更来劲了!朕知道你们的王才是罪魁祸首,今且放你回去,替朕给你们的王带话,朕不日便要讨伐之,灭你洞吾一国,让你王洗净脖子等着吧!”

    泰泰吞一听,本来他还以为自己死定了,没想到还能活,不由得大喜。不过他也不敢替他的洞吾王找场子,被崇祯皇帝当面威胁了,并不敢还嘴,只是连连磕头,连声应是,免得让大明皇帝不高兴了,回头改了主意,不放他回去,改派其他人回去报信,那就惨了。

    他自然想不到,崇祯皇帝是把甲级窃听种子“赏赐”给了他,要换了别人,级别不够高,种子就有浪费的可能。

    最主要的“赏赐”种子的目的完成,也不想再多见这个像猴子一般的人物,直接让锦衣卫派人,把他给撵出去了。

    处理了洞吾的事情,崇祯皇帝又下旨传来那几个佛郎机人。

    这时候的他,已经知道这几个佛郎机人是随同阮福泉一起过来,是阿迷州土司沙定洲的盟友。于是,对他们的处置,就又和洞吾这边有点不同。

    他了解情况之后,也让锦衣卫押解这几个佛郎机人去濠镜澳,要求佛郎机人给一个解释,要不然,就别怪大明灭了他们!

    之所以这么做,而不是和处理台湾的荷兰人一样,是因为崇祯皇帝还想着留着一个狗腿子能替大明进行贸易。

    至于阮氏那边,等打下洞吾之后,就再去收拾。

    那边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因为不管安南南北,此时都是属于大明的安南都统使司,设了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是大明的属地,类似以前的辽东。不过之前的时候,大明也没管,虽然他们自己在闹。

    但这一次,崇祯皇帝既然已经过来了,还出现和土司叛逆勾结的事情,那当然就不能这么算了。就算没有这些,基于以后大明的战略需要,他也准备打下洞吾之后,顺便把安南真正纳入大明管辖,一如内地州府一般,并以安南为桥头堡,虎视南洋地区。当然了,这些是后话,崇祯皇帝也没有和眼前这些臣子说得必要。

    接下来的十天半月,崇祯皇帝把主要的军务处理了之后,就在昆明城游玩了起来,至于其他事情,自然是交给臣子去做的。

    在后世的时候,他是到过昆明的,可是如今,他没有找到一丝后世中的印象。好在天气不错,四季都有花开,和京师,或者说北方的景致实在是不同,倒也有别样的游玩乐趣。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似乎扰民了。这一点,帝王将相可能不会怎么在意,但是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灵魂,还是比他们更为在意的。

    从昆明城被叛军包围前夕开始,城里就实现了戒严。到后来,虽然打赢了,可城里全是军卒,还有皇帝也在,于是,这戒严就继续。平民百姓,在这段时间内,日子过得非常苦。

    崇祯皇帝随即进入了几户看似条件高低不同的宅子走访,发挥他亲近爱民的风格,得到昆明城的基本情况之后,便随即下旨:免昆明百姓一年的赋税,以补偿百姓所遭受的兵灾之苦。与此同时,他还许了诺言,大明必定会越来越强大,从此以后,就算是远离京师的平民百姓,但凡是大明百姓,日子都将越过越好。

    另外,他也撤了昆明城的戒严令,并且严旨各军军卒无事不得扰民。不在轮值期间的将士,允许上街,但务必遵纪守法,胆敢有任何欺压百姓之举,绝不姑息。

    如此一来,昆明城顿时就轰动了。百姓乐,不止是不再受戒严之苦,而且还免了一年的赋税,这个好事,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另外还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朝廷官军中的军卒上街,又大大增加了昆明城的消费,给大大小小的商户都带去了商机,赚钱的机会。

    将士们也乐啊,他们得到上街的机会,可以放松连续打仗所带来的疲惫,缓解精神上的紧张。难得来一次这么远的昆明城,这里的特产,总得好好品尝不是,还有特产之类的,立功将士得到赏银多的,甚至都想着给家里带一些。

    知道他们的这个需求之后,崇祯皇帝随即又下一道旨意,让将士们尽管放手去买,凯旋时候,允许军中带特产回去。

    众多将士闻声,都是山呼万岁,士气一下高涨了很多。连带着昆明城消费连创新高,就更是被昆明百姓的喜欢。

    就只是这么一搞,崇祯皇帝的威望,如果这个位面有火箭的话,那是真得如同火箭一般往上窜的。再加上御林军去大街上消费的时候,也成为崇祯皇帝的自来水,给昆明的百姓讲解京师的一切,皇帝的仁慈,还有战场上的神机妙算等等。

    这大明原本的边陲之地,不管是哪个族的百姓,对朝廷的认可,对皇上的尊崇,一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昆明城这边的百姓外出,随着崇祯皇帝分田地给农奴的事情传开,崇祯皇帝和朝廷的威望,将会影响附近的几个省份。以前因为离京师太远而对朝廷没什么印象的地方百姓,都会有非常高的自豪感,为他们身为大明百姓而自豪。

    。在欢快了一些天之后,云贵总督陈奇瑜已经完成了追剿叛军的事宜,领军前来昆明。这意外着,军队的休整即将结束。

    妙书屋


………………………………

672 封赏

    五万左右蹿入山林的叛军,基本上都已经出山投降。这最大的功劳,还是崇祯皇帝所颁行的土地政策。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继续向南推进,把云南全境给梳理一遍。

    相对之前来说,这接下来的事情就要简单多了。很多土司领地的农奴,此时已经投降。并且知道只要土地归于朝廷,那么他们就能从原来的土地老爷那分到土地,以后就有了自己的土地,还能免赋税,这么好的事情,完全可以说,他们这些人的积极性是最高的。

    朝廷军队由他们作为前锋向导,什么道路交通不便,什么高山密林,什么瘴气毒烟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儿。这个时候,最不希望朝廷军队出事的,就是他们了。

    一些逃回去的大小土司,原本还想着仗着地形的优势要和朝廷军队周旋。结果,朝廷军队是真正的,秋风扫落叶之势,从南到北一路横扫过去的。甚至不少大小土司在朝廷大军到达之前,就被他们原本的农奴给绑了,送来朝廷大军这边领赏。

    这大踏步前进的节奏,让云贵总督陈奇瑜和云南巡抚吴兆元都有点措手不及,根本就派不出那么多地方官去管辖新设州县。不得已,奏章递到崇祯皇帝这边,还是要老大来解决这些事情。

    对此,崇祯皇帝下旨,从邻近各省先紧急抽调了一批干吏先行把衙门架子搭起来。然后再从南北两京的国子监选派优秀的生员,以及吏部那边抽调侯官的进士、举人前来云南。

    一个月之后,云南全境基本上就没有叛贼的踪迹。就好像声势浩大的滇地土司之乱,就根本没有发生过。

    直到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才下旨,论功行赏。

    云南巡抚吴兆元,年事已高,在封赏之前已经提过告老还乡,因此封其为左都御史,赠太子太保,破格提拔他儿子吴应禧以同进士出身,是为云南众多县令中的一员。

    白杆军统领秦良玉,同样两鬓斑白,可还一直在为大明征战。劳苦功高,又是自古以来少有的女将,崇祯皇帝感慨其忠义,封其为忠贞侯。

    在原本的历史上,秦良玉在崇祯朝还只是二品诰命夫人,一直等她时候,南明朝廷才追赠她为忠贞侯。不过这一世,却是活着得到了爵位,而且一得就是侯爵。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对秦良玉的赏识。

    接下来是骠骑将军,都指挥使,石柱宣慰使马祥麟。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就为国尽忠,战死沙场!如今,不但活得好好的,还被崇祯皇帝封为忠勇伯。

    一门两爵位,而且还是忠贞、忠勇,这是崇祯皇帝给他们极高的待遇了。

    龙在田和王扬祖两人是土司,也就是名义上朝廷所封的宣慰使,不过这一次,也被崇祯皇帝封为石屏伯和嶍峨伯,各自以他们属地之名命名。

    以这个为参考,所有效忠大明的土司,都会改封伯爵。当然,伯爵和伯爵之间的待遇还是不同的。向龙在田和王扬祖这样立下功劳的,还会根据其功劳大小再进行其他封赏。

    沐天波已经是黔国公,大明这边,从来就没有封过异姓王,国公已经是到顶了的。但是,这一次,沐天波的功劳也不小,不但守住了昆明城,而且还负责供应御林军的钱粮。因此,崇祯皇帝便封他祖奶奶,宋老夫人以及他母亲陈氏、正妻焦氏为一二三品诰命夫人。以及封他的次子沐忠亮为滇地伯。

    崇祯皇帝这一次,一口气封出了好多爵位。也亏了这些爵位全都不是世袭的,他才会如此慷慨,要不然,他绝对不会封这么多爵位的。

    当然了,其他将士的奖赏,那也是有的,就按正常的军功论功行赏的,就没在御前直接宣旨。

    这次随驾出征的总兵有黄得功,曹变蛟,周遇吉三人,说实话,他们有点眼红这么多爵位却没有他们份。不过他们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这次的战事,还是一如以往的轻松,按照北方的经验,这种战事的功劳就小了。

    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灭掉洞吾一国的战事,他们还是很期待的。因为根据经验,这种灭国之战,皇上是肯定会封爵位的。指不定,等他们班师回京的时候,就是伯爵爵位了。

    封赏完毕之后,崇祯皇帝便带着御林军,并三边总督郑崇俭领着秦军部分精锐,共计三万人马,加上龙在田和王扬祖领少量兵马随军继续南下,正式开始了征讨洞吾的战事。

    …………

    洞吾此时是东吁王朝,是第二次这个地区统一的王朝,也可以说,是强大一时,不但占了不少大明国土,还把葡萄牙人也给赶走,把总督给吊死。

    只不过,连年的战争,也让东吁王朝民生凋敝,国力日渐衰弱。他隆登基为王之后,认识到这一点,便开始了洞吾这边有名的休养生息时代。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上发展,就他隆王这一生,基本上都是在休养生息中渡过了。只是在这个位面上,连续的休养生息,让东吁王朝又重新强大起来时,刚好又看到大明云南地区,叛变的土司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甚至还有土司跑来联系,这让他隆王的那颗心又骚动了起来。

    在他的前三任,也就是莽应里时代,是一直和明国有打仗,虽然曾一度被明国将领打下了当时的都城阿瓦,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洞吾占领了大明的孟养、木邦等一大片领地。

    孟养、木邦两个宣慰司的统治范围,相当于今天的缅甸八莫、开泰以北,那伽山脉以东直到掸邦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缅北地区。这么大的一片地方,成为了东吁王朝的一部分,成为了莽应里的功绩所在,不得不说,这让他隆也是很羡慕的。

    如今,明国云南自己都乱成一团了,他隆王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于是,就派出心腹将领泰泰吞,领兵前往云南浑水摸鱼,希望能再占几块地盘下来。

    自从泰泰吞领军走了之后,他隆王就一直在等好消息。一开始的时候,听说明国叛乱的土司联军,甚至都已经包围了云南首府昆明城,那个以前威震云南的黔国公都束手无策。为此,他隆王都急了,还专门派出使者,一边催泰泰吞快点进军,一边让他提高要价,要从这次的事件中多捞点好处。

    这事儿要是成了的话,那他他隆王不但是休养生息,让洞吾重新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