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随后,豪格重新和德川幕府交战。虽然豪格所部在白甲兵和建虏的带头下,骁勇善战,可是,不管怎么样,他这一次带精锐偷袭明军每偷着,害精锐来回奔波不说,到了最后更是饿肚子,终归精锐也是人,恢复起来也是要时间的。
不过这些其实都是小事,对豪格所部最为致命的是,明军偷袭了京都,害他损失了存在京都的一半粮草物资。如果不是京都建虏逃命的时候带走了不少,那接下来都不用打仗了。
可就算如此,粮草物资的缺乏,让豪格所部在面对德川幕府的攻势时,终归是抵挡不住,节节败退,从名古屋那边一直败退,眼看着要退到京都废墟了。
对此,连战连捷的德川家光终于松了口气,他的脸上,也终于多了一些笑容。只要把爱新觉罗这个建虏的势力剿灭的话,其他大名就不会那么难对付,重新统一倭国就又有希望了。
就算无法剿灭建虏的势力,把他们一直往南赶去,赶到明军的势力范围去也行。总之,就是要灭了这股建虏的势力才好!
不管是板仓重宗,还是保科正之,都时刻提醒着,一定要把豪格所部,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斩草除根。至于天皇,能夺回来最好,夺不回来就顺势杀了,从此以后,倭国就再没有所谓天皇。
就这样,倭国本州岛又打成了狗屎。而明军的京都一日游,也让倭人百姓知道,在那边还有一支强大的明军,谁都不敢去招惹,这也就意味着,南方那边没有战事。
不用说,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倭人百姓开始往南方逃难,躲避战乱,只求活命。
于是,孙传庭这边,修筑城池的人手就更充足了。而且在有竞争的压力下,倭人发挥出了难以想象的忍受力,只要有一口吃的,上刀山下火海都肯去做的。
看着下关就快修好,德山也要竣工,孙传庭就有点闲不住了。一边开始整编倭人中的青壮,一边开始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一日,郑芝龙匆匆前来见孙传庭,向他禀告道:“大人,据逃来南方的倭人消息,说倭国的后光明天皇趁乱出逃,被德川幕府抓获,就宣布说明正天皇已经退位,如今正统天皇是后光明天皇。”
“狗咬狗,随意!”孙传庭听了,面无表情地点评了一句。
郑芝龙听了,就又补充说道:“倭国的天皇存在上千年之久,在倭国是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末将所料不差的话,德川幕府手中有了那个后光明天皇之后,局势会更有利,建虏搞不好就会被他们消灭掉了。”
之前的时候,难逃的倭人,已经陆续带回了一些北方战事的消息,知道德川幕府步步紧逼,建虏势力已经越来越小,日子非常难过。如今多了一个天皇,这日子必定会更加难过了。
“哦?”这一次,听到建虏很可能会被德川幕府消灭掉,孙传庭终于有了反应道,“派出夜不收查探,看他们的战况如何?”
就算没有崇祯皇帝的授意,就孙传庭自己来说,他也绝对不愿意德川幕府一家独大的。
说来也是,原本好好的,这建虏非要来招惹自己,以至于实力大损,让德川幕府捡了便宜,这算不算是活该?
郑芝龙根据孙传庭的意思,马上就去办。派出了战船往北,看着差不多就靠岸,放出会倭语的夜不收,查探建虏和德川幕府的战事。
不过没等到夜不收回禀消息,崇祯皇帝的圣旨便到了。
这次的圣旨并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圣旨,而是通过飞鸽传书过来的旨意。
如今已经是崇祯二十一年的八月份,信鸽渠道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从京师发消息,来回便捷,但没法发正经旨意。
孙传庭自己把内容翻译了出来,只是一看,脸上就出现了一丝兴奋之意。崇祯皇帝在旨意中,对倭国的战事做出了微操,定下了最新的方针。
于是,他立刻召来了郑芝龙等人,开军议,对他们说道:“德川幕府为了彻底打败建虏余孽,已经个北方的几个大名达成了协议,然后抽调兵力全力攻打建虏余孽。如今建虏余孽那边已经快要抵挡不住,局势很糟……”
郑芝龙听得非常吃惊,孙传庭之前的时候,明明都不知道北方情况,还让自己派出夜不收打听情况,怎么这个时候就知道这么多,还这么详细的北方军情?
说实话,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崇祯皇帝,不过想想崇祯皇帝都远在京师,好像也不可能,于是,就有点懵了。
随后,郑芝龙立刻便想起了他儿子郑成功给他发过来的家书,信中曾有提及,在南洋作战的时候,皇上曾经发过一些神秘木雕给下面的人,说只要对着那些木雕说话,虽千里之外,皇上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后来的事实证明,那神秘木雕确实有这个能力,能让皇上第一时间知道的。
有一点很遗憾的是,在战事打完之后,那些神秘木雕都已经被皇上收回去了。要不然,这么好的东西,都能当传家宝的。
想到这个,郑芝龙就怀疑,应该在倭国这边,也有锦衣卫密探之类的,获得皇上御赐了那种神秘的木雕。
事实上,他猜得也差不多了。豪格和图尔格身上就有那种所谓神秘的木雕功能,让崇祯皇帝远在京师都了解到了倭国这边的情况,就第一时间发出了旨意。
别人不知道的是,飞鸽传书其实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天气、猛禽等影响,是容易丢失信件的,由此会有消息发出去了,收件人却收不到的情况,从而坏事。
不过对崇祯皇帝来说,这种影响倒也不是很大。
他在孙传庭的身上也有甲级窃听种子,知道孙传庭有没有收到。算着时间,如果孙传庭没有收到,就会又补发飞鸽传书,一直到孙传庭能收到为止。
不管这飞鸽传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终归是比其他传递消息的方式要快。也因此,崇祯皇帝如今已经下旨在全国部署飞鸽传书,主要用于东南西北的消息传递。
他不是没想过后世的无线电之类,可这个东西是有很多前置要求,至少目前阶段,还没法做出来,就只能靠着大明的富有,先建几条重要的飞鸽传书的通讯渠道再说。
此时,孙传庭在介绍完了情况之后,便给了郑芝龙军令,让他立刻执行。
于是,大明海军和陆军立刻出动,再一次出海而去。
相比前几个月的那一次偷袭京都,这一次因为到达倭国的明军兵力更多,出征的兵力规模也就越大。
就这么的,大明在倭国的这盘棋上,看到那边强大了,就伸手去拨弄下,操纵着倭国棋局。
对此,身为棋子的倭国各方势力,还一无所知。
妙书屋
………………………………
767 高兴的太早了点
崇祯二十一年十月,在倭国京都,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吹过,温度一下骤降。
原本就因为战乱而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倭人百姓,只能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但是,在京都城头上,一群倭人站在那里,仰天大笑声,都能传出好远。
为首那人,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鬓角间,已全是白发,不过此时却很是开心,笑得合不拢嘴。
好不容易收了大笑,就见这人用手一指半废了的京都,霸气十足地说道:“谁能夺走京都,我德川家光回来了!”
没错,这个人就是原倭国的统治者,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
“大君威武!”边上一人,也就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保科正之,听到他的话之后,连忙恭声又带着坚定地语气说道,“倭国始终是大君的倭国!”
在德川家光的另外一边,还有一人,自然是德川家光的另外一个重臣板仓重宗,看他们两人都在高兴,不由得犹豫了片刻。
将军御驾亲征,不惜答应北地大名的非分条件,抽调了所有的兵力前来攻打建虏势力,如今终于重新占领了京都,不管怎么样,高兴下总是应该的。
因此,板仓重宗在等了一会之后,见德川家光和保科正之还在意气风发中,便不得不开口提醒道:“大君,爱新觉罗还没有被消灭,必须趁这个机会追击到底,不能给他们喘气的机会。”
“当然!”德川家光一听,毫不犹豫地回了一句,然后满脸恨意道:“引狼入室,害得我倭国又陷入如此内乱之中,真是悔不当初,不把那些建虏生吃了,我岂会罢休!”
如果当初不觊觎朝鲜,更不听建虏的蛊惑,从而出兵朝鲜和明军开战,就根本不会是这个样子。说实话,德川家光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从梦中悔恨醒的。他常常担心,德川幕府会断送在他手中。
板仓重宗听了,就立刻又建议道:“大君,如今一个很急迫的事情,就是修复皇宫,至少也要有个样子,让后光明天皇能住进去,让其他大名知道,天皇不是别人,就只有后光明天皇!”
这个是政治上的需要了,作为老臣子的板仓重仓当然最清楚这点,因此,第一时间就提了出来。
德川家光也不是刚当幕府将军的时候,自然也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便点了点头,立刻吩咐,这个事情就由板仓重宗负责。
看着板仓重宗匆匆领命离去,又扫视京都内外,全是他的手下,人喊马嘶的,德川家光的心中,再次豪气顿生,意气风发,看向南方,用手一指,大声说道:“再加把劲,把那些建虏赶到南边去,让明军把他们都收拾了!”
“嗨!”保科正之立刻答应一声,然后胸有成竹地说道,“大君放心,如今建虏所部没有粮食,人都散了大部,只要我们穷追猛打,他们就不会有喘气的机会,死定了的!”
…………
两天之后,在临时赶工修筑的皇宫大殿内,后光明天皇在德川家光的见证下,重新登基,朝臣参拜。
不过这个对于后光明天皇来说,却并不值得开心。这时候的他,早已明白,他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不但他如此,他姐姐明正天皇也是。
因此,在这重新经历熟悉的仪式中,后光明天皇却显得有点心不在焉。更多的时候,他通过没有遮蔽住的大殿墙壁,看向外面列队在那里的军队。
后光明天皇知道,殿外的那些军队,就要开拔继续追击爱新觉罗所部。对此,狗咬狗而已,他根本不在乎。他在意的,是外面的军队,如果是听命于自己,那该多好啊!
可惜不是,外面的军队,都听命于眼前的那个人,看他那得意嚣张的样子,就是因为有外面的那些军队啊!
他想得也是没错,看着后光明天皇的这个小朝廷又重新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德川家光忍不住就高兴。看看时候差不多了,他便装模作样的出列,对后光明天皇一礼,大声说道:“请陛下等臣不日凯旋,必定献爱新觉罗和为虎作伥的伪天皇首级为陛下贺!”
虽然说起来,他和明正天皇是有亲戚关系的,但是,他如今却是挑明了,明正天皇必须死。言语间,还是斩钉截铁的那种,不容商量。
看到德川家光如此强势,后光明天皇还能说什么。
事实上,德川家光都不等他回复,便已经转身,大步出殿而去。
一应朝臣,压根都没管后光明天皇,全都跟在德川家光的身后,恭送他出殿而去。
一下子,大殿内就只剩下了后光明天皇以及几个侍卫,显得特别孤零零的。在没人看到的时候,后光明天皇看着德川家光的背影,眼睛里是冒火的。
大殿外面,无数的军队,整装待发,旌旗猎猎,非常地威武。
德川家光一出现,所有武士都低头哈腰,显示对他的臣服。
对这个情况,德川家光还是很满意的。大步走到自己的战马前,利索地翻身上马,一牵缰绳,准备起步,不过在此之前,他转头看了身后一眼。看到后光明天皇也已经出来,露出讨好的笑容向他微微颔首,心中便又是得意了一下。
回过头来,德川家光举起手中的马鞭,正要往前一指,下令大军开拔时,就看到他面前有背着八百里加急旗号的一名信使飞驰而来。顿时,他心中一“咯噔”,下令开拔的命令,就在嗓子眼里出不来了。
看到他这样子,听到急促的马蹄声,所有人的目光,不由得都转向了那个信使。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八百里加急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果然,就见那名信使在德川家光前面几十步远的地方停下后,滚鞍落马,跌跌撞撞地到了德川家光几丈远的地方跪下,慌急地禀告道:“大君不好了,江户沦陷……”
一听到这话,真得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劈在德川家光的脑门上,他厉声喝道:“怎么可能,江户怎么可能沦陷!不是都谈好了么,而且还有兵马防着他们不守盟约,江户怎么可能说失陷就失陷了呢?”
德川家光并不是幼稚的小孩子,虽然和北方的几个大名定好了盟约,以便于他抽调兵力南下征讨豪格所部。可他多少都是会防备的,在北方险要之处布置有兵力。就算那些大名想撕毁盟约偷袭他后方,也能给他足够反应的时间的。
因此,一听到江户沦陷的话,他是第一个不信。当然,这也和他无法接受江户会沦陷有关系。
周边听到的人,也是轰然一声,感觉不可思议,江户是德川幕府的大本营,经营了多年的老巢,怎么可能突然沦陷了呢!
那信使的话被打断,接下来说话间被“嗡嗡嗡”的议论声给掩盖,顿时就急了,连汗都顾不得擦,当即大吼道:“是明军,是明军攻占了江户,从海上来的明军攻占了江户!”
他直着嗓子一喊,或者是声音确实高了,又或者是明军的这个字眼,实在太过敏感,顿时,震得刚才还“嗡嗡嗡”如同菜市场的广场上,一下变得鸦雀无声。
如今在这倭国公认的最强势力,绝对是明军无疑。只是之前的时候,明军一直缩在南方并无动静。哪怕后来偷袭了京都,也是因为豪格脑残去主动攻打明军给招惹的。
因此,之前的时候,所有的倭人,当然不是指普通倭人百姓,就自动地把明军给过滤掉了。就想着争得天下之后,再去和明军接触,到时候,怎么求爷爷告奶奶都没关系,只求让明军放过。
“明军,明军……”德川家光坐在马背上,脸色非常地难看,喃喃自语地不断重复着。
如果是明军攻占了江户,说实话,就算他不愿相信,可这也肯定是真的。就江户的兵力防御,如果有其他大名绕开他布置的防御线攻打江户的话,都是有一定沦陷危险性的,就更不用说,以明军之强,从海上突袭了江户,十之八九,江户是真得沦陷了!
这个时候,刚刚还意气风发的德川家光,全然没有了三军统帅,天皇背后的真正男人的样子,有些迷茫,更有些绝望。
“怎么办?怎么办……”
其实,不要说德川家光了,其他所有人,包括保科正之和其他武士,全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赶紧回援,能打得过明军么?
不回援,老巢都没了,家小怎么样,财产是不是都没了?军心不稳,指不定就会出现问题!
不过,在这广场上,也就一个人,并没有被这个消息影响多少,甚至还有一点幸灾乐祸,这个人,就是后光明天皇。
你这个倭国的权奸,你也有今日,真是活该!
此时,德川家光的目光看向年纪最大的板仓重宗,有点慌乱地问道:“怎么办,如今我们该怎么办?”
板仓重宗也不知道怎么办啊,他正不知道怎么回答时,那信使又说了。
………………………………
768 你来我往
本来信使来报,应该是一口气把要禀告的内容说完的。可是,他禀告的消息实在太过震撼,才说个头,就被德川家光自己给打断了,再说一句,又震惊全场,让他压根就没办法一口气说完。
此时,看到可以说话了,就赶紧又禀告道:“明军已退走了。”
“什么,明军退走了?”德川家光一听,顿时大感意外,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连忙确认道。
其他人也顿时傻了下,回过神来,都盯着信使,脸上全是期待之色。
那信使连忙点头,用非常肯定地语气说道:“明军已经登上船走了,千真万确!”
得到确定,德川家光不由得又高兴了起来,口中喃喃自语地道:“走了,走了好啊,走了好……”
边上的保科正之却还在追问信使道:“明军为什么退走的?”
德川家光一听,连忙闭了嘴看着信使,同样关心这个问题。
然而,信使却是摇摇头,不清楚,反正明军也没公告,他也无从知道。
这么一来,德川家光就迷惑了:自己之前派兵攻打朝鲜,和明军大战了几次,如今明军派兵来报复,这一点并不奇怪。可奇怪的是,为什么明军占领了江户之后要退走呢?
德川家光和他的几个重臣商量了下,感觉明军有可能是扬威,也可能是不想让他重新一统倭国。当然,也有可能性是明军自己出了什么事情,让明军有不能在江户待下去的理由……
无法确认明军突然来突然走的原因,但不妨碍德川家光确定他接下来的行动,那就是赶紧回老巢去看看情况。
于是,德川家光在刚攻占京都没几天,就又放弃了京都,裹挟后光明天皇匆匆返回江户。
…………
豪格这边,真得被德川家光逼上了绝路,再退是不能再退的。打明军,绝对没有赢得可能;而打德川幕府,却还是有可能会赢。因此,他把非精锐的手下都慢慢地丢了出去,造成他已经连战连败,无法再和德川幕府抗衡的局势,就准备精锐和德川家光做最后一战,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可他正憋着一股劲呢,探马突然来禀告说,德川幕府匆匆撤军了,这让豪格非常地意外。
事出反常必有妖,豪格派人再一打听,终于知道了德川幕府撤军的原因,这让他大感意外。
如果说明军是为了救他而出兵,那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他又不是大明的什么人,或者说,是死敌,被追剿的对象,明军不进攻他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是攻击德川幕府来救他。
对于这种情况,他只有向“出气包”问情况,毕竟明人还是更懂明人一点。
鲍承先身上的伤就没好过,就算快好了又会被豪格给打出新伤,听到豪格问话,就只能忍着痛回答道:“主子,这可能和大明皇帝有关系……”
“什么?”豪格一听,顿时大惊失色道,“你是说,明国皇帝来倭国了?”
如果明国皇帝来倭国了的话,那说明明国要在倭国搞大事。而这个大事,不外乎是攻占整个倭国,那他豪格怎么办?
对上没有明国皇帝的明军,就已经是无能为力了,再加上那个灭了盛京的明国皇帝,那不是十死无生了么!
“不是,主子!”鲍承先见他怕成这个样子,心中其实也可以理解,就连忙解释道,“奴才的意思,明军的这动作,很可能是出于明国皇帝的旨意,概因奴才观明国皇帝之前的用兵之道,很是珍惜明军军卒,不想明军军卒死伤过多。”
看到豪格听到他这话之后松了口气的样子,鲍承先也跟着心中松了口气,只要豪格心情好,他就能少一顿打,于是,就连忙接着解释道:“明军趁着德川幕府军全力攻打我军,而江户兵力空虚时偷袭攻占,就是明军损失最小的打仗方式。而如果明军继续占领江户的话,就会面临德川幕府军的拼死反扑,这肯定会让明军损失更多的兵力,因此,明军退走,就是不想损失过多兵力。”
顿了顿,鲍承先接着说道:“明国在倭国的统帅孙传庭,可不会太在乎这些。如果他自己能做主,这江户既然被他吃进去了就断然不会再吐出来的。上次京都沦陷,也是同样道理。孙传庭必然会不计伤亡,占据京都,再前后夹击,伏击从德山返回的我们……”
豪格听懂了,原来这一切都是明国皇帝在操纵。
一个富有四海的皇帝,人口更是数不清的,竟然还如此吝啬明军军卒,这得多没见识!要自己是明国皇帝的话,早就打下倭国,那还有那么多墨迹!
想到这里,豪格不由得狠狠地鄙视了一把远在京师的明国皇帝:哼,妇人之仁!
他却不知道,崇祯皇帝之所以这样做,妇人之仁是有,可更多的,却是以整个世界为棋局在下棋,又岂是在意一个小小倭国的事情而已!
如果太早打下倭国,明军的损失必然不会小,将来用于他处作战的老兵就会少;还有,倭国也会成为大明的累赘之一,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产出什么。如果让倭国各方势力互相多耗一些,那回头大明占领了倭国之后,不但能让深受战争之苦的倭人百姓对大明感恩戴德,更能减少负担来稳固在倭国的统治。
再说了,此时崇祯皇帝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内政上,对外而言,天山更是他关注的重点,因为那边不确定的事情更多。而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