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廉政公署,抓为首的黑警,赦免大部分普通黑警,从而迅速稳定了香港的治安。如果当时英国殖民者不管不顾地一律抓抓抓的话,估计会引来黑警的暴动而得不偿失。
盯着方逢年好一会,崇祯皇帝才冷冷地说道:“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最重要的是,有担当!否则的话,就算你成为内阁辅臣,又有何用?一遇大事,就怕担责任,不敢做事,不敢得罪人,何以忠君报国?”
边上的曹化淳听到这话,不由得微微侧头,瞅了一眼皇帝,他心中感觉,怎么皇上好像也是在说自己?
自己之前不就是有这样的心思,只是被皇帝逼迫,没有退路,一直在做事。
而地上的方逢年听到这话,此时确认无误,皇帝是看穿了自己上书辞官的真正原因。不过他并没有多少悔过,暗自在心中回奏皇帝的话:要是你这个当皇帝的圣明,能分清好坏,不会因为他人弹劾就对臣子喊打喊杀,那自己也不会如此担心。我就怕得罪满朝文武后,你听信谗言而处罚我的话,我也不会未雨绸缪,想着避开那个风头!
崇祯皇帝不知道他心中所想,依旧在说话道:“你看卢尚书,如今统领天下兵马和强大的满清军队交战,责任大不大?可朕旨意一下,夺情起复,他便不再守孝,立刻赶来为朕分忧。哪怕朕之前有降罪于他,也没有任何怨言,依旧在为朕征战。你自己想想,你可有他的这份担当?”
降罪于卢象升,其实是原来崇祯皇帝的锅,不过此时的他,也必须背了。
方逢年听到这个例子,不由得心中一愣。说起来,还真是,卢象升确实是个有担当的人!这一点没人能否认!
可天底下有几个卢象升,出了卢象升这样的人,那也是异数而已!
他的心中,如此宽慰自己,给自己找了一条理由。
“还有,就连举人出身的晋州知州陈弘绪,都比你有担当得多了。”崇祯皇帝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让方逢年听得好像皇帝对自己很是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作为晋州的父母官,替朕守牧一方,在首辅的强迫之下,却依旧能坚持住底线,不放祖宽这等败类之军进城祸害,这又是一种担当,你可有之?”
“换你是卢尚书,陈知州,你的选择会和他们一样么?”
听到这个话,方逢年真有点震惊了。他伏在地上,在内心问自己,卢象升且不说,可连举人出身的陈弘绪,都比自己有担当?要是自己处于他的那个位置,在那样的背景之下,是否真能和他一样去做?
如果说,卢象升对他的触动还没什么的话,因为陈弘绪只是举人出身,他们这些进士出身的人,天然就看低他们一等。可是如今,还入不了他眼的陈弘绪,却都比他要做得好,要有担当地多了,这个事情对他的震撼就大了。
崇祯皇帝盯着他,仔细看着,发现方逢年的身子都略微有点在抖。他便明白,自己所说得话,应该是打击到他了。
得到这个结论,他心中便松了口气,既然这样,那就还有救。于是,他就又说道:“当然,朕也知道,没有担当,无非是有一种借口,害怕朕会责罚担当的人。也可以说,是对朕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
听到这话,方逢年没有再沉默,声音有点低,立刻回奏道:“罪臣不敢,罪臣确实没有担当,有负圣人教诲,有负君恩!”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人臣忠君的一种表现,至少在士大夫口中,是这么倡导的。可是,真能做到这样的臣子,相信历朝历代以来都是很少的。
崇祯皇帝听了,看着他说道:“至少在证明你有担当之前,辅臣是没资格做了。朕可以再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证明自己。”
一听这话,方逢年心中黯然,同时也是松了口气,而后又心生感激,连忙回奏道:“陛下教诲,罪臣铭记在心,不敢再忘。”
“战后,你且去当个德州府知府,好好地做好战后重建。”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后,便没有再停留,转身离去。
他心中其实明白,方逢年要证明他的担当,而他,也要用具体行动来证明,他这个当皇帝的,不会让有担当的臣子受到报复!也唯有如此,手下才有更多有担当的臣子!
………………………………
119 诸臣误朕
在家养病的方逢年被东厂抓入大牢,这个事情不可谓不大,很多官员都在关注这个事情的后续。
虽然方逢年死不死,对他们来说关系不大。可如今这个时候,时机却有点特殊。
御马监掌印太监王之心等人,首辅刘宇亮全都被砍了脑袋挂在那里警示后来人。隐隐感觉,似乎有一场暴风雨要来临,而且不管是什么官员,只要犯事了,被东厂抓了,基本上就在劫难逃。
对于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众多官员也不得不想起了天启朝时候,掌握东厂的魏忠贤,利用东厂的特殊,不知道抓了多少人,又搞死了多少人!
因此,满朝文武,可谓是人人自危。有的人,已经在想着要去抱曹化淳的大腿了,而有的人,则开始串联,试图就方逢年这个事情上和曹化淳过招,一时之间,京师这边也是另类的风雨欲来。
然而,让他们怎么都想不到的是,他们还没有做出行动,东厂那边就很快放出了方逢年,除了查抄脏银之外,连贬七级,从正二品一直贬到了正五品的德州府知府,去那个被满清军队攻破后的废墟为官。
惊讶之余,他们也很快打听到了一些细节,比如说是皇帝亲自驾临东厂大牢,因此方逢年才有了这个处罚,而不是他们所想象中的杀头之罪。
如果要是没有之前杀了内外廷的高级官员的话,这些官员很可能会认为,对方逢年的处罚太重了。毕竟也就一千多两脏银而已,却降了那么多级,还被罚做废墟地的父母官。
可此时,他们却一个个心中松了口气,认为这样处罚方逢年,那是皇帝仁慈!
同一个事情,期待值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是这样不同。而这,也是崇祯皇帝要区别对待的目的之一。
不少官员跑去慰问方逢年,毕竟他可是从东厂大牢里出来的。这在文官看来,也是荣誉来的。
他们在方逢年的面前,一个个义愤填膺,痛斥东厂,痛斥曹化淳。原本以为,这会引起方逢年的共鸣,可没想到,方逢年的态度却很冷淡,只是对他们说道:“老夫有负圣恩,何来抱怨?做官做久了,都忘记做官的本份了。你们啊,要以老夫为前车之鉴,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要辜负圣恩!”
这个世道,有几个人愿意听这种逆耳之言,反倒感觉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不免不欢而散!
由此,内阁辅臣,刘宇亮被杀,方逢年被贬,内阁就只剩下了薛国观和杨嗣昌。大明帝国那么庞大的疆域,每天的奏章都不知道有多少,才两个辅臣而已,实在是有点少了。
当然,在大明朝的历史上,两个辅臣其实还不是最少的。在万历末期,曾只有一个辅臣,也就是叶向高,持续了七年,人称“独相”。
此时的崇祯皇帝,知道济南失陷的消息会很快传来京师,到时候朝堂上的重心,肯定是这个事情。因此,他便赶在消息到达京师之前,想先补上一些辅臣来处理朝政。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下旨催了之后,吏部尚书最终还是苦着脸说没有候选人可供廷推。
有那么一刻,崇祯皇帝还以为是那些臣子担心入了内阁被杀,毕竟首辅就是被砍了首级挂在正阳门上的。不过回过神来后,他就觉得不是这个原因。毕竟方逢年,他就放过了。
因此,崇祯皇帝奇怪之下就问吏部尚书田维嘉道:“何以到如今连个名单都没有?这算算日子,也过去了好几日了吧?”
田维嘉的表情有点尴尬,无奈回奏道:“陛下所提之辅臣基本条件或者略微有些模糊,百官就怕自己不符合条件而不敢报,故此无法给出廷推名单!”
其实,想当官的人,还是有的。但是吏部尚书和科道掌印官这边怕啊,要是被东厂查出来不符合条件而列到廷推名单上的,那是要负连带责任的。
要是以往的话,只要和厂公曹化淳商量好,说不定还能以此捞不少外快。可如今,那曹化淳变了性子,东厂还异常活跃,已经被东厂查出了几个大案,结局最好的方逢年,都是连贬七级。如此严峻的形势,他们承受不起可能的后果。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回答,就有点无语了。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廷推官员的基本条件是:奉公廉洁,要有地方为政经历,且政绩良好以上的封疆大吏。
按理来说,这个条件应该是最基本的条件了,要求也是一目了然,不至于有模糊之意吧?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皱了眉头问道:“田卿说明白点,有什么地方模糊的?”
“这……“田维嘉有点犹豫了,不过随后回过神来,这样犹豫回答属于御前失礼,就连忙补充道,”不知陛下要求的奉公廉洁,是具体到一个什么程度?“
这话一说出口,联想起之前王承恩所招供的,崇祯皇帝就立刻明白了。
看来这大明朝,基本上是无官不贪啊!这算是眼见为实了!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摇头,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也亏得整顿了厂卫,如此才能让百官忌惮,不敢为所欲为。要是不整顿的话,就如同原本的崇祯皇帝一般,被外廷官员勾结厂卫联合欺瞒,估计也只有到上吊前的那一刻,才会醒悟过来,从而发出“诸臣误朕”地绝望控诉。
吏治败坏如此,法不责众,也只能考虑仿效后世香港整治黑警的做法了。不过不是现在,而是要等战后。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没了继续谈下去地兴趣,挥手让田维嘉退下了。
宫里裁撤人员的事情还在继续中,毕竟这是大事,不是一下就能搞定的。有关银行地事情,崇祯皇帝这几天也在操心。
他发现,这个时代,银行的雏形已经有了,不过不止是钱庄、票号,其实还有当铺,而且利率很高。按后世的算法来算的话,全都是高利贷。国家层面的银行一旦搞起来的话,利润绝对可观,但是会与现有的那些从事者有利益上的冲突。
不过这些先不管,在济南消息传来之前,至少先挂个牌子,免得被后面的事情所影响。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选了一间没收的商铺,挂了个牌子出去:大明皇家银行!
嗯,大明皇家银行就是这么静悄悄地开业了,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就只是一个招牌而已。
但是,这个名字太大了,“大明皇家”,一听就知道这是宫内的,有人自然关注到了,不过还没等他们去搞清楚怎么回事,卢象升的急递便到京师了。
………………………………
120 朕亲自领军好了
“什么,满清军队突然南下,攻打济南府了?”
“德王不是在济南府么?宗藩要是失陷,这在我大明朝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啊!”
“对啊,要是满清军队拿德王来要挟怎么办?”
“……”
满朝文武,一听卢象升的急报,都是非常震惊。最为关键的,不是又一个城池被满清军队打下来了,而是宗藩失陷。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明英宗被也先俘虏,这是大明朝的奇耻大辱。不过大明朝没有妥协,立刻另外立了一个皇帝。如今这个事情虽然不是皇帝被俘,可藩王被俘,也是从未有过地事情。
皇上是要脸面的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摆在他的面前,一方面是朱家的骨肉之情,一方面是朱家的脸面,将来让皇帝如何抉择?这对大明朝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得不得了的事情,皇上肯定会震怒。
想着这些,不少官员不由得幸灾乐祸了。卢象升不是很牛么,不是很得皇上宠信么?这下好了,犯下这么大的事情,就算你再得宠又如何,这下肯定是完蛋了吧?
包括范永争那边,闻讯更是大喜,知道他哥的计划已经得逞,如今便是京师这边配合就成了。
于是,他联合其他商人,纷纷发动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表,开始上奏章弹劾卢象升,强烈要求卢象升为此负责!
就这,范永争觉得还不够,又对范福交代道:“你趁着宫里出来采买之时,联络宫中之人,让他们在宫里也传播这个事情。大老爷来信是要求趁这个难得的机会,一定要扳倒卢象升!”
范福一听,立刻点头答应,匆匆地去忙这个事情了。
至此,可以说在京师,随着卢象升的这份急报一到,几乎整个舆论都是一边倒,强烈要求处罚卢象升。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为此非常震怒,命杨嗣昌议文武诸臣失事罪。
五月初一日,杨嗣昌奏失事五事:曰守边失机;曰残破城邑;早失陷藩封;曰失亡主帅;曰拥兵观望。
于是蓟镇总监中官郑希诏,分监中官孙茂霖,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山东巡抚颜继祖,蓟镇总兵吴国俊、陈国威,山东巡抚倪宠,援剿总兵祖宽、李重镇,及他副将以下至州县有司,凡三十六人同论死。被贬削者为数更众。
而统领天下兵马作战的卢象升已经战死,死后尸体都不得收敛,达八十天之久;第二年卢象升的夫人请求抚恤,不准;第三年,卢象升的兄弟请求抚恤,还是不准。
这样的历史,实在是让人叹息不已!
总得来说,这一次满清军队入关,因为失陷宗藩而引发的议罪,最终导致被崇祯皇帝杀掉的大明高级文武官员,是最多的一次。由此可见,皇帝有多震怒!
在满朝文武百官的期待中,崇祯皇帝果然不负他们之望,当然是龙颜大怒。
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大怒的方向,却是偏了。
“大明天下百万军队,何以过去三个多月了,前来勤王的军队却只有那么一点?”崇祯皇帝面对满朝文武,大发雷霆道,“卢卿手中军队才多少人?难道大明和满清军队交战,已经到了以少打多的地步?兵力如此悬殊,会发生如此之事,已是没有意外。你等告诉朕,朕的百万军队去哪里了?是不是畏敌不前,不愿前来勤王了?”
惊愕之余,满清文武都有点跟不上崇祯皇帝的脑回路,按理来说,不是应该处罚统兵之臣卢象升的么?怎么却怪起其他人来了?
虽然吃惊,但皇帝此时震怒,而且还说出了重话,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敢去面对皇帝的怒火,一个个沉默以对,跪下挨训。
主忧臣辱,就是指这种时候了。
崇祯皇帝一脸怒火地看着底下群臣,厉声大喝道:“看来靠人不如靠己,这是要朕以后亲自领军打仗对不对?”
趁着这个机会,先给出了一个伏笔,告诉他们,自己以后要亲自领军了,谁要敢反对,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事好了。
底下臣子听了皆是一惊,这又在他们的意料之外。
皇帝亲自领军,大明朝历代以来,除了太祖成祖之外,明英宗玩过一次,结果被俘,后来也就明武宗干过这事,其他皇帝是再也不碰的,如今看来,皇帝被刺激地不轻,竟然也想到了要亲自领军打仗了?
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正想劝谏之时,崇祯皇帝又已经在厉声喝道:“杨卿来负责,替朕看看那些军队过了三个多月了,还是该到未到?朕再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在满清军队出关之前还没赶到的话,朕要他的脑袋!”
说完之后,不给底下臣子说话的机会,起身就走。临走之时,还仰天长叹一声道:“朕对不起德王啊!”
底下群臣听到了,都觉得皇帝这次是真得被刺激到了,伤心德王之事。
不过他们没想到,其实在崇祯皇帝的心中,却还有下一句:终于少了一个藩王了!
崇祯皇帝一回转宫内,便立刻分别传召内官监掌印太监和尚膳监掌印太监,秘密问了他们今天派了那些人出宫采买东西?
在皇宫之内,内官监主要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而尚膳监则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也是要出宫的。
崇祯皇帝在窃听系统中,看到了范永争吩咐范福的事情,就有了如此一问。
对于他来说,这个事情并不出乎他的意料。外面的人,要是在宫里没有人才怪了!不说别的,当初在内书堂所听到地,不少宦官受到外面的人资助,就已经知晓宫内外必然是有联系的。
这些联系的人,未必是宫内高官,可隐藏在宫里,就是一个隐患。这次裁撤宫内人员之后,也将会方便整顿宫内。
崇祯皇帝在得到名单之后,就秘密传旨给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让他盯上那些人。
而与此同时,在山东境内南部,有一支军队正在北上,军纪严明,一看就是一支精锐。
………………………………
121 区别对待
看着这支军队行进,路人并不躲避,反而会驻足旁观,和身边的同伴讨论一二。
“如今的大明军队中,还有这样纪律严明,不扰民的军队,还真是不多见了啊!”
“可不是,要说起来,以前嘉靖年间的戚家军,那可是一等一的军队。这个虽然比不上戚家军,却也差不了多少了!”
“呵呵,你们也不看看,这可是天子劲旅,属于我们大明皇帝直属的亲卫禁军啊,是普通军队能比的么?”
“……”
没错,这支军队正是御马监辖下的唯一一支在外征战的军队,也就是勇卫营。如今南方贼乱基本已经平定,正北归勤王。
就算是不知兵的普通百姓,看着一个个禁军将士昂首挺胸地行进姿态,看着他们身上穿着的整齐军服,寒光闪闪地武器,就能知道,这就是一支精锐之师。
不过他们却不知道,如今这支军队的两个当家,却是愁眉苦脸,相对无言。
忽然,前面有几骑飞骑而至,向这两人禀告道:“两位监军大人,我家大人问是否要加快行军速度?”
之所以有这么一问,是之前有接到过新的旨意,要求全国各地的勤王军尽快赶回去勤王。
这两名监军,也就是太监刘元斌、卢九德。
在之前的时候,他们在京师的亲信飞骑赶来告知,说东厂查了御马监,包括辖下军队的情况以及衙门账务都被查封,还抓了掌印太监王之心等很多人。这个消息,让他们两人都很是惶惶然。
御马监里面的事情,两人自然清楚,全都暴出来,那皇上肯定会雷霆大怒。虽然他们还不知道结果如何,可这么大动干戈地事情,肯定不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自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两人都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来的。
逃?不现实!没根的人,能逃到哪里去?
反?这就更好笑了,手下那些军头,谁会跟着他们一起造反?疯了!
感觉前途渺茫之下,麾下总兵几次请示,是否加快行军速度,都被他们两人给否了。因为他们怕啊,越近京师,就越怕!
这次又来请示,两名监军也还是如之前一样,没有什么生气的样子,脸色不好看,让来请示的这位将领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回去复命了。
还没到中午时候,刘元斌和卢九德互相看看,便准备下令停止前进,准备用餐。
可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一群快马飞骑而来,一路上的军卒全都看着,没有人敢上前阻拦。
“嘚嘚嘚”地隆隆马蹄声,急促而响亮,一下让了无生气的刘元斌和卢九德闻声看了过去。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顿时吓了一跳。
只见那队骑士,是一群穿着飞鱼服的骑士簇拥着一名宫内宦官衣着的人过来。不用说,是又有皇帝的旨意到了。从时间上估计,肯定是御马监的事情有了结果了。
这一下,刘元斌和卢九德互相看看,顿时都看出对方脸上的苦涩,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到了。
果然,那群骑士飞骑而至后,为首那名宦官大声吆喝道:“速速召集军中将领一起接旨!”
刘元斌的资格要老一些,看着那名宦官有点眼熟,便带着一点忐忑问道:“旨意不是给我俩的么?”
一般来说,军中最大的不是将领,而是监军,因为监军代表的是朝廷,是皇帝。因此,他有这么一问。
那宦官听了,便想露出一点笑容,可快马疾驰,日夜兼程,那脸都冻得不行,不笑还好,一笑之下就感觉让人心中发毛,这反而吓到了刘元斌道:“涉及两位总兵,也都要一起接旨!”
刘元斌没办法,只好让人赶紧去传孙应元、黄得功过来。
其实,天使过来,这么大的动静,孙应元和黄得功也都已经得到消息了。他们两人同样知道了京师的事情。因为军饷、器械等都充足,因此他们两人倒不需要去克扣军饷来养家丁。
不过虽然如此,可听说京师那边的不少将领也都被下狱,心中多少还是有点担心的。此时听到要来接旨,也是带着一点紧张心情赶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