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岳托忽然有点发狠起来,耍老子是要付出代价的!
卢象升太狡猾,吃不到嘴里,那杜度那边的那支明军,总来不及缩回去吧?回头灭了那支明军,再把领军将领的首级丢给卢象升看,如此才能一解心头之恨吧!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了宁完我一眼,坚定了心中想法,正要发布军令时,却发现又有杜度的信使飞驰而来。
这一次,没等信使说话,岳托就猜到了不对。如果杜度那边没事的话,断然不会连续派信使过来的。
果不其然,这次信使地禀告,情况更具体了一点,是明国秦兵到了,一支在明国算是能打的军队。杜度感受到了压力,终于向这边求援了。
不过秦兵就算在明国算是强军,可在大清眼中,也算不了什么。但岳托刚好已经拿定了主意,再说宁完我说得也没错,比较起来,杜度那边最重要。
因此,岳托立刻下令,全军开拔,立刻前去救援安平贝勒那边。
为了避免可能的人口粮草有失,最为主要的是,为了避免明军眼见打不下城池就跑了,岳托的军令,是要求全军最快速度地增援。
他这支军队,也算是强军了。一声令下,大军很快就开拔。带着滚滚尘土,消失在远处。
这个情况,卢象升自然也注意到了。看着建虏离去的方向,他皱起了眉头。也不知道秦军有没有打败建虏,救出那些百姓?如果不能的话,那就有可能在实施第二个策略。
这么想着,他也不敢怠慢,立刻命令全军停止动作,所有夜不收立刻追踪建虏军队而去。要是有可能,这边说不定还能帮忙一二。
岳托的军队,并不都是骑军,而是一半步军,一半骑军。作为大军耳目的探马向前撒出去,骑军掩护着步军紧急赶路。
差不多只有一天的路程,如此急行军的话,估计都用不了一天,在天黑之前就能赶到。
赶了大概一个时辰之后,就有探马从前面疾驰回来,向岳托禀告道:“主子,前面二十里发现明军夜不收,人数不少,屏蔽了安平贝勒那边的动静。”
一听这话,岳托顿时一愣。这么说来,杜度那边的战事正烈?
于是,他不敢怠慢,立刻下令探马再探,而后又传令他手下将领,命令分出一半骑军,脱离主力,先一步前往增援。
这一次,过了不到一个时辰,又有探马来禀告说,明军在前路布置了兵力拦截骑军,短时间内靠轻骑没法突破明军的阵线。
听到这个消息,宁完我犹如一只受惊地兔子,连忙提醒岳托道:“大人,不好了,安平贝勒那边肯定出事了。又是卢象升引诱我军,又是派了军力阻止我们回援。他们这是要一口吃掉安平贝勒那边啊!”
岳托这时也有点慌了,明国到底到了多少援军?战力如何?杜度那边到底能否抵挡住?这些事情,他是一无所知。而短时间内,也没法靠探马获悉具体的军情,有点睁眼瞎的感觉。
不管怎么样,杜度那边决不能有失!
明军越是引诱拦截自己的军队,那就说明明军越害怕自己这边增援杜度!
得到这个结论,岳托也顾不得了,立刻下了军令,他亲自领着剩下的骑军先一步赶去救援。让步军这边,也要尽快赶去。
蹄声隆隆,岳托领着骑军绝尘而去,官道上,就只留下满清步军,吃着骑军扬起的尘土,急急赶路。
河北多平原,可这不代表河北就没有山了,至少小山丘也是有不少的。
卢象升原本就在大名府当过几年知府,又领兵征讨流贼,就算和这次的满清军队打,也有三个来月的时间,因此,他对这一带的地形,可以说远比满清军队要熟悉。
也因此,他定下了一个后备计划,就是围点打援。
而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人在退兵之后,就是分工合作,开始了这一次地围点打援行动。
………………………………
139 血债血偿(为唐铁光盟主加更1/11)
岳托领着骑军,在寒风中疾驰,远远地,就望见了前面的战场。
一条河流在官道一侧蜿蜒并行,河流并不宽,估计也就七八丈左右而已,河面上,结着冰。可是在这种天气,这冰面应该也没有足够的厚度,无法支撑人或马在冰面上行走。
而官道的另外一侧是一片田地,大概三十来丈宽有的,紧接着就是光秃秃的山,虽然没有树木,可却没法让骑军通过。
探马所报的明军,就在这河流和山脉之间组成了军阵,如林的长枪,还有火铳手,弓箭兵,就犹如刺猬一般,横在这处必经之地,拦住了之前骑军的去路。
看到岳托又领军赶到,先到的建虏头目立刻赶来禀告道:“主子,前面是明国陕西巡抚孙传庭所部秦兵,号令严明,奴才试了几次,都没能冲开对方军阵。”
岳托听了,阴沉着脸,目测了下明军阵营,看出大概有六千步军左右。一杆“孙”字大旗,就在明军布阵的后面迎风飘扬。
他久经战阵,稍微扫视一番之后,就知道光靠骑军的话,必须要花时间耗掉这支步军的体力,才有可能冲垮他们。然而,他担忧杜度那边,没时间和明军耗时间,就立刻喝问道:“绕过此地的话,需要多久?”
“回主子,探马刚刚有回报,估计绕过此地,且连夜赶路的话,至少也要明天早上才能赶到。”
一听这个结果,岳托就没有犹豫了,转身对身边跟着一名头目说道:“白甲兵准备突阵!”
他的手下,一共就三百白甲兵,此时一听军令,立刻开始拿出装备,穿戴起来。
远处的孙传庭自然也能看到鞑子又来了援军,而且也看到了白甲兵在披盔戴甲,很显然,建虏狗急跳墙之下,就试图用白甲兵来撕开己方的军阵。
于是,他也立刻传下将令:“全军戒备,虎蹲炮准备,一定要坚持到傍晚!”
这个时候,估计还有半个时辰就要到傍晚,这条军令,并不难完成。加上明军将士之前在城下憋屈,此时都有一腔怒火没处撒。
更为重要的是,之前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见识过辽东鞑子的白甲兵,就在他们的面前,被大明骑军冲得七零八落,心中也就没那么畏惧,觉得自己拼死厮杀,也不怕白甲兵什么。
来就来,谁怕谁!
明军的士气,并没有因为满清最精锐兵种,白甲兵要上阵而害怕,一个个都是严阵以待。
两边都是精锐,军令都各自传下,不需要多久,就在号角旗号指挥下开始了交战。
鞑子这边主动进攻,蒙古八旗的骑军不停地奔驰突进,弓箭招呼,骚扰明军阵型。
在他们的掩护下,三百白甲兵准备完毕,也列阵开始往明军这边攻过来,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很多普通的满清鞑子,全是下马跟随步战。
远程武器率先互射,各有死伤。不过不管是明军这边,还是满清鞑子那边,都没有人因此溃散。那些白甲兵甚至还更是激发了凶性,在进入火铳手射程之后,就呐喊着,加快了速度,快跑起来,冲向明军阵营。
“呯呯呯……”
“嗖嗖嗖……”
火铳手开始三段式射击,弓箭手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射出了最多的箭支。这种时候,已经无所谓准头了,只是覆盖式射击。
奔跑中的白甲兵不时有人被中要害倒地,但是,更多的白甲兵,身上挂着箭支,却还在那里疯跑,同时嗷嗷地叫着,状似疯虎。
近了,近了,更近了。
弓箭手力竭,火铳手来不及装填,就快要被白甲兵冲到近前了。
这个时候,白甲兵的短斧便扔了过来,飞速旋转着砸向密集地明军阵型,防护能力薄弱的明军将士不断倒地。
面对建虏的这种攻势,要是换成了一般明军的话,肯定会崩溃,转身就逃。
但这支秦兵也确实不是一般明军可比,看着面目凶狠地鞑子就快扑到近前了,他们还在坚持着等待命令,没有人擅自逃跑。
也在这个时候,明军军官终于大吼着发号施令,下令远程兵种后退。
不得不说,一支军队到底精锐不精锐,很大的程度上,还要看底层军官的素质。而这支秦兵好歹从组建之后,在对流贼的战事中,得以磨练了出来,能很好地贯彻主帅发下地命令。
火铳手和弓箭手收到命令,立刻转身后退。他们一离开,就露出了地上放置的虎蹲炮,一根根地导火索正在燃烧,炮口正对着白甲兵进攻的方向。
奔跑冲锋在最前面的白甲兵看到空地上的那几门虎蹲炮,脸色顿时变了变。可是此时正在全速奔跑中,身后还有很多同伴,根本就没法躲避。
说起来这些白甲兵也是悍勇,知道不可能躲避,就用手中武器挡着面门,尽量遮挡自己可能受伤地部位,而后依旧悍勇地往前冲。
“轰轰轰……”
虎蹲炮发出了怒吼之声,冲在最前面的白甲兵犹如被人迎面打了一闷棍一样,立刻应声倒地,连带着他们身后的不少白甲兵,都纷纷被他们绊倒。但是,更多的白甲兵,越过了地上的同伴,没有丝毫停留,冲向了明军的枪阵。
短兵相接,立刻便对上了。
后面观阵的孙传庭,立刻就看见明军长枪阵凹进了一大块。那些白甲兵的战斗力,果然不可小觑。他能看到,明军的长枪捅在这些白甲兵的身上,往往就捅不进去,就感觉捅过去的只是一根木棍而已,最多阻碍了对手而已。
而那些白甲兵,则多是用重武器的,或者一刀砍在长枪上,轻松地砍断了长枪,而后顺势一刀砍在大明将士身上,那身上的棉甲根本就挡不住锋利的大刀,顿时血流如注,软倒在地;又或者这些白甲兵顺手一撂枪杆子,强行进攻,用他们的狼牙棒,一下砸在明军将士身上,顿时就牺牲了一名大明将士。
此时的大明将士,不缺血勇,可在装备精良方面,却差了鞑子好多。这么一来,往往三四名大明将士才能抵住一名白甲兵的进攻。短兵相接的前方,大明将士顿时就吃亏不少。
这一刻,孙传庭才真正认识到了白甲兵的厉害!步军作战中,白甲兵确实在当下乃是首屈一指的兵种!
他不敢怠慢,立刻调了预备队,从两翼上去支援。
战场上,终于僵持住了。
孙传庭吃惊,但其实,远处的岳托,也同样吃惊。在白甲兵的冲击之下,已经近身短兵相接,可眼前这支明军竟然还能挺住不溃散,还真是不多见!
要知道,在辽东战场上,能和白甲兵过过招的,那也就只有祖大寿等人的家丁而已。那些家丁的盔甲装备,可是要比眼前这支明军好多了的。
岳托得出结论,眼前这支明军确实算是强军了。如此一来,他心中就更为焦急了。一支强军在攻打杜度那边,那杜度能坚持多久,那么多的人口物资会不会有失?要是掠夺来的人口物资损失过多的话,那岂不是这两三个月都白忙活了?
这么想着,他就感觉事态严重,必须尽快增援才行。因此,他没有去心疼白甲兵的死伤,立刻下令其他军队也立刻上前冲杀,一定要打垮眼前这支明军。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非常激烈,双方都死伤了不少人,当然,明军这边更多一些。
孙传庭看着前方厮杀,又不时抬头看看天色,感觉时间非常地难熬。
不过幸运的是,半个多时辰很快就过去,天色已近黄昏,要不了多久,就要天黑了。
孙传庭看到约定时刻已到,便立刻下令道:“传本官军令,全军向左侧靠拢,让出一条通道!”
事先已经交代过,因此这军令一传下,明军将士便开始边抵挡边往左侧退去。很快,一条通道就让了出来。
对于明军此举,岳托稍微有些诧异。他转头看看手中剩下的预备队,心中想着,该不会那孙传庭是怕自己把剩下的兵力都压上去,他会全军覆没吧?
找到了一个理由,眼见着明军已经让出了通道,他就没有心思多想,也不管这些明军,立刻下令全军通过打开的缺口,急速驰援杜度那边。
刚还舍生忘死地厮杀,如今却是双方互为戒备地保持了距离,战事不再。
离去地满清鞑子,看向这支明军的时候,多了一丝佩服。能和大清白甲兵正面交手而坚持这么久的,也算是非常难得了。
而明军将士看着这些鞑子的背影,则多是无可奈何。要是有可能,肯定是想留下这些凶狠的鞑子,为大明百姓报仇的!只是,双方确实还有差距!
岳托胯下的战马重新扬蹄疾驰,不过他却转过身,有点狐疑地看着这支明军,同时也稍微有点奇怪,步军怎么还没赶上来?
但回头想想,似乎之前被卢象升连续调动而少了休息,光靠两条腿赶路,或者还真没那么快赶到。那样也行,等自己这边赶去驰援杜度之后,要是没多少问题,再回师这边,和步军前后夹击,灭掉这支明军才好!
然而,他却不知道,明军之所以这样做,从头到尾的目标,就是他麾下的步军。
不管是卢象升也好,还是洪承畴和孙传庭也罢,都没想过,光凭近三万的秦兵,就能灭掉一万多满清军队。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还没有那么强悍!
孙传庭看到鞑子骑军远去,便马上下令,全军立刻转移,翻过左侧山脉,前去约定地点汇合。
他这边的任务,就是营造阻击之姿态,让建虏头目做出误判,以为明军正在攻打杜度那边,从而分离建虏的步骑。
如今任务达成,步军的事情,由洪承畴领着主力两万多人去伏击,就不需要孙传庭这边再操心了。
“要是这样还不能灭了那五千多鞑子步军,那就不是知兵的洪总督了!”孙传庭心中如此想着,便跟着手下转移了。
他还真没有猜错,洪承畴这边,等鞑子骑军远去之后,就先动用骑军,拦截了满清鞑子的步军,而后两万多的步军围了上去,在骑军地配合下,还没天黑就结束了战事。
夕阳西下,这片战场上,就只有穿着红袍的明军将士在打扫战场。鞑子的武器装备,都是用得着的,全部捡干净,遇到求饶的鞑子,明军将士们都没想着去请示上官,直接一刀了事,也算是为了之前那场憋屈而发泄一下。
这些步军鞑子,虽然有一半多是二鞑子,可还是有将近一千多人是真鞑子来的,哪怕不是白甲兵,可这么多首级,也是一场非常巨大的胜利了。至少在以前的时候,大明可从未有过这么大的胜仗。
如果这场战事发生在之前那场攻防战之前,或者秦军将士都会欢声雷动了。可是此时,他们却一个个没有多少兴奋之意。鞑子的凶残,他们算是真正见识了。以他们如今的战力,也还是只能捡软柿子捏而已,什么时候,大明军队能堂堂正正地干掉所有能见到的鞑子?
就算是这场战事,那也是大人们运筹帷幄,先累坏了鞑子,而后又调离了鞑子中的骑军,还以几倍的兵力围杀之。这种战事要还打不赢,那就一头撞死算了。
天快黑下来之时,卢象升派出来的夜不收和这边也联系上了,知道了这边的情况,立刻返回去禀告给卢象升。
与此同时,岳托领着他的骑军,也终于赶到了杜度这边。
近了之后,没有听到厮杀声,岳托就隐隐感觉到好像上当了。当杜度向他炫耀如何把明军逼退之时,他才猛然回过神来,立刻拔腿就走。
正在兴头上的杜度,愕然的看着他,有点反应不过来,连忙追上去问情况。
“中计了!”岳托咬牙切齿地说道,“明军从你这里撤走之后,在打我的步军主意!”
然而,说什么都晚了。当他带着骑军连夜赶回去时,没有看到拦截他们的明军。再过了一段路,就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无头尸体,没有意外,全是他的手下。
五千多兵力啊,竟然就被明军歼灭了!这是大清立国以来最大的败仗了吧?或者,以前还是大金国的时候,也很少有这样的败仗!在他的印象中,或许也只有浑河血战可以勉强算了。但是浑河血战,那是大金胜利而告终,又与此不一样!
在火把地照耀下,岳托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地扫视着战场,心中无比懊恼,被明军牵着鼻子走了!
忽然,有手下过来禀告,他过去一看,却是明军用他手下的血,在一块空地上写下了四个大字“血债血偿”!
“啊……”岳托犹如疯了一般,一边狂吼,一边冲上去用脚乱擦这四个血淋淋的大字!
………………………………
140 朝堂之辩
洪承畴、孙传庭被满清鞑子用大明百姓来要挟退兵的事情,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通过伍忠身上的窃听种子,大概有了个模糊的了解。只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却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第一战打赢了,能看到窃听种子传回的“万胜”字样,可随后却是如此收场,不得不说,这让崇祯皇帝是有点郁闷的。他还以为,被满清鞑子掠走的那二十多万人畜都能在这次的战事中被救下来呢!
郁闷的同时,满清鞑子的凶残,不折手段,也让崇祯皇帝非常地愤怒。劫掠百姓,而后又以大明百姓为要挟来对付朝廷官军,他们又还有什么底线可言?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似乎这种事情的发生,好像也不奇怪才对!
满清鞑子的残忍,哪怕到了后世,也是所有人都口诛笔伐的。像他们这种动不动就屠城、没有一点把大明百姓当人看待的,会善待大明百姓就怪了!
大明百姓在他们的眼中,根本就不是人,视如猪狗一般!
而朝廷官军就是朝廷官军,不是流贼,更不是满清鞑子之流,是保境安民之军,如果他们都无视百姓伤亡,不管百姓死活,那就不是朝廷官军了。
对于这一点,凶残的鞑子显然明白得很。用这个来要挟三边总督和陕西巡抚这两个进士出身的文官统帅,便是一下拿住了他们的死穴。
诚然,不管是孙传庭也好,又或者是洪承畴也罢,他们在镇压流贼的时候,毫不手软,甚至把俘获的流贼也全都杀了。在这种时候,他们是有借口的,因为这些人不是大明百姓,而是祸害大明百姓的流贼,杀了也就杀了,并没有多少负担。
可就算如此,朝廷上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他们是饥饿的百姓而已,孙洪两人如此屠杀,其心可诛,有负圣人教诲。
如今对于孙洪两人来说,被鞑子拿来威胁地,还是大明百姓,总不能说他们已经是鞑子了吧?对于朝廷一方来说,官军不去解救他们也就算了,还要强行攻打导致他们丧命的,这个锅,他们无论如何都是背不起的。就算皇帝能保住他们,可在政敌地攻击下,他们的名声必臭。
文臣有哪个不重名的?甚至有文臣还特意要廷杖,不就是为了获得一个直臣的名声!不管是孙传庭也好,还是洪承畴也罢,绝对不愿意自己的名声在士林中大臭!
如此一来,他们选择退兵不打,崇祯皇帝哪怕不知道具体的战况经过,也能理解他们的选择了!
如果当时领军打仗的只是各路总兵,都是一群武夫,对政治上的东西考虑很少,那说不定就只会按照当时双方战事输赢的可能来衡量进攻与否,如果觉得能趁机打进城去,一举救下更多的百姓,或者说立下歼敌多少的战功,说不定就会无视鞑子的威胁了。
所谓慈不掌兵,当兵地,心都硬,只要战事能赢得胜利,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是兵家最常见的一种说法。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便想到了大明的军神戚继光,如果是他的话,这一仗会怎么打?
刚好这段时间来,他一直在看戚继光的兵书以及相关资料,对戚继光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在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四《辩职守》中有这样的观点:视兵马为安国保民之具,一心从民社上起念。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戚继光只是一名军事将领,当他却懂得朝廷军队的真正目的是安国保民,一切以百姓为先。
在他的长沙之战中,得知倭寇巢穴中囚禁有数千大明百姓时,就曾下达两条军令:禁妄杀,禁火攻。
要是换了别的将领,把那些大明百姓当倭寇杀了,反正都在倭寇巢穴中,就算只拿其中一部分首级来报功,也能得到更多的奖赏。甚至没有想着杀良冒功,但要是像戚继光一样下禁妄杀的军令,就会导致自身对战时束手束脚,这禁妄杀的军令也就不会下了;如果用火攻更省力,还能减少己方伤亡的,估计也会想都不想就采用火攻了吧!
要是不打败这些倭寇,那些大明百姓被倭寇掠走的话,就会被他们当奴隶卖掉,同样饱受摧残和折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还不是一样会死。有这样的理由,不足够了么?
想到这个,崇祯皇帝就觉得,戚继光真得是与众不同,或许,这也是他能成为战神,而别的将领不行的原因之一吧!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忽然又发现,当年的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