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显然,把皇帝逼急了,这后果也很严重。

    听到这话,曹化淳正想大声领旨,就忽然听到底下有人抢先大声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崇祯皇帝一听,转头看去,发现是御史刘美才,便冷着脸,还是怒气冲冲地喝问道:“有事快说,有屁快放!”

    这都爆粗口了,很显然,刚才皇帝是真被气到了。

    刘美才心中想着,便不敢怠慢,赶紧奏道:“陛下,刚才臣想了一会,觉得李国臣忠厚老实,肯定不会说谎。以臣之见,朝廷应该为他主持公道才好。”

    他这话的潜台词,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来,意思是说,这里不是有二十万两银子么?刚好可以救急,皇上你就消消火吧,已经有银子了!

    他之所以第一个跳出来说这话,实在是在这大明官场上,要说银子这事,他从来不缺,因为有晋商供着他。为了给晋商说话,他甚至还经常散财给同僚,让他们一起帮着说话。

    东厂真要疯狂起来乱咬人的话,搞不好他这个当御史的,又是目标比较显眼的,会被第一个开刀。一旦被东厂给抓进去,有事没事,都会有事。他怕了!

    其实,何止是他怕了,在殿内的大部分官员都怕了。见到刘美才开了头,一时之间,其他人也纷纷跟着附和,全都赞成他的这个提议,全然忘记了刚才他们还在谴责反对李国臣。

    如果之前东厂没有发飙过,没有查处王之心、方逢年等人,说不定这些官员还不会特别害怕。可此时,他们已经知道,东厂这把刀子又锋利了,一个不小心,就得伤人。心中有鬼者,更是怕伤到。

    崇祯皇帝见此,不由得冷笑一声道:“此乃李国臣片面之言,又无真凭实据,恐怕不行吧?”

    “……”听到这话,一干臣子不由得无语,知道皇帝还在生气,在拿捏他们。

    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再怎么样,也好过让东厂疯狂咬人吧?

    这么想着,刘美才便回奏崇祯皇帝道:“陛下,那武清侯薄待李国臣之事,微臣亦有耳闻。由此可见,武清侯侵夺其兄长财物之事,怕是不会有假!”

    其他臣子一听,也纷纷跟着附和,都说他们也听说了武清侯李国瑞薄待李国臣,甚至还把他赶出了武清侯府,其行为真让人发指,由此可见,其品行怕是有问题。

    崇祯皇帝听了,似乎不再那么发怒,但还是有点生气地问道:“嫡庶有别,不是家财理该归嫡子所有么?”

    没办法的事情,皇帝既然提了,那这些又得反驳自己之前提出来的观点了。不管如何,总得让皇帝消气,收了东厂这把刀。

    “回陛下,既有老武清侯之遗言,自当遵从老武清侯之意!”

    “果真?”

    “果真!”

    崇祯皇帝听了,似乎思索了片刻,还是有点犹豫地说道:“如此真妥当?”

    到这个时候,这些大明官场上的人精,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崇祯皇帝是气他们之前阻止,还在拿捏他们。可为了东厂不要乱来,他们就只好纷纷点头回应道:“妥当,妥当,妥当之极!”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这些人,心中终于出了一口恶气,当即对李国臣说道:“好,既然诸卿都支持你,那朕让东厂和户部派人陪你去交割遗产,朝廷急等用这钱,可好?”

    “草民遵旨!”李国臣当然没有问题,连忙回奏道。

    “好!”崇祯皇帝当即一声赞道,“等此事忙完之后,朕自不会亏待你!”

    说完之后,他又立刻点名了曹化淳和李待问,让他们两人立刻派人陪同李国臣去武清侯府上走一趟。

    看着这事尘埃落定,皇帝又不再提东厂严查的事情,殿内的这些文官纷纷松了口气。但是,杨嗣昌是例外,他却是心中暗暗叫苦了。

    他才不信,皇帝在这当口还真能让东厂乱搞?法不责众,回头所有官员联合起来抵制的话,除非真要掀桌子,否则皇帝只能妥协。而一旦真掀桌子,大明江山就会更乱,搞不好是会出大事的。

    真是很可惜,这些人一个个胆小怕事,就怕东厂先查到自己头上,自己先倒霉!如今看到武清侯倒霉,他们就没事了,便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把武清侯卖了。

    杨嗣昌想到这里,不由得心中大骂:你们可知道,皇帝一旦动了武清侯之后,下一步,就绝对是用薛蛮子那馊主意了!回头,还是要一个个逼你们掏钱!

    不行,绝对不行,自己绝对不能被薛蛮子连累!

    杨嗣昌心中一直在想着,以至于皇帝退朝,他都还没有回过神来。

    不过这时候,他心中也有了主意,来避免他被薛蛮子拖累。

    办法很简单,就是要让文武百官、皇亲勋贵知道,他并不是薛蛮子的同伙,是被逼的。

    如此一来,回头文武百官、皇亲勋贵一旦反弹,他们的目标,就只会是薛蛮子这个搅屎棍!说不定自己还能因祸得福,薛蛮子被搞掉,自己就能更进一步,坐上大明首辅之位,而又不会如同薛蛮子一般被群臣反对。

    这么想着,他便有了计较。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想起了崇祯皇帝之前警告过不得泄露薛蛮子那提议。想起皇上最近变得厉害起来了,他就又犹豫了。

    不过杨嗣昌不愧是才思敏捷之辈,再多想了片刻,还是被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再说李国臣得了旨意之后,那是欣喜万分。二十万两银子,他反正是拿不到地,如今捐给了朝廷,他不在乎。想着当旨意到达武清侯府上时,看到弟弟将会出现的嘴脸,想起他凭着嫡子身份百般苛待自己这个兄长,他就忍不住就想第一时间回去把以前的耻辱给讨回来。

    这么想着,他就有点迫不及待了。便对准备各自回衙安排人手的曹化淳和李待问说道:“厂公,李大人,皇上催得急,要不草民先走一步,在武清侯府上汇合如何?”

    他的心思,曹化淳和李待问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过谁也没有在意,你想去就去,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李国臣辞别他们两人,简直是健步如飞,用他最快的速度赶回了武清侯府去了。

    “咚咚咚……”

    李国臣一到自家门口,看着这个地方,想起父亲没了之后,他和他娘那么多耻辱的往事,他就忍不住伸手拍门,而且是用力地拍,似乎要把他一腔的怒气都发泄在这大门上。

    “谁,何人在侯府门口闹事?”门房听到声音,吓得一边喊,一边连忙开门。

    但是,一开门,发现是李国臣之后,态度顿时就恶劣了:“呦,你还敢来啊,小心老爷发怒,这次可不是简单地赶出去了事了!”

    “狗东西,看看这次谁敢赶我?”李国臣一听,厉声喝了一句,随后就准备往府里走。

    门房一见,赶紧拦住,大声喊道:“老爷有话,以后这侯府和你没关系,你敢私闯侯府,这是讨打!”

    “大胆,谁敢打我?”李国臣一脸怒意,这些下人的嘴脸,还是和之前一个样,“你去告诉我那逆弟,我是来拿父亲留下的一半遗产,这一次,他拿也得拿,不拿也得拿!”

    看到他底气竟然这么足,这门房和闻声赶过来的其他下人就有点犹豫了。他们也都听说了,说他们这个被赶出去的大老爷是投靠了内阁辅臣薛国观去了,这次回来说这话,该不会是有了什么依仗吧?

    正在这时,刚好武清侯李国瑞准备出门,来到了门口,也听到了他这话,顿时,他喝开下人,背着手走到李国臣面前,冷着脸喝道:“都说家丑不可外扬,你可对得起李家列祖列宗?别以为有了薛蛮子做依靠,我武清侯就会怕了!呵呵,今天本侯倒要看看,你要怎么一个拿法?就凭你一个贱婢所生,薛蛮子都帮不了你!”

    李国臣一听他又拿自己母亲的出身来讽刺,还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顿时气得满脸通红,用手指着李国瑞的鼻子,连声道:’好,好,好,我要不能拿走父亲留下的二十万两银子,从此以后,我就不姓李,和武清侯府再没有半点干系!“

    ”呵呵,这一次,本侯定不会轻饶你!从此以后,就让你连李姓都没有!“李国瑞听得更是冷笑连连道,”都已经被本侯赶出去的人,有什么本事就使出来好了,本侯把话放在这里,你要是能拿走一个铜板,本侯就是贱婢生的!“


………………………………

146 人间百态(为唐铁光盟主加更5/11)

    “哈哈哈……”

    李国臣一听这话,不由得仰天大笑,状似癫狂。

    这笑声之大,传得很远。来得突然,又带着疯狂,让听到动静的人,都很是好奇。

    武清侯府中,听到声音的人忍不住跑了出来看情况,甚至这笑声,还引得隔壁府上的人也往这边张头探脑。

    “咦,那不是武清侯的庶兄么?这是干什么?”

    “该不会是又受到了羞辱,疯了吧?”

    “……”

    有的人声音大一点,有的人声音小一点,这些旁观猜测之声隐约传到李国瑞耳朵中,不由得气得他脸色很是不好看。不过他没有去怪那些八卦的人,而是盯着在狂笑的李国臣,眼神中透着恨意。

    终于,他忍不住了,一声大喝道:“来啊,把他给本侯爷打断了腿,丢远一点,看他下次还敢不敢再来!”

    听到这话,哪怕是侯府下人,都不由得楞了下。这毕竟是侯爷的亲哥哥,这打断了腿,下狠手,真得好么?

    一时之间,没人回应自家老爷的这个命令。

    李国瑞一见,顿时就发飙了,厉声喝道:“怎么,本侯爷的话不好使了是不是?难道你们也想滚出侯府了?”

    这年头,人是最不值钱的。只要有口饭吃,有的是人愿意来当仆从。而被逐出去的仆从,找不到活干的,很可能会被一文钱难死!

    因此,李国瑞这么一发飙,这些下人就立刻吓得回过神来,那还管这手段是不是太狠了,纷纷抄起家伙就准备上了。

    而李国臣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此时忽然笑声一收,厉声大喝道:“谁敢?”

    被他这么一喝,那些下人顿了顿,还真没有一个是一口气冲过去的。

    李国臣立刻转头盯向李国瑞,眼神中带着嘲弄,指着他大声喝道:“从此以后,你李国瑞就是贱婢生的。哈哈哈,没想到你也有这一天……贱婢,贱婢,贱婢……“

    话语中,充满了怨气,是个人都能听出来,贱婢这个词,估计没少给李国臣带去耻辱,如今,他要还给李国瑞。

    李国瑞被他当面这么多人的面,一直骂他贱婢所生,顿时气得他怒不可遏,厉声回道:“本侯爷说得是,你要从侯府拿走一文钱,本侯爷就是……”

    刚说到这里,他忽然又感觉到不对,再这么强调,简直是掉身份,顿时脸上涨成了猪肝色,转头怒气冲冲地对那些下人喝道:“还愣着干什么?给本侯爷打!”

    虽然他没有说完,可后来到的那些听八卦的,也明白了他想说什么,不由得摇头,要真能从武清侯这里分走钱,之前也不会闹得那么凶了。

    他们心中想着,看到那些武清侯府家丁手拿棍棒拥向李国臣时,不由得一个个又摇头叹息:何苦呢,人家是嫡子,你一个廋胳膊怎么拧得过大腿!这下好了,腿都要被打断了吧!

    谁知,正在这时候,却听到有不少马蹄声,“嘚嘚嘚”地往这边而来。

    武清侯府门口这边的人都有点意外,纷纷转头看去,瞄上一眼。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都是吓一跳。

    只见来得那群骑士,一个个都是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只一看这装束,就知道是东厂番子来了。

    “你们要干什么?”为首的那名东厂役长很年轻,可却很冷酷,骑在马上,盯着拿棍棒的那些下人厉声喝问道。

    正准备打断李国臣腿的那些下人面对东厂番子的威势,犹如老鼠见了猫,立刻便退了下去。

    武清侯面对如今气焰高涨的东厂番子,心中也是害怕,连忙上前一抱拳道:“这位档头,这是我们侯府家事,不劳……”

    他的这话还没说完,却见这名役长矫健地跳下马,并不理会李国瑞这个侯爷,对李国臣抱拳一礼道:“姜冬奉厂公之命,前来协助李公子拿回属于公子的银子!”

    李国臣看着姜冬,不敢怠慢,连忙拱手还礼道:“有劳了,有劳了!”

    见此情况,李国瑞顿时呆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不止是他,所有围观的人都呆住了,东厂怎么过来插一脚了?这李国臣怎么就攀上东厂厂公的高枝了?

    有东厂撑腰,难怪李国臣敢回来叫板了,之前那么狂笑,也是因为有这个依仗吧?那这么一来,武清侯该怎么办?就算拿走了一文钱,那岂不是贱婢生的了?

    他们这么想着,李国瑞也想到了。顿时,李国瑞原本陪着笑容的脸,顿时一下就沉了下来。

    他不想惹麻烦,因此之前就对东厂番子客气。可是,如今东厂番子竟然是来帮李国臣的,那就没什么好客气的。自己好歹也是孝定太后哥哥的孙子,皇帝祖母的亲人,说难听点的,东厂番子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而已!

    这么想着,他便冷着脸说道:“我侯府的家事自己会解决,不用劳烦东厂。厂公要是硬来,那就去皇上那评理去!本侯爷就不信了,东厂还真能为所欲为?”

    姜冬一听,转头看向他,冷冷地回道:“东厂从来不会为所欲为,此乃奉旨办差!”

    他因为自身的经历,对这些蛀虫一般的外戚,从来就没有好感,就如同他对那些贪官一样,是非常地厌恶。大明朝要不是他们这些人,又何至于如此,何至于民不聊生!

    周围的人一听,顿时都吃了一惊。他们都没想到,李国臣抱上大腿的,不是东厂厂公,而是当今皇上!如此一来,武清侯难道还能抗旨?那也就是说,要变成贱婢生得了?

    想到这,侯府下人怎么想不知道,外面围观的那些人,就有不少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神情。

    此时,李国瑞的脸色异常地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李国臣竟然是得到了皇帝的支持。这一刻,他就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李国臣只是要一点银子,比如几百,甚至是几千,哪怕是上万两银子,这个时候,他会认了。可是,李国臣是要平分家财,要二十万两银子,这就超出了他的底线。

    要钱和对皇帝的恐惧之间,他选择了钱。

    于是,就见他色厉内荏地对姜冬说道:“本侯爷已经说过了,这是我武清侯府的家事,就算是皇上,也不好插手吧。万事抬不过一个理字。皇上要是硬要插手我侯府的家事,难道就不怕满朝文武的非议么?以皇上之英明,该不会这么不讲理吧?这中间肯定有什么误会……”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姜冬不耐烦地打断了,就听他冷声喝道:“此乃众多朝中重臣向皇上提议,才下此旨意!”

    听到这话,李国瑞顿时呆了呆,一脸地不信。

    这怎么可能?!

    “不,这绝不可能!”李国瑞打死都不信,那些朝中官员什么德行,他多少知道一些,怎么可能会向皇上提议,让李国臣来分自己家财呢!自己可是嫡出的,还是现任武清侯啊!

    正在这个时候,只见一群衙役拥着一顶轿子过来,一看就是一个品级较高的文官轿子。

    果然,这轿子也在武清侯府停下,从里出来了一人,是户部的钱主事。

    一见是他,李国瑞不由得大喜,因为有过一面之缘,之前一起喝过酒的,顿时他就连忙招呼道:“钱主事快来评评理,东厂竟然要插手我侯府的家事……“

    然而,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见钱主事带着微笑先和李国臣打了招呼,而后转回头,却是冷着脸说道:“本官奉旨,协助李国臣拿回属于他的银子,上缴朝廷以作军资之用!”

    一听这话,李国瑞不由得绝望了。

    户部也来人,而且对李国臣客气,这就足以说明,之前那东厂档头所说的话没错。与此同时,他也明白,为什么李国臣能有如此强大地后台,是因为他要把那二十万两银子交给朝廷做军资用。

    看着李国瑞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李国臣心中不知道有多开心,有多痛快,走上前去,大声喝道:“贱婢子,还忍着干什么,你是要抗旨么?”

    而后,转头看向边上围着的那群仆人,又冷声喝道:“滚远点!”

    这个时候,谁都能看出来,李国臣兄弟俩,谁强谁弱!在朝中众臣建议下,皇帝下旨,李国瑞区区一个外戚侯爷,又怎么可能敢抗旨,也抗不了旨。搞不好,李国臣得皇帝赏识了,回头这武清侯谁来当都难说了。

    因此,听到李国臣的喝斥,那些仆人那敢强硬,立刻有多远滚多远。

    李国臣转头再看回李国瑞,发现他呆呆地站着不动,心中一声冷笑,便还待羞辱一番。可是没想到,就见李国瑞忽然“啊”地一声,随后便往后倒去。

    这个时候,他身边没人,李国臣自然不会去扶,就直接跌倒在地,紧闭着眼睛,似乎昏过去了。

    “竟然还装,还不想分钱是不是?”李国臣上前一步,看了一下,一声冷笑,便准备伸脚去踢。

    倒是边上的钱主事见了,上前一步,蹲下身子看了下,便吩咐侯府下人道:“你家老爷气急攻心晕了,快抬进去灌个热茶。”

    人家毕竟是武清侯,是皇帝祖母的亲人,如今上门只是要交割一半家财而已,倒也不能把人家往死里逼。因此,钱主事便劝住了李国臣和姜冬,让他们都等等,至少等李国瑞清醒了再说。

    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李国瑞这一气还非同小可,很是折腾了一番,甚至连医师都不得不去请了来。

    医师看过之后,便对等着的三人说道:“武清侯这一气,非同小可,最好等明天再和他谈事,否则要是再气急攻心的话,怕是要真气坏身子,后面怎么样就难说了。”

    听到这话,李国臣冷笑,姜冬不屑,唯独钱主事点头,最后也给其他两人做了下思想工作。这钱再急,也不急在今天。

    姜冬听了,大步走到病床前,对呆呆地李国瑞冷声喝道:“银子事关前方战事,明日要再不交的,后果自负!”

    说完之后,他便留下了几名番子,就待在侯府,看着这里,不给李国瑞有转移家财的机会。

    钱主事也有责任,也留了几名衙役,和番子一起看着前后门,随后和姜冬以及李国臣一起走了。

    武清侯府的这个事情,随便八卦的那些人散去,也立刻传了开来。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事情,是以飞快地速度在传播的。

    而朝堂上的议事,也已经传开。这么一来,大部分人,都是对武清侯这边幸灾乐祸,毕竟倒霉就倒霉武清侯一个人,谁让他有一个那样的哥哥,把他哥哥逼急了,这下好了,倒霉了吧!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很快,就又有一个消息在私下里传开了。特别是在勋贵圈子里,传得就更是快速,因为和他们有关。

    “你们听说了么?朝廷如今没钱,皇上已经盯上了京师勋贵的家财了!”

    “怎么不会?区区一个武清侯府就有四十万两家财,看到没有,拿出一半都能应急了,皇上会不心动?”

    “你们说,如今朝廷国库有钱么?没钱是吧?回头还到处都是用钱地时候,这个钱,朝廷准备怎么解决?没钱了,皇上会怎么想,是不是会盯上京师勋贵的家财?”

    “没错,这钱来得多快,朝廷国库没钱,皇帝急了的时候,肯定会惦记了!”

    “……”

    这些言论,不得不说,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国库没钱,而朝廷又急需用钱。武清侯的那二十万两,也只能解决下燃眉之急而已!

    甚至还不止这个言论,有人有了更多的猜测。

    “皇上能看上勋贵的钱,那会不会看上京师文官武将的钱呢?”

    “有可能,如果勋贵那边搞不到钱,或者钱不够的话,估计会向文官武将下手了!”

    “搞不好,京师所有有钱的人家,都会被皇上惦记了呢!”

    “……”

    还没到天黑,原本幸灾乐祸的人,就悄悄地转变了态度。那些文官武将和什么京师富人还好,皇亲勋贵们,却是坐不住了,也就开始有了动作。


………………………………

147 无耻之极

    与此同时,宫外的这些传言,也通过锦衣卫和东厂这边,第一时间汇报到了崇祯皇帝这里。

    说句实话,第一时间,崇祯皇帝便怀疑这些传言的源头是杨嗣昌。因为杨嗣昌是知道薛国观的提议,而如今这传言,和薛国观的提议很像。用后世的话来说,杨嗣昌似乎有足够的作案动机。

    但是,不管怎么样,传言和薛国观之提议多少有些不一样。

    这些传言,从表面上看,是从武清侯的事情上开始推导开来的。

    像这种传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