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有家店-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点是在朝堂上,治国先治朝堂,如果朝堂清明,则河清海晏,如果朝廷混沌,则国家动荡!”
见到孙承宗又滔滔不绝的趋势,崇祯皇帝对站在不远处的王承恩吩咐道:“去,给孙爱卿搬一把椅子,在沏一壶茶,朕要和孙爱卿好好的聊一聊!”说着崇祯皇帝继续侧耳倾听。
“朝堂上的人分三派,文官、武将和皇上的私臣,武将不参政,在朝堂上没什么发言权,力量也就不大。”孙承宗接过王承恩搬过来的椅子坐下,又喝了一口茶水:“那么治理朝堂,也就是治理文官的事情了。”
“文官,大多数的时候,大家政见不同,皇上可以择优而取,不用烦心。甚至朝堂之上有党派之争,皇上也只需要维持朝堂平衡,不叫一方做大即可,整体上还是能够维持朝局的稳定的。只要皇上用心,便能够做的很好!”
平衡,崇祯皇帝把这两句话记在了心里,等着孙承宗继续说。
“只不过当一种情况出现,事情就会变得有些麻烦!”孙承宗沉吟了片刻,才继续说道:“那就是文臣一体的时候,皇上想要推行什么政策,难度和阻力就不是一般的大!”
崇祯皇帝知道孙承宗在说的就是自己现在的情况,没有哪一个文官敢公开的支持自己,即便是孙承宗也不行,支持来了自己,以后在官场上怕是寸步难行,这也不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皇上的私臣就是东厂和锦衣卫,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这种时候,有人能够帮皇上做事!”
“只不过在老臣看来,如果用了锦衣卫和东厂,造成文臣和私臣的冲突,反而落了下乘。”孙承宗也不看一边王承恩的脸色,自顾自的说道:“以文臣治文臣,才是上策!”
孙承宗看了一眼崇祯皇帝,见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笑着点了点头,皇上听进去就好了。
“这一次的事情,文震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已经成了皇上和那些人争斗的关键点。”孙承宗没有在说什么用人之道,而是直接切入了现在崇祯皇帝最关心的问题。
“自古兵家有必争之地,文震孟此时就是这个地位,但是皇上忽略了一点,文震孟之所以重要,不是他本人多重要,是顺天府尹的位置重要,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税的负责人重要。区区一个文震孟,不会被那些人放在眼里!”
这一点崇祯皇帝心里当然清楚,可是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找不到后面动手的人,自己这边很被动啊!
“先生何以教朕?”崇祯皇帝看着孙承宗,缓缓的说道,语气非常的客气。作为天启皇帝的老实,孙承宗的地位在那里摆着,崇祯皇帝称呼一声先生也并不为过。
孙承宗一笑,对崇祯皇帝改变了对自己的称呼,也不是很在意:“文震孟心有热血,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但是做事不够老练,总是让人抓住把柄,如此怎么能够不让皇上焦头烂额?”
“文震孟不能不保,可是保住文震孟,牵扯的又太多!”孙承宗一句话将崇祯皇帝的窘境给说了出来。
“换掉文震孟,让一个人来打破朝堂上的死水局面,才是破局的关键!”孙承宗看着崇祯皇帝,捋着自己的胡子,胸有成竹的说道:“那些人太多,实力也雄厚,皇上与他们缠斗是不值得的。”
“他们有的是时间,只要将事情拖垮了就好了,可是皇上不然,皇上是希望把事情办成,这就不能陷入他们的圈套,不能和他们缠斗,而是要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直接破局。只要将清丈土地的事情做完,他们就没话可说了!”
“到了秋天收税的时候,抗税不交,那可是大罪,想要处理就简单的多了!”孙承宗一副老奸巨猾的模样,笑着说道。
崇祯皇帝大概听明白了孙承宗的话了,那就是朝堂上太安静了,需要进人了。
虽然使用魏忠贤为魏家阁老,自己没有对朝堂上进行大规模的清洗,这些人也的确没什么主张,算是很听话,可是弊端也暴露了出来,自己需要人站出来的时候,他们也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皇上,臣推荐一个人,可以接替文震孟的位置,而且一定能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不会出丝毫的纰漏!”孙承宗终于把这一次的最终目的说出来了,虽然前面对崇祯皇帝的教导也很关键。
“不知道爱卿说得是谁?”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问道。
孙承宗微微一笑,轻轻的说了三个字:“这个人就是毕自严!”
毕自严?崇祯皇帝一皱眉头,他不是没听过这个名字,反倒是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因为毕自严是东林党的大佬,政治理念非常的接近东林党的另外一位大佬,也就是袁可力,地位也不差多少。
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孙承宗,崇祯皇帝心中叹了一口气,孙承宗给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同时也出了一个难题啊!
毕自严的履历非常丰富,崇祯皇帝曾经详细的研究过,曾经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而且毕自严对经济方面非常的擅长,这一点后来也得到了非常好的证实。
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后任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与登莱巡抚袁可立互为犄角,专饬海防,修战船、治兵器、建水军,曾镇压河北、山东的白莲教起义。
天启年间,与其他东林党人一样,受到魏忠贤排挤,只能回家乡了。
直到崇祯元年,崇祯皇帝钦定逆案,魏忠贤集团倒台,毕自严再一次被启用为户部尚书。
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十年,功在社稷。可以说崇祯初年,朝廷能有那么好的财政状况,毕自严功不可没。
袁崇焕在辽东的辽饷,平定叛乱的银子,全都是毕自严一手筹措的。
毕自严从抓节源开流着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兴复屯田,地方官吏以经济发展速度来考核。毕的建议得到崇祯皇帝的称赞。其后,他广泛征求朝廷老臣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十二条条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
包括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项,皆得允行。
为了杜绝地方官侵吞赋税银两,他亲自主持编订了赋役清册,颁行天下,严格监督审核,使贪污现象受到控制。原来的官屯地亩因年代久远皆被势家豪族侵占,赋税收不上来,毕自严不畏困难,亲自主持核查清丈了官屯地亩,明令按亩起科,增加了收入。
在他的精心谋划下,冗兵冗费减下来了,虚报冒领、贪污侵吞大大减少,国家赋税收入增加了,明代财政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崇祯皇帝曾经想过启用毕自严,因为这真的是一个能人,有他来主持自己的赋税改革,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历史上毕自严最出名的一次是皇太极兵围北京城,天下勤王兵马四十万云集京师四周,粮草军饷供应成了严重的问题。
毕自严连续月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昼夜不停地手批口答处理后勤供应事务。在他的精心筹划下,粮饷供应及时,为挫败清军围城立了大功。清兵退走后,毕自严累得头脸肿得像斗一样大,口吐鲜血不止。崇祯帝非常感动,晋升他为太子太保。
只不过毕自严的政策只能治标,并不能治本,无论他如果努力,如何当精竭虑,朝廷的财政依旧是入不敷出。
崇祯四年,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在旧增五百二十万两之外,再增新饷一百六十五万,崇祯皇帝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予以批准,又把全国百姓往死亡线上推了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毕自严条上十事,提出补救措施,请崇祯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悬釜的境地,请酌减天下赋税,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当然,他的意见崇祯皇帝无法接受。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农民起义大流行,怎么样都清缴不灭。
看了一眼孙承宗,崇祯皇帝苦笑着摇了摇头,一旦这个时候将毕自严启用,那朝堂上必然会有支持自己新政的势力,哪怕损害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能够攫取到政治资本,这些人就是东林党。
毕自严只是一个开始,朝堂上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东林党,这个口子该不该开,该怎么开,对崇祯皇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皇上,毕自严长于经济,对政策把握非常的精准,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孙承宗见到崇祯皇帝迟疑,自然知道崇祯皇帝在担心什么,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崇祯皇帝对东林党有如此大的戒心,已经到了宁可一人不用的地步。
崇祯皇帝叹了一口气,他当然知道毕自严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可是真的能用他?
孙承宗有些无奈,自己前面的话是不是白说了?想了想,孙承宗接着说道:“皇上,朝堂之上如一潭死水,这个时候就要有活水进来,不然朝堂上一直是一成不变的!”
“一旦毕自严负责这件事情,那么物议也会有好转,朝堂上的矛盾也会有所转移,请皇上三思啊!”
物议?崇祯皇帝一愣,自己还真的没想到这一点,因为自己很讨厌站在道德制高点,动不动就道德绑架的东林党。
可是此时此刻,崇祯皇帝明白了孙承宗的意思,在这个时代宣传工作也很重要,那宣传的主体是什么?就是物议,这些物议来自何处?当然是读书人,在读书人里面,最擅长这一套的就是东林党。
为了让毕自严更进一步,他们就会鼓吹毕自严的功劳,瞬间把新政也鼓吹一遍。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孙承宗,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个老狐狸,启用毕自严绝对是一箭多雕的办法。
至于后面说道的朝堂上矛盾转移,崇祯皇帝当然也明白,那就是说得党争。一旦自己启用了东林党,朝堂上肯定党争再起,绝对能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狗咬狗,自己从中渔利。
历史上的这些大臣们,党政起来可是不管不顾,甚至反贼都打到了城下,他们还争斗的不亦乐乎,出了党争,他们眼里就没有其他的事情。
琢磨了半天,崇祯皇帝也没想到重用毕自严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一旦用完毕自严,他得罪人也得罪的差不多了。主持天下的税收,足够毕自严做到告老还乡的了。
“爱卿说得不错!”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心中算是认同了孙承宗的话,孙承宗的政治智慧并不低啊!
(未完待续。)
………………………………
第四十五章 称王建府
“自然如此,老臣告辞了!”孙承宗见自己这一次的来的目的都达到了,便起身告辞了,自己在这皇宫里面不能多呆,更不能参与皇上的决策,今日有些话,自己已经说得过了。
轻轻的点了点头,崇祯皇帝也没留孙承宗,有些事情心照不宣就可以了。
看着孙承宗走出去的背影,崇祯皇帝叹了一口气,转过头身边的王承恩说道:“司礼监拟旨,让人去宣召毕自严进京,要快,不能耽误,让宣旨的人带着毕自严一起回来!”
“是,皇上,奴婢这就去!”王承恩点了点头,转身向着外面走了出去。
京城波涛汹涌,暗波涌动,陕西此时也不太平,三边总督的驻地,陕西固原,王之臣一脸阴沉的看着手中的塘报,目光从在场文武官员脸上扫过,狠狠的将塘报摔在了桌子上。
“赵淳,府谷被叛军攻占了,你知不知道?”王之臣冷哼了一声:“叛军在府谷劫掠三日,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好,真好,你这个府谷知府当得真是太好了!”
府谷知府赵淳跪在地上,身子不断的颤抖,额头上满是冷汗。
大堂里面没有一点动静,谁也不开口,只能听得到赵淳粗重的喘息声,以及他自己的心跳。
王之臣自从来到固原之后,一直都在收拾烂摊子,他和当地的几个总兵矛盾十分的尖锐。只有到了这里,王之臣才知道这里的情况多么严重,虚冒战役已经是常态,侵吞军饷屡见不鲜。
冒名顶替,吃空饷,军队里面全都是老弱病残,倒卖军械,这是军队?连土匪都不如。
正准备着手处理这件事情,府谷就出了这样的事情,王之臣是一个头两个大。
对于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赵淳,王之臣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怎么看他都是一肚子的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王之臣大声的对赵淳说道:“说,这些反贼都是什么人?”
“大人,大人,这些人都是暴民,他们生有反骨!”赵淳哆嗦着磕着头,伸手向外面指着,好像反贼就在外面一样。
王之臣一皱眉头,知道自己在赵淳这里问不出什么来了,为了保命,他肯定会拼命的推卸责任。将放在桌子上的令牌拿了起来,王志臣大声的说道:“左右,将府谷知府赵淳的官府扒了!”
“逼民为匪,坐视反贼为乱,不可饶恕,把他拉下去,给本官砍了!”说着,王志臣将手中的令牌一扔。
赵淳一愣,没想到王之臣居然要直接砍了自己,这是闹什么?心中顿时大惊,连忙开口说道:“大人,卑职冤枉啊!卑职乃是府谷知府,大人你不能让如此对我,大人,你不能啊!”
两边的士卒根本不顾赵淳的叫喊,一拥而上,直接将赵淳给压倒在了地上。
两个人一架,将赵淳直接托向外面,任凭他怎么折腾,两个人也都不说什么,直接动手。
大堂里面静悄悄的,王之臣面沉似水,此时此时刻,他的心中百感交集,自己该怎么办?虽然固原都是老弱残兵,可是事到如今,自己也只能带着他们出战,大一些暴民应该没问题吧?
“诸位,回去好好的准备一下,各自整军,等到本帅查明情况,咱们即可并发府谷!”王之臣看着众人,沉声说道:“现在府谷的情况不明,大家回去之后要做好准备!”
“谨遵钧命!”大堂里面的将领连忙答道,虽然他们和王之臣离心离德,但是表面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等到所有人都出去,王之臣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三边总督没那么好做啊!
当初崇祯皇帝让自己到陕牺来做三边总督,自己还不是很愿意,以为这边没什么事情,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这里根本不是没什么事情,而是事情全都藏在暗涌下面。
“曹文诏,你去把赵淳的手下给控制起来,将府谷的情况问清楚,顺便派出探马,咱们不能贸贸然的就进兵府谷!”王之臣现在能依靠的,也就是跟在自己身边的曹文诏了。
“大帅,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对咱们没什么影响,只要让末将带兵三千,一定能够一举击溃反贼!”曹文诏不知道王之臣的谨慎来自哪里,反正他是没看出这些反贼有什么问些,自己带人出征,绝对是一股而下。
看着意气风发的曹文诏,王之臣苦笑着说道:“你以为这是辽东?有精兵让你统御?”
虽然辽东的士卒面对后金也打不赢,但是在大明的这些军队里面,绝对算得上是精锐了,这一点没有人能够否认。比起陕牺这边的军队,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曹文诏一愣,脸上的激情也化作了苦笑,想到自己指挥不动的那些手下和士卒,空有豪情也没什么用不是?
“大帅,府谷塘报!”正在这个时候,外面跑进来一个士卒,恭敬的给王之臣行礼,然后将自己手中的塘报高高的聚过了头顶。
将塘报拿过来,王之臣快速的看了起来,只不过很快王之臣的脸色更黑了,大声的说道:“岂有此理,这些人的眼里还有国法吗?这是真的准备要造反,看来要让他们看看朝廷的刀是不是锋利了”
曹文诏在一边有些没弄明白,不由的想看一看王之臣手中的塘报。
对于王之臣的话,曹文诏颇为不以为然,人家连县城和府城都打下来了,摆明了就是起兵造反,都造反了,还什么律法不律法的,人家怎么可能会放在眼里?
见到曹文诏的样子,王之臣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伸手将塘报拍在了他的胸口。
将塘报看了一遍,曹文诏立马知道王之臣为什么生气了,这简直就是**裸的挑衅。匪首已经查清楚了,是一个叫王嘉胤的人,而此时而此刻,王嘉胤正在府谷玩大封功臣的把戏。
最关键的是王嘉胤居然要称王开府,自封汉王,手下的人都个个有封赏,还高举义旗,号召所有人来投奔他。完全就是一副以府谷为中心,做大做强的样子。
(未完待续。)
………………………………
第四十六章 梁仲坤现身
将塘报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曹文诏带着几分迟疑的看着王之臣,最后才小声的说道:“大人,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咱们是不是应该上奏皇上?”说道这里,曹文诏就没有在说什么。
听了曹文诏的话,王之臣苦笑着摇了摇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在王之臣的叹气声之中,曹文诏听出了浓浓的苦涩,曹文诏也能理解。王之臣刚从辽东调任陕牺,任职的还是三边总督这样的职位,自己在陕牺没什么成就不说,居然搞出了这样的事情。
三边总督节制河西巡抚、河东巡抚、陕牺巡抚以及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的九总兵。官位之高,权责之重,绝对是大明最顶级的,可见崇祯皇帝对王之臣的信任。
此时此刻,王之臣就觉得自己辜负了崇祯皇帝的信任,心里面自然是非常的无奈和苦涩。
“放心,我不会犯糊涂,奏折已经上路了!”王之臣见曹文诏看着自己,只能开口说道:“奏折里面我已经向皇上请罪了,咱们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快将乱匪平定下来!”
“谨遵大帅之命!”曹文诏也松了一口气,恭敬的说道,王之臣杀了赵淳,虽然有王命旗牌在身,但是也不是一件小事情。
六百里加急的塘报直奔京城,北京城此时正在杀人,菜市口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一辆辆的囚车从顺天府的监狱出来,每一辆车子上都是一个罪犯。官兵沿路押送,监斩官骑着高头大马,目不斜视的向前走。刽子手扛着鬼头刀,头上裹着红巾,面无表情。
在路边的一座酒楼里面,一身便衣的田尔耕站在二楼的窗口,看着楼下通过的囚车,静静的沉思。
这些囚车装的不是别人,正是田尔耕从张家口带回来的人,为首的就是范永斗。经过三法司的定案,证据十分的充足,也没有等到秋后,直接就是斩立决。
虽然杀的人不少,事情也闹得挺大,牵扯人也很多,但是这一次没人站出来说什么,甚至连求情的人都没有。通敌卖国,倒卖粮食军械,满门抄斩都不为过,这样的罪名没人敢出来说什么。
崇祯皇帝也没有大搞株连,做到了适可而止,倒也没有在官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
“大人,封丘来了!”锦衣卫千户胡锦跟在田尔耕的身后,虽然见到自己大人怔怔出神,可是还是开口说道:“在外面候着,事情有眉目了,大人还是见一下吧!”
“让他进来!”田尔耕点了点头,向后退了一步,伸手将窗子关上。
外面进来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发髻有些凌乱,身上也有些尘土,好像是和人打斗过。胸口的衣服一看就是被利器割开的,隐隐的还有血迹,直接证明了这一点。
“怎么搞成这样?”田尔耕看着封丘,皱着眉头问道。
“请大人治罪,卑职手下七个人,只有卑职一个人活着回来了!”封丘见到田尔耕,直接就跪在了地上,眼泪直接就掉了下来:“大人,封丘无能,愧对大人的信任!”
田尔耕的脸色就是一沉,八个人只回来了一个,这是闹哪样?看着封丘的样子,田尔耕直接说道:“哭有什么用,到底怎么回事?如果他们死的不值的,我不会饶你了的!”
“大人,我们找到梁仲坤了!”封丘的一句话,直接让田尔耕脸色大变。
“在那里?”田尔耕向前走了几步,急切的问道。
封丘连忙说道:“在城南的一座宅子里面,是一个小偷发现的,他踩盘子的时候发现的梁仲坤的踪迹,然后他就找到了卑职,想要从卑职这里换一笔银子。”
“他也知道,没有人出头,衙门的银子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见田尔耕瞪眼睛,封丘连忙说道:“卑职就带着人去核实,算上卑职总共去了八个人,全都是卑职手下的好手!”
田尔耕一皱眉头,封丘明面上京城里面的混子,但是手下的人也不少,干练的也挺多,八个人就回来了一个?
“我们的确见到了梁仲坤,可是不知道怎么就被人发现了,里面冲出了十几个人,手中全都有家伙。”封丘说道这里,直接打了一个寒颤,先心里面还是在害怕:“他们的伸手太好了,我带去的人根本不是对手。”
“为了让我跑出来,他们全都死了!”封丘哭丧着脸说道:“我们被堵在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