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到燧皇时代-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我说弟兄们,咱们也吃饱了,唱够了,该挪动一下屁股,干活喽!”极为负责的塘头,吆喝着大家开工了。
我看着眼前秩序井然的工地,转身往议事厅走去。
议事厅里的四盏油灯,把铺在地面上的地图,照的是清清楚楚。图上的河流、田亩、森林和房舍都已经标注完成。地图绘制的范围南到大河,西到大河上游的峡口,北到谦叔部落的沙心洲,东到高山与大河毗连的地方。
地图上河网密布,图上标注的河流就有七条之多,均归入大河。我估么着,地域范围南北有十多公里,东西有五、六十公里。属于河流、山丘和平原交混地区。
“哦,柯儿来了。为父正在仔细观瞧,这敢战军军壮所绘之图,甚为详尽,姒某真是开眼了。原来无需舟车劳顿,在一张纸上,亦可从容排布,调军遣将。如此甚妙啊!”晟父是眼不离图,颇为感慨的说道。
我看着图上的要点,大部分都没有名称的地图,探问道:“晟父何不就此命名地点、河流,也便于今后使用。”我看着晟父,怂恿着说道。
“为父也正为此事犯愁呢,可这命名之事,理应是国监大人的物事,姒某如此,合适吗?”晟父口是心非的说着。
“晟父乃燧明之国公,在姒部落内的相关物事,理应如此。只要将标明的地图,报送国监大人醒知,应该无妨。”我顺其所想的说道。
“那好,姒某就勉为其难了。我是想,这蟒水入河口之地,应该有个名称。看着持矛巡查的军壮们,再想到,在国都巡游时,所见的‘尨蟒之津’的石碑,干脆就叫——矛津河口。”
“太好了!”我闻听此言,不禁叫出声来。这可就是后世黄河上著名的三大古渡之一——茅津渡的前称啊,这也太巧合了吧。
“柯儿,你看,这东边的地势十分险要,特别是这几道山梁,与河流并置,十分陡峭。姒某就命它为——壮汉坡如何?”我细观此地应该是在后世山西平陆县坡底乡好汉坡附近,真是太凑巧了,这应该得益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持续不断的香火延续的结果。
“柯儿,你再看这西面,三峡两峰出大河,河水直下顶巨石。这河中的巨石,就如同砥柱一般,就把这燕鸟驻足的石礁定名为——砥柱峰。”
这后世的成语‘中流砥柱’,就此诞生了。
“柯儿,再看这南面,大河之南。在地图上还都是空白啊!想当年,姒某年少之时,常随兄长乘筏,绑上充气的羊皮囊,去对岸运送物事。所见的地域,田亩更为广阔,物产极为丰盈。也不知对面的两位兄长现下如何?那里可是我们毒嫦国的土地,也就是现下燧明国的属地啊!”晟父不无遗憾的说道。
是啊,大河之南,原来是这样产生的地名,就是后世河南省所属之地。
“晟父,咱们现下,就一心一意的建造船只,总归有一天,我们要收复大河之南的故土。”我宽慰着晟父,坚定的说道。
“好啊!柯儿有志气。看着如此年少的国族精锐,都挺身而出,为父深感欣慰啊!”晟父的眼睛,终于从地图上移开,起身后,抚摸着我的头,高兴地说道。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地图也越来越完善,地名也都详尽的标注在上面。
不知不觉中,身上已经感到了凉意,冬天终于来到了。现下这里的气候,更像是后世福建地区的气候温度。这一点需要后世的古气象专家们去考证了,我只能提供亲身体验的证据罢了。
眼看着船场建造的平底船陆续成型,有五艘平底船即将建造完成。
看着往来奔波的塘头,已是无暇顾及我这个站在一边的孩童。直到姒姨派人送来饭食,大家才休息下来。
“哈哈!柯儿,我们过两天,等这些船身上涂刷的桐油干透了,就可以驶向大河了。”塘头边吃着米团子,边开心的说道。
“太好了,柯儿就等着这一天呢。”我大声回答道。
塘头高兴地拍着我的头,竖起大拇指,比划了一个成功的手势。
时间真快,转眼就到了新船下水的日子了。
“柯儿,走,陪着为父为大船入水,去庆贺一番。”晟父说着,健步往前走去,我则在后面一路小跑的跟着。
快到船场时,就听见嘹亮的《水军之歌》,在不停的唱着。我也随着哼唱起来。
“此歌甚好,柯儿真不愧是国族的贤才。”晟父正说着,姒姨披着裹身的麻布围身,一摇三晃的赶了上来。看着用染着红色的麻线,绑起来的长衣,女性的曲线是隐约可见。乌黑的长发盘成了一个大卷,用竹簪串起来,顶在头上,尽情的吸引着异性的眼球。
“晟公,看下妇给您带来什么了?”姒姨娇滴滴的说着,把手里的小竹篮,拿到我们的眼前。
“哎,这不是山楂吗?酸甜可口。”我急忙说道。
“这个在我们这里叫‘棠朹子’,吃不下饭,就用它泡水喝,食欲大增。”姒姨说着,用手拿起一个果子,塞到我嘴里。然后也给晟父递上一个果子,伸手放到嘴里。晟父会意的,用手轻轻拍着姒姨粉红的脸颊,大家相视而笑。
“全体站队!恭迎晟公,亲自宣布新船入水之事。”莽叔豪放的嗓音高喊着。
只见在宽阔的蟒河河岸边,一字排开着十艘平底浆船,每条船上都就坐着六名水军浆手,船尾一名水军掌舵。
船舱内还可就坐十余名精壮,我和晟父在莽叔的引领下,进入到第一艘船舱内,晟父激情满怀的站在船头附近的隔舱内,大声说道:“离岸,行船!”
只见,大木船就在舵手的吆喝声中,离开了岸边,桨手们则开始不断的操浆划水。战船(平底船)则朝着莽水的入河口驶去。
很快,我们一行十艘战船,就进入到了大河澎湃的水流之中,船身伴随着河水的拍击,不时微微的摇晃着。莽叔则手舞足蹈的大叫着:“大河啊!我姒莽又回来了。哈哈!”
我们轻松地顺流而下,两岸的葱翠树林,目送着我们依次通过。扑面而来的凉风,刺激着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些许的凉意。晟父疼爱的把我揽在怀里,迎风而立。
约么一个时辰后,但见河岸两边山峰耸现,随着河道渐窄,水流也开始加快。
晟父随命各船靠岸,歇息。大家在一个岸坡处,停了下来,我和晟父随着莽叔,登上了北岸。
“柯儿,看见前方高耸的山岩了吗?那就是壮汉坡,这就是我们军壮防守的山界。”晟父用手指着略显陡峭的山岩,大声说道。
“山界?这么说,再往前就不是我们的地盘了?”我急忙问道。
“柯儿,不是这样。再往前就是荒山野岭,渺无人烟的山区了。河道也是暗流涌动,但并不妨碍行船,不过回返的时辰,就要费很大力气了。”莽叔瓮声的解释道。
看来,我们停船的地方就是一个简易的补给河滩码头。
“走吧,这里河道风大水冷,大家登船回返吧。”晟父发布了返回的命令。
往回走可就要费事多了,但见摇奖的精壮们是各个奋力划桨,船只顶水慢慢的往回返,舵手也用力的把住舵,抵抗着从右侧面刮来的强风。
“这要是有个风帆就好了。”我自言自语的说道。
“柯儿所说的,是不是在船上挂起布帘子?”晟父敏感的探问道。
。。。
………………………………
第六十二章 扬起风帆战船起航
第三章 扬起风帆战船
我思索着点头认可。莽叔也收敛了躁动的身形,若有所思的看着我。我想着要在船上建设一条主帆,用于顺风航行,再建两个三角帆,用于侧逆风航行,应该可以解放不少行船的人工驱动之力。
“这样吧,晟父,回去后,柯儿画一张带风帆的图样,请塘头他们在船上加装起来,我们再出水测试,想来,定能起到借风驶船的效果。”我十分自信的说道。
“好啊,你莽叔我一辈子在水上行船,今日到是听到新鲜事了,还能够逆风借风行船,闻所未闻啊!好的很,下面就看柯儿的本事了。”莽叔带有几分狐疑,大声说道。
“放心吧,晟父,莽叔,这事就交给柯儿来办。”我昂头挺胸的说道。
船行了大约四个时辰后,在一群精疲力竭的摇奖精壮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回到了船场。
上了岸的精壮们都累得,四仰八叉的瘫倒在岸上。这样的情形,如何能够适应作战的需要呢?马上补建帆船,桅杆的顶点距离船两头的斜拉角尽量小于45°,防止船体重心偏移。桅杆上有调整方向的横杆,它的宽度不宜超过船体的宽度。由于现下的平底船还不算大船,所以风帆多了,船上的活动空间就太小了。再说了,首次使用风帆,也需要积累经验啊。
塘头看着我画的图纸,想了想说道:“这种带帆的船,我看到东诸国有人用过,但那船比咱们的要大。看来,这也不太难啊,哈哈哈!好吧,就看我塘头的手艺吧。不过这帆布还是请姒大主妇组织健妇们,尽快缝出来,不然咱们还是无帆之船。”
“我看着这帆布不就是一块大布吗,有什么可特别的?柯儿,要不你给姒姨再说道,说道。”姒姨似乎很有把握的说道。
“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需要用绳子来回升降,需要把竹竿在帆布的两头和中间,缝起来就行了。桅杆的顶上要有个孔,便于穿拉绳索。”我对着姒姨和塘头说道。
大家没有再提出异议,也就分头准备去了。
“晟父,咱们这河面冬季会结冰吗?”我好奇地问道。
“河水不会结冰,湖塘也不会结冰,只有处在风口上的地表水才会在黑夜结冰,但白天就化了。”晟父认真的解说着。
这就是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情形,比之后世要温暖一些。这情形,让我这曾经生活在后世的穿越人,无从判断,到底这温室效应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眼下相对温暖而湿润的气候肯定是好事。
大约一周以后,改装过的战船完成了,水手们(在我提议下,对战船上军壮们的称谓)也都在路上,学会了如何在舵手的统一指挥下,拉动风帆上的绳索,调整风帆的角度,升降风帆。
再次出航的时间到了,这次我和莽叔选择了一条船,六只船桨都带上了,枪械也带上了,以备急需。同时,这也是一次模拟水战的试验。
六名水手,两人负责升降主风帆,系缆和解缆,两人负责前角帆,两人负责后角帆。当然,并不一定同时都去操控风帆。
莽叔带着我登上战船,水手们用船桨顶着岸边,让船只进入到河面。按照我的指挥,两名水手升起了主帆,很快在有力的西北风吹送下,风帆很快鼓了起来。船在风帆的带动下,加速向东南飘去,我赶紧命舵手调整方向,避免船被风吹到对岸去。这位有经验的舵手,在经历初期的紧张之后,熟练的掌握了操控的技术。
船速越来越快,远远超出了划桨所能达到的速度。
“柯儿,风帆这个物事太好了,这才叫乘风破浪,哈哈哈!”莽叔是异常的兴奋。
“主帆手,放下半帆。”我看着被风吹的有些倾斜的战船,命令道。
毕竟我也是第一次乘坐帆船,心里也没底。
“哈哈哈!柯儿,也太小心谨慎了,你莽叔我,别说船有这点倾斜了,咱们可是平底船,不会翻的。”莽叔大笑着说道。
我心里想,废话,当然不是独木舟。
正说着,入河口到了。我们这次需要逆风而上,往砥柱岛的方向行驶。所以进入大河之后,要有一个右转弯。我命水手放下风帆,单面摇奖,舵手操控舵把,先让船转过弯来。当然,船也被向下游,冲下去一段距离。
关键的时刻到了,我命扬起风帆,正对着西面,也就是我们要逆水前进的方向。这下可好,河面上强劲的西北方,吹在风帆上,立即鼓起了一个大包。船只在侧风和舵手的共同努力下,停止了下泄,开始慢慢的往上游行驶起来。船上的所有人都大为吃惊。特别是莽叔,更是瞪着牛眼,呆立在船舱里。
“风帆手,别看着了,赶快调整风帆,让它面对着西北迎风面。然后系紧帆绳,都坐下来。舵手一定要把舵偏向迎风面。用水流抵抗侧风的压力。”我大声发布着命令。
眼看着帆船向上游缓缓的行驶,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柯儿,莽叔我也没看你在河上行过船,这风帆之物事,是如何知晓的?”莽叔一脸疑惑的看着我。当然,水手们也以一种敬仰的神情,望着我。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莽叔又急着问道:“柯儿,你这前后两个角帆干什么的,怎么不用啊。”莽叔的一句话,到提醒了我。
我急忙命令升起前后角帆。
角帆升起来后,被风吹的左右摇摆。水手们按照我的吩咐,将帆面朝向迎风面,在船头和船尾系好帆绳。行船的速度又有了些许提高。但是帆绳和角帆,经常会影响和阻挡舵手和大家的视线,有点得不偿失。他不像主帆,底部横杆之下是空的,舵手坐着,能看到前面的情形。
想一下也是,这七、八围长的木船还是太小了,船帆太多,人的活动空间也就太少了。看来回去后,还要改进和简化一下。
不过,我是不会说画蛇添足这样的话的,我随即说道:“看来咱们的战船还小了一点,这三角帆还派不上用场,回去先撤了吧。”
“柯儿说的极是,莽叔我,看那东诸国的战船上,都有敌楼,船也大,不过他们好像是用的水轮车转着行船。我看还是咱们的船更方便一些,哈哈哈!”莽叔开心大笑着,说道。
帆船只在强劲的西北风的吹送下持续前进,舵手始终锁定一个方向掌舵,其他人则无事可做,端坐在船舱板上,聊天和欣赏大河的风光。
虽说船速不是太快,但总比逆水划船要快多了,关键是不费力气,这样大家才能进行作战。
从此,中华古老民族的造船技术,进入到了风帆行船的阶段,这可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帆船的记录之一啊!也可能就是世界最早的帆船。
大家可不要觉着这事很奇怪,毕竟历史文献的记载要晚得多,但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只要能织布了,帆船的使用,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来,舵手,你起来一下,本督亲自操舵,再往前行,就有礁石了,如果不想去喂鱼,就让本督来吧。哈哈哈!”爽朗的莽叔,大笑着赶走了舵手。
只见他用满是黑褐色汗毛的大手,紧握舵把,凝视着前方,盯着水流中时隐时现的一个个漩涡,做着专业的避让动作。
这可真不愧是浪里行,船为家的大军将――姒莽。
本来有说有笑的水手们,看到此景也开始紧张的看着前方的激流和漩涡,停止了言语。
很快,浪击礁石巨大的轰鸣声,渐渐传了过来。莽叔将船接近北岸,采取近岸行驶的策略,避让礁岩和激流。
大约又行驶了半个时辰,巨大的河心礁岩岛,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内。这个礁岩可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远观,岛上还有绿色的植被,飞鸟蜂拥着,俯冲到在急流中,取食被水浪带起的河鱼。然后,又降落在岛礁的草丛灌木之中,喂食幼鸟。
沿着河岸行到近前,原来不止是一个礁岩矗立在河中,大的礁岩就有三个,都耸立在河道的激流之中。
难道说,这就是后世常讲的‘梳妆台’、‘炼丹炉’和‘砥柱石’吗?我想,那个居中的黑褐色的大礁岩,就应该是‘砥柱中流’了吧。看着汹涌的河水,无情的冲撞着这几个‘不长眼’的拦路石,真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柯儿,怎么样,气势磅礴吧。想当年你莽叔我还撑着竹筏,登上过这些礁岩呢。好家伙,那上面鸟蛋可真是太多了。那次正好我也饿了,捡起来,捏碎了就喝。不曾想,那飞鸟也不是好惹的,一个接一个的俯冲,用嘴捣我。你叔我实在是受不了,只好躲下来,撑筏跑了。哈哈哈!”大家闻听,都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无不为莽叔的勇敢和强壮所折服。
大家想啊,撑竹筏别说是登岛了,就是靠近它们,都非常危险,搞不好就粉身碎骨了。
正说着,更大的响声从上游传来。大家无不惊恐的向前望去,在弥漫的水雾中,有高大的山影,时隐时现。
“哈哈哈!柯儿不必惊慌,这大河第一险关――鬼门关就在前面了。不过就是莽叔我再神勇,也无法撑船趟过这鬼门关啊,只能是在岸边的礁岩上,用长绳拉着船,咱们才能过得去。我看咱们就算是有风帆,也是无济于事啊。那峡谷里的风都是迎头风,还非常强劲。”莽叔相当内行的说道。
“我说莽叔,咱们是来测试帆船的,不是来探险的,如果不好走,就掉头回去吧。”我是心生恐惧的说道。
说话间,透过漫漫的水雾,高大险峻的两岸,夹着两座陡峭的山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三股激流,从这些山峰的夹缝中钻了出来,奔腾直下,水面泛着白浪。这漫天的水雾,就是这激流涌动的结果。
望着眼前险山、威峰、奔流、白浪、蒙雾、礁岩,还有什么能比如此奇险的景致,更能摄人魂魄呢?
“风帆推航,逆势而前,激流回旋,砥柱礁岩。
鸟燕栖息,鱼影频现,泊靠险滩,举首仰看。
透尽雾障,险山迎面,水涌裂谷,奔腾争先。
船到尽头,人行为艰,大河之中,威峰擎天。”
我忍不住诗兴大发,溢美之词是脱口而出,这就是后世被称作三门峡的黄河天险。
“好啊!你莽叔我虽是个粗人,但也是从小在大祭司的熏陶下长大的,我此生最佩服的就是能识文断字,饱学之人。柯儿可是能文能干,世所罕见呢,哈哈哈哈!”莽叔大笑着,搜肠刮肚的说道。
我说平时莽叔怎么说话也带有几分文气呢?原来也是从小耳濡目染长大的。看来这人不可貌相,是自古如此啊。
“听我命令,落帆,划桨,掉头,返航。”我简练的发布着命令。
莽叔熟练的操着船舵,水手们迅速解缆落帆。三角帆也顺势收了起来。
大家齐心协力的调转了船头,战船开始顺势而下,就见莽叔是一脸严肃,全身紧绷,全神贯注的操舵,行船。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顺风顺水,宽阔而相对平缓的河面之上。
“舵手,你小子过来吧,本督也该歇口气了。”莽叔毫不客气的说道。
舵手赶紧起身接替了莽叔,大家都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水中蛟龙。
船顺流回到码头,等候的人群中发出一阵欢呼,“呜啊”之声此起彼伏。
“晟公,我们成功了,你看看这些水手们,毫不费力,就像是去逛风景似得,是吧?”莽叔看着岸边迎候的晟父大叫着说道。
水手们都不约而同的答道:“是!”。
其实,船上的人都知道,要是没有莽叔的精湛操控技艺,别说去看鬼门关了,就是能够绕过那些激流和漩涡,都是非常费劲的物事。
“好啊,有了你们这次试航,我们的水军,终于可以成军了。”晟父感慨的大声说道。
船靠岸后,莽叔一把抱起我,就跳到了岸上。我被裹挟了一脸,莽叔那富有激情,但是气味难闻的分泌液。
“看你,莽督,差点没把柯儿憋过气去,赶快放开手吧。”姒姨有些心痛的怪罪道。
“嘿嘿,我这是要帮柯儿一把,还捞了一身不是。”说着莽叔就放开了手。我一不留神,落地打了个趔趄,好在姒姨一把把我抱在了怀里。
这下可好,莽叔的分泌物还没来得及处理,姒姨的身上的凝脂又覆盖了上来,真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我在人群中寻找着塘头的身影,怎么也找不着,一回转身,原来塘头早就登上了战船,在仔细检查着,船上各个部位,有什么问题。
我赶紧又二次登船,凑过来,和塘头说明了三角帆,现下还没有必要使用,将来造大船的时候再说。
“造大船?太好了,我塘头就等着这一日呢。”塘头兴奋的大声说道。
我赶紧劝阻,打消了塘头的兴致。我们现下主要的物事,还是要把这些战船准备好,一旦有战事,它们就是我们的锋利石刀。
随着阵阵的寒风,我穿越后的第一个冬天到来了。晚上的温度估计下降到了零上几度,由于气候湿气较大,感觉异常寒冷,特别是在茅舍里,更是阴冷。
大家只好生火取暖,抵御寒冷。毕竟,这个时期,人们穿的都不多,没事,大家都围着火盆,轻易不出门。
这我就要佩服冉叔的能力了,把部落里的各项物事,打理的井井有条。即便大家都不出门,吃用的物事,也不会发生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够巡逻站岗,行船河防。
。。。
………………………………
第六十三章 踏上前往国都的归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