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隋唐之乱世攻略-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是不会轻饶了你的。”

        李元吉眉头紧锁,他心里也在权衡利弊,不可否认,宇文成都说得句句在理。

        “你若是信我,借我一匹良驹和几个士兵,乔装打扮之后,我连夜入城,你们暂且在城外等候一晚。”

        李元吉皱着的眉头没有松开,只是质疑地看向对方:“你能做什么?”

        “不试试怎么知道?”

        李元吉没好气地呲了一声:“你真当自己刀枪不入了?你知道这回我是费了多大的气力,才把你从阎王爷那抢回来的?你死了没事,别害罗成伤心了。”

        “你有本事,有本事你别救啊?”宇文成都睨了眼身旁之人,他以为他想入城不成?不过是想还了人情罢了。

        “哎,我说宇文成都,你还拿乔上了,是吧?合着你那张一本正经棺材脸是装的,这会儿连我都奚落上了?你没病吧,我可是堂堂齐王殿下,你就一逃犯,还是抓到立刻就斩首的那种,你敢招惹我?”

        “明日入了城,你还是不是齐王殿下,真不好说。”

        李元吉没刺激到宇文成都,反倒把自己给气着了,气咻咻地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又停住脚步,豁然回头道:“要马就去马房牵去,士兵随你挑选,传我的令就行了。不过,我告诉你,是你自己要进城的,没人逼你,别到时候跟罗成告我的状!我李元吉没那么小气,人我自己会争,不需要以你的死来让给我。”

        “你想多了,我没大度到那地步,没想找死,也没打算把他让给你。”

        “你!”李元吉瞧不得他一脸云淡风轻的模样,一拂袖,转身离开。

        等到李元吉离开了,宇文成都这才大步往士兵中走去。兵法中有迂回战术,适用在朝堂之上,也一样。

        当夜,李元吉依言吩咐下去,安营扎寨,在城外暂歇一晚。

        转天,李元吉等人刚入城门,就见宰相裴寂率领一干官员早已候在那里,瞧见迎面而来的马车,赶紧命人小心护送罗将军回府,等到罗成及其属下离开之后,裴寂面色一整,命人将李元吉及其随从的兵器给卸了。

        李元吉早就料到会这样,也不反抗,乖乖地束手就擒,倒是一早便来到城门口迎接李元吉回府的李安着急得很,匆忙冲到侍卫面前,伸手扒拉着将押住李元吉的人给推开:“怎么回事?滚开滚开!一个个眼瞎了不成,竟敢对齐王殿下无礼!”

        众人看向裴寂,后者眉头轻挑地看向李元吉道:“还望齐王殿下恕罪,皇上有令,见到齐王殿下务必将人带回宫,一刻不许耽搁。微臣奉劝齐王殿下还是老老实实地随微臣走,要不然皇上可是说了,就算是绑,也得将人绑去。”

        李安护着李元吉的手一顿,脸色难看:“裴大人是不是搞错了?皇上就算再生齐王的气,可他毕竟是皇上的亲子……”

        裴寂不屑地撇了眼那人,吩咐道:“来人啊,将这个――”

        倏的,李元吉伸手推开挡在身前的李安,回头还不忘恶狠狠地踹了一脚,力道之大,直将人踹出了包围圈:“谁给你这狗奴才的胆子,竟然敢对宰相大人叫嚣?我这用不着你,还不滚去北平府伺候罗将军去,罗将军此番为我大唐身受重伤,本王也聊表心意,送个不成器的奴才前去照料一二。”

        李安被踹到在地,脑袋懵懵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还是听清了最后一句,好像是让他去北平府照顾罗将军。

        李安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三步一回头地往北平府去了,裴寂目光微闪,竟没出口阻拦。

        李元吉弹了弹身上的灰尘,冷笑一声道:“不就是进宫么?小爷去就是了,哪里敢劳烦裴大人如此大的排场相请。”

        亲子么?

        李元吉眼底一片深幽,亲子又如何,那个人的亲子还少么?在他眼里,若不是自己身上那股不要命的狠劲,对他征战四方还有些用处,怕是早就被弃了。他十四岁之前,可不就是过得无人管教,自生自灭的日子么?

        只不过,他以为经历过十四年那般无人问津的艰难日子,他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齐王身份,没曾想却为了另一个人一再破例,李元吉啊李元吉,你就是在作死。他轻嘲地笑了笑,宇文成都说的没错,这回和以往不同,就算之前父皇心里明知李智云之死与自己有关,依然可以装做不知道,亲子又算什么?难道李智云就不是他的亲子么?还是他宠妃的儿子。只是当时他觉得,和一个已经死了的李智云相比,他李元吉更有用处罢了。

        而这回,他是真的触及他的逆鳞了――他挡了太子的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跟李世民是一样的,因为父皇最中意的儿子始终只有一个,平生头一回,李元吉竟然有些同情起李世民来了。

        而如今造成秦王和太子分庭抗礼,文武百官各自站派局面的,不是别人,正是高高在上的那个人!一方面宠爱着太子李建成,让他光明正大的当了储君,站在朝堂之上,另一方面又暗地里拉拢秦王李世民,许下不切实际的承诺。

        太子没错,秦王也没错,错的是皇位只有一个,却让他一位两许!给了两家希望。太子和秦王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却高坐钓鱼台,掌控着全局。

        只是……李元吉突然很想看看,他那英明神武的父皇,素来有能力将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人,该如何面对以后的局面,兴许大哥性子软和一些,不敢质疑父皇的决定,但李世民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希望,他能有命活到那一天,能看到究竟谁胜谁负。

        

        
………………………………

第165章

    

        李元吉和李建成是不一样的,至少在李渊心里,这个三儿子是压根没法跟大儿子相提并论的。

        李渊平静的眼神看着不远处跪着的人,沉稳的声音道:“这就是你说的替朕效力?”

        见李元吉闷声不吭,李渊死死压抑的怒火终是抑制不住,声音里透着一股阴狠:“朕倒是小瞧了你!还以为你是建成的人,便有意放纵了你,没想到你竟然跟世民是一伙的,好,很好!竟是连朕也一道骗了!”

        不等李元吉争辩,李渊已经大步上前,一脚将人踹倒在地,怒不可遏道:“孽畜!你知不知道你毁了你大哥的名声!”

        李元吉一时不察,被李渊那突如其来的一脚踹得趴倒在地,饶是他试想过无数次受罚的场面,比之更惨烈的都有,但都没想到一向面不改色的父亲竟然会全然不顾形象地亲自将他踹倒,怕真是气急了,连皇帝的架子都不要了。

        李渊颤抖着手,居高临下地指着李元吉,眼底的恨意恨不能将人淹没:“你大哥如今这样,都是你害的!养不熟的白眼狼,也不想想,你当初府里人欺负的时候,是谁挡在你身前,一直护着你的,你倒好!竟然私底下偷偷投了世民,挑唆他们兄弟俩的关系,置你大哥于不义。”

        “呵……”李元吉真心觉得好笑,抬起头道:“太子和秦王之争,朝廷百官哪个不知,现如今,倒变成了是我挑唆的了?我如何有这么大的能耐?他们两个到底在争什么,父皇难道还不知道么?说起来,这争端还是拜父皇所赐。”

        李渊怒急,都这时候了,这孽障还不知悔改,竟嘲讽起自己来了。

        “大哥兴许不知道,但我可是听说,秦王当初平王世充前夜,入宫拜见父皇当晚,回来时是喜上眉梢的,至于这喜从哪里来,还得问父皇了。父皇给我那好二哥许了什么承诺,让我那好二哥这般不要命地往前冲,一举攻下王世充的洛阳城,之后但凡有战事,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

        李渊心下大惊,这事只有他知,世民知,看这小兔崽子的模样,十之**也是知道的!心下更是笃定,定然是李世民说的,李元吉压根就是李世民放在李建成身边的一颗棋子。

        李渊这回可真是冤枉了李元吉,他跟李世民一向敌对那是千真万确的事,至于李元吉如何得知如此秘辛,那还得拜李渊的枕边人所赐。

        李渊登基,大肆纳妃,李元吉作为一心为大哥绸缪的好弟弟,瞧着大哥不争,而二哥又迎风而上的模样,心下着急,自是时刻替李建成防备着李世民,于是脑子就动到了李渊的妃子身上。起初他也没费什么心思,不过就是怕李世民偷偷在老头子面前给大哥上眼药,让那些女人盯着点,谁曾想,竟被其中一位妃子听到如此秘密。

        初初听到这话时,李元吉还不太敢相信,但细细回想起来,之前二哥怎么不见如此锋芒毕露,针锋相对,但最近却是频频与大哥相争,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就有迹可循了。

        这么一联想,似乎都说的通了,明明父皇就说过太子之位是大哥的,为什么二哥还是寸步不让的模样,敢情这是一家两许!这两人都得了父皇的承诺,一个是明面上的,一个是暗地里的。

        “父皇,你这皇位终究还是属意大哥来坐的吧?大哥优柔寡断,最是容易控制,若真是让二哥来坐,呵……如今朝堂之上,武将皆以二哥马首是瞻,怕是连大唐的皇帝是谁,都不知道,只知道这大唐有个秦王。”

        李渊面色铁青,不得不说,李元吉的话一下子就戳中了他的软肋。就算是屠城,李渊都没正眼瞧过这个儿子,这会儿倒是质疑起自己来了,是不是成天玩鹰,却让鹰给啄了眼睛。

        “父皇忌惮二哥,但又不得不用二哥,因为这天下未平,大哥性子治国还行,说起打仗,实在不是那块料。所以,还有用得着二哥的时候,私底下便以皇位许诺,让二哥屁颠颠地给你卖命,为大哥做嫁衣。”

        结合那妃子所说的话,李元吉能猜到一二,还有一些内幕,便是宇文成都给提醒的。

        李元吉不顾李渊的脸色,继续道:“父皇给我兵权,派我去前线,不就是因为我比大哥能打仗一点,想让我成为大哥的助力,制衡罗家军罢了,谁不知道罗成乃至整个罗家都是站在二哥那边的。”

        李渊当时确实有这方面考虑,但是还有件事就是太子建成临出发前,他得到密报,太子竟然按捺不住了,伙同幕僚私下招兵买马!他给李元吉兵权,让他去监军,另一方面何尝不是监督太子,虽然都是给同一个人,但皇位他自愿给是一回事,从他手上夺又是一回事。

        “却没想到,我阴错阳差之下,毁了大哥的名声。”李元吉嘲讽地笑笑,他屠他的城,还真没想过因此而连累到大哥,真是当时看着罗成伤成那样,恨死了高句丽人,一气之下便做了,哪有什么阴谋诡计,深思熟虑的。但是眼下,无论他说什么,怕是父皇都不会相信的。

        “我屠不屠城,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连累了大哥,这才是父皇问罪于我的原因。”李元吉也懒得跟他解释,自己到底是不是李世民的人,在他看来,事情就是我做的,你爱怎么追究,我受着就是了。

        李渊盯着地上的人许久,才缓缓道:“朕终是小瞧了你。”

        “来人啊――传朕旨意,齐王李元吉罔顾圣旨,残暴成性,不服命令,擅自于辽东城一战中,屠城三日,致使血流成河,现夺他封号,贬为庶民,囚禁于地牢之中,明日一早流放黔州。”

        等到李渊说完,李元吉也不见半点动容,反而觉得这样的结果倒是在情理之中,毕竟他都做了最坏的打算,不过就是掉脑袋罢了。

        谁曾想话音刚落,就听门外传来喧哗声,李渊眉头微锁,刚要开口询问何人喧哗,就见贴身服侍的王守振面色匆忙地走了进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外头怎么了?”

        “回禀皇上,是北平王府罗王爷,窦抗窦大人,柴驸马,刘文静刘大人,李靖李将军,徐茂公徐大人等十二位大人求见。”

        李渊眉头微锁,他们怎么来了?心中有疑问,但还是示意让人放行。

        罗艺走在最前头,其次是窦抗,柴绍等人紧随其后。

        论身份,罗艺是有封地的异姓王,乃大唐的开国功臣,自是德高望重,窦抗和李渊是姻亲,窦抗的儿子娶了李渊的二女儿,柴绍乃是李渊长女的驸马,还有刘文静,足智多谋,深受李渊重用,李靖文韬武略,深得其舅父韩擒虎的真传,韩擒虎既然能做隋朝的“开隋九老”,并且在杨家两代父子,如此心计之下,寿终正寝,可想而知其谋略……

        这些人,罗艺和李靖是李世民的人,不用多说,窦抗是一贯站在太子阵营的,柴绍……那是自己女婿,也没瞧见跟谁比较亲近,站队中立,似乎眼里只有他这个父皇,还有其他人……李渊一眼扫完,这十二人中,有李世民的人,有李元吉的人,有太子的人,还有他的人……他倒真闹不清这些人来干嘛了?怎么想这些人也不可能凑到一起啊。

        马上,就有人为他解开谜团了。

        但见一干人等行完礼之后,罗艺突然出列,扑通一声跪在自己面前,惊得李渊赶紧从椅子上站起,匆忙走到罗艺面前,双手相扶:“罗爱卿,这是怎么回事?快快请起。”

        罗艺挺直了腰背,执意不起,开门见山便道:“微臣恳请皇上,赦免齐王之罪。”

        李渊一听,明显愣住了,目光再度扫过房间里的数人,眼底变得晦涩不明。他虽然并不认为这些人是碰巧一起过来,但也绝对没想过这些人是来为李元吉求情的,不怪他不想,实在是李元吉名声太臭。

        李渊的手稍稍收回,依然保持着弯腰的姿态,声音和蔼道:“罗爱卿,你可知他这回犯了什么错?”

        “微臣不知。”

        “我大唐以仁治国,可这孽障竟然残暴至极,罔顾太子之令,擅自出兵,将辽东城屠城三日,使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这让天下人如何想我大唐?穷兵黩武,嗜血成性,又和那亡国之杨氏有何差别?”

        李渊一副痛心疾首的指责,便将所表达的意思说的一清二楚,一来向重大臣解释了,此番屠城并非外界认定乃太子所为,而是李元吉所谓,为李建成正名;二来这屠城有背大唐治国之根本;三来,牵扯出了隋朝亡国,人杨家怎么亡的?不就是视人命如草芥,引得天下之人反抗么?

        这三条,无论哪条压在李元吉身上,都是死罪,所以我流放他,已经算得上是开恩了。

        可偏有人不买账,罗艺自始至终就对李渊那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视而不见,双目微垂,反问道:“难道皇上觉得高句丽的俘虏不应该诛杀么?”

        李渊一怔,还未等他开口,罗艺便抬起头,一双虎目直视起他,让他心下一惊,即便他已经是九五之尊了,但对上沉浸战场多年,参与大小战事无数,手上不知道沾染了多少人的鲜血的罗艺来说,心里还是有些犯怂,此人杀气实在太重,平日见惯了他嬉皮笑脸的和蔼模样,竟然忘了他可是算得上战场上的活阎王了。就连前朝被传说的神乎其乎的宇文成都又如何?也比不上眼前这位历经百战而不倒。

        此刻,罗艺半点没收敛战场上的凛冽杀气,直直地对上李渊,也难怪李渊后背发凉。

        “杨氏视人命如草芥和齐王屠杀高句丽士兵,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杨氏祸害的是本国手无寸铁的百姓,而齐王杀的是欺凌我的外族!难道皇上觉得高句丽的俘虏不应该诛杀么?”

        李渊这才晃过神来,惊觉罗艺已经质问他第二遍了,稍稍收敛了心思,略有些尴尬道:“可那毕竟是手无寸铁的俘虏……已经归降我大唐……”

        罗艺真他妈的想骂人,本能地就想回上一句:你李渊装什么圣人?远的不说,就说近的,这王世充不是俘虏,王世充还主动开城投降于你了,你不还是说杀就杀了?不杀俘虏?呵呵……艹你麻痹!敢情伤的不是你儿子,不知道心疼。

        要不是身旁的徐茂公拉了一把罗艺,他还真就和李渊“理论理论”了。

        罗艺压着怒气道:“皇上知道杨广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为何又是兵败而归?”不等李渊回答,罗艺又道,“第一次,是因为地理位置不便,而杨广此人多疑,又要求事事回禀自己再做定夺,这仗打得极为被动,自是输了;第二次杨广亲征,却因为国内内乱,不得不折回;第三次杨广一鼓作气,势必想拿下高句丽,可他还是小瞧了高句丽士兵的顽强,他原本冲破了第一道防线的,可谁曾想在攻打辽水防线时,被俘的高句丽士兵和城内百姓反水,里外夹击,隋军腹背受敌,自是不敌,最后只得羞愧撤兵。”

        “高句丽,虽是弹丸小国,但民风彪悍,民心团结,顽固不已,皇上真以为俘虏了他们,就能收复他们?”

        罗艺嗤笑了一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渊自然是知道罗艺说的有道理,但也不能被人这样下了面子,阴沉着脸道:“依爱卿之言,难不成全部杀光?”

        罗艺理所当然道:“这类人,他强,你只有比他更强,他狠,你必须比他更狠,他们才会乖乖听话。你要对他以礼相待,他就觊觎上你的东西了。他们崇尚的是强者,一次性将他们打趴了,让他们跪在地上仰望着你,他们就老实了。当初,那么多人守边界,严防死守突厥都防不住,为什么我罗家军一去,那群蛮夷就跟孙子一样老实,数十年没有战事?不是我罗家军多厉害,而是我够狠。这些人说白了,就是犯jian,欠收拾!”

        罗艺是越说越带劲,心里越发鄙视李渊妇人之仁:“依臣之见,齐王屠城一事未尝不可,听说吓得高句丽的权臣渊盖苏文仓皇出逃,可惜了,要是逮住他就好了,直接取其首级,送到高句丽君王面前去,必能起到威慑作用。”

        “不过眼下尚可,至少秦王那边频频传来喜讯,可见齐王这招还是有些作用的,至少高句丽士兵不会以为我大唐跟那亡国一样是软蛋。虽说杀戮太重,但战场之上,哪有没有流血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要不是齐王这招,让高句丽士兵本能的从心底里畏惧我大唐,怕是秦王压根不可能这般顺利,势如破竹,连路攻克数城池。”

        啧啧啧……徐茂公就差捂脸了,瞧瞧这说的……好像屠城你还有理了!你不就是因为宇文成都告诉你,李元吉为你儿子狠狠地出气了么?全辽东城的被俘士兵全被诛杀了么,听说皇上要问责李元吉,就死拖硬拽地拉着他们这些人面圣,道貌岸然地直接上升到了兵法层面,而罪臣李元吉也让你说成有功之臣了。

        没瞧见皇上的脸色越发阴沉了么?这莽汉还在喋喋不休,徐茂公轻咳了一声,李靖便站出列,截了罗艺的话,话是这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