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秦末争鼎-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不投降?”
这些秦军中,许多士卒都是谯县本地之人,听闻此言,都是有些动摇,毕竟他们的父母妻儿还在城内。
“休得胡言!”这二五百主见军心浮动,大惊的痛斥道:“待我破城便先斩杀你。”当即,他下令而道:“攻城!”
“攻城?”许多士卒都十分犹豫,一名百人将苦涩的说道:“二五百主,我等如何攻城啊,咱们袭营出城,根本不曾带云梯等物呀。”
就在城外秦军不知所措时,周勃却也下令了,“弓箭手,放箭!”已经攻取了谯县,他自然也将兵库打开,如今的沛军虽然人数不占据优势,可这些弓箭倒是充足。
一轮又一轮的箭雨如倾盆般飞射而下,许多秦军士卒都被利箭射杀。
二五百主心中大怒,可又无可奈何,攻城显然是不可能了,他咬牙含恨说道:“撤,传令下去,全部撤出弓箭的范围。”
“诺!”
秦军开始迅速后撤,原本就已经浮动的军心更加的不稳固了。见到秦军后撤,周勃也是松了一口气。没有攻城器械的秦军,暂时还无法对谯县产生威胁,然而,城内的事态还需继续镇压。毕竟,沛军乃是外来之人,即便有夏侯家族相助,哪怕是已经斩杀了吴县令和屠杀了郝、郑两大家族,可仍有一些死忠于县令的小家族亦或侠客组织起了百余人的反扑。
对于这些冥顽不灵之人,周勃依旧如屠夫般斩杀而尽。整个城楼之下的街道上,已经横尸遍地,惨不忍睹。同时,周勃还令夏侯杰安排夏侯家族之人在城内巡查,一旦发现异动的百姓或者流言,皆粗暴的镇压之。
这种简单却又暴戾的做法所产生的成效却是显而易见的,整个谯县的百姓终于安稳了下来,至少表面上已经不敢仇视沛军了。周勃当然也知道自己这些高压手段的弊端,或许民心尽失,然而,他却不得不如此为之。
一夜总算过去,秦军也并未再次尝试攻城。清晨,谯县冷清,百姓们闭门不出。与夏侯家族交好的一些小族则是纷纷前往夏侯府中,因为夏侯杰故意扭伤脚踝,此刻他已经在族内休养了。这些小家族也是来探探口风,他们便是墙头草,无论是城外的二五百主,还是周勃,谁若能够最终占据谯县,他们便会支持谁。
夏侯杰也知道这些小家族的心思,他捋胡含笑说道:“局势已经十分明了,此次谯县必被沛公占据。事情我已向尔等说明,尔等若是欲要投靠,还需早做决断。”
这些小家族的族老们都面面相觑,他们虽然一直交好夏侯家族,可如今战事还未平息,夏侯杰也未免有些草率了。不过,想到这次沛军有夏侯家族协助,他们也都理解夏侯杰,这可是一次豪赌啊。这些族老离去后,各有心思,其中也有几个家族对于夏侯杰的话深信不疑,这几个家族立刻向周勃投诚,当然观望的家族更多了。
而在城外,昨夜无法攻城的秦军再次兵临城下,经过一夜的准备,秦军也是砍伐了巨木做成了锥形的撞木,这二五百主的意图很明显,便是要撞开谯县的城门。在军令之下,秦军顶着满天箭雨,前仆后继的抱着撞木向城门撞去。
不过,那二五百主却失望了,一场战下,秦军死伤众多,然,谯县城门稳固如山。到了午时,秦军的干粮已经告急,所有人都不曾想到谯县会被攻取,所以袭营之时也并未准备粮草。
在这种战败和无粮的双重压力之下,原本不再稳固的军心也渐渐变得涣散。谯县的秦军士卒也都惦记城内的亲人,欲要投降之风也在军中传播开来。二五百主愤怒之下,立斩三人,可也正是如此,才彻底激怒了士卒中的谯县人。
这些谯县人在一名百人将的带领下,当即向二五百主挥剑。见此,二五百主也是惊慌而逃,毕竟,这些城卫军中秦人少之又少,他根本不敌。见到二五百主逃离,谯县士卒也不再追击,他们皆是向周勃缴械投降。
至此,谯县之战也已结束,夏侯杰的功劳可谓至极。周勃并不是一个嫉妒之人,他实言将此战过程写于兽皮,而后命人快速送往沛县。而那些投降的谯县之人,周勃则让吕泽已经闻尚收编入沛军。同样,为了稳定民心,他也学着刘元,将两大家族的田产全部分发下去。
然而,周屠夫的名声让百姓胆颤,敢于接受田产者寥寥无几。为此,那些率先投靠周勃的小家族们也开始展开了所谓的舆论,他们命人在城内四处宣扬两大家族的劣行,同时,又对比沛公的一系列仁厚政策,这样一来,许多百姓也渐渐接受了沛军攻占谯县的事实。
知道小家族们的宣传,周勃也是欣喜,他也特意命人分出一部分田产送于这些家族。这让那些族老笑的合不上嘴,有了田产,就意味着人口的增加,人多了,家族自然也大了。这些率先投靠的小族们都庆幸不已,而那些观望之人就懊恼了。
可一想到周勃刚刚攻取谯县还需各个家族的支持,他们也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纷纷争相效忠。周勃来者不拒,他已经因为周屠夫的名声而让百姓顾忌和畏惧,那么,唯有通过控制一个个家族来巩固民心了。
这一点与沛县大相径庭,在沛县,刘元是惠于民,仁于民。原本以百姓为主的沛军,或许在谯县之后,也会融入更多的世家子弟,这都是刘元之前未曾算计到的。
感谢龙魂、闲云野鹤的打赏!
………………………………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进退两难的子婴
沛县城内皆是沉重,雍家的丧事也让全城百姓都陷入了悲痛之中。刘元亲自去了雍家,雍齿之死,雍家的惨烈,其无法忘怀,见到雍家族老,他低沉的说道:“雍家不会没落,这是我对雍齿以及雍家的承诺。”这句话或许现在还显得浮夸,但日后之事谁又能料定呢?
为雍齿送行后,刘元也回到了县衙,虞姬却已经在此等候了多时。见到眼前的轻柔妙美女子,刘元心中也已舒展,他微微一笑,说道:“虞姬姑娘倒是好久未曾前来了。”
虞姬行礼之后,美艳的面上带着歉然的回答道:“沛公说笑了,这几日秦军攻城,虞姬怎敢前来叨扰?唯有每日在吕府为沛公担忧。”最后一句,虞姬说的蚊呐,似是低吟。
刘元微微一怔,他再道:“虞姬姑娘今日是?”
“沛公,秦军已退,虞姬是来告辞的。”虞姬神色忧伤的回答道:“虞姬终究还是要离去的。”
闻言,刘元也面色一沉,他叹了一口气,却也没有挽留的说道:“既然如此,那,虞姬姑娘路上当是小心。”
虞姬樱桃小嘴红滴滴的欲言又止,她有些惆怅,也更加的失落,当真是有些色不迷人人自迷的感觉。“虞姬多谢沛公这些时日的照顾。”言罢,虞姬便行礼离去了。
望着虞姬窈窕多姿的背影,刘元忽然有些低落。
虞姬离开的消息也传到了吕雉的耳中,这倒让后者松了一口气。晚上的时候,吕雉眉头上挑,嘴角总是带着笑容,她特意煮了一锅野菜粥,又做了些烤肉。
吕太公同样欣喜的颔首点着头,虞姬的离去也让他安心了。如今吕泽已经凭借军功封爵,吕释之也渐渐崭露头脚,吕府总算是人才济济。
吃过晚饭,谯县的战报也被曹参呈了上来,细细查阅之后,刘元哈哈一笑,“引蛇出洞之计果然妙也,谯县乃夏侯杰首功。”随后,他又将兽皮递于萧何。
后者看过,确是有些担忧,他低沉的说道:“主公,周勃的名声怕是殆尽了啊。”
“是也。”刘元也凝重的点头,周勃的血腥镇压固然没错,那种时刻便是应该杀伐果断,换做是他,或许也会那般。只是,后续如何安抚百姓却成了一大难题。顿了顿,刘元说道:“萧县丞,这谯县我倒是有些担心,不若你明日起身前往,也好让百姓归心。”
“诺!”萧何拱手接令,他沉声再道:“何必尽全力安抚百姓,还请主公放心。”
“嗯!”刘元点了点头,谯县已经攻取,这样一来,沛军也终于可以得到扩充。为此,他也是手写了一封信件,将自己的一系列安排写于其上,“此信你且保管,待到谯县再交于周勃。”
就在刘元各项事宜都步上正轨之时,远在三川郡的子婴也在几日前收到了陈同的信件。子婴正与蒙恬一同发兵咸阳,可函谷关横立在山峦之间,将內吏直属之地与子婴阻隔开来。蒙恬此次领兵五万,本以为可以一举攻破这座凶险的关隘,可不曾想到阎乐却也得到了咸阳的支援。一时间,几场大战下来,蒙恬攻城无果,整个征讨的大军都被阻断在了函谷关外。
大帐中,子婴的面色十分凝重,自他起兵后,六国故地皆是发生****,本以为他这征讨大军可以势如破竹般攻取咸阳,可现在的情况当真是进退两难。
“尔等如何看?”子婴看向蒙恬等人。本书群号:450520219!欢迎加入!!
“回禀公子,函谷关聚集了大量守军,已不宜在此停滞。不若分兵散关,由那里进入內吏之地。”蒙毅略作沉吟的回答道。
李由却突然站了出来,自从被其父李斯送出咸阳返回三川郡后,他也是领郡内之兵拜入子婴帐下。子婴倒也是仁厚之人,并未将李斯之罪加于李由身上。李由也是从大散关而出,他当然知道那里的情况,只听他分析道:“蒙上卿有所不知,就在由逃出散关后,散关守将李敬石也被赵高革职。此时,散关恐怕也落入了赵高之手。”
“这阉人,当初我便应该一剑斩杀之。”蒙恬怒喝一声,当年他与赵高有隙,若不是始皇帝下令,赵高怕是已死。现在想来,蒙恬心中的郁闷与气结更加的沉重。
“大将军不必气愤,赵高奸诈之徒,也唯有我叔父胡亥那般糊涂之人才会受其蛊惑。”子婴挥了挥手,劝说道。而且,因为正值攻取函谷关的紧张时刻,子婴也并未重视陈同的书信。直到今日,他才细细阅读。随后,他将陈同的兽皮书信递于几人,再道:“如今各地反秦之势大涨,尤其是那故楚的项梁,听闻其侄儿项羽天生神力,勇猛无敌,项家军更是声势大张。”
蒙恬等人也都相互看了兽皮书信,他们也都陷入了沉默。显然,从陈同的言辞中可以看出泗水郡乃至整个六国故地的凶险形势。
“沛县?”看到陈同正在发兵沛县,蒙毅忽然想到了什么,他惊讶的说道:“这瓷器便是那沛县的刘元所创造。”众人也都知道,正是因为进献瓷器,蒙毅才会发现赵高与李斯的阴谋。
听到此言,子婴也是一怔,他目光深沉的说道:“看来这刘元也是个人才,不仅烧制出瓷器,竟也有胆识攻取沛县。”
“此等叛逆之人,皆斩杀!”蒙恬的杀气甚重,听到子婴和蒙毅的话,他冷哼一声。
正在这时,又有亲卫进来,“禀公子,泗水郡郡守陈同再次命人送来书信。”
“哦?”子婴也是有些疑惑,他当即打开这第二封兽皮,查阅之后,子婴豁然起身,他惊声而道:“陈同已被刘元击退,泗水郡秦军死伤惨重。”
“怎会如此?”大帐之中的众人也都哗然,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训练有素的秦军,居然会战败,这让他们都看向了子婴。
见此,子婴也是苦笑的摇了摇头,说道:“这刘元真乃将才也!陈同在信上将的十分详细,你等也都看看吧。”
感谢qt、乞丐的打赏!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王离戍边
刘元的一系列计谋都被陈同详细写于信件之上,众人看过后,均是感慨万千。“没想到,当真是没想到啊,一个小小的亭长能有此智谋。”蒙毅也是感叹。
“这刘元能够击退陈同,并非偶然。”李由也赞同。
子婴深吸一口气,他目光闪烁,却又充满胆识的说道:“如此人才,我意欲招揽,尔等可有意见?”
“不可!”蒙恬也承认刘元的确智谋过人,可他依旧反对的说道:“此等叛逆如何能够招揽?子婴公子,我大秦的尊严将何在?”
子婴并未恼怒,而是耐心的解释道:“大将军所言我又如何不知啊。只是,现在的形势不容乐观,若刘元愿意受我大秦的招揽去剿灭项梁,他这攻取沛县的反逆行为,我子婴倒也可既往不咎!”顿了顿,他又冷笑一声,“让其与项梁相斗,此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闻此言,蒙恬也不是愚钝之人,他豁然说道:“原来子婴公子早就有了这般的谋划,既如此,恬也同意招揽这刘元。”
“甚好!”子婴颔首下令道:“蒙毅,这招揽的檄文便由你来攥写。”
“诺!”蒙毅立刻接令。
随即,子婴的面色忽然一沉,“至于这逢泽,既然他与赵高私通,传令陈同,即刻将其押入大牢。”子婴并非皇帝,他如此下令看上去越俎代庖,实际上,自从起兵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身份,这大秦的天下,终归还是要属于他的。
想了想,子婴又继续说道:“李由听令,命汝领兵五千,即日出兵颍川,听闻那所谓的韩王已在颍川招兵买马。呵,可笑至极,我子婴岂容的这些六国余孽作乱?”
“诺!由必斩杀韩王,平复颍川!”无论是三川郡还是颖川郡,都是故韩之地。只不过,因为子婴和蒙恬的五万大军在三川,所以,三川并未出现叛乱。而毗邻的颍川,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子婴第一个围剿的目标。
李由也是一员猛将,他做事毫不拖沓,接令之后,就亲率五千大军一路尘烟的向颍川出兵。这个时候,远在颍川的张良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危机,他还在辅佐韩王成攻城略地。因为是故韩之地,所以,在韩王成的号令之下,颍川各县城的反抗甚少,张良不费吹灰之力就已经夺取长社、鄢陵、许县三座城池,更有势头向颍川治所阳翟出兵。
阳翟乃是故韩立国之时的古都,可谓意义重大。所以,张良的目光一直都不曾放弃这阳翟。
“王上,如今我韩军已经夺取三城,响应您号召者无数。这几日以来,我军便已扩充至两千五百余人,是时候可以攻取阳翟了。一旦夺下阳翟,整个颍川便将唾手可得。”张良看着地图,向韩王成仔细的分析道。
韩王成十分信任张良,他虽然回归颍川,可韩军的一应事务,他都是交于张良决断。此刻听到后者的话,韩王成并未反对,他含笑而道:“既然子房这般说了,便依汝之言,即日出兵阳翟。”
韩王成的信任让张良感动,他拱手行礼,文雅沉定的说道:“良能受王上信任,乃感慨涕零。”
“呵呵!”见到张良如此激动,韩王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笑道:“好了,韩国有子房才可复国,这日后的丞相之位,非子房不二。”
张良出了大帐,他看了看天色,寒冬冷瑟,可心中却火热。韩王成的雄心大志并未因为这几年的流浪而消磨殆尽,反而却越演越烈,这正是张良所期待的。韩国,需要这样一位雄主!
各地形势严峻,唯有远在九原的王离仍旧按兵不动,他接受胡亥的册封,已为戍边军的大将军。可蒙恬并未身死,他一声令下,整个戍边军中的心腹们纷纷响应,三十万大军,被蒙恬直接遣调走十万,唯有王离的部下不曾异动。
说是三十万戍边军,实际上可战的秦兵也不过十七八万,王离手中紧握的八万大军守护在边疆却显得捉衿见肘了。面对匈奴的压力,他只能紧缩防御,依托长城,即便是匈奴大军偶然挑衅,他也沉稳不出兵。
王离的决策无疑是明智的,可大秦的边疆仅靠他一人之力终归不是办法。正在焦头烂额的思考如何守御时,咸阳的使者却匆匆赶了到来。入了大营,这使者当即宣读了胡亥的圣旨,“王大将军,还不接旨?”宣读完毕,这使者蹙眉说道。
“如此军令,离如何接旨?”王离并未妄动,而是低沉的说道。自从始皇帝驾崩,子婴起兵后,胡亥已经令不出咸阳,王离当然也不再顾忌什么了。
这使者乃是赵高的心腹,见到王离胆大妄为的言语,他喝斥道:“莫非王大将军也欲反叛不成?赵府令临行前可是叮嘱过,王家在咸阳如风光依旧,还是满门覆灭,皆在王大将军的一念之间。”
“哼,还欲故伎重施?”王离也是怒喝,“吾姐王瑕已被斩杀,赵高这阉人我与他不死不休!”
“你,你……”这使者明显没有料到王离竟会如此强硬,他指着后者,讥讽的说道:“王大将军可莫要糊涂。”
“来人,将这人拉出去,立斩!”王离可是多年的征战,岂容这小小的使者嘲讽?此前有阎乐威胁,王离心有顾忌,可王瑕之死,也让他看清楚了赵高的奸诈面目。所以,王离心中已经不再相信赵高的诱骗。
将这使者命人拖出去后,王离再次看了看圣旨,他低叹的将此扔入火盆。“胡亥竟让我领兵夹击蒙大将军,真乃可笑至极。”
而后,他沉声说道:“传令下去,我戍边军不可擅离长城一步,违者皆斩之!”在他心中,匈奴才是大患啊。或许是匈奴的单于也听闻了大秦的****,这段时日,原本沉寂的匈奴骑兵也频繁出现,皆是蠢蠢欲动,九原郡或将有战事了。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复国
外患堪忧,内乱已起,整个大秦风雨飘摇。子婴命李由领兵出征颖川郡后,又再次下令蒙恬坐下猛将苏角领上郡五万大军征讨魏、赵两地。蒙恬十万秦军,其只领兵五万伐咸阳,剩下之人均留在上郡为后军,此刻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子婴的策略很明显,咸阳他欲攻取,六国遗族他同样欲要讨伐,这样一来,他便是两面作战。不得不说,比起其父扶苏,子婴更加的有抱负,这种胆略和气魄,可不是随便可以施展的。毕竟,咸阳之内还有秦军,若是一个不慎,整个征讨的大军便会两面受敌夹击,危险不言而喻。
就在子婴出兵征讨六国遗族之际,赵王歇也在大将陈馀、张耳的起兵下攻克了邯郸。这令赵王歇声势大振,整个赵国故地皆是纷纷振奋。赵王歇的性子有些急躁,在陈馀的建议下,他当即复辟赵国,檄文天下。
一时间,整个六国故地都被这赵王歇的举动所震动。赵国,这个被始皇帝覆灭28年之久的诸侯国,终于在公元前210年冬季再次恢复国号。赵国故地的百姓们难掩兴奋,许多城池皆是发动叛乱,攻取县衙,响应赵王歇的号召。
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赵军从原本的两千之人,陡然增到万人之巨。而且,这些赵军士卒皆是忠诚可靠之人,否则又怎会入军反秦?可以说,赵王歇率先复辟的成效显而易见,整个故赵的百姓都站在了赵王之侧,如此一来,故赵之地的秦人和秦军就岌岌可危了。
赵王歇的复辟同样也刺激了其余几国遗族,尤其是魏王咎,上次魏豹突然的劝说,也让其断了复辟的心思。可是,有了赵国的先例,魏咎则是痛心不已,他唏嘘而道:“若是我魏国早些复辟,我魏军也已是规模颇大了。”
听闻此言,魏豹出列,他有些暗淡的回答道:“王上,不可只看一时,相信不出几日,这秦国的征讨大军便会直奔赵国。”
“哎,可那赵国已经复辟,你让寡人如何安心啊。如今寡人占据大梁,整个故魏的百姓都在翘首以盼。”魏王咎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他顿了顿,直接挥手决断道:“好了,你也不必再劝,我意已决,魏国当复辟。”
随后,魏咎亲自攥写了檄文,他叮嘱周市发于故魏各地。魏国紧随其后的复辟,也让齐国的田荣坐不住了,在他的督促下,齐国同样复辟。如此一来,仅剩下韩国与楚国尚未有任何的风声传出。至于那燕国的百姓,他们也只能是看着其余几国热火朝天的反秦。为了燕国,一些当地的贵族们也都纷纷派遣门客前往扶余等地寻找燕国的皇室后裔。
吴县,项梁也没有想到局势会如此急转,赵、魏等国的复辟让他心急如焚,他立刻召来范增,急不可耐的询问道:“先生,熊心可曾找到?”
“项梁公放心,熊心已经确定在了彭城。我军即刻发兵,攻取彭城之后,可复辟楚国。”范增自然也知道如今的局势,他点头回答道。
“甚好。我这就命籍儿领兵出发。”项梁大喜,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而在沛县,刘元听闻各国复辟的消息后,他有些疑惑的看向会稽郡的方向。刘元知道,项梁乃是心怀天下之志,不出意外,此时此刻,项梁也在寻找熊心。不过,各国的复辟也让刘元更加的担忧,起兵反秦是一回事,恢复国号又是一回事,恐怕,接下来各国都将会受到秦军的猛烈镇压。
咸阳和子婴都不会坐视不理。
比起郡守陈同的征讨,蒙恬、王离、章邯等人可谓大将,这些才是秦军的支柱,能否覆灭大秦,皆系于可否击败这几员大将。当年的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溃王离,这才奠定了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