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争战三国-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闻还要这么久,安全得不到保证的世家之人,皆是脸上露出惊慌。
而一些反应快的人,已从言语中,明白其中意思。
徐坤拱手说道:“将军不眠不休保护我等安危,为了表达敬意,徐家愿献上粮食已助将军。”
夏候渊心中一喜,脸上却是皱了皱眉说道:“数万大军,所需粮食颇多,本将还是不麻烦徐家。”
以退为进,让世家之人更是惊慌,万一夜晚闯进残军,岂不是性命不报,就算没有残军,戒严以后,族内产业也会受到波及,还是尽快解决问题根本,方为上策。
徐坤眉头微皱,好像已摸到事情的边缘,思考一会说道:“将军放心,我等每家凑上一些,应该可以勉强维持数月。”
维持数月,没有准确数字,显然没有达到夏候渊心中所想。“正所谓三军未行,粮草先动,你这让本将好是为难,不知该如何安排。”
见夏候渊脸露不悦,徐坤心中已多少明白一点,于是开口说道:“徐家商铺现有粮食三万石,可全部捐于将军,已供大军所需。”
“三万石,徐家的诚心帮助,本将很是感动,可杯水车薪,怕是坚持不了多久。”对于单独一家能拿出如此多的粮食,夏候渊还是很满意的。
看来真如所想一般,这夏候渊想要粮食,但有不好明说。
眼下城中几大家族都被诛灭,那何不趁此机会,让徐家一跃成为陈留领头世家。
徐坤心中若有所思,站起对着屋内众人说道:“残兵为祸,我等应该伸出援手,已助夏候将军,这也是在帮助我等自身。”
听闻徐坤之话,世家之人也是赞同,于是纷纷慷慨解囊,或多或少的献上一点诚意,已求破财免灾。
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让夏候渊非常满意,双眼微瞄程昱,见他微微点头,于是说道:
“好吧,大家如此诚意,本将若不尽快清里完残军,只怕有愧诸位厚爱。”
为了抱上夏候渊大腿,徐坤客气巴结说道:“将军劳累一晚,也别太辛苦,我等筹集好粮食,就会亲自送来。”
如此善解人意,让夏候渊非常满意的点头说道:“那好,尔等回去关好府门,等城中平静下来,本将再设宴好好款待尔等。”
“那就先谢过将军。”徐坤起身行了一礼,就招呼众人离开。
待众人离开后,程昱对夏候渊说道:“这徐坤倒是一个明白人,陈留眼下人心不稳,倒可扶他领头,顺便稳定人心。”
夏候渊点头问道:“此法不错,那今晚计划,还要不要实施?”
………………………………
第323章 谋取出路
程昱微微一笑说道:“演戏要演完,否则那数十万石粮食,岂不是让世家之人白给,到时有让他们心存不快。”
“哈哈哈!有理、有理。”缺粮危机解决,夏候渊也是心情大好,听闻此话,不由的大笑起来。
夜晚来临,久违的喊杀声又在陈留城响起,满城百姓皆是胆战心惊,又不敢探头查看。
随着天色放亮,喊杀声渐渐消失不见,仿佛昨晚一切没有发生一般。
只不过沿途戒严的兵士,和那些面目全非的尸体,被运到城外掩埋,宣告昨晚的喊杀声都是真的。
经过一番查探,发现昨晚没有发生流血事件,这让惶惶不安的世家安心不少,也加快速度派人向军营送去粮食。
连续三天过后,城中终于安稳下来,夏候渊也开始张榜安民,宣布城中残军已灭,并撤了戒严。
陈留消息传回濮阳,曹操也是心情大好,并决定正式将迎回天子之事,放到议程之上。
荀彧、荀攸、戏志才三人,可称得上曹操心腹之人,所以迎天子大事,曹操决定先问一下他们的看法。
一偏僻的小屋之中,曹操小眼扫过三人,随后闭眼养神说道:“今天让诸位到来,只为一件事,那就是是否迎回天子,这里也没有别人,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听听。”
荀攸微笑站起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由攸来开头,若有不对之处,还请说出一起商议。”
“哎,公达坐下说,这有没外人,无需如此拘束。”曹操微微睁眼,挥手让荀攸坐下。
荀攸供了一手,走回远位坐下说道:“眼下长安被西凉军霸占,而西凉军也不是同心协力,前番李傕设计诛杀樊稠,就是例子。”
“而不久前,探子又来报,说那张济惧怕李傕、郭汜二人加害,已领兵前往宛城驻守。”
“也就是说长安眼下只有郭汜、李傕二人兵马,并且二人也是互相猜忌,一个挟持天子,一个挟持百官,动不动就在城中爆发冲突。”
“如此一来,长安城中已是人心惶惶,若此时主公领兵前去,想必不需多大精力,就可拿下。”
“攸的意见,不知各位觉得如何?”荀攸说完,向众人望去,想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咳咳……咳咳……”戏志才不停的咳嗽几声,才感觉好受一些,脸上苍白蜡黄的肤色,此时也因连续咳嗽变的微红。
缓了一口气,戏志才虚弱的说道:“公达说的不错,西凉军确实四分五裂,攻下京师之地,还可收降数万精锐,已扩充军备。”
“可眼下兖州经吕布之乱,已错过春种季节,府库存粮不多,也就能维持现状,等到来年秋收,若大举刀兵,只怕会出现缺粮危机。”
做为主管后勤的荀彧,自然也是最清楚此事。
只见他点头说道:“不错,此时攻打司隶校尉部,确实需要消耗大量粮草淄重,是一个难题啊!”
听闻荀彧如此言语,曹操不由的睁眼看着他,此前是他一直主张迎回天子,眼下怎么有不赞同了。
见曹操望来,荀彧一转话风说道:“可若迎回天子,也是有极大的优势,在名义上,主公就可占据大义,其余诸侯皆要俯首称臣,而天下忠汉之士,也会慕名而来。”
“所以彧以为,要趁其余诸侯还未想到这点,尽快出兵拿下司隶校尉部。”
“至于缺粮之危,主公可以向世家去借,就以清处吕布等人残余存党为由,彧想世家会拿出粮食保命的。”
出兵好处颇多,可唯一难题,就是缺粮,攻下长安等地,人口一下添加,恐怕缺粮会是更加严重。
不过荀彧此法,也是不错,既然陈留已收奇效,何不在故技重施一番。
曹操心中思考一会,迎上三人望来的目光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缺粮是一大问题,眼下就要到秋季啦,兖州及时耕种的也就数城而已,百姓也是人心惶惶,或者可借出兵转移治下矛盾,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曹操说的不无道理,秋天一到,百姓没有收成,也就无所事事,万一待在家中乱想,整出一点乱子,可就不堪设想。
既然曹操有意出兵,三人也就开始转换思绪,思考该如何快速解决战斗。
见无人反对,曹操说道:“此战不可拖延,要尽快结束,若是拖上一些日子,怕会适得其反,你们可有好的计策没有?”
荀彧一直想迎回天子,所以对长安之事比较关注,此时听闻曹操发问,赶紧说道:
“朝中大臣董承,此人是先帝董太后之侄,若让他为内应,必可事半功倍。”
“到时联络朝中忠心大臣,让他们献计天子,迁还旧都,打乱李傕等人阵角,已起到混淆视听作用。”
“随后主公可假奉天子诏书,率大军快速迎回天子,必可一举成事。”
“天子接回,主公即可以天子名义,赦免西凉军罪行,让他们前来归降,纳为已用。”
荀攸点头赞同说道:“先乱其心,再趁乱成就大事,此计甚好。”
曹操摸了摸小胡子,看了一眼戏志才问道:“志才觉得如何?”
戏志才缓缓点头说道:“回主公,此法可行,应尽快实施。”
曹操点头说道:“那好,联络朝中大臣之事,就交于文若去做,公达就与我一起整军待命,准备接回天子。”
“是。”
“是。”
“是。”
“呼!”曹操长吐一口气,看着领命的三人说道:“文若、公达先去忙吧,志才留下。”
荀彧、荀攸二人行了一礼,打开房门,随后关上离去。
看着眼前曹操,戏志才知道,先前他说的事,是要有一个结果了。
“咳咳!”忍不住咳嗽两声,戏志才开口说道:“主公,志才宁可死,也不可能会去的。”
曹操缓缓闭上眼说道:“志才啊,若不去,以你目前的身体状况,还能拖延多少时日?”
是啊!不去能活多久?
自己死后,有少一人为主公出谋划策。
可是去了,还能回来吗?难道将来在战场上于主公相见?如果真是那样,那死又有何惧。
戏志才一脸死志,蜡黄的脸色也变的有些微红。“咳、志才若是死在主公身旁,死而无憾。”
………………………………
第324章 长安
曹操猛的睁开双眼,看着戏志才微怒说道:“你是无憾了,可我曹操却是有憾,什么都别说了,你准备一下,过几天送你离开。”
见曹操发怒,戏志才反而笑了,毫无遗憾的笑了。
“主公何必如此,志才出身卑微,若不是遇见主公,只怕早就饿死在那个街头,要是主公一定坚持,那志才唯有以死明志。”
软硬不吃,曹操无奈的看了一眼戏志才,摇摇头说道:“志才啊,你先去,到时还可以再想办法回来,何必非要丢了性命。”
“士为已死,是最好的结局。”戏志才双眼盯着曹操,斩钉截铁的回答一句。
强忍许久的曹操,听闻此话,双眼终于湿润,哽咽的说道:“你此去只是医治身体,还是可以回来的。”
这个三岁孩童都不会相信的理由,此时确从曹操口中说出,看来他真是无法说服戏志才了。
戏志才摇摇头说道:“主公,此去志才已知结果,所以不用再说,就这样吧。”
“呼!”曹操仿佛下定决心一般,吐出一口气说道:“志才放心去吧,待你医好身体,我自有办法让李惠义放你回来。”
戏志才摇摇头不信的问道:“还有什么办法?主公莫在自欺欺人。”
曹操掷地有声的说道:“城池,我曹操就不信,李惠义还不放你回来。”
听闻此话,戏志才扑通跪拜说道:“志才一残弱之躯,怎能让主公如此。”
曹操上前扶起说道:“区区数座城池,那能与志才相比,此事就这样说定,过几日就派人秘密护送你前往北方。”
曹操说完,不待戏志才反对,就独自一人离去,免得说不清楚。
屋中只剩独自一人,戏志才再也忍不住放声的咳嗽起来。“咳咳咳……”
一番放声咳嗽后,戏志才看着手掌的淤血,陷入了沉思。
几年前,戏志才就开始病魔缠身,曹操也派人寻遍兖州名医,可丝毫没有结果,反而越来越重了。
最后的偶然机会下,在一大夫口中得知,名医张仲景医术高明,或许可治此病。
听闻此事,戏志才忧喜过半。
喜是有希望活下去,可以亲眼看着曹操统一大汉江山,也可献上自己微薄之力。
忧是张仲景现在北方李惠义治下,想让他前来,必是困难重重。
随着戏志才身体越来越严重,曹操也得知了此事,并派出数拔人马潜入北方,可都被李惠义部下一一截下。
请不来张仲景,那只有亲自前往,可去了北方,就算医好,李惠义会放他回来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谁也不会傻到帮助将来的对手,所以此事一拖再拖。
直到年初之时,戏志才身体病情有加重了许多,让曹操担忧不已,当即准备让戏志才前往北方。
可那想吕布之乱突然爆发,让曹操一下顾及不了此事。
眼下兖州已平,戏志才病情也更加严重,就在前日,大夫断言他还有三个月可活。
本想隐瞒,可兖州经过此番大乱,曹操早把情报人员增加,更何况是大本营濮阳,所以此事自然逃不过曹操耳目。
“唉!”戏志才叹气一声,缓缓的起身向外走去,心中已做好决定。
若到时李惠义不放他回来,也决不投降于他,宁可默默无闻渡完残生。
……
…………
长安城,做为眼下大汉的国都,并没想象中那样繁荣热闹,反而经过董卓、王允等祸乱,民生经济大不如之前,可对应此时的大汉江山,也是刚好应景。
城东董府中,今日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来到董府,就被主家董承请进厢房,并无一人伺候左右。
厢房中,显然两人已交谈许久。
只见董承脸上露出道不清的笑容,看着眼前之人说道:“孝先刚刚所言,确实有理,西凉军欺凌陛下,目无尊法,实在该死。”
“但陛下去了曹公处,怕也会是寄人篱下,忍受欺凌,有何必多此一举。”
毛阶愤怒站起说道:“曹公之心,日月可鉴,董大人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既然董大人无意除贼,阶这就告辞!”
毛阶早就知道,朝中大臣都惧怕李傕等人,也想除了他们,可根本寻不来援助。
眼下曹操要迎回天子,也是等于救了他们,所以他们肯定会答应,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
分析出其中利益,毛阶也不着急,否则反而落了下风,对今后曹操在朝廷言语,也是会有影响。
见毛阶要走,董承赶紧上前拦住说道:“孝先莫气、莫气,陛下多次陷入奸臣之手,做为臣子,也是担忧,故才会出言试探。”
毛阶一甩手说道:“曹公当年独刺逆贼董卓,难道董大人就忘了?如此忠心之臣,在尔等眼中,竟然与这些乱臣贼子相比,真是让天下人寒心。”
是啊!
怎么把这个忘了,曹操当年深受董卓器重,可也放弃高官厚禄,只身行刺,搞的四处逃亡,看来他是真的心存汉室。
“来来来,都是老夫的错,快坐,快坐下说。”董承回忆一番,当即不疑有他,赶紧拉着毛阶入座。
两人重新落座,董承开口说道:“刚失言之处,还请孝先莫放心里,以大事为重。”
“呼!”毛阶故出一口气,假装强压怒气说道:“董大人放心,孰轻孰重,阶心中自有分晓,只是先前言论,万万不可再说。”
“好好好。”董承赶紧满口答应,随后说道:“眼下朝中布满李傕等人心腹,孝先刚刚所言之事,怕是有些困难。”
毛阶思考一会回答道:“困难也要去做,只有将李傕等人调出长安,陛下和朝中文武大臣,才不会有性命危险,曹公也能尽快接应。”
“嗯。”董承双眼转动,陷入沉思,若帮助曹操,能有几分胜算。
西凉军勇猛无比,万一李傕等人击溃曹操,那岂不是要命丧于此。
见董承陷入沉思,毛阶开口说道:“曹公此次率精兵十万,麾下战将尽出,其心坚定,就不有阶说了吧。”
十万!?
看来曹操是真的下定决心迎回陛下,否则不会倾巢而出。
若此时站对阵形,将来也可在朝中占有一席地位,但不能完全出面,否则事情没有办成,只怕会丢了性命。
………………………………
第325章 刘协
眼下局势未明,董承也不敢随口答应,只能找个借口先拖延着。
董承思考片刻说道“既然曹公如此忠心,孝先在府内住上几日,容老夫先联络一下朝中大臣,看能否成事。”
毛阶见此,也不多言,毕竟此事太过重大,小心一些,也是人之常情。“那就打扰董大人了。”
见毛阶不反对,董承赶紧客气说道“孝先哪里话,你就安心住上几日,老夫尽快将事情安排妥当。”
客气几句,董承就唤来下人,带着毛阶前去休息。
独自一人思考许久,董承派人秘密请来几位朝中老臣,紧急的商量一番,就着急赶往皇宫。
经过重重盘查搜身,董承终见到了天子刘协。
“臣董承拜见陛下。”
“董爱卿,起来吧。”刘协木讷机械的挥手说道“天色已晚,董爱卿此时进宫,可是有何大事”
董承眼角微瞄刘协身旁的宦官,见他双眼紧盯自己,赶紧开口说道“回陛下,臣今日喜得一块宝玉,特来献给陛下。”
“拿过来吧。”刘协毫无表情的挥手,让宦官上前取来。
宝玉一经手,刘协仔细观看抚摸一会,感觉只是平常之玉,当时心生疑惑。
可多年的傀儡,已让他学会隐忍,保护自身性命,就算任何大事,他也不会露出丝毫面部变化。
这董承今日甚是奇怪,无缘无故怎么会想起献宝,再者这玉也是一平常之物,难道它有别的寓意。
猜不出用意,刘协来回翻看手中宝玉,冰冷问道“董爱卿,这玉看不出有何稀奇之处,何以称的上宝物”
等待许久,终于有靠近刘协机会,董承心中一喜,赶紧回答道“陛下,此物稀奇之处,臣一时也说不清楚,还容臣给你一一指出。”
嗯
这董承有问题,看来是有事情想要告知,但有怕泄露出来。“既然如此,还请董爱卿上前道来。”
董承小心翼翼的来到刘协身旁,指着宝玉说道“陛下请看此玉内部,这玉中线条蜿蜒曲折,若有阳光照射之下,会发现是一座城池模样”
董承不停的介绍着宝玉,听的刘协一脸雾水,不知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刻钟后,刘协已是失了兴趣,而一旁的小宦官,也不像先前那般紧盯。
就在此时,董承突然快速握着刘协之手,随后有快速缩回,而他口中言语,并没有停下,所以在旁的宦官,也没有发现什么。
刘协摸着手中纸团,心中波涛汹涌,双眼闪过一丝无法查觉的精光,看着眼前滔滔不绝的董承。
董承见状,双眼微眨示意,继续讲解宝玉。
又过了一刻钟,董承终于停下介绍说道“陛下,这就是宝玉的来龙去脉。”
刘协还是那副木讷表情,冰冷的开口说道“好,此玉不凡,董爱卿的心意,寡人心领啦,没事就早点回去吧。”
“是,老臣告退。”董承行了一礼,缓缓退出宫门。
董承一走,刘协立刻一改帝王威颜,巴结的将宝玉递给身旁宦官,低声下气的说道
“这玉就交给您啦,您看晚膳能否好上一些,那些坏的食物,真的难已下咽啦。”
宦官一脸鄙视,接过宝玉仔细打量一下,开口说道“既然陛下要求,那奴家就给你找找,看可以弄到吧。”
“谢谢、谢谢”刘协一副阿谀奉承样子,完全将两人地位反了过来。
恭送宦官离开,刘协笑容一下消失,赶紧走回宫殿内堂,打开字条仔细的看了起来。
待看完以后,刘协将手中字条放在照明的烛火上,将它烧为灰烬,又仔细的检查一遍,才放下心来。
脑中思考一番,刘协脸色越发的阴冷起来,此时此景,对比先前的低声下气,让这年纪不大的天子,显的让人捉摸不透。
大汉江山的高楼大厦即将倒塌,做为皇帝的刘协也有心无力,只能忍辱负重,卑躬屈膝的苟活着,希望有一天可以重振大汉江山。
眼下这个机会来了,他不想再受别人控制,他要亲自掌握大权,掌握别人生死的大权。
与其迷茫的等待曹操前来迎接,再猜测他是否忠臣,还不如自己掌控一股势力,前往他处重拾大汉江山。
他相信,只要摆脱这些权臣控制,一定能再次迎来属于大汉的光辉时刻。
一个时辰过后,宦官取来半只烤鸡,和许些米饭,放下对刘协不屑说道“你要的饭菜来了,快点吃吧。”
而听闻脚步,早就恢复常状的刘协见此,赶紧上前一番感谢,就开始狼吞虎咽。
“谢谢,真好吃,下次有好东西,还给您交换”
看着这十来岁的天子,宦官脸上露出嘲讽,同时感叹李傕多此一举。
可想而知,他就是李傕安排监视天子的人,本来只是宫中一受尽欺负的小人物,没想到一次偶然机会,得到了李傕重用。
突如其来的大权,让他长期受到欺凌的心态变的扭曲,弄死以往欺负自己的人,随后将怒火放着刘协身上。
他现在掌控刘协一切,那怕刘协穿衣住行,都要经过他的同意。
让刘协吃这些坏的食物,也是他私自的主意,他要让刘协尝尽他当初所受的一起。
而为了继续保住到手权力,他也是对李傕忠心耿耿,只要刘协有一丝不对,他就会向李傕禀报。
李傕虽然得知宫中一切状况,但他也不在乎,毕竟这天子只是一个摆设,只要不死,管他干什么。
言归正传,刘协风扫残云的吃完,打了一个满足的饱隔,起身对着宦官说道“这吃饱了就容易犯困,还请您收拾一下,天黑要入睡啦。”
“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