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争战三国-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那少年见陈到离去,脸上的表情一下消失,眉毛微微皱了皱。

    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而他刚刚那番举动,也是想测试陈到,并通过他的口,看看刘备是何态度。

    从陈到刚刚表现,诸葛亮可以得知,此人是一个能忍之人,想必刘备也不会差到哪里。

    至于今日这番表现,刘备会如何去做,也决定他是否对刘备多一些关注。

    对,只是关注,还未有投靠想法,他可不会轻易就将一生下注在一方诸侯身上。

    这也和他的性格有关,毕竟他若真要投靠,就不会再有别的心思。

    诸葛亮愣神思考片刻,打开手中之信,见刘备将自己位置放的非常低下,一副求贤若渴样子,心中当即有些心动,可很快就压了下去,将信与那些礼品丢弃到一旁,继续农作。

    另外一头陈到受了一肚子火,策马狂奔赶回新野,向刘备禀报了事情经过,并劝说刘备,不要再去请诸葛亮。

    刘备思考一会,将消息消耗完,敷衍陈到一番,就让他下去休息,同时让人将陈登请来。

    陈登得知事情经过,也是好奇,按理来说,一般隐居的能人,身边带的都是一些心腹,不可会出现这样情景。

    除非有两种可能,一真如陈到所说,诸葛亮是一个名不副实之人,二是诸葛亮有意为之。

    诸葛亮有意为之,这个可能会大一些,毕竟以司马徽为人,不会收一个品德败坏之人为徒,更不会为他举荐。

    陈登思考一会说道:“主公,此事有些蹊跷,或许其中有些误会,不如这样,登亲自前往一趟,试探一下。”

    刘备摸摸下巴说道:“可诸葛亮不在卧龙岗,要不等上一段时间,你我一起前去?”

    陈登摇头道:“不妥,万一那诸葛亮真如陈将军所说,到时传了出去,恐会让人取笑主公识人不明,为一庸才,亲自前去相请,还是登先行一探,就算没有见到诸葛亮,登也能探清一二。”

    刘备思考一会,觉得陈登说的有理,于是又动笔书信一封,让陈登带去。

    陈登辞行刘备,并没有像陈到一般,着急赶去卧龙岗,而是先暗地去拜访了司马徽,再去南阳询问了大量关于诸葛亮的事迹。

    心中对诸葛亮有了大概了解,陈登方前往卧龙岗,准备会会诸葛亮。

    一路欣赏美景,来到诸葛亮住处,见宅内无人走动,陈登轻唤道:“敢问孔明可在家中?”

    声音落下,一面目狰狞的少女走出,对陈登微扫几眼,开口说道:“敢问先生何人,找孔明何事?”

    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看来民间流传,果然是真的。

    对于眼前之人,陈登并没有感到恐惧意外,因为他早已探得一些消息。

    陈登拱手说道:“在下刘皇叔麾下陈登陈元龙,见过黄夫人。”

    刘备的人?

    黄月英从娘家回来,从诸葛亮口中,得知陈到的一切,本以为刘备不会再派人来,那想出乎意料。

    看样子这陈登是打探好的,想像夫君一般忽悠过去,恐怕不成。

    不过黄月英也是聪明之人,脸上毫无停顿,客气请陈登进屋。“既然是皇叔的人,就请进来喝杯茶水,休息片刻。”

    黄月英迎着陈登进入屋内坐下,倒好茶水,方才开口说道:“陈先生,我家夫君还未回来,不知此行又有何事?”

    陈登微笑说道:“黄夫人,孔明兄在何处,只怕你我心中都清楚,在下不才,特奉皇叔之命,前来请他出山。”

    黄月英微微一笑说道:“我家夫君平生所学,皆是法家之道,恐怕与皇叔的仁义治理,儒家怀柔背道而驰。”

    法家之道,一切以法而治,从不讲任何情面,相对刘备处事,确实有些不同。

    陈登点头说道:“盛事儒家治理天下,乱世法家当道,方能使百姓安居,无人敢触碰侓典。”

    “只要诸葛先生愿意辅佐皇叔,皇叔必会重用,希望黄夫人莫担忧,登敢以性命保证。”

    黄月英微微一笑说道:“奴家只是一女子,无法为夫君做何选择,但皇叔势小微薄,奴家不能眼看夫君走上一条不归路。”

    陈登摆摆手说道:“黄夫人此话差矣,皇叔目前虽据新野小城,可治下有近二十万百姓,若有战事,必可建军五万,成就一番事业,眼下不过等待一个时机。”

    “再者皇叔为人爱民如子,百姓无不爱戴,不像其余诸侯,只顾欺榨百姓,正所谓谋者应寻明主,不可光看眼前的局面,应为长久打算。”

    黄月英看了陈登一眼,心想刘备麾下竟然也有此能人,怪不得能在徐州被占,还能约束部下汇合,尽量保住了战力。

    看来此人不好忽悠,黄月英巧眉微动,缓缓说道:“观先生言语,也是一个有学之士,皇叔有如此谋臣,应该也不差奴家夫君一人。”

    从黄月英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她不希望诸葛亮投靠刘备,这一切与她的童年有关。

    两人选择定居卧龙岗,也是和这也关,多年前的回忆,还历历在目,虽然那人当时失忆,但烤肉之味还在,若投了刘备,那么将来一定会是敌对。

    诸葛亮也向黄月英表态过,那就是将来投靠何人,全凭天意取决,但黄月英心中,还是偏向李惠义一点。

    见黄月英有意无意透出的意思,陈登知道,诸葛亮或许不想投靠刘备,可没有见过本人,陈登也不好妄下定论。

    陈登脸带微笑问道:“黄夫人,冒昧问上一句,可否告知诸葛先生去向?”

    见陈登已明白自己用意,黄月英微笑说道:“夫君前往族内,可能要过上一些时日,才会回来。”

    黄月英此话,确实没有欺骗之意,因为陈到来访,诸葛亮知道,诸葛家是时候出山了。

    诸葛家虽说不是多大家族,但这些年来,已是慢慢发展壮大,此时天下大乱,更是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机会。


………………………………

第534章缺钱

    诸葛亮为此,前往家族,准备询问族内等人意愿,看诸葛家族意在那方诸侯,也好为自己辅佐何人做好打算。

    所以待黄月英回来,诸葛亮就匆匆交代几句,赶回族内,此行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那就是借此看看刘备,是否还会派人前来,若再次被拒门外,刘备会如何选择去做。

    言归正传,陈登不动声色观察片刻,见黄月英并不像说谎,于是将信交给她,嘱咐诸葛亮回来,一定给于回信。

    黄月英接下信,表示会交给诸葛亮,至于会不会回,她也无法保证。

    陈登得到回复,将桌上已经变冷的茶水一饮而尽,起身离开,回去向刘备禀报此事。

    此行陈登收获还是有一些,起码已经弄清楚,那就是诸葛亮,应该是有个真才实学者,陈到所遇的,应该是故意为之。

    其目的可能不想出仕刘备,或者还处于观望,也可能是来请的人级别不够,不值得他可以信任出山。

    陈登回到新野,将此行得出结论告诉刘备,刘备思考一番,决定待诸葛亮回信,亲自前去邀请。

    刘备这边为了诸葛亮,费尽心思,刘表、蔡瑁则暗地互相掰着手腕,小动作不断,大动作没有,两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再观徐州二袁结成联盟,遵从袁绍为主,袁术献出传国玉玺,被安排至东海郡。

    明面无任何官职,是一平头百姓,可东海郡官员,皆是袁术旧部,明眼人一看,就知其中门路。

    二袁合并,袁家势力下滑有所止步,袁绍为了提升威望,将传国玉玺送到许昌,并痛斥袁术,但还是希望刘协,看着袁家世代功劳份上,留他一条性命。

    袁绍送上传国玉玺,有将袁术这称帝逆贼征灭,明面是有功之臣,刘协不得不妥协。

    因为他就算不妥协,又能奈何,最差还不是与袁绍交恶,只能在口头上占一些便宜,还不如从了他的心意,布施皇家恩信,已为后路着想。

    刘协以平定反贼有功,封袁绍为徐州牧,讨逆大将军,一时让袁家威望,再次缓缓上升。

    而此事能如此顺利,也是和曹操重心放着西凉有关,为了平定西凉,曹操聚集大批兵马,名为帮助马超,诛灭韩遂,实则将手伸进西凉,谋得掌控。

    可大军不断征战,一切消耗非常巨大,虽说可以以钱购粮,但这钱,也有花完的时候。

    这不府库告急,宣称钱财已经见底,让曹操想想办法,否则出征在外大军,只能率军退回。

    两军交战,最忌讳就是无粮罢兵,曹操可不会因为没有钱,而停下征讨。

    为了凑齐钱财,曹操秘密召来虎豹骑的一支秘密部队将领。

    曹府中,曹操将跪拜地上的曹德扶起,并亲自为他搬来坐椅,请他入坐。

    此曹德,就是当初曹操封的摸金校尉董德,因这些年来,为曹操弄来了不少钱财,特被曹操赐姓,如今已是官居发丘中郎将。

    以前从来都不敢想的事,都已经实现了,曹德可谓对曹操死心塌地,已报知遇之恩。

    此时见曹操如此模样,心中更是感动,但也清楚,曹操肯定有事情交代。

    曹德恭敬说道:“丞相,有何事情,吩咐即可,无需如此,德愧不敢当如此礼遇。”

    “唉!”曹操坐到曹德一旁,叹气说道:“实不相瞒,府库已空无一物,前方请求粮草,本相实在没有办法。”

    曹德眉毛皱了皱说道:“丞相,这治下各地,未将已几乎翻空,现如今,只有一些小的,恐怕一时见效甚微。”

    曹操双眼微转,难为说道:“那该如何是好,若你也想不到办法,看来只有撤军一路了。”

    “可惜大业未成,竟要败于非战之力,真是有愧那些浴血奋战的三军,和战死的勇士。”

    曹操一番卖惨言语,说的曹德心中难受无比,让他都无法直视曹操。

    见曹德无言以对,曹操摇头挥手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你先下去吧,待本相忙完,就去犒劳诸位。”

    见曹操如此为难模样,曹德魂不守舍的起身告退,他心底其实还有一个目标,但他不敢说出口。

    因为此事关乎重大,万一说出,就没有后路,搞不好会让他与他麾下一群兄弟,丧命哪里。

    一边面对对自己有再造之恩的曹操,另一边是一众跟随多年兄弟的性命,曹德左右为难。

    就在一只脚踏入屋外,曹德突然一脸坚决走回,跪拜说道:“丞相,未将有一法,或能解决眼下困境,只是此事无论成败,传出去后果都是极其严重。”

    曹操心中一喜,思考一会说道:“无妨,你说来听听,若是可成,出任何事情,本相一人承担。”

    曹德听后,扭头观察屋外四周,看是否有人偷听,曹操见状,招手让他上前来说。

    曹德得到示意,来到曹操耳旁,轻轻开始言语起来。

    曹操听后,脸色变的有丝凝重,曹德所说之事,确实能解决眼下之事,可失败,或者传出,也是能造成巨大影响。

    曹操思考一会说道:“此事把握有多少?”

    曹德思考一会说道:“若不太深入,危险可能会低一些,但收获也没有那么多。”

    “实不相瞒,未将曾和麾下几人,进入外围,也取得一些宝物,但活着出来,只有未将一人。”

    进入外围,就有这么危险,那么再深入一点,全军覆没的可能,都是正常。

    此举和杀鸡取卵没有什么区别,但曹操真的需要钱财,维持大军支出。

    “啧。”曹操深吸一口气说道:“要不派一些军中精锐,与你们一起前去,确保此事成功。”

    听闻曹操之话,曹德知道,此事是已经定下,那么他也要做最坏打算。

    曹德思考一会说道:“可以,既然如此,未将挑选一些得力手下,让他们留守大本营,为丞相继续收集钱财。”

    曹德此举,已经做好身死打算,为了避免他心血培养组成的部队全军覆没,唯有留下火种。


………………………………

第535章下墓

    其实曹操早对此事也有一丝了解,可一直没有下好决定,就是因为怕这支给他带来巨额财富的大军灭亡。

    可眼下他没有办法,只要战事一停,各诸侯都将知道,曹操缺粮,那么可能会造成有心人的反叛。

    所以刚刚的一切,都是曹操故意为之,就是为了曹德心甘情愿去做。

    目的达到,曹操脸带感动,让曹德前去准备,并让他一定活着回来。

    数日后,长安城外数十里处,突然来了近千身穿百姓服饰的人,他们一不进村,遇见有人来往,也会避开,并且都是入宿野外。

    他们所用一些器具,也是寻常人难已见到,他们一路不断分开测测停停,好像寻找什么。

    几日后,他们本是分开的小队,突然又聚集一起。

    领头曹德此时聚集十余人,正秘密商量着。“此地是经多番测试,比以往更好的入口,若诸位没有意见,今日就开始动手。”

    摸金校尉王霹开口说道:“意见倒是没有,不过此墓非比寻常,应尽早安排好下去之事。”

    王霹是曹德亲自提拔的干将,此人双眼能在黑暗中,看清一切,并且能缩小身骨,是一个下洞高手。

    最厉害之处,就是第六感极强,每每有危险来临,都能提前感知,可能这是他从小打猎练成的。

    曹德思考一会说道:“嗯,这个本将也有想过,此次丞相派了五百军中老手,本将意思,由三人带领军中七人,组成数十小队,每队间隔百米,缓缓推尽,免得造成大量伤亡。”

    “至于地面,就留一百人看守,诸位觉得此法如何?”

    分批进入,伤亡确实可以减少很多,众人自然赞同。

    无人反对,曹德继续说道:“还有,现需挑选一支十人小队,组成探路者,为后面的人清出一条道路。”

    要在墓下清出一条道路,寻常墓,这些人都会争抢去做,可这个墓,若去清路,生死可就难测。

    见无一人敢答话,曹德说道:“本将也不为难你们,此次带头,由本将领队,诸位可有愿意跟随?”

    王霹带头说道:“既然将军愿带头,未将愿意追随。”

    在王霹的带头下,围着一旁的人,纷纷表示愿意一起前往。

    曹德见状,从中挑选出四人,并且这四人皆有一技之长。“此行生死难测,诸位都是我部骨干,本将就不多选,免得将来我部会一蹶不振。”

    曹德的考虑非常周到,已经做了最坏打算,他此行就没有想活着出去,目的就是能以最大努力,为曹操多取一些钱财。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人在曹操麾下当职,得到从所未有的尊敬,所以明知死路,也丝毫没有退缩,

    在曹德的安排下,被安排留下的一百人,开始勘察,准备择点挖掘入口。

    其余被安排下墓之人,则开始休息,已保证下墓后,精神能达到最佳状态。

    因这挖掘的一百人,都是盗墓高手,所以洞口开的极快,不到一天,就已打通。

    曹德得知,命人备好酒菜,与挑选出来的九人,开始饱餐一顿,休息半个时辰,方才下墓。

    随着视线慢慢变暗,随曹德下墓的九人,心中开始沉重起来,精力一下集中。

    因早就放过活物试探,又等待了近数个时辰,所以洞中的空气,还是充足的,唯一一点不尽人意的,就是有些腐坏味。

    随着洞口绳索下滑数百米,在中间的曹德突然听到脚步落地声,当即停了下来。

    “无事,可以下来了。”声音响起,曹德松一口气,继续往下滑去。

    随着曹德落地,几处微弱火把,陆续亮了起来,将他围着中间,给这黑暗的环境,添加了一丝安全感。

    曹德闭起双眼缓了一会,睁眼环扫前方一眼说道:“此洞集众人之力选的,是离墓中最近,也是最好挖掘的。”

    “但往往这最好的选址,也是最危险之处,虽然此墓已经历数百年,但大概位置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诸位都要小心前进,感觉不妥,立刻停下,千万不可冒进。”

    性命攸关之事,那怕曹德不说,他们也会如此去做。

    一通安排交代下,曹德在两人身后,开始向前缓缓进发。

    行了数百米,一个宽敞正规的墓道出现,前头两人更是小心,双眼不停观察前方四周。

    阴暗下,长埋地下的墓道,显的诡异安静,仿佛是一张吞人大口,又像地狱入口。

    曹德一行人的火把,在这环境下,显的微不足道,仿佛黑夜里游走的星光。

    每人距离十米,缓缓向前推进,并且每个人的行走脚步,都是按开头一人的脚印行走,避免一些隐藏的危险。

    “咔嚓。”

    大约十来分钟,突然一微弱声音响起,前头那人立刻紧张停了下来,紧接整个队伍都停下。

    中间曹德喊道:“前面发生了什么?”

    第一人回答道:“回将军,应该是一个陷阱。”

    曹德命令道:“清理掉,速度快点。”

    命令一出,第二人赶紧上前来到第一人身旁蹲下,仔细观察一番,见只有一个开关。

    并且没有丝毫痕迹,可以让他找到机关源头,也就是说,这机关引动什么,无法得知。

    “将军,这个机关好像是封闭式,不清楚是什么类型。”

    “嗯?”曹德挥手道:“除中机关者,全部人按原位后退百米。”

    曹德命令一下,第一人心中知道,他的性命,此时已在死亡边缘,能活着,要看天意。

    曹德率着八人退到百米后,对着前方喊道:“缓缓松开,注意安全!”

    听闻声音,那人深吞一口气,脚慢慢挪开,心中预防有可能发生的一切。

    “咯吱、咯吱……”机关随着受点压力减少,发出齿轮缓缓转动声,仿佛是索命的死神来临脚步。

    在脚完全离开机关,那人并没有慌张行动,而是警惕的观察四周,已求能在索命的物件来前,寻找到一线生机。

    “轰轰隆……”

    (本章完)


………………………………

第536章出师不利

    就在这时,在曹德与百米外的那人中间,突然上方出现一石门,缓缓向下落去。

    与此同时,前方突然射出一米来长的大型弩箭,这一切发生的不过短短瞬间。

    但对于这些长年在墓下行走的人来说,还是有反应时间,可独自在前的那人,想要在石门落下时,与曹德等人汇合,有些困难。

    若是没有这些弩箭,还可以尝试一下,但一边防备弩箭,一边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那是不可能的。

    就在面临难已择决时,那人选择了趴下躲避弩箭,放弃与在外的曹德等人汇合。

    “砰!”

    石门落下,墓道石板微微一震,彻底堵了去路,激起一层尘土,让曹德等人本能捂住嘴鼻。

    刚进来还未半个时辰,就发生此事,曹德等人一脸难看。

    等待片刻,确定只有一丝灰尘,没有别的危险,曹德命两人上前,查看石门。

    两人得令,一番仔细观察,确认没有危险,就开始尝试打开石门。

    可这石门,有千斤重,用蛮力根本无法打开,除非能找到机关,开启石门。

    就在两人准备将这个消息传给曹德,突然石门哪边,响起轻微的敲打声。

    这敲打声,是他们独有,就是为了避免被困一处,无法呼唤到同伴,用来交流的。

    仔细聆听,得知被困哪边的一人,暂时没有危险,两人心中一松,其中一人在石门上有节奏敲打,示意门后那人,一起寻找开门机关。

    一切交流完毕,一人快速向曹德启禀了情况。

    曹德得知人没有事,想也不想,就让人开始小心搜索,寻找机关。

    众人在墙壁四处仔细观察,突然一人,发现墙壁一丝异样,当即拿起工具刷子,轻轻的扫开上面厚重灰尘石斑。

    这个所谓刷子,是用动物的毛发制做而成,是他们盗墓时有感而造的。

    随着灰尘石斑落下,一副雕刻的石画,缓缓浮显眼前。“将军,这有发现,快过来看看。”

    听闻声音,正在观察墙壁的曹德,赶紧跑了过去。

    墙壁上,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骑着高头大马,护送一文官和跟随百姓,好像要去何处。

    曹德细看一眼,心中已有所明白,掏出刷子命众人一起清理。

    人多好办事,在众人努力下,两边墙壁都被清理干净,石画也显众人眼前。

    大概意思,是一将得了命令,率精兵护卫文官,前往一处完成什么任务。

    按照历史和民间野记,曹德心中已猜出一些,这可能是秦始皇派人求药之事。

    可这石画没有全部展示出来,因为后续在石门哪边,结果是否真求得药,就不得而知。

    看着璧画,曹德说道:“大家坐下喝口水,先休息一下,再寻找机关。”

    曹德说完,席地而坐,掏出水袋,喝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