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争战三国-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陈宫,算的上元老之一,一些从开始追随者,也是视他为头,李惠义将他安排到翼州,也是有打算的。

    翼州张燕神武军占据主导,准的来说,也是一股外势力投降的,由陈宫来指挥也是放心,毕竟别人来管,可能会发生自立现象,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不得不防。

    而陈宫和李曙有巨大关联,李惠义是不会让他们两人在外一起统兵,免得发生一些不愿看见之事。

    像高顺、赵云这些忠心不二之人,李惠义将他们安排两处,也是有一定道理,因为他们不会同流合污。

    若有一些事情,他们只要听到风声,肯定会派人来报,就算不报,也会洁身自好远离。

    只要这两人一有不对劲,李惠义肯定也能收到一点消息,不会一点防备没有。

    至于徐庶,那就更放心了,青州五花八门,都是新投的,他们根本没有号召力,能将这些势力整合一起。

    所以这些大军看似毫无关联驻守一处,但都是经过李惠义特意安排,不是为了防备谁,而是做到安心,或是给他们警示。

    军机处的三人安排,是李惠义思考许久,结合自身等等一切因数定下的,所以不会有人反对,不会有人感觉不满。

    宣布完此事,李惠义让三人在此战落幕时安排好手中之事,等待调动命令,免得到时出现交接风波。

    这三人也是聪明之人,不用李惠义去说,也知道怎么去做,当即表示没有问题。

    安排好公事,那么接下来的,自然就是私事,李惠义看着未尾坐处的李曙,缓缓说道:

    “曙儿想必已经通知过各位了吧,那就不多说了,你们是怎么看待此事?”

    李曙这些日子,天天一家一家的跑,先是装可怜,在是哭闹耍泼,可谓一切手段都用了,才将这些人说服。

    也有一些口头答应,抱着观望态度的,毕竟李曙这少主称呼,可一直没有改变,谁也猜不出李惠义用意,万一将来传位给她,那可就是他们的主公。

    再者就算不是,万一在战场出现什么意外,谁敢保证李惠义怒火攻心,不会将气撒在他们身上。

    李惠义话一出,本来还是有些动静的屋内,一下寂静下来,谁也不敢先开这个口,这让着急等待的李曙心中一惊,生怕他们反悔。

    要说全场最不怕承担这个结果的,那只有两个,一个是李曙舅舅陈宫,一个就是郭嘉。

    (本章完)


………………………………

第571章紧张

    陈宫与李曙关系亲切,又与李惠义有连襟之亲,就算出事,也不会受到惩罚。

    至于郭嘉,没心没肺一个人,又得李惠义重用,两人亲密的如同好友,也不可能被事后清算。

    等待片刻,见无人出言,郭嘉站起说道:“主公,嘉以为可让少主前去,其目的有两个。”

    “一:少主亲往前线,军心士气必定大涨,二:袁绍见少主前去,肯定会以为进攻徐州只是一句口号,毕竟少主年纪放着哪里。”

    陈宫站起附和说道:“奉孝说的不错,少主也该出去历练一下,刚好借此机会一举两得。”

    田丰、徐庶、贾诩见此,也只能先后出言赞同,他们可不想唱这反调。

    李惠义早就想到这种场景,所以并不好奇,微笑说道:“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你们说说,该给她安排什么职位?”

    李惠义这个问题,他们倒是没有想过,毕竟这根本不关他们的事。

    要是给的文职吗,李曙恐怕会不愿意,要是给武职吗,李惠义肯定不愿意,所以怎么去说,都是两边得罪。

    看来李惠义是有意要难为他们,或许是想惩罚一下,表达一下不满。

    做为李曙舅舅,陈宫自然此时要站出趟雷,只见他恭敬说道:“主公,让她做一参军如何,只管提意见,无实际指挥权,也不可亲临战场。”

    “参军?”李惠义念叨一句,点头说道:“元直你看行吗,毕竟前线都归你指挥。”

    徐庶站起回答道:“庶没有意见,一切全凭主公做主。”

    “嗯。”李惠义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定下,不过本将给元直一个特权,只要李曙不听你的命令,或私自调动兵马,元直有权将她看押,直到战事结束。”

    李惠义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有原因的,李曙毕竟是一个小孩子,万一到了前线,哪根筋发作,可就误了大事。

    而徐庶心中也是正有担忧,此时李惠义给于特权,当即恭敬说道:“是,主公放心,少主如此乖巧,必不会如此。”

    对于这些好话,李惠义早已听腻,直接挥手说道:“好了吧,这女儿如何,本将心中清楚。”

    一切a事情安排妥当,李惠义正准备邀请众人前去饮酒放松一下,突然想起许久之前的一事。

    那是李权在一个月前来找他,那时还没有战事,李惠义也没有向外公布,刚好想起借这个机会通知。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以后只要战事一开,有什么新情况,可送往驿站,无需派人加急送达。

    众人心中不解,当场询问李惠义,那想李惠义故做保密,说以后就知,让众人心中痒痒。

    既然得不到答案,他们也不在问,李惠义率着一众人,前往早已准备好酒宴的大堂。

    此次一聚,不知有要多久,李惠义自然尽情放开怀与他们痛饮,为记忆留下美好回忆。

    三日后,这些大才纷纷赶往治下,开始按计划行事,先是翼州、并州派出兵马,占据一些重要进攻关口。

    并且派出无数探子,潜伏进入曹操治下,打探敌情,让守卫的敌军提心吊胆,连忙八百里加急将消息送回许昌。

    而青州则没有多大兵马调动动静,反而将军中一些得力大将调往别处,由一些不知名的人担任。

    这个不起眼消息,因为没有刻意隐藏,自然也被袁绍安排的探子得知,将消息送回。

    李惠义这边开始动作,曹操、袁绍自然也停不下来,开始召集麾下文臣武将,商议应对计策。

    曹操一收到消息,立刻召开谋士会议,一切表明,李惠义要动手了。

    许昌曹府议事大厅,曹操脸色阴暗的看着众人说道:“都说说看吧,李惠义这头雄狮,想要干什么?”

    东郡太守刘延,此人才能平庸,不过是个死忠之徒,虽然可抵抗一时,但久不见援军,城池必失。

    荀攸思考一会谏言道:“丞相,不管李惠义想要干嘛,东郡必要增派援军,否则关口尽失,战事一起,我军就会立于下风。”

    曹操点头说道:“好,那不知何人可领军前去支援?”

    荀攸心中早有人选,立即答话道:“于禁做事谨慎,可让他率一支精兵,立刻赶去支援,稳定局势。”

    曹操赞同说道:“好,立刻去通知于禁,让他率本部五千精兵,即刻启程前往东郡。”

    一旁的传令兵待曹操语毕,立刻大步离去,准备通知于禁。

    曹操双眼微眨,开口说道:“稳定东郡,乃是局势所逼,李惠义的用意,诸位可有猜出。”

    此时气定神闲的荀彧站起说道:“丞相,李惠义此举不过两个用意,要么进攻徐州,要么进攻我军。”

    “不过观他为人处世,进攻我军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天子还在许昌,若私自提兵来攻,就是向天下宣布,他是乱臣贼子。”

    “不过也不排除,他欲望膨胀,准备一举夺取天下,这还要看看徐州哪边的消息。”

    曹操摸摸下巴,若有所思问道:“暂时先不管徐州的消息,如果李惠义举大军来攻,我军能否守住?”

    荀彧微笑说道:“一半一半,丞相占据大义,天下百姓同心,李惠义就算攻占一些城池,也很难推进。”

    “其二丞相有四州之地,与李惠义不分上下,可有徐州袁绍相助,也相当五州军民对抗李惠义一方。”

    “其三,战事一起,战局就难掌控,李惠义要兼顾两方,消息必不能及时得知,也就说战场将分成两块,只要丞相与袁绍协商好,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有三利,可李惠义一人掌握四州,麾下等人同心,有是发起战事一方,所以还是很难,除非能打破他的布置,将局面拉回有利于我军。”

    荀彧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有这么多优势,但不齐心,一切都是白搭,要看曹操如何去做。

    也就是说,曹操现在的举动,或者他的安排,决定着战局的走向。

    (本章完)


………………………………

第572章调动

    对于这点,曹操非常清楚,当年泰山一战,让李惠义走脱,他就知道,他们将会再有一战。

    曹操看着左右的谋臣,冷冷说道:“此战关乎成败,本相决意死战,谁若在这关键时刻互相算计,诛灭三族。”

    “另封荀彧主管后方,有权调拔任何物资和大军调动,若有不听他命令者,有权先斩后奏。”

    “许攸,命你起草告示,三日后送往各军中,让他们备战,程昱命你即日启程,前往东郡前线,防备敌军进攻。”

    曹操话一落下,两侧的谋臣立刻起身,恭敬的异口同声回答。

    “是,我等谨遵丞相命令。”

    “先坐下吧。”曹操挥手让人坐下,开口说道:“此战必要开打,不过也不用紧张,眼下已是秋收,李惠义一时半会不会发起进攻,起码要待明年开春。”

    “为了不引起百姓的恐慌,这一切调度,都要隐秘进行,不得大张旗鼓,另外还要派人与袁绍取得联系,不知何人愿往。”

    荀彧站起说道:“大战一起,正是用人之际,彧举荐一人,或可担任双方使者。”

    “哦?”曹操好奇问道:“文若说来听听?”

    荀彧回答道:“广陵陈矫,此人能言善辩,有是徐州人氏,担任此行,最合适不过。”

    “嗯。”曹操点头说道:“好,那文若安排一下,让他尽快前往徐州,若功劳必有封赏。”

    荀彧拱手说道:“是,丞相放心,彧明日就让他启程。”

    “好。”曹操点头说道:“另外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荆州方面,也要向他们多购买一些粮食,免得到时出现缺粮之危。”

    “另文若提到要将战局掌握在我军手中,本相刚刚想到一策,让诸位帮忙看看可行几率有多少。”

    “那就是调西凉牧马超,率领西凉铁骑赶来,先向李惠义发起攻击,打乱他的部署,你们看可行否?”

    若真能将马超召来,那或者还真能成事,但要他出西凉,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这谁都知道。

    荀攸皱眉说道:“想要马超前来,恐怕非常难,除非能给他巨大诱惑,吸引他来。”

    曹操回答道:“这个本相已经想过,不如承诺事成之后,将汉中等地分封给他,并承诺帮他拿下,你们看他会心动吗?”

    若是让出汉中一地,以马超性格,应该会心动,但前题一定要带上韩遂,否则马超不会安心。

    可不给韩遂利益,恐怕他是不会听从调令,也就是说,相要调动西凉军,必须让这两人都有甜头。

    一直未开口的许攸说道:“丞相,马超此人好说,可韩遂老谋深算,恐怕不会轻易出西凉,攸以为,应先派人以重礼贿赂,让他答应。”

    荀攸站起反对道:“不妥,此战关乎胜败兴衰,不可出现异心,若是以钱财收买,韩遂将会成为变数。”

    “所以应当派一使者,高调让他出兵,就说邀他进攻北方,所得之地,半数给他,若不出兵,将协助马超,将他覆灭在西凉。”

    武力威胁,再加诱惑,韩遂就算不同意,也没有办法,毕竟利益在前,他麾下的人可不会同心与他死守西凉。

    曹操略作思考,开口说道:“好,既然如此,劳烦公达辛苦一趟,前往西凉让两人即刻出兵,务必在来年正月赶到,至于粮草我军沿途全部提供。”

    为了避免两人会以粮食等问题推脱,曹操直接点明,免得出现意外,或者拖延到战起。

    而提到粮草供应,荀彧突然站起说道:“此战一开,投入兵马必数十万以上,丞相应早选好粮草屯放之处。”

    曹操点头说道:“对,西凉大军一来,每天开销必是万计,应该要尽早运送,你看存在故市小城如何?”

    荀彧摇摇头说道:“不妥,若是屯于一处,万一被敌军探得,派精兵摧毁,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不如在管城,在安置一处。”

    狡兔三窟,曹操满意赞同说道:“好,此法不错,就这样办,诸位还有好的建议没有?”

    整个防御进攻计划已差不多形成,曹操一时能想到的,也已想到,剩下的只能询问他们。

    可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他们一时也没有好的对策,只能尽量圆满一些。

    曹操这边暗地开始调动兵马,而袁绍此时被沮授一分析,慌张的心放下不少,倒起了看戏的心理。

    既然李曙前来青州,而青州原来的一些大将,也被调往他处,也就表明,李惠义可能要向曹操动兵,毕竟他所能攻打的,也就他和曹操了。

    若是要攻打徐州,李惠义增派兵马大将都来不及,怎还会将那些沙场老将换走。

    既然事不关己,那就高高挂起,袁绍心中已开始图谋在此战中,能捞取什么好处,不管是在曹操还是李惠义身上。

    彭城袁绍府邸,此时一厢房内,数人正齐聚一堂,分两侧左右而坐。

    袁绍脸上挂满轻松,意气风发的看着众人说道:“诸位,沮公刚刚分析的有理,只要曹李开战,我军就能趁机崛起。”

    “到时反攻青州,或拿下半个翼州,也不是问题,望诸位到时多多用心,立下战功。”

    逢纪看了一眼沮授,见他双眼微眯,仿佛养神,知道他不会开口说什么,心中当即好奇。

    按理说,他们现在能占稳徐州就不错了,虽说青州调走一些兵马,但他们想要攻破,恐怕是难上加难。

    以沮授之才,他肯定能想到这点,可为何不说,难道是有什么隐情。

    思考一番,逢纪下定决心说道:“主公,青州虽说换将,可兵马没有多少调动,恐怕不好拿下吧。”

    “不如派人通知曹操,索取一些好处,到时我军暂时出兵牵制一下即可,待时局明朗,再决定是否出击。”

    逢纪的打算并没有错,袁绍虽说有七八万兵马,但都是一些世家子弟率领的草包,真正能战的精锐之师,也就不到三万。

    (本章完)


………………………………

第573章无可避免之战

    或许加上前方袁术的人马,能战精锐有五万,而据探得青州,起码还有五万兵马,也就是说双方人数相等,但他们的装备可比不上李军。

    虽然逢纪是出于慎重考虑,才出言劝说,可袁绍此时正在兴头,他这些言词,不亚于一盘冷水浇下,袁绍岂能不气。

    袁绍脸上笑容慢慢消失,不悦说道:“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再者李惠义派一个十来岁的小孩亲征,这是瞧不起我袁绍,岂能善罢甘休。”

    “否则传了出去,本候颜面何在,到到时何人会来相投,此次必要出兵,若再有劝者,斩。”

    见袁绍动怒,逢纪无奈的摇摇头坐下,心中担忧此次进攻,会损兵折将得不到好。

    袁绍收起怒气,冷冷扫了一眼说道:“为了减少损失,本候欲派一人,让他去游说袁术,做为先锋攻击青州,许诺攻下分他一半。”

    以袁术的头脑,只要派一能言善辩之人前去,他必会同意,在座每个人都知道。

    郭图手疾眼快,不待袁绍语毕,立刻站起说道:“主公,在下不才,愿前往袁术处,将他说服。”

    袁绍略有满意点点头说道:“好,那你即刻启程,若是办成,记你一功。”

    “是。”郭图美滋滋的应下,赶紧行礼离去,剩下那些想要立功者,都暗暗看着他的背影鄙视。

    袁绍安排完袁术处,接着说道:“此次李惠义大半兵力调往翼州,做为曹操盟友,还是要派人通知他,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免得被李惠义占了便宜。”

    唇亡齿寒,这个简单道理,袁绍还是非常懂的,他只需这两人打的你死我活,有分不出胜负,好让有便宜可占。

    一旁辛评站起说道:“主公,在下愿去通知曹操,随便定下双方约定,好从曹操处要些利益。”

    袁绍摸摸下巴说道:“好,可以,不过本候底线,就是不会支援正面战场,但会牵扯住青州兵马。”

    “是,主公放心,评谨记在心。”辛评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该通知的都已经通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调兵遣将,袁绍收起神色,严肃说道:

    “此战事关能否再次崛起,诸位一定要打起精神,本候会战将尽出,一鼓作气拿下青州,望尔等各尽其责,尽心尽力而为。”

    袁绍话音落下,众人纷纷起身,整齐回答道:“是,主公放心,我等必倾尽全力。”

    看着还算齐心的众人,袁绍挥挥手说道:“诸位快去准备,具体出发时日,待本候通知。”

    屋内众人见此纷纷离去,只有沮授待着原位,好像要说些什么。

    见众人远去,沮授开口说道:“主公,此战恐怕不简单,李惠义攻击何方,还真不好说。”

    袁绍脸上露出无奈说道:“就算他要攻击徐州,我军有如何去挡,还不如给这些将士信心,免得到时还未开战,就出现畏战溃散局面。”

    袁绍对于逢纪的话,早就有想过,可他没的选择,只有拼命一搏,不然等待他的只有慢慢灭亡。

    “唉。”对于袁绍的无奈,沮授有岂不知,叹气一声说道:“那主公可想过后路?”

    袁绍摇摇头说道:“那还有什么后路,自从霸占了刘备的徐州,先生觉得何人还会收留我等?”

    看着袁绍无奈的表情,沮授决定说出自己想法。“主公要尽快做好退往寿春准备,到时徐州失守,还有一落脚之地。”

    袁绍看了一眼沮授,微笑说道:“罢了罢了,若徐州都丢了,刚靠寿春一城,有能守多久,不过苟延残喘,还不如战死徐州。”

    见袁绍有此想法,沮授知道,此战将是生死,但他觉得,该为袁绍铺好后路。

    “主公先将钱财粮食搬往寿春,到时就算战败,也可暂避,那时可向曹孙刘联盟,让他们发兵来助。”

    “若他们不来,主公可以将城池献给李惠义作为要胁,曹孙刘几人必会派兵来救,到时在几方中左右逢源,未必没有机会。”

    袁绍出身高贵,在徐州忍辱负重的那段日子,已成为他一生的不堪回首,此时又要重新过回那样日子,说实话内心非常不愿。

    袁绍微微摇头说道:“寿春是一死地,曹操、孙策、刘表等人不是刘备,治下的世家,不会轻易投诚。”

    “想要壮大的可能,几乎没有,先生就不要自欺欺人了。”

    见袁绍已无多少斗志,沮授眼中露出一丝寒芒,开口说道:“主公,此法只是以防万一,不一定要用,但一定要早谋后路。”

    “若主公都丧失斗志,那么麾下的人,有怎能尽全力去战,所以应给他们一个安心丸,到时是战是投,在做打算。”

    沮授说的不无道理,若是不将众将领的家眷安排到大后方,只怕到时前方失利,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投降。

    袁绍沉思许久说道:“好,那先生就这样安排吧,将家眷全部迁往寿春,确保出征将士之心。”

    袁绍同意,沮授的心安下不少,缓和一些说道:“主公,此战我军还是存在机会的。”

    “李惠义临阵换将,必会造成一些动荡,而这些人都是默默无名之辈,肯定在军中无多少影响力,只要一战而胜,后续将简单许多。”

    “所以这第一战,是双方取胜关键,李惠义现在真正动兵意向不明,所以要待曹操消息传来,若哪边也是重兵压境,主公应当立即出击,占据主动,将战场放着青州境内。”

    袁绍双手缓缓摆动,明显是在思考,许久后说道:“现在已是秋季,李惠义要么立即展开战事,要么就会等待春季。”

    “那么我军要立刻启程了,可曹操、袁术那都没有得到答复,若是直接出兵,恐怕也难达到行动一致,反而会给青州守军足够反应时间。”

    沮授挥手否决说道:“主公莫担忧,袁术粮草都由我方供应,只要信使一到,他必会立刻整兵出发,到时两军汇合,曹操哪边消息也将到来。”

    (本章完)


………………………………

第574章战争气息十足

    沮授分析的一点错没有,双方起兵汇合,曹操消息送来,刚好可以决定是否一战。

    袁绍本是犹豫不决的性格,可眼下已经没有的选择,要么一战,要么等待李惠义开战,左右都要战上一场,还不如痛下决心死战。

    最好的结果的,就是李惠义将战场放着曹操处,让他有机可乘。

    “好,既然如此,十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