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抱歉,刘备是我杀的-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巧钚挪灰桑
“哦,听伏大人的意思,这位曹将军很厉害喽?”刘协半信半疑道。
“没错!曹将军的兵力虽不及冀州袁绍,但此人用兵如神、作风严明,跟他打过仗的人都知道,此人是万分厉害,绝对称得上是超世之杰。只要他肯出面协助圣上,老臣相信,咱们定能一举夺回镮辕铁脉。”
听过伏完这番信心十足的叙述,刘协心里才稍稍有了点底儿。
但没过多久,就见他又皱起了眉头:
“若此人真有这么厉害,那他肯帮咱们去攻打华兴吗?他会不会随便找个理由拒绝咱们呢?”
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难驾驭。
作为一名没落的皇族,这个道理刘协是深有体会。所以,他是第一时间就问了出来。
而在这件事上,伏完早有考虑,很快就听他张口回道:
“据老臣所知,曹将军不仅深明大义,且一心向汉,我相信他定会慷慨答允的。就算他不答应,老臣也会用我那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对方的,还请圣上放心!”
抱拳承诺了一番后,见天色已大亮,伏完便未再多言,而是话音一转的催促道:
“那个……时辰不早了,曹将军已在宫外恭候多时。有什么事咱们路上再说,还请圣上与我一同出宫吧!”
“行,咱们马上就走。”
跟伏完回了句后,刘协却并无离去之意,而是当场扭过头去,冲着一旁的宫女催道:
“小璐,你快去看一下西妃,怎么半天还没回来?告诉她马上要出发了,让她速速赶来!”
此话一出,就见站在对面的伏完面色微变,皱眉问道:
“圣上,您等她何事?难不成……要带她一起去冬狩?”
“呃……寡人确有此意。伏大人……不、不介意吧?”
当着岳父的面,刘协不选择伏寿皇后,却要带其他女子外出游玩,伏完要是不介意才怪了呢!
但就算介意,伏完也不好当面提出。
因为除了岳父和女婿这层关系之外,他们还有一层君臣的关系。
身为臣子,伏完又怎能随意干涉皇帝的“选妻”自由呢?
所以,纵然心存不满,但伏完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心中的怨气,摇头说道:
“无妨!那老臣就先去宫外和曹将军会面了。臣等在宫外恭候大驾。”
说完,就见伏完欠身一拜,头也不回的向宫外走去。
……
同一时间,在皇宫之外,有三人已在此地恭候多时。
三人之中,有二人身穿军装,一人是文官打扮。
站在中间的男子,大约是三十五、六,身长七尺,体型较瘦,细眼长髯,面色稍白。头顶高山冠,身穿黑金盔,给人感觉是气宇轩昂、威武异常。
此人正是三国的主角之一——魏国的创始人曹操。
………………………………
第273章 宫外三人
站在中间的男子,大约是三十五、六,身长七尺,体型较瘦,细眼长髯,面色稍白。头顶高山冠,身穿黑金盔,给人感觉是气宇轩昂、威武异常。
此人正是三国的主角之一——魏国的创始人曹操。
在曹操的左侧,站着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
此人看上去比曹操要年轻一些,身披褐甲,头戴军盔,面色英朗,背上披着一条蓝色披风。
他就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魏国的开国元勋——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的族兄。
此人勇猛善战,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直接杀死,少年时便以勇气闻名于乡里。
在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他就跟其左右,是曹操最早的将领之一。
后来,在与吕布军交战时,他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变成一位独眼将军。
但此时的夏侯惇,还尚未参加吕布攻坚战(由于吕布已死,在这历史线上很可能已经遇不到了),所以他的双目仍完好无损,并未成为历史上的“盲夏侯”。
在宫门外一站就是大半个时辰,小皇帝却迟迟没有现身。性情刚烈的夏侯惇难免有些焦躁,一脸不悦的抱怨道:
“都这么久了还不出来?主公,要不要我进去催一催啊?”
闻言,曹操摇头回道:“不得造次!你要是不想等,就去城外候着,莫在这里添乱。”
听主公这么一讲,夏侯惇只得悻悻的闭上了嘴。可还安静了不到三秒,就听他又张口说道:
“主公,有件事我一直都想不明白。咱们在东郡与黑山贼的战斗正值关键,您却突然鸣金收兵,跑到这里来陪小皇帝打猎,这、这到底是何缘故啊?”
见夏侯惇问起此事,曹操并未急于答复,而是带着一脸高深莫测的笑容,转过头朝他右侧的文官男子说道:
“荀司马,元让所问之事,你如何看待啊?”
曹操口中的荀司马,年纪在三十左右。
此人身材伟岸,面相清秀,头戴一顶远游冠,身穿紫色朝服,举止优雅,谈吐自若。骨子里透着一股雅儒之息,绝对是位标准的美男子。
若靠近细闻,此人身上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给人感觉是喷了香水一般。
在东汉年间,会这般“打扮”自己的男子并不多见,此人就是被后人誉为“王佐之才”的三国名将——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着名政治家、战略家,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他这一生对曹操的贡献是非常之大:
在战略方面,他为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
在战术上,无论是面对吕布、袁绍还是后来的刘表和孙权,他都献出过非常高明的计策,帮助曹操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
在政治上,他还为曹操举荐了无数人才,像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都是荀彧推举给曹操的。
所以,此人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均有建树,说他是“王佐之才”,真的是毫不为过。
而早期的荀彧,原本是在袁绍手下做事的。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发现袁绍并非他心中明君,便在不久前转投到了曹操的麾下。
见荀彧来投,曹操心中大喜,一见面就称对方为“吾之子房”,并命其为别部司马,秩比千石。
由于这次冬狩格外重要,所以曹操将荀彧也带在了身边。
没想到曹操突然将问题抛给了自己,荀彧先是愣了一下。
但很快他就猜到,主公可能是想借机考验自己一番。
毕竟他才刚刚加入曹军两个月,君臣之间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有此测试也属正常。
因此,在短暂的思量过后,就听荀彧张口回道:
“依我之见,主公舍弃东郡一战,转而陪圣上冬狩,看似荒谬,但实则高明,乃是一招极具远见之策。”
此话一出,就见曹操颔首微笑,眼中也闪过了一丝赞赏之色。
可站在一旁的夏侯惇却是一脸的懵圈,完全不明白此举高明在哪,面带困惑的问道:
“荀司马,你能不能说得再明白一些?什么高明、远见的,我怎么看不出来啊?”
“夏侯校尉(此时的夏侯惇正任职折冲校尉),如今天下大乱,汉室岌岌可危。想要匡扶汉室,令天下重归一统,最高明之法便是奉天子以令诸侯。早在几个月前,主公传书圣上,邀其去许田围猎,理应就是在为此筹谋。”
“奉天子以令诸侯?”夏侯惇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句。
“没错!”荀彧一边点头一边讲道:
“汉室皇族虽已没落,但再怎么说他也是天之骄子。若以圣上的名义来行使权力,做起事来定会顺畅许多。若将军还不明白,可以想想之前的董卓,他就是很好的例子。”
“哦,是这样啊……哎?那董老贼最后不也被人推翻了么?这法子未必好使啊?”
“董卓覆灭,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的暴政,他若能稍微收敛一些,真未必会走上灭亡。”
说到这儿,就见荀彧侧着脑袋望了曹操一眼,口中继续说道:
“而咱们的主公乃是汉室忠臣,绝无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所以无需为此担忧。”
本以为讲完“奉天子令诸侯”之事,夏侯惇就会安静下来。
可没想到不过几息功夫,就听他再次张口问道:
“那仅靠一次冬狩,就能达成此事了?”
“若只是一场普通的狩猎,当然不行了。”荀彧摇头回道:“可如今,圣上竟肯移驾许田,那就另当别论了!”
“呃……我还是不明白。为何圣上肯去许田,咱们就有机会了啊?”夏侯惇仍是一脸迷茫。
“按常理说,圣上外出狩猎,是不会轻易离开洛阳境内的。但这一次,他肯舍近求远,答应主公前往四百里外的许田狩猎,就说明他们此次定是有事相求。而咱们呢,便可利用此事达成目的!”
………………………………
第274章 夏侯惇的困惑
“按常理说,圣上外出狩猎,是不会轻易离开洛阳境内的。但这一次,他肯舍近求远,答应主公前往四百里外的许田,就说明他们此次定是有事相求。而咱们呢,便可利用此事达成目的!”
见荀彧将自己心中所想猜得是一清二楚,曹操当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很显然,这次的“考验”,荀彧已顺利过关。
但作为“主考官”,曹操似乎还没过瘾,没过多久就听他又给荀彧出了一道“附加题”:
“文若啊,那你可知道圣上此次到底有何事相求啊?”
闻言,荀彧则胸有成竹的点了点头,捻须回道:
“若在下没猜错的话,多半与镮辕村有关。”
“镮辕村?”
听到这三个字,站在一旁的夏侯惇立马皱起了眉头:“你是说,此事跟那华兴有关?”
“没错!主公早在四个月前就向圣上发出了邀请,希望将今年的冬狩放在许田。但在之后的两个月里,朝廷那边始终没有反馈,说明他们当时并无意答允。直到两个月前,公孙瓒败给了华兴,圣上就突然改口答允了此事。其中的意图,在我看来是再明显不过了。”
关于朝廷让公孙瓒攻打华兴一事,夏侯惇是早有耳闻。
所以,听过荀彧的讲解后,他也很快就猜到了圣上的目的:
“喔!我明白了,原来朝廷是想让咱们接下这份苦差,帮他们夺回镮辕铁脉……”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夏侯惇忽然又想起了一事,张口问道:
“哎?不对啊!洛阳不也有军队吗?圣上为何不自己发兵呢?非要找别人代劳?”
“朝廷不肯发兵,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苦衷。”很快,就见荀彧翘起了两根手指,解释道:
“第一,如今在洛阳城内,已经找不出几个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了。自董卓死后,为了清理余党,圣上处死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虽然有一部分幸存了下来,但也被赶去了其他城池。现在能留在洛阳的,都是像伏完一类的文儒忠臣。让他们出出主意、搞搞内政还行,但要带兵打仗的话,明显能力不足。所以别看洛阳兵多,能带兵出征之人,却没有几个。”
“第二,洛阳不光是大汉的京都,同时也是皇宫和朝廷所在。除非是兵临城下迫在眉睫了,否则圣上是绝不会轻易将守兵派去征战的。万一有人见城内空虚跑去偷袭,那损伤可就大了。所以想要夺回铁脉,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找人帮忙。”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明白了。对了,在下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想要请教。”
一听还有问题,荀彧情不自禁的露出了一抹苦笑:“夏侯校尉还真是‘勤学好问’啊?呵呵,有什么问题,还请直说。”
“嘿嘿,我就是想知道,咱们为何非要去许田狩猎呢?去洛阳近郊,不也一样能协商此事么?”
此话一出,就见沉默已久的曹操突然点头轻笑起来,鼻中还拖着一个长长的“嗯”声,显然对此疑问充满了兴致。
但作为“考官”,他并无半点回答之意,而是将目光又投向了荀彧,等待着对方的答复。
思维敏捷的荀彧,这次也没让曹操失望,在短暂思考过后,就见他带着淡淡的笑容张口回道:
“我猜主公将猎场定在许田,共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想试探一下圣上的诚意;第二,则是为了将来的迁都大计在做铺垫。”
如果圣上连几百里的路程都不愿克服的话,那后续的事情也很难达成共识。
所以,关于第一条“试探诚意”一说,夏侯惇倒不难理解。
可是听完第二条,尤其是在听到“迁都大计”这四个字后,夏侯惇当场露出了诧异之色,瞠目结舌道:
“迁、迁都?迁去哪里啊?我怎么从没听说过?”
“呵呵,当然是迁去许昌了!洛阳虽好,但一来,它不是咱们的领地;二来,经过多年的沉淀,其内的势力是错综复杂,犹如一滩浑水。即便圣上答允主公入住洛阳,也不代表咱们就能顺风顺水。所以,想要真正达成奉天子以令诸侯,咱们必须要离开洛阳那块是非之地,将都城迁去主公的领地。我相信主公正是有此打算,所以才会将猎场定在了许昌附近。”
没想到就连“迁都”一事,都被荀彧给猜中,曹操的惊讶之余,眼中再次闪起了赞赏之色:
“先生果然名不虚传!此事我虽筹谋已久,但军中怕是只有先生一人察觉。不错,知我者,唯荀文若也!”
毫不吝惜的夸了荀彧一番后,就听曹操终于道出了他心中所想:
“没错!洛阳并非善地,董卓便是前车之鉴。所以,就算圣上准允,我曹孟德也不会轻易入驻,迁都是势在必行!这次我邀他们来许田,就是想让圣上和伏大人提前感受一下许昌的氛围……”
听曹操亲口承认了此事,夏侯惇才终于相信了荀彧的说辞。
可他刚想说点什么时,就听宫门之内忽然传来了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抬眼望去,原来是等候已久的小皇帝终于出宫了。
站在门外的曹操等人当即停止了言语,三人是快步迎上,单膝跪地,冲着马背上的刘协行了个大礼:
“臣等见过圣上!”
年幼的刘协在李公公的搀扶下,第一时间从马背上跳了下来,并按照伏完的要求,亲自将曹操从地上扶起:
“曹将军快快请起!以后无人之时,就不用行此大礼了!”
见对方这么快就“拉拢”起自己,曹操是心中暗笑。
但表面上依旧恭敬,起身后便跟宫内一行人挨个打起了招呼。
站在队中的伏完,也趁机迎了上来,带着一脸热情的笑容道:
“哎呀!这次真是有劳曹将军了,不仅替我等安排了冬狩,还亲自来洛阳迎接,真是太麻烦你了。老夫先替圣上跟您道一声谢!”
“能为圣上效力,乃是我曹孟德的福分,何来辛苦一说?伏大人言重了!”客气了一句后,就见曹操看了看天色道:
“那个……时辰也不早了,咱们还是早些上路吧?”
………………………………
第275章 冬狩(一)
“能为圣上效力,是我曹孟德的福分,何来辛苦一说?伏大人言重了!”客气了一句后,就见曹操看了看天色道:
“那个……时辰也不早了,咱们还是早些上路吧?”
“好、好,一切听将军安排!”
冲对方点了点头后,伏完忽然又歪着脑袋,将目光投向了位于曹操身后不远处的百名士兵,脸上还划过一瞬担忧之色,舔着嘴唇问道:
“对了,将军不会就带了这些人马护驾吧?咱们前往许田,至少要走两日,若只有这点兵力,恐怕……”
“呵呵,伏大人多虑了!”
可还不等伏完说完,就被曹操的笑语打断了:
“为了确保圣上的安全,臣专门从许昌调来了一万兵力。由于不便入城,此刻正在城外候命,请大人尽管放心!”
话音刚落,就见曹操扭过头去,冲着不远处一位身穿铠甲的男子喊道:
“武将军,速去通知城外的兄弟们,咱们这就出发!”
曹操口中的武将军,大约三十来岁,光头,个子不高,但身材健硕,两条眉毛是又黑又粗,跟那闪亮的光头放在一起,感觉有些不太协调。
听到曹操的军令后,武将军当场抱拳回了声“诺”。
但他并未第一时间转身离开,而是下意识瞥了人群中的西妃一眼,在短暂的对视过后,才快步向城外跑去。
而站在另一侧的伏完和刘协,一听曹操竟领了一万兵马前来护驾,二人瞬间露出了满意笑容。
上马的上马,入轿的入轿,跟在曹操身后,缓步向城外走去。
……
两日后,在曹操万人大军的护送下,刘协等人顺利抵达了许昌。
由于舟车劳顿,他们并未急于开始狩猎,而是先在许昌城内休整了一日。
白天,曹操借机带着刘协在许昌城内美美的参观了一圈;
晚上,则以最高规格的酒宴,招待了宫中的贵客。
这一天下来,无论是风土还会是人情,都给客人们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二日清晨,曹操陪着刘协、伏完等人离开了许昌,浩浩荡荡的向五十里外的许田进发,开始了他们第一天的狩猎。
虽然是在自己家门口打猎,但出于谨慎起见,曹操还是点了五千精兵同行,途中并未发生任何意外。
或许是因为很久没有外出游玩的关系,在冬狩的第一日,宫中的宾客们都玩得是非常开心。
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直到日落西山,众人才带着丰富的战利品,意犹未尽的返回了许昌。
将刘协等人送入行宫后,曹操才算是完成了首日的任务,并在荀彧的陪同下,回到了坐落在许昌城东的曹府之内。
累了一天了,曹操刚进家门便脱去铠甲,换了身宽松的服饰,坐躺在他最爱的胡床之上,跟荀彧闲聊了起来。
“主公,今日下来,伏完和圣上可有跟你提起他们此行目的吗?”
由于荀彧身份较低,无法一直陪在刘协身边,所以并不清楚今日的谈话内容。刚一落座,便跟曹操打探起了今日的情形。
曹操一边饮着手中的热茶,一边摇头回道:
“伏完这老小儿还挺沉得住气的,一天下来什么都没讲。只跟我旁敲侧击的问了问我军的兵力和东郡的战况。”
“哦,是这样啊。”
了解过情况后,就听荀彧又捻须说道:
“他们上回已失算过一次,这次谨慎点也属正常。不过末将相信,最晚明日,他们就该道出来意了。”
在这件事上,曹操的看法与荀彧相似。可刚打算点头发声,却听屋外传来了一个急促的声音:
“启禀主公,元让有要事求见。”
都这么晚了,夏侯惇竟跑来求见,语气中还带着些许的焦虑,曹操当即心感不妙,第一时间将对方唤入屋内:
“出什么事了?是不是东郡那边……出问题了?”
简单的行了个礼后,就见夏侯惇眉头紧锁,点头回道:
“正是!也不知是哪个杂碎透露了风声,于毒和白绕似乎知道主公近日不在前线,便在三日前向我军发动了突袭……”
“什么?结果呢?”
“结果……唉!一来,由于事发突然;二来兵将不足,经过一番苦战,我军没能挡住敌军的攻势,东郡又被对方夺了回去。”
一听东郡丢了,曹操是面色骤变,显然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
坦白的讲,想要拿下整个兖州,东郡城非常的关键。
一旦东郡丢了,就等于将曹军通往兖州的大门给关上了。
所以这座城池,曹操是绝不会轻易放弃,在短暂的思量过后,他很快就做出了决断:
“元让听令!我命你领兵两万,带李典、曹洪二人连夜赶往东郡,务必将失地收复,不可有误!待我将圣上送走之后,我也会第一时间赶往前线的。”
可话音刚落,还不等夏侯惇张口领命,就听坐在一旁的荀彧抢先说道:
“主公,我知道东郡对咱们非常重要。可是,你若将两万兵士全部派去前线,许昌可就再无守兵了。明日的狩猎和之后送行,咱们拿什么护驾啊?”
在这件事上,曹操当然也有考虑。
护驾虽然是很重要,但在权衡之下,他还是认为夺回东郡更加紧急一些。
而且话说回来,许田本就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即便不派兵保护,按理说也不会有人敢跑来捣乱的。
所以,他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文若啊,事有轻重缓急,护驾一事……就先用城内的卫兵吧。你放心,肯定不会出问题的。”
见主公心意已决,荀彧也不好再辩驳。
再加上他也认为在冬狩期间,圣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