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抱歉,刘备是我杀的-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低头思量片刻后,就见曹操带着满目狐疑的道:
“结盟一事,事关重大,将军却在此时提出,是不是有些乘人之危啊?曹某若是不答应,将军还会放我离去吗?”
曹操,素以乱世奸雄著称。
此人不仅野心勃勃、善用心计,而且经常会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当初在成皋误杀吕伯奢后,便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句,足以看出此人绝非善类。
对付这种棘手的家伙,若仅用威逼的手段,对方兴许会当时认怂,但事后还做不做准就不好说了。
搞不好在重获自由的第二天,便会翻脸不认人。
所以,想要协议长期有效,仅靠威逼肯定是不够的。
若想与曹操达成真正的结盟,就必须得让曹操发自内心的接受此事才行。
于是,在短暂的思量过后,就听华兴摇头回道:
“曹将军多虑了!在下此时提出,绝无半点威胁之意。若将军不答允,华某也绝不会因此扣留将军。”
“哦?此话当真?”
听闻此言,就见曹操忽然似笑非笑的望着华兴又问了一句:
“那将军敢不敢先将曹某放了,之后你我再在许昌面谈此事呢?”
在曹操看来,在这件事上,华兴顶多是口头说说罢了,他是绝不敢“先放再谈”的。
因为如果真到了许昌,华兴一来优势全无,二来他是身陷敌营,在这种情况下,就凭他那点草寇实力,又有什么资格和曹操商讨结盟之事呢?
所以对华兴的此番言辞,曹操并不相信。
但令人意外的是,坐在对面的华兴却并未露出半点迟疑,反而带着一脸肃颜,一字一句回道:
“当然可以了!只要将军同意,华某今晚便去许昌与将军详谈!”
听过华兴的答复,曹操明显愣了一下,像是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你、你真的愿意和我去许昌商讨?你就不怕……曹某反手便将你杀了?”
“杀我?”
闻言,华兴却当场摇头大笑了起来:
“第一,我相信曹将军绝非忘恩负义之辈;第二,我也认定将军是一位深明大义之人,所以你是不可能杀害我的。”
见曹操是一脸困惑,并不明白话中之意,华兴便二次说道:
“首先,将军此次不仅被我抓获,而且所有兵力都调去了东郡。如果我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借此机会铲除将军的势力!只需三天时间,我就能拿下许昌和陈留两城,接替将军成为新一任的颍川霸主!”
由于支援东郡战场之故,此刻的许昌和陈留确实没什么守兵,全加起来也不过千人,若真打起来几乎等同于空城。
另外,曹操此刻就在华兴手中。
只要华兴愿意,他有一百种方法骗对方打开城门。
所以,华兴所言没有半点夸张,他的确可以在三日之内拿下许昌与陈留两城。
“哼!那又如何?”曹操则一脸不服的道:
“就算这两城被你偷去,你有能力守住吗?待元让他们一回来,你拿什么抵挡我军的攻势?”
面对曹操的质问,华兴却是一脸淡然:
“呵呵,曹将军,只要我将许昌和陈留失守的消息散布出去,远在东郡的兵士定会军心大乱!别说取胜了,他们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两说。所以,现在谈论此事,还言之过早。”
稍事停顿了片刻,就听华兴继续说道:
“当然,再退一步讲,就算夏侯将军回来了,你觉得他敢贸然进攻吗?他就不怕我一生气,直接把您给咔嚓了?呵呵,只要曹将军还在我手中,我相信他一定不敢乱来的。”
若换作是别人,曹操还真不敢说,毕竟人人都有私心。
可夏侯惇是出了名的有情有义,他绝不是那种会为了城池而牺牲主公之人。
所以,只要华兴拿曹操做挡箭牌,夏侯惇定不敢轻举妄动,局势确实对己方不利。
想通此点之后,曹操情不自禁的皱起了眉头。
“但是……”
就在曹操沉吟之际,华兴忽然话音一转的道:
“就算形势对我军一片大好,但华某并不打算如此为之。”
此话一出,曹操眼中再次闪起困惑之色:
“这是为何?难道华将军还看不上那两座城池?”
“呵呵,当然不是了!无论交通、人口还是良田与商户,许昌和陈留都是极优之地,我怎会看不上呢?我之所以不拿此城,是因为我更加看重曹将军的本领和未来。在华某的眼中,两城虽宝贵,但盟友价更高!”
曹操向来多疑,对华兴的此番言辞,他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相信。
但思索了半天,他也没能找出任何的破绽,只好暂且接受了此事:
“哦,所以你说我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就是这个意思啊?”
“没错!我今日不取这两城,对将军来说既是施恩,也是表诚,我相信将军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定不会加害于我的。”
“嗯,我姑且先信你一次。那深明大义又作何解释啊?”
“呵呵,这个就更简单了。”华兴边笑边解释道:
“我早已看出将军胸怀鸿鹄之志,目标直指天下。但是,想一统天下,除了能征善战的兵将之外,将军肯定还需要一些与你共同进退的盟友!”
………………………………
第290章 冬狩(十六)
“我早已看出将军胸怀鸿鹄之志,目标直指天下。但是,若想一统天下,除了能征善战的兵将之外,将军肯定还需要一些与你共同进退的盟友!他们既能担当利刃,也能成为护盾,可以帮助将军早日完成大业。所以,我相信将军是绝不会拒绝那些带着善意而来的盟友的。”
“华将军言之有理!为了复兴汉室,曹某确实需要盟友。”
点了点头后,曹操很快又露出困惑的目光:
“但为何非是将军你呢?就将军目前的实力,连一个城池都攻不下来,我与你结盟又何益之有啊?”
很显然,曹操并没有将华兴的那点兵力放在眼中。
而在这件事上,华兴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很快就点头回道:
“没错!我军现在确实兵力不足,可能连将军的零头都比不上。但是,若仅以兵力来看,在诸多军阀之中,曹将军的兵力也排不到前十吧?像什么冀州的袁绍,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和豫州的袁术,他们的兵力可都比将军要多,但我也没见将军就因此而放弃霸业了啊?所以在华某看来,兵力只是实力的一部分,它并不能代表将来的成就。想要完成霸业,绝不是仅靠强兵就能实现的!”
曹操虽然不认可华兴的实力,但这句话却说到他心眼里了,脑袋也不自由自在的上下晃动了起来:
“嗯,此话倒是没错。兵力固然重要,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哎?对了,既然说到这儿了,曹某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将军。”
话到此处,就见曹操是双目微抬,单手抚须,带着一抹莫名的笑意冲华兴问道:
“在将军看来,在你刚说的这些人中,有谁能最终一统四方,成为当世英雄呢?”
听闻此言,对面的华兴先是愣了一下,心里冒出了一股似曾相识的感觉。
若没记错的话,这不就是“煮酒论英雄”的桥段吗?
难不成今天要在这牢房之内上演了?
察觉此点后,华兴是计上心头,很快就有了对应之策,一边摇头一边回道:
“我刚说的这几位,虽能称得上是当世人杰,但当世英雄……却无一人!”
听过如此评价,曹操是下意识扬起了嘴角,再次问道:
“哦?这是为何?他们各个实力强劲,怎会没有一人称得上英雄呢?”
闻言,华兴则被带着几许轻蔑之色,摇起了脑袋:
“英雄,好似天上之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此乃真英雄也!而我刚说之人,又有谁有此本领呢?”
“嗯,比得好、比得好!”
用力拍了下自己的大腿后,曹操是笑意更盛,显然是来了兴致,竖起手指便一个接一个的询问起来:
“容曹某再细问两句,那淮南的袁术,兵多将广,粮草充沛……为何入不得将军的法眼啊?”
华兴不屑道:“此人犹如冢中枯骨,早晚被人擒之,毫无英雄度量。”
微微点头后,就听曹操又道:“那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为何不算?”
华兴依旧摇头笑道:“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种人也能算是英雄?”
听闻此言,曹操当即愣了一下。
他是真没想到,华兴对袁氏兄弟的评价,居然跟自己所想是一模一样,眼中划过一抹讶色。
“那荆州的刘景升呢?此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可为英雄?”
华兴继续摇头道:“刘表虚名无实,多疑无决,无能为也,此人并非霸王之才。”
“还有一人名孙伯符,身为江东领袖,血气方刚,勇冠一世,可是英雄也?”
“孙策不过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那益州的刘季玉呢?”
“刘璋虽是汉室亲宗,但只会守着家产,不知扩张,怎能称之为英雄?”
“那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又如何?”
听到这些名字,华兴一声长叹:
“唉!都是些碌碌无为之人,根本不足挂齿。真正称得上英雄的人,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不仅有包藏宇宙之机,亦要有吞吐天地之志!这些人都差的太远了。”
之前,听过袁绍和袁术的评价,曹操虽略感诧异,但并未在意,他认为只是个巧合而已。
但现在,他发现除了二袁之外,华兴对其他人的看法,竟然也跟自己是一模一样!
如此夸张的“不谋而合”,着实令曹操大吃了一惊!
瞪着双目凝望对方的同时,他内心深处也悄悄萌生了一种偶遇知音的奇妙感觉。
看到曹操那副惊讶的表情后,华兴是暗自偷笑。
其实他刚说的那些评论,都是源自曹操之口。
华兴是为了迎合曹操,才故意“借用”了一番。
目前来看,效果还真是不错。
在此番交流过后,留在曹操眼中的那丝敌意,终于消散不见了。
“不错、不错!没想到在这件事上,将军竟与曹某不谋而合,真是令人意外啊!”
由衷的感叹了一句后,就听曹操又张口说一句:
“不过曹某还有最后一问:不知在将军眼中,又有谁能称得上当世英雄呢?”
之前都模仿那么久了,华兴也不在乎再多模仿几句。很快,就见华兴指了指曹操,又指了指自己道: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在下二人!”
按照之前的历史发展,此刻应有惊雷响起。
然后,刘备故作惊吓将筷子掉在了地上,从而逃过一劫。
但现在,一是人换了,二是时间不对,所以打雷掉筷子的一幕并没有发生。
再加上曹操并不是喜欢装怂认怯的主,他的反应恰恰与刘备相反,当场抚须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将军所言甚秒!曹某佩服、佩服。看来之前,的确是曹某小觑将军了。能有此番见解之人,定能成就大事。关于结盟,曹某必会仔细斟酌的!”
………………………………
第291章 冬狩(十七)
“哈哈哈,将军所言甚秒!曹某佩服、佩服!看来之前,的确是曹某小觑将军了。能有此番见解之人,定能成就大事。关于结盟一事,曹某必会仔细斟酌的!”
虽然摒除了敌意,也讨得了欢心,但在结盟一事上,曹操依旧慎重万分。最终也是只答应了考虑,却并没有当场同意。
对此答复,华兴虽早有料到,但并不满足。
稍事沉吟了片刻,就听他再次展开了劝说:
“我与将军所说的结盟,除了相互协助、共图大业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附加条件。”
“附加条件?”
“没错!只要将军与我军结盟,十年之后,华某愿将我军所占领土的一半都送给将军作为谢礼。不知将军意下如何啊?”
华兴的这项“附加条件”,就好似一枚重磅炸弹,在出口的瞬间便将对面的曹操炸了个目瞪口呆。
将半数的领土都拿来送人?此举也太夸张了吧?
纵横江湖这么多年,如此“慷慨”的同盟条款,曹操还是头一次听说,脸上也爬满了诧异之色!
至于华兴为何会许下如此诺言呢?
是他在信口开河,想要忽悠曹操?
还是说,这只是一时的冲动之词,口无遮拦?
事实情况是,两者都不是!
该条件既非虚言,亦非冲动,它乃是华兴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首先,华兴之所以来到东汉年间,其主要目的是要完成国家交付给自己的任务。
虽然在任务的内容上,目前还有些模糊。
但就他掌握的情报来看,陆普所说的任务多半是假的。
他真正的任务,是要阻止国外势力破坏我国的历史进程。
换句话说,华兴并不是来东汉攻城略地、追求皇权的,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在东汉年间击败陆普,阻止敌国的阴谋。
所以,他只要留有足够的实力去完成此事即可,领土的大小与多少,对他而言并非关键。
其次,如果9647说的都是真的,那对他们来说,想要取得胜利,方法就只有一个:保证历史按照它该有的节奏进行下去。
但由于之前华兴受到敌人的蒙蔽,已经改变了不少历史进程。
像什么刘备、吕布等重要人物,均已提前归西。
所以,想让历史“一成不变”的发展下去,已然不太现实了。
为此,华兴在冥思苦想之后,想出了一个挽救办法:
他虽然无法再苛求每条历史细节都跟之前保持一致,但他必须确保最终的结果不发生变化!
所谓“最终结果”不变,意思就是,他得帮助曹操建立的魏国,按照历史的进程一步步的拿下整个汉室江山。从而结束这场混乱的纷争,步入下一个朝代。
只有这样,或许才能最小程度的影响未来世界。
那为什么只给一半,而不是将所有的领土都送给曹操呢?
说实话,对华兴来说,给一半也好,全给也罢,都不是问题。
他最终的目的,是要确保魏国能一统天下,所以就算他现在留了一半,最后也是要送给对方的。
但是,考虑到曹操多疑的性格,华兴还是选择了先送一半。
因为若是全部送给曹操的话,诱惑虽然会增大不少,但也定会引来曹操的怀疑!
上一秒,华兴还自称是什么当世英雄,下一秒就说要把全部势力都送给别人?
如此做法,显然有些前后矛盾。
不仅难以让人信服,还会令对方心生警惕。
所以,为了促成此次结盟,华兴最终还是决定先以一半势力作为筹码来诱惑对方。
而曹操这边,在听过华兴的“附加条件”后,他是当场就愣住了。
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华兴竟会为了结盟,许下了一个如此“贵重”的诺言。
其实早在一年多前第一次见到华兴时,曹操就看出此人绝非常人。
后来又听说,华兴不仅武力非凡,而且能征善战。
在短短的一年多里,不仅攻下了令人头疼的千崤山,而且还以极少的兵力,击退了三倍于自己的幽州军,拿下了两场不可思议的胜利。
单凭这份本领,曹操深信,若真给他十年的时间,此人必有一番大作。
到时,别看只是一半的疆土,那最少也是好几座城池。
若运气好的话,甚至还有可能是一两个州的领土!
所以,华兴开出的这个条件,绝对是价值连城,曹操想不动心都难。
但是,正如华兴所预想一般,曹操乃是一多疑之人,他向来不相信天上会掉下来馅饼。
而且馅饼个头越大,他就越觉得此事蹊跷,双眉也是情不自禁的又聚在了一起:
“华将军竟肯将半疆之土许给曹某,确实是……诚意十足啊!但曹某仍有一事不明,还望将军赐教!”抬手抱了抱拳后,就听曹操继续问道:
“就刚才所言不难看出,将军与曹某一样,也是胸怀大志之人。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却为了一份盟约而送出一半,此事曹某着实看不明白,还望将军解释一二!”
华兴早就料到曹操会有此一问,不过须臾,便张口回道:
“第一,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曹将军愿在华某最弱小之时与我结盟,对我军而言,绝对是一份天大的恩情。为了表示感激,就算送出一半疆土也不为过。第二,华某虽心有宏志,但方向却与将军略有不同……”
“方向……不同?”
听到这儿,曹操的眉头再次拧在了一起:
“难道华将军并不想复兴汉室……一统天下?”
“没错!”闻言,华兴故作淡然的摇了摇头:
“汉不汉室的,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攻城略地、争夺天下,我其实也没什么兴趣。”
一听华兴既不为汉室,也不为天下,曹操就更加困惑了:
“华将军,那你为何起兵啊?总不会只是想在镮辕村当个山寨头头吧?”
“呵呵,当然不是了!”华兴摇头笑道:
“华某起兵,自有在下的目的。但此事事关重大,我若告诉了将军,将军可愿为我保密?”
………………………………
第292章 冬狩(十八)
“华某起兵,自有在下的目的。但此事事关重大,我若告诉了将军,将军可愿为我保密?”
关于自己的目的,华兴原本不想细说。
但在这位“多疑王子”的面前,华兴知道,他要是不解释清楚,对方很可能会心生疑虑,从而拒绝同盟的请求。
所以,为了打消曹操心中的顾虑,华兴还是决定跟对方吐露一些实情。
但是,让他就这么直白的告知对方,绝对是不可能的!
因为华兴记得很清楚,9647在信中曾明确的说过,在许昌境内是有敌人存在的。
若曹操不小心将此事透露了出去,过不了几天就会传到陆普的耳中,这绝对是华兴最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告知之前,华兴还提出一个额外条件,曹操必须替自己保密。
像“保密”这种事,是既不掉肉也不损兵,曹操是想都没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但华兴并不买账,为了稳妥起见,他还要求曹操再发一个毒誓!
一听还要发毒誓,曹操是面露不喜。
但想了想后,为了弄清华兴的真实意图,曹操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按照要求发了一条毒誓。
听闻此言,华兴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跟曹操道出了他的真实想法:
“不瞒将军,在下起兵镮辕,主旨在于克敌,而非天下!”
“克敌?”曹操是一脸的迷茫:“克什么敌?你是说之前攻打过你的公孙瓒?”
“不是!公孙瓒是受朝廷指使而来,并算不上真正的敌人。华某有一位宿敌,一直在跟我暗中较劲。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将他彻底击败!”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此人曹某可认得?”曹操好奇的道。
“将军应该不认识。他既非军阀,也非官员,长期以商人自居,隐匿在市井之内。但是,此人的势力不小,无论宫中还是将军的帐内,都藏有此人的眼线。”
“哦?曹某帐中也有?”
“没错!而且身份绝对不低,最次也是将军级别……”
关于“敌人”的身份,华兴其实并不想透漏太多。
因为说得越多,暴露的风险就越大,所以在简单介绍了几句后,就听他话音一转,岔开了话题:
“故此,华某起兵立营也好,招兵买马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此人抗衡,并不是要争夺天下。”
一听华兴的宿敌只是个“商人”,曹操也就没什么兴趣再打探下去了。
至于眼线一事,在他看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偌大的军营,混进几个奸细也属正常,所以他很快就将此事略了过去。
“既然将军并无意于天下,那为何要与我军结盟呢?这又是何道理啊?”
“实不相瞒,对手的实力不仅远胜于我,而且在很多势力中都藏有线人。像之前朝廷派人攻打于我,就是此人在背后使得坏……”
一听此人竟有如此能力,倒是让曹操吃了一惊。
不等华兴说完,他便主动猜道:
“所以,你是怕曹某受人蛊惑与你为敌,便先他一步来找我同盟?”
华兴找曹操同盟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怕被蛊惑”只是其中之一。
但目前,华兴还不打算将后续之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