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潮水潮-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大家一时无语场面突然沉闷。
邓铁娃抽罢烟,烟袋放在炕桌上“嗑嚓”捏开核桃道:“核桃真好,皮薄肉厚,一捏一个开很受嚼,嗯,我知道南山有好核桃,平ri得到的却尽是那种夹核桃,用铁锤砸的话,砸不好飞起来,说不定飞到谁头上。”
皱着眉头的他说话很慢,喉音粗重,把核桃肉在嘴里狠狠地嚼了嚼。
看看黄振兴和胡天峰说道:“你们两个在工厂可能不太清楚。”
对两个老人道:“爸呀,德望爷,话却不是我妈这样说呢,你们村子里轰轰烈烈,我们也不敢落后,今天咱们难得一块坐坐,一家人在屋里悄悄说实话,我也把心里的事情说说。”
他说:“我们邓家村土地少,粮食历来没有三民村多,和车流村、党村差不多,但为了当先进村子,去年把大家的粮食上交得差不多了,
费力地弄到优秀,还不是先进,为此冬chun里还饿了人,今年咋办,今年荒旱年,荒旱年不能说没有粮食呀,你们几个村子敲锣打鼓向上级报喜讯,都说自己喜获大丰收,粮食不仅在荒旱年没有减产,还比往年翻十倍,
我们村子咋办,看着通共那么一堆粮食,当着全村男女老少,我当村长的实实在在不能说这样的瞎话,也的的确确说不下去。
去年咬牙把大家口粮上交,冬chun里我家自己的口粮全部拿出来救济饿肚子的人,那里是个够,悄悄发动大家挖野菜和着粮食吃,不敢叫旁村人知道,一来怕笑话,二来怕上级知道要骂人。
可是大家知道,村里人和外村人有亲戚,没几天这事情就在下面成公开,不过,返回来的消息证明,旁村里老百姓一样,不说别的,就三民村的情况和我们一样一样的。”
他表情忧愁,语气悲愤:“今年咋办,别村上报成绩锣鼓遍天响,我们村子里还没有上报,听说是唯一一个,我当村长的把全村人叫在一块,当着大家的面撂了挑子,谁能把今年这个事情解决啦,谁就当村长。
说完话我出了门,悄悄地到各个村子察看,因为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人家的土地里能长那么多粮食,而我们却不能,
按照过去的粮食征收办法,我们虽然勉强可以完成国家征粮计划,想想办法也能度ri子,哪怕是个荒旱年,却哪里翻得了十倍!”
说到这里他看看大家,岳父和德望皱着眉毛一句话没说,叹口气低下头沉思,闷闷地抽着烟,黄振兴和胡天峰动动身子若有所思。
邓铁娃接道:“咋办,前年炼钢铁,那么好的庄稼烂在地里硬是没人收,看着发芽变霉,结果大食堂吃不饱,
去年乱搞大家饿肚子遍地寻野菜,今年咋办,你们都知道,区委派下来农业特别指导员,根本不懂这里现实全凭主观想象,大会小会多少次,硬叫咱们学习南方地面的种地先进经验,大量种植在南面才能生长的农产品,
结果满地荒草,好在咱犯纪律悄悄种些本地作物,可错了季节收成有限,到现在我不知道怎样上报才对,大家都说,过不了多久肯定有人来查,说不定还要法办我,
但我能怎样,结果,到各村悄悄一看,我的天那是什么粮食囤啊,看着惹人喜爱的粮食囤,一个挨一个摆满谷场挂喜字扬红旗,其实除了囤子顶上谷子外,囤子里全是麦草塞起来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在心惊的同时流了一身大汗,真想找一个人打一架,想不到别村里的人竟然能这样干,胆子太大了,跑到没人的地里哭了一场,我为自己的无能而难过,为其他村子这样对待组织而伤心,
哭过以后下了决心:上不能欺骗组织,下不能辜负百姓,其他村我不管,我要真实反映我们村情况,按照国家的征粮实施条列执行办法,把国家的粮食交够,一粒都不差,剩下的粮食,按全村人口连同来年的种粮一起分配到每个村人手中,
虽然少得可怜,只有靠大家想办法渡难关。就这样,一切都在全村人静悄悄的配合中完成,最后把所有这些写好材料放在村委会里,等着看看谁来法办我,任他怎样法办我,我办了正经事,对国家办了正经事,
全村人跟我一样,都憋着气,要看看到底会有个什么结果。眼下就是这样一个局面,我把事情办完心里轻松了,天天jing神饱满等着发生事情,像个没事人一样。”
说完这些话,点上一锅烟抽着,静静地等着大家发表意见。
胡天峰咽了一口唾沫,神情严肃若有所思道:“大姐夫,你说的这些真实?我在城里可没知道这些事情,只是看见从农村到西郊区委报喜的马车连成队,锣鼓喧天红旗飘扬喜报高挂,形势一片大好啊。”
――――――――
………………………………
第七章 泪洒黄巾梦乡人(三七)
() ――――――――
德望老于世故,说道:“你知道得甚呢,铁娃说的不差,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他村里这个样子办事情才是对的,从心里说,只要你办的事情,上下对得起百姓,我就举双手赞成!咱村和其他村里,去年把人们家里余粮硬给报了上去,冬chun饿了人谁不知道,满城壕里,满地里寻吃的人还少了?
今年还这样,甚至变本加厉,呵呵,你光是满脸笑容给上级报说有多少吓人产量,上级万一按照产量来个合理征收,我的老天爷,你拿什么给人家呀,那才叫人家法办了,哼!
把草扎碎装满麻袋,自己马车不够向邻村借,排着长队伍扬着红旗打鼓到上面报喜,那阵势那场面,到了上面,故意用刀子把装着谷子的麻袋捅破,黄珍珍的谷子流了一地,叫些年轻男女娃们在谷子上跳舞扭秧歌,真正地把人的肚子气破了,
你看啊,一个村一个村的人,把那么大一个水泥广场挤得满满的,扯着嗓子喊着说,只有自己对国家的贡献才是最大,甚至激动的人互相打吵起来,场面火爆至极,
咱一群赶马车的老汉蹲在旁边,长这么大一把年纪,这西洋景还是头回看见。”
老汉说到这里显然生气了,嘴里叼着烟袋,手上的洋火一根接一根地划着,老是划不着火,邓铁娃划了火给他点上。
邓铁娃问道:“就没有工作人员到跟前,把车上粮食口袋都检查一下。”
德望老汉胡子抖动着“呸!”了一声。
他气愤说道:“检查个屁!全拿着红红的报喜单子,隔着老远点点数完事了,人家当官的往大楼办公室里面走,咱们老百姓就打着马车回家,娘的!
说个好笑的事情给你听,又一次回到村里,当官的一个没在,咱先到村委会把拉去的粮食卸下来,然后都把马车赶到我的马棚里,马车上全是装着谷草鼓胀胀的粮袋子,把马棚挤得满当当,我以为粮食下在村委粮库,结果晚上没人的时候我一检查,居然还有一整车粮食在一辆马车上没卸下来,急忙把你岳父叫去打个商量。”
说到这里突然闭了口,看着黄德有些难为情。
黄德点点头道:“都是我的家人,有个甚不好说的。”
德望松口气笑笑道:“对了,这里都是你一家人,开始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来着,说到头上害怕说给外人听见,这一车粮食叫我们给藏下了,你岳父说,到了年根上,到了明年chun夏青黄不接的时候,还不知道要救多少人的命啊。”
听到这里,大家松口气,谁不知道这话太是正确。
黄振兴满脸猜疑地道:“咱村头上的粮食囤子是空的?呀呀呀,这不是要人命了,我老从哪里经过,心里就在想,只怕是咱村里两年大丰收也打不下那些粮食来呀。”
一直没说话的黄德,看着南墙大大地叹了一口气,嘴里喃喃地说道:“粮食啊粮食,粮食就是人活命的根本,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千年以来的老话,虽然简单不过,却实实在在是人一生中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眼下到底咋办,谁知道最后是个什么结果,反正咱只是农会主席不是村长拿不了正主意,管他们怎么弄,
只是知道尽可能把粮食积攒一些,他们报上去那么多也不缺咱这几个,看看这个年景啊,按照他们报上去的大丰收数量,大量的粮食往上面一交,村里还有个屁,甚至于还差着一大截,哼!看着,真叫人担心,按照咱几十年的经验,到不了冬里就要把人饿下了。”
他道:“很多人像没事一样说笑玩耍,说什么反正国家有救济,我看啊,咱农民种不出庄稼来,国家又拿什么来救济大家!”
看着邓铁娃不无担心地说道:“形势已经是这样,终不成你的事情就这样摆着,叫村里人,眼睁睁看着你掉在坑里,
粮食该压就压,多看看人家村子里的办法,我就不信他们能拿得出那么多的粮食真正地交了上去,要想一个好点的办法应付一下,灵活点不吃亏。”
邓铁娃点点头,重重叹了口大气,看着南墙眼中有了泪光。
黄德叹口气看着大女婿,想了想问道:“那你们明年的生产怎么安排,今年不行了,明年大家还要吃粮呢。”
邓铁娃摇摇头道:“不知道,今年的粮食还不知道怎么交上去,哪里知道留下多少种,哼,看样子不到冬天就连这点种粮也吃完了,等着国家给救济。”
话说到这里,眼前的形式已经很明白,农村没有收成,目前的这种做法,摆明要把人们向着一条死路上领,大家虽然心明眼亮,可谁也无力扭转局面,甚至要是强力去扭转这种局面的话,还对自己带来打击,结果难以想象。
汤面和几碟小菜上了桌,男子们烫壶老酒,盘腿围着炕桌一人一盅喝上,吃着喷香的野猪肉,大家频频点头叫好。
这年头能吃上这么一顿饭确实难得,女人和娃们自在下面偏房中吃饭,在这样的时候,民以食为天,管他外面发生什么事,吃饱喝足是第一。
酒过数巡兴致渐高话多起来,老德望的声音可以冲破屋顶,邓铁娃的笑声震得地面发颤,一顿饭吃到黄昏才散,老德望分得了一份美食而去。
――――――――――
………………………………
第七章 泪洒黄巾梦乡人(三八)
() ――――――――――
夜里,农家四合院里灯火不明四下寂静,北房火炕上,辛劳的大姐和忙碌一天的嫂嫂早就沉沉进入梦乡。
黄美琴和黄玉琴睡在一个被筒说了很长时间话,最后老话重提,那是黄玉琴替黄美琴看中了他们棉纺厂的小伙子,早叫黄美琴和人家见面,黄美琴却一直找借口没答应。
黄玉琴说得多遍颇感不耐烦,最后压着声音耳朵边说道:“恩娃,我讲几次了,你听我的没错,你如今二十,要是不去qa工作的话,早该说人家了,那个姓杨的小伙子本来就是咱村亲戚,说起来大家都认识,我见过两次,中等个长得挺好,白白净净有文化有礼貌,干活勤快,找时间我把他约一下,你们见面说说,包你肯定会说好。”
此话二姐说了好几次,把小伙子夸赞有加,黄美琴一直没有正面答应,支支吾吾找些工作太忙,时间太少抵挡,其实心里很矛盾。
她知道,二姐一颗心完全是为自己打算,愿自己能嫁个好人,凭着二姐犀利的眼光那个小伙子肯定错不了。
但她心里实实在在一直有一个声音打滚,那可能是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去走,实在不想按照老一辈那样生活,一切听从,顺从。
二姐虽然没有强迫的意思,但字里话间听得出有命令xing质,好像她认准的小伙子,注定是黄美琴人生最好伴侣。
黄美琴天xing刚烈的xing格于此有了本能的反抗,要知道,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新媳妇哭轿子唱大路,过了年抱娃回娘家,对上看公婆脸sè对下弓腰伺候丈夫,然后死着脸面对生老病死,ri出而作ri落而息,她是坚决不愿意,不会服从的。
二姐翻来覆去说着话,最后说得有些生气,最后终于困了睡去,黄美琴却久久地难以入眠。
瞪着大眼睛看着窗纸上隐隐的夜光,想着快三年的工作历程,想着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刻,想着唐世科,想着叫人回味无穷的秦岭之行,心里暖暖地,直到鸡打头鸣方才睡去。
结果,鸡打三鸣,窗外传来哥哥的声音:“恩娃,恩娃,醒来没有,起来上路呀。”
她小声应了,回头看看身边,嫂嫂田慧贤已经起去,听听窗外,伙房里嫂子正和哥哥小声说话,风箱“噗哒,噗哒”响,她一骨碌爬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心里在想,嫂嫂真是勤快,每天睡得少干得多,从来没见她有个清闲ri子,尽管家里家外要cāo持,可人家还是村里的妇女主任,真不知她那里来的jing力。
走到院子里,天还没亮,秋天早晨的风迎面吹来很冷,她紧紧衣裳,院角大nǎi羊卧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她,她轻轻地笑笑给nǎi羊招招手,添上一把草,几步走到伙房门前。
虚掩的门里透出微黄的油灯灯光,嫂子已经给她打好了洗脸水,听见她的脚步声把门打开,将脸盆抬到门外小石台上,站下轻轻笑着道:“你们说了一夜话,没睡够,快把脸洗一把,洗了人就jing神了。”说完递过来一张毛巾。
田慧贤一张宽宽大大的脸,穿着农家女最常见的chun秋衣裳,拴着围裙,头上戴着永远不取下来的头帕,额头上一些细小汗珠,小眼镜闪着慈爱笑嘻嘻看着她。
自从嫂子进门,每天早上嫂子都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又像大姐又像妈妈,把自己当成娃们一样对待,好久没回来了,嫂子习惯的动作,在她看起来是那么亲切。
不由地,她对嫂子甜甜地叫了一声:“嫂子”,田慧贤笑着应了一声,看着她洗脸,自己想了想,拿起身上的围裙擦擦手,反身回到厨房里。
黄美琴用热水洗了一把脸,热热的水上了脸真舒服啊,叫人一下子舍不得拿开毛巾,在盆里把毛巾搓搓再洗一把,移开脸上的毛巾,打着香皂透过房门,看见哥哥坐在小板凳上一下一下拉着风箱,火光映在他的脸上一明一暗,线条刚毅的脸上皱着眉头,不知在想什么。
大锅盖着盖子,有热气冒出来,嫂子借着油灯的亮光,借着灶膛里忽明忽暗的火光,用刀在案板上熟练地切面。
哥哥小声说道:“看今儿个村子里分粮的话,不管多少不可做好人当先进,都拿回来放在地窖里,万不可因为自己是妇女主任就少要些,告诉你,村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
嫂子应道:“我自审得,村里的情况谁不知道,那些人关着门开会,开了半天还不是想着叫大家多交粮食,可谁不爱咱这个国家呀,问题是手上没有粮食,叫人怎么爱呢,
去年我为了当先进,也为了叫咱爸脸上有光粮食交的太多,冬chun里看把一家人为难的,今番荒旱年收成太少,全村就那么一点儿粮食,听他们说什么狗屁亩产上了万斤,按这个数字连交上面的都不够,
今儿个,分粮说不定要打破头,我只要能把咱一家的种子拿到,七口人的口粮拿到,管他叫我干什么,不叫我当妇女主任也罢,一家人一年到头的吃食却实是最重要。”
哥哥道:“嗯,这就好,听你这么说我还有什么担心,当个老实人,凡事不和人家斗,看看今年这点粮食啊,节约着吃,计划着吃也吃不到明年chun上,村里的人啊,这个饥荒是挨定了,只有展脖子等待国家救济,
哼,还是那句老话,农民种不出粮食国家拿什么来救济呀,我自今ri每天把饭少吃点,能省下一些是一些,家里困难好从厂里食堂打回来。”
嫂子担心地说:“你却不可饿着身子,每天有那么多工作还要骑那么远的车。”
哥哥道:“我自审得。”
黄美琴的心揪紧了,每ri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与快乐玩耍中,她哪里知道这些,有太多人眼下吃不饱原本是知道的,只是因为自己饭量小,又有近距离的家做后盾,因此实实在在没有十分地看重这个问题。
――――――――――
………………………………
第七章 泪洒黄巾梦乡人《三九》
() ――――――――――――
她机械地把洗脸水倒掉,进门小声问哥哥:“哥,村头上那么多粮食囤子,装了那么多的粮食,难道还不够村里人吃得。”
哥哥抬头看看她,用嘴向窗台梳子努了一下,看着她把梳子拿起来梳头,苦笑道:“你知道个啥,恩娃,咱家里说的话可不敢到外面说去,那些个大粮食囤子是用来给外人看的,里面都是草,就顶上是粮食,骗人的呢。”
嫂嫂接过话小声说道:“今年咱村地里没出多少庄稼,本来是蔬菜队,非要叫种粮食,还叫咱们种一些在南方才长的作物,根本没收成,天旱得不行,粮食没有种好,菜也没有了,村里人弄这个景是为了应付上级。”
黄美琴停下梳子吃惊道:“是上级叫这样弄的。”
嫂嫂摇头道:“上级咋会这样弄,问题是别的村子这样弄,说他们一年产量多少多少,咱村子不这样弄那不显得落后嘛。”
黄美琴小声叫道:“上级要是查出来那是闹着玩的,害人害己啊。”
哥哥叹道:“什么事情非要走到头上才明白,肯定有人要挨刀。”
接过面碗看看碗里全是面条,看看哥哥嫂子碗里青菜为多,她进厨房把面倒进锅里锅铲一和,重新舀来吃上,哥哥嫂嫂看在眼里什么也没说。
吃完面,黄振兴背着包,包里装着中午吃的馍馍,小声推出自行车来,模模糊糊的晨意中,院门口回头等着黄美琴,黄美琴把提包里的两只毛线,拿出一只轻轻塞在嫂子怀里,送给了嫂嫂,这本来是送给二姐的。
嫂嫂已经放下碗,擦擦爱流汗的脸笑着接了下来,摸摸软软的毛线,十分地喜爱,惊讶地笑着小声说道:“哎呀太好了,可是我不会织呀。”
黄美琴小声道:“等我回来教你。”
嫂嫂高兴地点点头,随手递给她两个小布袋道:“这是咱妈叫你送给唐师傅的烙饼和一包放了野猪肉的菜,我刚烙好,给人家的时候客气点,咱农村人家没啥好东西,叫人家别笑话,就是表示一个心意,另外一包是核桃,闲时候吃,注意别叫人看见。”
说完拍拍她的头道:“路上小心些,今ri说话不要往心里去,自在厂里好好工作把饭吃好,但凡有事情就回来,我自在家里等你。”说完把二人送出大门,看着二人朦胧晨曦中走远。
按下不提。
自行车在土路上稳稳地走着,晨曦中不见一个人影,冷冷的晨风拂面扑怀,偶尔一声鸡鸣狗叫也被自行车扔在了后面,古朴的村庄安静而苍凉,在大地浓浓的气息中,兄妹俩过古城壕,过三四零二厂大门上了柏油路。
每次回家,哥哥都是这样送她回厂的,然后再去很远的玻璃厂上班,往回她叫哥哥送到宿舍,拿了工作服再上班。今此不拿工作服,她叫哥哥直接送到厂门口。
黄美琴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一只手抓着提包,一只手抓着自行车坐包,平静木讷地看着向后移动的四野,一直到了qa公司大门口。
黄振兴停下车,一只脚在地上,一只脚放在自行车踏板上,侧头对走到身边的黄美琴嘱咐道:“恩娃,哥走了,好好上班,有啥事回去说一声,记着吃好饭,睡好觉,听领导话。”黄美琴笑着点点头。
黄振兴把她上下看看,笑了笑,一蹬腿骑走了,黄美琴看着哥哥越走越远消失在远处。
回头看看,离上班的时间还早,厂大门路杆平平放着,值班室开着门,门前大门灯还没有灭。
门卫们除有一两个站在大门前抽着烟,向大门外看着,其他门卫一个个还在紧挨值班室的小宿舍洗脸跑厕所,或者伸拳蹬腿锻炼身体,不像正常接待上班来的同志们那样,摆好间隔距离立正姿势。
一位面sèyin沉干干瘦瘦高个子男同志,拿着扫把用劲打扫地面,见她年轻女同志工作服穿戴整齐早早来到门前,颇觉意外,因为礼拜一早晨同志们多数穿着便装。
他客气问道:“同志,这么早到厂里来,有急事吗?”
说着话停下手,长脖子、短头发、大耳朵、尖额头、尖嘴巴、尖下巴、特大号的眼睛非常灵动,八点二十的眉毛配上这张脸叫人不敢多看。
黄美琴很难把这人长相与什么人做对照,后退一步客气道:“昨天加班才回家,家在三民村,今天大早哥哥把我送过来,他自己再去上班,所以来得早了。”
男同志听了说道:“能把你的工作证给我看一下嘛。”
黄美琴把工作证送到他的面前,男同志看了笑笑说道:“怪不得呢,上班还有一会呢,你先进值班室里坐坐,站在外面怪冷的,上班的时候再进去好了。”
她笑笑点头应了,走进值班室坐下,男同志客气倒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