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潮水潮-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稍微轻松一些。

    经济上的问题放在一边,每个月吃光用光,实在不够再向别人借点发了工资还上,倒也能勉强应付,最大的难题是,唐世科开着的那么大的一个汽车成了很多熟人朋友眼红的东西。

    那是从老德望大爷家里开的头,德望大爷的儿子从宝鸡回来看望老人家,千说百说要叫老人家到他那里过日子,德望大爷在村里从小到大几十年,对土生土长的村子有了很深的感情,坚决不同意儿子的建议,没办法,儿子看着就要成为一堆灰土的房子决定,要给老人重新修一间新房。

    事有凑巧,德望大爷的儿子在枣园看好了一堆土坯,正在准备叫人回村招呼几架马车过来转运,唐世科刚好开着空车过来,他从外地回来,完成任务以后没有事情,本来是把车开回车库停下的,路口上碰见正好问了一句,顺便就把整整一车土坯给好心地运回了三民村。

    这一下在三民村引起了轰动,大人孩子蜂拥而上,一车土坯眨眼卸了个精光,饭桌上大家把唐世科好一顿赞扬,老张德也长了大脸,最后大家看着他坐进驾驶室车发动汽车开起来离去,大汽车轰隆隆压着村里的土路响着喇叭,这年头大汽车本来少见得很,那种阵势,那种气派,多少人一用劲便把烟杆嘴咬烂了。

    也便从这里开始,谁家有个事情要用一下汽车,鼓着眼睛对正进厂找上门来,唐世科刚开始应付了几下,但那里是个头,村人纯朴的心理就以为这个汽车是他的,不管你怎样地推脱,人家一句话,别人家事情你帮了忙,咱的事情你到底是帮忙还是不帮忙,说什么这样那样的困难,时间少,怕有什么影响不好,谁不知道你们大厂长和你关系不一般,如此,搞得唐世科很是为难,甚至焦头烂额。

    公车私用自认被发现,单位里没有正面找他谈话,几个领导都和他是不见不散的酒友,但说话听音,心里非常敏感的他,知道这个事情的分量,黄美琴看着他笑道:“这个事情我来给摆平,你只管少说话别得罪人。”

    选了一个休息时间,两口子在三民村家里把村里有头脸的人请了一桌,黄美琴脸儿红扑扑笑嘻嘻诚恳地说明了用车事情对自己的影响,请大家都给村里人说说,如此才算勉强揭过,但有个前提,只能给自己家帮忙,别人家最好不要插手,插手了就有人看着眼馋。

    ――――――――――

    ;
………………………………

第十章 华山云松吻远香 三九

    ――――――――――

    ――无题

    天上有云以为房

    地下牛石不是床

    安有油盐材米醋

    兑得俗人心里狂

    ***

    前文说得俗人小事一大堆,回过头来,天下的事情也要说说方可。

    这几年里,航空工业的生产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国家经济建设在稳步增长,不论政治风云怎样,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航空工业克服了技术资料,生产资料很多方面的困难,走的是完全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在没有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六三年底,我国已经找到空空导弹打靶失败的真正原因,经过努力空空导弹获得成功,在没有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一千多天艰苦的努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认证:

    六四年底,成功地制造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奸―6歼击机”,

    六五年,成功制造了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强――5”强击机,

    这些飞机装备了部队后,大大地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航空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特别要指出的是,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四日,这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天,中国首次空投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上下为之欢腾,这中间,中国空军扮演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中国航空兵某师李元一机组驾驶着我国仿制的原苏联“图―16”中程轰炸机改装的核武器运载机,在中国的西部上空,进行了运载投放原子弹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些成绩,巨大地鼓舞着航空工业的进步,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所有工厂已经经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期各单位大量招收的多余人员实行下放,众多的下放人员,特别是单职工家庭哭着离开了热爱的岗位。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艰辛坎坷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惨痛,这些成功和惨痛交织在一起,成为这个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一次次洗礼。

    一九六五年五月,中国航空研究院提出,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研制的新机命名为“歼--八”歼击机。

    即使,当时的社会正处于特殊时期初期的浮夸风中,从设计到制造,“歼--八”飞机的制造进度,并没有让人们失望。

    一九六六年,“奸--七”飞机已经试验成功,然而一场动乱,却几乎把数十万人的心血付之一炬,“奸--七”被迫停产,“运--七”“运--八”的研制被搁置起来,长期不能定型投产。

    qa公司一切生产按照国家计划进行,所有生产及生活物质由国家统一调配,在航空工业有了很大起色的同时,全厂职工扎扎实实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眼下面临的是,四清运动结束以后特殊时期初期的相对安静时期。

    困难时期里自然也有不少不安分的人,那些曾经把工厂里的生产物质与老百姓交换生活用品的人,很多被一次性清除,开除。

    唐世科的情况咱们已经明白,他和许多在运动中受到明里暗里冲击的人一样,绝不过问政治问题。

    他除了对刚刚掀起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宁可自己不吃粮也要顾着老百姓的焦裕禄同志等等先进事迹的学习,和全国人民一样,都是将这些好的精神作风,发自内心地付诸实际行动,专心面对本职工作,钻研汽车技术,他发明的汽车节油伐获得部里通报表扬。

    ――――――――――

    ;
………………………………

第十一章 三潮水玄月飞鹰 一

    ――――――――――

    六十年代中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从一八四零年的第一次**战争开始,到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整个被动和屈辱过程的一百零五年中,中国遭受到的各次大规模侵略,都是从沿海地区发起的,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差不多都建立在沿海一带,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岸线是我国的经济战略生命线。

    这个实际情况,无需经过多少研究,只要稍微对中国历史有些了解便会知道。

    而这时的国际形势又是怎样的呢,为了后来者更清楚地掌握和理解,在这里,咱们必须花一些笔墨做一点说明:

    冷战时期,处于战略科技两极顶峰的美国和苏联,相继确立了这样一种战略思想,由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对敌国领土和战略目标,进行先发制人的核轰炸,以摧毁其军事经济实力和抵抗意志。

    这种战略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军事形势。面对冷战两级的双冲压力,中国必须考虑如何应对残酷的挑战,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国家安全,中国面临选择,中国必须选择。

    党中央、**,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提出来:我们要备战!为了备战,就要巩固国防,大力发展三线建设。

    巩固国防,加强备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一些重要的国防军工生产的企事业单位,从沿海一带,搬迁到三线进行建设。

    这样,使得我国整体工业建设变得强大,而且,在整个建设格局中,本着改变过去所有重要部门互相挤在一起建设的习惯,要化整为零,分散建设,越隐蔽越好。

    最重要的是,避免战争一旦爆发整体毁灭的败局,这项工作,由国防部,国防工办,国家第三机械部大规模地,有条不紊地,对外是绝对机密地展开。

    ****

    三线,即位于我国腹地,离最近的海岸线也有七百公里以上,距离西南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同时,三线大多处于地形隐蔽的山区,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

    从一九六四年开始,也就是我国进行大山线建设初期,中国利用地域广阔的优势,在十三个省、自治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有计划,有建制的战备工业基本建设。

    这是一项极其宏大的事业,就如燃烧的大火遍地燃烧起来,汹涌澎湃的洪水波涛翻滚。

    这项事业,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无不投以极大的关注,在国际形势恶劣,国家经济困难的年代,在开发大三线的时代,中国航空工业仅有沈阳、南昌、哈尔滨有飞机制造厂,并且人才十分匮乏,为了加强大山线的建设,十多万航空工作者,告别亲人,离开家乡奔赴祖国纵深的沙漠,山区。

    三线建设最初实行秘密进行,当时由国家三机部统一部署,国防公办坐阵制定发展建设计划,由三机部派出很多工作组,深入到内地各省、区成立办事处,一方面和各省、区地方单位接洽土地征用,资源分配,各方面后勤补给工作,一方面,接待从各大工业工厂技术先进的单位委派过来的技术专业人员。

    这些人员,负责对新建单位的选点,丈量土地,汇总当地资源,绘具新址图纸上报中央三机部、国防公办的工作,为先期办厂打下基础,要求所有参加人员能够吃苦耐劳,年富力强,政治表现好,出身好,技术全面。

    qa公司,作为大型飞机辅机生产厂,作为核心航空机械生产单位,在援建三线建设中自然地位重要。

    在做好机械最新科技全面配备的同时,考虑到去三线职工的实际困难和切身利益,根据国家文件指示精神,和很多大型企业同时做出一项决定。

    决定:对所有去三线人员的家属给予照顾,那就是,家属也到了三线的,可以解决户口和工作问题。

    这个决定在奔赴三线的职工心里,便是巨大的温暖。

    三线建设的大火向着祖国的四面八方燃烧,一切工作在紧张中进行,只是,除了一些决策层的人知道具体步骤以及工作任务外,更多的普通职工,对什么是三线,到三线去干什么或者应该干什么,不得而知。

    在qa公司里,所有的同志们每天照常完成着各自的工作,不过慢慢地发现,许多大小工段,车间,一些天天在一起工作的同志,突然好些天不见了,其实简直就是看不见问不着了,一头雾水向领导打听,领导笑着说:“组织上对他另有工作安排。”

    组织是无上的,一句“组织安排”是新中国工人们最为崇尚和敬畏的,没有任何思考或者质疑的余地。

    后来,人员越走越多,简直没有声响消失的无影无踪。

    更加叫人奇怪不已,各部门各种专业人员越走越少,剩下的同志们工作技术强度大大加重,新学员培养工作大大加强,事情发生的势头很是猛烈。

    但普通工人除了更加努力地工作,只是满脑子的不解,其实究竟为何不得而知。

    ――――――――――

    ;
………………………………

第十一章 三潮水玄月飞鹰 二

    ――――――――――

    一九六五年九月十一日,这是深秋一个阳光明媚四野飘香的日子。

    席乐天,这时候的他已经开了几年车,再也不是只会修理汽车轮胎的后备工。

    三线建设洪流席卷大地,他是qa公司车队,第一位被叫进厂部办公室的驾驶员,原因他是**员,贫雇农出身,工作表现勤恳积极。

    工厂办公室李然主任,看着走进门来满脑子莫名其妙的席乐天,放下手里的文件上前紧紧握手之后,站直身体正面严肃地说道:“席乐天同志,你是一位优秀的**员,在运输科又有多年工作经验,组织上非常信任。”

    倒了一杯水递过来李然说道:“现在,经过组织研究,决定对你的工作有一个新的安排,希望你完全服从,看看你的背后小屋里,那是你的新厂长,新书记,从今天开始,你的工作由他们二人作具体安排。”

    说完,把端着水杯的席乐天推进小屋,拍拍肩膀点点头离开。

    席乐天这才发现,小屋里站着两个不认识的中年男同志。

    这两个同志身材魁梧面带风尘,都穿着中山装,带着蓝布帽子,上来和他握了握手以后坐下,没有多少寒暄,拿出一张表格说道:“席乐天同志你好,你的情况组织上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说明,但是,出于组织要求,还要请你在这张表格上填写一遍你的基本情况。”

    席乐天一个老实汉子,粗糙的大手抓着表格听了这话不知所措,惭愧地红着脸露出大排牙说道:“厂长,书记实在对不起,我不会写字。”

    呵呵,不会写字,这个年代的同志们不会写字很平常。

    新厂长和新书记互相看看笑着说道:“那就以后再填写吧。”

    话锋一转,新厂长正色说道:“席乐天同志,从今天此时开始,你就是我们新单位的一员,属于gz洞幺幺系统摇四山单位。”

    他说:“这个单位和系统属于国家三线建设一级机密,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是一个要守口如瓶,一个绝对保密性的单位,今天,你就不要去公司运输科车队工作了,回家去收拾收拾行李,把家里安排好,后天上午,带上行李到西安火车站和我们会合到gz,关于行程,只能对你的爱人说明去向,但叫她千万不可外传,你听明白了吗?这是组织纪律,请你一定做到。”

    新厂长,新书记目光如注凝视着他。

    党的工作就是自己的生命,没有**哪有自己的今天,自己一百多斤随时就是为党作贡献的,从参加革命第一天起咱从来没有拉过稀。

    席乐天站起来胸口剧烈起伏,黝黑的脸膛眼光异常严肃,看着新领导坚定地点头:“请领导放心,我一个放牛娃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了党组织,党组织叫我干啥我干啥,我这就回去收拾行李绝不误事。”

    告别后出得门来,带着领导和组织上对自己信任的巨大喜悦,带着对新工作新地方的激动与向往,回到家关好门,郑重地把事情告诉了矮矮墩墩的妻子李巧莲。

    山区农村来,一直没有工作在家当家庭妇女的李巧莲,坐在只有一个五斗柜是自己两口请人做的,桌子板凳全是厂里发的家里,双手抓撑着衣襟,眼露哀情声若蝉鸣,不无担心地说道:“相去那么远,叫你去干什么工作呢,还是转轱辘?”

    李巧莲一直把开汽车叫转轱辘。

    席乐天看着远方,稍顷自豪地说道:“这个是组织纪律,咋能随便告诉人,更不能叫你知道,放心吧,把家看好,不会出一点事情,我这辈子,只要是组织需要,叫我干啥都是一句话。”

    回过头底下高大的身子说道:“对了,党组织的纪律,我去了哪里千万不要对人说,别人问了就说我回去探家了,乱说一句我把你屎打出来。”

    少年时见村里农人交不起年租,被地主吊在树上打得屎都出来了,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万恶的事情,时间一长说成了口头禅。

    李巧莲点头说道:“却只以为我是村人呢,组织上的事情何等警觉,我自省得,你只是要保得好身子才是。”

    第三天清晨,背着自己的行李,他在西安火车站会合了自己的新领导,汽笛一声响,火车跑的狂,南下的火车在成都转车后,总共两天两夜直奔gz贵阳。

    他们下车以后有专人接站,把他们接到了贵阳南面约十多公里远的花溪招待所,招待所里已经有几十个人,一个个风尘仆仆拿着介绍信到两个新领导面前报到,席乐天知道,在这里有很多同志和他去一个地方。

    贵阳的花溪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街道窄小虽然没有多少人家,也没有几个像样的建筑,但花溪公园依山傍水自然风光格外秀丽,自小生活于北方的席乐天大开眼界。

    小息时刻席乐天尽情观赏,这里青草依依,河水蜿蜒清澈,有麟山、旗亭、柏岭、桃花洲、放鸽桥、碧云窝、坝上桥诸多胜景,是著名游览胜地,不像西安兴庆宫公园那样是人造的,一切景致完全出于自然,远山近水树木绿草绿油油看不到边,北地人到此很饱眼福。登高望远,附近正在着手建设的国防**和已经在此的gz大学、gz农学院为整个地区提升文化氛围。

    三天以后,招待所离去了很多人,又来了很多人,有单个的,也有三五成群的,人人行色匆匆风尘仆仆满身疲惫,进门拿着介绍信四下找人,从他们的话里一听就知道,都是国家大型工业单位里的人,和自己一样被调动过来,有东北的,有西北的,有江南的。

    席乐天的新领导叫席乐天独自拿着一张提货单到贵阳火车站提车,他一去就提到一辆全新解放车,按照车站工作人员的指挥,在车站油库专门指定的油罐车上,加满油箱和车上五个大油桶,开回了花溪。

    第五天,加上他一共二十七个人,连人带行李全部上车,大家谁也不认识,或者刚刚认识,开着这辆解放牌汽车向gz边远地区黔西前进。

    在路上他才知道,他要去的这个新地方是大山区,国家要在山区建设一个国防新工厂,他们是第一批建设人员,因为需要开车的驾驶员,他作为驾驶员是特调。

    ――――――――――

    ;
………………………………

第十一章 三潮水玄月飞鹰 三

    ――――――――――

    从贵阳到黔西,这条旅途都是山路。

    贵阳本是极小的落后城市,汽车轱辘没有转的几下便出了城,满是石子的山路在崇山峻岭乱弯荒草中弯曲徘徊,自然不能与宽直的北方公路比较。

    这条路,然于西南风水,树木花草繁茂,更有飞鸟走兽洗刷视觉,但是,要经过险峻的乌江鸭池河路段,道路异常陡峭的马鞍山沟壑地区,刀山深谷飞瀑倒悬,他们一行人具都来自各大城市以及北地开发地区,何曾见过如此险峻,很多地方因为险峻有人失声尖叫,开车的席乐天惊惧中更是一身身的汗水直流。

    几近下午,他们才在经济极其落后的黔西停下车轮,风尘仆仆冲进县委食堂大馒头填塞肚肠,吃饱了才顾得上互相看看,刚刚相聚本不熟悉的人们,被一路灰层打扮成一种狼狈型号,如果没有高矮胖瘦的话,四下看看,这里到处房子低矮街道细小,如不是事先知道的话,只以为是稍微大一点的村寨,根本不可能是县属。

    小息之后,在低矮乌黑的县委提取了上级预先计划准备好的生活补给后,再行二十多公里到了林泉,林泉是个更小的地方,大路边只有几家人,就算一个路口吧,大路便在这里与他们告别。

    新厂长在路边撒了一泡尿,一手提裤子一手指着路向车上喊道:“看着,大路再直着走是毕节,咱们只在这里了,这里叫林泉,看好这个路口,记住这里对以后很重要,现在,咱们进山了啊,过不去的地方大家下来动手,不到目的谁也别闲着。”

    林泉右边,是一条乱石荒草放牛小道,小道弯弯曲曲向大山扭去,极是荒凉,好像进入原始荒野,乱岭野树,看不见一个人。

    席乐天打开车门直着脖子把小道看了再看,吸一口气问道:“厂长,这是路?这是山坡还差不多。”

    厂长大声说道:“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话你没听过吧,你说得对,这是坡,是大山坡,你们都听着,咱们就是要在这里创出一套路来。”

    一直趴在车门上的当地向导,用生硬难懂的当地口音对席乐天说道:“不怕的,大起胆子往前面搞,儿咯肉长的牛脚杆都能搞过去,这个铁家事怕那样。”

    席乐天心里道:“哎,疯子吧,开车上山,弄不好老子把你屎打出来。”

    向导指挥着前进,在放牛道上一路辛苦难以说尽,一二十公里的荒道,很多地方实在过不去,人们从车上下来,没有工具用双手搬石头垫路,千辛万苦来到目的地。

    听见身边向导说到了,新厂长也说到了,席乐天踩下刹车,车子喘息着在不见人烟的石山荒草中停下。

    席乐天下车伸伸腰疑惑环顾,这里就是荒山野谷嘛,可人家们怎么就说到了?只见对面半山一个巨大山洞,洞透山背,呵呵,好大的山铜;把qa公司巨大的工人俱乐部整个装进去是小儿科

    同志们下车坐在地上看着山铜,都被巨大的,从没有见过的庞大山洞震慑。

    新领导擦一下脸上的灰说:“同志们,这里就是我们要建的新厂,红林机械厂。”

    他说道:“咱们的建设,除人住的房子以外,为了备战,防止一切国内外帝修反敌人来搞破坏,咱们要把工厂所有的生产车间建设在山洞里面,咱们是来的最早一批同志,大量的同志们就会到来,我们要用最大的努力来建设它。”

    “呵呵,这地方连我过去放牛的地方也不如啊。”席乐天一口气差点上不来,一屁股坐在地上,想想妻子李巧莲要是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