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大帝国-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之后,李靖出声结束了这个话题。
他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韩成做太多的纠缠。
对于韩成这种有些隐隐看衰大隋的行为,李靖心里是有些不满的。
和这个时代的其余人一样,李靖一样不认为处在东北一隅的高句丽能挡住大隋。
文皇帝的时候,攻伐高句丽半途而终,是因为当时的局面还不稳定。
现在则完全不同了。
如今的大隋兵强马壮,大仓之中的粮草堆积如山,足可以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而且北方和西方的忧患都已经被解除,南面陈国也已经被覆灭多年,百姓也都渐渐变得归顺。
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区高句丽又怎么能够抵挡?
自己的这个弟子聪慧是聪慧,就是有些过于杞人忧天了。
李靖这样想着,不由的笑着摇了摇头。
说来说去还是年轻啊!经历的事情太少,对如今大隋的实力认识的也不全,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他这样想着,并再次拿起一卷兵书,在这里慢慢的研读起来。
以往拿起兵书的时候,不管有多么的心烦意乱,他很快变成沉浸其中,安静下来。
但是今天却不同了,坐在这里已经好一会儿了,他依然显得心神不宁。
眼睛虽然一遍遍的在兵书上面扫,但是上面所记载的东西,却没有进入心中半分。
这样又勉强看了一阵儿之后,李靖终于还是叹了一口气,将手中兵书放下,伸手在自己的额头揉了揉,自嘲的笑了笑。
自己刚才才说过那小子杞人忧天,怎么到了现在,自己也变得杞人忧天了起来?
以大隋的强盛,高句丽又怎么会是敌手?
他想要将这些事情置之不理,但韩成刚才所传达出来的意思,却一直在他的心头萦绕,挥散不去。
李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被这小子说的这些没有道理的话而乱了心神。
这样想了一阵的儿,李靖大约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了。
因为从自己认识这小子开始,这小子好像就没有说过一句虚言,他所说所行的事情,从来都是谋后而定,没有半分的夸大……
但这次,事情跟之前不一样,如今,至尊还没有下令对高句丽进行进攻,事情还早,这些还都是自己等人的推测罢了……
………………………………
第二五四章 大规模的训练
李靖还是同意了韩成之前的说法,决定在今年秋收冬种之后,在马邑郡大量的组织乡团,按照韩成之前所提议的办法,对这些新入乡团的人进行分批次的训练。
每一批为期二十天,训练之后,便可以解散回家,继续做之前的事情。
为了减少百姓的怨言,提高民众参与这些事情的积极性,李靖还决定,参加乡团训练的人,由官府提供吃食,并且每人每天还能领到五文钱……
“唉!”
李靖坐在书房之内忍不住的叹气,伸手在自己的额头之上拍了拍。
自己真是信了那小子的邪!
居然真的相信他了这一通的胡说八道!
叹气归叹气,但按照那小子的提议将这事情定下之后,李靖心里隐隐的不安,却基本上都消失了。
这样的变化,让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置信……
秋风吹拂大地,带着一些凉意,也带来了满地的硕果。
小麦收割之后种下的大豆,在秋风的吹拂下,落掉了叶子,整体开始泛黄。
豆荚在风中摇曳,相互碰撞之间会发出一些声响,如同风铃一样。
这声落入农人耳中,就像是兵卒耳畔响起的战鼓声。
众多农人,如同听到了进军号角的兵卒一样,纷纷拿着镰刀等农具从家里走向了田野,弯着腰开始一下一下的收割已经成熟的黄豆。
成熟的豆荚,握上去很是扎手。
不过这些农人,却不怎么在乎这些。
长年累月的劳作,让他们的手掌上都出现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这些老茧,能够很好的抵御来自豆荚的伤害。
而且,和能够将粮食收到屋中相比,这些疼痛根本不值一提。
以前马邑郡中种植黄豆的并不算特别多,自从韩成将豆皮儿豆干儿这些东西弄出来,并且吃出新花样,还将这两样东西做成很是畅销的商品之后,种植黄豆的人家就变得更多了。
对于许多的人家来说,秋天的这一次收获,比夏收还要重要。
因为初夏时节收获的麦子,大多都用来缴纳税赋了,秋天收获的这些,才更多的是留做家用。
秋收和冬种几乎是连在一起的,秋收结束之后,马上就开始了紧张的冬种。
大片的土地被人翻过来,留作种子的麦子被人抓着一把把的撒进土地之中,混合着汗水,孕育着希望……
冬种结束之后,就到了农家比较闲适的时刻。
不过今年,众人显然没有那么闲,因为早在之前的时候,李郡守就已经下了命令,说要在冬种以后,大规模的建设乡团。
对于这些事情,马邑的百姓是不怎么抵触的。
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的盐荒,让马邑郡的百姓感受到了这位郡守对他们的好。
另一方面就是,李靖所公布的条件还是不错的,管吃管住还能拿到一些钱,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算是难得的美差了……
冬种结束之后,随着李靖的一声令下,以及各级官吏的不停忙碌,马邑郡一下子就多出了很多的兵卒。
这些被召集起来的民夫,并没有汇集到一起。
早在开始商议这件事情的时候,李靖韩成等人就考虑到了时间距离的问题。
为了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也让农人们少一些操劳,他们在整个马邑郡内,分开设置了十二个乡团聚集点,让各地的民夫按照就近原则,在里长的带领下,前往这些乡团训练点儿接受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训练这些新编乡团的,基本上都是青雀乡团的兵卒。
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是因为李靖在仔细地观看了青雀乡团的训练方法与郡兵的训练方法之后,觉得青雀乡团的这种训练方法,更加适合对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农人,进行短时间的训练。
当初青雀乡团在韩成的带领下,使用这种训练方法,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被时间和事实验证过的东西,再拿出来使用,当然让人放心。
对于这些民兵的训练,韩成甚至于比李靖都要重视。
为了让训练的效果更好,充当教练的人,基本都是青雀乡团中的伍长等低级军官,以及一些前不久才跟着他从云内马场回来,将云内马场那些新编的护卫狠狠地操练了一番的人。
这些人都有着丰富的训练经验。
而且在他们出发之前,韩成就已经明确告知,到了第二十天的时候,将会进行大会操。
到时间这十二个训练点的民兵,都要汇集在一起,进行演练,按照他们演练的成绩进行排名。
前三名,从教官到兵卒全部受到表扬以及一些奖励,后三名,集体接受惩罚。
青雀乡团被他带了一年多的时间,军人的荣誉这些没少被他灌输,如今也有了不小的成效。
在他将这事情公布出来之后,那些被派下去进行带兵的人,一个个顿时就卯足了劲儿,根本不用韩成多说些什么。
不过这样一来,那些参加乡团训练的农人就有的苦受了。
没有参加乡团训练之前,他们都觉得,管吃管住还有一些钱拿,这是一个不错的美差。
而且乡团嘛,听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什么样的正规地方,估计也就是将大家伙儿召集在一起,进行一些训练,再严格也不会严格到哪里去……
但等到训练真的开始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都想错了,而且还是错的很离谱的那种!
这训练哪里轻松啊?
简直就是要老命了!
比平日里做农活都要劳累!
更令人难受的是,平日里做农活做的都是一些他们早已经熟悉的事情,但是现在,乡团所进行的训练,他们都需要重新学习。
不说其余,单单是分清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就让许多人难为的直瘙头皮,更不要说说后面还有各种的队列、齐步走、齐步跑等项目了。
原来官家的便宜真的不是那么好占!
想要从官家这里吃口饭,拿些钱财,是真的不容易!
而全权负责训练这些乡团的韩成,看着这样的一幕,反而满意的露出了笑容……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二五五章 被截胡的长孙无忌
将这样的事情交给韩成来做,李靖是半点担忧都没有。
首先是韩成的能力问题,这点儿是早已经被证明过的。
其次便是韩成与他的关系。
弟子外加未来的女婿,乃是心腹中的心腹,绝对的自己人。
再加上韩成还挂着马邑军司马的头衔,完全有资格做这些事情。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在这些日子,马邑郡的许多地方,都会响起“向左转!向右转~!”这类显得有些古怪的口号……
时间就在这样的训练之中悄然而过,转眼间就已经到了大会操的时候。
这些分散在各处的乡团,在他们教官的带领下,汇集到一起。
在这一段儿时间里,这些人被青雀乡团的兵卒疯狂的操练,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原本杂乱无序不知兵的农人,此时列队走在道路上,已经很像那么回事儿了,至少队伍保持的比较整齐,也没有人敢于胡乱言语。
如果是在以往,这么多的人汇在一起,早已经是吵吵闹闹乱嗡嗡的一片了,现在却是格外的安静。
李靖,魏成、韩成等一些马邑郡的大佬,来到这里进行观看。
这些人中,有的是知兵的,有的则是不知兵的。
但不管是知兵的还是不知兵的,在看到眼前的这些情景之后,都能深深的感受到这些农人的变化。
随着韩成的一声令下,马邑郡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会操,就这样开始了。
十二个乡团聚点儿的人,依次来到场地之上,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进行演练。
这些进行演练的兵卒,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大阵仗,一个个都显得比较紧张,一些人的手心都有些冒汗了。
“不要慌!沉住气!平日里我们是怎么训练的,现在我们还怎么做!
只要能够做到和平日里一样好,这次的第一就一定是我们!”
临上场之前,有教官大声的喊叫,为他所带领的乡团众人股劲儿。
事实上他也有些紧张,只不过作为教官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伴随着这样的号子,第一个参加会操的乡团进入场中,然后开始了他们的训练成果的展现。
就是左转,右转,齐步走,齐步跑等这些东西,后面还有对草人进行的刺击训练。
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而且各个乡团所进行的项目都是一样,远没有歌舞等东西有看头,所以在三个乡团进行了一样的演练之后,在场的一些不怎么关心军事的人,就已经开始走神了。
觉得这些事情枯燥无聊。
不过韩成、李靖等一些知道军事的人都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的极为认真。
那些对这些事情不怎么关心的人,见到李靖这个大佬,看的这样认真,也就不敢将自己的无趣表现的太过于明显,同样做出一副认真看的样子。
嗯,就跟当初韩成上学时,听不懂班主任教的英语,课上却依然听得极为认真一样……
“好!这事情你做的好!”
会操结束,李靖看着韩成极为开怀的说道。
这次的会操之中,虽然也出现了不少的失误,但整体上,还是非常不错的。
单看队列整齐程度这些,甚至于就连李靖今年新招募的、已经训练了几个月之久的民兵,都要比之不上。
能够在短短的时日之内,达到这样的效果,可见在这件事情上。韩成是真正的用了心的。
也是见到了这样的效果,让李靖更加坚定了继续进行这件事情的决心。
二十天的训练已经结束,这些匆忙组建起来的乡团没有再返回他们之前的驻地。
在会操结束,按照会操的结果进行了奖励与惩罚之后,这些人就地解散,在赶来的里长的带领下,朝着各自所生活的地方而去。
在训练场地进行训练的时候,许多人都是想着快点儿结束这种令人感到折磨的生活,但这一天真的到来之后,很多人又觉得不舍了。
人是一个感情动物,军队又是一个极为培养人的地方,二十天的朝夕相处,让这些人之间产生了一些感情。
其中的不少人,甚至于还喜欢上了这种不用为其余事情操心,只需要安心训练的生活。
韩成看着这些依依不舍离去的人,脸上露出一些笑容。
他当然不是一个变态,为别人的离别和伤感而开怀,而是在为这些人的改变而高兴。
从这些人的身上,他看到了未来兵卒的影子。
如果事情还是按照自己所熟知的历史发展,真到了那样的一步,随着自己的一声令下,整个马邑郡迅速就能多出许多的兵马。
还不是那种杂乱无序的杂牌儿兵,而是受过一定的统一训练的兵卒,能够迅速地形成战斗力!
比那些农民军之类的,要强上许多。
第一批受过训练的民夫回去之后,第二批的民夫就再次前来了,极为类似的事情经历过后,第三批的民夫前来……这样的事情,充分地向人们诠释了什么叫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时间也在这样的忙碌之中悄然而过,不知不觉之间,大雪就再次降下,韩城所期待的长孙无忌也一直没有来。
本来长孙无忌是要来的,结果离开家之后被唐公的二儿子,也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夫李世民截了胡。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相处的十分融洽,拉着长孙无忌不愿让他离开。
面对这样热情、且与自己极为谈得来的未来妹夫,长孙无忌不好、也不愿离开。
自己的父亲没少夸赞马邑的那个小子,想要自己与他多结交结交。
但出身那样的人,又怎么能够比得上自己这未来妹夫?
而且自己和这未来妹夫相处的这样融洽,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地方……
当然,心里的这些想法,长孙无忌是不会明确告诉长孙晟的。
再加上李世民也是一个识情知趣的,在一旁进行神助攻,将各种事情都往自己头上揽,这样的一番操作下来之后,长孙无忌的马邑之行,也就就此耽搁了下来……
………………………………
第二五六章 李世民的小心思
为了此事,长孙晟还专门写了书信,让人带给韩成,与韩成解释这件事情。
说等到过上一段儿时间,有了空闲之后,这让这个犬子前来马邑与韩成相见。
韩城也回了书信,对此自然是表达了无碍,不过心里对于长孙无忌的期待,也没有之前那样浓厚了。
很多时候,历史果然不是那么好改变的,就比如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这对。
历史上两人就是君与臣,妹夫和三舅哥关系,关系极为亲密。
现在这个时候,也是如此。
对于李世民这个在历史上留下无上威名的大唐皇帝,韩成也一直没有想好该怎么处理自己与他的关系。
主要就是如何定位。
如果是放到他才来的那段儿时间,遇到了李世民,他一定会靠拢上去,紧紧的握住着未来的潜力股,说什么都不会放手。
但是现在,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一番的摸爬滚打之后,韩成的这个想法已经淡了。
尤其是去年,与罗士信一起为罗士信的阿爷守夜时,罗士信这个未来妹夫的一番话,对韩城的触动极大,让他心中的一些想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来到了这个时期,面对的还是将要开始的乱世,自己这个从后世而来、并且还知道历史走向的人,或许也可以做上一些其余的事情!
李世民缔造出来的大唐强不强?
韩成可以拍着胸膛对人说:“强!是真强!”
后世人一直为汉与唐而骄傲,就是一个见证。
但大唐的强盛,并没有一直维持下去。
安史之乱之后,强盛的大唐,便已经不复存在了。
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随着大唐的轰然倒塌而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与其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都远远超过了即将到来的隋末乱世。
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或许可以做上一些事情。
至于长孙无忌……
韩成已经想通了,有未来的长孙皇后那层关系在,无论自己这边做出多少的努力,也终究是抵不过这样的裙带关系,他的心也一定会向着李世民。
这很好理解,就和罗士信与自己的关系一样,不是别人可以轻易破坏并取代的。
既然如此,他自然也就不会再对长孙无忌抱太多的期待。
甚至于在想通了这些事情之后,对于长孙无忌没有前来,他反而还有些喜闻乐见。
毕竟在这样的前提下,长孙无忌过来他还要花费一些心思,对他进行提防。
劳心劳力还得不到什么的好处,这样的事情他自然也不想去做。
韩成所不知道的是,长孙无忌的事情,是那个被他念叨着的、如今年纪比他还要小上一些的、大唐的未来皇帝李世民故意为之的……
宅院之内,看着从远处走过来的长孙无忌这个未来的三舅哥,拎着一柄兵刃在这里上下舞动的李世民,脸上就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笑容。
一方面是在为见到与自己极为谈得来的舅哥前来而高兴,另外一方面,他是想起了他的一些谋划……一些针对马邑那个叫做韩成的人的谋划。
‘可惜我家小女已经许配唐公二公子,不然定要让小友为我女婿……’
他站在这里回想着这句从别处听来的、未来岳丈长孙晟说过的话,心里微微冷哼了一声。
还想抢自己的女人,这怎么可能?!
不要说是我的女人了,就连我的舅哥都不让你跟他接触!
原本李世民对于马邑的韩成做出来的事情,心中很是敬佩,并生出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但随着长孙晟曾经在马邑郡时说过的一些话传入他的耳中,这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转而化作了一些类似敌对的东西。
少年人总是会有一些傲气,越是有本事的人,心中的傲气就会越多一些。
很多人表面上看着很平和,但也只是表面上而已。
李世民无疑是一个极为好强的人,哪怕是知道这些话是自己的岳丈所说的一些场面话,他心里也依然觉得不舒服,并不由自主的。就起了和马邑那个人比较一下的心思。
听说自己的三舅哥长孙无忌乃是前往马邑与那小子相见之后,就使用了一些手段将之留了下来。
此时的李世民,还只是一个年纪与韩成大小差不多的少年,不是那一个战无不胜的秦王,虽然有一些手段,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平凡的地方,但少了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各种磨砺的他,在此时与日后比起来,还是要差上许多许多……
关于长孙无忌没有前来的这其中的一些波折与内幕,韩成自然不知道。
至于他的名字已经传到了那个在历史上留下无上声名的、未来皇帝的男人耳中、并且还引发了一些不愉快,导致对方与自己起了争执之心等这些事情,他更是一无所知。
如果知道了,他或许会呆愣上一段儿时间,然后再用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来形容一下自己的心情。
韩成没有在演练武艺,此时的他站在炉灶前,手中拿着锅铲,再一次操起了他的老本行。
“娘,把柴退出来,不要火了!”
韩成一边握着铲子不断地搅动着锅中的食物,一边对坐在炉灶前烧火的韩萧氏出声说道。
锅中被他搅动的食物,不是什么特别的美味,而是带着一些麸皮的面粉。
随着他的搅动,以及锅的加热,这些面粉大多都已经变了颜色。
由之前的白变成了如今的黄。
炉灶前的韩萧氏听到韩成的话之后,立刻就将柴从炉灶里退了出来。
锅底下本来就不大的火。这下算是彻底的熄灭了,只有一些红红的火炭,还在那里散发着热量。
韩成翻动这些东西的速度更快了,手握着铲子不断地搅动,这样过了一阵之后,锅的热度渐渐下降。
锅里面被他翻搅着的面粉,那些不怎么均匀的白已经彻底消失,都变成了黄颜色。
火候儿掌握的不错,面粉这些没有焦,刚刚好。
房间之内,弥漫着一些食物的香味。
………………………………
第二五七章 新军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