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铁血大旗-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兵们的警觉性还是很高的,看到陌生人出没,立刻就是一阵哗啦啦拉枪的声音,警卫排的花机关枪也都指向了湖面。
小船不大,应该是那种农家的木制小渔船,只能容纳三五个人,最前面的一艘小渔船上,一个人立在船头正向这边挥舞着毛巾,远远看上去有些面熟。
“都把枪放下,来的不是敌人。”林晨大声道。
………………………………
七十九 过河
。(今天第二章,请兄弟们继续支持)
来者正是康文彬,除了他之外,都是些壮年汉子生面孔,鬼子却是没在里面。
被几百条枪指着的滋味儿肯定不怎么样,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康文彬还是硬着头皮把小船撑了过来,在靠近河岸的地方把船停住,然后涉水走到岸边。
康文彬这一次带来的一共有十三个人,各个都是壮年汉子,一身庄稼汉的短打扮,但是眉宇间那一股杀气煞气却是怎么着都掩不住的。他们背上也都背着枪,就连涉水的时候,也都把枪平举在胸前,很是警觉,显然,这些人也都是些手上沾过不少人血的凶徒了。
“哈哈,康兄弟,果然是信人,欢迎之至,欢迎之至啊!”林晨迎上前去,脸上挂满了笑容,右手很有力的和康文彬握在了一起。
康文彬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林长官,这一次来,康某要好好说道说道。”
两人寒暄的时候,林晨暗自打量站在康文彬身后的那十几个汉子,看了一下,不由得暗自摇头,这十几个人一看就知道是老兵,但是这武器却是太差了,手里清一色的汉阳造。林晨暗自估量了一下,同等数量下,他们若是自家的警卫排狭路相逢的话,只怕一个照面就要被打没了。
“好了,林长官,咱们也不多说了,快点儿让兄弟们上船吧!”看得出来,康文彬对于何一个昔日敌军的军官站在一起称兄道弟很不习惯,说了一会儿闲话,便是催着林晨等人上船。
林晨含笑点头:“那就有劳康兄弟了,我这就吩咐下去。”
康文彬走到岸边招呼手下那十几个士兵兼船夫上船,他本人则是留在了岸边。
看他走远,魏铁柱走过来,悄声道:“队长,这厮不会想把咱们弄到河中去凿船吧?这要是报上去,可是一笔大功劳啊!”
林晨自信的摇摇头:“咱们是中央,他不敢。”
“铁柱,你安排两个人跟着一起上去,吩咐他们,到了那边之后,只要是发现不对呢就放枪,若是一切无事,就跟着船回来。”赵志道在一边小声提醒着。
魏铁柱看了一眼林晨,见林晨点头,便应了一声,下去传令去了。
林晨笑道:“赵兄,果然是心思缜密啊!”
赵志道赶紧摆摆手:“不敢不敢,不过是一点儿小聪明罢了。”
在军官们的组织下,士兵们五人为一组,走到河边,涉水上船。十三只小船装满了六十五人之后,缓缓的向着河对岸驶过去。京杭运河在这里很宽,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对面的一点儿河岸线,眼中所望,尽是白浪滚滚。
过了大约有二十分钟,小船晃晃悠悠的重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船头上还站着两个穿着灰色军装的士兵。正是魏铁柱安排跟着去的那两个警卫排的士兵,他们手中的花机关枪平举着,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他们两个人的火力就足以把这十几个汉子都给压制住。
那两个汉子给林晨打了个一切正常的眼色,林晨放下心来,继续安排人登船渡河。
一次过河差不多能运过去六十余人,特别支队这六百多条汉子得要十多趟才行,一次来回差不多就得半个钟头,林晨算了算,这样下来的话,大部队想要完全多过河,怎么着也得傍晚了。
于是他干脆吩咐下去,除了正在准备下一批渡河的军队之外,其他的部队立刻埋锅造饭。
“来来来。康兄弟,一起吃饭,来着我林某人的部队,你就不要见外了,当成自家就行。”林晨很热情的把康文彬拉到自己这边来,他自个儿,康文彬,赵志道,魏铁柱四人坐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核心的小圈子。
康文彬拱拱手:“那我就不客气了。”
行军打仗,补充营养的重点是晚饭,次之是早饭,中饭反而是最不讲究的,急行军中甚至根本就不吃中饭。因此中饭战士们基本上就是烧个热水,然后把带的冷干粮放进去泡开了吃。军官们自然不同,魏铁柱把昨天剩下的几条鱼给一锅烂炖了,弄了一盆很浓郁的浓汤,香气四溢,林晨尝了一口,味道绝佳。
忙活了一上午,也是都饿了,一个个埋头吃饭,吃的差不多了,才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在林晨的有意安排下,赵志道和魏铁柱都是有意和康文彬多进行交流,倒是没有冷落了她。林晨一直在观察康文彬的神情,他明显有些拘束,眉宇间似乎还有些高兴,有些不好意思,看了一会儿,林晨心里基本上就有点儿谱了。
说了一会儿,康文彬也放开了,他呵呵一笑道:“这一次多谢林长官的款待,日后若是有机会林长官去我那里做客的话,一定请您吃一顿这微山湖最有名的全鱼宴!”
“哦?”林晨饶有兴趣道:“这全鱼宴,有个什么讲究?”
康文彬呵呵一笑:“林长官,赵长官,这您二位就不懂了,微山湖地区山水相依,地气接通,物产极为丰富,尤其生产各种鱼鳖之类。微山湖最有名的鱼便是乌鳢,这种鱼体态丰腴,肉质细腻,能做成许多道菜品,既可做主料,又可做辅料,还可以制茸,用途很多。在咱们这儿的老乡中啊,流传着一句话,叫“宁丢爹和娘,不丢乌鱼肠”。除此之外,微山湖还盛产老鳖、麻鸭、大闸蟹四鼻鲤鱼之类,这都是名扬几个省的。微山鱼宴最早起自于乾隆年间,据说是乾隆帝南巡的时候吃过的,因此名播大江南北,特色菜有吉祥长寿,漂汤鱼丸,八宝元鱼汤、麻鸭卧雪、南阳烧野鸭、筒子鱼、老鳖靠河沿、乾隆玉面等地方传统名吃,来一趟微山湖若是不吃一次全鱼宴,那可是相当于白来喽。”
康文彬此人不愧是上过大学的,腹中也很有学问,微山湖的特色名吃在他的口中再现出来,仿佛就这么活色生香的摆在众人面前一般,林晨三人不由得听得有些出神,明明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忽然觉得腹中又有些饿了。
“康兄弟,何须等到以后呢?这几天,我估摸着就有机会。”林晨淡淡一笑,似有所指。
………………………………
八十 来历
。康文彬心中一动,深深的看了林晨一眼,他这一次过来,心中也是做了很大的心理斗争的。他知道,自己这一次要去和这位国民党的林长官合作,帮助他们过河,甚至采取进一步的合作,无形中就是给自己套上了一个大大的包袱,若是被有心人看到,自己绝对要吃不了兜着走。但是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不甘于平凡,当初之所以加入红党,除了心中的信仰之外,也是抱着一番出人头地的梦想。不过进入红党之后,先是被安排去延安培训了一段时间,然后就被派到这边来担任特派联络员,他曾经也在青岛上过学,自认为见识过大场面,但是却被组织上安排呆在这穷山僻壤中,心中自然就有些不情愿。
而这一次,在这个年纪轻轻却名扬天下的年轻人的身上,他看到了久违的希望。能让国军中的新贵带着数百人奔驰百里的任务,绝对不会是小任务,康文彬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一点,大任务,自然就意味着大功劳,而若是能在这一番功劳中捞到点儿汤喝,那就足够了。这件功劳绝对能作为日后升迁的资本,想想事后的荣耀和接踵而来的上司的赏识,康文彬心中便是火热。
一番天人相争之后,终于是带着自己的心腹手下驾着小船偷偷的来到这里――不过他也给自己留了后路,这件事他没跟其它的游击队领导宣布,是偷偷溜出来的。而且这一次带着的人都是绝对信得过,不怕他们泄密。
“好,只要是林长官信得过我,欢迎你们来到游击队做客,我扫榻相迎!”康文彬心中既然存了和林晨上进的心思,听到林晨的话之后就是一喜。他知道自己力量薄弱,手底下统共就是二三百人,不到一百条枪,跟林晨这支精锐的部队根本就没法儿比,只有靠上了林晨,才能做成这件事。
林晨点头,知道这康文彬基本上算是拿下了。
虽然吃着饭,但是渡河也没有停,渡河的过程比林晨要快上一些,到了下午四点的时候,只剩下了最后一批了――赵志道已经被派到那边去统领队伍了,剩下的这一批除了林晨之外,全部都是警卫排的成员。
林晨被簇拥着上了船,康文彬就坐在他旁边,四周的战士们荷枪实弹,面色警觉的看着四周,这时候可不能出漏子。
康文彬看的有些羡慕,眼前这个年轻人,比自己年龄还要小不少呢,就已经是手握大权,起居八座,而自己……
林晨看了一眼那个撑船的汉子,年纪不大,身材又高又壮,比魏铁柱只小了一圈儿而已,留着短短的胡子,看上去很是沉稳。康文彬顺着他的眼光看过去道:“林长官不用担心,这是自己人,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林晨低声道:“康兄弟,有些话咱们就不绕圈子了,这一次能过河得亏你帮忙,我林某人,是不会忘记的。实话跟你说,这一次来我带队来这里,是要做一件大事的,这件大事,功劳倒是也可以匀给你一些,到时候在你们的上官面前,也有你的一份脸面。”
康文彬心里一热,又有些担心,这国民党的大事脱不了两个对象,一个是鬼子,另外一个就是红党。虽说现在面临日寇,当此国战,已经是在明面上携手抗日了,但是私底下谁都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两党两军打了整整十年,打的是天昏地暗,血海深仇,这样的仇恨,岂是一句话就能消除的?
康文彬小心翼翼道:“什么大事?”
“这里人多口杂,待会儿再说。”林晨看出来康文彬的心思,呵呵一笑,拍拍他的肩膀道:“你不用担心,这是针对鬼子的。当此国战之时,林某可不是那不明事理之人。”
康文彬放下心来,开始和林晨胡扯蛋,但是心里那份热切,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的了。
船只很快就到了北岸,踩到坚实的土地上,林晨也松了口气,他是最典型的北人,从小几乎就没坐过船,在船上那种晃晃悠悠,脚下无根的感觉可真是不咋样。
部队已经在北岸列好队了,看着那些小船进入到了微山湖中,林晨对康文彬道:“康兄弟,跟我们一起走吧,咱哥俩儿说说话。”
“成!”康文彬爽朗的应了一声,大声向那些小船招呼着,让他们贴着湖岸行驶,跟着大部队。
重新上路,林晨有意套近乎,两人言谈甚欢,到了傍晚,安营扎寨的时候,林晨对康文彬此人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康文彬是山东德州人,竟然和上一世的林晨是老乡,出生在一个富裕地主家庭,生长环境非常的优越。按理说,这样的家庭背景,康文彬应该是党国的坚决拥护者才正常,但是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不正常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在国立青岛大学上学的时候,康文彬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信仰,而这时候的他,也和他那些被激发起心中热情的热血同学们一起,改头换面,信奉了社会主义。
由于见识高,身世好,而且性格也果决敢断,康文彬很快就被同学们推举为学生领袖,成为当时青岛青年学生界的风云人物。而后来,更是被共青团吸收为团员,成为国力青岛大学的团支部书记。同年12月转为中共党员,先后担任国力青岛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务。他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进步书刊,秘密建立反国民党同盟,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在青岛的乡村建立中学,推行民主政治,宣传马列主义思想,推荐进步学生担任教师,秘密编辑出版刊物,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投降派的卖国行径。
由于搞得这些活动,康文彬也是很快就进入了上级的视线中,被视为了重点培养对象。
后来战争爆发,他们这些爱国热血青年并没有上战场,而是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分批被带到了延安,在那里兴建的抗日军政大学里面接收系统的理论培养和军事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军事素养。抗日军政大学的使命,本就是为各个抗日根据题提供合格的党政军干部,从而加强对地区的控制,并且利用各种机会壮大自己。
康文彬本就是个热衷权势的人,要不然,单纯为了信仰,他也不会抛弃在家乡的优越生活而参加革命了。在毕业生去向的所有职位中,康文彬最喜欢的是在革命区的政府中做干部,一个是安全,处于抗战的大后方。二个是待遇好,虽然不是什么锦衣玉食,但是吃香的喝辣的也是正常。三是靠近中央,有机会接触大领导,升官儿快。
………………………………
八十一 意料之外的强敌
。(十七八万字,不到一千收藏,不到一千推荐,刚刚过了十万点击。说实话,这个成绩,差的一塌糊涂。我之前那本书在这个字数的时候收藏早就过了一万了,而之前曾经用过一个马甲写了一本书,十万字的时候两千收藏,我嫌少,然后太监了。
这本书寄托了我太大的心血,我自认为不比任何人写得差,但是这种成绩,实在是让我心寒。不过还有让我欣慰的地方,今天看了一下,周点击是四百多,周推荐是四十多,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对于我来说,就是巨大的激励,这说明,收藏了这本书的兄弟们,还没有放弃她,还在支持我!
在此真心的说一句,兄弟们,谢谢你们,哪怕是为了你们我也会写下去。哪怕是八十万字一百万字才能上架,哪怕是不挣钱白写我也认了!)
但是事不遂人愿,结束了培训之后,他被派到了山东分局,然后又被山东分局派到了湖西边区,然后又被湖西边区派到了微山湖担任游击队联络员,这么一层层下来,不但是没有当成政府官员,反而是被安排到了这抗战的大前线,距离鬼子不到几十公里远。
他心中自然是有不满的,但是也不敢有丝毫表现出来,要知道,这时候康某和王某这两只极喜欢乱咬人的狗刚刚回国,正在四处罗织罪名搞肃反,下面的各个根据地也接到了要肃清‘托派’的通知,这个敏感的时候,只要是稍微表现出一点儿来,立刻就是杀身之祸。
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由于这一带共产党的巨大威望,党组织派下来的联络员独掌大权,可以插手任何事情,只要是在这微山湖附近,他简直就是太上皇一般的存在。
这些话,康文彬自然不会说出来,但是林晨也能猜得到。
傍晚时分,安营扎寨,吃过饭之后,已经是夜色深沉,战士们劳累了一天,都已经睡着了,只有位于队伍中心的一顶帐篷中,灯火依旧闪亮着,里面几个人影倒映在帐篷的外壁上,看上去有些诡异。
“康兄弟,我们此来,就是这个目的。”帐篷里面,林晨,赵志道,魏铁柱都在,林晨向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康文彬说完,便是闭口不言,盯着他,看他的反应。
康文彬脸色越发的凝重,他露出沉思的表情,好一会儿之后才开口道:“泥沟镇,我知道,乃是鬼子师团的辎重所在地。实不相瞒,当初我也打过那里的主意,但是可惜,那里的防备太强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凭借我们这些人,就算是再加上贵军,只怕也悬!”
“哦,是这样?”林晨听了之后,脸色也是变得有些凝重,他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一个状况。心中也有些疑惑,如果泥沟镇的守备力量真是这么强的话,那么原先那个时空的历史上,凭借游击队那薄弱的力量,又怎么能把泥沟镇给打下来的?
“康兄弟,据我所知,泥沟镇的守备力量应该是不怎么强的,你刚才那话?”林晨问道。
“原先确实是是不怎么强的。”有些惊讶林晨的消息之灵通,康文彬解释道:“但是就在前些日子,大约是五天之前吧,从东边又是开过来一大群鬼子,驻扎进了泥沟镇,使得泥沟镇的防备力量大大增强了。”
“四五天前?一堆鬼子?”众人咀嚼着这几个人,赵志道和魏铁柱忽然都是把眼光投向了林晨,眼中含着莫名的味道。
林晨也是苦笑一声,没想到这泥沟镇的防备力量之所以能够得到加强,根子竟然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鬼子自从七七事变以来,一路前进,势如破竹,国军将士虽然浴血奋战,但是怎奈何实力差距太大,武器差距太大,只能是一路退却,鬼子几乎是以闪电般的速度占领了中国的大片河山。打得太顺利了,半个中国都在铁蹄下呻吟,鬼子们自然就是骄狂了起来,根本就不把国军和民众们放在眼里,气焰极为的嚣张,就算是泥沟镇这种军火辎重重地,在之前也不过是一个中队的鬼子看守。
但是这种情况,却在林晨奇袭台儿庄外围炮兵阵地之后被打破了。
那次奇袭,不但使得鬼子的优势炮火力量散失殆尽,而且直接导致了台儿庄战局的失败,并且引起了后来一连串的‘恶性反应”导致鬼子在整个徐州战场上都是陷入了困境。而且更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却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包括林晨和国民中央政府――鬼子在华北地区超过210mm口径的重炮,几乎在那一次袭击中损失殆尽,不得不着急火燎的赶紧从国内运送重炮过来。
这次袭击,可谓是震动了整个华北司令部,甚至连日军东京大本营都有所耳闻,这直接造成的后果是,让林晨这个两个字被鬼子所知的同时,也引起了日军的警惕。他们虽然骄狂依旧,但是在加强防备方面却是也做出了反思,发布严令通告全军,一定要加大对辎重营地的看守力度。不过或许是因为感到丢脸,也许是因为情报不准确,日军司令部并没有把有把林晨操着一口流利的京都口音日语的消息公布下去。
外人只知道林晨立下的功勋,却不知道他是怎么混进鬼子营地去的,但是赵志道两人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尤其是魏铁柱,更是目睹了全过程,现在一听这话,立刻就是联想到了林晨的身上。
林晨继续问道:“康兄弟,你刚刚说有一堆,究竟是多少?”
“这个我也不清楚,报信的老乡不识数,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根据我的推测,至少有一个中队的力量。”康文彬回答道。
“一个中队?再加上原先的看守的话,一共就是两个中队了,两个中队,没有缩减的话,那就是一共三百六十人,确实是很强了。”
日军侵华的序列中,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和3个拥有54人的小队。而鬼子的一个小队中日军的一个小队包括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也就是说,鬼子的一个中队包括一百八十名精锐的战士和九挺机枪以及九个掷弹筒――如果是加强型的中队的话,那么还有可能多出来九个掷弹筒,也就是小口径的迫击炮。而从鬼子对这里的重视程度看来,后者的可能性极大。
此时的日军正处于侵华前期,来中国的士兵都是最为精锐的悍卒老兵,都是打老了仗的,非常的精锐能战,三倍数量的国军打不过日军,这在国内已经是形成了一个共识,政府虽然不承认,但是谁都知道的。
也就是说,对付这三百六十名精锐的鬼子老兵,至少要上前的精锐国军才行。但是现在林晨手中只有六百来人,而且也称不上精锐,至于那些游击队,要素质没素质,要武器没武器,几乎是可以忽略了。
………………………………
八十二 改名
。(早早送上一章,求各种。)
林晨一番冥思苦想,算来算去,自己都没有什么胜算、
他拧着眉头,沉声道:“算了,在这儿空口白话的也没用,先不说这些了,等明天咱们派人乔装去看看,那就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
由于知道目标不好打,林晨这一晚上睡得不怎么踏实,迷迷糊糊的,早上不到五点就醒了,走出帐篷,外面还是一片灰蒙蒙的暗淡。营地里面还没有动静,只有当值的士兵在围着营地一圈圈的转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什么人?”林晨还没走到营地出口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拉枪的清脆声音,在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