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目前,曾铣是朝野热议人物,尴尬就尴尬在这里。他始终没有得到兵部尚书的头衔,更没有直接调度甘肃镇的权力。他只能通过甘肃巡抚杨博来影响甘肃镇,很抱歉,杨博这个当世三大奇才,与曾铣尿不到一个壶里。

    甘肃镇的存在,反倒像肉中刺一样,给曾铣添堵。

    而宣大总督翁万达呢却兼管着山西镇,几乎就是铁板钉钉的下一任兵部尚书。偏偏这个擅长打防守战的老人,岁数大了,身体也开始恶化。

    曾铣在职位上没有达到陕西总督该有的高度,而宣大总督翁万达身体越发的不行了,在佐以此时朝野一心要打河套收复战事的大背景,这就变得很有趣了。

    陕西三镇在曾铣手里接连取胜,甘肃巡抚杨博兵微将寡,物资上、权力上又被曾铣限制、困死。而翁万达身体又不行了,朝中缺乏强力重臣来接替翁万达,执行平衡曾铣权力的差事。

    偏偏曾铣又精明强干,威望随着陕西三镇接连胜利而遍布九镇边军。更有趣的是曾铣的年纪,今年才三十八岁

    三十八岁的封疆重臣,比嘉靖还小两岁,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可见其能力之强如果活个七八十岁,今后谁还能压得住有九边支持的曾铣

    首辅夏言此时很强势,逼着次辅严嵩屡次下跪求饶。可再强势,没有军队支持他。而曾铣呢

    故而,即便河套战事能打胜,可随着时间变迁、翁万达病重等几件事情积累下来,嘉靖脑子清醒了,他开始犹豫能不能控制曾铣。

    以曾铣现在的地位,十年后熬死中枢九卿五寺六部的大佬,也就才四十八岁,到那时论资历,谁比得上曾铣

    哪怕现在开始,曾铣浑浑噩噩混日子,二十年后也才五十八岁。到那时,曾铣就是睡在家里打个哈欠,朝堂也会刮起一场风雨

    这还只是曾铣恪守人臣本份的前提,若

    太可怕了,对嘉靖而言,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曾铣,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眼前虽小,只是与皇帝这个位置比起来小。

    曾铣十二岁出口成章,二十岁时中嘉靖八年三甲进士。按常理来说,一个三甲进士,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升的再快,撑死了此时也就是个五寺少卿,或者地方臬司副使,或者布司左右参议、参政。

    就如贾应春,嘉靖二年的三甲进士,现在只是陕西右参政。在他上面还有左参政、左右布政使三个位置;布政使司同级的还有按察使司;上面还有一个延绥、宁夏、甘肃三巡抚,再上面才是陕西总督曾铣

    不计武职,将镇守太监这类监军算上,整个秦军体系中,贾应春与曾铣之间还隔着将近二十人,大约四个阶梯的位置

    贾应春比曾铣早两届,按着三年一转的官制来说,保守来说,贾应春比曾铣至少落后五个阶梯

    这就是曾铣,此时恐怖的地方

    只能怪曾铣表现的太过耀眼,和所有三甲进士差不多,曾铣中进士后下放知县,三年期满后考核优异,提拔为御史。直接去了辽东,就凭他一个人,将辽东作乱的叛军首领斩杀殆尽,全辽大定

    不到一年时间,曾铣就从福建七品长乐知县变成了四品大理寺少卿,三年期满按着规矩升任右佥都御史,勉强有了巡抚一省的资格。

    就去了山东,平定刘仪之乱,表现优异,这就有了领兵、胜利、巡抚一省的三重资历。然后陕西那边连年吃败仗,没人去,曾铣正好资格够,省去了回中枢熬资历的时间,直接升正三品兵部侍郎去了陕西。

    刚到陕西,裁定选拔旧军,就将戴罪立功充为军士的李珍官复原职,提拔为自己的中军标营参将。恰逢俺答十万骑浩浩荡荡大举寇边,这十万不是虚数。

    曾铣没有消极固守,而是以三千标营增援长城防线,死死将俺答堵住。派李珍袭击俺答后方辎重所在的马梁山大营,逼退俺答。

    三千对十万,还主动出击,如此耀眼的胜利,嘉靖直接将消极应战的三边巡抚尽数裁撤,换成了支持曾铣、主战派强硬文官。

    于是,顺风顺水的曾铣又主动出兵河套套中区域,接连大胜,这种形势下,使得朝野发现鞑虏不过尔尔,生出复套的心思。

    曾铣,完全就是凭借个人之力,引导了时势。

    时势造英雄,真英雄能造时势,这就是浙江台州人,曾铣

    嘉靖开始担忧曾铣,随着翁万达病重、周尚文年老,此时九边的文武领袖即将集体断层。而后果,则是嘉靖一手主导,也该他来承受的。

    再加上严家父子不懂兵,还硬要逞能,再加上一个被曾铣一巴掌拍到天牢里的勋贵、原甘肃总兵仇鸾,一场国耻,就在此时埋下了伏笔。

    而此时阳和口大营里,秦军体系、宣大体系的骨干力量,正热烈讨论着火器,与今后战术的革新。

    曾铣十分重视这次交流,将自己积攒下的老本都拿了出来,担心李珍讲不清楚,还将自己的亲卫将王环派了过来。

    校场上,点将台上胡宗宪坐在左首第一的位置,其下首是大同参将麻禄,麻禄身后站着长子麻锦、次子麻贵;麻禄下首是周尚文的爱将,守备马芳,马芳背后站着十二岁的次子马林。

    而右首客位,当首之人正是贾应春,他背后站着梁梦龙;下首是李珍,一文一武代表秦军而来。

    校场下方列阵的双方骨干基层军官里,李赞搓着手,认真看着场中秦军演示的火器。

    场中,曾铣所部五百人组成的车兵混编部队操演,动作缓慢,有条不紊。在场的都是内行,不需要人解说,能领悟多少全在个人资质。

    五百人配六十多辆全覆式厢车,厢车环形布阵,弓手在内侧张弓做抛射动作,铳手在车里持铳;车辆之间步军分为长枪手、大刀手,全都是一身轻便罩甲,长枪手做挑刺动作,大刀手做挥砍马蹄动作,又相互配合进退。

    王环声音浑厚,带着沧州口音,一脸大胡子,目光披靡:“曾公以车兵拒敌,鞑骑数次冲阵折损颇大,却不伤我军分毫。鞑子丧胆就此撤军,车兵就这么一战,鞑子便以天军称呼我部。”

    说罢,王环扭头看向车阵,下巴一扬示意,粗声道:“带上来,让宣大的弟兄瞅瞅。”

    一伍军士小跑着出车阵,就开始挖掘校场,在黄土硬质地面上挖出一个小小浅坑,将圆如斗,头颅大小,外表裹着五色彩布的东西放在坑上,四周覆盖碎土,压瓷实。

    王环展臂邀请:“诸位弟兄,想看的都靠近些。”

    点将台上,胡宗宪笑问:“东阳公,此何物”

    梁梦龙一脸期待看着场中笑容狭促,贾应春笑道:“稍后,汝贞就明白了,莫要慌张。”

    李赞等一帮人围上去,看着五色彩布包裹的东西,各自狐疑。

    见这东西还有簌簌异响,正要讨论。

    “啪”

    一声轻微炸响,围在最里面的宣大军官受惊大叫,人人捂着眼睛大骂。

    胡宗宪见一团黑烟从人群最中间冒起,而宣大军官队形混乱,有的甚至已经趴到了地上,更有大呼敌袭的,也不由皱眉:“何物”

    “慢炮。”

    李珍开口,有些好笑道:“曾公弄出的这东西,起初也让末将倒霉了一次。在套中撤军归塞时,鞑虏追击。我军丢出慢炮,那慢炮里可装满了火药,不似此时只填充了部分硝硫。一帮鞑子不知何物,也就这样围上来观看,更有提在手里把玩的,慢炮内火绳燃尽而发,当场炸死、炸伤三十余鞑骑,余者大溃。这一战,我部俘斩近百级。”

    说着,有些得意,笑吟吟扬着下巴:“这事传扬在塞外,鞑虏上到贵戚,下到牧民,无不惧怕曾公手段者,以曾爷爷称呼曾公。”

    马芳听了拱手,脸色严肃:“李参将,此物故技难施,恐无多大效果。”

    李珍笑笑,马芳虽然只是守备,可值得他敬重,李珍也拱手还礼:“我等也知,此物能收奇效,全赖新鲜。这只是慢炮之一种,可虚虚实实用在撤军时,或故布疑阵。而曾公,已研究出威力更强的慢炮,已不能称之为慢炮,我等以机发炮称之。”

    场中,维持好秩序后,王环开始演示机发炮。

    这是一种地雷,史载挖土穴丈余深,藏火药于中,以后覆四周,更覆以沙,令与地平不易察觉。伏火绳于下,系发机于地面人不注意处。过者蹴机,则火坠药发,石飞坠杀,敌惊为神。

    胡宗宪等人眼界大开,麻贵看着心里痒痒,悄悄对兄长麻锦道:“大兄,秦军露出的就这么狠辣新奇,那看家的宝贝,啧啧,真想见识见识。”

    麻锦使了个眼色,不言语,只是看着王环演示的火器,有些不以为然。麻家立家之本在于马队,不在火器。

    tags: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分割产业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分割产业

    十月初,登州城外一片萧索,少了盛夏隆春的游人,也没了忙碌操持农业的百姓身影,道路上只有稀疏商队。

    车上,赵期昌披着羊裘大氅,头戴素黑软翅唐巾,双手缩在兔绒收边的白缎暖袖中,隔着车帘看着道路两旁护道林,眉宇清冷,心中思索前路。

    朱应奎与弟子张渠过几日就要回京述职,临走还有一件大事要定下,那就是给赵期昌找一份可以长久做下去的差事。

    刚撤军回来,赵期昌这就忙着来送行,并确定这件事情。

    赵期昌这个备倭体系的朱高守备,防御倭寇进攻、绥靖乡土是本职所在,干这个没有什么出息,兢兢业业没有其他功劳做点缀,在档案上不好看。

    而负责修筑的朱高城也大体上接近完工,就能明年夏请工部、兵部的人过来验收。而这件事情,基本上现在已经完成了大工程,剩下的就是收尾工作,可以放在一边了。

    修完朱高城,赵期昌可以说说是没什么事情做了。至于备倭工作,每年也就在三四月、十月、十一月左右是高峰期,其他时间除了操训士卒外,再没能干的。

    所以,朱应奎要给赵期昌找一个可以持续工作,还极有效率,短时间内能见成果的差事,还必须能给赵期昌履历上增光的工程。这就是作为一个师尊给弟子该尽的义务、责任,就连彭黯,都派了一个举人幕僚跑到大名府帮赵凤翼理政。

    张祖娥也披着大氅,握着铁钎拨弄车内铜火盆,火苗幽蓝:“三郎,北城扩建附郭一事,恐怕不好争取。”

    登州发展比较快,南城外吞并了卫里旧马营百户戍堡辖区,还没建设好。而新来的吴知府一个劲忙活,想着扩建北外城,兴建市肆与登州水寨连成一体。

    在登州城城里士绅看来,城东区域开荒后依旧是穷山沟,除了土地产出再无旁的收入。他们更看重城区的商业地段,尤其是北城外的附郭市肆,远比南城外的市肆有潜力。

    毕竟靠近登州水寨,安全有保障,景色更是极好,偶尔能看海市蜃楼,永远不缺游人。

    此前北城外,与登州水寨区域算是水寨的地盘,属于军管地带,不准修建建筑。毕竟建筑这种东西,会妨碍调兵效率。一场战斗胜负,有时候就那么蹊跷神奇,有可能是一场风改变胜负,有可能就是援军差那么几十步的距离。

    而这次,则是省里干涉,支持吴知府对登州城进行全面扩建。东西南三侧都修建了附郭市肆,那自然轮到了北外城。

    摇摇头,赵期昌道:“难,看风声,这次是府衙门规划地基,由城中各家雇人独自施工。卫里这次,也没机会。”

    他一直有在城中建立商业体系的心思,可这个成本有些高,眼前也缺乏足够的人手去支撑城中货铺经营体系。如果府里统一修建北城外市肆,他若接到这笔单子,怎么也能给自己弄上一批铺面。

    北城外的市肆,效果有多么的好,不言而喻。相对而言,北城外市肆建立,游人就近歇脚、消费,其他三处的市肆基本上能算是废了

    城门前,木栅栏入口处,张承甲头戴披帘大帽,与驾车的赵大勇打招呼,赵期昌揭开车帘,探出头露笑:“你这啥鼻子”

    张承甲侧坐到赵大勇身旁,扭头向后哈着白气,笑骂道:“这么大事情,不能不着急呀。,北城外还光秃秃一片,可地价半月内,足足翻了一番”

    赵期昌笑着点头:“地价就这样,咱登州还是小地方,听说十年前临清扩建外城,附郭居民与内城居民争抢地基,打的够惨。”

    北城外眼前只是扩建市肆,修出来的市肆是附郭,还不算外城。外城,最起码要有一道城墙围起来。而扩建外城涉及到城墙修建,必须上报工部、兵部后,许可后才能动工,比较麻烦。

    “登州不小了”

    张承甲抿抿嘴,问:“叔父那里分到了多少”

    以赵期昌的地位,毕竟是强力地头蛇头目之一,城中士绅吃肉,最起码也要让出一口汤给他。

    赵期昌下巴一扬:“大房那边呢”

    “南北临街宽二十步,东西深五十步,听丈人的意思,准备再盖一座酒楼。”

    张承甲说着,露笑:“若大兄那边不反对,酒楼建好后由芸娘操持,十年后归在芸娘名下。我两口子,十年内帮丈人管着。”

    见他笑的不由心,赵期昌稍稍沉默。

    这是赵鼎明大房内部的事情,虽然会让家里家外的人笑话张承甲吃软饭,但对张承甲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起码有了可供自己、子孙吃老本的基业了,从此过上体面生活,跻身士绅行列指日可待。

    而他则给不出什么好路子给张承甲,张承甲跟着他只能吃军营里的饭,他可不愿意张承甲出事,或者让赵芸娘当寡妇。

    只是稍稍沉默,赵期昌问:“家里那边,没问题吧”

    “家里呀”

    长叹一声,张承甲想到了父亲、弟弟,摇摇头却说:“芸娘日子不好过,族里各家婆娘说她胳膊肘往外拐,不给什么好脸色。丈人那里,为了我这两口子,得罪了族里老幼得罪的不轻。”

    说着,张承甲对赵期昌扬扬下巴,笑着:“芸娘看的明白,让我向叔父道谢。若无叔父,丈人也无须如此照顾。”

    赵家内部宗族抱团,好处就是凝聚力强。坏处也不少,比如赵鼎明分到的地基,虽然是赵鼎明的,可族里人看来就是赵家的。赵鼎明无法抽身经营,也没有多余的儿子去照看,那找族里合适的男子负责经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赵鼎明得罪三房太深,偏偏赵期昌与张承甲关系又好,干脆将这处地基换个名目送给女儿,间接送给张承甲,为的就是弥补与赵期昌的关系。

    而族里对带走家中产业的赵芸娘,自然不会有好脸色,对赵鼎明不好发火,只能把不满宣泄给赵芸娘。反正,在家家子弟入伍的赵家人看来,张承甲没胆子入伍,就是个废人,还傍着赵家女人混吃混喝,什么恶言都有。

    毕竟是家里的短事,赵期昌不发表意见,露笑说着:“都以为我上了彭黯大船,吴知府又听说我与招远的杨爷有同门之谊,这次分了两块地基,都是临街铺面。大体上,与你的差不多。”

    张承甲一听,就知道不是赵期昌的两份地基与他的一样大,而是他的两倍大。思维一动,又觉得不合适,欲言又止。

    此时进了城门甬道,赵期昌问:“想说啥,就说,藏着掖着算个什么事”

    张承甲有些不好意思,摸着后脖子讪笑:“刚还寻摸着,要不咱几处地基拼在一起,将来也好走动。不过叔父的基业在朱高城,应该不会住在这边。”

    他其实想说的是房子建在一起,赵期昌那里没有人手来经营,他可以帮忙操持看着。这类铺面摆在那里,也不会有什么牛鬼蛇神来捞偏门。只需要几个掌柜、帐房,再找亲近人时时走动,就能算是完事了。

    可他前脚得到了赵鼎明给出的铺面,名义上说帮着操持,实际上就是给他。若他再开口帮忙操持赵期昌的店铺,有一种图谋赵期昌产业的味道。

    与张承甲是什么交情,见他眸光闪动,赵期昌就知道他心口不一。努嘴想了想,道:“也好,朱高城毕竟是朝廷的,我弄一些房产没问题,但终究不稳定,传不得家。这边分下来的两处,我准备让渡给五郎、七郎。”

    赵期昌的话说的有些绕,除非登州系一直控制朱高城,否则朱高城里,赵期昌置办下的房产早晚会让掌权之人图谋干净。

    “五郎七郎”

    张承甲也明白朱高城里的房产不稳定,毕竟是赵期昌靠不光彩手段弄到名下的。

    赵期昌点头,露笑,笑的的确开怀:“该给他们弄些产业了,都还小,也没处花钱。我寻摸着一人弄个铺面,历练历练。手里有钱了,才能看出这两个根性。若有出息,会养人,我再拉一把。”

    五郎、七郎这两个弟弟,在赵期昌看来跟儿子差不多,手把手带大的。他也希望这两个弟弟有出息,可他真没什么教育经验。只能创造条件,一人一个铺面,有固定收入后,怎么操持、花钱,大致上就能看到这两个人的品性。

    如果他在官场、战场上不出问题,十年后可以支撑起一片天空,让两个弟弟在军中一步步成长。可官场、战场上的胜负,谁又能说的清楚

    能做的,就是将手头产业分割出去一些,自己出事了,也能保证两个弟弟的生活。早早把产业分割清楚,今后两个弟弟成家后,家里婆娘也不会生出什么奇怪心思。

    他不怕未来的弟媳图谋产业害他,而是担心两个弟弟被人蛊惑,提前预防吧。大房上次的背叛,让赵期昌对待产业问题,有些敏感。

    张承甲毫不掩饰看向车中张祖娥,想知道她这个未来三房女主人的态度。

    张祖娥在车中面挂微笑,静静听着不言语。对于分出去的两处上好地段的商铺,她一点都不心疼,她又不缺这些东西。这两个铺面,建好后的利润,还不见得有她滦河口田庄租子十分之一多。

    从本家算她是张承甲的联宗堂妹,从夫家赵期昌这里算,她又是张承甲的婶婶。她的微笑,让张承甲看不明白,能看出张祖娥的不在意这件事的态度,却看不出张祖娥到底在想什么。

    张承甲收回目光,挠挠络腮,眼睛眯着看赵期昌:“也好,大房、三房从军,二房该干个别的了。”

    赵期昌微微颔首,以前他有带着全家上战场的心思。可经历的越多,就越害怕死的绝种。他兄弟三人战死,已经不是他一家子的事情了,而是关系整个三房上下,影响数万口,两三千户人家的大事。

    张承甲隐约看出赵期昌的打算,只是看的不够亮堂。

    赵期昌的想法很简单,两个弟弟中通过这件事考察,适合打仗的就跟他,做他的副手。不一定需要这个副手做什么,只需要他不在,或死后,能弟承兄业,维持住三房在登州系的地位。

    登州系里,他三房一系最大的问题就是下面各家都有后备子弟接替、补位,而他这个领头的没有。他出意外,群龙无首,必然被大房、张家所瓜分、吞并。这是稳住内部人心的举措,势在必行。

    至于另一个,则过继到二房,支撑起留种的使命。

    tags: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通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通

    登州水寨,朱应奎府邸。

    张祖娥抱着自己刺绣工具去后院找杜氏请教苏绣技艺,赵期昌则在前院大堂办公的寝室里,也是朱应奎的储存公文资料的书房。

    火炕上,朱应奎坐在主位,赵期昌与张渠坐在他两侧面对面而坐。

    三人中间的低矮炕桌上摆着密密麻麻的碗碟,正中是一口三分铜锅沸腾着。这是古代版本的火锅,鼎这种东西就是煮菜用的,逐渐从大到小演变,小的能叫做釜。

    曹丕这个吃货在原鸳鸯锅的基础上就弄出一种叫做五熟釜的火锅,锅中分为五格,汤料不同煮的食材也不同。摆宴时一次加好食材将锅抬上来,因分餐制度一人一桌一锅,各类食材依次煮熟各有风味,故名五熟釜。

    酒楼、饭馆,这年头卖火锅也是常见现象。

    现在的火锅虽然有葱姜辛辣汤,可没有辣椒,总让赵期昌感觉缺点什么。

    朱应奎依次往锅中加着食材,赵期昌翻着一些公文和梁梦龙夹在公文里的信,他对面的张渠则闷闷不乐,可谓是郁郁寡欢,神色忧愁。

    放下梁梦龙的信,赵期昌摇摇头,轻叹一声,不言语。

    朱应奎也是微微摇头,信是梁梦龙给赵期昌的,实际上还是贾应春借小辈之间的交流,给朱应奎传递信息:曾铣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是时候表现站队的技术了。

    咕嘟冒泡的锅汤散着香气,赵期昌拿起筷子搅了搅,问对面:“师兄,何事忧愁”

    张渠摇摇头,撇过头去。

    朱应奎脸色也不好,道:“家事,三郎莫问了。”

    看张渠的忧愁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