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查奸细的确是一件大差事,说的严重了事关国本。

    他也看着赵期昌,缓缓道:“赵将军的意思,就是本官的意思。县里上下,一心只望办好省里拨付的差事,无有旁的什么心思。”

    一旁县丞也开口:“赵将军为我潍县着想,我等自不会做恶人。”

    其次典史开口,是个年青人,口吻淡漠:“休说一个副巡检,纵是巡检,只要与鞑虏奸细有染,何惜一杀”

    只是一个九品巡检罢了,杀掉一个再选一个更靠谱的,直接给府里报备一下就完事了。也如赵期昌说的那样,先宰掉一个有通敌嫌疑的替罪羊,要比事后出漏子再找替罪羊要省事、安全的多。

    赵期昌露笑,举杯:“这就是本将的意思,共饮此杯后,我等协力共为国事,清除鞑虏奸细”

    “满饮”

    众人举杯,同饮一杯酒后,赵期昌才指着梁梦龙道:“这位是东阳公高足梁梦龙,也算是本将的真定乡人。”

    县里三位官员先后敬酒,梁梦龙笑着应下,他来不是摆排场的,而是学习军旅经验的。而赵期昌刚才一席话,已经让梁梦龙甘拜下风,论杀意、无耻,他感觉自己还差赵期昌好多。

    他那半天也没睡踏实,陈明理那席话也听了个大概,挟私仇而杀一个以前没见过的九品官,赵期昌还能想到那么多理由去杀,他真想敲开赵期昌脑子好好看看具体啥模样。

    秦国甘罗七岁拜相有太多的历史巧合和做秀在其中,毕竟当时秦国别说派个七岁孩子出使他国,就是派一头戴着官帽的猪过去,各国也得老老实实趴着。

    贾应春字东阳,东阳除了寓意大明如日初升那样外,还有以李东阳为榜样的意思。而李东阳就是神童风潮中的佼佼者,也是军户出身,隶籍金吾卫。两三岁时就被代宗景泰皇帝抱在怀里把玩算上这位皇帝,李东阳一辈子还经历过复辟后的正统、成化、弘治、正德等四位皇帝,五朝元老啊

    梁梦龙无心酒宴交际,则在那里恶意揣测。当今皇帝很不受民间喜欢,这是个一上台就出尔反尔的人,幸好是个喜欢炼丹的,赶紧哪天吃丹吃死了,换个励精图治的上来才好。

    他则猜测,赵期昌能当几朝元老

    赵期昌感觉能这么顺利杀那个副巡检,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这个小官太小,从九品罢了;更重要的在于,巡检司至今还没来人,磨磨蹭蹭让县里人丢脸,可能也觉得不给面子、不受控制,干脆就杀副的,警告正职巡检。

    毕竟巡检司也三四百号人,来二百多人到城里,何至于让赵期昌坐在主位作为地主,这个主位怎么说也该李知县来坐

    县里哪知道,巡检司这边担心赵期昌继续发难,找鱼儿镇巡检司借调一批罩甲、军械凑出像模像样的二百人,才敢来县城。

    巡检司、衙役虽然佩刀,但更多的时候是欺负下面人,所以刀就显得重了些多携带铁尺、绳索办事,连七尺短枪都无多少,更别说最为简陋的罩甲。

    一正一副两位巡检入城楼内拜会,齐齐单膝跪地。巡检司归县里管不假,可职务划分中是百户所的补充,属于军职范畴。

    赵期昌端着酒杯,缓缓道:“我部奉省里的意思办差,缉拿清剿潜匿于潍县的鞑虏奸细。今日,副巡检见我部,为何点燃烽火莫不是要给奸细通报消息”

    脸上裹着布带,渗着血迹的傅白虎猛地抬头一脸惊慌,看一眼面无表情的赵期昌,又看向县里三人,都是面无表情,急忙道:“将军冤枉冤枉卑职以为是”

    “你以为是贼人,可对可你又做了什么竟然找你眼中的贼人媾和”

    赵期昌下巴扬起,酒杯搭到唇边:“本将要办的是省里安排的军务,你这杀才竟然点燃烽火连累潍县、本将也就罢了,耽误了军国大事,一万个你,都不够砍的”

    “今日只论军法,不论余罪。以误军、迟军之罪判你,与你家人无关,去吧。”

    说罢,赵期昌仰头饮酒。

    力气最大的颜植、庆童起身,见这傅白虎还要拔刀,颜植上去一脚蹬翻,庆童紧接着一脚踹掉按刀的手,两人齐齐压住傅白虎,各握着手臂反绞脱臼,疼得傅白虎来不及叫屈,哇哇大叫。

    周围军官见这临死之人竟然要拔刀,一个个按着刀柄哗啦啦站立而起。

    随即傅白虎被拖出去,一声惨叫后,赵显提着还在滴血的首级进来:“将军,请验刑。”

    李知县等县里一帮人急忙以袍袖遮住口鼻或眼睛,正巡检傻愣愣看着傅白虎瞪大双眸、五官扭曲的首级,顿时便尿了。

    赵期昌见了,轻轻一哼道:“李知县,贵县该换一个有担当的巡检了。”

    说着轻轻挥手,赵显一手提着首级,一手拉着正巡检背后衣领,给拖了出去。

    县里有资格坐在正席的知县、县丞、典史都身体不适,跑了出去。陪席中,县中礼房的令吏更干脆,翻了半天白眼儿脑袋晃了晃又晃,总算是栽倒不省人事了。

    赵期昌看着这一切,环视左右道:“圣人云,不教民战,是为弃之。一县官吏尚且如此不堪,国事艰难呐。”

    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搞的是全民皆兵制度。又有话叫做国之大事唯戎与祀,一个国家敢放松对国民的军事训练,在儒家看来都是不正确的,是会自取灭亡的。

    一个国君不教会自己的子民作战的技能,等于放弃这些子民求生的机会,这不是仁,是一种恶行

    汉承秦制,终以强亡。根由就在那里,只要一征兵,就能征到熟练兵。

    白庆丰见了垂头不语,李羡道:“国情使然,历史积弊使然。”

    赵期昌听了想起一句名言,感叹道:“是啊,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可这才立国多少年便四维不稳,内乱不休。眼前唯有练好一支强军,才能下保乡土平靖,上卫国土完整。”

    军队自古而来的口号就是保家卫国,地方军以保护乡土家园为先,中央军以保护皇帝的家土为先,其次才是卫国。

    不少人你让他去为国家而死,会无动于衷;若是为保卫乡土家人,则能死不旋踵前赴后继,乡土观念是此时国人心中最重的一块石头。

    正因为如此,赵期昌根本不担心清查奸细会失败,这是鞑虏奸细。只要他保证好军纪,那下面的百姓会十分主动的配合,甚至出力协助搜查。

    对于鞑虏的提防,是印刻在血脉里的力量。

    没多时,城中各路头领一共十三人结伴而来,孟尚守是发起人,走在最前面,嗅到夜风中的血腥,驻步望去。

    余下十二人都停步,城楼一侧旗杆上,垂挂着一枚脑袋。

    孟尚守走过去,见值守的是陈明理的老弟兄,抬手拿过对方手里的火把,高举着一照,倒吸一口气,真把傅老虎给杀了

    他尚且如此,其他十二人个个诧异,真敢杀

    这可是潍县,莱州府潍县,不是登州府更不是登州卫

    杀鸡儆猴不,这是杀猴儆鸡

    而赵期昌也另有考虑,他必须杀这个副巡检,免得省里出尔反尔在登州卫内部设立巡检司。他敢跨府杀一个巡检,自然就能杀更多的本卫巡检

    省里要设立巡检司他拦不住,可他能杀的让人不敢去当这个巡检

    巡检是什么东西搁到国初,是个百户就能抽两鞭子的治安兵役头目罢了。而现在,有着文官纵容,这类治安兵屡屡骑到卫所头上撒尿。别人如何想赵期昌管不住,反正他这辈子就和巡检杠上了,逮到机会就砍几个

    想想就可笑,登州卫是半实土边卫,省里还要设立一连串治安性质的巡检司来帮着绥靖地方治安,想着就耻辱。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规矩、文化

    第一百七十四章 规矩、文化

    初六日夜,在潍县地头蛇的帮助下,来源统一、口音特征明显的奸细先后落网。 毕竟这些奸细潜伏时间并不长也就三四年的时间,极少出现本地人庇护这些奸细的事情发生。

    更为数不少的奸细大有融入本地生活,淡忘过去的例子。有的已经结婚生子,可这一切与赵期昌无关,不论这些人是什么原因叛逃鞑虏,但为鞑虏做事当汉奸是确认的。

    也因为他的汉奸一词,这个词语整整提前一百年出现在官方记录中,正式将背祖忘宗为外人效力的人以汉奸称呼。

    这个词历史上首次出现在我大清,以称呼那些坚决反抗誓死不从的烈士,即我大清眼中的刁民。

    夜色下,潍县南城城楼外扎着军帐,不断有外派归来的骑士押着顺藤摸来的瓜前来中军大帐报功。

    而营帐最外围则更热闹,赵期昌发动士绅锄奸标明悬赏。这下子四野乡下的士绅领着自家子弟、护院家丁充任的乡勇、各地保甲乃至是草莽豪杰将地盘内的宣大人、四年内迁过来有嫌疑的人陆续不断送来接受排查。

    而赵期昌这里则与县衙门一同审问,确认没嫌疑的开具证票,免得再受骚扰。

    这些士绅、豪杰说是贪图悬赏也是不对的,只是怕这些人里真有奸细进而牵连到自己,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考虑所造成的。所以一日农忙的夜里,就将这些可能的麻烦送过来检查一下,然后又就走了。

    这不是县衙门单独行动,若光是县衙门,这些地头蛇、所谓的乡贤、豪杰才懒得搭理。毕竟皇权不下乡,衙门里的衙役外出办差还要出具执票,一事一票事后消票。没有执票外出办差的衙役,被乡民活活打死也是国法支持的,还鼓励乡民扭送这类衙役送交官府进行惩处。

    担心衙役被假冒是一方面,限制衙役作恶才是根本原因。正规来说,赵期昌外派的军士也是一队一令,奉令办事,出了干系归在赵期昌头上。

    这些本地豪强如此卖力,原因主要就在赵期昌头上,主要是惧怕军队。若光是县衙门,新知县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拜访乡贤,与士绅坐下一起吃喝一顿,谈好彼此地盘基本上也就算是上任了。

    可军队不和你讲这些,昨日初五日城周边十里范围,赵期昌的人可不管你是给谁家帮着收割、做工,只要有嫌疑当场先绑了,敢于械斗立马格杀。

    军队敢杀人与不敢杀人有本质区别,昨日消息一传开,就造成了今夜的热闹。

    待外派缉捕的军士与衙门快班衙役先后归建,对于审问这类事情赵期昌不感兴趣,来到营外在一帮乡贤、地方豪杰的恭维中,进了梁梦龙的办事军帐。

    军帐内烧着驱蚊蒿草,两只蜡烛燃烧下青烟、黄光交织,梁梦龙则提笔书写,审问着一名矮壮男子。

    这男子吱吱唔唔,见赵期昌进来更增紧张,眉目躲闪,弄得庆童、陈明心两个护卫也下意识按住刀柄。

    梁梦龙握着笔道:“尔乃辽人,非是宣大之人,莫非也行那奸细之事”

    这汉子立马跪下,却是对着赵期昌磕头:“将爷饶命,小的是复州卫逃籍军户”

    赵期昌刚落座,摆手道:“本将管的是追缉奸细一事,不管各卫逃军一事。怎么,南四卫那边也活不下去了”

    他可记得很清楚,自己能发家全靠白石墩原管事韩百户与墩军、军属集体逃亡辽东一事。这帮人不逃,可能他现在还在山中捕蛇,暗暗积累各种经验。

    这汉子心里一松,额头贴着地面道:“小的祖上原是潍县傅家庄人,犯事充军盖州卫。至小人时已历三世人,南四卫那边土夷为祸,官军不能制,而我等军户又连年重赋,农闲时尚要给各处做工出丁役,着实没活路,小的这才冒死潜逃。还请将爷明鉴,小的确非奸细。”

    赵期昌接住庆童转递过来的茶碗,低着头打量这汉子道:“官军难保尔安堵,重赋重役而逃,这类事情也多了去。且放心去,本将也非给自己找事之人。也望尔归乡后安心劳作,莫要生出歹心为祸乡里。”

    一个被自己族人、乡邻扭送过来的逃亡军户,赵期昌真的不在意。不管是因为这逃回来的军户争夺祖上家产,还是因为旁的原因,总之有一点很明显,这个逃回来的人本事不行,否则不会这么被乡族不重视,隐隐有借官府之手送回辽东的意思。

    没了心里包袱,这逃军问什么答什么,没多少时间梁梦龙就写好文档,开具证票。空隙间对赵期昌抱怨道:“将军,如此审问多有无辜者。各地士绅也不知什么个想法,通告要求的是宣大出身,来此处四年内者。结果,远至甘凉,近在浙江的都被送了来,平白多出不少冗务。”

    对于各省情况,秦晋之地因为贫瘠,很多人不得不外出行商,能算是脚步遍及天下的一类人;此外浙江绍兴的师爷能算是一类人,走到哪里都是爷。

    此外浙江人如同后世河南人一样,因为七山二水一田的地理条件,很多浙江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也闯出了名头,比如城里人喜欢招募浙江人当掌柜或家中门房,因为这类人有眼力,很会看人、做买卖。

    这一点又关系到浙江地区的浓烈学风,导致科举无望的人外出谋生,因为识文断字,也做的多是体面活计。

    至于为什么浙江人不像秦晋两省人那么遍布天下做买卖,不是不想做,而是不好做。除了一些地方天然有特产本地人云游天下售卖外,很多浙江人干不了遍及天下的买卖。

    无关做买卖的能力,关键是武力问题。秦商、晋商子弟人人习武,这才有了在外安全的保障。没有安全保障,商人做的不是买卖,是送死。在个人武力方面,浙江人差了一些,在起跑的位置上落了一些。

    当天下真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候,也就是浙商开始发力的时候。而眼前这世道,县城里还好说,野外稍不注意,一个外地人就会被地方豪强给阴了。

    梁梦龙的抱怨,赵期昌只是笑笑,他更觉得这是梁梦龙的一种嘲讽,嘲讽潍县地方豪强欺软怕硬。

    饮一口茶,赵期昌笑道:“我等没心思瞎折腾,地方乐意被我等折腾,那就折腾折腾。莫非,乾吉兄绝对有问题”

    梁梦龙点头:“有一些吧,我等过于滋扰民生。如今眼前正是农忙时,地方上白日在地里已够劳累,夜里又要来军营申报核查。若场面大了,传出去可不是好事。毕竟眼前是农忙,按规矩衙门都是要封门的。”

    赵期昌挑眉:“是这样,可人家都不嫌忙,我等吃俸禄办事的人,又何必怕什么忙碌兴许,人家只是借咱的威风,敲打敲打这类外人。”

    这一点梁梦龙认同,很多地方豪强是明知故犯,将周边外地人送过来,有的因为对方反抗而强绑了送来,可能真的只是要找一个借口展现展现地主东道的权威。

    赵期昌继续说:“不管他们图的是什么,只要我等立足安稳,不做那要挟百姓、良善之事,有司得知,也不会过于苛责。”

    什么是权,能管人就是权。军队出营就如同猛虎下山,抡着刀子站在一旁就是威慑力,这就是权。很多军队被放出来办差,就跟跌进粮仓的老鼠一样,什么都要啃啃,吃饱了还要啃两口木箱子换换口味,什么事情该干不该干都要干一边,有的纯粹就是为了尝新鲜。

    别人怎么做赵期昌不管,他可不愿意下面人胡闹给自己惹麻烦。所以抵达潍县快三日以来,还没闹出什么军士强买强卖,吃饭不给钱之类的闹剧。

    有的军士到了外地,明明知道不该这么做,也知道军法的严峻,就是干一些吃个包子不给钱的傻事情来。不是给不起那个钱,纯粹就是想体验体验横行霸道的特权,仅此罢了。

    谈话间,又有一人进来受审,双手被反绑着,看其衣着似是士子,梁梦龙见了又不得不挥手,示意帐中军士上前解去绳索。

    这人倒是个硬脾气,躲着不让解,昂着脑袋叫道:“尔等借机欺压乡野良民,到底是何用心不给学生一个说法,明日学生就去府里擂鼓喊冤府里不做主,就去省里,还不做主学生就到京城去,在那承天门前豁出性命不要,也要擂响天家登闻鼓”

    承天门即,门侧设有登闻鼓,允许百姓从左右长安门进入,擂鼓诉冤。等于最高信访部门,按例擂响后皇帝要亲自询问。我大清后,就取消这类干扰皇帝理政的措施

    梁梦龙见了也不恼,问:“你即自称学生,可有功名在身”

    “学生潍县秀才周是问也,阁下何人”

    梁梦龙略略拱手,笑的淡然:“区区不才真定梁梦龙,一举人尔。”

    周是问瞪大眼睛,上下打量足足小他十几岁的梁梦龙,突然长叹一声:“让先生见笑了。”

    梁梦龙提笔,道:“周生即有功名在身,为何也被乡野豪绅绑送了来”

    先生,即前辈的意思,你比我先生你岁数比我大的意思,是士林中对前辈的称呼,也是对有才能的人称呼,并不只拘泥于科举功名。可一个快三十岁的秀才,对上十九岁的举人,前途很明显的摆在面前,周是问不称呼一声先生,等于是和自己名声过不去。

    既然前辈是先生,那前辈称呼后辈就是生,某某生就是如此来的。这个生是敬称,也是一种略称。这也是生员童生一次的来源根本,生,也表示未来的栋梁之材,充满生命力和可塑性,区别于普通人。

    所以梁梦龙先根据周是问的衣着打扮以平等的称呼你来称呼,而不是上位对下位的尔,其后得知对方有功名,又以前辈身份称呼周为周生。

    你与尔之间,缺的只是一个亻罢了,这一缺可是根本性的。如犬戎从犬、北狄从兽、南蛮从虫,都是蔑称。而与华夏同源同种的东夷,则有个人字在其中。

    东夷是凤文化的起源,黄帝之子少昊治理东夷时崇鸟,各部以鸟为氏,各官以鸟为名,图腾也是各种鸟。而此时的大明,朱家皇帝自诩祝融氏后裔,军旗是朱雀团纹朙字战旗,国家图腾可以说是鸟,而不是龙。

    龙什么东西,只是天子的专门坐骑,是被天子御使的东西。就跟武官御使猛兽,文官御使禽鸟一个道理。只是引申后,成了代表天子的东西,进而由只能由天子驯服的恶兽,成为了祥瑞之兽。

    所谓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就是周易中骂纣王是龙不是什么圣德天子天下共主,指纣王跟龙这种恶兽一样邪恶,属于人人得而诛之的存在,自然姬周起兵是正义的。

    龙战于野,就是跟恶龙交战于牧野,其血玄黄则是恶龙的结局,那就是纣王而死,被烧的黑漆漆,肉都被烤熟了泛着金黄

    所以不要觉得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很装逼,这八个字只是惜字如金的古人对殷商政权的讨伐,兼战争走势以及结果如何。

    扯得有点远,可文化就是如此深厚,规矩就是如此繁多,每一样规矩都有典故在其中。不搞明白,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就成了笑话。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规矩、文化

    第一百七十四章 规矩、文化

    初六日夜,在潍县地头蛇的帮助下,来源统一、口音特征明显的奸细先后落网。 毕竟这些奸细潜伏时间并不长也就三四年的时间,极少出现本地人庇护这些奸细的事情发生。

    更为数不少的奸细大有融入本地生活,淡忘过去的例子。有的已经结婚生子,可这一切与赵期昌无关,不论这些人是什么原因叛逃鞑虏,但为鞑虏做事当汉奸是确认的。

    也因为他的汉奸一词,这个词语整整提前一百年出现在官方记录中,正式将背祖忘宗为外人效力的人以汉奸称呼。

    这个词历史上首次出现在我大清,以称呼那些坚决反抗誓死不从的烈士,即我大清眼中的刁民。

    夜色下,潍县南城城楼外扎着军帐,不断有外派归来的骑士押着顺藤摸来的瓜前来中军大帐报功。

    而营帐最外围则更热闹,赵期昌发动士绅锄奸标明悬赏。这下子四野乡下的士绅领着自家子弟、护院家丁充任的乡勇、各地保甲乃至是草莽豪杰将地盘内的宣大人、四年内迁过来有嫌疑的人陆续不断送来接受排查。

    而赵期昌这里则与县衙门一同审问,确认没嫌疑的开具证票,免得再受骚扰。

    这些士绅、豪杰说是贪图悬赏也是不对的,只是怕这些人里真有奸细进而牵连到自己,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考虑所造成的。所以一日农忙的夜里,就将这些可能的麻烦送过来检查一下,然后又就走了。

    这不是县衙门单独行动,若光是县衙门,这些地头蛇、所谓的乡贤、豪杰才懒得搭理。毕竟皇权不下乡,衙门里的衙役外出办差还要出具执票,一事一票事后消票。没有执票外出办差的衙役,被乡民活活打死也是国法支持的,还鼓励乡民扭送这类衙役送交官府进行惩处。

    担心衙役被假冒是一方面,限制衙役作恶才是根本原因。正规来说,赵期昌外派的军士也是一队一令,奉令办事,出了干系归在赵期昌头上。

    这些本地豪强如此卖力,原因主要就在赵期昌头上,主要是惧怕军队。若光是县衙门,新知县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拜访乡贤,与士绅坐下一起吃喝一顿,谈好彼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