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上门,也能给你评一个治军严谨,寇不敢犯的大军功出来

    朱应奎不必再说,本就是登莱军事最高人;省里担心这个官场新丁督军不利引发祸端,这才让贾应春过来帮着照看地盘,免得连累省里。

    这两个人的担心,赵期昌也是理解的,而这两个人的前程,也关系他未来的前程。

    随后两封军文都来自王文泽部、张茂部,果然,军中有不稳定情绪,又以王文泽所部的左军情绪更为不稳。

    赵期昌的中军捕倭军家中分配的田地,名义上还是新开垦的荒田,还有几年免税日子好过,张茂那里也是如此,故而对于农忙时节并不过于担忧。

    而左军王文泽所部,除了王家、田家子弟外,其他的三百余军士也就是戚继光操训的那批,一个个都指望着家中夏收。现在人都在外面做事,万一收割时下雨,那半年的幸苦可就白瞎了。

    随后,赵期昌微微考虑就提笔,先给王文泽、张茂部通报战后军士的补助,定下每人一石米麦的标准,如此厚赏干的也不是危险军务,应该能压下去不满声调。

    这回他是三部捕倭军的实质领袖,与上头交接奖赏、报功都是由他来出面。他这一口气就拨出去一千五百石虽然不少,可战后和省里谈条件,也有的是法子弥补。

    能做主,那很多事情就简单了,最糟糕的莫过于所有压力挤过来,你却开口说话没人搭理,那才叫着急。

    又给各处回复公文,招赵显进来嘱咐一番后,赵期昌便去寻找梁梦龙,谈一谈捕倭军事后报酬事情。梁梦龙在军中的身份用正式的官话来说,应该是受省里委托,以举人之身入营伍行参赞军机之事。说的简单是参谋,说的高大上是军师,说的难听是监军。

    说的实际了,就是来历练的,可他代表贾应春,还代表省里。现在登莱这边锄奸一事即将落幕,也该在落幕前将各种不好摆在台面的交易谈好。

    赵期昌也担心贾应春过阵日子拍拍屁股回京城述职,然后去陕西混日子,到那时省里没有熟人,也用不上你了,将你的事情磨磨蹭蹭,最后给一点残羹剩饭就想将你打发。

    梁梦龙帐中,梁梦龙取出茶叶冲泡,是一种苦涩的地方山茶,但也极为提神。

    他端着茶盅小抿一口,叹道:“这茶还需滹沱河水冲泡才够味道,山东之水,不如家乡水多矣。”

    赵期昌抿着苦涩茶水,点着头:“滹沱河三五年内家中基业稳定后,小弟将回真定一趟。就是不知,到时乾吉兄可能招待小弟”

    梁梦龙听了露笑:“三年内,某将跟随师尊在陕西历练。约四五年后,就要回乡潜读以备科举。若是四年后贤弟来真定,某做向导。”

    一个十九岁的举人,自然不会糊涂过日子,将自己的未来规划的满满。

    对于真定,赵期昌是一头雾水,只知道二房跑回去也不知混的如何。点头道:“那四年后吧,就是不知四时景色,何时最美。”

    梁梦龙端着茶盅,摇着脑袋似乎沉醉乡野景色,眯着眼,嘴角翘着:“无有不美。有常山之险峻雄伟,兼有滹沱河之妩媚轻柔。落居其地,开窗可见山水地势交叠阴阳造化之神秀。”

    “希望如乾吉兄所言,也望小弟归宗一事能水到渠成。”

    梁梦龙听着点头:“归宗一事且无须顾虑,赵氏子弟遍及天下,年年时时都有前去归宗之人。将军一门三贵,兴许用不着将军亲至,恐怕真定那边就会差人来询问。”

    山东有名赵氏十五支,算上刚刚崛起的登州赵氏这就是十六支。这指的是省中闻名的赵氏,各地还有府一级、县一级的赵氏家族,只是名声不够响亮罢了。

    而莱州府府治所在的掖县就有一支宗族旺盛的赵氏家族,掖县赵氏与登州赵氏同宗同祖,只是一直没有往来。

    赵期昌路过掖县时,掖县赵氏就派遣族老前来慰问,神态热切大有联宗,重新合并族谱的心思。只要登州赵氏站稳脚,那三五年内,山东各地赵氏都会过来询问,若真是同祖同宗那就会联宗,合并族谱互为佐证。

    也不要将联宗想的太夸张,登州卫内同姓之人联宗为的只是自保,方便宗族械斗时拉人手,是相互取暖。而联宗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官场资源共享,登州赵氏一门三贵,两个三品武官摆在那里,还有一个新科进士,这三个名额都占据朝廷中的大坑。

    联宗后,两支分立两地的赵氏子弟之间不会有太多的交集,主要交集还是在官场上,一起占据朝廷的坑位,相互协助、共同进步。

    其实登州赵氏也将掖县赵氏吓着了,这边出一个三品武官,乃至是一个进士,那联宗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一次就是三个人爬上去,掖县赵氏十分担心联宗后,让登州赵氏骑到头上。最怕的是联宗后什么都得不到,还平白多一个大爷要伺候。

    所以,这两支赵氏还需要慢慢接触,谈好定好主次,就能完成联宗。谁让这两家血缘那么近,彼此不联宗,都不好意思见天下诸赵。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论复套下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论复套下

    饮着茶,两人算是约定了将来再次相聚的大致时间。 :efefd赵期昌能得知明日贾应春要过来,梁梦龙自然也知道。贾应春路过后,梁梦龙自然要跟着走。

    赵期昌与梁梦龙处事尚短,但彼此看着的顺眼,自然也就了朋友。

    两人同是少年英才,又有乡情可叙,何况两人的师尊也有联手互为表里的意思,那两个人在一起别苗头才是怪事情。

    未来的事情谈好,就该眼前了,赵期昌放下茶碗,从怀中取出一封统计公文递过去道:“乾吉兄,明日东阳公抵达,这是我部将士八日内损耗、功勋单册,还望乾吉兄转呈。”

    梁梦龙翻开看一眼,数据不算夸张,点着头:“此事将军呈送便可,此番清剿鞑虏奸细,不出篓子就是大功,省里不会亏待下面办事的将士。何况,首举之功又在将军身上,说不得转眼就能叙升从二品了。”

    二品、三品之间就是一道大坎儿,不论文武来说都是如此。武人升官快不假,在地方上打打小怪兽,又有上面人帮衬,很容易升到正三品都指挥佥事。但想要升到从二品都指挥同知,那就需要熬资历、积攒军功,军功含金量必须极高。

    而清查鞑虏奸细一事,登莱两府至今已捕杀二百三十余人,首功又在赵期昌身上,整个山东参与进来的文武,都有一笔好处。

    所以赵期昌只是笑笑,正三品的官很多,但以上的就少了。品级越高,那待遇也就越好。起码,他现在的家宅可以用赵府二字了。

    实际上他要谈的报酬事情,也在梁梦龙随意那一瞥中算是谈完了,明日贾应春过来,就是正式确认并落实报酬。

    笑了笑,赵期昌换了个话题:“乾吉兄,陕西曾公提倡复套一事,如今朝野一片开战决心,乾吉兄如何看”

    梁梦龙打量赵期昌,笑道:“将军如何看”

    赵期昌如实说:“若首辅非夏言,此战可打。打有打的好处,也有坏处。一旦战败,九边、北方将支离破碎。”

    曾铣去陕西前,曾是山东巡抚,赵期昌私下可称呼一声曾公,至于夏言,赵期昌出于习惯直呼其名。梁梦龙也因为赵期昌没有避讳的称呼,也心里舒坦。

    朋友聚在一起清议朝政,看得上眼的人物就是某某公,看不上眼的直呼其名就行了,哪来那么多避讳

    士子议政,一个个可谓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很少给当朝诸位大佬面子,这是士子心气的表现,若一帮士子连这点傲气都没了,那国朝未来还有什么盼头

    梁梦龙,始终是将赵期昌当作士林中人,而不是世袭军役。再说了,大明朝的军户进士还少

    据他所知最近就发生了一起事情,广东那边一个叶姓军户穷的一无所有但坚持读书,被本卫千户嘲笑,还将叶家父子绑在街道热闹处诘问、羞辱。结果这位军户中了二十三年的进士,担任刑部主事去广东查阅地方案宗,并提审各类难决案宗,也监察百官风纪。

    就相当于村长把村里死要读书的穷大学生绑起来羞辱一顿,结果人家去北京一趟成了六品刑部主事,下派广东稽查百官中纪委小组组长,省一级的巡抚、总督都要说软话,何况一个小小的千户

    对于河套战事,赵期昌短短几句话就说到梁梦龙心坎儿里,敛去笑容,严肃道:“若要打,则要打必胜之战。若败了,则国本震荡。将军如此看,某也是如此看法。无有三年准备,此战不可轻起。若打,则万事就绪,只行那雷霆一击便可奏效。”

    看着赵期昌,梁梦龙缓缓说:“此战,在师尊看来真不好打。打要胜不说,还要胜的恰到好处。”

    复套战事就跟万历末期的辽东战事一样,打赢了什么都好说,若是打败了,九边精锐、宿将集团被集体放血,那以后的边防就彻底废了。若不打,坚持下去,总能耗死对方。

    见赵期昌疑惑,梁梦龙便解释:“这俺答兄弟能崛起漠南,起初也有朝廷放纵的心思,行的是驱狼吞虎之计。漠南鞑虏诸部,久受中土熏染,又知中土之强,纵是寇边也只是为果腹、夺取盐、锅、盆碗而已。”

    “而漠西鞑虏四部,即瓦剌也。其部骁勇耐战,久有吞我之心。有此恶邻,边军耗费何其之大这才有了漠南诸部、俺答兄弟的机会,他们也就是我大明与瓦剌之间的藩篱罢了。”

    梁梦龙眨着眼睛,心中也不确定道:“曾公昔年在山东时就屡屡言及复套战事,心忧国朝眼前之患,又虑及子孙后世事。上任陕西总督三镇以来,便整饬军务,多造军器前不久在河套初试兵锋可谓大胜,然曾公过于心切,恐开战后,不仅仅会局限在河套一带作战。”

    身边很多人都是在主战,反对开战的只是沉默不言,更助长主战派的声势。这让梁梦龙比较苦恼,他也断定战事不会打起来。他不似赵期昌那般先知先明,有的只是分析后的结论。

    见赵期昌耐心听着,梁梦龙便组织语言道:“复套战事关系国本,先论整军备战,将军以为当需多少”

    赵期昌努嘴道:“若辎重无忧,凑骑军三万,步军五万,便可横扫河套。”

    梁梦龙点头:“是,如将军所想,河套一战只需不过十万精锐。可鞑虏无必守城池,官军出击耗费无数钱粮,鞑虏游牧向北以避战,便能积存实力。更何况,边塞数千里防线,鞑虏可以不守河套,官军谁又敢放弃关卡信地”

    心中推衍着,梁梦龙继续说:“一旦边军出塞,于鞑虏而言避战向北是中策,坚守决战是下策,上策则是相互对子。你占我河套,我则攻入塞内”

    赵期昌已经想象到那个场面,朝野本就花了大价钱,满怀期待等待着捷报,结果大军扑空徒耗钱粮,反倒是鞑虏又入塞冲杀。这中情况下,前线文武都难逃朝廷制裁。为了躲避制裁,前线会急着救援各处,让鞑虏牵着鼻子打。

    看赵期昌神情,梁梦龙苦涩笑笑:“故而,此番作战,最少要有三路大军,每路最少需要步骑五万左右,才可保证不会让鞑虏逐一击破。而陕西、山西两三千里的边塞,更需最少二十万大军值守,并策应塞外大军。”

    “如此便是四五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又该耗费几何”

    提到军费,梁梦龙直接哑火片刻,看着赵期昌:“将军,朝廷实在是没钱打。没钱若硬着要打,白白折损九边精锐,这么缺粮缺饷败仗打完,九边军心也就寒了。”

    赵期昌点头,他理解军队的心思,你掏的钱对得起风险,就敢卖命。一旦钱粮不足还逼着你上战场,全线哗变也不是不可能。军里头人人都沾亲带故,若出战军队因为钱粮问题而全军覆没,那他们的族人子弟、朋友对朝廷将彻底寒心。

    打仗就如投硬币,一半正一半负。可自身连打仗所需的钱粮都凑不够,还没打就能算是输了一半儿。

    梁梦龙则继续说着他的观点,作战目的是收复河套,可打起来以曾铣的态度,恐怕将会失去控制。就怕逼得俺答向瓦剌人求和,引瓦剌诸部东进,造成更大的边防压力。

    九十八年前,英宗北狩,京营被瓦剌打的死伤过半彻底残疾,残酷的北京保卫战后,才逼退瓦剌前锋。

    这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以大明朝现在的财力去搞明初那种几十万人的塞外武装大游行,实在是为难户部了。

    现在与明初不一样,明初边军敢集体向外扩边几百里,扎营后就是一条新防线。现在的边军躲在长城后面,吃不饱穿不暖,怎么打仗

    军队士气不一样,不是高低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明初的军队有傲气,现在的没有;明初的军队调集连军费都不用掏,卫所军内部武备、粮饷自筹,现在的军队要打仗要花非巨大的粮饷支出,还要集体更换武备,都是极大的支出。

    而朝廷,真的没钱,没钱就最好别打仗。

    所以梁梦龙摆出几个条件,这些条件不满足,那这仗就没法子打。

    第一是主力战败后有没有后备防御措施

    第二是有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战事

    第三是主战派头号人物曾铣指挥作战时,能不能控制住战事走向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现在的边军各路大帅有没有必死之心参与这场事关国本的战争

    与赵期昌谈完后,梁梦龙狠狠舒了一口气,一脸轻松:“某是赞成开战的,宜早不宜迟。可衡量国力、军情后,此时不适合复套。今日能与将军讲明白,心中一方大石挪去,可谓茅塞顿开也不为过,着实痛快”

    赵期昌则在寻思这梁梦龙年不过十九,却有如此见地,将来也该是名留青史之人,为何没听说过呢

    应着梁梦龙的话,赵期昌笑道:“众人醉而我独醒,可谓孤寂。我与乾吉兄一席话,也是收获良多。更难得是,我道不孤啊”

    梁梦龙也笑着,只是轻叹:“可惜曾公一腔热血。”

    对此赵期昌也表现出一番遗憾,曾铣很受梁梦龙推崇,从他嘴里赵期昌了解到足够多的关于曾铣的正面消息。

    初八日时,贾应春与朱应奎抵达潍县,只是顺路要回历城述职,也是送贾应春入京。

    城外白浪河边,一片垂柳林子下,举行一场简单的送别宴。

    贾应春、朱应奎都不是铺张之人,一场简单的四菜一汤后,贾应春就与梁梦龙乘车离开前往历城,朱应奎稍等一天才会离去。

    不将跨辖区作战的捕倭军遣返回去,朱应奎的差事就不算完。反正贾应春到了历城那边,还有不少宴请交际要忙活,能在本月中旬动身都能说是很快了。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论复套下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论复套下

    饮着茶,两人算是约定了将来再次相聚的大致时间。 :efefd赵期昌能得知明日贾应春要过来,梁梦龙自然也知道。贾应春路过后,梁梦龙自然要跟着走。

    赵期昌与梁梦龙处事尚短,但彼此看着的顺眼,自然也就了朋友。

    两人同是少年英才,又有乡情可叙,何况两人的师尊也有联手互为表里的意思,那两个人在一起别苗头才是怪事情。

    未来的事情谈好,就该眼前了,赵期昌放下茶碗,从怀中取出一封统计公文递过去道:“乾吉兄,明日东阳公抵达,这是我部将士八日内损耗、功勋单册,还望乾吉兄转呈。”

    梁梦龙翻开看一眼,数据不算夸张,点着头:“此事将军呈送便可,此番清剿鞑虏奸细,不出篓子就是大功,省里不会亏待下面办事的将士。何况,首举之功又在将军身上,说不得转眼就能叙升从二品了。”

    二品、三品之间就是一道大坎儿,不论文武来说都是如此。武人升官快不假,在地方上打打小怪兽,又有上面人帮衬,很容易升到正三品都指挥佥事。但想要升到从二品都指挥同知,那就需要熬资历、积攒军功,军功含金量必须极高。

    而清查鞑虏奸细一事,登莱两府至今已捕杀二百三十余人,首功又在赵期昌身上,整个山东参与进来的文武,都有一笔好处。

    所以赵期昌只是笑笑,正三品的官很多,但以上的就少了。品级越高,那待遇也就越好。起码,他现在的家宅可以用赵府二字了。

    实际上他要谈的报酬事情,也在梁梦龙随意那一瞥中算是谈完了,明日贾应春过来,就是正式确认并落实报酬。

    笑了笑,赵期昌换了个话题:“乾吉兄,陕西曾公提倡复套一事,如今朝野一片开战决心,乾吉兄如何看”

    梁梦龙打量赵期昌,笑道:“将军如何看”

    赵期昌如实说:“若首辅非夏言,此战可打。打有打的好处,也有坏处。一旦战败,九边、北方将支离破碎。”

    曾铣去陕西前,曾是山东巡抚,赵期昌私下可称呼一声曾公,至于夏言,赵期昌出于习惯直呼其名。梁梦龙也因为赵期昌没有避讳的称呼,也心里舒坦。

    朋友聚在一起清议朝政,看得上眼的人物就是某某公,看不上眼的直呼其名就行了,哪来那么多避讳

    士子议政,一个个可谓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很少给当朝诸位大佬面子,这是士子心气的表现,若一帮士子连这点傲气都没了,那国朝未来还有什么盼头

    梁梦龙,始终是将赵期昌当作士林中人,而不是世袭军役。再说了,大明朝的军户进士还少

    据他所知最近就发生了一起事情,广东那边一个叶姓军户穷的一无所有但坚持读书,被本卫千户嘲笑,还将叶家父子绑在街道热闹处诘问、羞辱。结果这位军户中了二十三年的进士,担任刑部主事去广东查阅地方案宗,并提审各类难决案宗,也监察百官风纪。

    就相当于村长把村里死要读书的穷大学生绑起来羞辱一顿,结果人家去北京一趟成了六品刑部主事,下派广东稽查百官中纪委小组组长,省一级的巡抚、总督都要说软话,何况一个小小的千户

    对于河套战事,赵期昌短短几句话就说到梁梦龙心坎儿里,敛去笑容,严肃道:“若要打,则要打必胜之战。若败了,则国本震荡。将军如此看,某也是如此看法。无有三年准备,此战不可轻起。若打,则万事就绪,只行那雷霆一击便可奏效。”

    看着赵期昌,梁梦龙缓缓说:“此战,在师尊看来真不好打。打要胜不说,还要胜的恰到好处。”

    复套战事就跟万历末期的辽东战事一样,打赢了什么都好说,若是打败了,九边精锐、宿将集团被集体放血,那以后的边防就彻底废了。若不打,坚持下去,总能耗死对方。

    见赵期昌疑惑,梁梦龙便解释:“这俺答兄弟能崛起漠南,起初也有朝廷放纵的心思,行的是驱狼吞虎之计。漠南鞑虏诸部,久受中土熏染,又知中土之强,纵是寇边也只是为果腹、夺取盐、锅、盆碗而已。”

    “而漠西鞑虏四部,即瓦剌也。其部骁勇耐战,久有吞我之心。有此恶邻,边军耗费何其之大这才有了漠南诸部、俺答兄弟的机会,他们也就是我大明与瓦剌之间的藩篱罢了。”

    梁梦龙眨着眼睛,心中也不确定道:“曾公昔年在山东时就屡屡言及复套战事,心忧国朝眼前之患,又虑及子孙后世事。上任陕西总督三镇以来,便整饬军务,多造军器前不久在河套初试兵锋可谓大胜,然曾公过于心切,恐开战后,不仅仅会局限在河套一带作战。”

    身边很多人都是在主战,反对开战的只是沉默不言,更助长主战派的声势。这让梁梦龙比较苦恼,他也断定战事不会打起来。他不似赵期昌那般先知先明,有的只是分析后的结论。

    见赵期昌耐心听着,梁梦龙便组织语言道:“复套战事关系国本,先论整军备战,将军以为当需多少”

    赵期昌努嘴道:“若辎重无忧,凑骑军三万,步军五万,便可横扫河套。”

    梁梦龙点头:“是,如将军所想,河套一战只需不过十万精锐。可鞑虏无必守城池,官军出击耗费无数钱粮,鞑虏游牧向北以避战,便能积存实力。更何况,边塞数千里防线,鞑虏可以不守河套,官军谁又敢放弃关卡信地”

    心中推衍着,梁梦龙继续说:“一旦边军出塞,于鞑虏而言避战向北是中策,坚守决战是下策,上策则是相互对子。你占我河套,我则攻入塞内”

    赵期昌已经想象到那个场面,朝野本就花了大价钱,满怀期待等待着捷报,结果大军扑空徒耗钱粮,反倒是鞑虏又入塞冲杀。这中情况下,前线文武都难逃朝廷制裁。为了躲避制裁,前线会急着救援各处,让鞑虏牵着鼻子打。

    看赵期昌神情,梁梦龙苦涩笑笑:“故而,此番作战,最少要有三路大军,每路最少需要步骑五万左右,才可保证不会让鞑虏逐一击破。而陕西、山西两三千里的边塞,更需最少二十万大军值守,并策应塞外大军。”

    “如此便是四五十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