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墨雨仙尘-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鸿说着,忽然看了上官百里一眼,笑道:“百里兄若真想替我分忧,不如将手中的藏品拿出几件,由此牵个头,我可是知道,百里兄手中的宝贝不少!”
“这倒是个绝妙算计!”上官百里拍手称赞,思量片刻,说道:“也罢,就为兄弟出一次血,我手里有画圣吴道子的《托塔天王图》,乃是传世孤本,这次便拿出来拍卖吧!”
云鸿听闻,心中微微震动。吴道子,盛唐著名画家,被称为“画圣”,他的画技与笔力,就算是当代名家黄公望也比不得。吴道子,乃是书画界的神人,就好似武圣关羽,诗仙李白这类。这《托塔天王图》乃是吴道子的遗世之作,价值不可估量。上官百里当年买下这画卷,便花了一万三千两银子,如今要是卖出,其价值也在两万两之上,说大出血绝不为过。
“如此一来,这件事便由着百里兄带个头,前一个月先布施、放风,一个月后再开始拍卖。”云鸿将一些细节与上官百里说明,不过,看上官百里的眼神,却显得很吃惊。
“云兄,这件事,你难道不亲自出马?”
“这几日,我有要事需办,即日便要远行,一个月内不知能否归来。若是赶不上这拍卖会,还请百里兄帮忙主持。”云鸿说的有些无奈,而后便凑到上官百里耳边,轻声道:“此次远行,我将帮百里兄除去心腹大患,河神帮,至于拍卖的事,还麻烦百里兄照顾。”
“什么?你摸清了河神帮的底细?”
上官百里显得极为吃惊,云鸿这段时间,因为西山之行,遭遇了一些事情。别说什么河神帮,就连鄂明四人都丧了命。对于云鸿提起过的这件事,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毕竟已经是存在了这么多年的隐患,岂是一句话就能除去的?而出于朋友面子,加上王氏刚刚离世,也没好意思跟云鸿说这事,不过现在云鸿提出来,事情有所转机,自然令他大吃一惊。
“那势力的主儿,到底是何方神圣?可需派些人手给你?”
“不用,这个势力极为神秘,已经不是凡人能及,弄些凡夫俗子跟着我,反而会打草惊蛇。我只需百里兄静候佳音,除此外,帮我置办一身行头。”云鸿毫不隐晦的说道。
上官百里面露凶光,摩拳擦掌:“什么行头?除了龙袍之外,我都能搞到!”
云鸿摆手道:“自然不是龙袍,很简单,只需要一辆破旧的马车,车上置办一些盐巴香料,茶叶丝绸之类,我打算假扮异地商人混入其中,毕竟河神帮的耳目众多。”
“好,我现在便与你去准备。”
上官百里办事,一向雷厉风行,说完就带着宇文州走了。云鸿送走了上官百里,将母亲生前的一些作品找了出来,除了正品十多张外,还有数十张练笔随笔。整理好后,云鸿便铺开一块平展的绢布,研好松花石墨,提起一杆狼毫笔,在布上肆无忌惮的画了起来。
'小说网,!'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湟江远行
远山巍峨,巨峰雄立,如昆仑通天玉璧。瑟瑟风起,染出暮夜晦明。飞瀑如练,从山间直流而下,惊起冲天水花,经碧水清溪,东流而逝。高山举头可望,清风扑面而来,山顶好作浓雾密林,水际亦如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恍若有声。时有商旅缓行,横渡溪水,一时间,风声、水声、人声、骡马声,声声相应,色色交融,于壮丽浩莽间,映出几分淡薄的平易。
毫端腾挪,笔墨酣畅,终是在画卷上落下最后一笔。
时下,援笔点睛,观之呖呖可闻,栩栩如生。
“好一副《溪山行旅图》,不愧是画界名家范宽的临终之作。”云鸿自言自语道。
从锦盒中取来一枚黄石印鉴,在画卷的左上角沉稳印下,那宣纸边缘便出现了一行古怪的篆字,正是“云侯府云鸿”五字。随即再次调墨,在原本的松花墨中,加入颜色更深的一种黑墨,而后在篆字下,以行书题诗,道:“深林如夜诉晦明,天地溪石笔下生。”
待笔墨风干后,云鸿开始细细打量这幅精致的工笔娟布画。
此画乃前朝著名画家范宽的临终之作。范宽晚年看破红尘,居于终南、太华,寻仙问道。他笔下的画,受灵山秀水的熏陶,多有道法天人的韵味。只是因战火硝烟,这幅《溪山行旅图》被分为数十块碎片,分散各地。此画看似平易,实则意境高远。从上到下,前、中、远景,分别体现了凡人境、寻仙境、道法境三种境界,蕴含着“天人合一”的高远深意。
前世,赤宣皇帝妄想长生,深信这《溪山行旅图》中蕴含着别样的玄妙,历时两年,从民间各处搜集此画的残片。最终,十四片残片寻得十三,虽差一块,但整个画卷的高深意境已经呼之欲出。当时,云鸿亲眼目睹了这幅画,惊为天人,他的元神境界濒临突破神游境,就是在看了这幅画后,因感悟了天人合一的玄妙,元神境界打破桎梏,成功晋升。
因此,这幅画在云鸿的脑中,虽世隔两世,却仍记忆犹新。
虽范宽的名气不及吴道子,但他山水画中的意境,绝不比吴道子的肖像画来得差。
这画不比《鳌龙玄鹤图》,《鳌龙玄鹤图》意境虽高,但绘画潦草,用的还是宣纸,前后的书画时间,加起来不过一刻钟。而这幅《溪山行旅图》,用的是上等的绢布作画,画工精致,从落笔到收工,整整花费了两个时辰。此次拍卖会,有这《溪山行旅图》,加上吴道子大师的《托塔天王图》压轴,介时,绝对会在整个书画界,引起巨大的轰动。
云鸿放下笔墨,出门一看,日已偏西,竟然已经到了下午。
刚准备回去弄些饭食,却见上官百里将马车送来了。
云鸿赶忙上去接待,那马车破旧,确实像行商之人用的货车。马车上货物一应俱全,主要以食盐、茶叶、香料为主。云鸿验收了这些东西,放好后,上官百里硬拉着云鸿去他那茶馆吃饭。饭食期间,云鸿将王氏生前的字画,以及那副《溪山行旅图》交给了上官百里。
对于这《溪山行旅图》,云鸿当然不会叫出其真名,只道是《大幽西山图》。
说是这次西山之行,偶见一处奇山怪石,有感而发,便做出了这幅图。初见此图,上官百里并未觉得有多大出处,只觉得这画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极富美感,让人身临其境。
但这种山水画,他见得多了,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印象,也未细看。
当云鸿跟他讲述此画,将蕴含其中的“天人”意境告之后,他两只眼都登直了,似乎见到了上古流传下来的宝贝,一把从云鸿手里夺过,好似生怕云鸿反悔,不拍卖这幅画了。
云鸿又交代了一些事,两人便分道扬镳,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天还没亮,云鸿便换上了行商服,驾着马车出了城。
他一路向北行去,第一站乃是位于北门河上游的一个小村庄,名为潭村。这潭村属于相州地界,离幽京有二三百里路程。因与西面西山、北面太行山皆有接壤,故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天气阴沉,寒风如刃,九霄上酝酿许久的风雪,终于在此刻,飘零了神州大地。
这崇山峻岭之中,若遭遇暴风雪,很可能会造成“大雪封山”的窘状。严重的时候,风雪没过膝盖,道路根本无法行走,云鸿不得不加快速度,争取在三日之内,到达潭村。
云鸿在出发前,就四处打探过河神帮的消息,其中有两个消息令云鸿颇为震惊。北门河从北至南,流经幽京,在幽京的这一段,因为临近幽京北门,所以叫做北门河。但其源头乃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整体而说,北门河乃是黄河支流湟江的一小段。而在整个湟江水域,北越黄河,通达相州,一路竟都有河神帮的势力。光从地域上来看,河神帮的规模着实不小。
除此外,另一个消息是,北门河上游的潭村,乃是河神帮重要集结地。
正因如此,云鸿才将此行的第一站,才定在了潭村。
潭村之所以称作潭村,是因为整个村子,乃是围绕着一块巨大的深潭建造的。这深潭的形成也颇具有传奇性,相传千年前,此地乃是太行山中的一处深渊,后来被湟江冲开,江水注入其中,将其填平,成为了一个深潭。江水冲山而过,加上此地群山环绕,变成了一个天然的水库。而这湟江北接黄河,南通幽京,乃是大幽一条重要的水道,商旅络绎不绝。
而后百年,为寻便利,便有人在此地落户,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村庄。
这潭村围绕的深潭,名为:无心潭。说它无心,也不是没有依据。许多从西北无极、火云两国运来的货物,都需要从黄河,经过湟江南下,运至幽京,其中便要经过这无心潭。自从河神帮统治了此地,白日里看似风平浪静的潭江,每到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便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将那些不供奉河神,或者没有交香火钱的商船、渔民,纷纷吞灭。
因此,这个深潭,便有了“无心”之名,意为:没有人心与怜悯。
六十五年前,大幽前任皇帝玄青,将此村子正式命名潭村,规划为相州地界。
一路无事,云鸿便捉摸着滋养浩然正气。
自从国子监儒林归来之后,一路发上的事情,接二连三,他根本没有时间修炼,如今好不容易有空,赶忙修炼起《君子浩然行气录》。法决中,虽只讲了存夜气、求放心、广泛读书三种方法,但自从云鸿在儒林中顿悟,儒仙之道,并非拘泥于这三种方法,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坐忘观景,炼至极处,都能起到修炼浩然正气的作用。
儒门修行,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说“天人合一”。这里的天人合一,并非道门口中与大自然的合二为一,而是做一件事情,做到极处,达到物我两忘之境,从而天人合一。
而今,云鸿采用的方法,便是观看满山的壮丽之景。
太行山,自古便壮丽雄奇,无数的神话传说,都与这连绵磅礴的山脉有关。此刻,因落雪点缀,远山横斜,姿态更奇。有雾凇满山,草木明艳,浮沉于云海霜雪之间,宛如海外蓬瀛;有白雪灌顶,纷飞飘洒,出没于山岚雾色之间,宛若玉玑冰壶;有繁花密林,清美鲜丽,光彩夺目,宛若映月琉璃;有丹顶朱崖,焕赤腾丹,朦胧隐耀,疑为火炬,又似朝华。
当然,这些还只是云山雪雾之色,若以形分,太行诸峰,千姿百态,更加玄妙无穷,如狮如虎,如鹰如雀,自此不便细说。不过,伴随天光变化,山景时时变幻,气候云/雨无常,绝非静态。就说这奔涌翻腾与山峰中的云海,便如海浪击空,置身其中,足以惊心动魄!
云鸿盘膝坐在马车上,此刻马车行至山腰,云海波涛就在头顶卷动!
当怒流袭来,风雪激玉,给人带来一种无法抗拒的精神压迫。云雾无牙,但肌肤与触碰,凝为水汽,却有几丝寒意。云空无语,山丘默然,如此美景之中,云鸿忽然精神一震。
如此山景,如梦似幻,深藏髓海中的元神,好似在这个瞬间,挣脱了身体的束缚,在没有冥想入定的状态下,脱体而出,直冲云霄。云鸿也感觉一阵不可思议,这种感觉十分玄妙,不可言喻,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元神已经漂浮在半空中,而脚下空空荡荡,行车依旧。
这是云鸿第一次,没有通过冥想入定,出窍元神。
感受着充盈天地山川间的浩然正气,他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推断。《君子浩然行气录》,只是提供了三种修炼浩然正气的方法,而儒仙之道博大精深,绝不局限于这三种方法。任何一件事,只是做到极致,都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出窍元神,修炼自身。
迄今为止,云鸿已经领悟了儒仙之道上,两种玄妙的境界。
第一便是这“天人合一”之境。第二种境界乃是“止于至善”。这个境界是在癸水深渊,斩杀水虺时体悟的。达到至善之境,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修炼的速率,比如迅速入定。
'小说网,!'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太阴真经
云海喷卷,烟涛浮沉,云鸿御使着元神,一飞冲天。
当凌驾于云浪烟涛上时,感受着寒流水汽穿透身体,又见云卷云舒,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忽然想起了侯府的传世功法《卷云录》。这部功法乃是侯府先祖云中子,晚年于太行山观七日云气,顿悟而出。功法的精髓,便在于云海深处,存在一个风眼,有聚合云气之用,因与体内丹田相似,便此以丹田为风眼,内气为天上行云,模仿云海运行,隐合天道。
只不过云鸿因天生体弱,一直没有修行这本《卷云录》。
不过,如今自己元神出窍,亲身莅临云海之中,眼见云海运行,冥冥中,仿佛蕴含天道运行的轨迹,心念为之而动。这一刻,他仿佛昔日的云中子,静坐之中,顿悟天道,体内的浩然正气不自主运转起来,竟然没有受到元神控制,细细一看,轨迹竟和这云海相似。
云鸿的心沉浸在云海中,一时间,竟忘了行路的马车。元神游于云海,仿佛在温泉中浸润嬉戏,不知不觉,元神竟一丝丝的凝实起来。云鸿大吃一惊,前世,自己从神游境突破至驱物境,成就阴神,乃是观摩了《溪山行旅图》,领悟了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今,先是亲自画了此图,再神临云海,不仅仅是感受,更是亲自体验了一把“天人合一”。
内心欢喜,常人要经过十几年,甚至百年的修行,才能成就阴神,没想到他年方二十,重生后才几个月,就将一个凡人的身子,从没有元神,修炼成能够驱物的阴神。
这事要是被那些门派的老不死得知,绝对要气的吐血身亡。
将“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悉心感受了几遍,便忍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体验“驱物境”带来的不同。驱物境,是元神修炼中一个大的分水岭,在这之前,元神唤作:野鬼与游魂,仍是魂魄的范畴,到了驱物境,元神便叫做阴神,已是“仙”的范畴。在往上,修炼至显形境,更是唤作鬼仙、阳神,若是结合肉身,将其修炼至人仙,便能成就地仙,超脱红尘!
念及此处,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但很快就平静下来。
驱物境乃是元神修炼的分水岭,不似“出窍”、“神游”两个境界,很容易就能突破晋级。前世,云鸿也是修炼至“驱物境”,但云鸿前世的境界,和现在是没法比的。因为魂力、法术、神通,三者皆有差距。驱物境,其实是一个可成长的境界,通过不断的修炼、滋养、学习、感悟,扩大、凝实魂力,学习新的法术和神通。魂力越高,元神的实力也就越强。
术因气成,法具神通,阴神的修炼,分为法术、神通两脉。
法术,以感悟天道、符咒为主,使用法术,可以驱使天地间的元素,譬如风雨雷电。而神通,则是以魂力为主。通过魂力的凝实,将魂魄修炼得如同肉身般坚硬,此外,还能随意幻化,比如传说中的“泰山压顶”,便是将渺小的魂魄幻化成泰山,直接压垮敌人。
当年,云鸿有幸见过终南山的高人,能够用神魂法力,将百里之外的武道宗师凌空抓摄过来,甚至以元神感知天道,配合符法,唤九天神雷,这等手段,几乎跟神仙无异了。
带着这样的目标,云鸿开始尝试简单的法术。
如今,云鸿元神的魂力尚低,无法施展高深的神通,只能依靠着前世的记忆,施展一切简单的法术。这时,天地间正飘着清雪,云鸿凝神指点,将马车上方的雪花,凝聚成一股又一股小旋风,风力虽小,却很神奇。不一会,又将这些雪花聚集起来,以神魂之力将其融化成一滴滴的小水珠,待数量足够后,便在云鸿的操控下,幻化成一条水龙,畅游天地。
幸亏山道崎岖,四下无人,若是被寻常人撞见,估计会被这景象吓成半死。就这样,一阵旋风,一条水龙,徘徊、盘桓在马车的周围,似乎在为云鸿硬朗的肉身,保驾护航。
他元神境界刚刚突破,凝聚出实质性的法力,能控霜御雪,却不具有攻击性。
这种旋风、水龙,就算是打在七八岁的孩子身上,也就当是冲了个凉水澡。而且,神魂摄物,十分耗费魂力,这和驾驭法宝截然不同。驾驭法器,乃是元神和法宝之间,“灵”的沟通,只要法宝认了主,驱使催动便如同挥舞臂膀。而神魂驱物,使用法术神通,相当于是肉身使用蛮力。有些人力气虽然大,但长时间的费力,终会有力气耗光的那一刻。
短短的半个时辰,云鸿便觉得魂力损耗殆尽,只好将元神归位。
不过,有正气炉这种宝贝,云鸿也就是将元神浸在其中,小憩了一会儿,便感觉到魂力得到恢复,甚至更加充沛。惊喜之余,又继续出窍元神,进行基本的法术修炼。就这样,马车一路北行,一直到了夜里,云鸿才将马车停在一处避风的山坳中,两边丛林密布。
正气炉能补充魂力,但身体的体力,如今还得靠食物补足。云鸿取出携带的干粮,却发现因为气温太冷,几个馒头已经坚如铁石,无法食用。云鸿无法,将马车安顿好后,一人踏入了密林之中。未过片刻,便提着一只肥胖的山鸡回来,顺带着捡了一些柴火、草料。
将山鸡烤了,填饱肚子,草料则是喂了马匹,吃完时,月已偏西。
出门在外,也不清楚时辰,正当此时,风雪骤停,头顶一轮明月朗照,清风徐徐。夜空犹如一整块深蓝的粗布,天边深邃的蓝色,那是游离在山川壑涧中,幽渺深沉的暮霭。在这块天然的蓝幕上,那一轮明月便宛如水银一痕,在这万山空寂之间,投下洁白的素色。
见到这个情景,云鸿赶忙盘膝坐下,放空心神,元神很快出窍。
这个天地之间,除了最平常的天地灵气外,还有浩然正气、川泽生气、珠光宝气、乌烟瘴气、日月精气、星宿之气等等。每一种不同的气,都有它独特的效用。元神可以通过食气,快速增强自身的魂力。前世,云鸿便知道一种吸食月华之气,快速提升魂力的功法。只不过,食气之法,需阴神才能使用,如今云鸿得以突破,想起这门法决,不由想尝试一番。
这门功法叫做《太阴真经》,采集的乃是月华之气。
当然,与其说是采集月华之气,不如说是采集的星宿之气。星宿之气,就是周天星辰散发出来的力量,诸天万界,星球无数,太阳、月亮都是万千星辰中的一颗。只不过因为太阳、月亮离神舟浩土较为接近,故而又称作日月精气。而太阳发出的光热太过炙热,在元神境界尚未到达神游太虚的鬼仙境界前,不能直接吸食。而其他的星辰太过遥远,力量渺小,难以沟通,于是便退而求其次,吸食月亮中的太阴之气,所谓的月华之气,便是太阴之气。
不过这太阴之气虽带一个“阴”字,属性上,却仍旧属于阳气。
毕竟月亮自身不会发光,光线乃是经过太阳,反射至人间界,属性未变,只不过经过这一番周折之后,变得稍微温和一点。这便是为什么,神游境的时候,要先练夜游,再练日游,而一个刚刚出窍的元神,进入夜间的时候,依旧会有元神被灼烧,堕入冰窟的感觉。
因此,修真界中,很少有人用月华之力修炼元神,反而多用它浸润肉身,肉身属阳,结合月光的精华,两者相得益彰,很容易融合。但对于元神而言,强行结合,反会伤神。
一般,只有在阴神大成,打破桎梏的时候,才会食入月华,体验阴阳交融。
不过,云鸿得到的这门《太阴真经》,乃是一门玄妙的功法。相传是仙山昆仑流传下来的功法。这个法门,在元神出窍之后,仍能以自身的肉身为炉鼎,吸收炼化月华,而后直接转变成魂力、魄气,融入元神中,没有半点伤害。在成就阴神之初,就能吸收月华之气。
而月华之气的威力极大,潮汐潮落、风雨轮回、季节更替,无一不跟此有关。
前世,云鸿通过这个功法,短短三年,就已经接近阴神大成。
这个功法练到极处,甚至能操控月华之力,就像操控天地灵气、浩然正气那般,对一般的元神可造成强有力的伤害。不过,现在云鸿浩然正气在手,倒是没有必要使用月华之力伤敌。不过,浩然正气只能滋养元神,补充魂力,而月华之力,却能同时提高魂力、魄气。
魂力,相当于水,但论及水的多少,不仅仅取决于水本身,更决定于承载水的容器。魄气,这是一个全新的词汇,代表了容器的大小,魄气越高,所能承载的魂力就越多。
修炼浩然正气,能快速补充魂力,而修炼月华之力,能同时补充魂力、扩充魄气。
魂力、魄气的说法,与肉身修行上的法力、道行,大同小异。
月华之力无穷,只需在月色清明的夜晚,便是源源不断,可谓价廉物美。
云鸿此生虽是初次运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