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旅行社的老板娘-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等我反应过来,两名身穿淡绿色紧身旗袍,身材苗条,十分漂亮,模样也十分可人,态度和蔼的迎宾小姐,突然从拱型屋顶的通道里迎了过来,对小表妹和史主任说:“您好!欢迎光临!”
随后,一位迎宾小姐笑容可敬地在前引路,另一位迎宾小姐陪伴着小表妹和两位主任,边走边做介绍。两位迎宾小姐的语言规范、服务态度、接待标准和工作素质绝对是一流的,没想到穷山沟里竟然飞出了凤凰,连我这个走南闯北的旅行社老总,都惊叹不已。
不过前面是彬彬有礼,后面却没人管。来到这个深山里的小县城,我的“总”字丢了,小表妹却多了一个“总”字,真是经理不带总,放屁都不响,旅行社的总经理居然成了陪同人员,山里人确实太现实了。
过了一道屏风式的玻璃幕墙,是一个立着镀金扶手,铺着红地毯的弯形楼梯,这又使我大吃一惊。我摸着亮晶晶的楼梯扶手,踏着软绵绵的地毯,爬上了二楼。
二楼是一个玻璃相幕,雕木相间,花灯挂壁,气度不凡的中型餐厅,豪华典雅,给人一种真正的轻松感觉,有如走入江南的园林。我这才想起,其实这里离苏南水乡不是很远,这种建筑风格并不奇怪,只是觉得跟县城里的其他房子有点格格不入。
几名身穿制服靓丽的小姐两边静候,目送我们进入包房。
能够摆下两张大桌子的包房里,自然是十分豪华,但没能引起我的注意,因为里面已坐着好些人,见我们进来都站立起来。虽然有些人西装皱巴巴的,甚至一看就知道是地摊货,但个个谨慎小心,装着很有礼貌的样子,但我没想到里面等候的人,居然比外面进来的人还多。
“王总编辑,这位是宣传部郑部长、这位是企业局贾局长、这位是公安局户政科x科长……”郑重其事的杨主任,一一向小表妹介绍,也把香港客人介绍给大家。除了刚才介绍的,还有县民政局的、交通局的和电视台的,等等,居然还有县旅游办公室的代表,真搞不清是正是假,怎么还有搞旅游的来迎接我们?
一番介绍过后,扬主任拉史主任坐在主桌中间位置上,自己则坐在一边,让小表妹坐在另一边。按照官位大小,大家推让一番后纷纷入坐,办事、接待和陪吃的人员,呼呼拉拉正好坐了两大桌。跟着,扬主任的两名陪同人员,每人拿着两盒“大中华”香烟,纷纷向大家递烟。
可能是早就到了午饭时间,招待所也早有准备,在谈笑声中,六个冷碟,八个热炒,四个炖褒、两个热汤,外加两盘高级点心,象宫廷宴会一样陆续端了上来。随后,每桌一名女服务生,从主人和主宾开始,为大家倒酒。轮到给小表妹倒酒时,杨主任一定要服务生为她倒上茅台。
服务生给我倒酒时,我才发现,每个人面前不仅有餐布手巾、小碗小盘和大勺小勺外,酒杯居然也是大中小三只,而且还有一只漂亮的打火机。打火机上写着xx县招待所字样,是很好的纪念品,挺正规的,有点象现代化酒楼一样。我和李雅芩只要了半杯红葡萄酒,因为我们是陪同人员,服务生也毫不客气收走了小酒杯和啤酒杯。
酒倒好后,扬主任端起小杯站起身,大家也跟着端起杯站起身,扬主任开始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香港xxx报社王总编辑,我代表县政府、县领导和侨办全体同志,欢迎王总编辑同志和史主任光临指导……”
还“光临指导”呢,哪门子跟哪里门子啊?当我感到举杯的手都有点累时,却听扬主任谦虚地说:“这第一杯酒吗,还是请市里领导史主任先喝。”
真是的,干吗不早说呢?史主任倒很干脆:“咯咯,王总编辑,我们一块喝,一块喝。”说完,史主任一口把茅台酒蒙了。
小表妹也很干脆,一口也把小杯里的酒喝了。我和李雅芩算是陪同人员,没人强制,随便酩了一点,坐下就吃。我们两个陪同人员,本来应该安排到另一张桌上,是小表妹硬拉着我俩坐到她身边,因为有了昨晚吃饭的经历,聪明的小表妹多少知道内地的办事“原则”。
包房里酒香扑鼻,虽然这里的豪华程度不亚于信阳市里,服务也是一流的,但山里人只讲排场,除了尊敬客人外,菜非常一般,花花绿绿漂亮的盘碟中,以大块肉大条鱼为主,每盘都满满当当,实实在在。而喝酒的人一杯下肚,不管是带长的,还是普通小官,马上抛去虚伪,原形毕露,穿西装的袖子卷了起来,扎领带的也拉了开来。就像坐在自己家里一样。有的双肘撑桌,大声嚼菜;有的伸长胳膊,大把拣菜;有的手抓嘴啃,原来的礼貌斯文,早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王总编辑同志……哧嚓……”嘴里正嚼着一块肥肉的杨主任,正式向小表妹敬酒,“你……你不远千里来到山区,为失散几十年的亲人访贫问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我们这里是国家级扶贫县,但不必约束,希望你在这里工作好、吃好、玩好,为老区建设出力。来,我敬您一杯!”
确实够热情的,但我和李雅芩听着就象云里雾里似的,这么大的排场还“国家级扶贫县”?更搞不懂他到底是要帮助找亲人呢,还是欢迎到这里投资办厂。
可能是有了昨天经验,今天出发前小表妹特意换了一套时装,挺胸束腰,一付书生气十足的编辑样子。而且她有敬就喝,从不推让,搞得别人搞不清她到底有多少酒量。犹豫之中,从那位宣传部郑部长开始,各部门领导轮流向小表妹敬酒。虽然一个个的祝酒词都说得“高深末测”,就象小表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神仙一样,但大家没强制她喝酒。
看到这热闹的场景,我想起临走时大哥交代的一句话:“阿雄,一定要跟当地政府搞好关系,那些地方官员都是很有能耐的。”
是啊,灯红酒绿之中,一桌两瓶子茅台、四瓶长城干红都喝了下去,山里的姑妈到底生活的怎样?老百姓的日子到底过的如何?虽然我想不通为什么国家级扶贫县会对小表妹这么热情,但有一点我是清醒的,我们一定要找到黄莉华的家乡,见到她的亲人。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朴实的山里干部
这顿饭足足吃了一个半小时,还好小表妹有一定酒量,而且喝白酒又是用小杯,加之小表妹文绉绉的,所以一番“狂轰滥炸”后,小表妹安然无恙,大伙儿又把矛头指向上级领导史主任。
乘着大家闹酒的机会,我小声劝道:“大编辑,不要光喝酒,吃点菜。”
小表妹却轻声问:“哇塞!姐夫,到内地山区找人也要这样请客吗?”
我看了看正喝红了眼互相敬酒的干部们,拣了一块很厚很肥的大块肉,放进小表妹碗里:“大编辑,不光要请客,待会儿还要采访你呢,快吃饱些。”
“什么!找人还要被采访?”惊讶的小表妹,望着碗里肥得流油的大块肉直皱眉头。
李雅芩听了,也笑嘻嘻把脸凑过去:“王总编辑,多吃点,待会儿容光焕发,好上电视啊!”
小表妹却一下惊叫起来:“什么嘛?喝这么多酒还要上电视,我们可是来找人的啊?”
……
果然,酒足饭饱刚休息了一会儿,县电视台的记者就来邀请我们,要到半山腰上的电视台做专题采访。我和李雅芩推说是陪同人员,下午有事,赖着没去。其实刚才在酒桌上已和杨主任商量好了,下午由小马领着,我们“陪同人员”到他们办公室,察阅已查找到的资料。
小表妹把我俩拉到一边,有点生气的样子:“姐、姐夫,你们就把我一个人丢到山上,到时还不喂了狼啦。”
我装着不笑不气的样子:“哪能呢,我们陪同人员有陪同人员的事,等会儿史主任会陪你去的,今晚全县可要看到香港报社大编辑的尊容啦!呵呵,这对找人会有很大帮助的。”
李雅芩也笑道:“是啊,小妹,你不是在写书吗?到内地接受采访,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山里没有大灰狼!”
“好啊?你……你们俩合起来整我……”没等她说完,史主任跟县里各部门陪吃人员告别后,打着酒嗝向我们走来……
一个下午,小表妹被拉去接受采访,小马领着我和李雅芩,在县侨办和有关部门查阅各种资料。虽说我们仅是香港报社编辑的“陪同人员”,但包括小马和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他们明确告诉我们,为了使香港方面放心,不少人连续奋战了两个来月,确实证明王总编辑要找的亲人,就在长褚园乡的大郎村,离县城还有百把里路程。
虽然我觉得中午的豪华宴请,与这个深山穷县很不相称,但我还是很感激这些山里干部。酒桌上归酒桌上,请客吃饭是革命工作需要,办起事来他们还是非常认真的。
听小马和工作人员介绍,原来落实的里安村和现在证实的大郎村,虽说都属现在的长褚园乡,但过去是隔着两座大山的两个人民公社管辖。侨办和有关部门的干部到下面开展工作,不光要到原来人民公社所在地和现在乡政府所在地寻访,而且还要进村到户,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查找,下去一次就得好几天。
我们年轻不知道,当年在人民公社时期,全国还没有实现身份证制度,山区的户籍制又不是那么落实,而且黄莉华父母当年外出时,正值撤社立乡之即,加之外出逃荒、务工的农民很多,甚至有举家外迁的,这种情况对于贫困落后的山区来说,并不奇怪,所以比较混乱。就因为当年没有建立身份证制度,后来遇到撤社立乡这种重大事件,农民们外出的外出,迁移的迁移,改革开放以后行政区域又做了调整,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对查实历史资料造成困难,而且要查找二三十年前在外死亡的人员下落,其难度可想而知。
听了这些,我和李雅芩都很感动,赶紧把特意带来的铁观音和海产品干货,分送给这些朴实的山里干部,还专门送了一套上等福建德化茶具给小马。
感激不尽的小马,惊喜地拿着茶具欣赏着,简直爱不惜手:“我知道香港人和台湾人都喜欢品茶,我也想学学。哎呀,怎么是福建产的?”
我不假思索地说:“是啊,我们是……”
不想,李雅芩马上打断我的话,笑嘻嘻解释道:“马主任,铁观音全球出名,香港人也喜欢喝。福建德化是我国三大瓷都之一,和景德镇的同属高档产品,香港人也很喜欢。”
“原来是这样,一定很珍贵。我们下面的乡村干部一个月才五六百块,哪里买得起,他们看了一定很羡慕的。哎,真是好东西,还是留给小黄,她明天会赶来。”
“什么,小黄还要赶来?”真是难为她了,我赶紧说:“你拿着,我们会留给她的。”
我们确实没有想到,那个奶声奶气的小黄竟然还会赶来。其实昨天晚上唱歌跳舞时,我们才知道,前段时间主要是小黄往乡里跑,为了寻找到黄莉华的姑母,她单独深入大山深处,亲自到大郎村探访,我听了十分佩服。
小马告诉我们,别看小黄外表象个风情万种的女子,却有着非常传奇的经历。小黄从小生长在孤儿院,一直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只知道是由唯一的亲人外婆送来的,后来外婆去世,她成了真正的孤儿。其实当时她不清楚,外婆并不是她真正的外婆,十几年前,史主任在帮助一位美国华侨寻找亲人时,偶然打听到另外一对华侨夫妇,二十年前在他们被迫离开家乡时,曾把一岁大的幼小女儿,托付给邻居大娘。经过艰难查寻,史主任终于帮助这对华侨夫妇寻找到失散多年的女儿,她就是小黄。
后来,小黄去美国与亲人团聚,回到父母怀抱,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但她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信阳,一直在侨联做义工。小黄不仅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深厚感情,而且对侨联,对史主任也有很深的情意,她始终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故乡,把侨联看作是自己的家,更把史主任当作她的再生父亲,所以,对史主任特别亲热,是以那种美国式的女儿对父亲的方式来表达的。而且,她把帮助其他人寻找亲人作为己任,非常热忱,工作就象玩命一样,因为她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
真是太感人了,没想到这个奶声奶气的小黄,竟然是在孤儿院长大的,而且是个美籍华人。**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已是美国人家缠万贯的小黄,能够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回到贫穷落后的大别山区帮助别人,这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我开始对这个奶声奶气的小女子刮目相看,绝不会再去怀疑她是什么“野鸡”了。
一个下午,我和李雅芩查阅了小黄和县乡干部寻找到的全部资料,有黄莉华亲生父母当年外出逃荒的证明留根(按当时规定,逃荒的人必须开具外出证明),有人民公社时期户口资料复印件,还有黄莉华爷爷家当年批准宅基地的文件,等等。最能证实的材料,是一张象奖状一样存档的结婚证明,上面有黄莉华的亲生父母,也就是付保平和刘美凤的黑白结婚照,跟他们留下的那张全家福照一模一样。
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些材料确实证明黄莉华的老家就在这里,她的亲生父母就出生在这个贫穷的大山深处。
………………………………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平静的夜晚
“雄,真让人激动,这一切虽然来的太晚,但我们终于找到了。”回招待所的路上,李雅芩激动地对我说。
我也十分感慨:“是啊,阿芩,没有小表妹的努力,没有史主任和小黄的大力支持,没有杨主任这些内地县乡干部的辛勤付出,还有你的无私帮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收获。”
因为小马坐车上山找史主任去了,我俩独自走回招待所,也正好逛逛这座山区小县城。
听了我的话,李雅芩不由地挽起我的胳膊,就象一对悠闲的夫妻,漫步在行人不多的街道上。虽说是逛街景,但可能我俩的装饰与众不同,也可能是我们这样的俊男艳女在小街上并不常见,所以路边的小店老板们,都好奇地盯着我们,真不知道是我们逛街呢,还是他们在看戏。
李雅芩并没顾及那些眼光,对我说:“雄,看你说的,我和小妹是自己人,应该做的。信阳这些热心人,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
“就是,等找到姑妈以后,我们好好请他们一顿。”
“就这么简单?”
“那你说怎么办?”
“……”
没听到回答,我扭头看去,李雅芩正望着前方,默默走着,好象陷入了沉思。
这次来河南,一路上李雅芩经常会这样,仿佛变成另一个人一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李雅芩并不是黄莉华的亲人,但在她病危时,她用自己的肝脏救治她,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却处处为她着想,真是难能可贵。
我知道这一切都因为有了我的存在,两个钟爱的女人,一个是我的老婆,一个是我的情人,都对我这么好,不管在困难的时候,还是在顺利的情况下,她俩始终支持我,牵挂着我,爱着我,真不知道是哪辈子祖宗修的善事。能够完成黄莉华亲生父母的遗愿,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回到招待所天快黑下来,没想到小黄提前赶来了。虽然昨晚她喝多了,但今天仅休息了半天,就乘长途公共汽车追来,她心里放心不下。我和李雅芩大为感动,要知道,到xx县城有二百多公里路程,而且一多半是山路,一个弱小的美籍华人女孩,竟然单独赶进山里。
“黄主任,太辛苦你了。”李雅芩拉住小黄的手,亲近地说。来到河南她就按照社会上的习惯,把史主任称作史总,所以把他手下的人都“提拔”成主任。
“别……别,你快别叫我主任。”身子扭来扭去的小黄,居然不好意思起来。
“哈喽,美国姑娘!”我嘻皮笑脸地说,“不过,我还是觉得叫你小黄比较亲切,你说呢?”
“就是嘛,怎么,你们都知道了,一定是那个多嘴的小马。雄,那就叫我小黄。”
“什么?你也叫我‘雄’?”
“是啊,她不是叫阿芩吗?”
“对,叫我阿芩就好。”
“哈哈哈……”
我们三人大笑着,气氛立刻变得亲热起来,好像有什么东西一下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小表妹和史主任还没有回来,我俩拉上小黄,一块到外面吃大别山小吃。
山里的小吃以面食为主,化样很多,但并不精制,不仅口味重,而且看起来不那么卫生,可我们仍然吃的很香。
小黄长得很漂亮,不仅身材苗条,而且是个活泼的姑娘,年龄跟小表妹差不多,除了已经养成美国的那种亲热外,生活习惯并没多大改变。她告诉我俩,她的父母在美国一直是开餐馆的,在美国又生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小妹妹,生意也象人丁兴旺一样,开了好几家连锁店,但其实父母非常艰辛,为了赚钱,为了过上富裕日子,每天都得拼命得忙。对于三个孩子,她父母却不要孩子们干一点儿活,希望他们好好学习,以后发展自己的事业,这就是中国父母的心愿。
小黄回国时父母并不太愿意,他们希望第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儿,能在美国发展。她理解父母的心,不希望她再象他们过去那样,为了生活到处奔波。但小黄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她希望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为更多失散的人寻找到亲人。后来,小黄的父母思想通了,不光支持她回祖国做义工,而且他们还为家乡捐款,帮助那些生活在美国的老华侨,寻找国内失散的亲人。
我和李雅芩听了十分感动,也为他们感到自豪。这么一个善良的中国人家庭,虽然他们失去了许多,但帮助了其他人,平凡之中显得非常伟大。
“小黄,听说这次找人你很辛苦,完全是你的功劳。”我看着小黄漂亮的脸蛋,称赞道。
小黄给了我一个媚笑:“雄,不能这么说,没有史主任,没有下面普通的乡镇干部,没有山里那些朴素的老百姓,寻找起来就很困难。哎,大山里的农民确实很苦。”
李雅芩问道:“小黄,你说山里苦,到底有多苦啊?”
“阿芩,你是香港来的,没看见你是想象不到的,怎么说呢,明天到山里你就知道了。”
“……”
吃完饭回来,小表妹和史主任他们也正好吃完饭,我和李雅芩讲了小黄的故事,正式把小黄介绍给小表妹。没想到两个丫头叽里呱啦拉起了英语家长,把我两撩到一边,竟然很快成了朋友。
县政府招待所领导在主楼的四层,为我们准备了最好的房间,据说香港报社的王总主编,也就是小表妹,入住的是省领导下乡时住的套房,她今晚成了真正的贵宾。
我们这些陪同人员,原本李雅芩和小黄、我和小马各住一个标准间,可小表妹一定要拉小黄同住,而小马因为有个乡里干部找他,晚上不回来,所以我和李雅芩也都住上了单间。
山区的夜晚空气清新,一天来又是坐车,又是工作,确实很累。洗了澡我站在窗边,望着窗外高大的树影,昏暗的灯火,夜空中闪耀的星辉和远方的山影,仿佛回到史前的远古世界一样。这里确实太贫穷、太寂静了。
这时,电话忽然响了起来,我以为是小表妹她们,拿起来就问:“喂,你们怎么还没休息啊?”
“先生,您好!需要特殊服务吗?”是一个年轻女人甜甜的声音。
“什么特殊服务?”我竟然一时没反应过来,“哦……不需要,不需要。”
我赶紧放下电话,吓死人了,没想到贫困的山区里,竟然也有“野鸡”?真是的,这些可怜的女孩也太先锋了,城里太拥挤生意不好做,竟然会想到在山区建立根据地了。
叫“野鸡”这么一折腾,也不觉得累了,我无聊地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想着两天来发生的事,“的呤呤……”一阵电话铃声又打断我的思绪,我抓起话筒不高兴地说:“小姐,我不是说了不需要特殊服务吗。”
“呵呵,好啊,还有小姐为你提供特殊服务?”是李雅芩的声音。
“不……不是,我以为是野鸡呢……哦,不……不是说你。”我有些慌乱,好像真做了那种事一样,“阿芩,有……有什么事吗?”
“没……没什么事。”这下轮到李雅芩有些慌乱,“雄,我……我一个人不敢睡,到……到你那里去,好吗?”
“好啊,好啊!又不是野鸡,那你过来。”真是求之不得。
“去你的,你才是野鸭呢!哈哈哈……”
虽然我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一直惦记着深山里的姑妈,但李雅芩能和我在这个山里的小县城,度过一个浪漫之夜,还是很让人兴奋的。
望着窗外远处的星空和大山的黑影,找到亲人的兴奋、对大山里贫困的想象和马上要在房间里发生的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