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旅行社的老板娘-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里的天黑得早,黄昏时节,表哥把在村委会等待的三级领导和全部陪同人员,还有村里的老人请来,连同邻居家借来的两个大桌子,在院里摆了三桌酒席,算是正式迎接远方亲人的到来,感谢帮助的政府官员。

    我很过意不去,是我们来寻找亲人的,他们却这么热情破费,我正准备拿一些钱给表哥,小表妹却小声告诉我,她早就拿了钱给两个小弟小妹,让他们采购去了。我真感激这位美女编辑,看来她学内地这套“应酬”还挺快的。

    其实山村里也没什么好采购的,不象在厦门大城市那样,来个人如果不上酒楼,可以马上到超市买些新鲜蔬菜或熟食什么的,应有尽以。我看到小弟小妹采购回来的,不过是城里最普通,到处都能见到的可乐和糕点。村里人稀罕这些饮料和蛋糕饼干,但我搞不清有没有过期了。

    今晚没有猪肉和鱼肉,因为根本来不及下山买,热情的表哥原来准备把半拉子大的猪杀一头,我们赶紧制止了,吃不起饲料的猪长起来真不容易,倒是自家养的鸡和羊很不错,是真正不带半点饲料喂养大的土鸡土羊,还有没有半点化肥的新鲜蔬菜,我认为这才是最好最时惠的。

    我知道山里人坐次讲究排辈,更讲究官衔大小,客人进院后,姑妈和表哥看着我这个大城市来的旅行社总经理(小表妹后来专门做了介绍),不知道怎么安排。

    我从旅行箱里拿出两条大中华香烟,交给表哥招呼客人。又认真搀扶着姑妈,让她老人家坐到中间主桌上的主座位上,然后专门招呼我们的史大人,坐到老太太身边,以显示最高领导的身份和他对我们的支持帮助。又把李雅芩、小表妹和小黄、小马都安排在老人这一桌,再加上村里看起来有点头面的三位长老,主桌上坐得满满当当。

    我又安排表哥表嫂一人一桌,算是东道主招呼请来的客人,表侄儿表侄女也跟着父母一人一桌。县里的杨主任和老村长也是一人一桌,算是副桌上的主宾,总不能都挤到主桌上,再加上陪同的政府各级小官员、村干部和左邻右仿的村民代表,另外两桌也安排的满满当当。

    等我安排好,人们推让着一边欢欢喜喜向姑妈道喜,一边尊敬地向我和李雅芩、小表妹打招呼,一边高高兴兴入坐。不少人仍然把李雅芩当作付家的外甥女,把小表妹看作香港报社的大记者,所以不免觉得有些拘束,但却毫无顾虑地用那种不太礼貌又很羡慕的眼光,打量着两位象似从天上掉下来的美女。我想,他们当中一定有人感到迷惑,两个不是一家人的美女,怎么相貌会长得如此相似?

    满心高兴的姑妈,看着我这个外甥女婿有条不紊地指挥安排,脸上露出满意的得色。山里人不仅讲究排场,而且很看重权势名望,老人没想到还有一个在大城市里当大老板的亲人,真为付家增光添彩。

    宴席开始,在我的建议下,姑妈发表了不连串也不习惯的祝酒词。就着屋里拉出的昏暗灯光,我们开始品尝真正黄莉华家乡的菜肴,那大块的羊肉,大腕的鸡汤,味道确实美极了!我的“媳妇”李雅芩,不断往姑妈碗里夹着菜,和老人说着悄悄话。

    我看在眼里,生怕史主任又误会了,赶紧站起身举起杯,大声说:“姑妈、大哥、大嫂,我代表付家在外的亲人,也就是在厦门没能来的我老婆和孩子,敬家里人一杯!”

    三桌子的客人一听,有的人先是一楞,但马上都喝起彩捧起场来。

    很少喝酒的姑妈,高兴地举起难得品尝的可乐,酩了一小口:“阿雄啊,你告诉阿华,还有她的父母哥哥们,一起到俺家来,俺想见他们呢!”

    小表妹接口道:“姑妈,他们以后会来的,我们这次准备接您老人家一起去厦门,他们也想见您呢!”

    大家听了更是议论纷纷,搞不清楚怎么又多出几个厦门的父母和哥哥。但这顿丰盛的晚宴总是要吃,贫穷了一辈子的老太太能到大城市走走,也让人高兴。特别是做为东道主的表哥表嫂,在那两张卓上添油加醋,把他们厦门旅行社的老板表妹夫好好吹了一通。大家对马上要富裕起来的付家,更是羡慕不已,山里人实在。

    姑妈却笑道:“俺这么大岁数了,去厦门要好几天,俺可受不了,那里可是什么特……特别区啊。”

    李雅芩听了一笑,认真地说:“姑妈,我们去是乘飞机,一天就到了,华姐可想您呢。”

    “哦,乘飞机?那……那感情好啊。”

    大家议论着,吃喝着,谈笑着,是一种真正一家人的气氛,是一种真正村里人的感觉,付家院里好不热闹。

    两杯酒下肚,不甘“寂寞”的史主任说道:“大娘,这次能找到家人,多亏了香港的王小姐。”

    是啊,我怎么把立下汗马之功的史主任忘了,正准备举杯敬这位工作卓有成效的上级领导时,还没等我发话,史主任就隔着桌子,拣着一筷子流着油水的羊肉,直往我身边的小表妹碗里递。由于速度过快,甩过去的汤汤水水一下子喷到小表妹上衣胸前。

    我一楞,却听见史主任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赶紧拿起餐巾纸,递给小表妹。

    小表妹接过餐巾纸,嘴里说着:“不要紧,不要紧,没关系。”但她转头和我的视线相碰时,脸却一红,但还是拿着纸巾擦着,只不过犹豫了一下,我想不会是想让我帮她擦?

    一会儿,乘大家都在兴头上说笑时,小表妹悄声对我说:“姐夫,你刚才怎么不帮我擦啦?”

    哇塞!这丫头还真想叫我帮她擦啊!我一楞,不由地望了一眼她胸前那块高高凸起的地方,油水污迹已不见,那里干干净净。

    小表妹看到我的目光,悄声道:“看什么,上次还没看够?”

    什么吗?我真是晕了,这个美女编辑难怪小说写得好,什么都记得,什么也都想经历一番。

    这顿饭是我到河南以来,吃的最好最开心最满意的一次,虽然那些用当地土碗盛着的大碗菜和大碗汤,不是什么色香味俱全,但非常合口。我想,李雅芩和小表妹也一定有同感。

    而且,我非常珍惜这一餐家宴,不光是因为同黄莉华唯一的亲人在一起,很重要的是付家直到今天,中国经济都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可他们还过着非常清贫的日子。而我们从沿海富裕地区来,他们却杀鸡宰羊,热情款待我们。

    这就是我们的亲人,一群实实在在勤劳的山里人。
………………………………

第一百四十章 农家里的决议

    山里人勤劳,但到现在还没有致富起来,这不能怪他们,除了扶贫力度不够外,就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太差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现在生活条件的艰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下午认亲后,我曾同李雅芩、小表妹和小黄进里屋看过,不说姑妈家床上的味道不好闻,还破得不成样子。一个农村人喜欢的架子床都快成老古董了,床上的被子都是补丁,连厦门打工民工的被子都比他们好。

    并不是他们愚昧,也不能说他们不讲卫生,而是这里用水确实很困难。虽然还不能用滴水贵如油来形容,但这里的石头山确实太缺水了。

    后来,我们到厨房间准备帮表嫂干点活,无意间看到姑妈家中午吃剩的饭菜,大半海碗自己淹制的咸菜,小半碗酱油泡豆腐,不知还要吃几餐。吃的主食更不用说,居然是红薯和夹着碎菜叶的玉米窝头,哪见到什么大米和白面,可我们晚上又是白米饭又是白面馒头,要知道,他们家还有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啊!

    当时,我们四个人都楞住了,眼泪都差一点流下来,心酸得不行。小表妹赶紧偷偷拍摄下来,没让表嫂看见,不然会伤了她的自尊心。我感叹不已,这就是黄莉华的家乡,这就是黄莉华的亲人,他们朴素、勤劳、为人正直,但他们斗不过天,斗不过大山,需要别人的帮助啊!

    仅仅一个下午,我就深刻体会到,当年黄莉华的亲生父母为什么要外出谋生,因为这里的太穷了。勤劳一辈子的黄莉华爷爷和奶奶,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因为这里的生活太苦了。我觉得,我们这趟没有白来,不仅找到黄莉华的家乡和亲人,而且看到了真实情况,小表妹的“行动计划”是对的。

    我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黄莉华的家乡改变面貌,这才对得起她从未见过面的亲生父母,这才对得起养育过她先辈们的故乡!

    饭后,三级领导纷纷告别,上级领导还要赶夜路到乡里住宿,明天再和我们汇合。我们打着手电,一直把他们送到村口。说实在的,没有这些显得土气朴素的县官村官们,没有他们热心的工作和帮助,我们根本找不到黄莉华的家乡和亲人。

    小黄留了下来,我们也希望她留下,她不光是我们的引路人,更是我们的朋友。就着昏暗的灯光,我们又和姑妈、表哥表嫂磕起了家长。

    聊了一阵子,犹豫之中,我还是拿出带来的见面礼:两罐台湾人在厦门生产的铁观音,每罐价值八百块大洋;两大包美国进口的高脂奶粉,每包价值六百八十块大洋;两部厦新最新款式的手机,每部五千一百块大洋,还有两条羊毛围巾。再就是厦门出名的鱿鱼干、桂圆干和花生酥、馅饼和糖果等土特产品。

    礼物放到矮矮的小桌上,我不好意思地说:“姑妈,见面一点小意思,我不知道这里用……用水这么紧张,而且……而且手机还不通,所以……所以……”

    姑妈和表哥表嫂,还有两个小青年,惊讶地看着一桌子的礼品,不要说没吃过没用过,可能有的还没见过。小黄对着小表妹叽里呱啦说了几句英语,我怎么着也听出小黄是在夸奖我这个晚辈很孝顺,我多少有点欣慰。

    姑妈说:“阿雄啊,能来俺就高兴,还带这么多东西,俺都没见过,路上不沉得慌啊。”

    表哥也说:“大兄弟,俺们明白你和大妹子的心意,以后会用到的。”

    看来真得以后用了,这是出发前一天我们三人商量好的,采购了这些看来在山里很难用的礼物。原来是想如果找到黄莉华家乡和亲人,送些高挡次的衣服最好,可又不知付家有几个人,他们的身材是多高,所以最后买了这些东西,加上送政府官员的礼物,我们三个人的旅行袋装得满满当当。

    的确,我们曾有过许多设想,但就是没想到这里缺水,通不了电话。我抓着头皮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以后用,反正这次要把你们接到厦门去。”

    李雅芩也说道:“是啊,原来我们和华姐还以为这些东西最实用,没想到却是最不实用的。姑妈,我们到厦门再买。”她把黄莉华也带上了。

    昏暗的灯光下,在做记录的小表妹眼睛都快贴到小本子,她也说:“姑妈,华姐现在生活很好,她希望你们能到厦门去。”

    我又对着表哥表嫂一番解释:“对,大哥、大嫂,既然我们认了亲,就请你们一起到厦门去,以后就住在那里,两个孩子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我来安排,孩子还小,应该继续学习,这也是黄家人的心愿,姑妈你看怎样?”

    没等姑妈说话,表哥急忙说:“大兄弟,使不得!使不得!俺不能去,俺离不开这个家,俺也没有什么能耐在外面工作。孩子吗……只要他们愿意,就让他们去,在大山里也没多大出息。”

    姑妈也说:“是啊,去看一下可以,阿雄,俺还是要回来的,这是俺的家啊。”

    其实我也知道老人思乡,不可能轻易挪动,但我很想改变这里的面貌,能请他们出去,一方面见见亲人,看看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一方面也好商量一下,如何改变付家的现状。在厦门临走时,大哥有过特别交代,按照他的说法,如果找到小妹家乡和亲人,他们在农村,一定要象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帮助他们富裕起来。大哥知道河南农村比较苦,不过我想,大哥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这种苦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

    请姑妈出山去厦门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我们谈起山村的事。

    表哥和姑妈说的一样,他告诉我们,村里最困难的就是交通和用水。其实山里也有不少土特产品,但都得看天收成,运输也是大问题,今天我们就深有体会。人说要致富先修路,一点不假,表哥认为只要修通公路,接通水源,大伙儿苦干几年,一定可以发家致富。

    听到这些,我头脑快速转着,却一下想不出什么来。

    小表妹还是不断在那个小记事本上记着,李雅芩却没吭声,好象在思考什么。

    过了一会儿,李雅芩才用那种与她年龄不太相符的语调说:“雄,小妹,我看明天我们先到现地考查一下,了解清楚,回信阳后,小妹以报社名义和市里有关部门沟通一下,征得政府支持,先帮助村里修通公路。同时,我们出一部分资金,帮助村里解决用水问题,你们说怎么样?”

    小表妹很赞同,连忙记在小本子上:“哇塞!姐,你真有办法,我赞成,史主任一定会帮忙的。这里的老百姓实在太苦了,我从来没见过。”

    在李雅芩启发下,我脑袋一转:“表哥,我有一位做贸易的……哦,就是做买卖的朋友,到时我请他专门来一趟,看能不能帮助你们搞搞农副成品销售。你们这核桃、红枣、花生很不错,又大又好吃,如果能拉到厦门去,我想价格一定不低。”

    老人高兴起来,表哥激动起来,连在边上听我们谈话的表嫂和两个少男少女也兴奋起来。

    没想到小黄也忽然说:“大哥、大姐,解决村里用水我也参加一份。”

    我惊讶地看着这位名不经传的美籍华裔姑娘,她不仅外表漂亮,心灵也很美,我们的“行动计划”又曾添了“新鲜血液”。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穷山野岭真面貌

    晚上,我和表哥还有他的儿子,在堂屋里搭地铺睡觉,我的“媳妇”李雅芩和老人睡一屋,是她“吵”着一定要跟姑妈睡一床,小表妹、小黄和表嫂,还有他们的女儿住一屋。

    山里天阴,可付家压箱的新被子只有一床,里面的棉絮只有七分新,我们几个推来推去,最后还是把这床唯一的新套旧里的新被子,放在了姑妈床上。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着这件事情,使我感慨万分。黄莉华的老家是老区,那里的人民为了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这里山区的老百姓生活还是那样苦,这使我非常难过,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帮助他们。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为深山老区的乡亲做点事,我想李雅芩和小表妹一定也有同感。

    为了节省开支,姑妈家不仅点着很小的灯泡,而且没有冰箱、洗衣机和微波炉之类的家用电器,电视还是那种早就淘汰的十四英寸旧彩电,所以我们自然睡得很早。这个晚上,我们三个男子汉盖着一条发着异味的破被子,虽然喂了一夜的蚊子,而且还不断受到老鼠的袭扰,但我却有一种到家的感觉,睡得挺扎实。

    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发现李雅芩、小表妹和小黄精神都很好,她们或许也有同感,或者是累了,都睡得挺好。

    起得更早的表哥表嫂,等我们起来早已把缸里的水挑满,早饭也已做好。我们每人仅用了小半杯水刷牙,四个人合用一盆水洗脸,以表示我们的节约。早餐是荞麦粥、红薯和馒头,这是昨晚上我们特意交代家里有什么吃什么,表哥就用舍不得吃的荞麦面做了粥,红薯家里有一大堆,馒头是昨晚剩的。我们喝着很少吃过的荞麦粥,啃着山里的红薯,用家里自掩的咸菜就着馒头,一个个都吃得很香。

    吃过早饭,表哥领我们上山看地,先是看庄稼地。

    翻过一道满是石头不很大的山梁,几块既不相连,也没有什么规律,更没有规模的梯田出现在眼前。梯田上下之间的墩坝都是用石头垒成的,而且地与地之间的乱石堆中,还种着几株小枣树,山上的石头确实太多了,土地十分珍贵。

    石头多本来也是好事,用石料搞点雕刻什么的也可以发财,我们福建惠安就是这样。但这里的石头尽是些乱七八糟的毛角石,根本没多大用途,就是修路,人家工程队也不会跑上百十里地来这里取料,何况山里还没有正式公路,真是个穷山野岭啦。

    表哥带我们来到一岔不到一亩的玉米地前,指着长得挺高,杆细节短的玉米苗,痛心地说:“大兄弟,坡上没水,庄稼只能长成这样,今年还算好,收个几百斤还有指望。”

    我是农村出生的孩子,知道几百斤玉米剥皮去芯,晒干后能有多少可吃的玉米粒。如果靠近城市卖个新鲜玉米棒子,倒还能赚上几个钱,可这里是边远山区,农民还得靠这些微薄的收成维持一年口粮,真是难为他们。

    “大哥,这是什么?”不远处,小表妹指着爬在地上看起来并不茂盛的藤叶问。

    表哥走过去说:“王记者,这是俺种的红薯,旱地种些红薯还可以。”

    “哇塞!这就是地瓜?”小表妹和李雅芩都很惊讶,她俩是第一次看见地里长的红薯。

    我却很内行地说:“这种地收成并不是很好,虽然地瓜耐旱,但有水有肥一亩地也能收上个两三千斤。水啊,这是农民的命根子。”

    “是啊,俺从山东引来的品种产量很高,可大兄弟,这里没有水难啊。”

    我看见红薯地里,隔几行还套种着花生,这倒不错。听说河南产的小花生在山地里最能长,而且味道很好,如果表哥能多开些地种上花生,也会有很好的收入,但也得先解决粮食问题。

    小表妹拿起相机拍着,我估算了一下,姑妈家边边角角加起来差不多有两亩来地,因为不能种水稻,仅靠产量不高的玉米红薯,仅够维持全家人半年多的口粮,不靠政府救济当然不行。

    看完庄稼地,我们又越过两道山谷,翻过一道山粱,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终于看见半山腰朝阳的避风处,有一片核桃和枣树混杂的果树园。

    表哥指着这片虽然不很茂盛,但长势很好的果树,兴奋地说:“大兄弟,这就是俺家和另外一户的果园。翻过一座小山,还有好几户人家的果园。”

    我赞赏道:“表哥,不错,好象面积小了点。”两姐妹也发出赞叹声。

    “是啊,山上搞条机耕道倒还好办,就是缺水,所以俺们果园面积都不大,而且都是东一块西一岔的。”

    看着果树园,李雅芩认真问道:“表哥,这种山地是不是有了水就好办了?”

    “是,大妹子,只要有水,搬石头开荒造地俺倒有得是力气。还有树苗,听说山外有不少好品种,就是太贵了。”山里人实在,表哥有什么说什么。

    “哦,那一般一棵优质的枣树苗要多少钱?种下多少时间才能结枣?”

    “一棵02矮要30元,两年就可挂果……”

    其实我也知道,如果有水有肥,有了好品种,只要气候适宜,科学管理,果树的产量会很高。台湾人在福建就办了不少果林场,他们把忧质品种引进来,产量可以比当地品种翻上一到两番。但这对贫穷的山区来说并不容易,就拿台湾引进的大青枣,一棵优质树苗就要一百来块钱,相当于姑母家一月的生活费用,这里的生活水平实在太低了。

    一个上午,我们看着地,乘爬山的功夫也看了道路,虽然搞不清东西南北,也搞不懂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总觉得这里离正在建设的高等级公路不会很远。一路上,李雅芩不断问着记着,和我商量着,头脑里好象在酝酿着什么。小表妹也不断用数码相机拍摄着,她准备回去编辑一下,交给慈善机构。

    回来后,我们又到老村主任家坐了一阵子,村主任很肯定地告诉我们,只要再建十几公里公路,就能与在建的新公路相接。而且,解决水源问题他早有过设想和计划,几里外的大山沟里就有一股泉眼,终年不断,他曾经请县里的水利专家看过,只要建坝拦水修一个小型水库,然后用管道引进村里,就能保证全村的人畜和庄稼用水。老村主任告诉我们,山里人有得是力气,筑坝修水库绝对没问题,只是一直苦于没有购买材料所需的三十万资金。

    仅仅三十万啊,就难倒了庄稼汉。我们许多人都乐于帮助贫困农村建立希望小学,这当然对,但这没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你说孩子们连饭都吃不饱,哪能上得好学吗?

    等我们回来,三个美女累得一坐下就不想起来。我虽然出生在大山里,却生活在都市,也累得直想趴下,而姑妈一家人却生活在这种地方。为了吃水,他们得爬几里的山路,到老村主任说的那口泉水处挑水。孩子们为了上学,得下山到乡里的学校读书,难怪姑妈不愿让侄儿侄女再上学了,不仅不方便,而且住读还得花不少钱。

    一上一下,确实带来很大困难,这样贫穷的地方,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所至外,就是人们的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