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间攻略:无良农女发迹史-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修说的仔细,甚至连用途都说了,铁匠师傅大感精妙,在杜修付定金时,他说道“杜兄弟,你经常到我这儿来打东西,也是我这儿的常客了,你这机器的钱我不收了,只要你以后常来光顾我这铺子好了。”
杜修知道铁匠师傅的意思,他是想如果这东西打出来效果真好,想杜修卖个人情给他,他打出来在铺子里卖。
所以杜修也没有执意要付钱,谢了铁匠师傅的好意回村里去了。
铁匠师傅动作很快,仅仅三天把手摇式玉米脱粒机做出来了,而且效果不错,大大减轻了大家的负担,吕昌盛三父子把活儿全包了,轮流操作,没几天完工了。
与此同时,庆二叔家的苞谷也陆续收回家里来了,杜安去找玉土玩的时候,看见玉土在麻苞谷,那手都红肿了,杜安想着自家的玉米脱粒机已经用不着了,二话不说跑回家,跟亮子一起,想要将玉米脱粒机抬到庆二叔家。
一路遇到了不少村里人,见两个小家伙抬着这么大的家伙都有些吃惊,问着杜安这家伙是啥。
两个小子累得气都喘不出来了,哪能说得出话来。
正走着,听见一个流里流气的声音说道“哟,这是二郎啊,哪弄这么大个家伙啊弄哪儿去啊”
杜安和亮子放下玉米脱粒机一看,来人身着灰色的短打,模样长得贼溜溜的,嘴里还叼着一根草,站没站姿,走也没个走姿,完全是个典型的街头小混混,此人不是在镇混得风生水起的二流子齐得海又是谁,
齐得海从小也是个调皮捣蛋的,没个正形,以捉弄人为毕生志向,反正他是心里怎么高兴怎么来。
他小的时候,可也让村里人恨的牙痒痒,后来长大了,觉得大湾村不好玩了,去镇混了,不想在混混堆里还混的挺好的,捞了个老大当。
不过齐得海虽然混,却是一个有原则的混混,本性并不坏。
他爱捉弄人,爱看人笑话,但他从不偷鸡摸狗,这一点也时常让村里人拿来跟栓子作较,次栓子推老齐头,齐得海回来知道后打了栓子,还让村里人拍手称快呢。
杜安也不怎么怕齐得海,跟他打招呼,“齐大哥好,齐大哥你是回来帮齐老爹收庄稼的吗”
齐得海嘿嘿笑两声,他的确是回来帮他爹收庄稼的,不过却是指使一帮小弟下田,他自个在树荫下坐着乘凉,粮食收回来了,那帮小混混被他打发走了。
“大郎,这是啥”,齐得海的目光很快又转回来了脱粒机,还摸来摸去左右看看,“这东西挺沉的吧,我听说你们要去庆二叔家里,走,哥我送你们一程。”
齐得海扛着东西径直往前走。
“齐大哥,谢谢你。”,杜安和亮子忙追了去跟齐得海,杜安很卖弄地跟齐得海说起了这个机器的用途,齐得海一听,脚步顿了顿,语气还是流里流气的,“哟,这东西这么方便啊,那敢情好啊”
齐得海扛着东西转了方向,转而往与庆二叔家相反的地方去。
杜安一愣,“齐大哥,你走错方向了,庆二叔家在这边。”
齐得海头也不回的说道“谁说我要去他家了,我要回家,刚好我爹也逼着我在家麻包谷,有了这东西,我还去受那罪干啥”
杜安和亮子面面相觑,想了想还是追了去。
老齐头在家麻苞谷,看见齐得海扛着个大家伙回来,横着眉眼,“又跑哪里去野了成天儿的不见人影,这家你干脆别回来了”
齐得海嬉皮笑脸地说道“爹,我这不是看你挺辛苦的嘛,去给你弄了个方便的东西回来,只要有了这个东西,不用你老人家自个儿辛辛苦苦麻苞谷”
齐得海说着,把那东西摆好,在老齐头面前示范了一遍。
老齐头这时也满是惊的摸着脱粒机,正要问齐得海这东西哪儿来的,杜安和亮子气喘吁吁追了了。
“齐大哥,你要借东西你跟我说啊,干啥抱着东西跑啊”
老齐头一听怒了,敢情这混小子又使坏,抢人家小孩子的东西
老齐头当即气得吹胡子瞪眼,脱了鞋子朝齐得海打去,“你个混小子,我让你不学好让你不学好老子今天不好好教训你”
齐得海一边跑躲着他爹的臭鞋,一边叫个不停,“爹,你要打也换一双干净的鞋,瞧这臭的都快熏死个人了”
老齐头气红了一张脸,追着齐得海打个不停,“混小子,你还嫌老子脚臭,你也看看自个儿那双大脚丫子”
看看这父子俩一个追一个躲,杜安和亮子两个小子很快觉得好玩起来,不过没过一会儿,却是开始拿杜安和亮子做挡箭牌了,老齐头没打到齐得海,反而把自个累得不行,索性丢了鞋不打了,而是满含歉意地对杜安说道“二郎我家这小子不懂事,实在是对不住你了,我这送你们回去,还有这东西”
老齐头朝齐得海吼道“你这个臭小子,还不快下来给人家把东西搬回去”
齐得海站在院子里那根大树的树杈,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爹,要搬你自己搬,还有啊,这东西你要搬走了,我可不帮你麻苞谷了”
老齐头又是一阵气结,杜安忙道“其实、其实我家的苞谷已经脱完了,这东西也用不着,要不、要不跟我先借给你家用两天吧”
“这那哪成啊”,老齐头又有些心动,又有些不好意思。
杜安嘿嘿一笑,“齐老爹,你不用客气,用完了给我家送回去是了,那啥,我先走了”
杜安和亮子一溜烟儿跑了,老齐头在院子里看了好一会儿,才对齐得海说道“你这个混小子,让老子碎了一辈子的心,还没个半大的孩子懂事”
齐得海直接躺在树杈睡死了。
杜安准备去给庆二叔家的脱粒机没了,他本来承诺了玉土,这下失信于人,他不好意思再去找玉土,垂头丧气的回家了。
………………………………
第292章 0292作坊
杜修看见他这样没精神,问起了原因,杜安把路发生的一切都跟杜修说了。
杜修不由得感到好笑,说道“这有什么你去跟二叔说,他要真的需要这脱粒机,去镇的打铁铺子你买一台是了,都是现打好的。”
杜安的眼睛亮了亮,又立刻跑去告诉庆二叔了,庆二叔一家正为这苞谷脱粒的事儿心烦,现在庆二叔也是兜里有闲钱的人,一听说还有这样方便的东西,立马去镇买了一台回来。
村里其他人听说这脱粒机的功能,有些富裕点的家庭干脆也买一台,那些不舍得花钱的,等别人家用完了再去借,渐渐地,这脱粒机传开了,又让打铁铺子的生意红火了一把,这一来二去的,杜修家跟镇的打铁师傅也熟了。
苞谷脱粒后,趁着这几天天色好,开始铺竹席晒苞谷,因而这时候的农家,随处可见平坦的地一片金黄金黄的,从高处往下看时,如同一张锦绣织的布帛美景
老齐头家的苞谷脱粒后,他满怀感激地将脱粒机送回来了,还拉着齐得海一同来的,让齐得海给杜安赔罪。
齐得海嬉皮笑脸,却周周正正地对杜安做了个揖,“前些个儿是我唐突了,二郎莫怪。”
杜安摆着手,不好意思地笑着。
老齐头父子走后,曹大姐带着虎子来了,曹大姐这些日子摆摊虽没赚什么大钱,但却够她们母子两个生活了,她是来将欠顾软的钱还给她的。
顾软见曹大姐现在也是手里头有余钱的人,没跟她客气,她要是不接,可能曹大姐心里会更不好受。
虎子去院子里跟几个孩子一起玩了,桂花虽也是个孩子,但却是几个孩子最稳重的,有她照看着孩子们,连沈氏都省了不少心。
曹大姐在屋里跟顾软说起话来,顾软问道曹大姐摊子的生意如何了,曹大姐说还是老样子。
顾软又问了一些问题我,说了一会儿,顾软似想到了什么,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大姐,我这儿还有个赚钱的法子,不过恐怕有些辛苦,不知道你”
“弟妹,你还不知道大姐我,是在苦水里泡大的,有啥苦不能受的,你若有赚的法子可以告诉我,我是感激都来不及。”,曹大姐推心置腹,她是打心底感谢顾软的。
顾软见状,放心说道“是这样的,现在不是收苞谷的时候吗村里人也都是种了苞谷的,你不如去铁匠铺子里打个工具,不赶集的时候你在大湾村或者附近村里串串,问问有没有谁家要崩爆米花,那东西小孩爱吃,你给人家的收个手工钱,只要不贵,庄户人家也不会省那几个钱。”
曹大姐听他顾软说的东西很新,按耐不住激动的问“弟妹,啥叫爆米花呀我咋从来没有听说过”
“是用苞米或者是大米崩出来的,这个我仔细跟你说说”
接下来顾软将爆与米花有关的一切都跟曹大姐说了,还将她很小的时候在乡下奶奶家见到的老式爆米花机画了下来,曹大姐没有二话,当即拿图纸去打了一个简易机器,机器出来后,效果还是不错的,崩出来的爆米花孩子们都喜欢吃,吃过的孩子便去跟别的孩子炫耀,这下不用曹大姐去每家每户的问,村里那些孩子自个儿提着自家的苞米或者是大米找来了,只需要换给两个铜板,可以在曹大姐这个崩一斤的爆米花。
这个活儿虽辛苦,但一天下来也能赚个四五十。
虎子病好了,这日子也过起来了,曹大姐越来越有盼头了,笑的时间越来越多。
而反观何家那边,自从何老三落下病根后,在床躺好几个月,姚把这治病喝药,可把已经姚金娘那点子积蓄花的差不多了,于是何老三这一房成了何家里头啥也不能做的现任,何家大房二房闹着把家分了,这下何老三和姚金娘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何老三和姚金娘、何大婆子都对曹大姐恨之入骨,奈何他们惧怕里长手的那份认罪书,不敢轻举妄动,何老三也没那报复的体力,只得看着曹大姐越过越红火,自己越过越凄惨而咬牙切齿,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说可真是度日如年。
过些个时日了,曹大姐又开始去附近的几个村里走动,都是搭乘狗剩的牛车,曹大姐现在对村里那些流言不像当初那样在意了,这一来二去的,她和狗剩倒生出一股不一样的情愫来。
本来狗剩也是个苦命的人,家里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相继过世,他也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后来好不容易娶的媳妇嫌他没本事跟一个货郎跑了,连一子半女都没给他留下,还卷了他为数不多的钱。
但狗剩并没有因此沉浸在悲痛,反而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而他之所以处处帮曹大姐,起先只是因为同病相怜,后来相处久了,他才发现曹大姐是个勤劳的女人,像他想象的好妻子,跟这样的女人过,只要安安分分的,日子怎么都会过起来的,是何老三不懂珍惜而已,狗剩时常想,要是她跟自己过,自己会怎样怎样,于是渐渐的也有了那方面的心思。
只当时曹大姐一心扑在虎子的身,为他的病奔波焦虑,他也没去提那事,现在虎子好了,他觉得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但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跟曹大姐开这个口,更不知该怎么开口,便也继续耽搁了。
曹大姐的爆米花生意越做越大,而顾软这边,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顾软总结出了经验,终于做出了红薯粉,而且味道还很正。
在别人家都忙着农忙的时候,一家人齐心协力地做出了第一批红薯粉。
杨掌柜听说杜修家又琢磨出新鲜吃食,便也急不可耐的来了,顾软使出浑身解数用红薯粉做出千百怪的菜肴,让杨掌柜吃的前无所有的满意,最后的合作自然是没有什么悬念了。
………………………………
第293章 0294排场
然后杜修想着,自己家里越来越有钱了,可村里其他人却仍旧那么穷,这样下去,他们家要成为众矢之了,所以杜修的意思是,不如把大湾村的人都拉到这红薯粉生意来,虽然不能让他们也能赚得满身的金元宝,但是能让他们的日子以前过得好,而且之前里长亲自来他们家说过那番话,让他们发达了,别忘记村里人,他总得给里长一个面子不是不然以后如何在这大湾村混下去
再则红薯粉的需求量也大,光靠他们家也实在做不了多少,于是杜修跟顾软提了一下,顾软也是这么想的,夫妻两个商量了一阵子,最后敲定了,在大湾村收购红薯进行大规模红薯粉加工,这样也要建一个作坊,从村里招人到作坊里工作,这样能让大家都能得到好处,不愁红薯喂猪可惜了,在家的妇人还能在村里找到一份工作。 敬请记住我们的址:匕匕小說:Ыqi。
杜修去找了里长,里长自是高兴不已,批了一块地给杜修建作坊,将这事儿通知了村里人。
有里长出面做担保,这作坊肯定是开的起来的,因而大湾村的村民都很高兴,对杜修家又多了一丝佩服和尊敬在里面。
地里的粮食都收回来,粉条作坊紧锣密鼓的建起来了,村里得闲的人都来帮忙,也不要工钱,毕竟这是对村里人都有益的事儿。
村里人也都将红薯送来了杜修家,以一钱三斤的价格成交。
张氏听说杜修家又要建作坊了,虽然嫉妒杜修家越过越好,可也没办法,人家过得好,肯捎带着曹大姐这些不相关的人也不惦记着她这个大伯娘,她也只能在背地里骂一声忘恩负义而已。
在杜老爷子打断将家里红薯卖给杜修家后,柱子两兄弟准备将红薯背到杜修家去。
张氏阻止了两兄弟,“去啥他家收个红薯咋那么了不得了还要老娘我亲自给他送去,你等着,我这让大郎自己来拉。”,说完,张氏风风火火,空手去了杜修家。
杜修家大门是打开,杜修和吕昌盛三父子在门口秤村里人送来的红薯,张氏大摇大摆走过去道“大郎,我家里面有几千斤红薯,你赶紧的把牛车赶过去拉过来,对了,我可是你的大伯娘,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红薯,要不是看你是我侄儿,我才不卖,所以这价钱可不能跟别人一样,不然我这红薯算烂了,我也不便宜你”
杜修面无表情的说道“一钱三斤,大伯娘要卖送过来,不卖,那让它烂了吧,我这儿还忙着呢,麻烦大伯娘你让让。”
这话把个张氏气得够呛,最后还是回家去让杜大林三父子把红薯背来,一钱三斤卖了。
红薯卖了,张氏还不走,在杜修家大门前指手画脚,说这家的红薯不好,那家的红薯也不好,把村民都得罪了个干净,最后才被杜修想法子给弄走了。
郑氏来的时候,倒没闹什么幺蛾子,将红薯过秤拿了钱,才对杜修说道“大郎啊,你看你家连作坊都建起来了,这作坊里没个信得过的人帮你打理着,你也不放心不是让你三叔和顺子兄弟过来帮你一块儿打理吧,你看他们适合做个啥,你给他们安排个是了,我呢,也跟着在作坊里打打下手,反正三婶信得过大郎你,你是不会亏待三叔三婶的。”
见他自顾自地忙活,郑氏又说道“你看你二伯一家,富贵在镇跑堂,有正正经经的事儿做,丰年夫妻两个也在刘家豆腐作坊,天天有工钱了,你二伯二伯娘也整天在家做那啥香肠,银子也跟流水似的哗哗的流进来,一家人富得流油,只有你老实巴交的三叔是个只知道在泥里刨食的,你说这都是同胞的兄弟,咋整也不能相差太大不是况且你连外人都捎带了,总不会亏待你三叔吧不然别人还不得误会大郎你眼里没个叔伯兄弟”
杜修对郑氏那些自以为很巧妙很聪明算计他的话很厌烦,想做只拿钱不做事的老板享受,你得看看自个儿有没有那个本事,跟人家有没有那个交情不是
“三婶还真会安排别人家里的事。”,杜修似笑非笑说了一句,说得她脸色讪讪的,“不过不好意思,我家里的事我自己会安排,不劳烦三婶你费心了,我先前已经说过了,这作坊是特意为村里人开的,名额有限,所以每家每户只能出一个人来作坊里工作,我若以公谋私让三叔一家都进来,别人会怎么看我怎么看身为秀才老爷姐姐的三婶呢”
他特意强调了秀才老爷,让郑氏的眸子闪了一下,杜修又说“还是说三婶已经说服了谁家把名额让出来给你”
杜修这话的意思,如果你非要进来,是抢了别人的名额,这样一来,送红薯过来的乡邻都有些虎视眈眈地看着郑氏了,说好了每家只能有一个人在作坊里工作,郑氏一家都去了,他们心里会不高兴,但也不会说出来,可若是郑氏一家去占了别人家的名额,他们可不会同意。
郑氏惹了众人,讪讪地笑了笑,“那三婶让你顺子兄弟去,你给他好好安排一个活计。”
郑氏没在杜修这里讨到好,也灰溜溜的走了。
作坊如火如荼地建起来了,很快开了张,来作坊工作的,大多数都是妇人,而工钱则是按每个人工作的难易和辛苦程度来划分的,但最低的每天也有50的,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高了。
尤其对于不能出去赚钱的女人来说,每个月能拿着工钱回家,不再依附丈夫,她们在夫家腰板也挺直了。
杜修一家负责粉条的生产管理,采取的是各司其职的流水操作,而销路方面有陆家在,完全不用发愁。
与此同时,顾软饬的暖房也长出蘑菇来了,她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卖蘑菇赚钱了。
与一品居能在这秋天收到如此新鲜的蘑菇,酒楼生意自是更好,而且有制冰技术,这些蘑菇可以用冰镇住送往陆家其它酒楼,所以陆七也赚了个满钵。
………………………………
第294章 0294搅了
杜修家里的进账越来越多,这只进不出的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一家人开始商量怎么合理利用这些钱,让它钱生钱,最后结果自然是买地。 匕匕
大湾村没什么人家要卖地的,于是杜修找了一位信得过的伢人,最后在大湾村附近的几个村子里,买下了近一百五十亩的良田,而这些良田,自然是用来种菜籽的。
另外,因为刚好有户大户人家急于脱手两个庄子,杜修也抓住这个时机,一口气把两个庄子买了下来,而这两处庄子,名下也各有七八十亩的地。
这样下来,他们家已经有近三百亩的土地,这当初杜修的爹置下的还多,不过土地是农民的根本,谁也不会嫌多,顾软已经决定,在这三百亩的土地,全部种菜籽,明年来个大丰收,然后又接着种西瓜。
在一家人拿到三百亩土地的地契,高兴得合不拢嘴时,郑氏来了。
郑氏来是因为她儿子杜康顺相看媳妇儿的事,他年纪越来越大,再拖下去也不是回事儿,再加郑氏家里如今的情况,急需要钱,郑氏希望能给他找一个家境富裕的媳妇,最好能带来一笔丰厚的嫁妆。
于是郑氏拖周媒婆给她注意注意,前些个儿周媒婆找到了一家勉强符合郑氏要求的。
那家也是庄户人家,不过家里几个儿子都有出息,只有一个小闺女还没有出嫁,因为是最小的,家里自然万千宠爱,几个兄长都给她备了一份嫁妆,在乡下,这嫁妆可真是丰厚得不得了。
郑氏本来有点看不那家家的家世,不过想到这嫁妆,她还是觉得可行,让周媒婆去那家游说游说。
对方父母提出要先见杜康顺一面,郑氏觉得不能让人家小看了自己家,所以来找杜修借马车,打算去和对方父母见面的时候坐马车去,这样有派头,让对方知道他们可不是普通人家。
郑氏说要借马车的时候,先很煽情的杜修说了自己养儿子的不容易,但那话里话外,透露着如果杜修不借她马车,是故意坏了杜康顺姻缘的意思。
最后杜修答应了,但不是被郑氏感动了,而是他觉得杜康顺还是个不错的人,而且杜康顺年纪也大了,的确不能再拖下去,这次要是对方父母满意杜康顺了,这婚事不定成了。
郑氏达到了目的还没走,对杜修说道“大郎,你看建这不是快要考试了嘛,得多看些书,前些个儿童从你这儿借去的书,建已经看完了,这不,他又托我再给他借几本。”,郑氏掏出一张纸递给杜修,“是这么个书名,你给看看有没有,要是有,先借给建看看吧”
杜修没有接纸条,只他嘴角忍不住抽了抽,继那次郑氏拿他的书被要回后,郑氏接连来借过好几次的书,而且从来都是有借无还,那些书一到了她手里石沉大海了。
杜修也宝贝那些书,郑建让郑氏出面来借书,借去了是郑氏的事,他觉得还不还那也是郑氏的事儿,这种无耻的想法从一个读书人脑子里出来,可真让人有些无语到了极点。
杜修这次不想再让郑氏得逞,觉得从他这里很好占便宜似的,他说道“三婶,你前几次从我这儿借的书还没有还我呢,想必是秀才老爷还没有看完吧,既然没有看完,那等他看完了还我,再来借其它的书吧。”
郑氏脸色一僵,“大郎,读书人不嫌书多,建借去了总归是要看的,书多一点,他看得多,知道得多,考试起来更有把握,你不会是不想借书给他看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