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浩然正气-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大的功绩是松沪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松沪会战,他是第一支到达战场的杂牌军,全军在大场血战五昼夜,以七千余将士的伤亡坚守住了阵地,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战后被认为是淞沪会战中最能打的五支部队之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杨森在堵截日军后撤途中,在珠影山全歼了企图接应的日军第9混成旅团的一个大队,这是一个得到日本战史丛书确认的很实在的战果。
但杨森最出名的还是“色”名,他妻妾成群儿女众多,公开的妻妾有十二位,号称“十二钗”,子女四十多人。
杨森自己随心所欲,对于妻妾却管束甚严。他有名目繁多的家规,如规定每个早上必须早起,统一着军装,扎腰带,由一名副官带队出操,风雨无阻。吃过早饭后,还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的正课,要学古文,学英语,弹钢琴,不得无故缺席旷课。壹看书w ww・1kanshu・cc稍有触犯,便会遭到杨森鞭笞,谓之曰打“满堂红”。对于这些,杨森颇为自得,他多次向其他军阀介绍经验,大言不惭地说:“我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不然那屋子人,咋个镇得住嘛。”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丽对于女人而言,无异于抱璧藏祸。就算在杨森的严厉管束下,还是频频传出他的妻妾红杏出墙的笑话。
梁子湖北岸两里地开外的山谷中,一片帐篷悄然而立,四处看不到灯火,但暗淡的月光下,到处都是明岗暗哨,这里就是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指挥部。
**的夜空侦察机太厉害了,就算是师团指挥部也只能隐藏在密林的夜色中。外面虽然看不见一丝亮光,但在中央部位最大的一个帐篷里,却是一片灯火辉煌,参谋将领穿梭其中,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师团长村上启作中将正黑着一张脸在帐篷里来回踱步,刚刚突如其来的枪炮声让他让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此刻正在焦急地等着前方的消息。
以一个师团的兵力阻挡**两个集团军的进攻?村上启作身上的压力不可谓之不大,但让他庆幸的是,他面对的不是蒋浩然的部队,现在的皇军对于第四十集团军,简直是谈虎色变,村上启作也不例外。
除去这个因素,让村上启作稍微放心的,是这一带独特的地形,虽然整条防线区域不小,但众多的湖泊相连,让通向武汉的大路只有三条,道路狭窄崎岖,易守难攻。
而在这三条大路上,皇军已经占住地利构筑了完备的工事,只要守住了这三条大路,基本可以保证整条防线无忧,除非**有足够的船只过湖,但这几乎不可能,别说船只,皇军撤退的时候连老百姓家的床铺、门板都集中销毁了,附近的树木更是因为这几年的城市建设,早已伐光了,最近的恐怕都是几十里开外才有,等**伐来树木,再造船,三四天的时间也基本过去了,而村上启作的任务就是坚守防线四天,等他们造出船来,他也基本可以撤退了。
第39师团是一个乙种师团,下辖两个旅团四个联队,1939年才组建的,打过最大的战役就是今年年初发动的枣宜战役,这是一场对鄂北的第五战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扫战役,也是趁着蒋浩然还在重庆白公馆里关着,皇军想趁此解决武汉北面威胁的战役。
在此役中,第三十九师团一战成名,歼灭了**第三十三集团军总部,导致一代名将张自忠将军阵亡于鄂北十里长山。此役虽然没有达到全歼第五战区的目的,但给予其重创,村上启作也是在此役后由少将上升至中将。
在焦急的等待中,村上启作终于等来了前方的消息,**向三条防线同时发起猛烈的进攻,但最让他崩溃的是,梁子湖和鲁湖的水面上居然出现了无数的竹排,这么宽阔的水域,有了竹排,到处都可以登陆,整条防线基本上可以说是千疮百孔。
“八嘎,八嘎牙路!”村上启作挥舞着拳头咆哮起来,但也没有失去理智,即刻命令将情况汇报给十一军司令部,告知防线已经无法坚守,部队只能即刻撤退进入巷战,否则部队马上就会陷入之那军的四面包围。
村上启作甚至没有等司令部回电,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有序地向城区撤退,进入巷战准备。费尽心机构筑的一条防线结果白忙活了,被**一触即溃,从撤退到布置防御,两天都没有守住,要想凭借巷战再坚守两天?在兵力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简直是千难万难,村上启作想想都头痛。
………………………………
第八百九十七章 一箭之仇
但不管你头痛不头痛,该发生的事情依然会发生,挡都挡不住。
就在日军开始的撤退的时候,旱路的**三路大军也发起了冲锋,水路的各路大军更是加快了速度,甚至在日军还没有来得及撤出战场,他们已经开始登陆,位置上已经比日军更靠近城市的边缘。
接下来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混战,整个武汉西南方向的外围都打成了一锅粥,几十里的防线上到处是枪声阵阵、爆炸声隆隆,一直到天亮边才渐渐稀落。
**两个集团军十多个师十几万人马,对付日军一个乙种师团加一个伪军师,全加起来也不过三万多人马,胜负结果可想而知,日军简直是一路溃败,伤亡无数,据战后统计,光在外围的战役中,日伪军的伤亡就接近一半,**简直是追着日伪军的脚后跟就进入了武汉,残酷的巷战也在黎明前如期打响。
一夜的混战,导致前方部队已经进入巷战阶段,但后方还有日军在某个山头、隘口负隅顽抗,但基本上这些鬼子离死神也就一步之遥,从中也可以看出日军的指挥系统也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连撤退都不能干脆彻底地执行。
说实话,这要是在抗战初期,日军一个乙种师团别说是阻挡**两个集团军前进,就算是向他们发起攻击,将他们打垮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前面不还提到过板垣征四郎半个师团就打垮了中央军三十几个师吗?但现在的形势可不是抗战初期。
第二十七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大部分都是中央军的老底子,更有地七十四军、二十军这样的王牌军,自武汉会战结束之后,这两个集团军基本上都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战役,没有什么大的伤亡,又经过一年多的休整,部队已经全面整编,装备方面更是因为有了蒋浩然的331基地,比抗战初期都齐备,再有蒋浩然的全民抗战通电一出,将士们那一个个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打这一仗,士气已经是爆棚状态,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日军已经呈现败像,蒋浩然在东路一路高歌猛进,也给将士们无限的底气,综合这些因素,**能取得眼前的战果就不算很突兀了。
崭新的一天终于来临,上午八时许,岳麓山脚下的前敌总指挥部。
欢呼声震耳欲聋,委员长满脸兴奋像一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完全没有个领袖的样子了,一众参谋将领也是兴奋得不成人样,手舞足蹈咧着嘴笑傻的有,相拥而泣的更是不在少数,反正就是两个字――兴奋,兴奋得乱了套。
就在十分钟前,第二十七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纷纷发来电文,他们已经前面突破日军第三十九师团的防线,部队全面进入巷战阶段,全面占领武昌就在下一秒。
这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进入巷战,就意味着日军的空军已经完全失去优势,两支部队搅在一起,日军空军对**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而**以绝对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再加上日军已经无心恋战急于撤退,势必会打成洪水席卷的架势,**可以说已经稳操胜券了。
“肃静,肃静!”委员长敲响了桌子,待喧哗声平息,委员长中气十足朗声道:“电令俞济石部、杨森部,第一个拿下武汉行营的记首功。同时,命令第三十集团军、第十五集团军,加快行军速度,向武汉推进,配合第十九集团军、第二十七集团军进行全面的清扫战役,务必将日军第十一军残余全歼在武昌的长江边。”
武汉行营的位置就靠近长江边,打下了武汉行营,基本上整个武昌就已经在**的控制下了,四个集团军同时涌进武昌城,对于急于撤退的日军来说无疑是灾难。现在从日军下达撤退命令还只有三天,要想在三天时间里完成整个撤退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别说是运走城内的设施,就连几十万大军要全面过江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当初南京保卫战,其情形和眼前的战役何其相似?南京守将唐生智接到委员长的撤退命令之后,三天之后敌人就打进了南京城,导致城里的守军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指挥系统直接瘫痪,甚至长官丢下士兵自己脚底下抹油逃之夭夭的情况层出不穷,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在没有长官指挥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敌人。
结果导致中国守军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了滞留城内的官兵陷入组织崩溃的境地,被俘官兵数以万计,并成为日军残忍屠杀的对象。
所以,委员长此时大兵压境,也希望看到日军出现混乱,故事重演,再次出现鲜血染红长江的场面,不过这次用的是日军的血,以报南京一箭之仇。
委员长话音一落,何上将扯了扯身上的将军服,挺身向前说道:“委座,您还漏了一道命令?”
“噢,什么命令?”委员长奇道。
何上将道“按照计划,打下武昌的时候,就是封堵日军退路的时候,这会我们该命令第五战区部队向金寨发起总攻了,以期达到全面包围敌人的战略目的,同时,趁着敌人的援兵还没有到达,快速向六安发起攻击,这样我们才能既占领了武汉,又粉碎了八路军入驻大别山的目的。”
“对对对,敬之提醒得对,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和德公来办吧,尽快催促白崇喜行动,绝不能给八路军有任何可乘之机。”委员长连连点头道。
“是,委座!”何上将挺身答道,随即又把脸转向了一旁的李上将,道:“德公,那我们就再研究一下该怎么来打这场战役吧?”
李上将却并没有回答何上将的话,反而把脸转向了戴笠,道:“雨农,你的情报属实吗,陈潜的第一战区部队是否真能在明天刚到信阳?”
李上将可没有忘记蒋浩然的交代,第一战区的部队没有到达之前,千万不能向金寨发起总攻,否则兵力一分,敌人趁机向信阳发起反攻,第五战区就有可能被敌人腰斩,所以,在这之前他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敲定。
………………………………
第八百九十八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
戴笠躬身答道:“德公,您就放心吧,第一战区的前锋部队明天一早绝对可以抵达信阳,后续部队也已经全部越过黄河,最迟两天后就可以开赴信阳一线,我获知的情报跟第一战区的电文基本对得上号,错不了。”
李上将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向着沙盘方向朝何上将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何上将会心一笑,似乎明白李上将为什么以多种理由推脱,迟迟不向金寨发起总攻了,但这也难怪,党国欺上瞒下的事情太多了,这些大员们一个个那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李上将也不点破,抬腿就走。
三人的对话让委员长和陈晨、薛岳都不禁侧目,一个个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但都只是相视一眼,没有再多说什么,谁都心知肚明。
委员长却有更关心的事情,两人刚刚离开,就急问戴笠道:“雨农,八路军现在到了哪里啦?有什么新动静没有?”
戴笠道:“八路军115师自信阳露了一面之后,就沿着淮河一路向东,经过十几天的隐匿前进,前天他们已经过了固始,现在应该已经接近六安了,其他也没有什么新动静,看来他们留在皖东一带打游击的部队也不多,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行动。”
委员长点点头,又看向薛岳,道:“伯陵,你确定八路军115师打不下六安?”
薛岳迟疑了会,说道:“如果雨农的情报没有错,八路军就只一个115师前往六安,我确定!因为六安对于日军来说那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几十万大军最后的出路,日军必然是重兵把守,而且一旦六安遭到了攻击,前方金寨、霍山还有后方合肥的援兵必定蜂拥而至,就算八路军能取巧拿下了六安,也根本不可能守住,只要他们守不住,那六安就等于白打了,他们大量地消耗了日军,等于是给我们做了嫁衣,敌人后方不稳,金寨必然大乱,不攻自破的局面都有可能出现,金寨既得,第五战区部队大军压境,六安妥妥是我们的。”
单论指挥才能,此时的指挥部里薛岳无疑是权威,他的话让人能信服,再次确定了戴笠的消息无误,委员长似乎如获重释,光复武汉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如果再把八路军逼回敌后,不论眼前还是将来,形势都一片喜人。
下午三时许,长江南岸武昌码头,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长官阿南惟几中将站在一艘小火轮上,望着爆炸声不断、火光冲天的武昌城区潸然泪下,身边木下勇参谋长和一众参谋将领也凝视着前方,脸上尽是各种复杂而痛苦的表情。
**来得太快太突然,让他们不得不炸毁所有带不走的物资和城内的重要设施,率领部队仓皇逃窜。
但也绝没有出现委员长希望看到的一片混乱的场景,日军的海军实力是**无法比拟的,各种运输船舶不计其数,而**空军此时也已经如同虚设,长江上更没有海军的威胁,再加上日军制定的撤退计划也十分有条理,除了第三十九师团在外围抵抗,其余的都有序乘船过江。所以,委员长希望看到的一幕并没有发生。
而且,促成日军能快速撤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906年平汉铁路通车,1936年粤汉铁路建成通车,从广州黄沙出发,历时44小时后终抵武昌徐家棚,这里便是粤汉码头,而隔江相望的是平汉铁路线。
为了完成两线对接,实现南北通途,1937年,国民政府花费巨资,在徐家棚修建了供火车渡江的码头,希望借助几艘大型轮渡来完成了粤汉与京汉两线的对接,贯穿整个南北动脉。(事实上,火车轮渡在这里已经不是先例,早在1933年,南京的火车轮渡就已经通车,成功地将沪宁线和津浦线连接起来。)
但随着抗战全面爆发,这一项计划被搁浅,原本计划从英国引进的两艘轮渡也没有能如期到达,但日军占领了武汉的之后,在已有的轮渡码头上,自制了两艘带铁轨的轮渡,实现了两条铁路对接。
有了这两艘巨轮,一趟就可以运送三千吨物资,基本上两个小时就可以返航,一天下来,随便十趟不是问题,如果不上火车,专门装载人员,两艘轮船一个运次就能达到两万余。
日军正是由于前方的战事不利,于昨天就开始停运物资,竭尽全力保证士兵过江,所以到现在,武昌城内的部队基本上已经全部过江,甚至连伪军都没有落下。
“阿南君,走吧,再不走之那军恐怕就要杀到江边来了?”木下勇从武昌方向收回目光,注视着阿南惟几道。
该引爆的重要设施已经引爆,城内一片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而激烈的枪声也越来越近,阿南惟几也知道第三十九师团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痛苦地闭上眼睛,仰天长叹了一声,道:“走吧,命令第三十九师团撤退。”旋即快步走向船舱,再也没有回头望一眼。
徐家棚码头,日军“武汉号”和“南京号”两艘火车轮渡静静地停泊在码头,或许是入乡随俗,日军在轮船的命名上居然完全是中国元素。
驳船上几十个日军士兵背着枪呈两个列队站在钢轨的左右两侧,钢轨上还有些技术兵,背着黄布袋子拿着榔头,这里敲敲哪里看看。
江滩上,连接渡船的钢架、石礅分组排列,错落有致,以江水的涨落来决定使用的轨道。石礅上架设着钢轨,渡船就停靠在石墩前的钢架上,船上的几名士兵挥舞着手里的小白旗,正在指挥船上的钢轨与石礅上的钢轨对接。
随即,一列火车徐徐开来,就在徐家棚码头停下,由岸上的火车头推动几节车皮,缓慢而精确地沿着铁轨驶进驳船,往返两次,上十节车皮就顺利地开进了驳船。
驳船的后半部分还留下一片不小的区域,日军这才指挥岸边的劳工上船,在钢轨上铺上木板,随后一个个的麻布袋子被劳工扛着上船,在木板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
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色曼陀罗
就在江滩边一棵大柳树下,一身粗布衣服头戴草帽的庄大栓双手环抱在胸前,冷眼望着江滩上忙碌的劳工,身后还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赫然正是在南京救援时露过一面的小顺子,看来是庄大栓的贴身跟班。
木下勇要求庄大栓在四天时间里给日军筹集一千吨大米,现在时间已经是第三天了,庄大栓却只凑够了两百吨,但木下勇也没有多说什么,现在连撤退都变得十分紧张,这些他已经来不及追究,只要求庄大栓尽快运到江边,现在也只能运多少过江算多少了。
“大掌柜,现在小鬼子都自顾不暇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给他们这么多粮食,依我看,后面的咱们就尽量拖,拖到明天也就不了了之了。”庄大栓身后的小顺子悄声说道。
“你知道什么,越是最后的时刻,我们越不能得罪这些小鬼子,免得他们发狂,将气撒在老百姓身上,两年的时间都熬过去了,不差这一哆嗦。”庄大栓白了小顺子一眼,说道,眼睛随即又看向了江中的驳船,又问道:“小顺子,你能确定这火车上装的就是电厂的设备?”
小顺子一昂头,很肯定地说道:“错不了,我亲眼看见他们搬上火车的,都没有用我们的劳工,是小鬼子自己搬的,大概是怕我们的人使坏。壹看书w ww・1kanshu・cc”
“粮食就算了,这电厂可不能让小鬼子也搬走了,不然以国民政府现在的经济能力,武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用上电灯,得想个法子让小鬼子的这两艘船动不了?”
“这还不简单,我们庄家可不只是擅长情报工作,暗杀也是一流的水准,只要把鬼子开船的干掉,这船就动不了了?”
庄大栓白了小顺子一眼,一指船上的日军士兵,没好气地说道:“说得简单,这么多鬼子,暗杀?你杀得过来吗?”
“他们碍事那就全部干掉!”小顺子原本干净的眼睛里突然露出一道凶光,不经意地朝西南方向一努嘴,随即变戏法似的摸出一个白色的小瓷瓶在庄大栓眼前晃了晃。
庄大栓不自觉地看向西南方向,只见一缕炊烟袅袅,顿时明白小顺子打的什么主意,注视了小顺子几秒,庄大栓点了点头,说了声:“小心点!”
“得嘞,您就看好了吧?”小顺子眉飞色舞地说了句,随即掉头就走。 壹 看 书 ww w看・1kanshu・c c
河滩下,几个小鬼子搭起一个临时灶台,正在准备晚饭,虽然时间还早,没有到晚饭的时候,但战争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河滩边上已经可以听到枪声了,这就意味着**已经离他们不远了,趁着现在还有点时间,小鬼子提前做起了晚饭,他们还有接应第三十九师团过江的任务,谁知道到时候还会不会有吃饭的时间?
小顺子穿着青衫短袖,头戴一顶礼帽手里摇着折扇,一副十足的汉奸派头,摇摇晃晃就走向了小鬼子的炊事班,还隔着几十米,一个鬼子哨兵就警觉起来,一甩背上的三八大盖,枪口对着小顺子呵斥起来:“八嘎,什么滴干活?”
“是我,庄小顺。”
小顺子摘下头上的帽子,慢条斯理地回答道,脚下的步子丝毫没有停顿,显然和这些日军十分熟悉。
“哟西,原来是庄桑,皇军大大滴朋友。”日军哨兵收起了步枪,重新背在了背上,冲着小顺子一脸笑容。
庄家长期和日军打交道,又是提供粮食、食用油这些日常物资,自然免不了和下面的小鬼子打交道,和城区里的守备日军认识也不奇怪。
“小林太君,你们这锅里炖着什么肉呀,这香气四溢的,把我的馋虫都勾出来了,怎么也得给我来一碗吧?”小顺子说着就递上一根香烟。
小鬼子接过香烟,用蹩脚的中国话眉飞色舞地说道:“香吧,羊肉,只要庄桑喜欢,吃多少都没有问题。”说着就冲小顺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小顺子也不客气,大摇大摆地走向了灶台,一口大铁锅里,满满一锅的羊肉翻滚着,正腾腾地向外冒着热气。
小顺子享受般地长吸了一口气,道:“嗯,香,太香了,快快,给我装一碗。”
“哟西!”小鬼子答应一声,随即指挥炊事兵立即找一个军用饭盒来。
趁着这个机会,小顺子右手拿起灶台上的勺子,在锅里搅动着,左手手里已经多了一个白色的小瓷瓶,瓶口朝下,一些未知的粉末在身体的掩护下全倒进了锅里。
“庄桑,这是您要得饭盒。”日军炊事员双手递上一只草绿色的铝制军用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