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浩然正气-第4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参谋回答,尼米兹将军早派人问过了,远一集团军里根本没有人染上这种病。
“这怎么可能,都是在一个战场,面对的都是同一伙敌人,怎么他们就不会感染,灾难全落在米军头上?”罗斯福道。
参谋躲躲闪闪有些不敢回答,在罗斯福的追问下才道出原委,军医已经给出了结案,病毒的传播者是人,岛军在岛上的所有妇女身上都接种了病毒,一旦与这些妇女发生两性关系,就不可避免地被感染了。
尤其前段时间停战了几天,导致部队在岛上疯狂地找乐子,现在潜伏期一过,就有了眼前这场疾病的大爆发。
而远一集团军因为蒋浩然治军严明,严令士兵不许,所以他们的士兵并无感染者。
罗斯福和马歇尔都沉默了,他们不得不承认,米国大兵战斗力不俗,但这方面的战斗力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些年轻、壮实的小伙子们,从不掩饰他们的,到处挥洒着他们澎拜的荷尔蒙,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而米方,也由于他们身处战火纷飞的前线,生命随时可能消逝,命运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他们这方面的管制比较松懈,促使这些血气方刚的大兵们肆无忌惮地宣泄着本能。
即便是在欧洲,他们也随时上演“霸王硬上弓”,也有用一块香皂、一块巧克力或一包口香糖,引诱饱受战火摧残、生计艰难的女子宽衣解带,这些,高层从来都知道。
更何况他们现在征战东南亚,面对的都是一些他们极度瞧不起的土著,而且还是跟澳军这些暴戾分子为伍,其放浪形骸为所欲为就更不难想象了,偏偏这次就酿成大祸了,归根结底还是高层的错误,更具体一点,是他们的错误,是他们管束不严。
但不管他们怎么懊悔,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们现在要想的,是怎么解决眼前的这场危机。
参谋走后,马歇尔试探性地问道:“要不……再让蒋浩然坚守一段时间,等到能腾出兵力来了,再赶他们走?”
“罗斯福道:“你就不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马歇尔道:“说实话,怕,但现在不是没办法嘛,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第十三空降师被敌人歼灭吧?”
罗斯福盯着马歇尔看了足足有五秒钟,最终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你去安排吧,估计那混蛋又少不了狮子大开口。”
马歇尔也苦笑不已,这事闹得,丢钱不说,还丢了脸。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眼下诺曼底登陆战已经到了最后的筹备阶段,他们也没有经精力再在此事上纠缠。
傍晚时分,中情局局长多诺万走进总统办公室,给罗斯福和马歇尔带来了一个更让他们震惊的消息。
就在今天上午,蒋浩然一行乘坐直升机从新德里出发,进入塔尔沙漠腹地,下午三时许,塔尔沙漠方向突然传来一声巨响,随即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升空,经久不散。
附近有许多人都目睹了这一幕,其中也包括中情局的特工。
蒋浩然的行踪自然会引起中情局特工的高度关注,虽然跟不上他的脚步,但他前往方向的所有特工都被调动起来。
特工们也在这时才发现,塔尔沙漠外围全部禁严,而且执行部队全是蒋浩然的远征军嫡系部队。
爆炸当时,他们从几十公路的距离都感觉爆炸声震耳欲聋,并且当时还发出了刺目的强光,有特工将当时的蘑菇云拍摄下来了,很快就会有照片送回来。
种种一切迹象表明,蒋浩然在塔尔沙漠进行了核武试验。
当然,最终结论还得等专家亲自前往试验地查看才能下。
………………………………
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糟糕的愚人节礼物
罗斯福和马歇尔听完多诺万的汇报半天没有吭声,脸色都十分难看,都到这田地了,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事假不了,蒋浩然已经研制出战略核武了,原本还处于怀疑阶段,现在好了,坐实了。
但他们此刻心里却是各种不踏实,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各种不舒服。
好半天,罗斯福才喃喃说道:“这真是我收到的最糟糕的愚人节礼物。”
……
当夜,阿三国新德里,远五集团军司令部。
年前汤恩伯率领十五个师支援阿三国,总指挥部就设在新德里维多利亚宫,宫殿式的建筑,坐西向东,采用红砂石建造,半球形圆顶反映出莫卧儿王朝的遗风,十分气派。
此刻的维多利亚宫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进进出出的都是身披国军将军服的高级将领。
指挥部里,蒋浩然在首位正襟危坐,下方莫不是冷如霜、汤恩伯、万建蕃、陈少宽、桂勇清、陈勉吾等这些高级将领。
桌子上摆着各式的点心、水果,还有酒水,每个人都高谈阔论笑逐颜开,不像是开军事会议,倒有些像庆功会。
也难怪他们会高兴,赶跑了英国人,他们就是阿三国未来的半个主人,还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将吉大港收入囊中,这种好事哪里找去?
蒋浩然尤其快乐,今天塔尔沙漠的那一场演出,搞得像模像样的,不但运来了一枚空壳核武弹,还郑重其事地将两位钱博士等一批专家全部请来,现场更是半个月前就开始禁严,用严格计算的炸药量,配属核武弹的各种能量,精心布置了一场核武试验爆炸,足以以假乱真,甚至经得起他日各国专家的现场检验。
一想到罗斯福、马歇尔震惊而复杂的表情,蒋浩然就禁不住傻乐。
“好啦好啦。”蒋浩然敲响了桌子,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开心的事情谈完了,下面我们就要谈一点严肃的事情,布置一下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大家一个个顿时都是一脸茫然,这阿三国战乱都已经平复了,他们也全面控制着阿、巴两国的军队大权,还能有什么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蒋浩然目光一扫全场,讳莫如深道:“怎么,你们都以为老子将近二十个师调到这里是单纯为了平乱的?”
众人面面相窥,更是一头雾水,没有人知道蒋浩然要说什么。
蒋浩然一言不发,起身快步走向身后的巨幅地图,一旁的林珑赶紧替上指挥杆。
挥动指挥杆,蒋浩然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土耳其、也门等,几乎整个红海东岸的中东地区画了一个大圆圈,朗声道:“在这……你们下一步的目标是这些地区,我不要求你们尽收囊中,但至少要有一半地区控制在我们手里。”
会议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所有的人全惊呆了,为蒋浩然的疯狂、为蒋浩然的野心。
国内岛军还没有完全驱除,东南亚还没有完全消化,战局虽然以趋明朗化,但还有无数的恶战在等着他们,他居然在这个时候就将目光放在了中东,要知道,这些地区目前全部都在德军手里,也就是说,他们要向德军发起正面进攻了。
可是……这个时候合适吗?
从战略上来说,这一步虽然跨得有些大,但蒋浩然必须要走。
诚如罗斯福、马歇尔所想,中国现在是以积弱之躯负重前行,再拖上东南亚这些一穷二白的国家之后,的确是有些老马拉重车。
要改变这种局面唯有在经济、科技、军工等方面高速发展,而这一切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有充足的石油。
中国不缺人才、不缺资源,甚至现如今都可以说不缺钱,唯独石油是硬伤,即便现在已经有了桂花油田和仁安羌油田,将来还可以开采大庆油田,但依然是杯水车薪,根本满足不了大时代的高速前进。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以电力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石油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石油工厂就不能开工,没有石油飞机、军舰、机械化部队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工业和现代化工业强国。因此各国对石油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勘探开采水平的限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石油的主产地仍然集中在寥寥无几的若干个国家手里,石油命脉仍然被英米苏等几个石油强国控制着。
整个二战期间,米国是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石油生产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甚至在二战中期一度占到了全世界石油生产的70%以上。
其次是英国,尽管英国本土和殖民地石油产量并不突出,但英国人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和影响力渗透到世界各大油田,从开采、运输到销售都能看到英国人的身影。英国人是米国人在石油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恐怕也是米国人不惜一切代价要削弱英国人势力的根本原因。
再就是苏联,但苏联的石油产量也不过是米国的六分之一。
其次再是委内瑞拉、伊朗、荷属东印度、墨西哥等国。
而在这个时期,中东的石油产量只占世界的百分之五,丝毫不起眼,全世界的人都还没有意料到,最大的石油产地在中东,全世界所有的油田加起来恐怕还不足中东的十分之一。
但这一切蒋浩然都了然于胸,占住了中东就等于占领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山,再也不惧英米的经济制裁、石油封锁,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都可以甩开膀子高速前进。
说实话,蒋浩然费尽心机将中南半岛、阿三国控制在自己手里,一切都是为问鼎中东做准备的,这种宏伟的战略目标又怎是没经过开化的当代人所能理解的。
“总座,您……您确定不是在跟我们开玩笑?”陈勉吾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抠着头小心地问道。
………………………………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世界第一流
整个指挥部里,也只有陈勉吾敢这样质疑蒋浩然,他到底是“土木系”的骨干将领,陈晨的人在蒋浩然的军队里有着天生的优越感。
当然,他也跟着蒋浩然有些年头了,腥风血雨地过来,身上也有些嫡系、亲随的做派,这话要是换了汤恩伯,打死也不敢这么说的。
“开玩笑?你看我像开玩笑吗?”蒋浩然冷冷地望着陈勉吾,却也并没有多加指责,放下指挥杆,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目光一扫全场,继续说道:“都什么表情?是觉得我的方案有些荒唐?还是对这个任务没有信心?”
“不是……总座,您一声令下,要我们打到柏林都没有问题,信心咱们远征军从来就不缺,只是,眼前的德军正在与米英、苏联狗咬狗,我们有必要插一脚吗,而且,这可是个惹火上身的主动,犯得着吗我们?”陈勉吾快言快语道。
汤恩伯也站了起来,道:“是呀,总座,阿、巴的战乱刚刚平息,局势并没有完全稳定,我们面对的是强大的德军,在兵力和后勤上我们都不占优势,贸然进犯恐有不妥。”
蒋浩然微微一笑,并不回答,而是看向了冷如霜,冷如霜当即心领神会,起身朗声道:“汤司令,后勤方面你大可放心,总座在两年前就开始为这场战役做准备,缅甸军工厂从开始生产到现在,所有的武器弹药全部都还压在仓库里,等的就是今天,至于兵力?总座不是刚刚给了阿三国、巴基斯坦四十个师的编制吗,四十个师加上你们十九个师,您还觉得兵力不够吗?不够也不要紧,后方还有中缅联军、中暹联军、中越联军、中新联军,只要有需要,他们都能通过海上运输、陆地运输快速抵达战场,这样,你觉得够了吗?”
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一场战役,这是什么样的战略眼光?他们也开始明白,蒋浩然恐怕是要用这些土著士兵来冲击德军的钢铁洪流了。
这些联军虽然组建时间都不长,但各国都一直有自己的部队,不管是伪军还是抵抗组织,至少士兵都是上过战场摸过枪的,稍加训练就能开赴战场,陆军嘛,没有那么多的高要求,只要会开枪懂得执行命令就行。
哪怕是沙子堆成的部队,他也胜在人多,拉出去都有一股子气势,更何况,在他们的后面还有十几个师的精锐拿着枪对着他们,不想被枪毙就得给老子往上冲。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汤恩伯和陈勉吾当即挺胸应诺,保证完成任务。
蒋浩然当即任命汤恩伯为前敌总指挥长,陈勉吾为副总指挥长,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组建中阿联军和中巴联军,配属给他们的武器已经在路上,十天之内就会全部达到,一个月之内就要形成战斗力。
当然,他们的进攻也还需要等待时机,他蒋浩然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一切只等盟军诺曼底登陆战打响,并进入胶着状态,德国开始往欧洲方向大量增兵,将后方的兵力抽调得差不多了,他们才开始奇兵突袭,以风雷之势快速席卷中东。
届时,苏军肯定也不会按兵不动,大规模的反攻是必然的,不管德军在诺曼底成败如何,三面受敌的都局面不可避免。
中东因为战线太长,并不是德军的必守之地,德军主力必然是将矛头放在英米和苏联,中东空虚的局面不可避免,远征军面临最大的敌人也许不是德军,而是中东地区各国的卫国势力。
对于这些势力都不用太给他们面子,远征军高调打起痛击德国法西斯的大旗,顺势将反抗势力全部剿灭,他们能屈服于德国,为什么不能屈服于中国,和尚动得我也动得。
分明是歪曲的理论,但众将领却奉为金科玉律,一个个点头如捣蒜。
“海军嘞,总座,我们有没有海军支援?”汤恩伯猛然想起般问道。
空军不用担心,阿三国一度是远征军的物资集结地,机场设施完备,现在远征军空军实力也非同小可,从中匀一部分出来肯定不是问题。
但中东地区靠海的国家多,如果有海军支援,不管是进攻、兵力投放还是后勤保障,都有莫大的优势。
蒋浩然笑而不答,却将目光看向了陈少宽,道:“陈司令,该你了。”
陈少宽似乎等这个时候已经很久了,蹭地起身,满脸兴奋地开始滔滔不绝。
黄河船厂成立已经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黄河船厂不止是完善了八艘主力航母和十二艘战列舰改造的轻型航母的配套设施,还自主生产了三艘大型航母、五艘中小型航母。
长江船厂整体搬迁也成为了现实,黄河船厂已经全面接收长江船厂的造船技术和科技人才,并且各种配套工厂的建设也进入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国人已经不需要英米的帮助,就能生产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航母。
并且,黄河船厂生产的航母,充分吸取了米国航母技术,改良了其中不足,全方位地考虑到了各种作战的需要。
中国造航母载机量大,航速快,续航能力高,加强了飞行甲板装甲和水下防雷装甲,提升防空火力,装备全新完善的雷达和电子系统, 总体来说,已经超越了英米航母,是世界第一流。
早在三个月前,八艘航母全部下水,一个月前完成了列装、试航,现在已经进入了战斗准备,随时可以开赴战场。
“……所以,中国太平洋舰队第四舰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随时准备向中东进发。”
陈少宽的话结束了好几秒中,会场才爆发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有道是“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但中国海军从成立到现在都不过十数年间,其中还遭致全军覆没的惨痛经历,其江南造船厂更是只停留在建造小型舰艇的水平上。
自蒋浩然横空出世,海军重新崛起也不过三四年,就这三四年的时间,凭什么叫嚣建造世界第一流的航母?
………………………………
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蒋浩然横空出世,海军重新崛起也不过三四年,就这三四年的时间,凭什么叫嚣建造世界第一流的航母?
这个问题也许有人想过,但并没有一个人质疑,因为他们有个无所不能的总座,有他们的总座在,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都会变得合情合理再自然不过的。
蒋浩然第二天上午就离开了新德里,专机直接飞往万象。
距离英帕尔只不过一个小时的航程,他都没有转道去看看。
东南亚战区总司令部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摆设、一个空架子,史迪威这个总参谋长也完全成了闲人。
琳达还在,虽然英军已经撤出阿三国,但她现在的身份依然是蒋浩然的翻译官、联络官,属于东南亚战区的编制,所以还留在了司令部。
蒋浩然到了新德里他们是知道的,但他们绝不会想到蒋浩然会就这么一走了之,说不定此刻正怎么地翘首以盼呢。
对于史迪威和琳达,也许蒋浩然是心存愧疚的,毕竟两人以前都是真心实意地对他,而蒋浩然则对他们利用的目的居多,尤其还对他们的国家做过不少“龌蹉”事。
或许这也是他不去英帕尔的一个原因,但谁知道呢?
回到万象之后,蒋浩然屁股还没有坐热,黄杰就向他汇报了一个令他大感意外的情报,尼米兹发来紧急电文,请求远一集团军暂时停止撤退方案,继续协防吕宋岛。
电文不是以官方的名义发的,而是以尼米兹的个人名义,言辞恳切,并且表示会给一定的补偿,却没有对其原因给予任何解释。
没头没脑的,让蒋浩然和黄杰都是一头雾水,几天前米国人还急的什么似的,军费没有半点拖延照付,甚至宁愿多给都不愿意浪费时间核实数目,如今又搞出这么一出,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的用心。
虽说是盟军,但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出卖的,尤其在战争的局势已经趋于明朗,正是群雄逐鹿之时,谁都不想成为对方的棋子。
中安局的情报网不是吹的,在蒋浩然发出彻查命令后不到一个小时,米澳联军在马里亚纳群岛不利的报告就出现在蒋浩然的案头上,伤亡人数触目惊心。
以蒋浩然的聪明,第一时间就觉察出了米军一定是在战役上出现了什么大问题,所以调查方向也是直奔主题,结果自然是一查一个准。
“这就对了,米澳联军原本预计支援吕宋岛的兵力到不了位i,所以需要我们在帮他们顶一段时间。”蒋浩然放下文件,如获重负。
“这就奇怪了,他们的进攻一直很顺利,半个月前就几乎控制了战争的局势,我还以为他们攻克塞班岛、关岛也就是十来天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转,敌人的生化武器有这么恐怖?如果真有这么恐怖,为什么他们没有用来对付我远一集团军?”
黄杰一路滔滔不绝,说出了心头的疑问。
蒋浩然眉头紧锁,思考了足足有一分钟才说道:“我想……米军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什么意思?”
“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米军这中间不该停止那几天的进攻,导致部队过于放纵,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祸害那些当地妇女,结果酿成此祸。”
“这与当地妇女又有什么关系?”黄杰更是一头雾水。
蒋浩然笑笑,道:“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岛军使用的是一种名叫‘金马病毒’的毒素,这种病毒最可怕之处就在于,除了一般淋病、梅毒外,还有一种俗称“雅司病”的热带性病病毒,感染后生最大的威胁是殖器腐烂流脓,甚至是彻底烂掉,染上之后绝无医治的特效药,患者很快就会毙命。你知道的,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性格粗犷豪放,再加上天气炎热,女性多袒胸露腹,甚至有不着裙裤者,性关系比较混乱。而米澳联军士兵在这方面一向不检,接触到土著妇女,极易做出荒唐事。可耻的岛国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将金马病毒接种到岛上的女性身上,只要士兵与这些被接种的妇女发生关系,就不可避免地感染上了。你想想,那几天的假期,会有多少士兵在岛上寻欢作乐……,所以,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一过,联军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暴毙。此时人心惶惶军心涣散,连命根子都快没有了,谁还有心情打仗?而米国方面肯定也不敢将这种丑闻公之于世,所以,他们也无法给出一个让我们继续协防的理由,只好让尼米兹来跟我打一张友谊牌。”
“擦他娘的,小鬼子太不是人了,连这种断子绝孙的方案都用上了。”黄杰义愤填膺。
“是呀,为了达到他们邪恶的目的,他们是无所不用其极,所用的手段早已超出了人的范畴,这样民族只能除之而后快。还好老子提前给刘大昆上了一道紧箍咒,要不然……,简直不敢想象。”蒋浩然感慨道。
“不对吧……”黄杰没头没脸地嘀咕了一句,快速拿起桌子上的电文匆匆浏览。
蒋浩然心里一惊,他知道黄杰在看什么,中安局搜集的情报里并没有提及“金马病毒”,这个名词是战后才有的,也是盟军在战后搜集岛军的犯罪证据时才翻出来的,蒋浩然自己也不记得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相关的报道,刚才也不过是随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