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系列丛书-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史。真宗三》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三月,舒州向朝廷献玄石,有文日:“丙子年出赵号二十一帝。”朝廷诏令舒州修祠,赐号“灵仙观”。次年,建殿宇600余间。

    这块“瑞石”,对天柱山、对宋真宗、对大宋王朝的意义,远远超出今天人们的想象。它把宋真宗与宋朝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它对已经被定为宋太子、今后将当皇帝的赵恒来说,是非同小可、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件事。因为,他登基继位的那一年,恰恰就是“舒州民献瑞石”上所说的“丙子年”——也就是说,舒州民献上来的那块瑞石,提前很多年就预告了世人:赵恒将于“丙子年”登基,赵恒是真命天子,他是受命于天、最正宗的接班人!

    公元998年,即“舒州民献瑞石”的十六年后,宋真宗果然继位当了皇帝。

    他对“舒州民献瑞石”,上有“丙子年出赵号二十一帝”的事,可以说是记得比谁都清楚。因为,这种“神人相通”、“神天共应”的事,直接关系到赵宋王朝“受命于天”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他本人“受命于天”的根本。于是,他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一手策划、导演了历史上的“天降诏书”这件事,做了一篇“受命于天”的大文章。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早朝完毕时,有司来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王旦等当即再拜称贺。真宗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诚惶诚恐地把那所谓的“天书”迎奉到道场,当众开了封口。只见帛布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还有黄色字条三幅,内容的意思是说真宗以孝道承统,务以清净简俭,必致世祚长久云云。真宗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后,依旧包起,郑重盛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为了扩大影响,真宗趁热打铁,接连下了几道诏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许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祝,以及之后连续的封禅祭祀等等。

    公元1008年2月12日,即北宋景德五年正月初三。宋真宗为什么要选“正月初三”这一天,来“降天书”呢?因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就发生在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这一天。因此,正月初三相当于大宋王朝的“国庆日”,历史上的这一天,赵匡胤黄袍加身,正式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的宋真宗,选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来“天降诏书”,当然有着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财神爷的生日。

    每年的正月初三这一天,上天总会降下“天书”。这件事,在宋代李攸《宋朝事实》卷二中,有如下记载:真宗朝成平元年、成平二年、成平三年、成平四年、成平五年、成平六年、景德元年、景德二年、景德三年、景德四年、大中祥符元年、大中祥符二年、大中祥符三年、大中祥符四年、大中祥符五年、大中祥符六年、大中祥符七年、大中祥符八年、大中祥符九年、天禧元年、天禧二年、天禧三年、天禧四年、天禧五年、乾兴元年、景德五年正月三日乙丑,天书降。

    而提到赵恒,不得不提到刘皇后刘娥。刘娥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人,本是山西太原人,父母早亡、无依无靠的她因为从小在苦难中长大,困苦的人生经历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欲望和心机。长大后的刘娥开始学戏,不仅声音甜美,而且很聪明,再加上容貌出众,在几次戏曲擂台赛上成了明星擂主,很快就红了起来,成为女明星。

    18岁时,她嫁给了一个银匠为妻。为了做生意赚钱,银匠带着刘娥来到当时的京城开封。谁也没有想到,刘娥的开封之行直接改变了她的人生。

    在开封,刘娥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开封非常繁华,有钱人很多,戏迷也很多。刘娥一出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红,不久,她的名气越来越大。此时,后来成为皇帝的赵恒才14岁,被封为襄王,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赵恒也是一个戏迷,他听说了刘娥的名字后,就带了几个保镖,穿了便装去看刘娥的演唱。一见到刘娥的花容月貌,赵恒这个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着刘娥那暗中传情的大眼睛,不禁心猿意马,立即就把刘娥带回他的别墅里。赵恒的奶娘对来历不明且出身卑贱的刘娥十分不满,就到赵恒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状,说少爷小小年纪便沉溺于女色,不是好事。宋太宗听了勃然大怒,勒令赵恒立即把刘娥送走。赵恒只好暗中、将刘娥送到自己的一个亲信家里,偷偷去和她见面。

    没想到,刘娥离开赵恒的别墅后,开始勤奋读书,并研习琴棋书画。这样一来,赵恒对刘娥更是刮目相看。可以说,刘娥是赵恒第一个真正爱上的女人,这份爱极为难得地保持了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做了皇帝,是为宋真宗。刘娥进宫,立即被封为美人,不久便被封为贵妃。因为赵恒的宠幸,刘娥的地位不断提高。但刘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长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给赵恒生一个孩子。然而,刘娥当时已经不会生育了,于是,她想出一个移花接木的计策,把自己的丫环李氏送给了真宗赵恒。

    年轻美丽的李氏不久就怀孕了,后来顺利产下一个男孩。赵恒喜出望外,给孩子取名为赵受益(后改名赵祯,即宋仁宗)。刘娥也很高兴,她设计立即将李氏生下的孩子占为己有,并严禁皇宫里的人向孩子说明真相。赵恒宠爱刘娥,也默许她抱养李氏生下的孩子。不久,刘娥被赵恒立为皇后,史称“刘皇后”。刘娥将李氏生的孩子占为己有的事情,后来被演绎成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而言羽后来之所以特别重神中国先灵的道教文化,却也是因为读到鲁许现代白话写史时的一些文稿因而研究《宋史》,意外发现了道教齐鲁文化之中隐藏的巨大宝藏。
………………………………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二章 少年 第四节  道教天柱山

1918年8月20日,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的信中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李约瑟博士也认为:“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儒教老祖”孔子也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甚至,“朝闻道,夕死可矣”!

    中国道教,源于生殖崇拜时期,兴起于炎黄二帝中的“黄帝”;经过老子、庄子,立诸文字,才有了系统的道教教义《道德经》。人们常说的“黄老道”(“黄”,指黄帝)、“方仙道”,即中国早期的道教。黄帝飞升者,仙之概念与黄帝联系,道之概念与老子联系,说明殷周时代早已形成以始祖配天的宗教概念。

    上天重视登山,入地重视涉水。所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而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安徽天柱山,自古就有“南岳”之名。它不仅是安徽的源头山、皖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它也是“中国道教第一名山”、“中国财神第一山”!

    自古以来,中国入信奉的是道教;自古以来,天柱山就是一座道教名山。

    用庄子的话来说,天柱山可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像这样的语言,在那个年代,也只有在天柱山静心修养过的老子、庄子,才能体会得到,并能说得出来。

    “天柱”一词,源于《列子。汤问篇》: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缺,断鳌之四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这段文字,说的是上古时代,帝王颛顼与共工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说到底,是“道教”与“火神教”的信仰之争。战争的结果是:火神共工带领他的部队,打到了江北天柱山,但终于打不过颛顼皇帝,最后自杀于“天柱”:“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这场战争,以道教大获全胜而告终。从此以后,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生根发芽,并最终孕育了老子、庄子,以及中国道教第一教派:混元派。

    所以,天柱山与“道”一样,是超越时空、天地万物的根源——至少中国道教第一教派、从天柱山土生土长出来的“混元派”,是这样认为的。

    道教是中国的国教。“五岳归来不看山”——走遍中国,可以发现,五岳中没有一座山属于佛教。凡位忝“五岳”者,都属“道教名山”。自古以来,天柱山就位忝五岳,封为“南岳”。所以,天柱山姓“道”,属于“道教名山”。

    隋朝开皇九年,曾“诏定衡山为南岳”。但是先灵派科学家以计算机统计历代各种史料记载均发现:其他时候,“南岳”均指天柱山。

    首先,“五岳真形图”中的“南岳”,指的就是天柱山。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元封五年冬,帝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滑之天柱山,号日南岳……

    《尔雅•释山》记载: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

    《汉书•郊祀志》明确指出:神爵元年(前61年),宣帝刘询下诏以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潜山、西岳华山及北岳恒山为五岳。祀东岳于博。

    这儿的“潜山”,就是今天的“天柱山”。所以说,天柱山是五岳中的“南岳”,不容置疑。

    《后汉书。马援传》载:初,卷人维汜,诀言称神,有弟子数百人,坐伏诛。后其弟子李广等,宣言“汜神化不死”,以诳惑百姓。十七年(汉光武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遂共聚会徒党,攻没皖城,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

    这段文字,将“皖城”、“南岳”并举,既证明了天柱山是“皖山”,也证明了天柱山是“南岳”。李广“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是因为事发地为“南岳”;否则其自称“南岳大师”,会成为时人的笑谈。

    西王母、穆天子时期的“五岳真形图”,应该是天下最早的地图了。穆天子有了这张图可以巡视天下,汉武帝也是根据这张图而封禅五岳。按照“五岳真形图”上的说法:“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南岳如飞”。

    (东汉)东方朔在《五岳真形图序》中说:《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无辅,乃章词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连五图之后。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道始于黄帝耳。……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诸入南岳所部山,山神皆出迎。南岳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从群官来迎子。……霍山南岳储君,黄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领灵官三万人。上调和气,下拯黎民,阅校众仙,制命水神,是峻险之府,而诸灵之所顺也。道士入其境,储君服青锦之袍,戴启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来迎子,或乘科车,或驾龙虎。……潜山储君,黄帝所命,为衡岳储贰,时参政事,今职似辅佐者也。道士入其山者,潜山君服紫光绣衣,戴参灵之冠,佩朱宫之印,乘赤龙之车而来迎子。

    东方朔笔下的“南岳衡山”,即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而其所说的南岳的“储君”、“副岳”,即霍山、潜山。其中,天柱山为后来道教徒所说的第十四洞天。

    《宋书》上有记载:贼臣桓玄,怙宠肆逆,乃摧倾华霍,倒拔嵩岱,五岳既夷,六地易所。

    这里提到的“华”、“霍”,指的是西岳华山、南岳天柱山——可见,宋朝的时候,天柱山仍然还是五岳中的“南岳”。

    据《潜山县志》(民国版)记载:(天柱山)五岳祠,在真源宫左,汉武帝建,祀泰、嵩、恒、华及潜。

    至明时寮亭犹存,明末寇焚。

    中国名山,凡是宋代以前建有“五岳祠”的,均位忝“五岳”,这早已成为一种常识。因此,《潜山县志》的记述,是有它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志书的记载应是真实可信的。

    俗话说:“南岳如飞”,指潜山、天柱山、霍山三座山像一只完整的大鸟,天柱山、霍山如同潜山的一双翅膀。

    古人以天柱山、霍山为南岳潜山之副岳,并将它们意会成了潜山的翅膀——这才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南岳如飞”。如果以天柱峰(即潜山)为鸟喙,以霍山、天柱山为鸟之左、右翼,的确可以画出一只“鸟儿”。

    那么,天柱山供奉的是道教里的哪位神仙呢?

    据《宋史》记载:(宋真宗五年)冬十月戊午,延恩殿道场,帝瞻九天司命天尊降。己未,大赦天下,赐致仕官全奉。辛酉,作《崇儒术论》,刻石国学。闰月己巳,上圣祖尊号。辛未,谢太庙。壬申,立先天、降圣节,五日休沐、辍刑。乙亥,诏上圣祖母懿号,加太庙六室尊谥。丙子,群臣上尊号日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丁丑,出舒州所获瑞石,文日“志公记”。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辛巳,建安军铸圣像。龙见云中。戊子,御制配享乐章并二舞名,文曰《发祥流庆》,武日《降真观德》。

    即是说:宋真宗在延恩殿道场看到“九天司命天尊”降临人间,为此,宋真宗大赦天下。

    《天柱山志》说到:九天司命真君,简称“司命”:

    “盖司命之神为列星,下临洞府,以佐天宰制群物,总领真司……”

    而宋朝徐闳中的《重建真源万寿宫记》里,有这样一段颂词:天地奠位,品物流形。融结山河,岳为之尊。

    惟兹五岳,作镇中土。潜居其南,为岳之附。

    势陵穷雯,根绝绅维。爰开洞府,有神居之。

    日神维何,玉清分职。实为我皇,祖绪所出……

    亿兆归仁,方隅大定……龙驾帝服,来临法官……

    这段颂词明确指出:宋朝的潜山(即天柱山),是南岳的“附岳”。而天柱山的主神“九天司命真君”——“实为我皇,祖绪所出”。所以,宋朝的天柱山,供奉的是赵姓皇帝的祖先。而且,这位赵家的先祖,还“龙驾帝服,来临法宫”,成为天柱山“真源万寿宫”的尊神。

    而这位赵姓先祖、人间天上的“司命之神”,究竟是谁呢?

    徐闳中的《重建真源万寿宫记》里,有“熙宁八年,赐司命冕服”的记录,并这样描写穿上冕服后的“司命真君”形象:衮衣绣裳,素单龙辑,彩绶玉环,大带革带,青抹绛帛,瑶佩宝剑,朱袜赤届者,身之章也。

    “熙宁八年”为公元1076年,当时在位的是宋神宗皇帝。也就是说,“赐司命冕服”的是宋神宗皇帝。

    《潜山县志》记载: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以真源万寿名宫,御书殿额日庆基之殿,外建纯嘏殿一所,加赐司命真君冕服,合新旧屋三千六百余间。

    ——即宋朝历史上,至少有两位皇帝分别赐予“司命之神”冕服。

    也就是说:这位神秘的、受宋朝皇帝景仰的“司命之神”,这位“龙驾帝服”降临天柱山“真源万寿宫”的赵姓先祖,只能是北宋年间的某位皇帝。

    北宋王朝共有9位皇帝,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960---968年);宋太宗(赵匡义或称赵光义,976--995年);宋真宗(赵恒,998--1022年);宋仁宗(赵祯,1023--1056年);宋英宗(1056--1064年);宋神宗(赵琐,1068--1078年);宋哲宗(1086--1098年);宋徽宗(赵佶,1101—1119年);宋钦宗(1119—1126年)。

    这位被宋神宗、宋徽宗赐予“冕服”的“司命之神”,究竟是指宋朝的哪位皇帝呢?计算机以排除法很快可以算出:

    首先,最早一次赐予“司命之神”冕服的时间为“熙宁八年”,即公元1076年,那年在位的皇帝为宋神宗。因此,这个“司命之神”绝对不会是“宋神宗”本身。

    不仅如此,“宋神宗”也不会给后任皇帝加赐什么“冕服”。所以,按照赐“冕服”的时间,我们首先可以排除以下四位皇帝,不是“司命之神”的入选,即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和宋钦宗。而以天柱山作为“司命洞府”的这位“司命之神”,只能是“宋太祖——宋英宗”之间的某位皇帝。

    《宋史》中记载: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诣玉清昭应宫荐献,上玉皇大天帝宝册、衮服。

    这段文字说明:宋真宗曾赐给玉皇大天帝(即玉皇大帝)一套“衮服”。按照中国道教的说法,统领着天上、人间的玉皇大帝,当然可以穿一身衮服。

    宋朝的朱公绰。是历史上天柱山名副其实的父母官,曾任“舒州知州”一职。志书上记载,他曾专门为宋神宗“大帝礼衣”这件事,写过一篇文章,叫《加司命冕服记》。

    朱公绰《加司命冕服记》的原文后世已经找不到了。但《潜山县志》上引用了该文大段的文字:“司命,天之宗神也”,道家者流以为主治于天柱山。然考之《周礼?大宗伯》以檩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说者以司命为文昌宫第四星,或日上台,又以六宗之数。盖司命之神为列星,下临洞府,以佐天宰制群物,总领真司,灵威变化,孰可窥视。盖尝为三代之所严祀,而不独出于神仙之说也。虽作庙于有唐之中叶,而锡符于神宗之太平,盖天心保佑,本朝受于神明,阴有辅相也。太宗修饰,于灵宫置庙,钦崇于帝号。殿阁瑰丽,典礼隆重,此所以答天意而祈福也。方圣上御成,先烈鼎新,百度毖严,烟祀设醮之仪,率循故事。先是,大帝礼衣,自章帝封禅后一年所献,迄今六十六载,久未改作。

    在徐闳中、朱公绰的文章中,都提到了皇帝“赐司命冕服”这件事。

    根据道书记载: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是九天司命真君的洞府。《潜山县志》也明确记载:天柱山为“九天司命真君”的洞府。

    既然天柱山的主神是“九天司命真君”,那么,宋朝皇帝们为什么要赐予“九天司命真君”一套“皇帝的新衣”呢?而且是不止一次赐予“九天司命真君”这种只有皇帝、玉皇大帝才可以穿的“冕服”呢?这位神秘的“司命之神”为什么可以享受宋朝皇室如此之高的礼遇呢?这位被我们称为“司命”、“司命之神”、“九天司命真君”的神灵——他究竟是谁呢?

    朱公绰在《加司命冕服记》一文中说得很清楚:宋神宗赐予司命之神“冕服”,是因为“本朝受于神明,阴有辅相”,所以“我们大宋朝”才在天柱山献祭“司命之神”。而且,“大帝礼衣,自章帝封禅后一年所献,迄今六十六载,久未改作”。

    这儿,朱公绰明确指出:宋神宗是在给“大帝礼衣”。

    也就是说,这位神秘的“司命”、“九天司命真君”、“司命之神”,享受宋神宗赐予“冕服”殊荣的赵姓先祖,不是旁人,而是“大帝”!

    而历史上,被朱公绰简称为“大帝”的赵姓先祖,只能是一个人,他就是——赵匡胤(即赵玄朗)。因为,宋朝历史上,只有宋真宗曾将赵匡胤尊奉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简称为“大帝”!!!

    至此,谜底大开,真相大白。宋神宗给天柱山司命之神加“冕服”,也就变得不足为奇。因为,那是发生在他们皇室内部的事情——与外人无关!何况,谁没有祖先?谁不尊重自己的祖先?!而大宋王朝的天下,本来就是从“九天司命真君”这个神明之处“受”来的!赵匡胤本来就是大宋王朝的创始人、中国正财神赵公明。
………………………………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二章 少年 第五节  瓜子换美元

小时候言羽家里很穷,很少有好吃的,所以对吃的特别着迷。

    小学时,郑老师曾经问大家有什么理想,让每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

    同学们的答案什么样的都有,普遍的是想当解放军或者警察叔叔之类的,而言羽小学时最要好的两个朋友,三剑客之一的文杰,想当科学家;而另一位杨曦,则想当厂长(那时候还没有“企业家”这种说法,厂长实际上就是企业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