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系列丛书-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我只知道缘分对我的重要

    (男)我们慢慢走过走过青春年少

    (女)但有一天我却忘也忘不了

    当我第一次见到你

    让我忍不住心跳

    那美妙的感觉让我尝到了

    那是初恋般的味道

    (男)看着你独有的微笑

    那就是我的自豪

    就算慢慢变老也不会忘掉

    一生中最美的味道
………………………………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二章 少年 第十六节  厚积而薄发

白痴和天才,或许只是一线之隔。

    比如言羽,小时不认识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乱喊,分不清辈分。也搞不清血缘,舅舅舅妈也全都叫叔叔阿姨,更别说大舅二舅小舅幺舅什么的了,根本分不清也记不住。

    后来慢慢长大了,记忆力却突然变得很强悍,对人的特征很容易辨识,而且过目不忘。很多不出名的演员,只要电视上出现一次对上号了,言羽只要记住了名字,以后再出来,一眼就能认出。

    又比如他上初中,一开始找不到路,上学放学总跟着王美人一起坐车转车。

    但是后来,王美人就越来越发现,言羽除了一些方面是白痴以外,在很多方面都是天才。

    比如射击,比如体育竞技,还有各种学习。

    甚至在很多生活之中的小事,也随时有灵机一动,智慧闪现。

    比如中学时,一般家远的同学中午都不回家,都在学校食堂里吃饭。

    中午打饭时食堂里很挤,言羽发现了人潮的规律,总是忍二三十分钟做完作业再去食堂,一去就能打上,也不用排队抢饭了。

    因为大家都自带饭盒,一般家里有钱的男孩子都喜欢用很好的铝饭盒或不锈钢饭盒。

    王美人发现,言羽竟然和女孩子一样,用的是粉红色的塑料饭盒。

    于是就嘲笑他说:“言羽,你看你这个粉饭盒,一看你就是个母母,哪个男娃儿会用这种饭盒哦!”

    言羽其实用的是妹妹的旧饭盒,而把新饭盒让给妹妹用了,但他听了王美人的话,并不生气,他灵机一动,急中生智,对王海说:

    “内有隐疾,必浮于外。你用黄色的饭盒,说明你内在潜意识里就有一颗很黄色的心。而我用红色的饭盒,说明我有着一颗精忠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啊。”

    “哇,你这话说得太好了。你是不是怕别人笑你,早就想好了要怎么说?”

    “怎么可能,这种话还用先准备吗?这是厚积而薄发!”

    王海于是叹服,说言羽你真的很有急智,后来对言羽就更加佩服,经常请教言羽学习方面的问题,因为住得很近,经常上学放学在一起,两人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王美人经常对言羽说,虽然现在我感觉有时候你太淘气了,有时候简直乱得很离谱,但我预感你长大以后一定有机会非常成功,因为你有一种常人没有的心态和气度。

    其实言羽也是读了很多书,才明白什么是厚积薄发,什么是真正的才子,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

    读好书,做好人,好书读得越多,越会发现自己没读的书不懂的知识还很多。

    言羽吝惜钱财,记忆过人,一生之中买的书并不多,每次搬家,自己的书都不如爸爸妈妈的多,从来没有过“汗牛充栋”,但是也着实读了不少的书,而且大都记在脑子里,甚至有时过目而不忘。

    每每觉得无书可读生活了无生趣之时,言羽总是想方设法去图书馆或者向老者讨教,立刻又能不经意间发现一本新的好书,不由得感叹沧海遗珠,不择地而出啊。

    比如读到一首好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喜欢得不得了,和老师同学一讨论一研究,才发现原作者竟然是家乡成都的杨升庵,杨慎,从小是神童,觉得很神奇。

    而且也由此学到了《临江仙》的平仄韵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而说到厚积薄发,言羽更是深有感触,从古代很多故事中都能体会。

    比如当年唐伯虎一直恃才傲物,不把别的人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去找祝枝山,门开着(古代一般也不爱锁门的),他也不打招呼,就直接闯进去了,进了内室,就看见祝枝山光着身子非常认真地在写字。他就哈哈大笑说: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是一句诗经里的话,以此嘲笑祝枝山。

    一般人在光着身子的时候都多少会有点儿紧张,没想到祝枝山却十分从容,面不改色,一边继续写字一边答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也是诗经里的一句话,以此回答,唐伯虎不禁叹服,后来唐伯虎最佩服的就是祝枝山,自己的狂傲之气也因此收敛了不少。

    祝的书法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吸取了唐虞世南、元赵孟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不过让言羽感到很好笑的是,和同学们交流经典,发现女孩子虽然最喜欢诗词,但是大部分都是附庸风雅,并不真正关注诗词背后的历史典故。

    比如绝大多数女孩子,竟然都认为唐伯虎是唐朝人,搞不清楚他其实是明代的人,并非姓唐就是唐代人。

    还有女孩子的地理大多很差,全班没有一个女生真正搞得清楚中国有多少个省的。每每有女同学问到一些省的省会之类的,言羽就不辞辛劳地给她们讲中国的版图和省市:

    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5个自治区:内蒙,宁夏,广西,西藏,新疆

    23个省(包括台湾省):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

    所以说,省就是23个,省级行政单位就是23+4+5+2=34个。。。

    。。。

    言羽还很喜欢一些很玄妙的事物,比如研究钱币隐藏的数字秘密,比如发现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隐藏的数字,几毛几元的,就会隐藏有数字几,找起来十分有乐趣。

    言羽不禁想,或许设计大师们生来就有对自己完美作品的恋恋不舍吧,所以古代的茶壶工匠都喜欢在献给皇室的茶壶最隐*刻上自己的名字,虽然被发现是要杀头的;但是很多人仍乐此不疲。

    而从平凡朴实的文字之中发现隐藏的神奇和玄妙,更是言羽最喜欢的事。

    比如读鲁迅的诗:“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后来他竟然从文字中体会顿悟出与他人都不一样的成神入佛般玄妙的东西。

    甚至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他也觉得能体会出大师那种厚积而薄发的国学基础和文学功底。

    比如风清扬说过,“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蠢才,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机抒,能成大诗人么?”

    这几句话言羽十分赞同,联想到历史上很多所谓的大师文豪,包括*之中的一些马屁诗人,空有文采却无风骨,正如再完美的苍蝇终究也还是苍蝇,就算他们下跪的姿态再优美,终究也还是卑颜屈膝地跪着,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言羽也特别喜欢数学,喜欢自然,喜欢古代的数理知识,觉得古代人的二十四节气等历法很有学问。

    不过言羽一直感到奇怪:既然圆周是360度,而地球是圆的,为什么一年不是360天,而是365天;而且行业也说有360行,不说365行啊,这多年5、6天,实在没道理啊。

    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言羽看了很多书,又听了历史老师的建议,喜欢以史为鉴,旁征博引,相互参照,结果发现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书往往有不同的说法,不仅是历史故事如此,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如此。

    比如经常看到书上说,猫有九条命,从再高的楼顶下摔下,都不会摔死(那时还没有很高的电梯楼,最高不过是几层楼的平房)。

    但也有一次看书上说,猫从七楼以上的高度掉下去就会摔死。

    这时候的言羽,已经读了不少圣贤之书,不再像过去那样残忍,不会再想为了验证哪本书说得对,就捉一只活猫来做高空下坠科学实验。

    有一次,家里老鼠笼里捉住了老鼠,言羽心里就想,既然猫能抓老鼠,那应该比老鼠厉害,九条命的猫都能摔死,那老鼠从七楼以上摔下去肯定也会死吧,于是他说服了爸爸把笼子里关住的老鼠给他处决,然后竖着鼠笼用棍子把门打开把老鼠戳下去。

    结果站在七楼阳台上看,老鼠落地后一下子窜出好几米远,只听见很响亮的“啪”的一声,老鼠受了伤,但竟然并没被摔死,于是眼睁睁地在楼上就看见它慢慢地跑了。

    从这个实验的结果来看,言羽更相信大多数书上说的,猫从没有电梯的高楼上跳下,都不会摔死。

    因为自己酷爱读书,爱屋及乌,言羽也十分喜欢那些爱读书的同学。

    比如初中时有一个叫纪鹏的同学,长得很文静。大家都叫他“嫂子”,喜欢去摸他的脸。纪鹏踢球起脚时身体喜欢向后仰,因此经常会倒地射门,射门必倒。有一次射门,球进了,他又照例倒在了地上,大头和言羽就乘机扑上去压住他又捏又摸,还说是二龙戏猪不让他起来,把他欺负惨了。

    虽然纪鹏长得很女气,但是言羽经常跟他玩,从没有见过有谁比纪鹏更会见缝插针抽空学习的,他即使去踢球,手里也不忘带着本书,当守门员的时候,他竟然还要抽空不时地翻两页书看。

    言羽经常看到纪鹏手里的教科书,烂得像破布似的一片一片吊着,才明白古时候为什么会有“韦编三绝”这个词语,不禁对“嫂子”十分佩服。

    不过言羽发现,人各有志,即使都是喜欢读书的人,喜欢读的书也不尽相同。

    言羽自己就很喜欢古文,喜欢诗词歌赋,喜欢文言文,而很多人都更喜欢极简单的白话散文。

    因为从小受爸爸毛笔书法写春联影响,言羽也很喜欢对对联,而且喜欢讲相关的故事给阿望等同学听。

    比如清朝,临池王半朝为显示他家有文有武,建造了一座功德牌坊,请蒲松龄题副楹联。蒲松龄知道:这王半朝排行第八,为人狡诈霸道,人称“王八”。就写了“三朝元老”四字,然后写下一副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王半朝以为这是称颂五府的,就请有名的工匠把这副楹联刻在牌坊上。大家仔细一琢磨,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上联隐“八”,即忘(王)八;下联隐“耻”,即“无耻”。整个楹联的意思是:三朝元老,王八无耻。

    又如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手执教鞭责问晓岚。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您认为不应这样写,那就请先生改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

    类似的还有很多故事,很多名联,言羽都十分喜欢。

    比如: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生烟夕夕多。

    。。。

    乔木为桥,寸土立寺,往来众生人人渡,

    山人为仙,同水成洞,轮回百转世世修。

    。。。

    还有传说南宋状元王十朋在江心寺门题下的名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云朝(zhao)朝(chao);朝(zhao)朝(zhao)朝(chao);朝(zhao)朝(chao)朝(zhao)散

    朝(zhao)是早晨的意思;朝(chao)是朝拜的意思。

    潮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消

    长(zhang)是涨的谐音

    。。。

    而一帮喜欢诗词对联的小家伙们没事整天泡在一起摇头晃脑细细研究,竟也自己做出很多精妙的好联来,比如有一个回文联,从前往后从后往前都是一样的,就是由同学们自己做出的:

    好教师教好学生好学生好学好生学好生学好教师教好

    好教师;教好学生;好学生;好学;好生学;好生学好;教师教好。

    。。。

    而言羽读到家乡成都的著名文学家巴金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以后,也受其影响,立志长大以后要在成为一名好的作家。

    巴金是这样说的:“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对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

    是的,无论鲁迅还是巴金,这些老一辈无产阶阶文学家,都对言羽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来说,对一个小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一个作家一枝笔可能起不了大的作用,但是滴水汇聚成海洋就可以有无比的力量,如果全世界的作家都能用手中的笔来传播美好的思想,就能为后代营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就能让更多的人像言羽一样,读好书,做好人,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二章 少年 第十七节  好友遍天下

如果一个人性情率直,不是很圆滑,那么他的缺点就很容易被发现。言羽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喜欢与人争论,缺乏缜密的思考,因而言多必失,而且思绪时而像一叶轻舟,顺风而驰,时而像跳跃的音符,左冲右突,经常让人觉得不知所云。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天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幽默风趣的谈吐使言羽有了很好的人缘,朋友很多。

    初中时因为学奥数,结识了很多外班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交流碰撞之下,也开拓了眼界,学到了很多知识。

    还跟外班的数学老师陈又农学桥牌。

    一个好的老师,总是能带给学生很多有益的知识,而陈又农老师在树德九中同学中普及的桥牌知识,也让言羽一生受用,受益匪浅。

    而奥校的老师讲过很多很多的故事,都让言羽听得十分过瘾,如痴如醉。

    比如讲到,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在19岁读大学的时候,因为比较聪明,导师经常对他另开小灶。有一天放学前导师给了他三道习题,让他回家后完成。

    回家做习题的时候高斯发现,前两题跟平常的题没多大区别,都很快就做完了,但是第三题却特别的难,要求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做出一个正17边形。高斯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如果是一般人,想到明天可以听老师讲解答案,于是很可能就放弃了。但是高斯不这样想,他认为,既然老师出了这道题,就一定有答案,既然老师能解出来,为什么自己不能解出来呢?

    于是他埋头苦干,不一会儿就到了深夜5点,这时天也快蒙蒙亮了,他终于把难题解答出来,这才心满意足地睡了。第二天交了作业,却把导师惊呆了。原来这是一道已经有了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历代无数知名的学者和数学家都曾经尝试过它,甚至也包括大名鼎鼎的阿基米德和牛顿,但是都没能成功。高斯的导师因为最近正在和其它学者探讨这个题目,所以一直把写有题目的纸条夹在书中,结果给高斯布置作业的时候无意间将它混在其中,结果阴差阳错,反而帮助了高斯摘取了这道数学界内2000多年以来一直未能触及的桂冠。

    讲到这里,老师说,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难。无论什么事情,不管有多么困难,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去尝试,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或许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如果当初高斯的导师事先告诉他这是一道已有2000多年历史当时整个数学界都无解的难题,很可能高斯也会知难而退,也绝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将它攻克了。

    言羽听了,只觉心旌激荡,心向往之。

    后来老师又讲过很多类似的传奇故事,比如大费马定律等等。不知不觉间言羽就深深地迷上了数学。

    除了奥数,言羽也上了物理奥校,经常和要好的朋友一起讨论物理问题。十分崇拜爱因斯坦,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天才。有时候向朋友讲起刚从书上看到的一些高深理论,讲得眉飞色舞,好像自己多懂似的。比如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当质量足够大时它周围的空间就弯曲。可以使光在某些特殊流质中的速度降到0,这样就能形成可吸收光的黑洞等等。

    那时奥校一般都不在本校,而且都是在周末的早上上课。来自各个学校的同学们,一到周末早上,都骑着自行车从四面八方赶往奥校,心中怀着对科学知识无限的渴望,无论严寒酷暑,总是风雨无阻。

    有一天周六的早上,言羽骑着车去上数学奥校,又在路边的三轮车摊上买面包吃。五毛一个的面包,给了卖面包的小姑娘五块钱,拿了一个面包,接过找钱一数,哇,五块五!言羽也不吭气,面不改色地把钱往兜里一揣,骑得飞快的就跑了。一路上心里那个乐啊:白吃了一个面包还白赚了五毛钱,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

    后来过了很多年,一想起来就忘不了卖面包的小姑娘因为一大早就出门而被冻得红通通的手和脸,觉得自己真不该贪小便宜不还钱给她,一辈子都为这件事感到后悔,难以释怀。

    那时候言羽自制力很差,明明知道不该溜去玩游戏,但总是忍不住。仗着自己平时努力学习还行,经常在课堂上神游物外,甚至逃课出去打游戏。

    学会了桥牌以后,也经常逃课打桥牌。

    刚开始,在奥校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后面打桥牌,因为从头至尾叫牌打牌计分都可以不出声,下课了再复盘讨论。便是这样朋友们觉得很不过瘾:

    “言羽,别听课了,我们到三楼去打牌,怎么样?”

    “我还想听听课啊,晚些再去吧。”

    “你还想坐在这儿听这个笨蛋老师乱讲啊?”

    “猪八戒!马屁精!你俩数学成绩倒是好哦,你们班陈老师好多华赛奥赛题都讲过了,可我都没听过啊,我才不觉得奥校老师是在乱讲。你们让我再听听,别催我啊,还有十五分钟就到休息时间了,听完上半节课咱们再溜吧。。。”

    后来,大家觉得每次都先在奥校碰面太绕路,浪费时间,于是就干脆不上奥校的课,直接约好几点去哪儿,然后都在那里碰面打牌。

    因为言羽数学物理成绩都很好,爸爸妈妈花了很多钱供他周末去奥校上课,他总是周末很早就出门,爸妈也挺关心他的。

    有一次爸爸心血来潮,就悄悄到奥校去看看儿子学得怎么样。结果言羽溜出去到公园里打桥牌,爸爸去奥校才发现他竟然没在课堂里。

    于是中午回家,爸爸就问他:“儿子啊,今天的课上得怎么样,老师讲得如何啊?”

    言羽不知道爸爸已经去过了学校了,以为又是随便问问,于是撒谎,随口瞎编,老爸气坏了,逮过他来就是一顿好打,后来他再也不敢逃课打牌了。

    不过仍经常在外面打游戏,甚至利用各区不同游戏场所的游戏币差价倒卖游戏币赚钱。

    有一种游戏币很常见,是圆形的铜币,两面都刻有“中西”的字样,言羽感觉它有“中西合璧”之意,很是喜欢。

    同学杨武找到一枚一面写着“中西”,另一面却是空白漏刻了字的游戏币,就拿它来猜正反面,如果谁有什么事定不下来,就拿它来做决定。

    可是言羽发现,拿它猜正反,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