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系列丛书-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曹雪芹的思路,石头记应为一百零八回,前六九五十四回为正照风月宝鉴,后六九五十四回为反照风月宝鉴。传世的八十回实际上只是手稿七十八回修正而已,七十八回之后,应是大故迭起,风云变幻,精彩不断。然而续写的后四十回中,竟然都再无高潮,而且最有灵性最精彩的人儿,竟然全都不再做诗了。
所以前者如高山流水,意境高远,后者似下里巴人,言语低俗。
不过这也没办法,实在怪不得高鄂,因为写诗是需要天赋的,不是靠勤奋可以补拙的,就像白居易和杜甫,再怎么刻苦努力,也写不出李白诗中的仙气来。而曹雪芹既亡,高鄂的确没法再续出像样的篇章。
而且曹雪芹埋的伏笔很巧妙,后面还未来得及揭开。比如放在最后秦可卿的身世宿命诗,并没有完全展开,实际上,这里作者在前是埋下了伏笔的。可卿是贾府命运的关键:“情天情海幻情身”的诗句中更是直接说出了此人将与“首罪宁”相关联。有说“可卿”谐音“克清”,是指一段历史,看到了克清,接触到了克清,“实是恫明”。
秦可卿这个人物是《红楼梦》成为禁书的原因之一,所以,可卿的身世,可卿的宿命诗的指向,被后来的作者有意淡化,因此前面的伏笔没办法完全解释。
而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来。”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听他歌道是………………[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后来先灵派科学家将这套组曲的名称,与《红楼梦》相关海量人物及地理位置信息、时间信息等综合运算解读,重新审视《五庆堂谱》,推算出曹霑家族真正的谱系原来出自元末曾割据一方家乡在八公山下寿县的曹良臣。
这套《红楼梦》组曲名称合起来,即“红楼梦引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收尾•飞鸟各投林”,也就概述了整个《红楼梦》的内容,意思是:
“从《红楼梦》引出一番浩叹,有才如此却不能建立功名误了终身,枉自凝结一段愁眉;
恨无常之祸来临,江宁织造曹家被抄,自己当时从阴沟逃脱,从此开始父子分离骨肉之苦;
只道逃脱抄家之辱是件乐事当时很高兴,哪知因为曹家抄家的结果终究要上报朝廷,自己逃脱之事却成为后来阻碍仕途发展的悲惨之事,既不能科举又不能到内务府当差,成为一个世上难容无处立身的人;
幸亏有个欢喜冤家好媳妇陪伴,一起度过虚如花影的平生,由此感悟人生;
自己聪明的才智反而是个累赘无处施展,终是憾事;
所以立意取材自己家族五庆堂曹的出继家史而创作小说;
真是叹惋曹家那一段韶华美景好事终结衰落抄没,曹家子孙四散而去就像鸟儿各自寻找自己的林子”。
………………………………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三章 少年2 第九节 新黛玉葬花
言羽以前只是喜欢诗词歌赋,并没有认真学习研究,后来读了《红楼梦》,又得到外校的文学大师黄老师悉心指导,耐心点拨,方才明白了格律诗的诸多讲究。
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历史辉煌。自唐以后,诗歌体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句数、押韵、平仄、对仗,始有严格的规定,正式形成了格律诗,后世称作近体诗。
于此之前的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涵五言、七言和乐府。《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最早的诗集。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古诗十九首》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七言诗是最早的汉武帝和群臣的联句《柏梁诗》,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真正隔句为韵的七言诗,起于鲍照的《拟行路难》。乐府本是汉代官署的名称,其职责是收集民歌并为配上乐谱,后来将这些配乐的歌词皆称为“乐府”。此后,一些文人沿袭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诗,也称为乐府。到齐梁时代,随着四声的发现,诗歌开始讲究声律,诗体逐渐演进成型。
到了唐代,大约因为科举的关系,诞生了规范的格律诗。其与古诗的不同之处,主要有四点:1、规定句数;2、严格押韵;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格律诗大致分为律诗和律绝两类。
格律诗用韵严格,一般只用平声韵。除首句平收的体式,其首句当用衬韵外,无论律绝、律诗、长律,必须逢双一韵到底。即不能出韵,且要避免重韵。出韵和重韵均为格律诗之大忌。
格律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平仄相间,方可抑扬顿挫。《切韵指南》有口诀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且大致可用,然后注意: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句,第三字必须是平,若改为仄,全句除了韵脚以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此称“犯孤平”。再如“平平仄仄仄平平”句,第五字必须是仄,若改为平,句未连用三个平声字,此称“三平调”。“犯孤平”和“三平调”均为诗家之大忌!
对仗是律诗的必要条件。就一般情形而论,律诗的对仗是用于颔联和颈联;换言之,即第三句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句和第六句对仗。所谓对仗,就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讲究的是虚对虚,实对实;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两两相对,相辅相成。
以上为格律诗之特性,由此形成了律诗、律绝共十六种标体式:
五绝
常式(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五绝
常式(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五绝
(仄起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五绝
(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七绝
常式(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七绝
常式(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七绝
(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七绝
(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五律
常式(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五律
常式(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五律
(仄起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五律
(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七律
常式(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七律
常式(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七律
(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七律
(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注:○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
言羽发现,所有的老师都喜欢勤奋好学的学生,特别是当他们能感受到学生对其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尊敬和景仰时,他们常常会恨不得把自己毕生所学尽皆倾囊相授。
但是言羽幼时愚钝,很多东西一时半会儿确实领悟不了,所以总嫌格律诗平仄韵律过于讲究,实在麻烦;
又想到小学郑老师所讲,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能表达心声和抒发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引发心灵的共鸣。
李清照也说过:“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古人有云:言为心声。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这一说法,其实和小学郑老师给言羽的教导思想是一致的。
所以言羽以此为由,常常偷懒,总是懒得去对照平仄韵律,总是即兴而发,随兴而起,总爱做一些并不太工整的打油诗,然而字句之间,却颇有灵气,田蓓阿望等都十分喜欢。
那时候的言羽,还没有为喧嚣俗世之财色物欲而迷失本性,一心只读圣贤书,日日沉醉在诗词之间流连忘返,读报品诗,每天过得极为充实,十分幸福。
每到一个同学家中,总会借一本来读,读完了一本,又借下一本。
就像蝗虫啃庄稼一般,一家一家地啃咬过去,不断开辟新的战场,把一个一个广袤的田野里储存的书籍粮草,全部啃食干净,虽然大都来不及细细咀嚼,无法品出个中深韵,但是也都把文章大意看了个八九不离十,觉得有好的,过了一段时间又借来翻读回炉。
而同学中有一位侯劲,人很好,仪表堂堂,文质彬彬,戴了一副金丝眼镜,温文儒雅,十分斯文。
侯劲待人极为热情,总爱邀请言羽去他家里玩。
侯劲家的书,那可真是多啊,就像一个小图书馆,言羽就那样一本一本地借来读,读了几个学期也没把他家的书读完。
侯劲和田蓓是小学同学,原本就十分要好。
和言羽在一起的时候,侯劲就经常问言羽,问他关于田蓓的看法,请他评价田蓓如何如何。
言羽意识到侯劲一定很喜欢田蓓,觉得他们应该成为古书里写的那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神仙眷侣,就鼓励他有机会向田蓓表白。
终于有一天,侯劲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对田蓓说:“我很喜欢你!”
没想到田蓓却只是笑了笑,扔下一句:“我啥都没听见!”然后转身像只小鹿似的蹦蹦跳跳地就跑了。
言羽见了很奇怪,后来就追问田蓓,说侯劲人挺好的啊,性格开朗,长得又帅,还很慷慨,人家说喜欢你,你怎么还不搭理人家。
田蓓说:“切!我和他一起读小学好多年了,对他知根知底,他到底如何,哪里轮得到你来评说?其实他这个人最没劲儿了,跟个姑娘家似的,一天女兮兮娘娘样的,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我才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他的身上!”
言羽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就为侯劲打抱不平说:“X!你以为你是谁!有多了不起啊?到了晚上,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你就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渺小!”
田蓓却说:“是的,我是很渺小,但是我的确很漂亮啊!”
言羽听了,不由一愣,顿时无语。
田蓓又说:“你觉得我漂亮吗?”
言羽想了想,觉得虽然生她的气,但是也不能昧着良心,于是还是只有照实说道:“漂亮。”
说完忍不住呵呵傻笑。
。。。
过了一阵子,言羽又说起这个话题:
“田蓓,我觉得侯劲挺好的啊,你为什么不喜欢,那你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子?”
“他太斯文太稳重了,我就是不喜欢。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但是如果要交男朋友的话,至少要如你这样有些才情的,或者要像熊鹰、唐海峰那样个头比较高比较帅的,再不行至少也要像卢世昕、谢宗华那样比较健壮的,但是我就不要侯劲那种戴金边眼镜很斯文的。”
言羽听了,觉得女孩子的心思着实难猜,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唯有呵呵傻笑。
。。。
“言羽,你为什么没事总喜欢傻笑呢?还有有时候你狂笑起来,声震九霄,真的好可怕哦,”
“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喜欢笑,平时我都是这样笑的啊。不过笑一笑,十年少,我这样经常笑,笑口常开,说不定以后就能永葆青春。”
“呸!!!就你这么一个臭男人,还永葆什么青春,你天生一个榆木脑袋,就是再怎么保,也还是个榆木疙瘩长在脖子上挂着,难不成你还能变成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能变得像我这般貌美如花?”
。。。
言羽发现,田蓓平时性格极宁静,从来不爱多说话。但是和自己在一起时,却常常拿言语调侃挤兑,甚至有时动手动脚,经常欺负于他。
以前言羽更多是佩服田蓓的才华横溢、天资聪颖,却并没有特别在意她的容颜秀美,后来受郑猫点化,看了不少绝美的画册,春心萌动,又时常听田蓓在自己面前提到自己的容貌,这才惊喜地发现,她确实容颜极美。
田蓓很喜欢《红楼梦》。
有一次,她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上表演了一只独舞,《黛玉葬花》,结果一鸣惊人。
言羽觉得,田蓓相貌清丽脱俗,又长得十分娇小,柔弱无骨,迎风欲倒,楚楚可怜,简直像极了曹雪芹笔下的病美人林黛玉,她出演《黛玉葬花》,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见由日常升旗的主席台装饰而成的舞台之上,她秀发披肩、亭亭玉立,裙裾翩翩、轻灵飘逸,就像一朵新莲盛开在偌大的九天瑶池之中,舞姿优雅,展露芳华。
后来言羽每每回想起当年田蓓表演黛玉葬花时翩翩起舞的美好场景,心中都会涌起异样的感觉。
在他看来,只因有了田蓓的舞蹈,曹雪芹笔下的黛玉仿佛又死而复生了,而且在田蓓的身上,他似乎也看到了很多古代绝色女子的身影:
舞池中的她,宛如一位古时白衣水袖的女子,正斜倚花间,抚琴弄墨,举手投足,如诗如画。
正是:
一颦一笑一伤悲;
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嗟一叹一轮回;
一寸相思一寸灰。
。。。
这短短几分钟的一只独舞,在树德九中的众多少男少女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外班的同学见了言羽,都直接问他,说你们班那个有时和你在一起玩的“林黛玉”如何如何了,很多人根本连田蓓的名字都没听说过完全不知道,但是却都知晓2班有一位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林妹妹”。
搞笑的是,后来阿望每每提起田蓓跳的《黛玉葬花》那一只舞,却总是说:
“当时她个头那么小,那么娇弱的身躯,却没有合适的道具,居然是去借了一把农民的真的锄头来演。她拖着那么笨重的一把锄头,根本不是那种小的种花的锄头,学校怎么安排的?为什么不给她用假的道具?!当时的感觉实在太搞笑了!”
而当时言羽的心思,却一心只放在了她舞蹈之中展现的绝美身姿之上,对这一细节毫无察觉,全无印象,竟丝毫没有留意她手中的锄头究竟是什么样的。
………………………………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三章 少年2 第十节 第一朵玫瑰
中学时,有很多同学都讨厌鲁迅。
比如语文老师要大家认真揣摩和理解鲁迅的一句名言:“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
老师让大家认真思考,第二天再讨论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意。
下课了,大家就讨论。
有同学说:“这明明就是一句病句!能有什么意义!大师写出来,就是名句,我们写出来,就是病句!”
斑蝥说:“毛线!鲁迅肯定记性不好,以为一棵是枣树一棵是桃树,结果落笔写完‘另一棵’三字后,抬头一看窗外,毛!另一棵居然也是枣树!”
李老酸就说:“我有两个宝贝;一个是蛋蛋;另一个还是蛋蛋,是另一边的蛋蛋!”
而言羽却是最笨也最懒的一个,根本懒得想。
言羽觉得,既然鲁迅都这样写了,总应该有他的道理,与其大家这样瞎猜胡扯,不如以后升天了当面问问他本人(如果以后死了真有天堂的话,自己上了天堂一定要当面问问鲁迅大师)。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尚未死亡,还无法升天,而时间又不可逆转,不能回到过去问问他,甚为遗憾,于是言羽也不愿细想,只好作罢。
后来第二天,老师讲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用了这样的句子,如果慢慢体会,你会感觉到一种孤寂。院子外边其实什么也没有,除了枣树还是枣树。这就有一种孤寂的感觉在里面。
读者看到院子外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是,必定以为院子外面还有别的东西,可是没有,剩下的还是枣树,很单调,很孤单。
这种孤寂的感觉,如果用“院子外面有两棵枣树”来表现,肯定是达不到的。
此外还表现的,就是对这种孤寂的不满。
鲁迅希望出现新鲜的社会现象,希望能有“别的树”出现,可是没有,鲁迅很期待。
堂下就有同学问:“老师,难道鲁迅下笔之前真的会想到这么多?”
老师回答说:“不一定。不过如果事前没有想到,那就是大师偶然的灵感,大师们靠的就是感觉,鲁迅创作的时候,可能也是凭感觉随手写下这一句的。也许他当时考虑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