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欢喜田园-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咱们不也……”

    华辰轩忽然涨红了脸,以眼神阻止她继续说下去,然后扭头看向湖面。

    湖面早已恢复了平静,在月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刚才的那场地震,虽是掀起了涟渏,此刻却又消逝得无影无踪了,仿佛从没发生过什么。

    他随即拣起一块小石子投进湖里,很快便听到“咚”的声响,显然湖水并不深。他又试着折下杨树的枝丫,直插进湖里,也就两米左右的深度。

    这下他便放了心,回头对青苹道:“来吧,我抱你过去。”

    没等他再说什么,青苹便脱掉了外面的锦袍,露出里面贴身的中衣亵裤,连鞋袜也一并脱掉了。

    华辰轩不敢再去看她,背着身子脱光了上身,下身也只着了一条亵裤,然后将她拦腰挟在腋下,快速下了水。

    三月的湖水,还有些冰凉,刺骨的冷意刹那袭卷了全身。两人都微微地打起了冷颤。

    青苹一手环着他的腰,一手在水面上划着,双腿也朝后面蹬着。前世她学了一段时间的游泳,却一直没有学会,后来索性放弃。而今依然记得当初闺蜜们教她游泳时的窍门,便也依样画葫芦,以便减轻华辰轩的负担。

    两人在水里缓慢地往前移动。

    好几百丈宽的湖面,整整游了大半个时辰。最后两人到达对岸的时候,华辰轩已累得筋疲力尽,仰躺在地半天不想动弹。

    青苹也比他好不了多少,累得躺在他边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正在这时,不远处忽然闪着明亮的火把,接着一阵紧似一阵的呼喊声由远及近地传来,

    青苹早已听到了喊声,却苦于无力气回应。

    华辰轩挣扎着想要站起,两人这个情形,他不想被人看到。可是明显地有些力不从心,才刚站起来一会儿,便又忍不住地瘫软下去。

    青苹急忙拽住他道:“别躲了,没那个必要。”

    华辰轩用充满歉意的眼神望着她。

    不多时,那些人已到了近前,除了叶安邦和钱氏,还有绿苹如苹安国安康,看到两人浑身湿漉漉地并排躺在地上,顿时都愣住了。

    青苹就着钱氏的手臂勉强站起,随即漫不经心地解释道:“你们要再不找来,我们即使没有死在刚才的地震里,也一定会被冷死冻死。你们瞧,这湖面多宽哪,我们是从那边游过来的!”

    大伙儿总算弄清了是怎么回事,脸上明显地松了口气,只有绿苹还不太高兴,看向青苹的目光里充满了莫明的敌意。

    叶安邦急忙脱下自己的长衫,让钱氏给青苹穿上,然后伸手扶了华辰轩起身,一群人便往山下折返回去。

    从钱氏的言语里,青苹这才晓得,不仅是自己家人出来找了,几乎整个飞马村的人都惊动了,大家都在四处寻找他俩的下落。

    所幸有惊无险。

    叶安邦不忍责怪自己的妹妹,却也忍不住地一再告诫她以后万不可再干这样的事了,太危险了。刚才的情形,他都看在眼里,尽管是出于救人的考虑,他心里也是不舒服的。任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妹妹,被毁了闺誉。

    华辰轩一路都很沉默,此时却对叶安邦道:“大哥,你放心,我会娶青苹的。”

    叶安邦看了他一眼,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

    华辰轩也没有再说话。

    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

    回到村子里天已大亮,两人各自回篷子换了干净衣裳。这时钱氏已经煮好了姜汤。

    青苹足足喝了两大碗,又实在困极,身子一沾地铺,就睡着了。醒来才得知华辰轩染了风寒,好在喝过爷爷配的药后,已渐渐好得多了。

    青苹去看了他,见他还在睡,也没有打扰,出来后便到邻近的几个村子去探查。

    原来,飞马村的情况已经算是好的了,这次地震里,遭灾最重的是位于山脚下的桃花村,全村几乎都被大山压到了地下,只隐隐露出一些细碎的瓦砾,村里的东西一点都没抢出来,吃的喝的盖的全靠别人的救助。

    事实上也没得到多少的救助,因为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遭了难,而县衙里派过来的毛人龙又是个草包,叶安邦只得将飞马村的口粮送了一些去救急,可是完全不顶事。全村人食不裹腹,夜里就露宿在稻草堆里。孩子饿得嗷嗷直叫,老人急得是哀天怨地,那些整天只靠喝水充饥的汉子同时都感染了风寒,躺在稻草堆里爬都爬不起来了。

    青苹看得心里一紧,大灾之后必有大病。如果预防不当,是真的会发生瘟疫的。

    青苹不敢怠慢,急忙令人将他们隔离,并一再交待,不能再食用附近的水源了。然后又让人回村里请了爷爷过来,让他帮忙配药。

    之后,她又去了梨树湾和新凤村,这两个村子的情况要稍好一些,房屋虽然倒塌了,但也从里面抢出了不少吃食和被褥,勉强可以自救。

    但是在建的步行街工程,却是完全毁了。

    青苹在心里暗暗地叹息。

    回到村里已过了晌午,方景天和张皓陵也才刚到,特意送了些米面过来救急,见到青苹和辰轩也都分外高兴。只是这重逢的喜悦在如此大灾面前,也就显得比较伤感了。

    非常时期,午饭也吃得比较简单,一大锅的白面馒头,两样清水小菜,大伙儿却都吃得津津有味。难得的是,往日嚣张的洪氏,这两天也变得乖顺多了,不但对青苹嘘寒问暖,也对辰轩十分照顾。

    她既是有意和好,青苹也不会拒绝。

    也因此,一家人竟是难得的和睦。

    午饭后,方景天便回了溪水镇,张皓陵则留下来帮忙。不多时,县衙里送的救济粮也就到了,由青苹做主,全都分发给了各个村子,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毛人龙当即便要跟送粮的队伍回县衙,却被青苹给强留了下来。

    青苹虎着脸,训斥他道:“好歹你的老子也是咱们的父母官,你就没有一点责任心吗?不行,你得留下来,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毛人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青苹一句话。

    他不由拍了拍脑勺,在心里懊恼道:只怕这一辈子,都要受这个女子的摆布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会对青苹言听计从。

    张皓陵嘿嘿地笑着,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道:“兄弟,受着吧!”

    毛人龙朝他猛翻了个白眼,不甘不愿地跟他一起去外面忙活了。

    这边青苹在认真观察了村子周边的地形后,忽然有了个十分大胆的想法。

    以如今的情况,让村民们自己出银建房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如果修成前世那样的商品房,不但节约了地皮,也节约了成本。乡下人纯朴,虽然也讲究男女大防,但并不如县城京城那般严谨,也是行得通的。

    所幸飞马书院损害得不是很严重,修缮修缮还可以继续使用。早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那些外地的学员们就都各回各家了,谁都怕地震再来。而这样,势必会影响飞马书院招学员。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r1152
………………………………

194 新农村

    她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绘制了一张草图。

    等到傍晚张皓陵他们回来后,就将草图拿给他看,然后又让人去请了赵大柱和李常学两个一起来研摩。

    她前世里并不擅长工程建筑,也仅是懂点皮毛而已,所以这草图画得似是而非。不过那三人都是内行,应该会看得出她的意图。

    她也就是把意思表达一番,真正负责施工的还要靠这三个人。

    不出她的所料,这三人竟是看懂了她的图意。张皓陵又花了一晚上的工夫,将那张草图修修改改,弄得比她完善多了,末了吹了吹未干的墨汁道:“好,就这么干!”

    说到就做。

    翌日一早,青苹便拿了一叠银票交给张皓陵,叫他派人去采买材料。

    张皓陵没收她的银票,却早就安排了人去镇上购买。

    此时叶安邦已经集中了村里的青壮年,告诉他们郡主出资,即将免费为他们建造新房的消息,大伙儿听了都很激动,一个劲地感念郡主的大恩大德。自然叶安邦叫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也幸得由飞马村到溪水镇的官道已经接通,这次地震也没受什么影晌,所以交通还算畅通。到得傍晚的时候,出去负责采买的队伍便陆陆续续地回了村,拉回了一车又一车的材料。而这时那片即将建楼的废墟也清理了出来,按照飞马村里五十户人家来算,每五户人家一层楼,总共只建五层就够了。

    这也算是尝试性的工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以后也不妨在新凤村、桃花村和梨树湾推广实行。只是,那些都要等到政府拨款了,她可没有那么财大气粗,充当大善人。

    华辰轩的风寒在两天后就已痊愈,作为此次救灾的钦差大人。他一点也没闲着,第一时间就给远在京城的皇帝写了奏折,详细说了这边的情况,然后便是要银要粮。同时,他也给县令大人发了信函,要求再送些救济粮过来。这还不算。他正在筹备去富城县搞搞募捐,准备从那些富户手里筹银。

    青苹明白他的心思。

    华辰轩此举,分明是不想让她把私银全贴进去,他是在为她打算呢。

    细算起来,她花在修路和建造步行街两项工种上的银两。实在有些耗资巨大,而现在才修了一半的步行街又在这次地震中毁于一旦,她的损失实在不小。若不是张皓陵和方景天这些朋友们力挺她,不停地帮她筹资垫银,她早就变成穷光蛋了,哪还有现在这样的风光。

    其实华辰轩也是多余的担心。

    不说别的,她在京城的那百家铺子,每年的营利也不算小。再加上她存进方氏钱庄的那千两黄金,也还可以用上一阵子呢,更甭说张家分给她的干股了。

    如今京城里的铺子交给桂掌柜和方孝天联合打理。她相信不久便会有更大的发展,她才不担心银两的问题呢。但是眼下华辰轩肯为她打算,就这份心意,她也是感动的。

    景爷爷虽然年老,但依然每天往返于各个村落之间,帮助村民们预防疾病。提点他们注意事项。先前桃花村里的那些病汉们,在他的救治下。已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张皓陵的新农村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因为是建造自己的房子。所以大伙儿都干得分外地卖力,恨不得将所有力气都使出来。

    村里的妇女们将从自个儿家里抢出来的衣裳被褥,缝缝补补再洗洗,又在两棵树上绑了绳子晾晒着,孩子们的脸上也重新焕发了笑容,嘻笑声不绝于耳。

    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或许经历过这样的一场地震,很多人的心思便也开始转变了罢。

    洪氏此时坐在槐花树下,不知在想着什么,不时抬头看一眼钱氏。

    钱氏依然在临时搭建的土灶上忙活着,好几十人的饭菜呢,全靠她张罗。

    绿苹和如苹下地拔菜去了。

    安国安康去了工地。

    宝儿在边上坝子里玩着陀螺,跑得欢实。

    好象只有她还在闲着。

    青苹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走过去帮大嫂做饭。

    钱氏便吩咐她择菜,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儿。

    青苹噜着嘴,朝远处的洪氏瞟了一眼,笑着道:“你瞧,咱们的这位继母阿娘,最近怎么学乖了?”

    “呵,她好意思不学乖吗?你可不知道,发生地震那会儿,若不是你大哥拼了命地进到屋子里把她背出来,她此时哪还有命在?”钱氏一边在墩板上熟练地切着白菜丝,一边轻声地说道。

    青苹便又好奇起来,“怎么?大哥进去救的她?她有手有脚的,不会自己跑啊?”

    “她那天身上不爽利,发着热,整天烧得迷迷糊糊的,也就你回来的这两天才好的,不过脾气也变好了许多,连宝儿都说,奶奶最近咋个对他那般亲热了呢,有点受不了。”

    “呵,总算长醒了。”

    也好,这样的变化,至少是好的一面。如果她能改过自新,一直这样好下去,又有大嫂这么好的儿媳妇帮衬,叶家何愁不火?

    只有叶家强大了,她也才能安心。终归,这些都是她的家人。

    两人谈话的工夫,洪氏就走了过来,脸上堆满了生涩的笑容,对钱氏道:“安邦媳妇儿,今天的饭菜我来弄吧,你歇会儿去,可别累坏了身子!”

    这话听着真是新鲜。

    青苹长这么大,还从没听洪氏说过这样的话。

    钱氏笑笑,手里也没有闲着,她在刨土豆,嘴里回道:“不妨事的,你歇着吧。”

    洪氏有些失望,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道:“让我来吧,你如今有了身子,得好好养着。”

    “什么?大嫂,你又有啦?”青苹兴奋地跳了起来。

    钱氏脸红了红,小声地道:“还小呢,就这些活计,哪里就累着了?”

    “几个月啦?”

    “快两个月了。”

    “那也得注意,前三个月尤其小心。”前世里她还本来是有机会做母亲的,可惜那孩子见不得光,她也只得忍痛割爱,在快两个月的时候就做掉了。她不由艳羡地看了看钱氏,由衷地道:“大嫂,你真幸福!”

    钱氏不知道她这是有感而发,以为她也想成亲了,便安慰她道:“你以后也会有的。”

    洪氏也急忙附和道:“其实华公子人不错,你要是想清楚了,我和你爹也不会反对。左右你自己拿主意吧。”

    青苹苦笑,以她如今的身份,她的婚姻,哪里还能自己拿主意?不说皇帝会干涉,长公主也不会轻易放手。不然,她在京城的那段时间,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了。不过皇帝自觉亏欠了辰轩,或许真的会将她赐婚给辰轩也说不定。

    而萧翎琰,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两人自不明白她的处境,不过也晓得她的身份今非昔比,很多事情也不方便过问。但是青苹的心里除了这个,也还有另外的阴影。

    自从沈淑妃置疑她的身世后,她就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但是眼下,却是了解真相的最好机会,她虽然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但也想要弄个清楚明白。

    不过,洪氏是在她出生之后才进的叶家,钱氏更是往后了许多年,这两人不会知道个中内情。那么她出生时的情形,除了村里的老人,也许就只有她的父亲叶有福知道了。但是以叶有福的性子,他不一定会想说出真相。但是大哥呢,他当时已经五岁了,或许会知道一些吧。

    说起来,两兄妹还没好好说过话呢。叶安邦这些天里早出晚归,忙得不得了,一般也只有在饭点的时候才会见到,说上几句话,然后就又匆匆地走了。

    她要问的话,自然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出口。

    这天,青苹去到新凤村里探望齐老爷子。齐菊花嫁给花无醉后不久,就被接到花无醉的老家――北喜镇去了。据说她的痴病好转了不少,且幸运地生了个儿子,眼下与花无醉的母亲一起安稳度日。

    地震发生时,花无醉刚好回了老家。但是齐家在这场地震中也损害得惨重,房屋全部倒塌,变成了一堆瓦砾,连衣裳被被褥也没有抢出一点来,一日三餐也要靠救助。全家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篷子里艰难度日。

    出于对花无醉的朋友情义,青苹对齐家伸出了援手,让人送来了大米和白面,还有一些半旧的衣裳和被褥,又好生安慰了齐老爷子,略坐了坐,便打算回村。

    这时忽然一个年老的妇人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对齐老两口哭泣道:“阿婶,我该怎么办哪!双儿难产,恐怕大人孩子都要保不住了!”

    齐李氏便问道:“怎么?双儿要生了?”

    “是啊,已经生了一天一夜了,孩子的头还没有露出来。可真正是急死人了!”那妇人说着,不停地搓着手,很没规矩地踱着步子。

    “那还不赶快去镇上请玉婆子,只要她肯来,大人孩子都会没事的。”

    “可是我们家那样,哪出得起银子啊!”

    青苹看着她的着急样,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便道:“人命关天,赶快去请吧,费用算在我身上好了。”(未完待续)
………………………………

195 求证

    那妇人这才看清青苹的面容,脸上便露出惊讶的神情,因为激动,整个身子都在发抖,愣了半天,才想着要给青苹跪下磕头,“谢郡主娘娘!郡主的大恩大行德,小妇人我莫齿难忘!得,我这就叫三儿去请!”

    “起来吧,婶子。人命关天,耽搁不得!”如果两百两银子可以救两条人命,她又何必吝啬,何况这两百两银子对她来说,不过是吃一顿饭的事。

    那妇人得了令,急忙从地上爬起,用衣袖胡乱地擦着眼角的泪,然后飞快地回家去了。

    这厢,青苹从齐李氏嘴里得知,这位姓玉的婆子,是南塘镇上最有名气的接生婆。据说这个玉婆子很是厉害,无论孕妇的胎位多么不正,她都能够让婴儿平安顺利地生下来。出道三十年,从没失过手。但是她的接生费用也相当高,要两百两的银子,一般的人家根本请不起。

    两百两的银子,相当于庄户人家二十年的口粮,确实有些高了。但人家本事摆在那,收费高点也理所应当,人家也是要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呢。

    只是,在古代,生孩子的女人就等于一脚踏进了鬼门关,一旦难产,便是很危险的事情。这玉婆子,她究竟有什么样的手段,居然可以在三十年的接生生涯中不失手?

    青苹很好奇,她正要说点什么,却听齐李氏说道:“上回还跟亲家聊起过呢,那大将军的小女儿。就如今当上端王妃的那个,就是她接的生。”

    “哦,这怎么可能?”青苹不由吃了一惊。大将军的小女儿,端王妃,那不就是说的华辰芸吗?她怎么可能出生在南塘镇?

    齐李氏便又接了她的话道:“我本来也觉得不可能,可是亲家说,当年长公主回华家探亲,路过南墉镇时摔了一跤,使得胎儿早产。偏偏她又怀的是双生子,情况就更危险了。她也不知从哪里听说了玉婆子。就派人重金去请。玉婆子的手艺果然好,真的将两个娃娃都平安接了下来。”

    “依你这么说,华家应该有两个女儿才是,为何只有一个呢?”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青苹本来也没指望她全部知道。好在也算是了解到一点内情。真没想到。长公主在这之前居然也来过溪水镇。

    这样看起来。沈淑妃的话就有几分可信了。

    青苹接下来自动脑补了一下,想必那个时候,吴仲楠已经逃离了长公主的魔掌。偷偷溜到飞马村里藏匿起来,可那时长公主已经身怀六甲,且认定孩子的亲生父亲就是这个戏子,便派人四处查探,终于被她找到南墉镇来了,然后也不知怎么地,就动了胎气,没办法,只得将孩子生下来。

    但是,这样的事情肯定隐秘,花无醉的老娘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而且知道得这么清楚。她现在已经十分确定甚至是肯定自己的身世有问题,便迫切地想要了解一切。

    如果自己真的就是长公主在溪水镇上产下的双生子之一,那又是怎么到的叶家呢?而她的娘亲,不是说是因为生她难产才死的吗?她如果不是她亲生的,那她生下的孩子又去了哪里?

    青苹闷闷地回到村里,让钱氏给那一家人送了两百两银子过去。一整个下晌,都提不起精神来做事。

    如今的吴家已经衰败,再不复当年的富庶。他家的房屋因为修砌得结实,算得上是这场地震中唯一幸存的房舍,因此吴仲楠也仍就居住在他的吴家大宅院里,由李氏伺候。

    虽是近在咫尺;但青苹却有些情怯,只要一想到那人可能是她的亲生父亲,心里就非常的不舒服。那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男人,他自私、无情、阴险,却又那么地可怜、可悲,可恨。

    青苹一时拿不定主意,究竟要不要去看他。

    洪氏见她闷了一下午,也猜到她可能有心事,便走过来有意地陪她聊天。

    青苹想着便问道:“吴家,如今的情况如何了?”

    洪氏撇了撇嘴,极其不屑地道:“还能咋样?就那样呗!前半生亏心事做多了,现在也算是得到报应了。想当初,他是如何为难你的,我们家当年那么为难,而他家富得留油,也从没想过帮衬帮衬,现在也该让他尝尝苦头了。”

    “算了,他也的确可怜,身边又没个儿女傍身。”青苹说着就转了话题,“娘,你说,他家为什么就没有孩子呢?到底是他不能生,还是他的女人有问题呀?”

    洪氏的神情立时就沉了下来,“女孩子家家的,问这些做什么?”

    “娘,我就是好奇,问问罢了。你要是知道,就说说呗。”

    洪氏被她缠得没法,又觉得这事让她知道也无不可,便压低了声音说道:“好吧,我告诉你好了。他那女人并不是什么好货,是镇上丽春院里的姑娘。你想啊,窑子里出来的,哪还有个好的,不生娃也就不稀奇了。”

    这事她好象听说过。据说古代楼子里的姑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