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妆名捕-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若宁想着李观退亲,是因为喜欢自己,无论自己是否喜欢李观,李观能做到这点,已经很难得了。她怎么能看李家遭遇如此重创
“你们别着急,我去问问李公子,看他是怎么想的”
江若宁与一同巡街的捕快打了招呼,立马去了李记布庄。
一上午,李观都在琢磨新医馆的名字,可思来想去,却怎么也想不到。
十六欢喜地唤声“江姑娘”,转而面带愁容,“招工的告示已发出去,后天就要招工,却没了还素膏配方,连招牌都没了,这这可怎么办我们三太太的头疼病犯了,被舅老爷气得不轻,舅老爷今晨临走还将三太太给气了一通。”
江若宁点了一下头,房间的地上有无数个纸团,李观正冥思苦想:“我一定能想到比杏林医馆更好的名字。”
江若宁眉头微锁,一时间将现代所有的药名都细细地想了一遍,突地她灵光一闪,“少游,有了”
“什么”
“念慈庵”
“念慈庵”
这分明就是一家尼姑庵的名字。
江若宁道:“春晖圣母的故事你听说过吧春晖圣母被天帝御封成仙前,原是念慈庵后山的女鬼,后因思女心切,血泪染红梨花,更因慈母之心感动天地,终位列仙班”
“可这与我家医馆的名字有何关系”
江若宁不知道这大燕天下是如何神话了永乐皇后的亲娘春晖圣母,但天下百姓早已经根深蒂固地接受,春晖圣母是掌管人间母子情缘的神仙,也象征着世间的慈母、母爱,受世人敬重,上至皇家的太后、妃嫔,下至寻常百姓家的女子,每逢三月初三至三月初八这几日,便是慈母节,家家都会前往春晖圣母庙烧香祈福。
江若宁道:“你可知,我为何晓得用绿霉制还素膏为何又知晓青霉素提炼法皆是因为一个梦,我在梦里,梦到自己进了一家念慈庵,庵里有一个圣母,她面带愁容,说这世间女子最苦,而那些沦落风尘的女子更苦,是她告诉我绿霉可入药”
如果这故事传出,一定会在整个东溪县闹得轰轰烈烈。
江若宁太明白人言可谓,而关于神仙的故事,更能让百姓们坚信不疑。
“少游,你手里可有几种雪花膏的配方,你把这方子给我,我来帮你做还素膏。”
“雪花膏”李观眼睛一亮,都只想着在里面加药,谁也不曾想过加护肤膏进去,如果加的是护肤膏,这样制出了还素膏将会更好,对啊,为什么他就没想到呢。“好,我回头就把雪花膏配方整出来,尽快把绿霉、雪花膏所需材料备好,我与你一道去制药坊研究药膏如何”
“好”
当天夜里,李观就定下了新名念慈庵。
并亲自绘了彩图说明,着所有绣女绣制成巨大的彩绣。
绣女们看着上面的图与文字,“我说杏林医馆怎么今儿下午就改成念慈庵药铺原来是这样,有缘人与春晖圣母结缘,夜做一梦,魂入念慈庵,得到还素膏配方,更得能解世间百姓病痛的奇药”
在故事里,春晖圣母慈悲、热爱众生,哪怕是风尘女子的苦也多有怜悯等等。
连世人皆弃的风尘女子,春晖圣母都未曾抛弃,可见圣母没有抛弃任何一个人。
几十个绣女花了一整夜的时间就绣好了一幅巨大的彩绣,此日一早,就被敲锣打鼓地送往青溪县的春晖圣母庙。
县城各家听到这锣鼓喧天的动静,所有人都奔了出来,站在街头上张望,只见十几名如花绣女抬着一张偌大的绣图,正缓缓往春晖圣母庙移去。
只听有人大声道:“李家得到还素膏、青霉素奇方,乃春晖圣母托梦传授李家,李家为感谢春晖圣母传授奇方,决定将医馆更名念慈庵药铺,并将此画献予青溪县春晖圣母庙接受烟火供奉。”
怡香楼的女子听到这个传说时,更是一个个感激非常。
“这么说,我们用的还素膏、青霉素药剂,是春晖圣母她老人家给我们的”
“是啊,听说春晖圣母还为我们感到悲伤呢。”
“圣母眼里,众生平等。”
………………………………
064 订情
; 064订情
在传春晖圣母的慈和大慈大爱之时,整个青溪县都知道李家有个“念慈庵药铺”拥有春晖圣母托梦相授的奇方,可以治愈顽症、怪疾。
大半月后,“念慈庵”的传说越发离奇,在青溪县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就连位于奉天府春晖圣母庙的香火也比早前更旺盛了。
青溪县念慈庵药铺名动整个奉天府,念慈庵制药坊生产的还素膏、青霉素药剂更被世人所知。
吴舅父原想逼李观兄弟迎娶吴芍药为妻,甚至狠心不许他们再用“杏林医馆”的招牌,不曾想,李观另避蹊径,另定“念慈庵”不说,还一下子就打出了名气。不仅他家还素膏被更多的人知晓、认同,就连念慈庵药铺的生意也是前所未有的红火,甚至于奉天府以外的病患也慕名前来求诊问药。
江若宁给李观出主意,一则是她对李观有好感,这些日子以来,两人合作愉快,李观给她的种种设计图出的价格也合理;二则李观是因她才与吴芍药解除婚约,医馆遇到了困境,她觉得自己应该助李观度过艰难。
五月初十,江若宁年满十五,这日不仅是她的生辰更是她及笄喜日,意味着从今日开始江若宁是真正的成人。
及笄礼在江宅进行,由江氏、河舅舅给她挽发插笄。
刚戴上白玉钗,就听外头传来阿欢的声音:“小姐,李公子道贺”
“还有我呢”
说话的是河山杏,后面跟着周半夏,李观紧随其后,崔嵬峨冠,气宇不凡,只是一眼,就让人想到“公子翩翩,温润如玉”。
周半夏笑盈盈地道:“昨儿还瞧你在巡街,今儿没见着人,与人一打听,才知你今日及笄。我们急急赶来,没想刚到外头就遇到四伯与河姑娘。”
周半夏口里的四伯正是李观,她已经嫁给李观的亲弟弟李阅为妻。
李观捧过一只漂亮的锦盒,“这是我送你的及笄礼物,江姑娘今日便成人了。”
一旦及笄,就该谈婚论嫁。
因她的身世之故,至今江氏亦未提及江若宁的婚事。
河山杏递过一只漂亮的香囊,“这是我亲手绣制的,祝宁妹妹生辰快乐”
二妞奉上茶点,几人说笑一阵,又留用午饭,众人方各自散去。
夜里,江若宁启开锦盒,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只白玉蝴蝶钗,还有一张折叠好的纸,原以为是李观写给她的“情书”,江若宁按捺不住激动的心跳,待启开纸,但见上面写着“分红文契”四个大字,立时瞪大眼睛,她为自己想到的“情书”忍俊不住地苦笑。文契里,清楚地写着,将念慈庵制药坊一成的干股赠与她,以谢她帮忙研究还素膏之功。
这么厚重的礼物要她如何担得换了招牌的念慈庵,非但没有受到质疑与冷落,反而声名大振,整个青溪县百姓都知县城有个念慈庵药铺,里面有极好的能治皮肤顽症的还素膏,连青楼女子的脏病都能治愈,最是神奇。
念慈庵的还素膏还没生产出来,几乎每日都有人前来打听,“掌柜的,听说你们念慈庵有还素膏买,这是专治皮肤疾病的,什么时候能买”
“客官,还素膏大瓶一两银子,中瓶五百文,小瓶二百文,你要哪种”
还素膏的瓷瓶也是特制的,上头是一个春晖圣母的头像,慈爱而又端庄大方,一看就是个菩萨状,让人心生敬重,不敢有半分亵渎,头像下是“念慈庵”几个绿色大字,又印有“还素膏”的名字由来,并介绍此药乃是春晖圣母托梦相授以绿霉为原料,念慈庵郎中得到此方后,便在绿霉之中辅配十几种名贵药材精心研制而成,方有了今日的还素膏。
“有多少要多少”
掌柜的正迟疑,就闻听到一阵嘻笑声,却是县城两大青楼的姑娘们结伴而来,“掌柜的,我们可是特意来买还素膏的。”
掌柜的笑着道:“几位姑娘要哪种”
“我们要上等货。”
“上等还素膏,大瓶二十两银子,中瓶十两银子,小瓶五两银子,明码标价。”掌柜的指着那边挂着价位牌,只见那牌子一侧还有个玻璃架上,架上放着上、中、下三等还素膏的瓶儿,颜色各不相同,图案却是一样,都有血色梨花为衬,煞是惊艳。
货架上又清楚地标明了主治皮肤病症,然后其用法用量等,各种程度的病用多少药为宜。
掌柜的道:“上等还素膏这几日各出了一箱货,大瓶统共才四瓶,中瓶十六瓶,小瓶三十二瓶。”
说是大瓶,一瓶也不过现代五百克模样,中瓶约有三百克,小瓶则是一百二十克模样,小瓶的瓶子虽小,上等的同一种颜色与款式,做得精美,光是包装用的上等瓷瓶儿那大瓶的用完后,还可作插花瓶使用,光那材质的瓶子,怕就得几两银子。
“一箱大瓶的全给我,我付你一百两银子,不用找了。”
“我说禾仙,你未免太霸道,我们姐妹等了好些日子才等上货,你一个人就要买光,你用得完这么多么”
“你们想要,就买中瓶、小瓶的。”
掌柜的令小二搬了大瓶箱子,这姑娘一把抱在怀里,看也不看,抱着便走。
只片刻时间,上等还素膏被抢购一空。
没买着上等货的,只能退一步而求其次,买了中等货。
最后,那原打听问价的人只买到了下等还素膏。
此刻,只听外头有人大叫一声,“回春堂的还素膏出来了。听说也是春晖圣母梦授奇方。”
然,世人都有先入为主的概念,无论是青楼女子,还是患了皮肤病症的患者,他们还是习惯了只用念慈庵的还素膏。
“要说还素膏,可就念慈庵的最正宗。”
“怕是回春堂不晓得从哪儿弄来的偏方,信不过。”
“我们就只信念慈庵的,我们楼里的姐妹可有用他家药治好的。”
有病愈者为例,她们更盼健康,有了健康就能赚钱,自是只认念慈庵的牌子。
回春堂、杏林馆的还素膏竟莫名被质疑了,甚至还有人说这两家是窍了念慈庵的秘方。一传十、十传百,经有心人的传播,这谣言竟越发像是真的。
李观恐生出事端,曾出面澄清:“各位乡亲、贵客,我们念慈庵有自己的还素膏配方,至于杏林馆、回春堂,他们有自己的配方。这就如同样一碗面条,佐料不同,口感也各有不同,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能治病”
一时间,大家都说“念慈庵”的东家最是厚道。
………………………………
065 被成亲
; 065被成亲
时间在缓缓地流淌。
当青楼得了脏病的姑娘一个个痊愈离开,或重返京城,或从良嫁人,还素膏的名声越发响亮。虽然回春堂、杏林医馆皆有还素膏,可在世人眼里,更看重的还是念慈庵的还素膏。
许多外地的客商云集青溪县,等着采买神奇的还素膏回去,更有甚者来青溪县就为了治病。
大家首选念慈庵,买不上时就购回春堂还素膏,只是各家都加了自己的秘方进去,其效用又各不相同。
李记布庄二楼。
李观平静地走到江若宁的身后,她正关注上大街上来往的行人。
“自从青溪县出了还素膏,近来名动天下,瞧病的、来采买还素膏的都来了青溪县。”
“这回你们家可是赚了个钵满、盆满。”
“绿霉能制还素膏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各家又有自己的秘方,听说京城那边已有医馆推出还素膏。”虽也有却不如李记念慈庵的药效稳固持久。
李观将秘方传授给了李阅,李阅每次有上、中等还素膏出货前会亲自进入一间密室,亲手加入一堆备好的瓶罐辅料:油脂、药粉等。不光李家如此,听说回春堂那边每次皆由唐老郎中亲手加入秘方药料。
各家在最后出货前如此行事,越发让还素膏显得很是神秘。
两家的药料配方不同,自然功效便各有差异。但用过的人很快就发现,还是念慈庵的效果最好。
四个月后,念慈庵药铺治愈了不少患有脏病的男女,但因其中青霉素药剂贵重,一个重度患者治愈就是花上数千两银子,而药剂更有一针难求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念慈庵医馆自己的药都不够用,就遑论外售。
“若宁,我们订亲吧”
这句话,李观很早就想说了。
江若宁微微凝眉,想到吴氏养病在榻,又忆起七月时偶然在念慈庵得遇吴氏,她那带着挑剔与冷漠的眼神。“你母亲尚在病中,这样不大好罢。”
“待我母亲大安,我们便订亲。”
“娶我,你不能纳妾、不能有通房,甚至不能养外室,你真的想好了”
为她一株花放弃一片花园,有多少男子会如此
她还没想过这么早成亲,更重要的是奉天府官媒署还有她的婚姻档案:温如山、江若宁于某年某月结为夫妻
那一纸红通通的婚书一直提醒着她,在没有注销奉天府官媒署婚姻档案前,她便不可以嫁给除温如山以外的男子,否则一旦被揭发,她就要被治罪:重则沉塘,轻则发配到苦寒之地。
李观道:“得你如获至宝。”
她款款回眸,笑容如花般灿烂。
他似偷吃的孩子般,小心翼翼地抓住了她的柔荑。
她挣扎一番,李观却握得更紧了。
他已然心动,从最初的欣赏好奇到现在的情系,她是他已经认定的女子。
念慈庵药铺的生意越发火红,李观从未像现在这样欢喜,这是一个男子事业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因有还素膏,又有能治脏病的青霉素,引得不少纨绔子弟前来青溪县。”
而这些东西原就是一本万利的,整个青溪县有不少妇人都学会了收集绿霉,各家都有各家的法子。就以河塘村为例,因看到离县城近的,同样的绿霉就能卖出极好的价格,有好几家的妇人寻江氏婆媳帮忙在县城附近租屋,长期住在租屋里,就为了多收集绿霉赚钱贴补家用。
“实在不行,就再建一座能产绿霉的制作坊。”
“绿霉的价格已经很高,还素膏的价格与青霉素比实在太低。回春堂准备停止制造还素膏,却又不甘服输,强撑着制造一部分,不外售,只卖给回春堂瞧病的病患。”他见她没有抗拒自己的大手,壮着胆子轻柔地理着她额上的碎发。
这样的发,根根细软,就如上等的丝线一般,让他怜惜不已。江若宁,是他喜欢的女子,这些日子步步行来,他们彼此心系,彼此心悦对方。
在这之前,李观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会遇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女子。
李观道:“你喜欢断案故事,近来我替你新弄几本书,离开时记得带走。我着人给你做了两身秋裳,是我替你设计的新式样,一会儿拿回去试试。”
对于她衣衫的尺寸大小,李观记得比江若宁自己还清楚。
江若宁有俊美、温柔又体贴的男友,她很知足。
他的手一揽,将她拥在怀中。
他能闻嗅到她熟悉的气息,而她听见他熟悉的心跳,每一次靠近,他的心跳都会加速,就如同是用灵魂敲打的鼓乐,有力而让人沉迷,这不是心跳,而是一曲乐章。
因为有她,李观李阅兄弟打造了“念慈庵”的神话与繁华。他对未来充满了从未有过的信心与欢喜,这是一个事业成功男子的意气风发,更有一份对未来的期盼与描画。
次年春天,缠绵病榻半年之久的吴氏撒手人寰,她与他到底没来得及订亲,而他却要替母守孝三年。
江若宁一直藏着自己心底的秘密,带着愧疚地道:“三年么,少游,我等你。等到你守孝期满,我们便成亲。”
彼时,他歉意的脸上挂着浅淡的笑容,“此生,少游必不负若宁。”
她说那话,其实有自己的盘算,她要用三年的时间销掉奉天府官媒署关于她的婚姻卷宗里关于她“已成亲”的记录,她愿意付出更多。无论她愿不愿面对,在官媒署,她江若宁是“已婚之妇”,对于“被成亲”之事,她每每忆起就觉得自己冤屈,觉得愤怒。
三年里,她一定要销掉档案她一定要在三年后,与李观喜结良缘。哪怕,把自己的破案功劳送与别人,她不求财、不求名,只求一段良缘。
谢道明、温如山,这两个算计她的混蛋,最好别让她遇见,否则她绝不会轻饶他,待重逢,他们就是她的敌人。
那算计的过往,也将成为她心底最大的秘密。
两手相牵,四眸相望,她在他的眼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一份情深不是可以装出来的。
………………………………
066 受气女捕快1
; 066受气女捕快1
三年后。
初春的清晨,微风阵阵,江若宁出了江宅,大燕朝自永乐帝后每七天有一个沐浴,既日曜日则可休息一日。
她昨天在家睡了个懒觉,今晨被二妞早早唤起:“小姐,该起床了”
江若宁揉着惺忪的双眼,“天怎么又亮了”还没睡饱啊,怎么老觉得困呢,莫不是她也犯春困了,昨晚她睡得挺早的。
二周道:“小姐,你今天要去衙门应卯啊”
二妞总是连拖带哄地将江若宁给唤起来,然后热好馒头、包子叫她起床,同时还得备好洗漱水。
转眼间,二妞与阿欢来江宅已四年,与江若宁相处得越来越好。
对二妞来说,小姐又像是她妹妹一般,可惜二妞没有妹妹,他只有一个大哥、三弟。大哥周大汉已是两个儿子的爹,二妞的三弟周三汉今年亦有十七。前些天,周母来县城探望二妞,说是要给三汉娶媳妇的事,其实是试探二妞手里有没有银钱,想凑钱给周三汉娶妻。
江若宁给二妞涨了月例,现在二妞每个月能领一两银子又二百文铜钱,这在小户人家、在青溪县算是“拿高薪”了。
江氏、河舅母都说开得太高,对此,河舅母的意见最大,好似花的不是江若宁的银子,而是她的,嘟嘟囔囔地道:“宁儿呀,你管吃管住还管她穿戴,一个月给这么多月例,比族长家的管事婆子都高,他家管事婆子一个月才一两银子呢。”
像河族长家这样的殷实小户人家,一个管事婆子能拿一两银子的月例,算是很高了。许多寻常百姓家,五口之家,一年能攒下二两银子来就算是过得不错的,像二妞这样拿的“高薪”,实在太高了。
江若宁笑道“舅母,我时常在外,二妞家里家外都拾掇得极好,开高些她更用心。”
“高薪有责”她出了一份高月例,二妞总不好不尽心。再则,江若宁也知道,在大户人家,大丫头便是这样的月例,她给周二妞的是照着大户人家的规矩走的。
第一年她给二妞每个月三百纹,每年三套新裳,又偶有打赏,赏的都是女儿家头上戴的绒花、绢花、有时候也赏银首饰;第二年涨到六百纹;第三年就给二妞开得一两银子;如今到了第四年,便给二妞涨到一两银子又二百文铜线。
阿欢的月例也涨了,从第一年三十文涨到第二年一百文,第三年三百文,第四年六百文。
现在阿欢的针线活做得比二妞还好,闲下来的时候,江若宁便教阿欢读书识字,阿欢很聪明,现在都会写信,有时候还看江若宁屋子里的人物传说都闲书。
二妞道:“小姐,我知道你辛苦,早前的李捕头因破了不少案子,被调到奉天府做捕头了。可是,那些案子明明都是小姐破的,就因为小姐是女子,被他冒领功劳。这新上任的罗捕头也不是个东西,一心就想利用小姐帮他破案,好学了李捕头的样儿升官儿。”
二妞、阿欢二人没少替江若宁叫屈,每每说到有人抢江若宁功劳时,两个人就露出比窦娥还冤的表情。
江若宁微微一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把功劳让给捕头、知县大人,那也是有条件的,她所求的,就是想让他们帮忙,走奉天府官媒署的路子,将她在婚姻卷宗里关于她的记录销掉,如果能把那里契档的婚书毁了就更好。
阿欢正捧着洗脸水进来,又备好了洗漱水,笑呵呵地道:“我的小姐,翻年三月李公子孝期就满了,要是李公子知道你这么爱睡懒觉,怕是都要后悔了。”
书香门第人家,哪家没有个规矩的。
阿欢也听旁人说过一些,瞧江若宁的样子,哪里懂得这些。
江氏便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丫头,江若宁每次回家,她就总是叮嘱二妞、阿欢,要监督江若宁学这样、那样的规矩。
“去臭丫头,又打趣我。”江若宁微眯着眼睛,由着二妞拿着捕快袍往她身上套,“今天,姓罗的再敢欺负我,我就和她扛上了。丫丫的,姑奶奶不发威,当姑奶奶是病猫二妞,洗脸,洗脸”
这样的话,阿欢听了无数次,可每次江若宁还不是忍下来了。
唉,县衙里那么多捕快,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