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妆名捕-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粮去。娘,难怪公主知晓了,人家接济你,是瞧我们不易,可外祖家是过得吃不上饭的人么?早前太太和大爷瞧不起你,就觉得你太顾娘家。娘,这一百两银票,我瞧还是不要搁你那儿了,免得外祖母一来,与你一哭穷,你心一软又给了她……”

    “那可是你外祖?”

    “是我外祖没错,我们困难的时候,她管过我们母子死活?你被降为侍妾,他们也站出来替你说话。我可听说,三婶娘家就怕她在婆家受气,还时不时给三叔家送菜蔬、鸡蛋来……”

    “刘家能与罗家比么?罗秀才可是私塾先生,一个月能收不少束修。”

    罗家的日子不比刘翠钿娘家好过,只不过罗家人心疼自家闺女,生怕她在婆家受罪吃苦,宁可自己少吃也要疼女儿。

    “他家的日子也不比刘家好过,人家那是拿女儿当人看。若是刘家当真在乎你,凑上六两银子给太太,免得她再说你是买来的,这几年你给了他们多少银子,只晓得从你这儿拿钱,却不想你的难处。有好处了,你就是他们的好女儿、好妹子。没好处了,巴不得和你撇清离远的好。”(未完待续。)
………………………………

546 小梅求助(四更)

    栓子从刘翠钿那儿取了银票,小心地贴身装好,“待得了空,就先兑出五两银子花消,柱子待族书堂建好,是要入学读书,置新衣、做书袋、备文书四宝,哪样不得花钱。还是绳子,将来大了,也要进去读几年书。曾祖母说过,即便是女儿家也要读书,莫做那大字不识的睁眼瞎……”

    刘翠钿看着像个小大人的长子,想要喝斥几句,可栓子有他自己的思量,外头人都知道他娘顾娘家的事,刘翠钿却瞒着他,再这样下去,自家的日子过不过了。刘翠钿无奈地跟在栓子后头,蓦地回望,江若宁一行已在回县城的官道上走远了。

    老太太没了,凤歌公主不会再管他们了。

    从此后,人家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他们就是平头百姓。

    刘翠钿长吁一口气。

    河江氏的坟前,石氏还在那儿破口大骂,骂那些抢了祭品的乡邻,哪里还有一个围观的,全早就散了,倒是空气里有酒香、菜香,闻到鼻里,石氏只觉得一阵钻心的肉疼。

    石氏一扭头,司氏正弯腰摆着祭品:煮的三枚鸡蛋、一块煮了九分熟的刀头肉、一碗水米、一盏美酒。

    “大奶奶,二奶奶重孕在身,不是让你备祭品,你瞧瞧你,这备的都是些什么呀?外头都说你不孝,你不应该更上心些,让我们一家被人嘲笑吗?”

    石氏背上了不孝的名,因着这,连河土柱都说石氏对老太太不孝,这让石氏觉得很丢脸,认为这名声是拜司氏所托。司家落魄了,连司老爷被斩首了,司家的男女老少,现下都还关在大牢里,大家都说,司老爷想谋害钦差,罪不容诛。虽是十几日前发生的事,但传到青溪县百姓耳里,那就是天大的案子。

    “司老爷杀钦差?”

    “千真万确,这钦差可是皇亲,他的胆儿也太大了。”

    “形同谋逆,扯上都是要被治罪的。”

    昨儿,河铁柱被请回了族里,河土柱与他连蒙带骗地要胁了一通,大致意思是“不能再与司家扯上关系,司老爷¤≥ding¤≥diǎn¤≥小¤≥说,2△3⊙o《 s=〃a:2p 0 2p 0〃》s_();谋逆,行刺钦差,这可是要诛三族的事。大哥知道何谓三族,就是妻族、娘族、姻亲一族,大哥娶的司氏可不就属于姻亲……”

    河铁柱吓得再不敢说话,一回家就告诫司氏,千万不能找江若宁求情,这可是诛三族的事,万一江若宁知晓司氏是奉天府司商贾的妹子,他们一家都要被治罪。

    司氏在娘家,原就是庶女,嫡兄待她也不算多好,早前往来,不过是想谋些利,现在对方获罪,哪敢沾上去。

    河铁柱还是真心喜欢司氏的,此刻见石氏发作司氏,争辩道:“娘!我们家就二十五亩良田、一座宅子,大奶奶能置备这些很不错了。二弟家业大,你怎不让他备。”

    河土柱不紧不慢地道:“你家是你家的,我家自有我家的。”让毛豆启了食盒,从里头捧着一盘又一盘地祭品。

    河水柱领着妻儿也摆了自家的祭品。

    一家少,三家的就不少了,放到一处,竟也有十几样。

    别了,河家村!

    江若宁挑起辇帘,定定地看着外头的风景,前方的马背上,有慕容琏、李观,今儿李观陪她同来,一直沉默若无地陪她烧冥纸、烧元宝、纸扎。

    行进中,突地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童音:“民女支小梅请公主替民女做主!”

    尚欢呼声“小梅”,快速揭起辇帘,定定地看着官道侧跪着的一个半大姑娘,瞧上去十二三岁,在她的一侧,站着一个着蓝花葛布的妇人,不远处又有个腼腆的乡下汉子,他的旁边有一辆牛车和一头大黄牛。

    江若宁沉吟,寻思:小梅,据说是她当年收留的一对无家可归的祖孙。小梅的父母早逝,跟着爷爷支伯生活,家里原是佃户,后,在一个冬天,家里发生了一场大火,支伯为救四五岁大的小梅,冲入火海救出孙女,不想他的腿也被横梁砸断了。支伯伤愈后,就成了一个瘸子,再干不得农活,一到天晴下雨,伤腿就疼得钻心。

    尚欢跳下凤辇,走近小梅,问道:“你怎一身孝服,你爷爷呢?当年送你们离开,可是一早替你们备了十亩良田,又另给了几十两银子,让你们回乡造屋……”

    周二妞眸中含泪,道:“支伯二月十三就没了。观音镇的人瞧小梅是个孤女,又有恶人强迫小梅做童养媳,其实是想霸占她家的良田、房屋,这三个月,小梅被他们关在柴房里,一日只给两个馒头一碗水,对外谎称,小梅是他家的媳妇,还造了假文书,说支伯生前就将她许配他家。

    两日前的夜里,小梅溜出了柴房,爬了墙再从观音镇逃出来,逃到我家求我相助。民妇哪有什么好法儿,听说今儿是河家老太太的七七,想到公主许要经过这里,就带她来求公主救命。”

    江若宁听说过小梅、支伯,一样忆不起这是什么人,倒是听尚观念叨过几回。

    “阿欢,这件事就交你着办,务必要将恶人绳之以法。”

    小梅才多大,十一二岁,失了唯一的亲人,又被人逼迫,对于一个没有长辈呵护的孤女,上好的房屋、十亩的良田那就像一块美味的diǎn心。

    尚欢应声“是”。

    江若宁道:“继续赶路。”

    周二妞跪下磕头,她讷讷地看着江若宁走远的身影。

    尚欢道:“二妞姐,我师姐她……”

    周二妞道:“我都听说了,公主记不得以前的事。”

    “你明白就好。”

    午后,尚欢回到了李府。

    “我将小梅的事告诉穆大人,穆大人说只要小梅所说是实情,他会替小梅主持公道。穆太太见小梅可怜,让小梅暂住县衙。我临离开时,给小梅留了三两零碎银子。

    师姐,我瞧小梅不能再回观音镇,她一无长辈,二无亲戚,没个依仗,更是人人可欺。小梅的爷爷、父母坟墓都在青溪县,她不想离开这里,你看要不要等这案子了结,让小梅随碧嬷嬷去。”

    尚欢凿着指头,这几年跟着江若宁她学了一身本事,会武功,会绘头像辑拿凶手。“小梅没长辈亲人,孤女一个;碧嬷嬷也没亲戚子侄,孤老一个,师姐,你有没有觉得她们俩很合适?”

    江若宁心里暗喜:尚欢到底是有主意了,不会再处处问“师姐,怎么办?怎么办啊?”这也是一种进步,有时候听到她说的“怎么办”,江若宁都觉得头大。

    “阿欢,不错啊,越来越有主意了,将小梅交给旁人不放心,但碧嬷嬷是我们信得过的人。”

    在青溪县的贫寒人家,多是给做佃户,吃不饱、穿不暖,赁了地主家的田地耕种,每年就得上交从四成到六成不等的租子。而地主们向朝廷交纳的租子,有功名的免税赋,无功名者每年交纳一成五到两成不等的陪赋。

    小梅家的良田,每年向税赋官交一成五租子,赁给佃户收四成五的租子,也就是说,过去几年,小梅家可以收三成粮食给自家食用,就她和支伯祖孙俩,口粮也是够的。

    江若宁道:“既然你想到了主意,回头你去找碧嬷嬷说情,将小梅的事细细告诉她。”

    碧嬷嬷近乡情怯,早前不愿出门,自打春晖庙的晴空师太就办女学堂的事来过几回后,她愿意去春晖庙找晴空师太讲经、聊天,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和晴空早就相识,还是好友呢。

    碧嬷嬷听罢,恼怒道:“这在哪儿都有恶人,见人家祖父没了,想霸占人,还要霸占人家的家业,这种人就该直接砍头。”

    住人家的屋,把个半大姑娘关进柴房;吃人家的粮食,却只给姑娘一日两个馒头吊着命。还编造什么文书,谎称什么人家姑娘与她家儿子订亲。

    尚欢道:“我问过小梅,她不愿随我们去京城,说她祖父、爹娘的坟都在观音镇,她是不会离开青溪县的,逢年过节,她还要回去给她亲人上坟祭拜……”

    碧嬷嬷轻叹一声:“倒是个有孝心的。”

    尚欢道:“嬷嬷,要不你老收她做干孙女吧?小梅是个有孝心的,人又听话乖巧,以前我和师姐遇上她的时候,年纪不大,却知道孝敬他爷爷。她从外头讨来的馒头,自己都舍不得吃,哄着支伯说她已经吃了,其实她都没吃一口……”

    碧嬷嬷想着是家乡人,曾做了四十多年的宫婢,而今归乡养老,对家乡有异于他人的浓厚感情,这是失而复得,这是终归故土,这更是情有所依。“这是公主的意思?”

    尚欢diǎn头,“我与师姐说了,师姐怕你老多想,就让我来问问。如果嬷嬷……不愿意……”

    “白捡一个乖孙女,有甚不乐意的。小梅没亲人,我也是个孤老婆子,就当是凑一处相依为命。”

    尚欢笑着拉住了碧嬷嬷的衣袖,“嬷嬷,我回头就告诉师姐,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谢谢嬷嬷!”(。)
………………………………

547 女子作坊

    次日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挂艾草于门上,系长命缕,盖桃印,钉赤口,挂菖蒲,配道理袋,晒书,饮雄黄酒,食粽子,亲友间互赠粽子、咸鸭蛋,订亲的姑娘给未婚夫赠送驱蚊虫鼠蚁的香囊。

    一大早,江若宁就与慕容琏、李观等人去了春晖庙,这是再一次商谈办女学堂的事,七郡主因家里的孩子病了,遣了婆子来,说是她来不了。

    碧嬷嬷与晴空都不大高兴。

    晴空道:“上回,我们就商谈,既然我们是堂主、副堂主,各家都出一笔银子来,五奶奶就有些推三阻四。人家想白担个副堂主之名,捞些名利,却不想真正出力呢。”

    这一句话,真说到实处。

    七郡主就是这样想的,让她拿银子,还不跟要她命一样。

    江若宁问道:“碧嬷嬷、半夏、河三奶奶,你们以为呢?如果有半夏进来做副堂主,五奶奶出不出面还真无关紧要。”

    这也是暗示了江若宁的态度,她不屑将一个不情愿的人拉进来。

    罗氏道:“我们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我能凑三十两银子。”

    河水柱这一房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人家能捐三十两银子也算是厚道了,听说罗氏娘家的父兄还时常接济她,隔三岔五,她娘家兄嫂就送些蔬菜鸡蛋等物来。

    周半夏道:“我家能出五百两银子。”

    三房的家业虽多,可大头都在李观手里,李阅手头除了有五百亩良田,再就是县城的那家“念慈庵药铺”,当然他家还有一个小型的制药坊,只给念慈庵药铺供货,没有外销的,但就是这一块,也占了药铺里六成的收益,所以,李阅夫妇是不缺银子的。

    碧嬷嬷道:“我能出三百两银子。”

    晴空道:“既是如此,我代表春晖庙出一千两银子。”

    江若宁给春晖庙置了一百亩田地,就在春晖庙附近,一百亩现在的,还有一片山林,只要有人就能开恳出来。前些日子,女学堂已经开始破土动工,是照着江若宁●▲ding●▲diǎn●▲小●▲说,2◇3≈o《 s=〃a:2p 0 2p 0〃》s_();给的草图,晴空师太再带着弟子们进行了一些修改,虽然她们是尼姑,可也想替女子们做一些,近来的春晖庙里,尼姑师太们是少有的热情高涨。

    李观又把早前说的建议说了一遍。

    晴空沉默了。

    碧嬷嬷道:“李四公子这话在理,女学堂得长久经营下去,还得有个法子才行。”

    江若宁道:“我回宫之后,想与莲贵妃商量,从宫里讨几个老宫娥来做女先生,再以朝廷的名义在这里开一家饯果作坊、腌菜作坊等,就如皇家制药坊差不多,可以将功菜果销往各州府,如此一来就不愁销路。”

    晴空道:“朝廷会同意?”

    “这是双赢之局,女学生完成三年学业后,能在作坊里做工赚家攒嫁妆,而每当作坊签一个女学生进去作工,更要一次性向女学堂支付五两银子的培训费,再规定他们所用的女工必须是从女学堂出来的学生。”

    江若宁将自己新修改的章程递给了晴空瞧。

    晴空原本深思的眉头就展开了,“我们春晖庙可以接受外界的捐助,有了银子,就能更多的培养一些女学生。”

    女学生们学了本事,还能赚钱,她们就不愁后路,而在学习的三年期内,还不用支付学费,管吃住,能读书识字。

    几人商量一阵,将散去时,江若宁悄悄给晴空塞了五千两银票。

    晴空欲推辞,江若宁道:“你代表的是春晖庙,碧嬷嬷代表的是宫里出来的老人,而半夏代表的是当地乡绅,河三奶奶则代表着百姓,你们这样的组合最好。待我入京,我送你一套京城文臣巷学堂的章程。”

    晴空轻声问道:“公主这是要回京了?”

    以前一口一个“施主”,近来见得多了,晴空竟有些舍不得江若宁。

    江若宁微微一晒,“今儿是端午节,我多留了一日,明日一早要回京,可不能再耽搁。晴空师太,你要保重!”

    尚欢出春晖庙,陪着碧嬷嬷去县衙见小梅,碧嬷嬷见小梅模样清秀,行事还算得体,当即就收了小梅当干孙女,小梅唤声“祖母”泪如雨下。

    穆太太、穆大小姐问了些关于女学堂的事。

    寒喧了一阵,碧嬷嬷领了小梅回李府,碧嬷嬷家的新屋还没造好,不过也快了,她带着小梅可以暂住春晖庙,那里的屋子够多,常有县城大户人家的奶奶去那里静休,香客房也拾掇得干净。

    五月初六一早,江若宁、李观、慕容琏一行二百余人起身离开青溪县。

    县城大门口,穆县令带着当地乡绅、商贾前来送行。

    一番道别寒喧语之后,江若宁挑起辇帘,道:“大家都回去吧!就此别过,保重!”

    小梅扶着碧嬷嬷立在路口:凤歌公主与李观两情相悦,若二人结为夫妻,他日自来相见。孤女孤婆认作干亲,也算是彼此有了个亲人,碧嬷嬷很喜欢小梅,小梅对碧嬷嬷更是敬重、爱慕,她自小缺少长辈之爱,虽是干亲,却情同亲生。

    周二妞与丈夫站在相隔十丈外的地方,看着当地官绅道别,虽有心前来说话,到底不敢。

    小邓将一个包袱递给周二妞:“公主赏你的,保重!”

    周二妞抱住包袱,泪脱眶而出,福身道:“请公公转告公主,二妞现在过得很好,给婆家生了个儿子,婆母待我如女,丈夫知冷知热……”

    小邓道:“里面是公主给你的几身衣料。”他压低了嗓门,“另有公主赏你的一百两银票,拿回家置些家业。”

    周二妞跪在地上,冲着江若宁的凤辇方向重重磕了三头。

    小邓道:“你身子重,且快些起来。你过得好,公主便会安慰,好好度日!”

    穆县令揖手道:“凤歌公主、永兴候,我青溪出了天鱼,还请二位献与皇上尝鲜,以示我青溪县百姓对皇上的孝敬。”

    慕容琏骑在马背上,看着那一辆偌大的木桶马车,不用问,那里面装的肯定是所谓的天鱼,从青溪到京城,近千里路之遥,开什么玩笑,这得走多少天,待他们抵京,这鱼还能是活的?

    慕容琏咬牙切齿地道:“穆县令,你什么意思?我能带,那也是煎的、炸的能放上一月的,你让本候带一只大木桶回去,里头还养着鱼?”

    怕是不用他们抵京,这里头的鱼就所剩无几。

    穆县令颇是为难地道:“禀永兴候,着实是我青溪县没有好厨子,怕做不好人间美味的天鱼,带回京就不一样,宫里什么好御厨没有。”

    江若宁挑起帘子:“琏堂兄,带上吧,活多少算多少。”

    慕容琏指着穆县令,“若都死了,可别说是本候不帮忙,这骚主意谁想的?干吗不是你们去送,敢差遣本候,不耐烦了。”

    穆县令连声应答“不敢!”

    慕容琏大喝一声“启程”。

    李观正在与李阅一家辞行,李观叮嘱道:“二房那边,处得来就处,处不来,你们不必理会。我们三房不比以前,你不必忍气吞声。弟妹也帮忙盯着些女学堂的事……”

    车轮轧轧,轻纱摇晃。

    小邓走近河水柱,将一封信递给他道:“河三爷收着,这是公主写的亲笔荐信,孝期满后,你可持此信到容王府寻世子慕容琭。”他又压低嗓门,“公主说你们三房过得不充裕,里面有五百两银票,另一百两请以河三奶奶的名义转赠罗家。罗家疼惜女儿,人家也不易,便是自儿个苦些,也不愿女儿受气。公主说,这样的家人当珍惜……”

    罗氏连连福气,“请代臣妇谢公主厚赏!”

    一行人出了县城,消失在送行者的视线尽头。

    李二老爷揖手道:“穆大人,此次你立下奇功,怕是不久就要升迁了,恭喜!恭喜!”

    “奉天府无数官员、商贾下狱,李二老爷一家却平安无事,可喜!可喜!”

    彼此心照不宣,穆齐能保青溪不出事,那是得了江若宁的指diǎn,同样的李家二房也得了指diǎn。

    县城门口,奔来一行人,男的骑着马,后面跟着一辆马车。

    “娘子,我们来晚了!”

    “瞧城门有送行的,定是没走远,走!我们去追!我与公主自幼一起长大,她一定有法子救翁爹和大哥!”

    二人调转马头,往通往京城方向的官道追去。

    来时十几辆马车,回去时便只余两辆马车:一车青溪县的特产,另一车是天鱼。

    慕容琏瞥了一下天鱼马车,问李观道:“李观,你饱读诗书,告诉本候,这天鱼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观想了良久,就这事他曾查了青溪县志,“在青溪县志里,前朝时就曾出现过鱼泉,所谓的鱼泉就是一处山泉里能喷出鱼来。陶家村所出的天鱼与那倒有几分相似之处。”

    慕容琏又道:“凤歌?你说呢?”

    “陶家村的天鱼与前朝出现在青溪县的鱼泉是一回事。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百姓挖井,挖到一定深度,就会有井水涌出,称之为水源。地下有暗河,一旦挖到暗河的水面,水就能从那暗河的缝隙里涌出来。暗河中生活着一些鱼类,就像是陶家村发现的鱼,就属于暗河之鱼。”(。)
………………………………

548 手帕交

    前朝出现了鱼泉,百姓将那唤作泉鱼,它是顺着泉水喷出的鱼,这种鱼生活在暗河,只在每年产卵期才会出现,一过九月就会消失。但江若宁不想把这事告诉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说了,他们肯定会追问,她是如何知晓的,这一解释就得一大堆的话。

    慕容琏道:“我明白了,这种鱼渴望光明,却一直不得阳光,陶家村突然破了个能通往暗河的洞,它们就疯了一般涌到洞口去。”

    这种鱼喜欢阴暗处生活,致使他们成群结队出现的原因是往上游光明处产卵。它可以生活在暗处,但鱼卵却一定要在温暖的地方才能孵化。

    慕容琏又问:“阿欢做梦的事是真?”

    江若宁看着凤辇里的欢。

    “是真的,我跟师姐去瞧池塘,我突然就困了,然后睡了一会儿,就做了那个梦。”

    江若宁自不分辩孰真孰假,有时候计较也没用,可阿欢说得信誓旦旦又不像是撒谎,后来又听陶家村的人说,陶村长早前还真做过那两个梦。

    行得一程,江若宁发现自己的腰间袋子作响,一拍袋子,放出灵魂,飘出凤辇顿时消失不见,雪曦说过这些灵魂必须要在百日间回去,而她行了近千里,也不知还剩多少。“阿欢,我困了,得歇会儿!”

    江若宁躺在小榻上,拉过锦衾,魂魄一动,卷着袋子进了戒指空间,启开袋子时,发现里还有十八个灵魂,她可不能误人重生,那一路过来,重生不少人,收好袋子,取了日月宝镜,对着灵魂竟然照着了自己淬体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