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妆名捕-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干闺女”的模范人物,山杏也想为家里作些贡献。

    山杏因经常熬夜,又为了赚银子更是拼命,人更显消瘦,眼睛也没以前明亮,虽说才十九岁,看上去竟如二十五六岁。

    小梅见有客人来,蹦蹦跳跳来凑趣。

    江若宁一向待二妞、小梅甚好,抓了一把糖果给小梅。

    小梅接了糖果回她爷爷那儿玩儿。

    山杏垂着头,眼睛微红,“宁妹妹,你说我这都是什么命,以前弟弟妹妹还小倒不觉得,而今我娘怎么变成现在这样。去年冬天,姑母就去我家商量婚期,可我娘非得要五十两银子的彩礼。

    表哥家的日子原不如我们家,这亲事原是我祖母在世时给订的。

    昨天,我表哥来了。

    姑母正逼着表哥要与我退亲,我都十九了,明年就二十,要是真退了亲,可寻个什么样的人家”

    山杏说着,眼泪儿就滑落了下来,叭嗒叭嗒地掉。

    “我娘以前不是这样的,如今,动不动就与七伯家比,又与二猪家比,说七伯家因为你,过上了好日子,就连水柱也娶了会识字的秀才女儿做娘子,如今接连给水柱生了两个儿子。又说,二猪家因为翡翠做了李老爷的五姨娘,李老爷出手阔绰,一下子给二猪置了二十亩中田,而今家里也吃饱穿暖这些年,我给家里赚的钱还少么,她却非得逼着姑母家给五十两银子不可。”

    江若宁轻叹了一声。

    大翠进入李家做丫头后,在一年多前成功爬上了李老爷的床,被开脸抬为五姨娘。去年冬天生了个女儿,更是坐实了侍妾姨娘的名分,穿金戴银,又哄得李老爷给她娘家置了二十亩中田。中田置在仁和镇附近,由大翠的弟弟二猪打理,二猪因家里有自己的田地,也在去年秋天成亲,娶的也是十里八乡出名的水灵巧手姑娘。

    山杏家原是他们几家里日子过得最好的,可因着河德平家出了个江若宁,而河德顺家出了个大翠,这两家的日子都过好了,一下子压过了山杏家。山杏的娘原就是个要强性子,自打嫁到河塘村开始就一心想把家里的日子过好,处处都爱抢占风头,更是一心想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富足人家。

    “虽是太平盛世,卖儿女的少了,可乡下少的五十斤米面就能娶房媳妇,要得多些的,也才八两银子,可我娘非逼着姑母拿五十两彩礼不可,她这是想把我当摇钱树留在钱里啊。

    宁妹妹,以前你们都羡慕我,可曾晓得我现在有多羡慕你。虽然你爹重男轻女,可好歹也没薄待你,这二进宅子是你爹给你置办的嫁妆,便是因这宅子,他日你出阁,也定能许好人家。

    再则宁妹妹又是个饱读诗书的,脑子灵活,主意又多,一双巧手会做绢花,听说你把绢花卖给李少东家得了三百两银子”

    山杏羡慕啊可她羡慕不来。

    别人能想出这样的好点子,可她就是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来。

    山杏想着若自己也能如江若宁那般心思活乏,不仅能赚钱养家,还可以得李少东家高看几眼,江若宁不就是这样得了机会,一步步接近李观的么。

    江若宁低着头。

    西屋里,温如山与汪安静默地听着外头的说话声。

    山杏传出嘤嘤的哭泣声,哭得好不让人揪心。

    江若宁问:“山杏姐是不是要借银子我这就给你取五十两来。”山杏莫名前来,这里一句,那里说几句的,在江若宁看来,她就是想找个人诉诉苦。

    而今她们都大了,大翠有了自己的选择,山杏还未出阁,而她做了女捕快,小时候玩得最好的几个都各有各的人生。

    “宁妹妹”红杏一伸手立马抓住了江若宁,缓缓摇头,“我不是来借银子的,我知宁妹妹心思活乏,到底是读过书的。你就当可怜我,与我出一个出意,也让我想出些好东西来。”

    江若宁用右手轻捏着左手指节,将她知晓的现代东西都细细地想了一个遍,“衣服、头花、帽子、鞋子”

    江若宁沉吟了良久,“凉鞋,你可以做凉鞋,只是男子穿许能成,女子却不成了,女子不能露脚趾露脚背什么的。”

    “凉鞋这是什么”

    “就是夏天穿的鞋,穿上很凉快的那种。”

    江若宁又道:“要不做凉衫,就是夏天穿的衣衫,这样也一样啊,男子穿能成,女子怕是不成。”

    山杏眸里光茫四射,“宁妹妹能绘出图纸么”

    “这样吧,我取了笔墨,简单地绘给你看,你虽不识字,因自小学习女红,常描花样子的,一瞧就会。”

    江若宁起身进了闺房,山杏的眼里掠过几分算计,更有几分得逞的喜悦。

    西屋里,温如山主仆将山杏的神态瞧得一清二楚。

    汪安道:“公子,这女子在利用夫人。”

    早前不知山杏要做什么,可这会子,她那模样儿分明就是算计他人。

    温如山道:“她都不在乎,我们计较有何用。”更多的,是他想知道江若宁会画出什么样子的凉衫、凉鞋来。

    汪安凝住:你们不是夫妻吗

    温如山说不在乎,为甚在有了离京的念想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来青溪县。

    江若宁取了素笔,拿了几张纸,用手简要的描绘了凉衫的式样。未完待续。
………………………………

080 挑食

    ;  山杏沉吟道:“无袖,无领瞧着好眼熟。”何止是眼熟,这不就是她曾经见过河铁柱夏天时下地干活穿的凉衫,便是这样的,后来村里有其他男子瞧见,也让自家女人做了这样的无袖衫穿上,说最是凉快的,可女人们却不能穿,因为她们不能光着膀子。

    江若宁绘完了无袖体恤式样,只是简单地会,并没有设计出别致的式样来,其他细节处,山杏虽识字不多,可她女红好,从七八岁时就会描女红花样子,这样的人,怎么不会绘画呢,山杏要如何设计,这便是山杏的事了。

    江若宁又新绘了凉鞋,鞋上有六个孔,“这是六福凉鞋,六福则为六个孔。如果要合女子穿,你还得进行修改,这凉鞋最大的优势是穿在脚上夏天凉快,散气、排汗。”

    山杏细细地看着图纸,拿在手里,神若珍宝,“宁妹妹自来是个忙人,我就不打扰妹妹,这便告辞”

    “山杏姐走好”今日上门,山杏诉了一阵的苦,直道不易,兜了一大圈,向她讨点子才是主要目的。

    江若宁早前以为她要借银钱,被否认后,就知山杏的目的了。

    她不在乎凉衫、凉鞋的事,因为凉衫早有几年前河德平、河铁柱父子就穿过,就连凉鞋也穿过,只是那凉鞋是河舅母听了江若宁说可以用草打编草凉鞋,她就试着做了,不成想还被河舅母捣腾成了,所以这凉鞋也算不得点子,不过是将草凉鞋改成布凉鞋罢了。

    山杏走了。

    江若宁静默地望着她的背影。

    温如山冷哼一声,“你被她骗了。”

    “什么”她早就知晓山杏的来意,又谈何被骗。

    “以我之见。这女子不简单,什么家里人非得要五十两银子的彩礼,不是她娘瞧不起姑家表哥,许是她瞧不上吧。”

    “你怎这么说”

    温如山道:“这叫山杏的女子一进来,首先打量整个堂屋,当她看到堂屋前摆放了瓷瓶时,眸光便闪了一下。当她提到李少东家时。眼里有着别样的情绪。如果我没猜错,她许是看上了李少东家。以李记这样的门第,又怎能看得上一个乡下绣女。青溪县李家。与李员外同族,李家在京城也略有势力,更出了一个礼部李侍郎,这样的人家可不是寻常商贾人家、是书香门第。她拿了你的想法若不是为了赚银子。便是想讨好李少东家。”

    “讨好李少游”江若宁想了一阵,微微摇头。那点子和想法原不是她的,只是她穿越前生活的世界里常见的东西。“李少游无论是出身还是才学,的确不是山杏表哥能比拟的。山杏能喜欢他,倒在情理之中。只是。婚姻好比鞋子,漂亮与否是给别人瞧的,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为了漂亮给别人看。却不让自己舒服,这又是何苦呢。所以。我还是觉得宁可选一双穿着舒服的鞋。”

    前几句说的是她认为的道理,最后一句却在暗示:我与你不合适,我们还是把官媒署的婚姻卷宗给销了吧。

    温如山不解地问:“她利用了你。你不生气”

    她为什么要气她相信李观,李观可不是那种贪恋女色之人,这些年他们的相处、接触多了,对彼此了晓更多。

    既然她选择了他,就当信他。

    山杏想要好点子,她送山杏一个。

    “有一不会有二,以山杏的性子,不会再有第二次,况且这次给了她两个点子。我帮她,是因为她说想嫁给她表哥,如果下次再来,我未必会帮她,她知道,我也知道。”

    “若她下次再来,定然是告诉你她与她表哥解除婚约了,而她心仪李少东家,请你再帮她。”

    江若宁勾唇苦笑。“若真是如此,我不会再帮。”开玩笑,李观是她心仪的男子,她再糊涂、再大方也不会把自己喜欢的人推给河山杏。

    江若宁看了眼西屋,“往后你出门,西屋上锁,我舅舅家有五个孙儿孙女,大哥铁柱有两个男儿特别调皮,我担心他们钻到你屋里捣乱。”

    待她再进东室,出来时,她手里多了一个鎯头,又多了两个长铁钉状的东西,她拿着鎯头,砰砰磅磅在西屋门上一敲就出现了两个铁孔,之后她再进去拿了一把铜锁出来,“一锁两钥匙,你们二人一人一把。”

    “太平盛世”

    “锁,防小人不防君子,是为了万一我大哥家的孩子来了要捣乱,别说是你,便是他们来了,二妞都会给东屋上锁。那两个真正是皮猴,上回来我家,打了好几只碗不说,连插花的瓷瓶也给打坏了,堂屋上摆的,只是我用十文钱买的一对寻常陶罐花瓶。

    打坏了东西,大嫂不好意思,大哥气得回去就把他们狠揍了一通。我姥姥更是再不许他们过来,只说那些瓷瓶都是值钱的东西。这不,年节后,他们就没再来了,可说不准那日突然造访。”

    酉时一刻,温如山给汪安拿了几两银子,让汪安去太白酒楼备一桌酒席回来,鸡鸭鱼肉全上了桌,真真是丰盛不已。太白酒楼的几个小二跑了两趟才送回菜。

    温如山举着筷子,一样又一样地尝,“红烧鱼,糖放得太多。”末了,饮了口茶水漱口。再挑了一块卤鸭,亦只吃了一块,“卤得太咸,卤料还有股霉味。”他又尝了一块清炖鸡,“炖的时间太短,鸡肉不够嫩。”

    太白酒楼是整个青溪县最好的酒楼,却被他批得一无是处。

    汪安皱着眉头,“公子,就没一个好的么”

    “素菜还勉强太难吃了。”他搁下筷子,“今晚你就与你爹写信,告诉你爹,让他从府里挑两个好厨子来,本公子要在青溪县开一家酒楼,明儿就到县城物色铺面,要尽快开起来,否则你家公子就被饿死了。”

    嘴太叼了

    江若宁举着筷子,一一尝了个遍,味道还不错,偏生被他说得如毒药难咽似的。

    阿宝睡醒了,自己下了床,一眼看到江若宁,“娘亲”立时扑了过来,江若宁一咽,立马指着自己的喉咙“鱼鱼刺卡住了”

    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江若宁被卡得眼泪直冒。

    二妞立时捧了一碗米饭递来,她大口的吞咽,还是没能下去,又取了一盘素菜,大口的吃咽。

    阿宝此刻被汪安抱住,嘴里正哭喊着“娘亲”。

    “宝小姐快别喊了,你刚才一打岔,我家小姐就被鱼刺卡住了。”没瞧见卡得喉咙都出血了,这弄不好可是要闹出人命的。

    江若宁虽然没有反驳阿宝唤她“娘亲”,可这不代表江若宁就习惯了,刚才就被阿宝好一声“娘亲”给惊着了,因太突然,不小心就被鱼刺卡住。

    阿宝听得不大懂,看着二妞一会儿递菜,一会儿递米饭,一会儿又从厨房取了大半碗醋来。

    江若宁咕噜噜喝了大半碗醋,又吃了米饭,这才把鱼刺给顺下去了,咳了几下,吐出两口血唾沫,方道:“快把人卡死了”

    阿宝伸着手,“娘亲,我要吃鱼。”

    温如山恼道:“吃个甚,这是什么鱼,怎的刺儿这么多”

    “青溪县以鲫鱼、鲤鱼居多,糖醋鱼一般都是鲤鱼。”

    温如山道:“二妞,把这道鱼端去喂狗。”

    “瘟神,你能不能节约一点,那鱼动了一下就倒掉,这可是钱买来的。支伯年纪大了,牙口不好,送给支伯祖孙吃,再打两碗米饭过去。”

    二妞递过一只空大碗,江若宁每样取了一些。

    “下人就是吃剩饭剩菜的,你不是又是给那个门子的吧。”

    汪安微愣,温家待下人和善,这在京城都是出了名的,虽然温家的规矩重,但赏罚分明,只要下人守住了规矩,也最轻松。

    天晓得,他没有看不起下人的意思。

    “你怎么说得那么难听,他是门子不错可也是人,而且还是个老人,你尊敬他几分会少块肉么居然这样说人家。在我家,可没有上等人、下等人之说,这几年,我从来都和二妞、阿欢坐一张桌吃饭。原是要支伯一起吃,可他牙口不好又执意在要门上吃,我拗不过才依了他。”

    支伯不是真正的下人,她手里没有支伯祖孙二人的卖身契,只是让支伯来她家帮忙小住,她给他们祖孙二人一个屋住,一口饭吃。家里原就三个姑娘,支伯来了后,还真省了不少事。

    温如山被训,没有难过,反而露出几分赞赏。

    江若宁挑了菜。

    二妞对着门口喊:“小梅,取饭了”

    “来了”

    小梅应答一声,蹦蹦跳跳地过来,笑着喊了声“小姐”,将鱼盘、一钵菜放到托盘里,又取了一钵米饭、两副碗筷便走了。

    江若宁道:“就我们这几人,汪安、二妞、阿欢坐下吃饭。”

    二妞、阿欢早已经习惯了,各自添了米饭落座。

    汪安望着温如山:公子、世子爷,你明明也很随和,干嘛说那等话啊

    温如山道:“坐下吃吧”

    江若宁咽喉疼得厉害,转身进了东屋,不多会儿就取了一只玻璃瓶出来,拧着瓶子饮了一口烈酒。

    阿欢惊了一下“小姐”。

    她摆了摆手,“刚才被鱼刺卡了,突然被一个陌生的小孩子叫娘亲一时没反应过来就咽住了。”她坐在桌案前,“瘟神,当年你留下一千五百两银子和这处宅子,现在你回来了,我把这宅子还给你。”未完待续。
………………………………

081 请假

    ;  他算计了她,居然说是因为他才改变了她家里的现状。

    她家以前是很穷,穷得吃不饱饭,可以她的本事,她自有改变全家贫困的法子。

    她绝不领他的情,领了他的情,就是接受他曾经的算计与伤害。

    “不用,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温如山说得顺溜。

    这样的话,也不晓得他对多少人说过。江若宁笑,带着几分讽刺。“瘟神,我出去一趟,虽说昨日请了假,可还得去一趟县衙。”弄不好,罗捕头等人还以为她又耍脾性,故意拿捏人,她可不喜欢把工作上的事发泄到看不顺眼的捕快身上。

    工作就是工作,即便心情不好,也要努力做好工作。

    同事就是同事,就算再看不顺眼,无论私下有多少恩怨,都应该对事不对人。

    温如山道:“你不是请假打过招呼”

    阿欢道:“原是与河捕快说过的,我今晨请假时,他可是问了一大堆,直说只能替小姐请一天,时间长了怕是不行。”

    江若宁也知道原因,你早不请、晚不请,青溪县境内发生了一桩命案,你就一下子请七天假,这怎么说都于理不合,怕是其他人又要胡乱猜测一通,她亲自去请假,这不仅是对差事负责,也对他人是个交代。

    江若宁放下碗筷,“阿欢,你与小梅看着宝小姐。”

    阿欢应是“是”,小姐心里一定很难受吧,被人算计了,原以为是好事,可现在才发现算计她的人阴魂不散。又回来缠着她。

    一千五百两和一处宅子,这些年小姐可不差钱。

    只是曾经,河家也是穷人,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些,小姐的牺牲很大。

    江若宁要走,阿宝尖叫一声,飞奔过来抱住江若宁的双腿:“我不让娘亲走。娘亲带阿宝阿宝要和娘亲在一起。”

    温如山抱起阿宝。“听话,你娘亲出门有事,一会儿就回来了。这里是家,你娘亲会回来的。”

    “不我要和娘亲在一起”

    阿宝扯着嗓子尖叫哭闹。

    江若宁瞧了一眼,若她坚持出门,怕是阿宝要哭闹得凶。她转身折入东屋,很快写了一份请假文书。“二妞,一会儿你代我走趟县衙,把请假文书交给河十七叔,或是交给杨副捕头也行。”

    二妞把文书收好。

    江若宁盛了米饭。将阿宝坐在贵妃椅上,又倒了油汤搅了一下,“阿宝要乖。娘亲喂你吃饭,阿宝吃饱了。就能长得像阿欢那么漂亮”

    阿欢抬头笑了。

    阿宝道:“我要长得像娘亲,爹爹说娘亲美美。”

    “娘亲好好吃饭,不挑食,大人喂什么就吃什么就会和我一样。”

    阿宝将小嘴张得大大的,江若宁喂了一匙进去,她嚼了几下,江若宁问道:“好吃么”

    她拼命的点头。

    汪安惊异地发现,在江若宁的面前,阿宝很乖很听话,什么都听江若宁的,吃完了饭,江若宁又喂了阿宝吃了小半碗汤。

    “阿宝吃饱了吗”

    阿宝拍着自己的小肚子。

    江若宁道:“阿宝和黑咪玩,一会儿再和小梅玩,好不好”

    她摇头,很认真地摇摆脑袋:“我和娘亲玩。”

    江若宁抱起阿宝,将她坐放在桃树下,未来的七天,她要陪着这个小女童,想到这儿她就觉得郁闷。

    人虽还在家,心却不知飞到哪儿去了。

    那个无名女尸应该被带回县衙了吧

    李观会怎么看她与温如山的事

    她放弃名利,就是想重获自由,李捕头承诺过她的事怕是要办成了,李捕头去奉天府衙门任捕头快一年了,他带着家小离开青溪县时,便答应过她:“小江,你放心,你托我的事,我定会替你办成。”

    李捕头前不久托人转来了一封信,“小江,你托我所办之事遇上些难度。问过官媒署的人,解除男女婚姻,要么女方被休或是和离,方可解除。”

    也就是说,她要解除婚姻关系,就必须得让温如山同意才行。

    当初她也没同意,就“被成亲”了,现在却要温如山同意。

    早前,江若宁还想,大不了就使些银子,李捕头因办她的事已经几次前往官媒署了,她才知道要解除婚姻关系,这与现代的离婚一样,若男女双方同意,这事就简单,若只一方要解除婚姻,难度就大了。

    丫丫的,当年温如山能骗她,这一次她也能骗温如山。

    用罢饭后,二妞便去县衙给江若宁请假。

    杨副捕头接过请假文书,“二妞,你家里真的有事,你家小姐要请七天假,不会是生气了吧”

    二妞今儿瞧见了,小姐还真是被气得不轻,“杨大叔,你怎么知道”

    杨副捕头说的是罗捕头、闻仵作等人,而二妞却想的是温如山。

    别说江若宁生气,把死者身上的东西破坏得太严重,这不是一个办案人员该有的,但凡是凶杀现场都要维持原状,可闻仵作等人倒好,直接把死者剥了精光,还把人家的首饰给抢夺干净。

    “杨大叔,小姐真有事,要请假七天。”

    反正破案了,最后功劳也被罗捕头得了去。

    至于现下么,杨副捕头还真希望江若宁撂挑子不干。

    这可是一桩命案,照着规矩,是要往奉天府衙门上报。

    罗捕头破不了案,上头就会派捕头来查案,一旦有结果了,这功劳就不是罗捕头的而是奉天府李捕头的。

    杨副捕头服李捕头,可对罗捕头早就瞧不过眼。

    二妞回来时,江若宁问道:“杨副捕头应了”

    “是,杨大叔问了几句就接过请假文书。”

    江若宁的怀里抱着阿宝,这才玩了不过一个时辰,还是小梅和阿欢帮着带了一阵子,阿宝又有些困乏,微眯着眼睛,时不时睁眼看一眼,见自己在江若宁怀里,便睡得异常安静。

    “二妞,你回来的时候,李公子可在李记布庄”

    二妞沉吟道:“我经过布庄的时候,伍管事给了我一封信,说是李公子给小姐的。”

    江若宁接过信,拆开一瞧,这信是李观写的,说他近期要去趟京城,许得两三月才能回来。

    李家念慈庵制药坊的药销售得很好。两年前,回春堂、杏林馆陆续发生病患用药无效、红肿起斑事件后,念慈庵生产的还素膏更是压过了这两家的药,成了世人心目中的第一还素膏。自一年多前,有杏林馆刻意诋毁念慈庵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