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欢-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夫人明白他的意思,不由替儿媳辩解两句:“宽儿媳妇本性还是不错的,只是一直没有儿子傍身,多多少少心情有些排解不开。如果这胎能如愿,那真是佛祖保佑了。”

    老侯爷只道:“我们就宽儿一个,宽儿媳妇即便这次生了嫡子,以后还能不能再有就不好说了。有了嫡子后,更是要悉心教导,不可溺爱,到时,还需你多费心。”

    他这是担心由于孩子得来不易,宽儿媳妇会溺爱孩子,老夫人点了点头。想到说远了,又问起武平侯府的事儿来。

    “虽说这三年来皇上封的爵位极少,这杨家也不过是顶替了之前的黄家。按理说还抵不上皇上对安国公的看重,侯爷如此重视,难道是有什么缘由不成?”她对侯爷的判断一直比较信服,要不也不会在大佛寺遇见后有意结交。

    老侯爷凝神了片刻,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虽不是唯一,但这是从边城直接封赏的,皇上在边城呆过几年,很得军心。这杨家既然能抬举起来,其一,皇上必然是看中的,其二,他们必有可取之处。且这段时日以来,他兄弟二人的为人处世虽说不够圆滑,但方正规矩。”

    说罢,叹了口气:“这些年来,朝廷里太多事故圆滑之辈,论本事,没有;论手段,让人不齿。皇上是个做大事的,必不会姑息下去。且虽说现下太平了,可四周仍是群狼环伺,而我朝出类拔萃的武将并不多,他兄弟二人都是武将出身,日后必会重用。”

    老夫人神色也肃穆起来,她出身邹城吴家,吴家也出过几代封疆大吏,只不过近两代没有出色的子孙,多做些小官,现在慢慢没落下来。但从小毕竟耳濡目染,并非无知妇人。

    听侯爷的口气,朝中会有一翻大变动,边疆也并不算稳定。看来这段时间要谨言慎行,约束好众人。

    “如今八大侯府的武平侯府已换了新的主人,难道不是给众人一个警醒?”林老夫人有些不解的是这些世家对杨家并没有表现出该有的看中。

    “有些完全懵懂,有些自持身份,有些还在观望,跟不上变化的,迟早都会被替换。现在的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且看着吧。”

    林老侯爷不欲再多说,摆了摆手,林老夫人也没再问,两人歇下不提。

    西跨院,林宽听了秦氏的话,说道:“你只管安心养胎,这些事母亲自由主张。我们不用怕谁,也不用特意巴结谁,顺其自然就好。值得相交的以后多走几趟便是。”

    林宽和林老夫人长的比较像,脸盘稍圆,个子中等,面相平和。

    秦氏点头,她对冯氏和柳氏的印象很好,不像有人,即便嘴巴说的好听,可神色是不在意的。甚至有些还会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别以为她看不出来。想到这,她的脸色暗了下去,低头看了看微凸的肚子,希望这次一定要争气。

    林宽知道秦氏的担忧,他也有些着急了,也想有个嫡子,但这世上的事得不到的就是得不到,可该来的总会来。

    秦氏是他自己选中的,成婚以来两人感情一直不错,两个女儿也贴心懂事,他也希望这次能够一举得男,这样,大家都能松口气。

    拉过她的手,温柔的说道:“你就是想的太多,我们有蓉儿和月儿不是很好吗,有些事不能强求。”

    秦氏眼眶红了红,她娘家母亲说,她命好,碰到这样的人家,让她要惜福。可她不是不惜福,她就是不想再让公婆和夫君为此事操心了,也算全了她的一份孝心。

    “我明白,我…就是想让爹娘也高兴高兴。”

    长叹口气,林宽皱眉耸肩:“爹娘高兴着呢,我们这样,总比镇国公府强吧。孟扬那小子可是日日折腾,夜夜折腾,至今连个闺女的影子也不见。气的镇国公恨不得自己再生个儿子算了。”

    秦氏听的目瞪口呆:“真有此事?这可太荒唐了。”

    “我还能骗你不成,你不知,他昨日见了我,还酸溜溜的刺了我两句,说我又要当爹了,他连世子的位置能不能坐稳都难说了,哈哈哈。”

    秦氏也捂嘴笑了起来,

    说起镇国公府,这些年闹出的笑话说上几天几夜都成。也真难为了孟老侯爷,为国事操碎了心不说,还要操心唯一的嫡子。

    想到刚才说到的武平侯府,林宽捋了捋不存在的胡须,颇有兴趣的说道:“这武平侯府一家子才刚来,为人又低调。你且瞧着,孟扬那小子要是知道他们家有四个儿子一个闺女,很快便会上门的,到时,可又有热闹事瞧的,哈哈哈。”

    想到这,他都忍不住期待起来,这么有趣的事他可不能错过。

    秦氏想想,也忍俊不禁。

    看着秦氏情绪好转,林宽放下心,两人一同过去看了看睡熟的女儿才安歇下来。
………………………………

第十章居京城,大不易

    第二日一大早,前来寻灶上活儿做的几个婆子就到了,冯氏和柳氏尝了尝她们各自的手艺,选了两个留了下来,准备先试上一段时日。

    两人刚到老夫人的侧厅核对府中的事务才一半,就有丫鬟通报,说是宫里有一位姓安的公公来传皇后娘娘的话。

    妯娌二人连忙去了正厅,老夫人让人带着杨乐怡去花园玩耍,自己也整理好仪容坐在了正厅。

    不一会儿,年约二十左右的安公公,满面笑容的走了进来。

    “问老夫人,侯爷夫人,将军夫人安。”

    “安公公客气了,这一早就劳您跑了一趟,请坐。”

    见他落了座,丫鬟上了茶。

    “这是我们边城特有的峰茶,虽不是什么名茶,但味道浓郁,安公公可尝个鲜。”

    安公公道了谢,抿了两口,夸赞了几句,也就直接入了正题。

    “娘娘让咋家带个话,老夫人才刚入京,这段日子必是有琐碎事务繁忙,这不娘娘估摸着时日,应是差不多了,才差了咱家过来,望三日后进宫一聚。侯爷和将军那边今儿个下了早朝就知道了,到时老夫人和两位夫人带上公子小姐们一起入宫,大家热闹热闹。”

    “安公公,这真是老身的不是了,原本想着过些时日,我们在京中多学点规矩再去给娘娘请安,免得冲撞了娘娘,没曾想劳娘娘如此费心了,到时进了宫,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还请公公能提点两句。”

    “老夫人客气了,这个好说,宫里再严谨,也是按规矩办事的,到时,咱家做个领路人也就是了。”

    老夫人很是高兴:“那真是多谢公公了。”

    临走时,冯氏塞了个红包,安公公也不推脱,笑呵呵的走了。

    此时,太阳已高高的挂在天空,却并不炙热,院子里虫鸣鸟叫,树枝茂密,煞是好听好看。

    婆媳三人在院子中散着步。

    冯氏有些感慨:“这京中人情来往真是了不得。”

    老夫人也是发愁的:“咱们家底子本就不丰,在边城还过得去,到这京中,要不是有皇上之前赏赐的金银,还不知如何应付。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没让你们宴请的原因。”

    婆媳三人在边城时就一心操持家事,有什么事情老夫人也从来不瞒着,这到了京里,大家的心更得往一处使,才能度过最困难的阶段。

    冯氏和柳氏默然,边城常年受战乱纷扰,没什么太好的营生,她们二人的陪嫁虽说有些铺子,田庄什么的,一直没多少收成。这几年稳定了,才好了许多。婆婆的嫁妆也都在明面,收成能比她们稍好些。可这些远远不够在京里的开销,侯爷和将军的俸禄都是有定制的,这座宅院这么大,她们用的人却不多,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眼看这几个小子都大了,再过几年说亲定亲成亲的,要不,娘,我和弟妹商量了下,我们打算把陪嫁趁边城这几年太平,全都卖了,看看在京中或附近能否置办些田产,开个铺子什么的。”

    柳氏也点头:“是啊,娘,除了娶媳妇,还有怡儿,我想着总要给怡儿攒点能拿得出手的嫁妆。”

    说到怡儿,柳氏觉得自己现在就舍不得了,想到她迟早要离开自己,这心啊,立刻痛了起来。

    老夫人也有片刻怔愣。

    她和老将军从小一起长大,老将军是孤儿,被她爹收养,也跟儿子差不多了,所以成婚后并没有离开娘家。她自己也只有两个儿子,都是娶媳妇进门,此刻想到唯一的小孙女,心头也不是滋味了。

    “是啊,居京城,大不易。哪家背后还没个营生,否则这一大家子怎么维持。”

    “嗯,娘,晚上侯爷和二弟回来了,我们好好合计合计,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更何况,我们还有个女诸葛,弟妹,你说是不是?”冯氏见气氛有些伤感,忙说笑道。

    “就是,我们还有娘呢,娘,您就放心好了,我听您和嫂子的,我这方面笨的很,您和嫂子有什么吩咐尽管让我做便是,出个力还是没问题的。”

    “力气?你有多大力气!”老夫人笑点下她的头,老天待她不薄,两个儿媳就像两个闺女一样贴心。

    柳氏一时嘿嘿傻笑,冯氏也乐的不行,这文林笑起来和柳氏这样极像。

    “你们思虑的很有道理,只是一定要找个妥帖的营生,不求别的,能买些胭脂水粉也是好的。至于府里的开支、包括孩子们的将来,都交给男人们去想办法吧,他们在前面不立起来,咱们在后面就是使天大的力气也是有限的。”

    说完,拉起二人的手拍了拍:“以后操心的事还多,你们能如此的想到做到,已经是对老大老二最大的支持了,不要太着急,事情到了总有解决的办法。”

    看到婆母如此为她二人着想,更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二人感动不已,一时,话语似乎都有些多余了。

    于是,两人一人一边搀了老夫人的胳膊,往主屋走去。

    大树后面,秦嬷嬷拿着帕子不停的擦着眼角,她们家小姐如今住到京城,当了将军夫人不说,还有个如此待她的婆婆,这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她身边的杨乐怡抬头看了看她,很能理解她的心情。秦嬷嬷是娘亲的奶嬷嬷,丈夫很早就战死了,也没能留下孩子,于是就一心一意的呆在了娘亲身边。

    望着远去的身影,杨乐怡发愁了,家里看来并不富裕,她现在太小不说,更是不熟悉外面的状况,只有等再大些了,看能不能帮上忙,唉!

    大树下,一老一少的人影站立了半响。

    翌日一早,永乐侯府的尹嬷嬷便上门送了帖子来,邀请老夫人后日去侯府做客。

    这时间恰巧和进宫的时间冲突了,老夫人说明了原因,问能否再过几日。

    尹嬷嬷就是上次在大佛寺过来说话的嬷嬷,她是林老夫人身边的老人了,很有眼色也懂分寸。心里算了下自家侯府的安排,连忙定了五日后,见这边也没有问题,就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这皇后娘娘召见不稀奇,留着用膳就少见了,可见对武安侯府的重视。

    老夫人见了永乐侯府的人,见了宫里的人,虽说不多,可越发觉得差距来,再瞧瞧她们家的下人,忠厚有余,机灵不足,规矩上更是差了许多。

    转了转佛珠,思考着如何改善这个状况,免得到时有客人上门时,闹出笑话。
………………………………

第十一章进宫

    这日,众人都起的很早,用过早膳,收拾妥当,看着时辰差不多了,连忙上了马车向皇宫驶去。

    到了宫门口,众人下了马车步行进去。

    一路宫殿巍峨,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一条笔直的路直通仪华门,路的一侧是走廊,即可防晒又可遮雨,有迎面走来的宫女,都是侧着身子让她们先过。

    杨乐怡很有兴趣的打量着这座‘活生生’的皇宫。前世,她就被故宫震撼过,承载了两朝皇权中心的故宫巍峨大气,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历史的意味,遥想当年君王面南而坐,群臣面北而跪,是何等霸气。

    而如今身临其境的处在这座皇宫中,虽然只是一角,但足以见其大气程度,如果能走遍整座皇宫,倒是能和故宫比较比较。

    过了仪华门,也就进入了后宫的地界,安公公已等在此处,让引路的小太监退了下去。

    老夫人和他客气了两句,就随他往皇后的宫殿行去。

    这后宫的风格与之前就有了很大差异,路过的宫殿虽也庄严大气,但掩映在古树花丛中,要显得平易近人许多。

    安公公就走过的地方都做了介绍,因内命妇见皇后走的都是这条路,所以多了解些总没坏处。

    老夫人道了谢,这宫中太大,走一次很难记得住。有了安公公的说明,至少更容易记住了。

    片刻后,安公公说皇后的宫殿快到了,用手指了指方向。果真,一座明显高出周边的宫殿就在不远处,宫殿的四周,古树松柏,绿树成荫,更有假山流水,珍异花卉,越往里走,越是透出了一股江南水乡的意味。

    这不同于京城风格的布置让乐怡想起了昨日祖母提到的何皇后。

    皇上之前只是位不受宠的皇子,到了定亲的年纪了也没人给张罗。后来,是庆王府的老太妃见他可怜,有意做媒,想将自家的远房侄孙女定给他。

    可皇上推了,只说自己还未有成亲的打算,这事到这儿吧,也就算了。可后来皇上下江南远行了一趟,半年后就娶了现在的皇后,可把老太妃给气的,至今都不搭理皇后呢。

    当时,乐怡还在想,这老太妃心眼也太小了吧,谁说做媒就能一次成功的,她都相亲好多次了,也没瞧上个顺眼的。

    没想到娘亲也这么说了句,祖母说道,她也不是很清楚,好似是太妃的那位侄孙女由于被拒了,结果不知怎么就传出不好的话来,害的那位小姐寻死觅活的,年纪老大了也没嫁得出去。

    再后来,没办法,只好远嫁到外地。

    老太妃一桩好事变成了坏事,还被人嘲笑,身为一个没权势的皇子,宁愿娶没一个什么背景都没有的,远是江南的何氏,都不愿意娶太妃的侄孙女。老太妃听到这话,气的不行,这才迁怒了皇后。

    谁能想到,这个皇子最后能当上皇帝呢,何氏也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

    人人都说老太妃太亏了,现成的一个皇后就这么生生的错了过去。

    这让老太妃能好受嘛,真是一桩说不清的遭心事。

    想到今天就要见到这个人人都说运气太好的皇后,乐怡心里还是稍有忐忑的,因为她想到了前世的狠心妈。

    宫殿门口一位中年姑姑立在那里,看到她们来,往前走了几步。

    安公公见了她,行礼后向老夫人介绍:“这位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姑姑,华姑姑,是娘娘的得力姑姑。”

    华姑姑行了个礼,说道:“老夫人安好,侯夫人,将军夫人好,各位公子小姐好,我是皇后身边的掌事姑姑,我姓华,大家叫我华姑姑就好。”

    她个子高挑,长相有些严肃,但走起路来,步履轻盈。

    “娘娘已在正厅,各位请随我来。”

    安公公忙告退,众人谢了他随着华姑姑走了进去。

    她们进去的时候,一溜的有品阶的宫女姑姑们鱼贯走了出来,没发出一点响声。

    跨进这座非常庄严华丽的宫殿,迎面是一幅绣着江南水乡的宽大屏风。屋舍、街道、小桥流水以及男女老少都跃于屏风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要不是这是古代,杨乐怡会真的以为这是一幅现代的水墨画,这绣艺简直太高超了。

    绕过屏风,里面非常宽阔,四根雕梁柱子立在四个方向,大理石铺的地面,光滑可鉴。

    还没等华姑姑传话,一道轻柔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可是林老夫人到了?”

    语毕,从远处高位上坐着的何皇后走了下来。

    “是!“华姑姑领着大家快走几步上前,在皇后快到时,搭住了她的手。

    老夫人领着大家规规矩矩的跪下磕头。

    “老夫人不必多礼,快请起。”

    “谢皇后娘娘。”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个貌美端庄的女子,在乐怡看来,是个典型的江南美人,淡眉、琼鼻、樱桃小口,皮肤细腻,在一身正红色御绣花鸟鸣凤图的华贵衣裙的衬托下愈发显得肤色白皙,头上的发髻纷繁复杂,一根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的金镶玉步摇在如云秀发间轻轻晃荡。

    此刻,她面带笑容,引着老夫人要坐到旁边的椅子上,一副晚辈的姿态。

    老夫人连道不敢,坐了半边椅子,冯氏、柳氏依次而坐。

    见了五个孩子后,皇后赞不绝口,尤其是杨乐怡。

    几天前听大儿子回来说了一句,她对这小姑娘格外关注了一下。一身水蓝色的裙子穿在她身上格外好看,脸蛋圆圆的,眼睛大大的,更难得的是非常水灵,似乎会说话,红樱樱的小嘴巴,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简直让人恨不得亲一口。

    难怪说起那晚的事,皇上虽然笑的有些无奈,但心情不错。

    随后问了些来京可还习惯,是否有尝尝京城的美食,孩子们是否适应之类的家常话后,见大家比较拘谨,遂让华姑姑带着她们去偏殿,她去换身衣服,因刚处理完宫中事务,还未来得及换下这身宫服,一会再与她们好生说话。

    老夫人则说她们来的太早,反而耽误了皇后的安排,很是歉意。

    皇后笑笑让姑姑送她们去偏殿。

    偏殿要小上许多,但布置的温馨舒适,和大殿的冷冰冰截然不同,华姑姑说这是皇后娘娘日常歇息的地方。

    这儿的榻和椅子上都铺了松软的毛皮垫子和香妃色睡莲靠枕,靠窗的位置有张方桌,上面摆着一些笔墨纸砚。

    小宫女拿了两个一高一矮的敦子过来,敦子包着厚厚的软布,坐上去软软的,是给杨文林和杨乐怡坐的。

    华姑姑吩咐宫女们上茶和点心,让她们稍等片刻,她去服侍皇后,便也走了出去。

    见这些宫女离得远了,杨文林垮着小脸:“这宫中不好玩,祖母,我都累了。”

    瞪了小孙子一眼,老夫人说道:“没规矩,这是皇宫,是皇后娘娘的宫殿,不是给你玩耍的地方,你也真该磨磨性子了,还不如你妹妹沉稳。”

    柳氏也警告的看了他一眼,甚至连三个兄长都严肃的看着他。

    杨文林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走之前娘交待给他的,他又忘了,晚上回家又要被爹收拾了。

    杨乐怡忍笑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拉着他坐在了高的墩子上,自己坐在矮的墩子上,拿出了五连环,让他教自己。

    这也太简单了,杨文林立刻转移了注意力,带着妹妹玩了起来。

    老夫人笑着摇头,真是不知道谁带着谁,越发觉得孙女太懂事了。

    片刻后,换了身衣裳的皇后走了进来,没让她们行礼,笑着说道:“这下可松快了,老夫人、两位夫人千万莫拘礼,今儿摆的是家宴。一会我那三个孩子也会过来,到时让孩子们玩在一处,我们也能好好说话。”

    经过刚才的休息,婆媳三人也静下了心,笑着称是。

    看着一身蓝色衣裙的小姑娘,何皇后将她叫到跟前,笑着说道:“皇上子嗣不多,公主更是少,我也一直想要个女孩,可惜求而不得,老夫人真是好福气,这孩子看着就叫人欢喜。”
………………………………

第十二章小心思

    说到乐怡,老夫人婆媳三个也都笑了。

    拉着她软软的小手,何皇后随意的和她说了几句话,见她答得口齿伶俐,语言清晰,大大方方,很是意外。

    这几年她见了不少的命妇,带着孩子的也不少,也有胆子大的,可像她这样说话如大人般的还真没有,何况这孩子也才三岁多。

    杨乐怡看着眼前的皇后,真心觉得这样挺好,这个皇后和她现代的妈妈一点都不像,看来和老爸长的一样的皇帝在这个世界过的还不错,她觉得自己好像放心了一些。

    而且她的语言交际也很不错,主动放下架子,见对方没有太多改变,又转而谈论起孩子,有孩子的人在一起谈论孩子是容易拉近距离的,没见祖母、大伯母和母亲都放松下来了嘛!

    身居高位还能如此,即便她们家与皇帝有交情,也算难得了,毕竟这是皇权至上的年代。

    她翻着梦中杨乐怡的记忆,隐约记得是过命般的交情,具体是什么却不清楚。这段时日,也未见家人提及,不过,她估计大伯父能封侯,赐侯府,父亲封大将军,除了本身出色外,应是与此事有关联。

    可见古人说的福祸所依,诚不欺人啊!

    最重要的一点,十几年后的那场灾难,如果真的避免不了,那么可有什么法子,至少保住大家的性命?

    因大伯父和父亲被下狱的几天后,那个杨乐怡就倒霉的死了,所以最终的结果她也不清楚是好是坏。

    但那个时候,这个皇后是做了太后的,如果到时她能帮着说句话,总归是好的。

    想到这,她掂起脚端起皇后身旁桌子上的茶盏递给她:“漂亮的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