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臣-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痴司马晞称赞说:“好啊!聪明啊!如此清晰的设立军队编制,简单明了,军团的指挥官也可以轻易调用不同的兵力,灵活应对战场上的各种需求,不会产生执行不同强度作战时,兵力的分配混乱。上下级明确,也方便调度。不过裴刺史,本王给你提个建议,最好用不同的标识标出了你所谓的团长、营长这些,这样一旦编制打乱,士兵们也可以按照这些标识,重新集结战斗,选择领导人。”
裴逸一听,行家啊!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爱好者。居然一下就想到了军衔的问题。确实军衔在近代军事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区别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军队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中世纪,没有军衔,导致军队难于快速调动分配,一旦军队打散、败退,就很难重新组织进攻。有了军衔,就可以方便调度,而且军队一旦被冲散,可以按照军衔,听取最高军衔的人的指挥,重新集结起来。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诺曼底登陆时的美国101空降师。
裴逸说道:“殿下果然是治军的行家,一下切中要害。我也准备实行军衔制,在军官和士兵的衣服上,用不同的标识标记出来。”
司马晞开心的捋了一把胡须说:“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啊!这种军制一定要在我大晋的军队中推广开来。裴刺史,我可否看看军械库?”
“军械库?”裴逸很是纳闷,还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要参观军械库的。不过也对,摆在明面的军队,很有可能都是假的,是特技。普通士兵的装备和军队的战力到底是怎样的,军械库里就可以一叶知秋。
当打开军械库的仓门,只见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各种军械。并且按照军械的种类,区域划分。可以说是强迫症的福音。没有一把刀是摆歪的,没有一副盔甲是蒙尘的,没有一面盾牌是破损的,没有一袋箭矢是乱插的。
这都是裴逸按照解放军最日常的标准要求的。
根据裴逸规定,军械每天都要清理,定期抛光除锈,傍晚鸣金时,所有武器登记,有破损的军需官立刻去换取新的。在南阳大营对付瘟疫时,裴逸就已经开始规定了。只不过现在更完善,全套搬用。
司马晞震撼眼神就舍不得从脸上下来,作为兵痴,他看过大晋所有军队的军械库,甚至是桓温引以为傲的荆州军。但是都没有见过如此整齐的军械库。
军械库是军队平时最杂乱的地方。毕竟士兵累了一天,往往军械都不会认真去摆弄。广从这军械库之中,就可以看这支军队纪律是有多严。
司马晞赞叹说:“本王尽观大晋之兵,未有此一分之军也!此乃军必然战无不胜!”
听到如此不惜词语的称赞,裴逸也是顿时得意洋洋。裴逸一开心,话就多了:“殿下谬赞了,正所谓:宁可千日无战事,不可一日无战备。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战备是天,安全是地。刻苦练精兵,一切为打赢!作为新时代的军队,就要能打仗,打胜仗。军械就是士兵的命,连军械都照顾不好,还打什么仗?”
裴逸一股脑的把在部队天天耳濡目染的标语全部说出来了的。反正哪只军队要能做到解放军标语里写的,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详情参见朝鲜战争。
裴逸说完,士兵们和军官们都跟着鼓掌了,不过谢安是“噗”的一声,掩面一笑。心想裴逸这都说得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一会看起来文采斐然,一会说得是大白话,俗气的不得了。谢安都怀疑裴逸是不是有两面的性格。
不过兵痴司马晞跟着士兵们,“啪啪啪”鼓掌叫好:“说得好啊,这些话我爱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说得太好了。裴刺史,你还有什么对军队要求吗?”
裴逸也是说嗨了,解放军的特色之一,就是朗朗上口的口号。即便在古代,军队里也都是大老粗,文绉绉的口号士兵哪里听得懂。需要的就是这样接地气的口号。什么魏晋风雅,在军营里,都给老子闪开。这里需要硬汉,不需要娘炮。
“那多了,还是那句话,军队就是要能打仗,打胜仗。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铁的纪律和钢的意志,更要有荣誉感。一切胡人,都是纸老虎。作为军人,脑子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眼睛里永远有任务,胸膛里永远有激情。时刻想打仗,一切为打仗,敢于打硬仗,保证打胜仗。而军队要军事过硬,作分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这样就能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到时匡扶中原有何难?只怕开疆拓土,直达世界的尽头都是易如反掌!”
裴逸说完这短慷慨陈词,顿时所有军官们都齐刷刷喊道:“匡扶中原!匡扶中原!匡扶中原!”
就在群情高昂之际,武陵王司马晞也是拍手称赞说:“说得好!说得太好了!”
裴逸得意的笑了,说得能不好吗?平常政委和指导员都这么说的,而且还花式说。不过确实很鼓舞士气。
司马晞此时激动地拉住了裴逸的手说:“裴刺史,能让本王到你军营里来当兵吗?”
裴逸一下没反应过来:“啥?”
………………………………
253。第253章 当兵的条件
裴逸万万没想到司马晞提出了这个要求。本来送他儿子司马综来当学生,裴逸已经想死了,没想到这个老爹还想在自己手下当兵!我这里得是多大庙,才能容得下这俩神明祖宗?
“殿下,您别开玩笑了,您哪能发配自己当兵呢?”
不过武陵王司马晞似乎依然打定了主意,不过司马晞自己还想耍耍架子:“怎么?莫不是本王没资格给你当兵?”
要是正常人,肯定会说:不,您肯定有资格。要不您当个将军怎么样?
但裴逸不这么想啊。我要这么说了,你就赖在我这里了。就是不要按照套路出牌:“是啊!当然没资格啊!”
武陵王司马晞一听,嘿!你小子,拆我台呐。我明明问了个反问句。傻子都能看出来我这是逼你留下我。没想到你还真实诚,直接应了。你这是羞辱本王吗?
其实此时武陵王司马晞只要立刻治裴逸一个不敬亲王之罪,罢了裴逸的官都很简单。不过武陵王司马晞还是想不通,大晋谁人不知我武陵王司马晞是一个兵痴,你居然说一个兵痴不能当兵,我倒要看看我自己那里不能当。
于是武陵王司马晞问道:“裴刺史,本王倒想听听,本王哪里不符合当兵的条件啊?”
这就是多嘴。你要不问,裴逸这侮辱亲王的罪名可是握在你手里了。但是你要这么一问,让他说出个理来,这侮辱亲王就不是罪了。
不过裴逸也是看准了武陵王司马晞就是个争强好胜的武夫,说他不行,没资格,他准要裴逸说出个一二三来。
裴逸说道:“敢问殿下,人的一生能活多少岁啊?”
武陵王司马晞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故而六十为一生,乃是常态。正所谓六十为甲子,活过了六十岁,再多的寿命,那就是上苍的恩典。”
裴逸点了一下头说:“你说得没错,如果晚辈没记错的话,您今年应该五十四了吧。”
“是啊!”
“人一过三十,体力便会下降,一过四十,身体便会开始衰老。故而当兵应以30岁之前为佳,战时可以达到40岁,但是坚决不能超过四十岁,否则就是上了战场,那也只是送死。我裴逸治军,要的是不怕死的军队,但不是送死的军队。要得是精英,而不是人数。您是兵痴,道理您应该都懂。倘若这支军队里充满了四十岁以上的士兵,您觉得能战胜北方的胡人吗?”
武陵王司马晞虽然知道裴逸说得对,但是他根本不想接受自己变老的事实,还是狡辩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古以来,赵充国、马援、冯唐比比皆是,难道你是看不起我们这些老骨头吗?”
“那是将!不是兵!”裴逸一声让司马晞哑口无言:“您说要在我手下当兵,肯定当不了,因为这就是规定。想要打胜仗,就要有严苛的规则。不是靠情怀就能打赢的!我的手下,需要的是体力!需要的朝气!需要的年青。这才是训练精英军队的基本。所以请殿下赎罪,恕晚辈不能收您。”
这是司马晞这么久以来,第一次碰钉子。但是他也毫无办法。毕竟裴逸说得有理。而且自己现在也不好开口说在他手下当一名副将。只好作罢了。不过司马晞却没有忘记褚太后交给自己的任务,先混入湘乡再说:“不当兵,那本王也来你们书院学习如何?这学习可没有年龄限制了吧。”
裴逸一听,这是赖上自己的了。不过裴逸也不好再拒绝了:“那行,这件事情您找校长葛仙翁,他同意就行。”
武陵王司马晞在武陵打了声招呼后,就跟自己的儿子司马综俩人,骑着马只身到了湘乡,甚至连随从都没有带。可谓是悄无声息,在消息闭塞的古代,这天南一角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引起朝中的注意。
谢玄似乎跟司马综关系很好,自从司马综来了,两人几乎朝夕相处。张敞和一帮贵族年轻人也很快加入了他们。而司马晞虽然和葛仙翁、习凿齿都有点交情,但是也只是寒暄寒暄,很少聊。主要葛仙翁忙着炼丹,习凿齿忙着处理校务和州务。
但是司马晞跟张任和高衡这两个小子关系走得很近。似乎没几天,他们就混熟了,每天一起出操,训练。裴逸还真为司马晞捏了一把汗,每次五公里负重跑,司马晞都要坚持跟着跑。虽然每次都跑最后一名,但是都坚持跑完。这让军营里的士兵对这位王爷有了好感。
不过裴逸没工夫练兵。裴逸的练兵法子,都教给张任了。有他就足够了。裴逸还是在琢磨资金问题。毕竟什么事情都需要钱。
不过好消息第一个很快传来。当裴逸一大早一进州衙,就看见自己露天办公室的中央,摆放着一个封好大木箱。州衙一个人都没有,裴逸打量了一番,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问到了饭香,裴逸就立刻大喊道:“小小!小小!”
“哎!少主稍等一下!”就在旁边厨房做饭的裴小小拿着锅铲就跑了出来,往围裙上抹了一下双手说:“少主,怎么了?”
裴逸指着木箱子说:“这是什么东西,怎么摆放在州衙正中央?”
裴小小说道:“信啊!”
“信?什么信?”
裴小小走过来,手抓住木箱,一用力,咔哧一声,就把木箱一面的板子给扯开了,看得裴逸目瞪口呆,没想到小小的力量越来越大了。
结果箱子一开,一堆信件哗啦啦如同瀑布一样倾泻而出。每一封信上都写着《晋民报》亲启,足足有几千封信。
裴小小解释说:“今天一大早信使送过来的。还专门租了个马车送过来的。我给了一些车马费。少主,没事的话,我就去做饭了?”
“好,你去吧。”裴逸看着这些信件,心里已然不知如何形容。这些都是报纸的读者来信啊!这说明《晋民报》的声势已然出来了。这不是一封封的信,而是舆论。意味着裴逸有了一个对外输出自己声音的工具。
现在剩下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继续扩大影响力。如何继续扩大,那就是营造一场舆论的盛宴和狂欢。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这场大趴体里面来。到时候,《晋民报》就可以成为大晋的主流并且唯一的媒体。只要操纵了舆论,裴逸就有了对付桓温,保护自己最有利的一张牌。
………………………………
254。第254章 报纸火了
似乎葛仙翁的篇玄理文在《晋民报》上的引起了轰动。当报纸一被运到建康城的厉山居,就被一抢而空。早就听厉山居的人放出内部消息,说葛仙翁要在《晋民报》上阐述玄理。这对于玄学盛行的晋朝,那可谓是相当于名家签售会一般了。
为了第一时间阅读葛洪的新作,厉山居出现了第一次卖烧酒时才有的被围堵的场景。不过这一次,现场的人都是社会名流,世家大族的仆人,甚至很多人亲自来了,他们根本等不及了。
结果刊印的一万份报纸,瞬间被抢光。不过最舒服的要数谢家、太原王家和皇家了。裴逸都专门差人提前一天去送报纸了。
这可让谢家和王家风光了一把,当报纸先到了这两家的消息一经传开。一时间登门拜访的世家大族,名仕名流们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许多跟谢家,太原王家平时来往较少的家族,都过来拜访。而其他的人,只能第二天去买报纸了。
一时间购买《晋民报》成了建康城的时尚。
但是这还不算完。裴逸在报纸末页留下的欢迎来信参与讨论,更是引起了这些名仕名流们的极大兴趣。葛仙翁并不是谁都能见的。但是能过信件来往交流玄理,那也是极大的荣誉。传出去,那可是倍有面子的。以后都可以出去吹,我跟葛仙翁讨论过玄理。
不过裴逸这边就不好办了。要做到交互,必须要反馈。也就是回答读者问题。虽然不用全回答,但是邀请葛仙翁看那些信,然后回复,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答应了葛仙翁以后每天他的饭要让裴逸单独来做以后,葛仙翁终于开始看这些信了。不过葛仙翁似乎看着看着也陷入其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便开始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
裴逸看着葛仙翁这么沉溺,于是问道:“仙翁,你看你也挺享受看信的。要不做饭的事情……”
葛仙翁立刻斩钉截铁地说:“必须做!”
不过裴逸看到了在晋朝办报纸的方向,政治作为辅助,玄理和艺术才应该作为主板。然后通过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晋朝人,改变这个时代。
于是裴逸去请谢道韫帮忙为下一期报纸写一些诗赋。裴逸在现代知道,有一个好的ip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公司可以因为一个ip吃一辈子。而对于裴逸来说,葛仙翁、谢道韫、习凿齿这些晋朝的大腕,就是自己报纸的ip。就像后世媒体的那些名嘴和名记者。
不过裴逸希望谢道韫能写一下关于军营或者潇湘大学生活诗歌。这样就是一个无形的征兵广告和招生广告。
不过才女谢道韫却有点为难了:“小叔,描写军营?可是我并没有到军营体验过,如何写?而且这种诗要那种格式?莫不是像是《诗经》的《秦风・无衣》?”
裴逸也不像让谢道韫写诗经,太诘屈聱牙了:“也不是,我需要的是边塞诗,就是体现边关将士的生活,以及杀敌之心的那种。”
谢道韫一听,就明白了:“莫不是小叔你写的那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种风格?”
“差不多就是这种。”
不过谢道韫却更加为难了:“但是此诗有着严格的格律。小叔大才,能够写出如此工整的诗,乃是开创了新的诗歌形式。但是我真得还很难写出这样工整的诗。”
“道韫,你要相信你自己,你可是天下第一才女。而且只要写到你满意就可以了,我那个只是个例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写诗的风格。你不必学我。”裴逸还是第一次见到谢道韫承认自己的做不到。这让裴逸也很是奇怪,明明是一个很要强的女生。
谢道韫也是盛情难却,只好答应说:“好,那我尽量写好。”
“嗯,你放心,以后你的饭都由我来做。你就安心创作就可以了。当然,写不出军营也不必勉强,我就是提一提。”
谢道韫却摇了摇头说:“不,既然小叔相信我,那道韫一定做好。还希望小叔能给我一个令牌,让我随时跟随军队而没人阻拦。”
“好,我去让张任办。”说着裴逸就准备离开。
但是谢道韫却叫住了裴逸:“小叔……”
“嗯?还有什么事吗?”
“那个……”谢道韫此时脸颊害羞的红了起来,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说了句:“谢谢你做饭给我吃。”
“嗨……就这事,没事,刚好咱们大家一起吃嘛。也可以帮小小分担一下家务。”
谢道韫看着裴逸说:“小叔,你真得很不一样,与整个世界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在你面前,似乎我们都没有任何区别,并且彼此信任,也没有贵贱。”
裴逸被写道韫说得满头雾水:“我们都是人,当然没有贵贱了。道韫,你是怎么了?怎么忽然说这些。”
“没有,只是有感而发。放心,小叔,我会做好的你交代的每一件事情的。”谢道韫只是欣慰的笑着摇了摇头,美丽而含蓄的动作让裴逸看得有点愣神了。
不过老婆大人在上,裴逸还是保持镇定,离开了谢道韫的书房。而且谢道韫可是自己的干侄女,还是不要乱来。
第三期报纸出来了,报纸一下厚了起来。除了把一些时政新闻和通讯。最主要的就是葛仙翁的读者回信了,虽然裴逸一再要求压缩篇幅。但是葛仙翁还是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篇。挑选了十几个他认为有建设性的问题回答了,还好是文言文,省字数,省拌面。不过就这样,还是加了六版的版面。
而这次的重头大戏就是谢道韫的诗。裴逸没想到谢道韫竟然为了写诗,真得搬去了军营,随行的还有祝英台。不过谢道韫没写诗,而是写了一篇汉赋,名曰《湘营赋》。另外谢道韫还写了一首山水诗《湘州吟》。
“滔滔揽龙巅,游吟入洞庭。云翳化玉虚,君山若临仙……”习凿齿朗诵着这两篇谢道韫的新作,周围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听傻了。无不惊叹谢道韫之才。就连谢玄都接连摇头叹气说:“你也只比我晚出生了一点,娘亲却把文采都给了你啊。”
当报纸一张张的开始印刷,裴逸知道,自己的媒体时代到来了。
………………………………
第255章 谢安睡朝堂
随着谢道韫的诗赋被登上新一期报纸,加上葛仙翁对于部分读者来信的回复,《晋民报》再一次被疯抢。裴逸原本全国发行两万份,但是觉得不够,还加印了一万份。结果三万份到了荆州和扬州,就贩卖一空了。
道教鼻祖之一葛洪,大晋第一才女谢道韫,两位重磅级的ip的加盟,让《晋民报》成了全国新的时尚潮流,装逼利器。大家纷纷都以买《晋民报》来显摆。虽然只有一文钱,但是现在是基本抢不到。必须早早在发售期排队等。
而大的世家大族,都是走关系,通过陈郡谢家和太原王家的关系,提前一天来拿报纸。而第二天上朝前,拿到了报纸几位官员就在宫门前开始讨论起了今天《晋民报》上刊登的葛仙翁的新的清议话题和谢道韫的诗歌,显摆了起来。让周围还在等今天下午报纸发售的官员,着实长了眼界一番。谢安只是淡定在一旁默默看着他们装逼。
不过谢安心里知道,自己的这个义弟肯定也是在湘乡家里,默默的看着我们这些人装逼。
谢安不得不赞叹,裴逸把邸报变成这种定期的报纸,面向不同的受众刊登朝政消息、故事、清议、诗赋,确实是个吸引人的好点子。而且他是怎么做到大量印刷报纸的,而且每一分报纸都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肯定不是手抄,难道是雕刻印刷,但是这样成本岂不是很高。那一文钱的价格岂不是太便宜了。
谢安不知道裴逸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更不理解,假如裴逸如果把报纸卖得很贵,也应该不愁销路,为什么要亏本卖呢?
而一上朝,晋帝司马奕的桌案旁就放着一份《晋民报》。司马奕拿起这份报纸说:“诸位臣工,可否看过这份报纸了?”
个别大臣回应看到了。不过大部分大臣是摇头的,说只是听说了,打算今天下午要去买。
晋帝司马奕说道:“不用买了,裴卿给皇宫送来几十份,朕就派送给你们吧。”
群臣一听,无不意外。他们都忘了,皇宫这里肯定有裴逸进献的报纸:“臣等谢陛下圣恩。”
当群臣拿上报纸,都纷纷翻到了葛仙翁的清议版面和谢道韫的诗歌版面看了起来。朝堂上俨然成了茶馆模样,一堆人搁那里看报纸。
褚太后今天虽然临朝听政,但是只是坐在帷幕之后,一句话也不说。
大臣纷纷开始讨论起来葛仙翁提出的一些玄理问题,一时间朝堂成了清议的场所。争吵声,辩论声此起彼伏。
过了一会,晋帝司马奕问道:“诸位臣工觉得这一期的《晋民报》亮点在哪里?”
此时一个大臣说道:“臣以为是葛洪先生所回复读者的这些问题,乃是这期晋民报的精华。确实令臣大开眼界。”
但是另外一个大臣却不以为然说:“非也,我觉得倒是谢中军的侄女谢道韫的这《湘营赋》和《湘州吟》乃是亮点。不愧是山公榜排行第一的才女。所写之文,犹如龙啸于云翳,大气而富有仙境。《湘营赋》更是体现我大晋将士的勇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佳作。”
一时间朝堂就这些谈论了起来。此时只有谢安默默地闭着眼,在一旁若有所思。
司马奕听到这些大臣的回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