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汉朝做皇帝-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樊崇虽从鬼门关前走了一回但收获却无比巨大,杨音打心底敬重樊崇这位兄弟,一切的隔膜也自然烟消云散了。
由于樊崇伤重,赤眉军收缴田家军兵器辎重后便再次改道,回归泰山。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田况战败被杀得消息席卷了整个天下,而赤发天军凭此战役也是一战成名,有了自己的封号:“赤眉军!”
为什么叫赤眉军而不是赤发天军?那因为新兵蛋子只能染眉,待他们进阶为精锐才能染上一头赤发,加入赤发天军成是一军之魂,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为了自己说故事或吹牛顺嘴就给他们按了个赤眉军的封号。
事实证明,人都是有攀比心的,新兵蛋子无一不以加入赤发天军为荣耀而努力着、奋斗着。
赤眉军回了泰山老巢,兖州牧时刻都有关注着这支乱军,这支赤眉军从一群乌合之众进阶到成立律法,他们虽然没有文书、旌旗、编制、号令,就连最高官职都是用老字这种土鳖的称呼,可如果放任他们成长下去必定会成为心头大患。
这天,兖州牧请来军中几位大将商议剿匪一事。有战争就意味着自己有功勋,几位大将很是兴奋罗列出一堆计策,详细到都可以出本书了,书名就叫做论赤眉军的十种死法。
战争需要钱财粮草来支撑的,近年来天灾人祸,兖州财政困难,兖州牧每天忙里忙外都是在找钱、找粮,用于安抚民心、善待难民,日子本就过得紧巴巴的,突然之间还要多出这么一笔支出,那往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从长计议!”这模棱两可的词语成为了剿匪会议的终结者,几位大将来的时候激情澎湃,走得时候唉声叹气,其中就有一位叫董宪的人先遥望泰山位子,再是注视州府现状,他视乎在心里做出了重大决定,风急火燎的赶回了住处,准备着某些事情。
赤眉军得势,刘秀却还嫌天下不够乱,他一纸传书要挟力子都要么起义、要么死。换做别人或许会恐惧到自杀了事,但力子都本来也不是什么善人,在简单铺排之后,在东海郡高举了赤眉军义旗,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投奔于他,人数居然也能破万,从这就能看出新朝已经病入膏肓了。
按正常逻辑来说,整个朝代的官员都在避重就轻、欺上瞒下,王莽这种能够谋朝篡位人精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也许他真的老了、糊涂了,只能听好话,不能听坏话,而且人一旦蠢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难以置信。
王莽这货觉得天下之所以这么乱,是因为自己八字与天凤这个年号不合,是犯了太岁,他天天满脑子都是期盼着时间再过得快一些。当公元十九年离去,公元二十年到来,王莽兴奋不已的宣告天下改年号为地皇,以示自己的统治能长长久久。
改年号这么大件事情是值得举国欢庆的事情,王莽依旧我行我素,怎么开心怎么来,他下令免去今年百姓贷款的利息及税务并下令各州牧加大各郡各县赈灾一事,公元二十年新朝必须腾飞。
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来说改年号冲喜这种事情就是瞎几把扯淡,朝臣或许不敢有意见但不代表子孙不会有意见。王莽名下还有四个儿子,六个孙子在世,新朝千疮百孔还能屹立不倒,也是托了这些子孙日夜操劳的福。
说起王莽的子孙,虽然也是明争暗斗但在稳定自家江山这一点上却出人意料的团结一致。他们大体分为三个阵容,其中第四子皇太子王临势力最大,但因为岳父刘歆前些年参与了图谶之说而遭受牵连,地位每况愈下。第五子功脩公王兴与第六子功建公王匡势力最差,势力居中便是第三子新迁王王安,他做人糊里糊涂的但极重亲情,常年照顾着大哥王宇的遗孀、遗孤,以免他们遭人欺负。
王宇为人一世,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在他短暂的人生中连续生了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在王安的关怀下也纷纷长大成人并且文武双全,凭着政绩、战功,清一色获得国公封号。
金钱会让人迷失本性,权力则让人丧失人性,尤其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会让人变成与野兽一般疯狂,什么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在帝王家里是不存在的,是个似是而非,看似有感情,实则都是另有所图,全是表演给外人看的。
皇太子王临便在王莽身边有内应,这个人便是母亲的侍女原碧。说起原碧这姑娘,自从前些年被醉酒后的王莽睡了之后,无时无刻都想飞上枝头变凤凰,可王莽却连正眼都没瞧过她。藏怒宿怨的原碧遇上蜜口浪漫并愿意许诺她妃子位的皇太子王临,自然是一拍即合。
原碧、王临这次的会面其目的就是要搬走一块绊脚石,这块石头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侄子功崇公王宗。
前些日子王宗与连襟王兴(王莽孙女婿)酒后胡闹,从当晚戏班里抢了龙袍穿在身上玩角色扮演,这本算不上什么大罪,可坏就坏在画师,他在绘画中将假龙袍给画成了真龙袍,原碧的任务就是再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将这件事情给散播出去。
宫内流言四起,王莽一直以来对这种事情都很忌讳,他第一时间是血洗宫内所有无关紧要的之人,杀鸡儆猴以示封口,至于王宗、王兴两人在被搜出画像后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大呼要见皇爷爷,自己是被人栽赃嫁祸的,可一切都已经晚了,天子逆鳞是不能碰的,碰了就是十死无生。
王宗是王安一手带大的,虽是侄子但两人的情感与父子无异。看着自裁谢罪的侄儿尸身,王安悲痛欲绝,他很想跑到父亲王莽面前问他为什么?血缘亲情难道不比一件衣服重要吗??
“王爷,求你开恩,放过我的族人吧。”画师本以为自己隐世的很完美,谁知道没多久就被人给刮了出来。历朝历代天子之争都会死伤无数可祸不及妻儿、族人,画师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交代了,就是奢望能保住妻儿及族人的命。
“让我饶恕你,可又饶恕了王宗这孩子,年轻人爱胡闹是正常的,你们为什么要置他于死地!”王安怒了,他下令杀光画师全族,他遥望太子宫殿,撕开自己层层伪装,怒目切齿说着:“老四,你的太子之位到头了。”
………………………………
第九十五章:帝王世家【二】
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
两句话,十四个字却包罗万象、字字珠玑,这或许就是汉语的伟大之处。
皇太子王临为什么要害死王宗?其主要原因还是忌惮他手中的权势!
新朝军制承接西汉有十二位大将职位,分别是五威将军、相威将军、虎贲将军、厌难将军、讨秽将军、诛貉将军、震狄将军、平狄将军、定胡将军、振武将军、奋武将军、镇远将军,这十二人持节分镇天下,每位大将下面还有前、后、左、右、中五统帅,总计六十人,算上大将统称“七十二员五威将、帅”,每名统帅有偏将军、裨将军十五人,士卒两万五千人,总计兵力一百八十万,可自从王莽称帝以来就喜欢折腾,今年政治变法、明年军制改革,极度膨胀的王莽把自己当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他先是集权司隶中央,将兵权交给更始、司命、纳言、秩宗等杂号将军统领,后又委任司命军正(军监),明为辅佐,实为监督。十二大将被搞得心灰意冷,辞官的辞官,混日子的混日子,一百八十万州府兵力竟被缩减到了三十万。
杂号将军领兵权,存在着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可王莽是皇帝,就算不顺也能给你撸顺,他直接设立了前、后、左、右、中五名大司马,将十二大将一块给并了进去,直接引发剩余的十二大将人员直接辞官,选择不玩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二大将不玩了却有的是人愿意玩。王莽这边把军制改革的方案往死里折腾,那边他的子孙就是想方设法的将自己的人塞到这些工作岗位上。若是别人敢这么做王莽一定弄死他,但自己的子孙想要点权利,王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就是这种态度引得子孙之间关系越发恶化。王宗的死就是因为他是王家子孙中唯一位官拜大司马,实掌兵权的人物。皇太子王临近年来地位每况愈下,他想保住皇太子的位子就必须弄死比他优秀的亲戚。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皇太子王临做初一,新迁王王安就做十五,他的报复来的即快又狠。
自王莽改革以来,因国库空虚曾停发过全国官吏俸禄,后国库略微宽裕,发了那么几个月俸禄,可又因天灾被逼的减少了全国官吏俸禄,还美曰其名“十为率”(绩效)已计算受灾多少来决定发放多少俸禄。官吏活不下去,便用职权来牟取利益,别说郡守了就连县令家里都能捞出好几万贯五铢钱,更有些只要钱不要命的官吏更是联合当地豪门士族,开矿铸钱。
新朝这块奶酪再大,没帝王的许诺谁也不能碰。一本皇太子名下官吏的名册、数堆物证直接引发了官场地震,王莽成立了盗版反贪局,派出中郎将、绣衣执法各五十五人,快马加鞭跑遍全国,审查贪污案件,动员地方官吏告奴婢告发他们的上级、主人。皇太子不甘示弱、全力反击,牵出犯法的人太多了,多到无法执行死刑,只能杀鸡儆猴。罪名极重者判死刑连同妻子儿女被收为官府的奴婢,罪名轻者没收家中所有财产的五分之四,用来充实国库。
杀一人为罪、屠万人为王。全国官吏首次重视这个在世人眼中做人糊里糊涂的新迁王王安。王安手段如此狠辣、不留颜面,不用皇太子再出面,甚多官吏私底下都已联手想要报复王安,但王安敢动手就说明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双方你来我往斗了几个月均势力大损,甚多隔岸观火之人认定这场争斗会不死不休。谁知在本年七月,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发生让全国官吏不寒而栗,纷纷沉思自己是否有得罪过新迁王王安,若有得罪需赶紧补救。
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能达到举国震惊这个程度?那就是皇太子王临被废,降为统义阳王!
王莽深信图谶之说,这个全国皆知的事情但能把图谶之说玩到神乎其神的人,王安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因为他以前就是吃了这个亏才没能当上皇太子。怨恨化作动力,王安苦苦钻研图谶之说、深的精髓所在,若不是侄儿王宗冤死,他也不会冒险去算计老爹王莽。
那几天王安夜观天象,算准时间,悄悄让人布置了众多物件,更在暴雨狂风中引天雷把未央宫偏殿劈了个稀烂,就连殿前大树也被动了手脚惨被摧倒。王莽对此非常恐惧,他盯着众多物件思考了十天,才解除迷惑。原来苍天怨恨他立幼不立长,才会导致国家阴阳不和、粮食减少、蛮族反叛、盗贼奸邪四起、人民惶恐不安,而王临正是名分不正,所以自登皇太子位以来久病未愈,这本就是一种先兆。
公元二十年,帝王世家风起云涌,全国官吏早已无心打理内政,纷纷行走拜访收集情报,以免自己站错队而引来灭顶之灾。皇太子王临自从被降为统义阳王,第一次高度重视自己这位哥哥王安,但王安却从未把王临放在眼里,或者说王临在他眼中早已就是一具尸体。
果不其然,王临一切的行动都在王安的计算之中,王临在潜伏数月后便想从母亲身上寻找突破口,他书信一封通过姘头原碧暗中交给母亲,心中内容都是在称述他的忧虑恐惧,因为大哥、二哥都是在三十岁死去的,他今年刚好又是三十岁,会不会死的不明不白。
孝睦皇后因长子、二子的死去早已哭瞎了双眼并一直有重病在身,她能活着都是依赖全国医疗的支持,御医千叮万嘱皇后不能受刺激,可是王临的一封书信直接让皇后病情失控,回天泛术。王临再蠢也明白自己惹了滔天大罪,他千叮万嘱原碧不可泄露自己但王安早已安排好了,王莽得知妻子的死因、得知姘头原碧还和儿子有染,怒不可遏。。
公元二十一年正月,孝睦皇后因病离世,在皇后的安葬大殿中,王临作为儿子都失去了出席资格,原碧更被收押在天牢中受尽煎熬后才将通奸及计划谋杀王莽的事都和盘托出,王莽下令把奉命逼问原碧的司命及属官全部处死,而王临也在哭天喊地中被赐死。
原碧为何要陷害王临,那是因为王安已秘密让人控制她全族,一句出错,全族陪葬。直到临死时,原碧才明白就她这种智商就算有幸成为贵妃也活不了太久。
………………………………
第九十六章:帝王世家【三】
一个人经历是什么,便会呈现出什么!
大哥王宇、二哥王获都是一时俊杰却依旧英年早逝,王安年少胆怯,学会了伪装,期望能平安的走完人生路。
在尔虞我诈的岁月中打滚,王安身上的锐气早已被磨平,显得是那么的不起眼,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王子在褪去伪装后却亮瞎了满朝文武的眼。
花灰的头发、精致的络腮胡、锋利的剑眉、幽深坚毅的眼神、稳重却不沉重的气质,新迁王王安举止投足间有一种独殊的魅力,笑容亦有一种道不出的魔力,就算他坐着不动都有一股超强的吸引力让人时刻关注着他。
“小安,你是否有什么话要和为父说!”听到王莽称呼自己乳名,王安心中却越发惶恐,他分不清眼前的这个人是父还是君。
君如虎,生死无常!王安内心中问着自己为什么要回帝王的问话,回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活着!御花园内王安双膝跪地、磕头说着:“儿臣有罪!罪在欺骗父亲为不孝,罪在欺骗帝王为不忠!”
如此隐忍且有手段之人却不是自己的种,王莽心中很痛苦,他绝不能让自己的江山传给外人。
为了王兴、王匡这两个亲儿子,王莽必须弄死王安。
“知错能改便是孤的乖儿子,孤一直以来都为盗匪一事心力交瘁,你也长大了,该为孤分担一些责任了。”王莽话音刚落,王安随即磕头喊着:“愿为父皇分忧,马革裹尸、无怨无悔!”
“好!好!好!”王莽大呼了三声便让王安领帝王手谕离开了。这手谕是张催命符,上述内容是扬州会稽郡平乱的指令。
“父亲,我究竟做错了什么让你如此憎恨我!”王安碎步回到府中,王千等五兄弟立即起身相迎。
“皇叔,皇爷爷没有为难你吧!”王千五兄弟与王安的关系名为叔侄但在情感上却远胜父子之情,王安也没打算隐瞒他们,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他轻描淡写的说了自己往后的任命,而王千五兄弟都是人精,他们瞬间就猜到皇爷爷王莽是要对皇叔下手了。
亲情在帝王家根本就是一个私奢品,因为他们心中只有阵营,皇叔王安是为了给老四王宗报仇才暴露的,王千五兄弟不能接受更不能忍受皇叔王安遇险,他们当场就叫嚣反了王莽,逼他禅让帝位。
“傻孩子!你皇爷爷本来就是通过禅让而取得的帝王,他打压七十二员五威将、帅,集权司隶中央就是担心别人造反夺权。”王安对一切都看的很透彻,也并不是没有后手,只是时机未到不能暴露。
约定的时间到了,王安领着大军出发了,他名为最高统帅却没有多少实权,实权都在中郎将储夏手中。
储夏这人智商不足、情商堪忧的人,王莽愿意用他也是因为他人傻听话,心底只有一个勇字并只认帝王命令,谁都不给面子。王安也乐得自在,本本分分的做着透明人。
会稽郡是苏州的古称!自古以来都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而瓜田仪只看到会稽的富庶却不知怀璧其罪的道理。前两年是因为帝王家斗法,他才能蹦跶这么久。如今司隶中央出兵,这都还没开始打呢,瓜田仪这支起义军就已经乱套了。有人提议转移据点暂避锋芒,有人提议破釜沉舟一战定乾坤,吵来吵去都是下策,唯有诈降这条计策勉强称得上为中策。
大军还未到,反贼的投降书就来了,储夏即兴奋又惆怅,兴奋在于反贼投降自己能升官发财,惆怅在于帝王的命令是让自己悄悄的弄死新迁王。以储夏的智商来说,办这种事情也确实是难为他了,反倒是新迁王王安乐意助他一臂之力,诈死脱身。
当晚就有道身影策马狂奔于月下,他是王安名下最精锐的刺客死士,目的就是打双方一个措手不及。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会稽郡,潜入府邸将瓜田仪无声无息的弄死并毁尸灭迹。
瓜田仪就这么没了,说出来估计谁都不信但这就是事实,再次出现在人前的瓜田仪是死士易容乔装的。
时间越来越少,死士服下了致命药物,点燃了自己的寿命。在义军眼中,首领瓜田仪的病来的异常猛烈,会稽名医齐聚一堂依旧药石无效,义军心中悲痛欲绝可死士反倒开口安慰众人,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此战必须赢。
在大战前夕,死士永远的闭上的双眼,他死前已悄悄安排了指定人员为他入棺怕的就是身份暴露,更留下诫义,告诫义军。
“我临淮子弟,乃为正义之师。当年项羽会稽举义,我们跟随陈婴,依附楚项,灭秦兴楚,推翻暴秦。如今我瓜田仪会稽举义,也是为反莽兴汉,志在推翻新莽。我们切不可轻信王莽,切不可屈服投降,定要坚持斗争。我虽离去,你们可投绿林赤眉,一定能够完成反莽兴汉的大业!”
瓜田仪的死讯被储夏飞鸽于国都,王莽迫于舆论压力选择了招安会稽贼寇,拟旨给以瓜田仪厚葬,起冢立祠,更赏赐了“瓜宁殇男”这个称号,可无论是王莽还是中郎将储夏都没想到事件的走向会是一场愈战愈烈的恶战。
会稽郡城门大开,储夏的大军才刚刚进城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攻击,起义军疯狂的朝着他们杀来,更痴迷的高喊瓜田仪留下的诫义。
“顶住!顶住!”整个会稽大战持续了两天一夜,完结时储夏的尸体都凉透了,而新迁王王安则生死不明,王莽这刚下赏赐却被狠狠的打了脸,怒火滔天的他正准备下令拟旨却又收到消息,瓜田仪起义军放弃会稽郡,远投绿林赤眉二贼寇。
“绿林赤眉,孤这次就让你们统统灰飞烟灭!”
大将景尚领旨率领大军出征赤眉,荆州牧领旨出兵讨伐绿林。。
整个天下也因这两道指令变得暗流汹涌,所有有心人都关注着战争走势。
此时的刘秀却还在老家养伤,他很想参与此战,化身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细细斟酌后还是决定按兵不动,等待着时机成熟。
………………………………
第九十七章:绿林出山
哥不在江湖但江湖到处都是哥的传说。
王家兄弟觉得很憋屈,因为这两年他们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被大势推到了前端,肩负起反莽兴汉的重任。
对于平乱的圣旨,头疼的可不只有王家兄弟,荆州牧也很惆怅,这些年王莽一直集权司隶中央,地方军力已经被压制到了极致,荆州牧盘点了半天家底却发现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能动用的兵力只有两万,而两万正规军打八千杂牌军,这场战无论从那个层面来看都是必赢的。
在荆州牧准备的同时,绿林军也在做战略策划。主讲人是王常,因为绿林军中只有他通晓兵法、谋略,王家兄弟、马武、成丹、苏茂、张卬几人就像三好学生一般,认真听课但奈何文化底蕴实在太低,越认真他们脑袋里就越乱成一锅粥。
“武哥,我脑子里是一团乱麻。你若记住了,晚点给我补习一下吧。”苏茂是真熬不住了才开口向马武求助,可马武这货在杀人放火上面是把好手,而学谋略、晓兵法这种事情就算了吧。
王常细致详细的说了几天战略,其结果却是还不如不说,因为不说这些小伙伴还能一根筋的作战,可现在他们学了点皮毛还特别爱显摆,这情况迟早会把他们自己给坑死。
“以前的战略都取消,本次作战打伏击,你们只要盯紧令旗兵的旗帜就好。绿色为进、黄色为停、红色为死战!通过实战来增加你们的经验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大战即将到来,王常可不想功败垂成,在战略上做了巨大的变化,虽然这很伤小伙伴士气但总比乱来要好的多。
果不其然,王常话音刚落就引起共怒,其中马武叫的最大声,要不是有王家兄弟压制着,他都准备胖揍王常一顿。
“好了,都别闹了,都按王常说的来。”渠帅王匡发话了,众人再不爽也只能作罢但他们闭嘴前依旧威胁了王常一番,此战若胜一切安好,若败就杀王常祭旗!
公元二十一年(地皇二年),绿林军在云杜县设伏,荆州大军刚露脸就迎来了漫天箭雨。
“敌袭!护盾!”府兵的精锐程度远在一般士卒之上,几乎是在箭声破空的那一瞬间,均本能反应护盾自救。
利箭撞击护盾的叮叮声响彻天际,声止之时府兵的伤亡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攻!”荆州大军就像一直披着铁甲的巨兽,冒着箭雨前行,阵法却不见丝毫散乱,反倒是绿林军打打顺风战还行,面对这般精锐的部队的攻势,士气明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