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划水小侯爷-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侯文奎的话,侯子敬赶忙收起桌子上的手,点头应道。“是,父亲。只不过看到了秦翰,一时有些控制不住情绪。”
“哦?可是娶了楚家丫头的那人?”侯文奎说道。
侯子敬点了点头。
侯文奎看着秦翰笑了笑,说道。“才气压过安平三大才子,能被请来安平的宴会也算正常。只不过终究是落了我侯家的面子,这些日子也管你管的严了些,去吧,不过不要闹的太大,毕竟这里是国公府。”
侯子敬有些迫不及待,诗会以后便想着收拾秦翰,可是却被父亲拦住。这下得到侯文奎的许可,一定要好好收拾下秦翰,虽然不能太过分,可是利息一定要收回来的。上次都怪刘更另那个废物,要不是他非要参合,直接揍秦翰一顿早就解了气。侯子敬整理了下衣服便向秦翰走去。
秦翰剔牙剔的正欢,便感觉眼前出现一个黑影,秦翰抬头,便看见侯子敬不怀好意的看着自己。
侯子敬笑呵呵的看着秦翰,拿起案牍上的剩菜便倒在了自己身上,转眼,一身华贵的绸缎便沾满了污渍。
旁边的人瞬间等大了眼睛,不知道这刺史公子脑袋到底抽了哪根筋,竟然干出这种事情。
不过当侯子敬威胁的眼神落在几人身上的时候,几人赶忙低下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的样子,笑话,既然刺史公子对自己都这么狠,谁知道会不会对我们更狠。
秦翰更是一脸懵逼,上次见侯文奎虽然虚是虚了点,可是脑子还是正常的怎么这段时间受了什么刺激,变成了这个样子。
不理会秦翰的目光,侯子敬却是一巴掌敲在桌子上,冲着秦翰吼道。“瞎了眼吗?竟然把菜汤倒在我的身上?”
闻言,秦翰心中更是佩服,大哥,你这么会玩吗?旁边这么多人看着呢?
秦翰转头看向四周,却发现原本讨论的兴致勃勃的几人竟然全部在埋头大吃。
秦翰有些无奈,看样子是没人会给自己作证了。难道真要动手解决了?可侯子敬毕竟是刺史之子,今日动手必定不好善后。
侯子敬看着满脸无奈的秦翰,便止不住心中的笑意,秦翰啊秦翰,看你今天怎么躲。侯子敬松了松手掌的筋骨,便准备动手。
看到侯子敬的动作,秦翰叹了口气,看样子是避不了动手了,后果便等着以后再说吧。
俩人对视了一眼,谁也没有要退一步的样子。
两人家的气势攀到了最高点,只要一丝火星便可以彻底引爆两人间的局面。
可两人等来的不是火星,而是岩浆。侯子敬的衣服上又多了一份汤汁。
侯子敬看着衣服上的污迹,愣了一下,随后便是愤怒。
“是哪个不长眼的东西,没看见是我侯子敬吗?”
侯子敬转声冲着身后的人吼道,可话一出口,侯子敬便恨不得将话再吞回去。
侯子敬的额头瞬间冒出汗水,甚至感觉头也有些晕乎乎的。
“小,小公爷。”
李存信将到干净的盘子放到了案牍上,擦了擦手。秦翰可是自己邀请来的,但是开席之前和父亲一起忙着应酬,没有时间。开席之后才看到秦翰,本想着一会儿再过来,可没想到侯子敬这个狗东西竟然过来找兄弟的麻烦。
李存信看着侯子敬,笑了笑。“怎么?我把菜汤撒你身上了,你怎么不揍我。”
侯子敬吞了吞口水,开玩笑,别说李存信泼了菜汤,哪怕是扣了屎盆他侯子敬也得赔笑说扣的好。大晋本朝刺史有很多,可这国公就只李家一家,还是手握重兵,圣眷正隆的一家。
“小公爷说笑了,不敢,不敢。”
李存信冷哼一声,大手拍了拍侯子敬,力道落在侯子敬肩膀上,拍的侯子敬呲牙咧嘴。“以后长点眼睛,秦翰是我兄弟,有什么手段,最好往我身上招呼,也让我长长见识。”
听到李存信的话,侯子敬冷汗直流,心口如同被锤子敲了下,想不到秦翰竟然识得这等人物。“不会的,不会的,小公爷。”
“哼,以后眼睛擦亮点,滚吧。”
侯子敬听到滚子,如蒙大赦,仿佛听见了仙音一般。“是,小公爷,这就滚,这就滚。”
看着侯子敬跑掉的样子,秦翰摇了摇头,有权有势就是好。只怕是以后侯子敬都不会在找自己麻烦了。
侯子敬一走,李存信就恢复了嬉皮笑脸的样子。“走,我弄了点好酒,喝一顿。”
……
后院,李存信支退了下人,偷偷的从屋里拿出一坛酒,和一包卤肉。“尝尝,这可是宫里赏赐的,我从我爹那里偷出来的,虽然比不上你那个烈,但是胜在醇香。”
李存信一打开坛封,酒香便窜了出来,秦翰猛吸了一口。“香。”
在现世也经常和舍友喝酒,啤的白的都有。舍友也从家里带过茅台和上好的药酒,打开之后都是这种诱人的醇香。
听到秦翰的夸赞,李存信很是得意。“都说了是宫里赏赐的,自然更香了。别光喝酒,你吃点头菜啊。”
不理会李存信的话,秦翰端起酒坛,将自己刚刚饮尽的碗重新满上。
美酒下肚,便打开了两人的话题。
“听说了吗,边关又开始动荡了。”李存信撕下一块卤肉,含糊说道。
“听说了,怎么了,咱们安平离边关还远,哪怕有战事也影响不到咱们。”秦翰无所谓的说道。
李存信白了他一眼,继续说道。“估计过几天我爹就会被派去边关镇守,我也要随我爹一起去。”
秦翰放下碗,看着满眼认真的李存信,问道。“话说你为什么想去参军啊,你一个小公爷,在家享福多好,或者好好读书,混个文职也好过在军中受苦。”
李存信摇了摇头,说道。“我爹是行伍起家,我便也要行伍起家。而且我不喜欢那些文人,整天的之乎者也,骂我们这些武将是什么也不懂的匹夫,可他们不知道,没有我们这些匹夫,他们哪里来的舒服日子。”
秦翰听到这里,有些沉默,在大晋文人始终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这句话更是人们的共识,寻常百姓同样不愿意让家中子弟去当兵。
“我听说过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是有那些戍边的战士,我们今天才能坐在这里喝酒。”
“哈哈哈。”李存信大手重重的敲在秦翰的肩膀上。“我就知道,你和那些只晓得风花雪月的书生不一样,只有你愿意关注我们这些戍边的兄弟。”
秦翰呲牙咧嘴的揉了揉肩膀,说道。“我知道我优秀,不过下手能不能轻点,疼。”
李存信嘿嘿一笑,说道。“忘了,忘了,下次一定记住。”
“你们在聊什么呢?”
………………………………
第43章 园中小谈
两人谈话谈的正舒服,没想到突然被人打断,秦翰有些不太开心,李存信却是先秦翰一步,对着来人施了一礼。
“赵伯伯,原来是你啊。”
来人点了点头,冲二人说道。“刚刚路过此地,闻到酒香,便过来瞧瞧,没想到竟然是你二人。”
来人顿了顿,看向秦翰,说道。“这位小友,可还记得我?”
秦翰起身,向着来人拱了拱手,说道。“小生见过这位,这位伯伯。”
秦翰挠了挠头,虽然见过此人,可却对他并没有什么了解,不知怎么去称呼,只好跟着李存信也叫伯伯。
“赵伯伯,您坐。”李存信冲着赵伯伯示意道。
赵伯伯也并未客气,向着座位走去。
看着郭常用衣袖仔细将胡凳擦拭了一遍,秦翰撇了撇嘴,这国公的亲戚就是不一样,这么大的范儿。
赵伯伯坐下,看了看还站着的二人,伸手说道。“你们也坐。”
“这儿…”李存信有些犹豫,秦翰却是屁股已经落在了凳子上。
“无妨。”
赵伯伯拦住了想要说话的郭常,摇了摇头。
看着秦翰和李存信老老实实落座,赵伯伯才开了口。
“刚才听闻你二人正在讨论边关战士?怎么,有什么好的了解吗。”
李存信摇了摇头,说道。“赵伯伯,我们这都是借着酒劲随便聊聊,当不得真。”
李存信说完,顺手掐了下旁边的秦翰。
领会到李存信的意思,秦翰虽然不懂李存信到底为什么这么说,不过也赶忙应道。“我二人不过是随便谈谈,算不了什么。”
赵伯摇了摇头,虚点了李存信一下。“怎么,有什么不能说的吗?说错了我也不怪你们,更何况我刚刚可听见这位小兄弟的话了,我也很是认同。”
“是。”
李存信应了一声,便没有在说其他的话。
秦翰有些搞不清这个赵伯伯的来历,看李存信三缄其口的样子,估计也是边关的将军吧。李存信不应声,秦翰便也闭口不严。
赵伯看着两人低头不说话,皱了皱眉头,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眼睛一转,便对李存信吩咐道。
“存信,我看桌上的菜少了点,去叫厨房在做几道,你去看着,叮嘱他们快一点。”
“啊,我…”李存信听到吩咐一愣,想要推脱,可赵伯一瞪眼,李存信便有些无奈,只好起身答应。
“是,赵伯伯。”
李存信一出园子,心中便一阵焦急。“兄弟啊兄弟,你可千万不要说什么不该说的啊。”
支走了李存信,赵伯满意的笑了笑,回头却看见郭常也正笑呵呵的看着自己。赵伯脸色一板,正色道。“去,你去看看存信,他自己去我不太放心。”
郭常一愣,看了看秦翰,感觉心口一痛。“是,老爷。”
秦翰看着赵伯又吩咐郭常去后厨,撇了撇嘴,这个伯伯对自己的侄子也太不放心了吧,竟然还要下人去看着。
这下只剩下自己和秦翰二人,赵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冲着秦翰说道。“刚刚听小友说到国内的安定全是边关战士的付出,我很是认同。他们蒙受皇恩,抛头颅洒热血,忠义至极。”
秦翰在现世便喜欢和舍友谈天论地,这位赵伯伯打开话题,秦翰的兴致也重新勾了出来。“我到不这么认为,与其说是蒙受皇恩,还不如说是为了活着。”
赵伯皱了皱眉,脸色不太好看。“为了活着?”
秦翰只顾着酒菜,并未注意赵伯的脸色,回答道。“是啊,那些统兵的将领还可以说的上是蒙受皇恩,可那些小卒甚至从来没见过皇帝,又哪里谈的上蒙受皇恩。
可能伯伯身居高位,从来没听说过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里边一部分是兵将的过错,小卒心思不干净,将领又不能好好约束自己的部下,如此便导致有些军队经常扰民,遭到百姓痛恨。另一部分便是那些小卒实在太苦了,每月俸禄少不说,如果战事中失了手脚,落下了残疾,朝廷补助又少,很难看着那点银子维持生活。
所以说啊,愿意当兵的都是实在活不下去的。”
赵伯伯说道。“可是将士们的俸禄都是承袭太祖所制定下来的,朝廷可从未克扣过半分。”
秦翰端起酒坛,给赵伯伯满上,继续说道。“赵伯伯,这银子不能这么算,从太祖到现在已经过去数十年,到现在整个大晋的物价已经长了几倍,当初可以买一担粮食的钱,现在只能买一斗。原本足够的俸禄,现在当然不够用了。”
赵伯伯眼睛一亮。“竟然还有这种原因?”
“当然了,伯伯随便问个下人就能了解啊。”
赵伯伯点了点头,又想起另一件事。“可是,既然物价长了这么多,岂不是说当今圣上失德?没有治理好江上?”
秦翰摇了摇头。“伯伯,不是这样算的,物价涨可不一定是件坏事,怎么说呢,这,反正和皇上没多大关系。”
对于赵伯的问题,秦翰有些难以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也不见得是坏的,可是这些词语实在没办法和一个古人解释,秦翰只好转移话题。
“最烦那些国家出了事,全都怪在皇帝身上的人。”
听到秦翰的话,赵伯伯脸色一喜。“可是那些大儒还有先贤都这么认为,就连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都因为蝗灾,下过罪己诏。”
秦翰撇了撇嘴,说道。“那是那些人无知,蝗灾是因为连年的大旱,让那些蝗虫卵都活了下来,这才导致了蝗灾,这和唐太宗有什么关系。”
赵伯眼里闪过一丝诧异。“原来是这样,秦小友竟然懂的这么多。不知秦小友怎么看唐太宗所说的君舟民水?”
饶了这么久,终于拐到了自己最想听的地方,赵伯抿了口酒,等待秦翰的回答。
秦翰停下筷子,认真地想了想,才继续说道。“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可以说是看穿了朝代更替的本质。赵伯伯你想想,哪次改朝换代不是因为各地的百姓起义,那些军队里的士卒又有哪些不是平日里地里耕耘的百姓呢。没到这个时候,那些大人们便会骂,那这些起义军是一群刁民。
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那些百姓是最淳朴的。我出身卑微,接触的最多的便是这些百姓,大家一年四季在地里苦苦耕耘,为的不过是饱腹。对于这些人来说,填饱肚子才是天大的事,称王称霸都离他们太远。
遍观历朝历代的起义,哪次不是因为百姓吃不饱饭,能吃饱饭谁又愿意过那种把脑袋架在刀刃上的日子呢。”
“这,那些百官从来没和朕说过那些事情,他们只告诉朕失了江山,都是因为那些君主失了德行。”晋皇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他们,他们,朕?”秦翰这才抓到晋皇话语中的关键字,赶忙起身行礼。
“草民不知皇上身份,行事失礼,刚刚所言,也不过是草民酒后胡言乱语,还望皇上责罚。”
秦翰感觉汗水从后背不断往下流淌,却不敢直起身子,怪不得李存信怎么三缄其口,还不让自己多说,这下子完了。
晋皇挥了挥手,说道。“无妨,朕赦你无罪,起来说话。”
“谢过皇上,吾皇万岁。”秦翰迟疑了一下,不过还是缓缓起身,只是却没敢继续坐下,也没敢继续直视晋皇。
“坐下吧。”
“这…”
“朕许你坐下。”见秦翰不动,晋皇加重了语气。
“是,谢过皇上。”秦翰小心翼翼的坐在了胡凳上,后背却还是有些湿润。
晋皇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我大晋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关内又连年大旱,内忧外患之下,恐怕百姓又要受苦,如此一来,不能让百姓填饱肚子,恐怕就此便失了民心啊。到底来,还是朕的过错。”
看到晋皇如此,秦翰也有些动容,忍不住说道。“皇上不必如此,饥荒只需督促好各州府开仓放粮便好,定能稳住情况。”
晋皇摆了摆手,说道。“你不懂,因为边疆的战事,已经抽调了不少粮草运往边疆,开仓放粮也只能撑过”
………………………………
第44章 封赏
秦翰老实坐下,详细说道。“回陛下,这红薯听家中长辈说,是一个常年在海外的朋友带回来的,他在海中漂泊了数年时间才带回此物。据说此物不光产量极高,而且既可以当粮食又可以当菜。此物极耐储存,只要存贮得当,便可储存数年。”
“这么久?”晋皇有些惊讶,哪怕是稻谷也储存不了这么长时间。
“是的,陛下。而且,这红薯还可以做成粉条,虽然有些损耗,不光口感更好,而且还能保存的更久。”秦翰继续说道。
晋皇点了点头,对于红薯的作用很是满意。“如此说来,这红薯当真是祥瑞。既然如此,那朕定要好好端详端详此物。”
听到晋皇的话,秦翰面色有些尴尬,小声道。“陛,陛下,恐怕陛下看不到了,那些红薯已经被我种到地里了。”
晋皇听到秦翰的话,重新开始怀疑起秦翰的话来。
秦翰见晋皇变了脸色,赶忙解释道。“陛下,草民前些日子伤了脑袋,患了癔症,记不起从前的事,这红薯也是最近才记起来。草民也记不得它到底放了多长时间,所以才种到地里,害怕继续放下去,会有变故。陛下可以派人去查。”
晋皇点了点头,秦翰所说的话到是有些道理,而且,从诗会那天起,晋皇就比较欣赏秦翰,总能在他身上看见其他读书人所没有的东西。
“朕相信你。”
“谢陛下信任。”秦翰长处了一口气,一句相信你可比什么都来的中用。
“赵伯伯,我回来了。”
月亮门出现李存信的身影,身后跟着的郭常,郭常手里端着托盘,托盘里是烧好的几样小菜。
听到李存信的称呼,秦翰脑袋上一阵黑线,刚刚自己可是和李存信一样称呼赵伯伯,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占皇帝便宜。
李存信重新落座,秦翰赶紧偷偷掐了下李存信,不断朝他眨眼睛。
看到秦翰的表情,李存信一脸懵逼,这是什么意思,怎么看不懂。
晋皇看着二人的小动作,笑了笑,说道。“秦翰,你便也和存信一样,称呼我为赵伯伯。”
“这…是,赵伯伯。”秦翰两眼一抹黑,这晋皇是什么意思,我怎么看不懂,这算是奉旨攀亲戚?
没有晋皇说话,二人也不敢开口,只好不断的往嘴里夹菜。
“秦翰啊,不知道你对于边关战事有什么看法,我大晋将士勇猛杀敌,从不怯战。为何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败仗。”晋皇饮尽杯中清酒,慢条斯理的问道。
秦翰有些无奈,不都上交红薯了么,刚刚聊那么多还不够吗。
“额,赵伯伯,在小侄看来,边关的战事实在不怪我大晋将士。那些辽国兵将,出身白山黑水之地,从小便不得不为了活着用尽手段。残酷的环境可以说让这些人能够人人皆兵,战力也是强盛。
加上游牧民族善骑射,一出动便是一大伙骑兵,而我大晋更多的是步兵,一来容易被骑兵冲散军阵,二来,骑兵更加灵活,哪怕我们打了胜仗,却做不到追击敌军,所以战事失利,并不全怪边关将士。”
晋皇一边听秦翰分析,一边暗暗点头,这秦翰果然不错,不但对百姓民生有着足够的了解,而且竟然也懂得兵家之事,如果红薯一事属实,那这秦翰便有大功劳。
“哈哈哈,没想到秦小友有如此见识。”一个粗犷的声音随着一个粗犷的中年男子走进院子,声音也越来越清晰。
李鼎看到坐着的晋皇一愣,赶忙施了一礼。“微臣不知陛下在此,惊扰到陛下,还望陛下恕罪。”
晋皇身份被点破,李存信也赶忙拉着秦翰站了起来,冲着晋皇施礼,惶恐道。“还望陛下恕罪,微臣并未告知秦翰陛下身份,所以秦翰才有那些失礼的举动,罪全在臣,和秦翰并无关系。”
李存信的话让秦翰的心里很是感动,算起来和李存信见面也不过数次。对于见识过现代社会各种社交的秦翰来说,更多的只是当李存信是一个普通朋友,从来没觉得两人有多么深厚的友谊。
当李存信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秦翰心里更多的是羞愧,随之而来的便是感情的涌动。可能李存信说出这句话只是为了交好秦翰,毕竟晋皇不会因为这些事情真的去怪罪秦翰。但如果没有李存信这句话,晋皇真的怪罪下来,秦翰少不了要退一层皮。
晋皇冲着李存信呵呵一笑。“存信啊,秦翰在你出去的时候,便已经知道了朕的身份,朕已经赦他无罪。”
“知道了?”李存信一愣,随即幽怨的看了秦翰一眼,知道了怎么不告诉我一声。
秦翰看着李存信的眼神,耸了耸肩膀,我明明就给你暗示了啊。
晋皇大手一挥,冲着几人说道。“呵呵,都起来吧,坐下说话。”
“谢,陛下。”
“李爱卿,过来坐。”晋皇冲着李存信说道。
“是,陛下。”
李鼎一落座,晋皇便忍不住问道。“李爱卿,刚刚秦翰所说有无道理?”
对于民生,晋皇还能很好的做出分析,可对于兵家之事,晋皇了解有限,李鼎才是深得此道之人。
李鼎顿了顿,说道。“回陛下,微臣刚刚只听到骑兵之事,却实如秦翰秦翰所说,我大晋的步兵对上辽军骑兵实在是处于劣势。”
晋皇点了点头,看样子秦翰还是很靠谱的。“边关之事还要劳烦卿家多多费心。”
李存信拍了拍胸脯,说道。“还请陛下放心,此乃臣的责任,定当殚精竭虑,攘除奸凶。”
晋皇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皱眉道。“朕近日收到奏报,听说辽军不像以往只顾抢掠,而是开始安抚治下百姓,不知这些蛮夷此举为何。”
李鼎搓了搓下巴,看着低着头和李存信眉来眼去的秦翰,诡异的笑了笑。“陛下,不如让秦翰说说如何?”
靠,秦翰猛地一抬头,话题怎么又扯到了自己身上,我可是一句话都没说过啊。
晋皇点了点头,心里也存着再考校一番的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